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简案

合集下载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感悟、体验、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2. 诗歌内容:诗中描写了诗人行走山间,欣赏深秋山林景色的所见所感。

3.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押韵严格,对仗工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山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山林景色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大自然中的美好体验,激发学生对《山行》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山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然后学生自主朗读,感受古诗的美。

3. 解读:教师逐句解读《山行》,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山行》中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背诵:学生自主背诵《山行》,教师检查并指导。

6. 拓展:引导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如《望庐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比较它们的异同,进一步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三首山行》2. 诗歌背景:唐代诗人杜牧3. 诗歌内容:描写深秋山林景色4. 诗歌结构:七言绝句5. 教学重点:朗读、背诵、理解6.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意境,培养审美情趣七、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并默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通用12篇)小学三年级《山行》篇1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山行》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

【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诵读法。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

)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

(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音乐等辅段,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采用分段朗读、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进行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意境的深入体会。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读诗歌,掌握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准备生字词的教学资料。

(3)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辅助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熟悉诗歌内容。

(2)准备好笔记本,用于记录生字词和学习心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音乐等材料,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简介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诗歌:(1)学生自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段朗读诗歌,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讨论与思考:(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4. 写作练习:(1)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歌,锻炼写作能力。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

2. 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3. 预习下一课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诗歌背诵、生字词学习和写作练习。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上册《山行》教案、教学设计
6.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通过拓展阅读、写作、绘画等形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7.情感教育,培养品格:结合诗句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珍惜美好时光,热爱大自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8.评价反馈,促进成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改进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8.课堂反馈:学生上交课堂笔记,教师查看学生的学习情况,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二)讲授新知
1.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内涵。
a. “远上寒山石径斜”:描绘了诗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石径,登上高山的情景。
b. “白云深处有人家”:表现了山间人家的宁静与和谐。
c.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通过对比枫叶与二月花,展现了秋天景色的美丽。
3.书法技能的培养: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古诗,提高学生的硬笔或毛笔书法水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中的山水之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精讲细读,深入分析: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精读诗句,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汇和意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内涵。
(五)总结归纳
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诗句内容和意境。
2.归纳古诗《山行》的特点,如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等。
3.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如关注关键词汇、意象,体会诗人情感等。
4.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大自然,学会欣赏美、表达美,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五、作业布置
1.朗读与背诵:学生课后需反复朗读《山行》,并尝试背诵,以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和记忆,提升语感和表达能力。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的咏景和抒情。

2.训练学生对那浩瀚的自然界有一种敬畏之情。

3.鼓励学生追求真、善、美,达到人文教育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语模式和语调上要有所提高。

2.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山的壮美和险峻,增进生命体验的感悟之美。

三、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1.教师通过地图、图解等教具,先让学生调查山脉、山峰等名胜景点的位置和图像,展现山和自然风景的意象。

2.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板书或幻灯片,让学生了解《山行》的背景。

2. 导入1.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感受山的高大、雄奇、险峻,为学生引发出对山的情感。

2.既然要学习山,那么我们可以让学生探究山的不同面貌和地域特色。

叫学生自己准备一些描写山的素材,如图片、文字、诗词等,并介绍他们所了解的有关山的情况。

3. 学习《山行》1.引入全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可以让学生先朗读诗句,要求学生在流畅、准确朗读之外,要有真情实感。

老师给学生钟爱的鼓励,鼓励他们用生动的诗画来表达思想和感情。

3.重点:讲解诗句的意义:仔细咀嚼每句诗的措辞和表达,以感受其中生动神奇的诗意和美感。

4.商量一下较难的词语和表达方式的意义,让学生彻底看懂诗句内在的韵味,最终升华出作品中富有情感和思想的深意。

4. 学生发挥1.让学生自己尝试模仿写一些关于山的小诗,不要求符合规范,只要求其情真意切。

2.可以让学生一起读出自己的小诗给大家听,从中发现美妙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共同感受作品所包含的情感、思想等。

3.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区分语言、文化、感情方面有所思考,从而达到人文素养的提高。

