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本深入浅出的管理学经典著作,它通过对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组织结构、领导力等方面的研究,深刻揭示了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和管理规律。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者和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也对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首先,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团队合作、冲突管理、沟通技巧等方面的内容,这些都是组织内部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遇到团队内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有效的沟通来解决团队内部的矛盾,这让我意识到了沟通在团队合作中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其次,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书中对于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的讨论非常深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于组织内部权力结构和领导者的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面对组织结构调整和领导力提升的问题,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建立灵活的组织结构来适应市场变化,这让我意识到了组织结构对于组织发展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最后,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书中对于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的讨论非常深入,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对于自己作为管理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行为方式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实际工作中,我也经常会面对管理者的角色和责任的问题,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于这些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学会了一些实用的解决方法。

比如,书中提到了通过激励和激励来激发员工的工作激情,这让我意识到了管理者对于员工的激励和激励的重要性,也让我在实际工作中更加注重了员工的激励和激励。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上)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上)
确定组织的目标; 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 把计划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 对不同的活动进行整合和协调;
1.2.2 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者扮演者10种不同但高度相关的角色。——亨利·明茨伯格
角色
描述
人际角色
头面人物
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或社交的例行工作
领导者
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
联络人
建立并维护一个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这个网络可以提供各种支持和信息。
4
1.1 人际技能的重要性
• MBA刚离校几年靠技术能力和定量分析技能开展工作,几年后领 导和沟通技能开始变得重要。
• 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的员工。
– 有利于KR开展工作形成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员工工作满意度 – 哪些懂得如何与管理者有效对话且表现积极主动的员工,更容易得到管理
者的信任,其个人建议容易被高层采纳,工作满意度得到提升,同时个人 也容易获得成长和晋升的机会。
5 01
1.2 管理者做什么
• 管理者:
– 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 – 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
人的活动来实现工作目标。
• 组织:
– 人们有目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 元
– 由两个或多个个体组成 – 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1/3)
作者: 斯蒂芬·罗宾斯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6-12第16版
笔记人:syhoo 2019年06
主要内容
• 第一篇 导论
– 第1章 什么是组织行为学
• 第二篇 个体
– 第2章 组织中的多元化 – 第3章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 第4章 情绪与心境 – 第5章 人格与价值观 – 第6章 知觉与个体决策 – 第7章 动机概念 – 第8章 动机:从概念到应用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笔记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 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I 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它们做决策,分配资源,知道别人的行为已达到工作的目标2、组织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有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工作,已达到一系列目标3、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4、管理角色:人际的角色、信息的角色、决策的角色5、管理技能:观念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6、社会和政治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组织内部的晋升骑着重要作用(社交能力的重要性)7、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遗迹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8、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对行为的系统研究是做出合理准确预测的重要手段,系统研究可以代替直觉或本能的感觉9、组织行为学所面临的挑战与机会:改善质量与生产率(全面质量管理TQM)、改善人际技能、管理劳动力多元化:(组织构成在性别、种族、国籍方面正变的越来越多样化)、授权:(管理者分类教练、导师、发起人、支持者)、革新与变革处理临时性、员工忠诚性减弱、改善道德行为:(道德困境:决定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行动)10、权变的观点:几乎没有简单的和万能的原理能够解释组织行为11、开发组织行为学模型:概览(对抽象现实的概括,对某些真是就是贱的简化特征)、因变量【生产率(效果和效率)、缺勤率、流动率、工作满意度】、自变量(个体,群体,组织)第2章:回应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1、多元化的普遍性(国内、国际)2、地球村:(跨国公司、区域合作协定)3、民族文化:某一具体国家所特有的主要价值观和实践活动4、狭隘主义:单纯以自己的眼光和观点看世界。

