平方根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

七年级数学下《平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基本性质,能够进行简单的平方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他们认真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正方形的面积,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教师可提出一些问题,如:“如果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8平方米,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平方根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平方根的定义、性质和运算方法。

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平方根的概念。

同时,强调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

3.探究活动:设计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平方根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探究活动可以包括求一些数的平方根、比较不同数的平方根的大小等。

4.应用实践: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如求一些实际问题中的平方根等。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探索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总结与提升:总结平方根的主要知识点,强调重点和难点。

通过综合性题目,提升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同时,注重实例教学,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2.教学手段:利用实物模型、PPT演示、数学软件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互动: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2.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进行批改和反馈。

同时,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平方根》教学案例

《平方根》教学案例

平方根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掌握平方根的概念,明确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一个数的平方根,理解开平方运算和乘方运算之间的互逆关系;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数的平方根。

教学难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过程引入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这个数是多少?设计意图学生思考并讨论,使学生明白这样的数有两个,它们是3和-3。

受前面知识的影响学生可能不易想到-3这个数,这时可提醒学生,这里的这个数可以是负数。

注意(-3)2=9中括号的作用。

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又如:x2= 9,则x等于多少呢?使学生完成课本45页的填表。

设计意图通过填表中的x的值,进一步加深对“两个互为相反数的平方等于同一个数”的印象,为平方根的引入做准备。

给出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即:如果x2=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例如:±3的平方等于9,9的平方根是±3,所以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观察:课本45页中的图6.1-2。

中的两个图描述了平方与开平方互为逆运算的运算过程,揭示了开平方运算的本质。

设计意图通过此例使学生明白平方根可以从平方运算中求得,并能规范地表述一个数的平方根.这个例题也为后面探讨平方根的特征做好准备。

例1(课本45页的例4)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1)100;(2);(3)0.25。

教师要规范书写格式。

深化概念按照平方根的概念,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正数的平方根有什么特点?0的平方根是多少?负数有平方根吗?建议: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x2=a中的a和x的取值范围和取值个数得出。

根据上面讨论得出的结果得课本46归纳设计意图加深对符号意义的理解和对平方根概念的灵活应用。

测试学生对平方根概念的掌握情况。

例2 下列各数有平方根吗?如果有,求出它的平方根;如果没有,说明理由。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1.1算术平方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1.1算术平方根(第一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1.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2.能够运用算术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3.了解算术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建筑设计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平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利用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法,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3.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
4.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对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实际问题:一块土地的面积是36平方米,求它的边长。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3.通过小组讨论、数学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4.设计一系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够掌握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案例。首先,通过复习平方根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实物演示等方法,生动形象地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理解并掌握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接下来,运用数学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激发一系列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最后,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关爱,使他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算术平方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导入新课后,教师开始讲授新知识。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模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一个正方形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接着,教师提出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并通过举例解释其含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识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和合作。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任务:
1.每个小组探究一个正整数的算术平方根,并总结求解方法。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归纳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3.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性质以及求解方法。同时,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总结归纳的过程中。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是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重要数学知识。对于七年级下册的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了有理数、整数等基础知识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性质,不仅是对原有知识的深化,更是为后续的代数学习奠定基础。
2.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归纳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3.小组合作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地板的面积。
(四)反思与评价
本节课的教学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什么?你对自己的学习有何评价?
2.你觉得算术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6.1平方根概念教学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案例:6.1平方根概念教学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
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4.多媒体设备: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实例和练习题,方便学生观看和参与。
3.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检查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同时,教师让学生总结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并给出实例进行说明,检查他们对方法的掌握程度。这种总结归纳的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
1.知识与技能: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和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责任心。
5.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了解平方根的性质,能够运用平方根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解决一些与平方根相关的数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2.平方根的性质:讲解平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实数平方根等,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总结。

教案名称平方根

教案名称平方根

教案名称平方根教案名称:平方根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及求解方法;2. 熟练运用平方根求解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白板、黑板笔;3. 学生练习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幅世界著名建筑的图片)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幢建筑,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学生:(回答)教师:对,这是埃菲尔铁塔,它是法国巴黎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在建造这座铁塔的过程中,工程师们需要计算铁塔的高度,请问他们会用到什么数学知识?学生:平方根。

教师:非常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平方根。

2. 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及求解方法教师:平方根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学生: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就是原数的平方根。