四、教学建议1.教师要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设计来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山行》,让学生在赏析中感悟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2.利用不同的教具,如图片、文字、音响、影片等,来展现不同的生态环境,帮助学生深刻感知山的自然风貌。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教案(2)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教案(2)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径”“霜”,理解词语“石径、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诗的意思,认识秋天红叶的静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4、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谈话释题1、同学们,在祖国语言宝库中,老师对古诗特别钟情,因为古诗特别的美。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古诗《山行》。

这首诗是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杜牧所写。

杜牧的诗歌和散文都写得很好,创作态度非常严谨。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析、总结,把自己认为不满意的烧掉。

1000多篇诗文流传下来的只有450篇。

这首诗是他写景的代表作。

2、释“行”,质疑。

(作者在什么季节游览山间?看到了那些景物?抒发了什么情感?)二、默读古诗1、根据课后的解释,以及联系上下文,理解“远上、石径、斜、坐、霜叶、红于”等词的意思。

2、结合插图想一想: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的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的?3、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理解诗句1、读第一、二行:诗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在理解“远上、石径、斜”等词的基础上说出:一条石头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处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云生长飘动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2、读第三、四行:(1) 说说“坐、霜叶、红于”的意思,指名说说三、四行诗句的意思。

(2)幻灯出示未添色的枫林图,让生说出作者停下车来观赏的原因,然后指名为这枫叶添上颜色,成为美丽的秋色图。

四、指导朗读1、导语激情课件展示“满山枫叶”、“作者下车”、“观看枫叶”的画面。

枫叶如此红艳,真叫人心旷神怡,我还要坐车登山,让帷幕遮住我的视线,真是太扫兴了,还不如快快下车,大饱眼福。

看到满山的枫叶,我的血液往上涌,我的心在颤动,这经霜打过的红叶比二月的鲜花更耀眼。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山行》这首诗的意境描绘、情感表达和韵律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诗歌的奥秘。如果对诗歌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山行》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有着不同的层次。有的孩子能够很快地把握住诗句的意境,而有的则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启发。这让我意识到,在教授古诗时,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山行》相关的诗句,分享自己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的集体朗读。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对诗句的理解和朗读的成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二、核心素养目标
《山行》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本诗,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掌握并运用诗歌中的丰富词汇和表达方式,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的特点,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通过分析诗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自然景观的探究兴趣,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符合新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果我是诗人,我会如何描绘山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诗意、分析诗句并尝试创作自己的诗句。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教案 (2)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古诗《山行》教案 (2)

2018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2、透过意象,感受诗情3、比较阅读,体验意境4、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方法:朗诵法、讨论法、比较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引领入诗: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

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秋的名诗,晚唐诗人杜牧的《山行》。

走进作者,了解常识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府万年县(现在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

晚唐著名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著有《樊川文集》,人号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大李杜”是李白和杜甫。

范仲淹(969—1052),字希文,宋真宗朝进士。

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散文《岳阳楼记》为千古名篇。

词牌和词牌名:词牌,指唐宋时代经常用以填词的大致固定的一部分乐曲的原名。

词的内容多数与词牌的意义无关,词都有词牌名初读古诗,整体感知范读《山行》及范仲淹的两首词《渔家傲》《苏幕遮》. 划分节奏,朗读诗歌3遍: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同桌互读,指名读,齐读分组合作,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或写下来。

5补充注释:山行:在山上行走。

寒山:深秋时节的山林。

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白云生处:产生白云的地方,指山林的深处、高处。

径:小路。

坐:因为。

爱:留恋的意思。

红于:比…更红。

晚:指落日十分,傍晚。

霜叶:经霜打过的枫叶。

枫林晚:傍晚时候的枫树林。

寐:睡. 征夫:古代指出征的士兵寒烟:课文中指秋天带着寒意的水气烟雾。

黯:形容心情忧郁。

追:追随。

旅思:羁旅之思。

愁肠:指充满烦愁哀伤的心绪。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4古诗三首《山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山行》,使学生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山行》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行走时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感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山行》,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和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 探究学习: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欣赏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山行》2. 诗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3. 词语解释: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