种族主义观点:认为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和风俗习惯优于其他文化5、评估国家之间的差异:克拉克洪斯托特伯克构架:6个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取向,责任中心、空间概念)霍夫斯塔德的构架:4个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松散和紧密的社会结构权力距离:对机构和组织内权力分配不公这一事实的接受程度不确定性规避:对风险的态度生活数量与生活质量:物质主义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6、文化冲击:任何人从一个国家迁徙到另一个国家所产生的不适应性和情绪波动文化冲击周期(U型曲线模式)7、组织内部:人人相同承认异同求同存异8、管理组织中的多元化:灵活的工作安排,托儿与托老福利、多元化培训II 个体第3章:个体行为的基础1、传记特点(人口统计学因素)(从员工的人事档案中能够直接获得的因素)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抚养人数、任职时间2、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各种任务的可能性心理能力:从事心理活动所需要的能力体质能力(力量、灵活性、其他)能力—工作的匹配!3、人格:个体所有的反应方式和与他人交往方式的总和个体内部的、规定一个人的独特行为与思想的心理动力系统人格的决定因素:遗传,环境,情境气质(先天)性格(后天)人格(涵盖前两者)人格特质: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一组内部相关行为的概括1.人格类型理论霍兰德职业人格理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家型、传统型九型人格麦布二是氏类型指数(MBTI)2.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的16中人格因素测验(16PF)5维度模型(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情绪稳定性、经验开放性3. 其他人格特质:控制点(内控者、外控者)、马基雅维利主义(结果能否辩护手段)、自尊(人们喜爱自己的程度)、自我监控(根据外部环境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冒险性、A型人格(不断地驱动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内干最多的事情)4、学习:由于经验而发生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改变学习理论(行为的基本模式)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刺激性条件反射):刺激在前,行为在后,强化同刺激相结合,使无关刺激变成条件刺激即:刺激行为S R操作条件反射理论:行为在前,刺激在后行为刺激R S认知行为主义(托尔曼):刺激认知行为社会学习理论(榜样的影响是核心):个体不但可以通过直接经验学习,还通过观察或听取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情而学习5、塑造行为:管理者通过逐步知道个体学习的方式来塑造个体积极强化:一种反应伴随着愉快的事件、消极强化、惩罚、忽视强化程序(连续和间断,时距和比率)应用:抽彩法降低缺勤率、健康工资与病假工资、员工训导、开发培训计划、建立导师负责制、自我管理第4章:知觉和个人决策1、知觉:个体为了对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而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者(态度、动机、兴趣、经验、期望)、知觉对象(新奇、运动、声音、大小、背景、临近)、情境(事件、工作环境、社会环境)知觉特性:相对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社会知觉:对自己或他人的知觉2、归因理论:我们对个体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为归因于何种意义的解释3个因素:区别性(个体在不同情境下是否表现出不同的行为)、一致性(每个人面对相似情境都有相同的反应)、一贯性(无论何时个体都有同样的行为)基本归因错误:人们经常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人格或态度等内在特质上,而忽视了它们所处的情境的重要性自我服务偏见:个体秦翔宇把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把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3、知觉偏差选择性知觉: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北京、经验和态度进行有选择性地接受信息晕轮效应: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到其某一高分印象的影响对比效应:我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不是孤立的,而是收到我们最近接触的人的影响投射作用:人们将自己身上的特点归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刻板印象:人们对某一类人或事物产生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4、组织当中的具体应用:聘用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估、员工努力、员工忠诚5、个人决策决策要素:问题、决策者、决策过程、决策结果、环境基本决策风格:指示型、分析型、概念型、行为型1.最优化决策模型:获得最佳结果的决策1、步骤(1.弄清决策需要2.开发备选方案3.确定决策标准4.评估备选方案5.给标准分配权重6.选择最佳方案)2、假设(1.目标取向2.所有选项已知3.偏好明确4.偏好稳定5.最终选择效果最佳2.满意解决模型:选择足够好的决策(人是有限理性的)1、步骤(1.简化问题2.设定问题标准3.确定有限的备选方案4.将备选方案与满意标准比较5. 选择足够好的方案)2、备选方案的顺序很重要3.隐含偏好模型:隐含个体偏好的决策1、步骤( 1.简化问题2.隐含备选方案的选择并确定选择性候选方案3.确定证实性候选方案4.巩固隐含偏好方案5. 建立有利于偏好方案的标准6.选择偏好方案)4.直觉模型:从经验中提取精华的无意识过程6、改善道德决策3种标准:功利主义标准、人权、公正影响道德或不道德决策行为的因素:1.道德发展阶段2.组织环境3.控制点7、投入的升级:对过去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即使是消极的决策第5章: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1、价值观:一个人对周围各种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体评价和总的看法,是一个人基本的信念价值观包括强度和内容两个属性(是否重要,有多重要),根据强度来排列一个人的价值观时,就得到一个人的价值系统影响价值观的因素:遗传、环境2、价值观的分类:奥尔波特的价值观类型:1.