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学《行脚人·黄昏》课堂纪实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

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中学语文论文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有效性探究张晓琴进入高三复习阶段,试卷像雪团一样铺天盖地砸向学生,让他们整日过着练习、听课机械化的生活。

假如再加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评试卷,那么学生真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了。

笔者近期听了一些试卷讲评课,发现在试卷讲评课中出现了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课,有些讲评课走进了以下误区:(1)重在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2)重在答案呈现,忽略思维过程;(3)重在教师讲授,忽略学生参与;(4)重在知识总结,忽略知识拓展。

出现这些低效甚至无效的试卷讲评课的原因是什么呢?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有效的语文试卷讲评课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呢?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试卷讲评课呢?笔者在一线教学中得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试卷讲评课有效性评价标准有效教学理论判断教学行为有效性的参考指标具有以下特点: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教学结果的有效性,教学投入与产出的有效性。

由此得出低效甚至无效的评讲课的成因:(1)教学目标设定错误,甚至无教学目标;(2)重视答案的呈现,缺失学生思维过程;(3)教师越俎代庖,学生坐享其成;(4)知识拓展缺位,不能及时跟进。

二,高效讲评语文试卷的教学策略(一)课前锁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求1.统计并分析得分率,确定教学目标教师要想将试卷讲评课的效率达到最高,让学生在考后收益最大,那么教师在课前必须做足了“功课”,充分地统计好分数并仔细分析学生答题情况。

统计并分析得分率在于为确定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服务,做到有的放矢。

所以教师每次批改了试卷后,不仅仅要统计班级均分、及格率,更加要统计学生试卷中每小题的得分率。

分析就是教师挑选出得分率较低的题目,并分析造成学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揣摩学生的答题思路,以便教师在讲评试卷时将着力点用在刀刃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挑选典型的错误案例,明确讲评重点挑选典型的错误答案时要仔细,不应该随便拿一个答案就用,而是选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都犯了相同错误的答案,这样讲评时才有针对性,哪些内容该侧重讲,哪些内容该略讲,这样的课堂才会最高效。

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彩课堂实录

六年级语文上册精彩课堂实录

第四单元《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10462《只有一个地球》课堂实录作者:杨爱菊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宇航员在遨游太空时发出这样的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呢?今天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继续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生:齐读课题。

师:文中的哪些词或句子说明了地球的可爱,找一找,指名回答。

生甲: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生乙: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

生丙:地球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师:很好,地球之所以可爱,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文章的3—4自然段。

我相信,经过努力,我们大家一定能够完成。

二、合作、交流、讨论(3—4自然段)。

师:我们先来理解课文的内容,请同学们按事先分好的小组合作学习,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地球写了哪些内容。

师: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热烈,那么,我想请一个同学回答一下。

生:讲了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师:这两个自然段都是讲地球上的自然资源,那又有什么不同?生:三自然段讲的是不再生自然,四自然段讲的是可以再生的资源。

师:书中以什么为例讲了不再生资源(指名回答,结合看相关图片)你还能举几例吗?指名再回答,教师相机评点。

为什么说它们是不再生资源呢?生:……不是……而是……甚至……师:全班一起品读这句话。

思考:有人说,虽然矿物资源不是上帝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但是只要再过几百万或几亿年不就又形成了吗?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生甲: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如果不加节制地使用,等到现有的资源枯竭了,而新的资源又没有产生,我们人类该怎么生存?生乙:我也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要知道矿物资源的形成是要经过几百万甚至是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能形成,多么漫长的时间啊!所以,我们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护现有资源,要有节制的开采。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最新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课堂实录及反思及名师点评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课堂实录及名师点评第11课《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嘉定的民间艺术,知道嘉定著名民间艺术的由来、主要创作人物和技艺特点。

2.体会民间艺术对嘉定人民生活的意义,感受嘉定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创新精神及热爱家乡之情。

3.学会调查、收集资料的基本方法。

教师准备1.课前准备嘉定民间艺术和艺人探究单。

2.收集嘉定民间艺术“嘉定竹刻艺术”“南翔小笼馒头制作工艺”“江南丝竹”等民间艺术的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3.收集嘉定民间艺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学生准备1.课前收集嘉定民间艺术和艺人的相关资料。

2.课前完成嘉定民间艺术和艺人探究单。

“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探究单班级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我探究的嘉定民间艺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探究的嘉定民间艺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如天津杨柳青年画广东舞狮、江西景德镇瓷器等,我国民间艺术真是多姿多彩、魅力无穷。

师:你们见过这些地方的民间艺术吗?(出示教材第84页三幅图片)生:它们是山西省寿阳县的“得胜鼓”、浙江省杭州市的“余杭滚灯”、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叙事长诗《阿诗玛》。

师:这些民间艺术有什么特点?生1:“得胜鼓”虽打法简单,但变化无穷,越打越起劲儿。

生2:“余杭滚灯”是具有强烈竞技特点的民间舞蹈。

生3:叙事长诗《阿诗玛》极具民族特色。

师: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这里也有不少令人骄傲的民间艺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