教师:很好!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计算√16等于多少?(教师用黑板上的图示进行讲解,介绍平方根的计算方法)3. 平方根的运算练习教师:现在,请你们打开练习册第三页,完成下列习题。

(教师在黑板上做示范,学生们在练习册上完成习题)4. 实际问题的应用教师:现在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张三以8米每秒的速度向前跑了5秒钟,那么他共跑了多远的距离?学生:(思考)教师:对,我们可以用平方根来求解这个问题。

你们先尝试一下,然后我们一起讨论。

5. 拓展练习教师:同学们,现在请你们打开练习册第四页,完成下列练习。

(学生们在练习册上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6. 总结与反思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平方根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并且运用平方根解决了实际问题。

你们觉得这节课对你们有帮助吗?学生:有帮助。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你们的体会和收获。

(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7. 课堂作业教师:请同学们回家后,完成练习册第五页的作业,复习今天学习的内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们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及求解方法,并且成功运用平方根解决了实际问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学设计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6.1 第3课时《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算术平方根和平方根。

这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第一节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基础,对于后续学习二次根式、勾股定理等知识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求法,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方、平方根的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然而,对于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其区别。

2.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求法。

3.运用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法: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引入平方根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平方根?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2.呈现(10分钟)介绍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根的定义和求法。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案例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介绍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学习。

案例一:小明和小亮的足球比赛在小学三年级的一个数学课上,老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平方的概念,设置了一个足球比赛的案例。

小明和小亮在离开学校之后约定在公园进行足球比赛,他们各自需要准备一块相同大小的草坪作为比赛场地。

小明将草坪的边长定为5米,而小亮将草坪的边长定为7米。

请问,这两块草坪的面积分别是多少?通过这个案例,学生们可以通过计算正方形的面积来求解。

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公式“面积=边长×边长”来计算得出结果。

通过比较两个草坪面积的大小,引导学生认识到数的平方概念,并理解平方与面积的关系。

案例二:小华的球队排名在小学五年级的数学课上,小华的班级举行了一次足球比赛,共有8支球队参加。

每支球队比赛后都会得到一定的积分,积分越高,排名越靠前。

小华将这些球队的积分按从高到低排列如下:9,16,25,36,4,1,49,64。

请问,排名第三的球队积分是多少?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平方根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让学生理解,排名第三的球队积分与平方根的关系。

通过学生们的计算,他们可以发现积分的平方根正好是球队的排名。

这样,学生们不仅能获得正确答案,还能从中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用。

案例三:小杰与正方形纸片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上,小杰遇到了一个问题。

他拿了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将它从中间对折,然后从中间再次对折,重复了两次后,他发现得到了一个很小的正方形纸片。

他想知道这个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多少。

通过这个案例,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数的平方根的概念来解决问题。

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与折叠次数的关系。

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他们可以得出结论:每次对折相当于边长缩小一半,经过两次对折后,小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是原正方形纸片边长的平方根的一半。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1.2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6.1.2用计算器求算术平方根及其大小比较优秀教学案例
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3.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器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学生的后续学习提供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实际问题,如土地面积和边长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这种生活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器的操作来验证答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讨论和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的问题或任务,如“你们能用计算器找出两个数的算术平方根并进行比较吗?”。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算术平方根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3.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设计小组讨论的问题或任务,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和交流。这种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四)总结归纳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算术平方根的求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以及大小比较的方法。
2.强调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计算器操作的细节。
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一些有关算术平方根和大小比较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算术平方根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善于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同时,我还注重鼓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
(二)讲授新知
1.讲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明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例如,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实数,它的平方等于原数。
2.演示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基本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理解。
例如,利用平方根的性质,通过试错法或公式法求解算术平方根。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算术平方根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辨析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6.1平方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辨析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解答和鼓励,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
4.选取小组代表的发言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
2.学生通过总结,提高他们的自我学习能力。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为新课的学习做好过渡。
2.问题导向: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及性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景,如面积、体积计算等,引导学生认识到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实际意义。
2.设计有趣的数学故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他们对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兴趣。
3.通过图形、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4.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和总结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算术平方根是一个非负实数的正平方根,它是一个实数,等于其自身的平方根。学生在学习平方根的概念后,可能会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产生混淆。因此,本节课将重点讲解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并通过对比和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是基础的数学概念,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于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通过对比、实例和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算术平方根》教案