理论型2.经济型3.审美性4.社会型5.政治型6.宗教型洛克奇价值观调查:终极价值观和工具价值观施瓦兹的人类普遍价值观理论3、态度:关于客观事物,人和事件的评价性陈述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不一致时情感往往起决定性作用)来源:遗传、环境4、态度改变:三过程:(服从、认同、内化)1.影响态度转变的4W模型:who、what、what channel、to whom (PS:登门槛效应)2.态度转变的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中心路线、外周路线5、态度与一致性:人们总是在寻求态度之间的一致性以及态度和行为的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费斯廷格):个体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自我认知产生分歧(态度影响行为)自我知觉理论:行为影响态度6、工作相关态度:1.工作满意度2.工作参与3.组织承诺4.积极与消极态度5.工作投入7、工作满意度调查:单一整体评估法、总和评分法决定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工作的心理挑战性、公平的报酬、支持性的工作环境、融洽的同事关系、人格与工作的匹配员工如何表达不满:退出、建议、忽略、忠诚第6章:基本的激励概念1、激励: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些需要为前提三要素:强度、方向、坚持性需要:使特定的结果具有吸引力的某种内部状态激励过程需要心理紧张动机行动需要满足紧张消除新需要2、早期的激励理论(1)内容激励理论(何种因素能够激励员工)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2.X理论和Y理论(道格拉斯麦格理洛):给予两种完全不同的人性假设(消极与积极)3.激励-保健理论(双因素理论,郝茨伯格)保健因素: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工资激励因素(内外部):成就、认可、工作本身、责任、晋升4.ERG理论(奥尔德弗)(在马的基础上提出的核心需要):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成长需要(1)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存在,并不一定要先实现底层需求(2)挫折—倒退维度,5.麦克莱兰德的三需求理论(高层需要):成就需要、权利需要、合群需要(2)过程型激励理论(参与动机或努力的认知过程)1.认知评价理论:对以前由内部奖励产生的动机采取外部奖励可能会降低动机的总水平(应用性有限)2.目标设置理论:具体的、困难的,比笼统的目标“尽最大努力”效果更好SMART原则(德鲁克):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达到的(Attainable)、相关性(Relevant)、截止期限(Time-bound)3.强化理论(斯金纳):结果是行为的函数(特殊的)积极强化、消极强化、消失4.公平理论(亚当斯社会比较理论):公平是重要的激励因素、是激励的出发点和归宿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5.期望理论(弗鲁姆):M=V×E (M激励 V效价(渴望程度)E期望值(可能性))一种行为倾向的强度取决于个体对于这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的期望强度以及这种结果对行为者的吸引力6.绩效=能力×激励×机会(3)综合型激励理论第7章:激励理论的应用1、目标管理(MBO):(目标设置理论)强调参与式的目标设置,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检验的,可衡量的把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个体的具体目标4个成分:目标具体性、参与决策、明确的时间规定、绩效反馈2、行为矫正(组织行为学模式):(强化理论)强化行为步骤:1.识别与绩效有关的行为事件2.测量:行为发生的最低频率3.识别行为的权变因素4.开发和实施干预策略5.评估绩效改善程序3、员工参与方案:(Y理论、双因素、ERG)发挥员工所有能力并未鼓励员工对组织成功做更多努力而设计的一种参与过程形式:参与式管理、代表参与、质量圈、员工股份所有制方案4、浮动工资方案:(期望理论)计件工资、工资奖励、利润分成、收入分成都是浮动工资方案的具体形式5、技能工资方案:根据员工掌握多少技能和能做多少工作来决定工资水平6、灵活福利:允许员工从众多福利项目中选择符合他们需要和情况的福利(灵活性的吸引力和因成本的总量减少)7、可比较价值:(公平理论)认为组织内具有同样价值的工作应支付同等的报酬,不论工作的内容是否相同8、激励的特殊问题:激励专业人员(不在于工资工作本身,自主权、培训)激励临时工(获得长期工作可能、公平、培训)激励多样化的劳动力(灵活性的应对措施)9、其他:工作扩大化、工作丰富化、领导激励,自我激励10、激励的核心:1.认清个体差异2.运用目标和反馈3.允许员工参与影响他们的决策4.把报酬和绩效相联系5.检查制度的公平性番外:1、自我概念、社会认知和情绪1、自我意识:一个人对自己存在的觉察2、自我概念(自我):个体关于自己的一系列认知结构作用:1.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2.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3.决定人们的期望4.引导成败归因来源:1.他人反应2.社会比较3.自我评价3、几个具体的自我概念:1.自我图示:挂怒自己的知识或信念2.自尊:个体对自我价值评价3.自信:一个人对自己的胜任素质、技能、或能力的总体评估4.自我效能(班杜拉):人们对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能力的信念5.自我实现:我们对他人的期望会影响对方的行为6.自我障碍:个体针对可能到来的失败事先设置障碍,从而保护自我价值7.自我认同:对于自己的一种持续而一贯的自我了解4、社会认知:人们根据环境中的社会信息形成对他人或事物的推论的过程1.分类2.图示5、归因理论1.海德归因理论:(1)情境归因(2)个人倾向归因2.韦纳归因部位理论: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3.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客观刺激物、行动者、所处关系或情境⑴一致性⑵一惯性⑶区别性6、情绪:个体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基本情绪:高兴、经期、害怕、悲伤、愤怒、厌恶、轻蔑心境:一种比情绪更弱并且经常缺乏背景刺激的情感情感:是一种通称,包括人们体验到的所有感情。