(板书:我们这里的民间艺术)活动一交流展示,领略嘉定的民间艺术师: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调查探究,并完成了探究单。

下面,请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单,然后选出代表汇报“嘉定最著名的民间艺术”,每组资料不重复,之后评选出最佳交流奖和最佳探究奖。

第8课《蒲柳人家》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8课《蒲柳人家》课堂实录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蒲柳人家》课堂实录师:最近课堂上的咸亨酒店柜台前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孔乙己,广场前变脸比翻书还快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想必都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刘绍棠,走进他的乡土文学代表作《蒲柳人家》,再去认识几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感受另一番风味。

师:课题《蒲柳人家》,同学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生: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师:那么你们认为小说会写些什么?生:会写一个普通的农家,几个普通人。

师:不错,看来同学们很好的能关注到注释。

在进入课文之前,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生齐读:刘绍棠,13岁开始发表作品,15岁成名,被誉为“神童”作家。

他作为著名的乡土文学作家而在中国文坛上享有盛誉。

他的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受到人们的喜爱。

他创作的洋洋600万字的乡土文学作品,不少被译成英、法、德、俄日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

(多媒体展示)师:课文是整部小说的开头部分,主要刻画了哪些主要人物?生:何满子,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师:对,祖孙三人是主要人物,谁能请为课文两大部分拟一个小标题?生:一丈青大闹运河滩、何大学问威震四海”师:你概括的很到位,但是课文除了这主要事件外还讲了其他的内容,我们不妨概括为七十二变一丈青、见多识广老江湖。

四、研读课文,分析人物师:小说通过充满稚气、机灵顽皮的何满子的眼睛,向我们展现了1936年,也就是抗日战争前夕,京东北运河边上农村的人情世态、生活风习。

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课文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请同学们速读第一部分,划出能突出表现一丈青大娘性格特点的句子,并概括其性格特点。

师:我看同学们都画完了,大家按照句式答题。

她/他________,你看她/他_________。

生:她性格泼辣,你看她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课堂实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短诗三首》课堂实录庄素凤课前五分钟老师:你觉得什么是美的?学生:人美,景美,心灵美,诗美,画美,老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人说发现美是能力,留住美是本事,有什么方式把这些美留住?生:写成诗歌画成画,用笔和纸记录下来,用心记住它的美,用相机把这些美照下来。

师:拍过照吗?拍照发朋友圈,我有个朋友特别喜欢旅游,拍照发朋友圈,前两天他就拍了这张照片?漂亮吗?他不仅拍了照片,还说了一句话,你猜猜他会说什么?生:这是多么美的池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师:知道我朋友怎么说吗?——哇,这荷塘全是花?我的朋友说得怎么样?生:不怎么样师:我们生活中需要这样的朋友,说话直白、易懂,与此同时,也要这样的朋友丰富我们的人生和积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我们的朋友席慕蓉还这样写道:“我是一朵盛开的夏荷,多希望,你能看见现在的我”我就看见现在的你们,脸上的笑容充满着期待,打开这扇美的门,一定离不开这把钥匙——“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

”我们就用这把钥匙开启今天的语文学习好吗?正式上课——老师好师:跟老师一起来写课题——短诗三首,齐读课题诗有短就有长,今天我们学的是短诗,师范写“繁”字,邀请学生在星星卡的田字格中写一个繁字。

(注意写字姿势)在星前面加上“繁”,这星星的数量不仅多且密,一首诗的题目就是一幅画,你的面前是繁星点点的画面,带着这个画面来读课题——繁星。

诗的题目后面还跟着一串数字——繁星(其一)这首繁星是一本诗集,是冰心奶奶为你们而创作的一本诗集,介绍繁星和冰心背景。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每首诗读两遍,就坐好。

生读。

请同学们起立朗读。

啊的变音——大海啊——大海呀!母亲啊——母亲哪!把这两句话放到诗中能读好吗?——师生合作读诗歌的特点——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一会儿,请同学读,负责朗朗上口,我们听,负责感受诗歌的悦耳动听。

特殊教育课堂实践记录

特殊教育课堂实践记录

特殊教育课堂实践记录介绍特殊教育是一种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特殊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策略和方法来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他们克服研究障碍,并融入到正常的研究环境中。

实践记录以下是我在特殊教育课堂中的实践记录:1. 个性化研究计划针对每个特殊需求学生,我都会制定一个个性化研究计划。

这个计划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包括研究目标、教学策略和评估方法等。

通过个性化研究计划,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研究过程中感到更加自信和有成就感。

2.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特殊教育课堂中,我会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包括使用视觉辅助工具、实践性的研究活动和小组合作研究等。

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我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效果。

3. 个体辅导和反馈我会给每个学生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反馈。

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研究进展,我会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

通过个体辅导和反馈,我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克服研究困难,提高他们的研究成绩和自信心。

4. 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非常重视与家长的密切合作。

我会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和需求。

同时,我也会向家长提供一些研究和教育方面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结论特殊教育课堂的实践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需要注重个体化需求和多元化教学方法。