七、作业设计1. 朗读并背诵《山行》。

2. 用自己的话描述《山行》中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搜集其他描写自然景色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八、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古诗的意境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图片展示、情境模拟、互动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上述重点和难点内容。同时,通过个别指导、小组合作、全班分享等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深入学习。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山行》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曾经被某个美丽的景色所吸引?”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山水景色的魅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可以是诗句创作或对自然美的感悟。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领略了《山行》中的山水美景,学习了如何通过古诗来感受和表达自然美。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尝试了自己创作和表达。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带入日常生活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山行》部编版
一、教学内容
《古诗三首-山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学习并理解古诗《山行》的作者、背景及诗歌大意;
2.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如“远、上、寒、石、径、斜”等;
3.领悟诗中描绘的深秋山林景色,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4.学会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培养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5.通过朗读、背诵,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增强语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山行》,让学生感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力,深入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一、教学背景本教案所选取的古诗为《山行》,是中国唐代诗人杜甫所作。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让学生通过《山行》这首诗,感受大自然的雄伟,美丽和神秘,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山行》,感受大自然的神秘和美丽;2.了解杜甫这位唐代诗人;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能够理解《山行》这首古诗所表达的意境;2.让学生了解古代诗人杜甫;3.让学生能够通过古诗欣赏培养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ppt教学课件2.教学录音和乐曲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音乐《山水画卷》将学生带入大自然的美丽世界。

2. 学习古诗《山行》首先,介绍古诗《山行》的出处、作者和背景,和学生一起感受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其次,学生可以先朗读诗歌,然后老师进行解读,让学生理解每一个字句、每一个词语,通过互动和讨论,使学生理解到杜甫的人生观和人生哲学。

最后,老师可以进行诗歌唱和赏析的活动,让学生对古诗有更深的了解和感悟。

3. 古诗鉴赏通过图片、视频和文字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关于杜甫的生平和地理背景,让他们更好地感受到杜甫诗歌的深奥和内涵。

同时,鉴赏其他喜欢的中国古诗,通过古诗的欣赏和解读,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审美情趣。

4. 教学结束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总结。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古诗《山行》以及感受到了古诗表达的情感和意境;2.通过试题考核,测试学生的对于古诗《山行》的理解和鉴赏水平;3.观察学生在欣赏古诗中的情感变化和动态评价,考察学生在诗歌欣赏中表现自己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七、教学拓展通过学习和欣赏古诗,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达能力和审美意识。

可以展开学习其他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动,如中国传统音乐的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的探索等。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 山行【教案】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山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山的自然风景,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读懂并背诵古诗《山行》;
3.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感。

二、教学重点
1.学习古诗《山行》;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
3.背诵诗歌。

三、教学难点
1.意境的理解;
2.语感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活动(5分钟)
通过图片和诗句展示山的自然风景,引导学生感受山的神奇之处。

2. 诗歌欣赏(10分钟)
指导学生朗读《山行》诗歌,并通过引导询问,了解大自然中的山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 诗歌鉴赏(20分钟)
通过诗歌分析,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山行》诗歌,并从中感受到诗歌的美感和音韵之美。

分析诗歌中的重点词汇,并询问学生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如“远眺”、“壮观”、“神奇”、“秀丽”、“岩石”,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4. 诗歌背诵(20分钟)
指导学生跟读并背诵《山行》诗歌,并通过反复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问答方式,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课铺垫。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古诗《山行》为主要内容,通过诗歌分析和背诵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音韵之美,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观察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紧密,学生积极参与,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山行》。

2.学会古诗《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古诗《山行》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用具:小黑板,音乐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多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山行》1.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晚唐诗人杜牧写的,他写的七言绝句,意境清新,最为后人传颂。

3.解题。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过渡:诗人在山上行走时,看到了什么景色呢?三、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读课文,读对字音。

画出生字。

2.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什么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么景色?四、检查自学效果1.认读生字“径”“飘”2.读这两个字,应注意什么?3.指名读课文。

4.回答问题:深秋季节,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枫林美景。

五、理解诗句。

1.讲读第一句:理解“远山”“石径”“斜”回答问题:2.为什么称为“寒山”?3.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行诗的意思。

看图,说说诗人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远处看到了什么?读第二句。

理解“白云生处”。

说说第二行诗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读第三行诗。

理解“坐”“爱”诗人为什么要停下来不走呢?看图。

诗人眼前看到的是什么?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

5.读第四行诗。

理解“霜叶”“红于”。

红叶比什么还红?(比春天的花儿还红)说说第四句话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连起来说说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六、总结全文,体会感情。