《组织行为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

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内容及其新发展。

A.1914年,吉尔布雷斯夫人就出版了《管理心理学》。

B.二战前,工业界广泛应用工业心理学知识。

C.1958年,莱维特(美)用管理心理学取代沿用的工业心理学,旨在让人们注意考虑如何用心理学知识加强管理。

D.20世纪60年代初,管理心理学广泛拓展,逐渐提出了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并被广泛接受,在各类组织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分为4个层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对组织行为的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二、组织行为的主要学派:1、古典学派——通常被认为涵盖“科学管理”的内容。

2、人际关系学派——重点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学派。

3、系统学派——涵盖“权变理论”。

三、泰罗(美):1、古典管理学家,科学管理的主要倡导人,“科学管理之父”。

2、主X:一些管理都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认为通过劳动定额和工作标准化等手段可以达到效果最优。

3、他曾经进行过搬运生铁和铁产改造方面的试验。

4、1895年发表《计件工资制》;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

5、从实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任何公司或企业中工人的一种彻底的精神革命——是这些工人在对待他们的工作、同事、雇主态度方面的一种彻底的革命。

6、列宁对泰罗的科学管理作了全面的评论:“一方面是资产阶级剥削的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最丰富的科学成就”。

7、组织机构上管理控制原理。

8、提出决策“最优标准”。

四、吉尔布雷斯夫妇(美):1、科学管理运动的倡导者。

2、莉莲-吉尔布雷斯,是美国第一个获得心理学博士的妇女,“管理学的第一夫人”。

3、使用拍电影的方法,把工人的操作动作分解为17个基本动作,“动作的基本元素”。

4、吉尔布雷斯夫妇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

5、弗兰克-吉尔布雷斯(重视工作效率):《动作研究》、《应用动作研究》;莉莲-吉尔布雷斯(重视劳动者心理作用):《管理心理学》;人合著《疲劳研究》、《时间研究》。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深入探讨了组织内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组织的运作和管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组织行为学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对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力、决策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理论的学习,我逐渐意识到在一个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和决策会对整个组织产生重大影响,而领导者的作用也至关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组织内部的问题和挑战,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除了理论知识,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这些案例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案例,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管理团队,如何激励员工,如何处理冲突等重要技能。

这些技能在实际工作中非常实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另外,书中还提到了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的重要性,这些内容对于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组织文化是组织的灵魂,它决定了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而组织变革则是组织发展的必然过程。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深刻理解到组织文化的重要性,以及组织变革的挑战和机遇。

只有不断调整和改进组织文化,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保持组织的竞争力。

总的来说,读完《组织行为学》这本书,我受益良多。

通过对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我不仅对组织内部的运作和管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对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领导力,为组织的发展和成功贡献自己的力量。

愿我们都能在组织行为学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和进步,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6版》完整学习笔记

罗宾斯《组织⾏为学:第16版》笔记第Ⅰ篇导论第1章什么是组织⾏为学1.1 ⼈际技能的重要性商学院的教授们逐渐意识到理解⼈们的⾏为对管理者有效性的作⽤,并在很多课程设置中,把⼈际技能作为必修课补充进来。

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还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的员⼯。

积极的社会关系往往伴随着较⼩的⼯作压⼒和较低的离职意愿。

那些懂得如何与管理者进⾏有效对话且表现积极主动的员⼯,更容易得到管理者的信任,因此他们的想法经常能被采纳,⼯作满意度也会进⼀步提⾼。

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似乎还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管理者单凭技能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他们还需要良好的⼈际技能。

1.2 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managers)通过他⼈来完成⼯作。

他们通过做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来实现⼯作⽬标。

管理者在组织(organization)中完成他们的⼯作。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组合起来的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共同⽬标。

在这个组织中,监督他⼈的活动,并对实现⽬标承担责任的⼈就是管理者。

1.2.1 管理者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组织之所以存在是为了达成⼀定的⽬标,所以,必须有⼈来确定这些⽬标,并选择能够达成这些⽬标的⼿段。

管理者就是这样的⼈。

计划(planning)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的⽬标;制定达成这些⽬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以便对不同的活动惊醒整合和协调。

有证据表明,这种职能增加了管理者从低级管理层向⾼级管理层晋升的可能性。

管理者也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我们把这种职能叫做组织(organizing)。