通过制定个性化研究计划、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供个体化辅导和与家长的密切合作,我能够更好地满足特殊需求学生的研究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更好的研究成果。

开放教学《行脚人·黄昏》课堂纪实

开放教学《行脚人·黄昏》课堂纪实

物、 事 件等基本要 素 。” 学 生们立 刻 再 读 文 本 ,很 快 便 有 不 少 同 学
举手 了 , 由 于这 个 问 题 比 较 简 单 ,
结合考 试说明 , 借 助p p t , 我跟 学 生 们 一 起 回 顾 了 文 学 类 文 本 的
考 试 要 求 ,高 考 主 要 考 察 学 生 四 大 方 面 的 能 力 ,即 理 解 、分 析 综
种 富 有诗 意 的“ 和 谐美 ” , 请 联 系 全文 , 探 究 这种 “ 和谐 美 ” 体 现 在 哪几 个 方 面 ) 。 明 确 考 点 之 后 ,我 抛 出 了 一 个 问题 “ ‘ 登 高绝 顶 , 方 能 一 览 无
动 的 参 与 者 。 现 以高 三 联 考 现 代
本 文 以高 三联 教 学 思 想 。 关健词: 现代文 阅读 学生能力 《 行 脚人 ・ 黄 昏》 分析
如 何 提 高 学 生 在 现 代 文 阅 读 中 的 得 分 率 是 许 多 语 文 老 师 关 注 的 问 题 ,然 而 从 近 几 年 高 考 现 代
而文 科答 案则 趋 向于 丰 富多 彩 , 切实 提 高解题 能 力需 不迷 信 , 不
解决起来就轻松很多 了。
四. 小 结课 堂 。 整 理 巩 固
呈现 , 学生们 唏嘘一片 , 七 嘴八
完 成 了本 课 学 习任务 之 后 ,
舌 地说 “ 热 爱 自然 怎 么 能 成 为 性 格特征 呢 , 这 是 不 对 的吧 !” “ 阅历 丰 富也 不 对 , 这 哪 是 性 格 啊 !”
考 虑 到 已 进 入 二 轮 复 习 阶 段, 针对 学生答题 中出现 的问题 , 我 将 本 课 学 习 目标 定 为 : 1 . 理 清 文 本 思 路 ,欣 赏 作 品形 象 ,探 究 意 蕴; 2 . 构建人 物性 格类 、 语 段 作 用

让人物动起来——“语文主题学习”作文探究课课堂实录、反思与评析

让人物动起来——“语文主题学习”作文探究课课堂实录、反思与评析

了“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的 4 篇文章:《金岳霖先生》 人物形象。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绝盗》《面王》,并批注了描写人物
在“学以致用,小试牛刀”环节中,学生通过写作作
动作的段落、句子。现在,请大家找出这些段落、句子,按 文片段,基本达成了预设的目标。但是在“围绕主题阅
图索骥,来印证我们学到的几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可以 读,按图索骥”环节中,预设是想让学生在“语文主题学
我到了自家的房门外,我的母亲早已经迎着出来
是例子,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也是极好的例子。七年级 了,接着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
下册第 2 单元的 4 篇课文都是以写人为主的名篇佳作,
— ——鲁迅《故乡》
而与之相对应的“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第 1 册《在阳光下
问题: “迎”和“飞”两个动词能不能互换位置?试着
奔跑》的第一模块“照亮生命的星辰”和第 4 册《俗世画 说明理由。
卷》的 第 五 模 块“ 俗 世 奇 人 ”中的 大 部 分 文 章 也 都 是 以
生:不能互换,因为小孩身体轻,活泼,跑起来像是
写人为主的优秀作品,而且每篇文章当中都有一两处 在“飞”,而母亲年龄大了,是走出来的,所以用“迎”。
极为传神的动作细节描写,这些都是教会学生运用动
动。
张等修辞;语言是否通顺,富有文采情趣。组内交流、评
师:你说得真好,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可以化平淡 改,师巡视。学生展示。)
为美丽,化抽象为形象,会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板
师:一举一动总关情,一处成功的动作描写往往胜
书:修辞。)
过千言万语的表白。今天,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
师:世间万物皆有道,写诗作文皆有法。祝贺同学们 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课后继续修改文章。同时,希望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通用3篇)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通用3篇)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通用3篇)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1 1.春天最美是黎明。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主要描写天空、云。

作者是抓住景物的静态美,描写了景物的色彩,如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2.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

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3.夏天最美是夜晚。

明亮的月夜固然美,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第一句总写夏天最美是夜晚;第二、三句概括介绍了夏天夜晚的美景。

问题归纳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从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写的。

2.归鸦为什么用点点?大雁为什么用成群结队?虫鸣为什么用听?乌鸦数量不多,且分布散乱,所以用点点,这是视觉描写。

大雁南飞,成群结队,这样写比较真实可感。

这是视觉描写。

夜幕降临后,看不到虫子,但是可以听到叫声,这是听觉描写,这样写符合常理。

3.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写出了对冬天早晨的赞美?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既写出了冬天早晨的三种情况下的不同美景,又点出了自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容易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