《算术平方根》教案

《算术平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2. 难点:理解算术平方根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粉笔。

2. 相关实例和练习题。

3.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算术平方根。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3. 课堂讲解讲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示范求算术平方根的方法,引导学生跟着一起动手操作。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算术平方根解决问题。

5.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 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课堂拓展1. 让学生举例说明算术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计算物品的面积、体积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算术平方根与其他平方根(如算术立方根、指数根等)的区别和联系。

3. 介绍一些数学家与算术平方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练习巩固1. 设计一系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算术平方根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1.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九、课后作业1. 布置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算术平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2《平方根》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2《平方根》教案1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2.2《平方根》教案1一. 教材分析《平方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性质,能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算术平方根等知识,对于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平方根的运用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仍需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际应用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平方根的知识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相关练习题。

3.教学素材(如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平方根的概念,如“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求这个正方形的边长。

”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通过PPT展示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跟随讲解,理解并掌握平方根的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适时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测量物体长度、面积计算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拓展学生的知识运用。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6.1平方根(教案)

6.1平方根(教案)
3.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将平方根应用于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掌握求平方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良好的数学运算习惯。
5.增强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平方根的性质和应用,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方根的基本概念。平方根是一个非负数a的算术平方根,即另一个非负数b,使得b的平方等于a。平方根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几何图形的计算、物理学中的速度与加速度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9平方单位,我们需要求解其边长。通过求解9的平方根,我们得到边长为3单位。这个案例展示了平方根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这节平方根的课程后,我思考了许多关于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理解平方根的定义时,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他们在接触负数没有平方根这一概念时,显得有些困惑。我意识到,这里需要通过更直观的方式,比如数轴的展示,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平方根符号的理解。
在讲授过程中,我尝试用简单的例子和实际操作来阐述平方根的求法,同学们对此反应良好。但是,我也注意到,当涉及到估算平方根的精确度时,部分同学还是感到有些力不从心。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估算方法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熟练地运用这些技巧。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成果分享来看,同学们对于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同学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多地鼓励学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数学平方根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

数学平方根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

数学平方根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作为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大多数高中数学课程中,平方根的教学都是要的,因为它是学习一些高等数学概念和应用的重要前提。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平方根在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案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概念。

案例一:高速公路的边坡设计边坡设计是建设高速公路时必须考虑的一个问题。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使用平方根概念来计算边坡的倾斜度和护坡的宽度。

我们可以先介绍一下什么是边坡,然后讲解如何计算它的倾斜度和护坡的宽度。

例如,一条高速公路的边坡是100米长,高度为10米,倾斜度为1:2。

这是指,边的宽度是20米,高度是10米。

学生可以使用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来计算边坡的倾斜度和护坡的宽度。

学生需要知道怎么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如果边坡的倾斜度是1:2,那么可以将边坡分为三段:水平段、中间段和固定段。

学生需要计算每一段的长度和高度,然后使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面积。

最后将三个三角形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整个边坡的面积。

学生需要知道如何计算边坡的护坡宽度。

一般来说,护坡宽度至少要占到边坡高度的四分之一。

因此,在这个案例中,可以将边坡的高度除以4,然后再将倒数开根号,得到护坡宽度。

案例二: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在现代社会,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十分重要的。

防雷是建筑物安全设计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应用平方根的概念来计算建筑物的放电距离和防雷网的尺寸。

例如,一幢建筑物的高度是50米,需要设计一个防雷网。

那么学生可以使用平方根公式来计算防雷网的尺寸。

先计算建筑物的放电距离,即建筑物的高度的平方根。

然后将放电距离乘以2,即得到防雷网的尺寸。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防雷的基本知识,例如什么是避雷针、如何安装避雷针、避雷器等。

案例三:金融计算金融领域是平方根概念应用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案例中,学生需要学习如何应用平方根来计算复利和利率。

这个案例中包括单利和复利两种情况。

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的教学案例

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的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引言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平方根与三角函数是比较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本文将以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为例,探讨其教学案例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两个概念的运用。

一、平方根的基本概念平方根作为数学中重要的概念之一,是数学学科中最基本的数学运算之一。

平方根指的是某个数字的平方是一个被求根的数。

比如,5的平方根就是√25=5而√25这个符号就是平方根的数学符号,它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案例进行教学。