包括:决定要完成什么样的任务;谁来承担这些任务;如何把任务进⾏分类;谁向谁报告⼯作以及在什么地⽅做出决策额。

每个组织都由⼈组成。

于是,指导和协调这些⼈也是管理者的⼯作,这就是领导(leading)职能。

为了保证各种事项按部就班地进⾏,管理者必须对组织的绩效进⾏监控。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23
《组织行为学》第二篇 个体
第7章 动机概念
学习目标
• 描述动机的三要素; • 评估早期动机理论在当今的适用性; • 应用自我决定理论解释内部奖励和外部奖励; • 阐述员工的工作投入在管理上的意义; • 描述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和强化理论; • 解释组织公平是如何改进公平理论的; • 应用期望理论的基本原则来激励员工; • 比较当代的动机理论;
– 把信息固定在初始阶段。一旦固定,就无法对接下来的信息做出全面判断。
• 验证偏见
– 理性决策的过程假设我们会客观地收集信息。实际上我们是偏向于收集那些能够支持我们观点的信息。
• 易获性偏见
– 人们倾向基于那些易获得的信息做出判断,更有可能估计那些发生性不大的事件。
• 代表性偏见
– 错误的认为现状的状况与过去的一致,并按此评估一件事的可能性
• 6.2.3 捷径在组织中的具体应用
– 招聘面试
• 面试官0.1秒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 • 应聘者前五分钟表现决定面试成败
– 绩效期望
• 人们总是试图证明自己对现实的知觉,即使这些知觉时错误的。 • 自我实现预言。 • 他人的期望决定个体的行为
– 绩效评估
• 绩效评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知觉过程。
• 6.3 知觉与个体决策之间的联系 – 【决策】(decisions)
4 01
6.1 什么是知觉
• 【知觉】(perception):
– 个体为给自己所处的环境赋予意义而组织和解释其感觉印象的过程。
知觉者
– 人类行为的基础是对现实的感知而非现实本身; – 这个世界是人们感知的世界,而非本来的世界。
• 态度 • 动机 • 兴趣
• 影响知觉的三个因素:
• 经验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版)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4版)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和 课后习题详解(第14版)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笔记
考试
文化
教辅
多元化
经典
结构
习题
辅导
图书 基础
态度
组织
工作
第篇
个体
人力资源
谈判
动机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圣才电子书产品内容全面,涵盖考研考博教辅图书;国内外经典教材辅导系列;证券金融类、工程类等各种 资格考试辅导用书;各种职称考试辅导图书;外语、经济、理工类等相关考试辅导图书。
第十六章组织文化
第十七章人力资源政 策与实践
第十八章组织变革与 压力管理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试卷的纸质不错,印刷的也很清晰,监考老师很好,考试环境也很好,五星好评,嗯,下次不会再来了。 是一部提纲式的教材,比较适合有一定工作经验/管理经验的人阅读。 第一次尝试笔记类读物,对于无需深入的领域感觉很有帮助,可以快速搭建起对这门学科的框架知识,体验 很不错。 《原著书》读起来比较枯燥,是那种上大学时候的做教材用的,以理论居多,主要是对内容速读了一遍后续 有需要的时候进行查证。 组织及人资管理的最底层的思考。 简单过了一篇内容.从各个方面分析组织对性质,中规中矩的解说!看起来随然有点枯燥,里面人,性格, 解说管理,组织架构等这些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 这本书读了18个小时,里边的概念词汇从不解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后的恍然大悟,具有很强的实操价值,是 一本工具指导书。 大学时候因为太贵而没舍得扔的教材,在工作5年的时候再一次翻开,经典、全面概括。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天津师范大学组织行为学顾建选0951322209工商管理(1)班2011/6/29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1)边缘性、综合性⑴多学科交叉性⑵多层次性2)两重性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

3)实用性组织行为学特点:(1)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3)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6)对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谈话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的形式:是非法、选择法、等级排列法群体决策中的方法—方案前提分析法不直接讨论有待决策的备选方案本身,把论据分析透彻、深入。

优点可以客观地分析问题,容易意见集中,意见正确率高,决策方案把握大。

组织行为中影响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求、生物节律规律、心理活动过程(感觉、知觉、思维、认识);2)心理因素:个性倾向性心理特征(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个性非倾向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3) 文化因素:个人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专业技术、职业道德观念、礼仪等;4)经济因素: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

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1)群体2)领导:领导素质、领导作风与方法、激励方法与制度3)整个组织:组织设计、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工作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绩效考核。

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1)条件因素:国内国际经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自然地理等2)人群团体因素:家庭、亲友、产权所有者、竞争者、顾客供应商、各级政府机关、群众团体气质差异1胆汁质(急躁型)表现为精力充沛,动作迅猛,直率热情,但自制力差,性急而粗心,外倾性明显。