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写春天最美的时间是黎明,重点写了天空。

第二部分(2):写夏天最美的时间是夜晚,重点写了萤火虫。

第三部分(1):写秋天最美的时间是黄昏,重点写了归鸦和大雁。

第四部分(1):写冬天最美的时间是早晨,重点写了落雪的早晨和无雪时清晨闲逸的心情。

孙双金《四季之美》课堂实录2 春天最美是黎明。

【这个句子很独特。

独特之一,春夏秋冬四季打头句式都是一致的,显得全文和谐而统一。

独特之二,最美两字,表达了作者独特的喜爱。

如果把句式改成春天美在黎明,表达的情感就平和许多,但不如春天最美是黎明来得鲜明和强烈。

教师授课经验分享:《黄昏》教材教案案例解析

教师授课经验分享:《黄昏》教材教案案例解析

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学科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并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收获满满。

今天,我们来分享一位优秀教师的授课经验,他为我们带来了一份关于《黄昏》教材的教案案例解析。

我们将逐步解析他是如何设计并实施这样一堂精彩的课程。

案例分析: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二《黄昏》课程目标:1. 理解《黄昏》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文学鉴赏技巧,进一步提高阅读水平;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联想、感悟,表述自己对文本的认识。

教学重点:1. 理解《黄昏》的主题和意义;2. 掌握文学鉴赏技巧,如细节分析、隐喻解读、寓意探究等;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能够运用鉴赏技巧,深入地理解文本,并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难点:1. 理解难度较大,需要通读全文,把握细节,深入挖掘文本内涵;2. 学生阅读能力不同,需要进行差异化教学,并引导学生掌握鉴赏技巧;3. 学生写作能力差异较大,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同时给出明确的指导与范例。

教学策略:1. 激发学生兴趣在开头,老师通过简单的讲解和引导,让学生自主感受到课文《黄昏》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引发学生对文本的关注和热情。

同时,老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积极性。

2. 重点突出,分析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细致、深入地挖掘文本,重点突出,讲解文本的细节和隐喻,带领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含义、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深度。

3. 教学方法多样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讲解文本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导图、练习与解析、小组讨论、阅读辅导、写作指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理解文本。

4. 灵活运用,差异化教学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差异化教学策略,通过任务型教学,拓展学生的思路和表达能力,在细节探究、隐喻解析、写作训练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训练,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提高。

九下《梧桐人家》优质课 课堂实录

九下《梧桐人家》优质课  课堂实录

九下《梧桐人家》优质课课堂实录九下《梧桐人家》优质课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日期:[日期]教师:[教师姓名]学科:[学科名称]班级:[班级名称]课堂内容本节课我们研究了九下《梧桐人家》的相关内容。

课堂开始时,老师通过简短的导入提醒同学们前一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唤起他们的研究兴趣。

接着,老师以实例引出本课的主题,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提问学生,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释。

这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并加深了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

在讲解小说情节时,老师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了一些相关图像和视频。

这样的视觉呈现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除了理解小说的情节,老师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和任务布置,学生们需要综合运用阅读技巧和文本理解能力,深入剖析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和主题。

课堂的末尾,老师进行了一个小结,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

最后,老师布置了相关练作业,以巩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表现在这堂课上,学生们表现积极,热情参与课堂讨论。

他们对小说情节的理解逐渐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也更加深入。

学生们在课堂中展示了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回答问题、发表观点和参与小组讨论,他们积极探索课堂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们展开有益的互动和交流。

教学反思这堂课中,通过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九下《梧桐人家》的内容。

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可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相关文本,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可以设计更多的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教师也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表现,对于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激发他们研究的动力。

总结这堂课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九下《梧桐人家》的内容,并培养了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互动的教学方式和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们积极参与了课堂讨论,并展示了出色的研究表现。

践行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散步》教学实录(节选)评析

践行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散步》教学实录(节选)评析

践行课堂改革,打造高效课堂——《散步》教学实录(节选)评析垫江十中夏万兵评析依据:2011版语文新课标和垫江县“121”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121”学导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是我县卓越课堂教学改革中打造的一个优秀的课堂教学模式。

“121”指学生学习约10分钟(自学交流,检查反馈)、教师精导约20分钟(合作探究,互助展评,教师精导)、达标拓展约10分钟(当堂达标,拓展延伸)三个教学环节及过程。

从节选的《散步》教学实录看,应是教师精导部分。

通读这一教学实录,我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教材的钻研深入,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井然有序,基本符合新课标的理念。

一是课堂结构完整,流程清晰。

教学思路是否恰当,是一节语文阅读教学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教者按“散步起因——途中分歧——我的责任——人物优点——难句理解——拓展训练”的过程,用“散步的起因是——在散步途中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母亲偏偏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呢——为什么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文中集中赞扬了谁——为什么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现在欣赏古诗,说说感受”等几句话作引导,一步步地把课堂引向深入,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

老师充分发挥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引领孩子不断展开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完成较好。