例如,让学生计算出7的平方根=√49或让学生求根号下18+根号下7的和。

这样的操作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运用,逐渐提高课堂效率。

二、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三角函数是指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是学习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三角函数时,需要了解以下概念:1、正弦值sin:角度的正弦值是一个角度的对边与假设边(通常为半径)之间的比值。

2、余弦值cos:角度的余弦是射线的邻边和假设边(通常为半径)的比率。

3、正切值tan:角度的正切是角度的对边与邻边之间的比率。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在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让学生学习三角函数,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

例如,让学生尝试在三角形中找出角度、对边、邻边等,并利用这些概念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和角度等等。

三、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的整合当有了对平方根和三角函数的基本概念的掌握后,接下来可以将这两部分知识进行整合。

例如,将三角函数和平方根的知识联系起来,可以引导学生学习特定的案例,如求三角形的面积,其中有一条边需要求平方根。

这样不仅可以深入掌握平方根和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习惯。

结论数学平方根与三角函数是数学学习过程中比较基础和难以掌握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案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手操作的方法。

平方根的引入教学案

平方根的引入教学案

平方根的引入教学案引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枯燥和难以理解的。

然而,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

本文将以平方根的引入教学为例,介绍一种具体的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 了解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为平方根的引入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入本次教学:“小明要修建一个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花园,他需要计算花园的面积,你们知道如何计算吗?”引导学生回顾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引出“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这个问题。

2. 引入教师将问题的答案作为引入平方根的契机。

解释边长为3米的正方形面积是9平方米,那么对应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并解释为什么正方形的边长平方等于面积。

进一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正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米,那么边长是多少?”要求学生思考并给出答案。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

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他们总结出求解边长平方的方法,这便是平方根。

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整理的作用。

4. 拓展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练习题,让他们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一个正方形房间的面积是36平方米,求它的边长。

”或者“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4平方米,它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等等。

5. 实践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让学生找到身边常见的例子,如房子的面积、草坪的面积等,让学生运用平方根的知识计算它们的边长或者面积。

6.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并再次指出平方根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在讨论过程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2. 布置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平方根的掌握程度;3. 监控学生在实践应用中的表现,看是否能够熟练地运用平方根解决问题。

有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案例

有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案例

有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艺术,不仅需要老师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案例,以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传授知识的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数学中的某个概念。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重点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开始本节课之前,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如:“大家知道什么是平方根吗?”学生可以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然后将他们的答案记录在黑板上。

二、概念解释教师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了平方根的概念,例如:“平方根是指一个数的正根号,它的平方等于这个数。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如:“2的平方根等于1.414,因为1.414 * 1.414 = 2。

”三、计算方法教师介绍了平方根的计算方法,如手算、使用计算器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进行练习,如解决一些简单的平方根计算问题,或者通过小组活动来加深他们的理解和应用。

四、实际应用教师将平方根的实际应用与学生分享,例如在图形的绘制中使用平方根来计算边长、在物理问题的求解中使用平方根等。

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案例,学生可以理解平方根的重要性,并更好地掌握其运用。

五、巩固与拓展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巩固练习和拓展问题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要求学生计算一些较复杂的平方根,或者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你能找到一个数的两个不同平方根吗?”教学评价: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和误解。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以及个别辅导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效果:通过这个教学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他们可以更加自信地解决与平方根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

结语:一个有效的教学案例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备课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

教学备课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

教学备课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教学备课——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一、引言在数学教学中,平方根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掌握平方根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平方根的性质与运算,并提供一些教学备课中可以运用的案例和教学方法。

二、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1. 定义:对于非负实数a,如果存在非负实数x,使得x的平方等于a,那么x叫做a的平方根,记为√a。

2. 平方根的性质:(1)非负实数的平方根是唯一的,即每个非负实数都有一个唯一的非负平方根。

(2)对于非负实数a和b,有以下性质:- 若a < b,则√a < √b。

- 若a > 0,则√(a^2) = |a|,即平方根的平方等于原来的数的绝对值。

- 若a > 0,则√(ab) = √a · √b,即非负实数的乘积的平方根等于它们的平方根的乘积。

- 若a > 0,则√(a/b) = √a / √b,即非负实数的商的平方根等于它们的平方根的商。

三、平方根的运算方法1. 平方根的化简:平方根可以通过化简来简化计算。

例如,√72可以化简为6√2。

2. 平方根的加减法:(1)当被开方数相同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它们的平方根进行加减运算,例如:√2 + √3 - √2 = √3。