(完整版)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完整版)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自己整理)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内的员工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非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行为者,但是也并非他们的大部分行为都无法预测。

1、人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方面?理解人们的行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1)决定管理者职业生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人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高绩效员工。

(3)工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人。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高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小的工作压力和离职意愿联系在一起。

(7)创造令人愉悦的工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角色和技能方面,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人完成工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组织是一种人们有目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一个或一系列的共同目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目标、制定达成目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工工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比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行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包括: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角色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用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人的技术技能都是在工作中发展出来的;人际技能指的是,无论独自一人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人、与他人沟通、激励他人、支持他人的能力。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人完成工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人际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概念技能是指管理者必须具备的足够的智力水平去分析和判断复杂的情况。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关于组织内部行为和组织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了解到组织内部的各种行为现象,以及这些行为现象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还学习了一些管理技巧和方法,以便更好地管理和领导组织内部的员工。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从而更好地适应组织内部的变化,提高工作绩效。

在学习组织行为学的过程中,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组织内部的行为现象是多种多样的。

在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相互作用、组织内部的决策过程、组织文化等方方面面都会影响到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了解到了这些行为现象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了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

另外,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还学习到了一些管理技巧和方法。

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如何更好地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如何更好地领导团队等。

这些管理技巧和方法对于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工作满意度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学习这些管理技巧和方法,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组织内部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管理和领导能力。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还了解到了组织内部的行为现象对组织绩效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

在组织内部,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的绩效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了解到了一些影响员工工作满意度和组织绩效的因素,比如组织文化、员工之间的关系、组织内部的决策过程等。

通过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我可以更好地改善组织内部的工作环境,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组织的绩效。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还学习到了一些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方法。

比如,我们学习了如何更好地激励员工、如何更好地建立组织文化、如何更好地处理组织内部的冲突等。

通过学习这些方法,我可以更好地应对组织内部的变化,提高组织的绩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总的来说,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我对组织内部的行为现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工作满意度的方法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笔记14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为学笔记14版组织⾏为学·第⼀章什么是组织⾏为学组织内的员⼯和组织的合作者通常并⾮我们所假定的纯粹理性⾏为者,但是也并⾮他们的⼤部分⾏为都⽆法预测。

1、⼈际技能的重要性包含那些⽅⾯理解⼈们的⾏为在决定管理者效能过程中有重要作⽤。

(1)决定管理者职业⽣涯发展能否真正腾飞。

(2)管理者⼈际技能的开发有助于组织吸引和留住⾼绩效员⼯。

(3)⼯作场所更加愉悦。

(4)理解冲突、管理他⼈。

(5)同事及上级间的社会关系与总体⼯作满意度之间存在⾼度相关关系。

(6)积极的社会关系也与更⼩的⼯作压⼒和离职意愿联系在⼀起。

(7)创造令⼈愉悦的⼯作环境能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2、在管理者职能、⾓⾊和技能⽅⾯,管理者能做什么管理者通过他⼈完成⼯作。

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他⼈的活动从⽽实现⼯作⽬标。

组织是⼀种⼈们有⽬的地结合在⼀起的⼀个社会单元,它由两个或者是多个个体组成,在⼀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作,以实现⼀个或⼀系列的共同⽬标。

(8)【亨利·法约尔】管理者的职能有: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计划职能包括:确定组织⽬标、制定达成⽬标的总体战略、把计划分出各种层级;组织职能包括:负责组织结构的设计;领导职能包括:指导和协调员⼯⼯作;控制职能包括:监控、⽐较以及对可能的错误进⾏纠正等。

(9)【赫兹伯格】管理者的⾓⾊⼈际⾓⾊包括:头⾯⼈物、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监控者、传播者、发⾔⼈;决策⾓⾊包括: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10)【管理的技能】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际技能以及概念技能。

技术技能包括应⽤专业知识或技术的能⼒。

所有的⼯作都需要⼀定的专业知识,许多⼈的技术技能都是在⼯作中发展出来的;⼈际技能指的是,⽆论独⾃⼀⼈还是在群体之中,能够善于倾听、理解他⼈、与他⼈沟通、激励他⼈、⽀持他⼈的能⼒。

由于管理者是通过他⼈完成⼯作,所以他们必须具有良好的⼈际技能,才能进⾏有效的沟通、激励和授权。

组织行为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美国学者威廉·迪尔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应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组织中个人、团体和组织的行为问题。

”2、美国学者安德鲁·J·杜布林在他的著作《组织行为学原理》中写到:“组织行为学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所有成员的行为,以成员个人、群体、整个组织及其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行为作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3、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研究分析工作组织中的行为,二、是提高管理者解释、预测、影响组织成员行为的能力。