二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度高。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节选部分,共有20位学生参与了课堂,主动积极地起来回答了问题。

课堂活动中,能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课堂互动形式。

比如在解决“为什么好像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时,教者就先让三位学生各自讲述自己的理由,然后自己在进行点拨。

而在拓展阅读欣赏诗歌时,则先让几位学生谈自己的感受,然后老师再作总结。

这也符合新课标“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的精神。

三是知识讲解清楚,教学目标达成。

2011新课标要求“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感情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夕阳真美》课堂实录

《夕阳真美》课堂实录

《夕阳真美》课堂实录《夕阳真美》课堂实录所用教材:苏教版第三册第23课课堂实录:一、读课题:夕阳真美师:读得真好!“真美”什么意思?生:好美。

生:真的美!生:真正的美!本身就很美!生:真心感到美!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题关键字可以查找所有相关资料。

师:说得好!我们要用心感受夕阳的美。

一生举手:老师,美要轻轻地读,才更美。

(读一次课题)师:一(3)班的小朋友真会读书。

这节课我们就抓住这个“美”字,用真心去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体味美,表现美,享受美。

二、检查学习情况:1、我会读轻声:涨红了更红了真美呀轻轻地漫漫地2、我会读词语:西斜余晖壮丽下沉云朵染红落山霞光灿烂师:横着读,边读边想:你从词语中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了第一行的词语都是第2自然段的。

夕阳西斜,余晖很美,景色壮丽。

生:我发现了第二行的词语都是第3自然段的。

太阳下沉,云朵给染成了各种颜色。

生:我发现了第三行的词语都是第4自然段的。

太阳落山,留下了灿烂的霞光。

师:一(3)班的同学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能发现词语间的联系,真不简单。

竖着读一读,你会不会有新的发现呢?生:我发现了太阳先是西斜,再下沉,最后落山。

师:你发现了夕阳落下的顺序。

(板:西斜下沉落山)生:我发现了余晖、云朵、霞光都是很美的。

生:我发现了壮丽、染红、灿烂都是写夕阳美的词。

三、整体感知全文:师:昨天你们已经跟着谭老师初步感知了这篇课文,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生:写了傍晚爷爷和奶奶带着我去看日落的美景,我感到夕阳真美。

过渡:课文是怎样具体写出日落的美景的呢?自由读读2、3、4自然段来感受一下吧。

四、学习第2自然段:1、听老师读。

思考:这段几句话?每句写了什么?怎么写的?2、生:这段三句话,写了太阳、天空、西山。

3、师:怎么写的呢?读一读,体会一下。

生:第一句写太阳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我们可以看清楚了。

生:第二句写天空一片深蓝,颜色很美。

生:第三句写西山连绵起伏,披着夕阳的余晖,显得十分壮丽。

老人与海课堂实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老人与海课堂实录(可编辑修改word版)

《老人与海》(节选)教学实录执教者:陈应德观察者:王屹宇本课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语言、行动和心理展示老人形象的多种描写手法。

2、情感目标:了解老渔夫的硬汉形象,学习他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抗争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及情节梳理师:我知道,很多同学都看过电影《英雄》,难忘小说中为刺秦目标而奋斗的长空、残剑和无名。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英雄。

今天这节课,我们也来讨论心中的“英雄”。

希望大家各抒己见,谈谈你心中英雄的形象。

生:士为知己者死,只身赴秦,有勇有谋。

如战国荆轲。

生: 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事情的人,如感动中国的普通人士。

生: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如梁ft好汉。

生:莫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英雄。

生: 为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如高中的我们。

(笑)师:说得都很好。

英雄要勇敢和坚强,为目标永远努力,无畏挫折。

每个人心中英雄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那么,海明威笔下的渔夫桑地亚哥老人是否符合你对英雄的定义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进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小说《老人与海》(节选)。

(板书)师:本文是小说节选部分的结尾。

昨天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初步了解了小说的情节。

现在大家每6 人为一小组,探讨屏幕上学习任务。

屏幕投影显示:1.描述故事概况,总结老人与鲨鱼的斗争经过。

2.试着概括一下老人的形象特点。

3.你从文本中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走动询问小组的学习情况)(5 分钟)师:谁先来描述故事概况?生: 老渔夫桑地亚哥一天出远海捕到了一条大马林鱼,意料不到的是,就在老人要把大鱼拖回去的时候,大批的鲨鱼被吸引而来,争吃拖在船尾的大鱼。

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竭尽全力与鲨鱼搏斗,那条大鱼仍旧被成群的整鱼咬得只剩下一副空空的骨架。

最后,老人把这副巨大的骨架拖回了岸边。

师: 老人与鲨鱼斗争的经过又是怎样呢?生:课文写了老人与鲨鱼五次斗争。

第一次:用鱼叉、绳子老人手受伤大马林鱼被吃掉 40 磅第二次:刀子、桨老人手伤严重鱼被吃掉四分之一第三次:刀子、桨手淌血半个身子被咬烂第四次:短棍手痛得厉害鱼的半个身子都给咬烂了第五次:短棍、舵把极为疲乏马林鱼仅剩残骸第二环节:人物形象分析师:两位同学任务完成得很好,那让我们更加了解了故事的情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93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93