(2)当被开方数不同的情况下,先将它们化简再进行加减运算,例如:√8 - 2√2 + 3√3 = -√2 + 3√3。

3. 平方根的乘法:将两个平方根相乘时,可以根据平方根的乘法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2 × √3 = √6。

4. 平方根的除法:将一个平方根除以另一个平方根时,可以根据平方根的除法性质进行计算。

例如:√6 / √2 = √3。

四、教学案例与教学方法1. 案例一:计算平方根题目:计算√20 + √45 - 2√5。

教学方法:先化简每个平方根,再进行加减运算。

步骤如下:√20 + √45 - 2√5 = 2√5 + 3√5 - 2√5 = 3√5。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应用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应用数学教学案例:学习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了解和应用数的平方与平方根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通过数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介绍几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数的平方与平方根。

案例一:玩具积木的拼装教学目标:掌握数的平方的概念与应用。

教学准备:玩具积木,纸张,笔。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玩具积木构建一个正方形,并解释正方形的定义。

2.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正方形的边长与面积之间的关系,以及边长的平方与面积的关系。

3. 实践应用:给学生一组不同边长的正方形,让他们计算并比较每个正方形的面积与边长的平方,进一步体会边长的平方与面积的关系。

4. 结果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结果,总结边长的平方与面积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出数的平方的概念。

5. 拓展应用:通过提供更复杂的图形,如长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应用数的平方的概念进行面积计算,拓展他们的思维。

案例二:测量花园边长教学目标: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与应用。

教学准备:一个四边形花园,卷尺,纸张,笔。

教学步骤:1. 引入概念:带领学生观察一个四边形花园,告诉他们需要测量花园的边长,但只有花园的面积的值。

2. 提问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已知的面积值计算出花园的边长,激发他们运用数的平方根的能力。

3. 实践应用:让学生使用卷尺测量花园的面积,并记录下来。

4. 结果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结果,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找到一个数,使其平方等于花园的面积。

5. 总结应用:让学生解释并理解数的平方根的概念,引导他们运用数的平方根计算出花园的边长。

案例三:迷宫游戏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概念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迷宫图,纸张,笔。

教学步骤:1. 引入问题:给学生展示一个迷宫图,告诉他们需要找到从入口到出口的最短路径。

2. 讨论思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数的平方与平方根的概念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根与立方根——平方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并了解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算术平方根,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通过拼大正方形的活动,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形象思维。

情感与态度目标: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着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教学难点: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正确求出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发现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多媒体同时出示“神舟”五号飞船升空时的画面).那么,宇宙飞船离开地球进人正常轨道,它运行的速度在什么范围吗?这时它的速度要大于第一宇宙速度
1v (米/秒)而小于第二宇宙速度:2v (米/秒)
.1v 、2v 的大小满足gR v gR v 2,2221==.其中,g 是物理中的一个常量、R 是地球的半径 。

怎样求1v 、2v 呢?即使给出g 、R 的对应值,利用我们已学过的知识,
也很难求出。

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学习内容.
这节课我们先学习有关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神五”的成功发射这一伟大壮举,竟然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本章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感受到学习算术平方根的必要性。

请看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教科书的问题
问题一:
学校要举行美术作品比赛,小欧很高兴。

他想裁出一块面积为25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画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比赛,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应取多少?
很容易算出画布的边长等于5dm 。

说说,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如果这块正方形画布的面积为单位1,那么它的边长是多少?如
4呢?
果面积分别为9、16 、36、
25
(边问边展示幻灯片)
5
上面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已知一个正数的平方,求这个正数”
的问题.实际上是已知一个正数,求这个正数平方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的演示,直观的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为学习算术平方根提供背景和素材,进而引入算术平方根的概
念。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出示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并回答下列问题
1、算术平方根以及有关概念
2、为什么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为0。

3、自学例1,先试做后对照。

4、49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它的值是多少?用等式怎样表
示?
5、144的算术平方根是多少?怎样用符号表示?
学生活动:独立思考 1、2、3、4、5、(4分钟)
小组交流 1、答案 2、提出疑难问题
注意:每个小组作好纪录(4分钟)
全班展开交流提出疑难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理解和感知算术平方根概念,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交流,释疑解难,提出共同的问题,使学生
的自主性和合作性得到很好的发展,教学目标得到很好的落实。