4、组织行为学定义为: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这个定义有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

因此又可分为:个体心理与行为,群体心理与行为以及整个组织的心理与行为。

3)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二、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1、个体行为内部因素:态度、能力、个性、价值观、知觉、动机等外部因素(组织环境和政策):组织结构、工作设计、工作环境、技术、领导方式、奖励制度、管理控制方式2、群体行为研究组织中群体行为的方式,以及影响群体行为及工作绩效的因素。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群体构成、群体的规范、沟通、团队建设和冲突、群体思维与决策以及群体文化、领导等等3、组织行为组织行为学也把整个组织作为研究对象,而不仅是把重点放在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上。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组织结构与设计、组织规模与发展阶段、组织所应用的技术、组织文化、组织的变革与创新等等,而核心是发挥组织的功能,提高组织的有效性。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

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读后感《组织行为学》是一本经典的管理学教材,深入探讨了组织内部人员行为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对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对如何有效管理和激励员工提出了新的思考。

本书首先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作者强调了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指出它对组织的成功与失败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行为科学的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探索,读者得以深入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中,作者引入了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来分析和研究组织行为。

在个体层面,作者探讨了个人特质、动机和价值观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在团队层面,作者着重探讨了团队协作、领导力和决策制定的重要性;在组织层面,作者详细分析了组织文化、结构和变革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

阅读本书后,我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深深着迷。

在个体层面,我意识到了个人动机与价值观的重要性。

公司应该通过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价值观引导,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工作绩效。

在团队层面,合理分配任务和明确的目标是促进团队协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

团队领导应该具备积极的沟通能力和有效的决策制定能力。

在组织层面,我认识到公司文化的重要性。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员工对公司的认同感。

此外,作者还介绍了组织行为学在实际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作者探讨了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应该注重员工的激励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工作激情和个人潜力。

管理者还应该关注团队沟通和决策制定的有效性,以提高团队协作和绩效。

同时,管理者需要重视组织文化的塑造和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公司发展的需要。

通过阅读《组织行为学》,我对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理论和应用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阅读本书不仅拓宽了我的知识面,也启发了我对管理实践的思考。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能够运用学到的知识和理念,更好地管理团队和推动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第一篇: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在北京中央团校学习期间,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刘启云老师通过课件的方式,系统地为我们讲授了关于《组织行为学》基本内容,聆听老师的讲课,让我初步了解《组织行为学》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让我对此课产生了很浓厚了兴趣,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回来之后,我认真地从个人、团体行为到个人心里、团体建设,再到群体沟通、冲突到组织、激励,再到组织设计、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研读,并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

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作为企业管理人员,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组织行为学》有很强的实践特色。

《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行为、团体行为、组织行为和组织发展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知觉、个性心理与行为、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设计与组织文化等等。

我感到全书构思新颖、科学,内容生动、活泼,案例丰富、经典,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注重理论的实用性,是围绕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活动的相互作用,通过对个体、群体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分析,揭示其与组织行为的各种关系,这是《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其内容的逻辑发展过程,比较注重联系公共管理(公共组织)的实践则是《组织行为学》的一大特色。

通过对组织行为的系统,科学分析,可以有效的提高组织运作的绩效。

二、《组织行为学》是一种文化,是一种魅力。

从卓越企业文化论和美国企业精神,我感受到企业文化的魅力所在。

企业文化的决定取决于组织者,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常常被归为其所拥有的文化。

对组织文化有着多种理解,尽管组织文化的定义没能统一,大多教学者都把价值观作为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

组织文化就是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它使组织独具特色,区别于其他组织,读书笔记大全《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组织行为学笔记全部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一、(一)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因此,组织也可以说是动态的组合活动和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的统一。

(二)对组织涵义应把握以下要点: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动态)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就是把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中有效、合理的配合关系相对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组织机构模式;(静态)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它自身则是实现目标的手段;(目标)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相互作用或成为独立的法人,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社会技术系统)(1)组织是在共同目标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3)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4)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5)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6)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7)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的概念(一)①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

②狭义的行为:指有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③广义的行为:除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