《西地平线上》教学实录董一菲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是高建群的《西地平线上》,同学们先看两句诗:一句是李贺的诗另一句是李白的词。

屏幕:小红长白越女腮—李贺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李白我们说“越女”和“秦娥”的美称得上“双峰对峙,二水分流”,她们分别代表了怎样地域特色的美?第一句我简单翻译一下:小小的红花、长长的白花非常像美丽的越女的腮;第二句直译说秦娥在有月光的夜晚,在月圆的时候,在秦楼梦断。

这两位女子截然不同,同学们谈谈你的理解:生:当我看到第一句诗的时候,我觉得越女就是江南的女子,江南的女子就是“芙蓉如面柳如眉”。

她们既有“昙花笑春风”的妩媚亦有“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婉约;举手投足间都有一份柔美与温存,骨子里流动着“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多情血液;她们的事迹是“小楼昨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而秦娥是西北的女子,在西北那块广阔的土地上,在充满崇高感与苦难的地域中,每一位西北女孩心中都有了一座起伏的山,一片激荡的海,一团热烈的火。

她们的美在于她们奋斗的果敢与坚韧还有毅力。

师:有一句话说诗是语言的艺术情感的凝结。

这位女同学的发言让我无法评价了,非常漂亮的一段解读。

在这越女身上,她读到的是小桥流水;在越女的梦中,她感到了长啸的西风和海漠边关的感受。

说到“西部”,它是大于一切的“形容词”,它不是形容词,但最大的形容词往往是名词。

比如才女林徽因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人间四月天”是个纯粹的名词,这个名词却大于世间所有的生机、蓬勃、向上、青春。

再比如台湾乡愁诗人于光中说“今晚的天空很希腊”,大家感受一下:希腊是名词,却大于所有的形容词。

西部是名词,它囊括了世间的一种美。

师:说到西部,你会想到哪些自然的景观?人文的景观?哪些类型的美?我给大家看些图片篇,这是个提示作用。

想好了可以回答。

(屏幕显示浩瀚的沙漠、绝美的敦煌和辽阔的大草原等)生:说到西部,我想到沙漠。

师:顺便问问你,唐诗中“瀚海栏杆百摧”哪个是沙漠古义词?生:不知道(大家提示瀚海)生:想到了草原。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昏》教案范文

长春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黄昏》教案范文

【导语】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是现代⼩说家、⽂学评论家和⽂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化运动先驱者之⼀,我国⾰命⽂艺奠基⼈之⼀。

1896年7⽉4⽇⽣于浙江桐乡县乌镇。

这是个太湖南部的鱼⽶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毗邻着现代化的上海,⼜是⼈⽂荟萃的地⽅,这⾥成就了茅盾勇于⾯向世界的开放的⽂化⼼态,以及精致⼊微的笔风。

⽆忧考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学会本课的⽣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

2、结合上下⽂理解词语的意思,抓住黄昏的特点体会“想象”在⽂章中的作⽤; 3、通过带着问题阅读及交流,让学⽣得到思维训练,培养想象的能⼒; 4、对学⽣进⾏审美教育,感受⼤⾃然的美丽和神奇。

5、体会联想和想象的异同,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受⽂中“想象和联想”的作⽤,区分⼆者之间的差距。

作者如何准确地运⽤想象和联想来描写黄昏的美景。

相关资料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乌镇⼈。

《黄昏》原载《太⽩》半⽉刊第1卷第5期,于1934年11⽉20⽇出版。

在散⽂《黄昏》中,作者⽤象征性的写法,借客观⾃然景物来抒写主观思想情感,寄寓深刻的含意。

所谓象征性的写法,是指借某⼀事物来象征另⼀事物,或借某⼀具体事物来象征某⼀抽象的概念或某种思想情绪。

在象征者与被象征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些共同的特征。

散⽂近似诗歌,往往是景情并茂,写景中蕴含着深厚⽽复杂的情感。

茅盾对⼤海的观察极其精细,描绘⼗分传神,并使⽤了许多拟⼈⼿法和形声词。

茅盾先⽣那篇脍灸⼈⼝的散⽂《黄昏》,词句是⾦⾊的,⽂采是斐扬的,但感情却是沉重的。

如果不知道1927年*失败后那风⾬如磐的社会环境,不知道⽩⾊恐怖的残忍,就⽆法体验出散⽂中的个中滋味,就不会明⽩为什么“⼀切⼀切,⼣阳都喷上了⼀⼝⾎焰”。

教学过程 第⼀课时 ⼀、揭题激趣,导⼊新课 1、教师板书题⽬,学⽣齐读题⽬ 2、说⼀说⾃⼰看到的黄昏的景⾊什么样? ⼆、初读课⽂,学习⽣字、⽣词 1、学⽣⾃由读课⽂,关注书中标有拼⾳的字,把字⾳读准确,课⽂读通顺。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