三.师生互动归纳新知
问题1:那位同学有勇气叙述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2x=a,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a的算术平方根记为a,读作“根号a”,a
叫做被开方数.
强调:一定要把被开方数盖住。

(板书)如:
因为52=25
所以25的算术平方根为5
25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25。

即:25=5
问题2:为什么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因为02=0 所以0的算术平方根是0。

记作:0 =0
问题3: a 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值是怎样的数.
这里的被开方数a 应该是怎样的数呢? 归纳为:a 表示a 的算术平方根。

算术平方根为非负数。

即:a ≥0 被开方数为非负数。

即:a ≥0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即:当a <0时,a 无意义。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设置,加深对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的理解,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书写的规范性。

四.巩固练习 加深理解
例1:求下列各书的算术平方根。

0.0025 121 32
学生活动:模仿课本例1题的模式,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书写
的规范性。

叫三位同学板演。

全班同学做完后修改扮演同学的错误,用彩
笔改出来。

例2:下列式子表示什么意思?你能求出它们的值吗?
学生活动,在全班交流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并板演。

例3:(口答) 81的算术平方根是——
的值是--- 的算术平方根是---
学生谈谈自己的思考过程过并思考着三个问题间的区别于联系。

[设计意图]能展示学生对算术平方根的思考过程,全班纠错,小组互相监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了算术平方根的概念,知道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其边长,实质是求正方形面积的算术平方根,这是我们帮小鸥解决的第一问题。

现在小鸥又遇到了新的问题,请我们帮帮他。

五、合作探究 拓展新知
25
1112581.008181
看大屏幕
问题二:
小鸥想裁一块面积为 2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画布,边长是多少分米?你能帮小鸥裁出来吗?说说看。

探究一: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是多少?
学生可能会很快计算出来。

生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分米。

可列方程
X2=2
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得x=2
所以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2分米。

生2:根据正方形的边长是面积的算术平方根,可知这块正方形画布的边长为2分米,
师:很好,2是多少?以前认识吗?
生:可能疑惑不解。

师:要探究2存在,只要探究面积为2的正方形存在。

探究二:你能用两个面积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面积为2的大正方形吗?
师:拿出自己准备的两块面积为1 的正方形彩纸,看能否直接拼接?(教师演示)
生:不能
师: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合理分工,发挥集体智慧,进行剪、拼、接。

拼好后,小组拿起来展示,没完成的小组可以参考。

(教师参与讨论)
… …
可能会出现两种方法,鼓励学生探究
师:哪个小组谈谈自己的拼接过程?
(演示拼接过程)
小组1:把两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剪开,共可获得4个全等三角形,拼接而成。

小组2:把一个面积为1的正方形剪成4个全等的三角形,一个不剪,拼接而成。

同学们表现的都很团结,拼接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则可进一步说明它的边长2存在。

探究三:那么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是多少呢?
师:以小组为单位,回忆刚才自己是怎样拼接过程,仔细观察,想一想,展开交流。

小组一:通过我们的仔细观察,发现小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就是大正方形的边长,所以为2。

小组二:……
探究四:怎样帮小鸥裁一块面积为2的正方形画布?
师:受前面三个问题的启发,大家,小组展开讨论。

小组1:(演示)首先裁一块面积为1的正方形,沿对角线折叠,以对角线长为边长画出一个正方形。

师:非常好!
小组2:可以直接裁出边长为2的正方形。

师:同学们赞同哪种方法?说说理由。

生1:我认为第二种办法容易,因为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裁。

生2:我不同意,因为我们就不知道2的大小,况且即使量还有误差,所以我赞同第一位同学的裁法。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非常好!当第一个同学也说得对呀!那么2究竟有多大?
生1:我知道,比1大。

因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面积为1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为1,所以2>1。

生2:1<2<2,因为面积为2的正方形小于面积为4的正方形的边长,即:2<2。

师:这两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

由此可知,2的整数部分为1,小数部分是多少,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去探究它的准确值。

[设计意图]四个问题经历计算—拼接---观察---动手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六、课堂小结整体感知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引导学生从内容上、方法上、情感上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按这一模式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反思的良好习惯;同时通过自我评价来获得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必做题:习题10.1第1题
选做题:第11题
小组合作探究:2究竟有多大?
[设计意图]作业设计充分体现层次性,小组合作探究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合作的舞台,达到知识资源成果的生成与共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