(二)人的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

完整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完整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完整版中
2
? 第三篇 群体
– 第9章 群体行为的基础 – 第10章 理解工作团队 – 第11章 沟通 – 第12章 领导 – 第13章 权利与政治 – 第14章 冲突与谈判
? 第四篇 组织系统
– 第15章 组织结构的基础 – 第16章 组织文化 – 第17章 人力资源政策与实践 – 第18章 组织变革与压力管理
? 组织的限制
– 绩效评估 – 奖励体系 – 正式规则 – 系统中强加的时间限制 – 历史惯例
6.9 对管理者的启示
? 为提高生产率,调查你的员工对其工作的看法。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工作满意度都 能作为知觉的指标。讨论他们对公平、薪酬和其他方面的知觉,清楚任何可能造成知觉 扭曲的因素。
? 根据你所在国家的文化及所在组织的标准来调整你的决策方式。如果你在一个不重视理 性的国家,就不必强迫自己遵循决策模型或试图让你的决定看起来合理。调整你的决策 方式,以确定与组织文化相匹配。
? 后视偏见(事后聪明)
– 当结果已知时,易于错误地认为自己(原本)能够做出准确的预测。 – 减低了我们从过去中学习的能力,错误地感觉到自信。
15
6.5 影响决策的因素:个体差异和组织限制
? 6.5.1 个体差异
– 人格
? 责任
– 追求成就的人更有可能升级承诺,忠于职守的人则不太可能 – 追求成就的个体更容易受后视偏见的影响,因为他们需要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 【决策】( decisions)
? 在两个或多个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 ? 个体决策方式及最终决策的质量,受到知觉的影响
– 决策时对【问题】( problem)做出的回应
? 对问题的定义、“可接受程度”,受到知觉的影响
11
6.4 在组织中进行决策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组织行为学读书笔记
引言: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人与组织之间的
相互作用,探讨组织内外部的行为模式和动态变化。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能够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管理组织内部,提高组织绩效。

本文为组织行为学的读书笔记,主要总结了书
籍中的关键概念和重要观点。

一、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
组织行为学是对个体、团队和整体组织的行为进行研究。

它以
了解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为基础,分析员工在组织环境中的动机、价值观、态度和行为。

1.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内外各个个体和群体的行为以及与环境
的互动关系的学科。

它研究个体、团队和整体组织的行为,通过研
究组织行为,可以更好地理解、预测和改进工作场所中的行为和绩效。

1.2 组织行为学的范畴
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个体行为:研究个体在组织中的决策、动机、情感和行为反应等。

- 团队行为:研究团队间的沟通、合作、协调等,以及团队绩效的影响因素。

- 组织系统:研究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变革等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二、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概念
2.1 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是指一种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它塑造了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决策方式,影响着组织的运行和绩效。

良好的组织文化能够促进员工的忠诚度和团队合作,提高组织的竞争力。

2.2 弹性组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门协作和部门执行权利限定,
领导者做出并公布决策,和领导者向下推行决策是完全不一样的。

前者是要求无条件的执行,后者是说服下属执行。

本公司领导都属于后者
领导者做出决策再征求下属意见,和征求下属意见后再做决策体现两种不同的领导风格。

领导效果好坏取决于一下三点∶
1,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领导者的吸引力和亲和力维持员工对其能力的新人,忠心追随。

2,任务结构;指任务明确度和下属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任务明确,常规性、例行性高,下属责任心强,领导环境就好。

3,职位权利;指与领导者职位相关的正式职权以及各方面的支持程度。

与领导职位相关的法定权利越大,所控制的奖罚范围越大,则领导对员工的控制越强,群体成员遵从指导程度越高。

领导环境越好。

研究结果表明:在群体条件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况下,任务导向型是有效的领导方式,效果较好。

在群体条件一般的情况下,采用以关心人为主的人际关系型的领导方式比较有效.也就是以群体组织(人际关系)为基础,群体组织达到最有利,就要改变成为任务导向,领导以关心工作任务为中心。

ps:本人认为衡量组织群体是否最有利的标准就是组织内各部门协作完成任务的熟练程度和专业技能,以及各成员对工作是否负责和积极!
领导四分图:低组织高关心人;低组织低关心人;高组织高关心人;高组织低关心人。

绩效考评属于激励行为,通过把个体的对组织的贡献数字化具体化,进而达到激励目的.
通路-目标模式认为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应施以不同类型的领导行为。

领导者要选择那种领导方式,要考虑以下两个随机变化的因素:
1,下属人员的个性特点,包括下属的能力,控制点需求,动机几个方面。

能力低的下属接受指导型领导,强的则不然。

内控型的下属认为自己有能力和意志控制事物的发展,喜欢参与式的领导方式。

2,工作环境特点。

包括下属的任务、组织的正式职权系统、主要的工作群体等。

工作任务模糊,下属无所适从,他们需要“高工作”型领导方式。

不成熟-成熟理论
不成熟-成熟
依赖-独立
被动-主动
少量的行为-能做多种行为
错误而浅薄的兴趣-较深与较强的兴趣
时间直觉型短-时间和直觉性较长(过去与未来)附属的地位-同等或优越的地位
不明白自我-明白自我控制自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