语文新课标实践与探索:“登临诗”群诗整合课堂实录以“登临诗”为聚焦点,从诗画分享入课,杨老师带着学生析读、品读、悟读从而望天地、见众生、晓自我。

听课的过程也是“登临”的过程,在杨老师的课堂上,多重朗读设计,多维问题推进,让学生的思维拾阶而上。

连结、融合、化用,老师引源头活水,学生能温故知新,更能创新实践,真切感受“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的人文情怀。

欢迎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一、诗情画意导入师:这个五一,咱们班的孩子们走向山川湖海,用手中的画笔描摹出心中的美丽风光。

请咱们班的孩子来当导游,带领我们走进你们的五彩画作,为我们分享一下你画作的名字和创作的意图。

生1:我的这幅图画叫双帆碧云图,描绘的是两艘小船穿梭在碧云之间、山峦之下有河流,表现意境的广阔、辽远,有“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

师:很有意境的一幅画,山水融合,动静搭配,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

生2:我画的这幅图叫做日暮晚夕图,描绘的是一个在日落的场景,有山,有水,有一种寂寞苍凉的感觉,鄙人自题《无题》一首,枯草余晖雾蒙蒙,野望黛山相思浓。

晚夕难留春草色,岁月不待罗绮红。

(学生自发鼓掌)师:好一幅淡雅水墨画,好一首绝妙深邃的诗歌。

你的画体现了中国画留白的艺术,流连在这山水间,真是美妙惬意。

生3:我画的是墨山雁飞图,描绘“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山中,有一些红叶高飞,我为此题诗两句:“红叶高飞尽,绝顶万丈高。

”生4:我画的这幅图叫做“万条垂下绿丝绦”图,我想表达的是柳树在春天的时候挺立在山水之间的感觉,表现了春天欣欣向荣的景象,给人绿色葱茏、生机勃勃的感觉。

师:你的画作,让我想起: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浓墨重彩,苍茫浩远,诗画相融,意趣横生。

(现场师生一起鼓掌)二、析读·望天地师:画笔很小,创意很大,诗歌文化,名扬天下。

诗画本就交相辉映,相得益彰。

今天我们就带着画作,一起走进主题为“无穷的远方,都与‘我’有关”的群诗学习,去领略诗画中的大好河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教学《行脚人·黄昏》课堂纪实
作者:张晨
来源:《文学教育·中旬版》2015年第02期
内容摘要:现代文阅读是许多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它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内容。

笔者认为高三现代文阅读的评讲应解放学生思想,以开放的方式组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参与者。

本文以高三联考现代文师陀的作品---《行脚人·黄昏》为例,谈谈教学思想。

关健词:现代文阅读学生能力《行脚人·黄昏》分析
如何提高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的得分率是许多语文老师关注的问题,然而从近几年高考现代文得分情况可知,我们花费了足够多的时间在现代文阅读上,却收效甚微。

这种现象在农村高中尤其普遍,主要原因有二:首先是基础年级不重视现代文教学,为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而大幅度删减课本中的现代文,造成学生底子弱;其次,也是更主要的,为了追求课堂的“高效”,教师不愿意“浪费”宝贵的时间与学生一同探究,而是将建立好的各种所谓“答题模板”直接灌输给学生。

可是欲速则不达,不知所以然,依旧无法做到准确答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高三现代文阅读的评讲应解放学生思想,以开放的方式组织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非被动的参与者。

现以高三联考现代文师陀的作品—《行脚人·黄昏》为例,谈谈我浅陋的教学思想。

一.明确考点,整体感知
考虑到已进入二轮复习阶段,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我将本课学习目标定为:1.理清文本思路,欣赏作品形象,探究意蕴;2.构建人物性格类、语段作用题思维步骤,规范答题。

结合考试说明,借助ppt,我跟学生们一起回顾了文学类文本的考试要求,高考主要考察学生四大方面的能力,即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以及探究。

而《行脚人·黄昏》这篇现代文考察的能力包括分析人物形象及特点(请简要概括文中行脚人有什么性格特点),分析表达特色(请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的修辞特色),句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暮色中忽然响来叮叮的铃声,狗的吠嗥震动着溪谷。

”请分析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探究(有人认为本文具有一种富有诗意的“和谐美”,请联系全文,探究这种“和谐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明确考点之后,我抛出了一个问题“‘登高绝顶,方能一览无余’,请同学们带着问题再次诵读文本,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

”学生们立刻再读文本,很快便有不少同学举手了,由于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选了一位看起来比较害羞的女生来回答:“本文讲述了行脚人在黄昏时分下山,一边休息一边欣赏美
景,后偶遇牧羊女,便向她打听落脚地的故事。

”我微笑地肯定了她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故事中涉及到的人与物。

二.巧妙设疑,合作探究
整体感知文本之后,我接着提问:“主人公是这个‘行脚人’,他有着哪些性格特点呢?请从文本中找到依据并简要概括。

”学生们便又回归文本,边读边用笔圈点,待读书声渐止,我请一位男生来回答,又请其他几位同学做出评价并做补充或者修正。

把大家答案归纳整合起来就是“坚定”、“顽强”、“孤独寂寞”,在这时候,我展示出本题的参考答案“阅历丰富;坚定顽强;寂寞孤独;热爱自然”。

果然,不出所料,参考答案一呈现,学生们唏嘘一片,七嘴八舌地说“热爱自然怎么能成为性格特征呢,这是不对的吧!”“阅历丰富也不对,这哪是性格啊!”
我听了非常高兴,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的质疑精神,告诉他们“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存在困惑,是不是这个参考答案给得并不科学呀?”学生们一听,立马来了精神,表示要与我一探究竟,接着,我们借助工具书与手头资料,搞清楚了性格特征的概念与表现形式,更加肯定了“阅历丰富”与“热爱自然”不属于性格范畴。

看着问题得不到解决,我引导大家试着从以往做过的高考试题中寻找经验,2012江苏高考《邮差先生》“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答案为“善良仁厚的性格”;2013年《何容何许人也》“联系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请分析‘好、坏,何容是何容:他的微笑似乎表示着这个’这句话,并说明它表现了何容什么性格特点?”答案是“坚持自我,不妥协、不改变。

”对这两道题的答案,同学们都没有疑议,接着我又展示了2012年全国高考题《马裤先生》“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给出的参考答案“颐指气使,目中无人,缺乏公德;斤斤计较,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不讲卫生,不顾他人感受,趣味低下。

”“不讲卫生不属于性格!”“这是个人生活习惯!”眼尖的同学立马喊了起来。

又有声音响起“这是全国高考题呀,这样组织答案也是有道理的”……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意见,我索性放手让同学们小组讨论:你觉得性格特征类的题目到底该如何作答?课堂又热闹起来了。

最后大多数同学都倾向于所谓“性格特征”是比较广义的概念,可以把它视为特征题来作答,也有同学坚持问什么就答什么但也不排斥稍微扩充。

我对同学们的敢于质疑,热情探究,积极思考给予了充分赞赏,但并未给出所谓的最终“权威见解”,只是告诉我的学生们理科答案趋向于一,而文科答案则趋向于丰富多彩,切实提高解题能力需不迷信,不盲从,勤思多练常总结。

三.勾连比较,规范答题
“《行脚人·黄昏》这篇文章中不仅有行脚人,还有牧羊女、山景和动物,他们之间配合得适当、协调,可谓和谐,那么‘和谐美’又是如何体现的?”问题一出,同学们再读文本,零星地答出“暮色中行脚人融入林中美景,宁静和谐”、“行脚人与牧羊女的对话,体现人与人的和
谐”、“牧羊女与她的狗很有默契,关系和谐”……针对学生们的回答,我在黑板上的几个对象之间打上了双向箭头,再提醒学生看清题目要求“哪几个方面”,请大家小组讨论,将刚才独立思考后形成的观点进行整合,按总分式,再次组织答案,注意答题的规范性。

明确要求之后,小组展开了有针对性的讨论,再次呈现的答案丝毫不逊于所谓的“参考答案”。

我又联系到2009年的高考探究题“请探究都江堰蕴含了‘上善若水’的哪几层深意?”以及2012年南通一模“本文写了水乡生活的几个片段,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

”引导学生学会勾连相关试题,一方面帮助他们巩固旧知,另一方面请他们比较这些问法的差异,教会学生融会贯通,准确答题。

探究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我们要读懂提示语,明确“探究点”与“探究方向”,找出文中选取的不同材料,挖掘其背后的民族心理、时代精神、人文性等深刻内涵。

最后剩下一题语段作用分析和一题考察修辞特色的题目,都属于我们平常练习得比较多的题型,经过了一轮复习,同学们掌握得还算比较好,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之前评讲过的同类习题,复习了这两种题型的思维步骤之后,解决起来就轻松很多了。

四.小结课堂,整理巩固
完成了本课学习任务之后,师生小结本课所得,剩余的五六分钟安排给同学们自主订正、整理。

这是一堂我在白蒲中学借班开设的有关“同课异构”的市级公开课,虽然面对的不是往日熟悉的面孔,对借来的班级学生学情也并不算了解,但课堂上学生参与度很高,思维活跃,敢想敢言,本堂课也得到了领导与同仁们的好评。

我想,现代文阅读切不可忽视对文本的反复诵读,立足文本,这是答题的基础。

课堂上要留足时间让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对话、交流,将文本转化为有声话语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究。

开放也不仅仅是体现在对深度的挖掘上,还可以是横向的对同类型试题的比较、勾连与拓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巧妙设疑,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

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言:“科学的知识不应该是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自我发现,独立掌握。

”真正的高效课堂不是老师展示自我的舞台,它本就属于学生。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是课堂活动的主体”绝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要粗暴地打断甚至取缔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学生需要的是正面引导,及时点评,鼓励赏识。

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更好地打开思路,更流畅准确地组织语言,拥有更出色的课堂表现力。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开放性研究》阶段成果。

课题立项号:D/2011/02/433]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搬经中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