七、指导朗读,背诵这首诗。

八、作业: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古诗,感知大意。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山行》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山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诗人杜牧在山中行走时所见到的美丽景色。

诗中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通过对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等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古诗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会写诗中的生字,理解诗句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远上”“寒山”“石径”“坐”“霜叶”等。

(3)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引导学生借助画面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会诗人对秋天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1.1)古诗中的字词理解是关键。

例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远上”,描绘出山路的绵长,“寒山”并非指寒冷的山,而是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斜”中的“斜”字,要让学生理解其表示山路蜿蜒曲折的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山路场景或者观看一些山路的图片(虽然不能有图片文字出现,但可以引导学生想象),如爬山时看到的蜿蜒山路,来理解这个字的含义。

(1.2)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整体意思。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用法。

通过注释让学生明白这个字的含义后,再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因为喜爱傍晚枫林的美景而停车观赏的画面,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人对枫林景色的喜爱之情。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4古诗三首山行(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这首古诗,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山行》,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通过描绘诗中的画面,提升学生的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美的情感。

教学内容1. 古诗背景介绍:向学生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历史文化背景。

2.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3.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4.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5. 诗歌描绘: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描绘诗中的自然景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山行》,理解诗中的基本意思。

2. 难点: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山行》的背景资料和插图。

2. 学具:古诗文本,彩色笔,绘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山行》的学习。

2. 古诗背景介绍:介绍《山行》的作者、创作背景。

3. 词语解释:解释诗中的生僻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诗句解析:详细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5. 诗歌朗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诵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6. 诗歌描绘: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描绘诗中的自然景色。

7. 总结与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板书设计1. 《山行》2. 作者:作者名字3. 诗句解析:诗句及其含义4. 诗歌朗诵:朗诵技巧提示5. 诗歌描绘:学生作品展示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的背诵2. 写作:写一篇关于《山行》的感受或想象的文章3. 绘画:绘制《山行》中的自然景色课后反思1. 学生理解情况:反思学生对《山行》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诵和背诵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学设计
思考: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红如”是和春花一样;而“红于”则是春花不能比的,不仅仅是色彩更艳丽,更是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三、品味感受意境
1、了解诗意了,我们一起再来用心读一读。
2、大家觉得哪些词语写得特别好?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四、扩展延伸
1、画一幅秋色图。
2、把古诗背给家人听。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小学三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山行)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年6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全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首诗的意思。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知道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引导学生根据理解讲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1.想象诗句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2.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魅力,和大自然的美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一年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2、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字牧之,唐代诗人。与李商隐齐名,称“小李杜”。
2、自由朗读,读到朗朗上口为止。
3、请人朗读,互相评价。
4、小组合作,利用文中注释、插图、字典,逐字逐句理解诗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标记。
5、小组汇报、交流。
教师点拨:
山行、远上、寒山、斜、深、坐、爱、霜叶、枫林晚、红于
6、学生再次朗读古诗,理解诗句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

三年级语文《山行》的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诗的背景。

(2)运用想象和联想,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山行》。

(2)理解诗的大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理解并表达诗中的抽象意境。

三、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山、红叶、霜、枫林等。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山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诗意的感受。

(2)简要介绍诗人杜牧的背景和这首诗的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诗的节奏和韵律。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的意思,解答学生的疑问。

(3)通过讨论和想象,让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学习和记忆。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运用生字词。

4. 背诵与默写:(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和背诵古诗。

(2)学生默写古诗,检查他们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五、作业布置:1. 抄写古诗《山行》两遍。

2. 运用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色。

3. 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古诗的朗读、理解和背诵情况。

2. 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以及能否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短文,评估他们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第四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第四课时)

教案设计: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第四课时)《山行》(第四课时)教案设计1. 教材分析1.1《山行》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首古诗。

本诗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全诗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1.2教材中对于古诗教学的要求不仅是让学生能够背诵、默写,更要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并且掌握古诗中的一些字词的含义、句式特点等。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2. 学情分析2.1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字面意思。

但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意境和诗人的情感体验可能还理解不够深入。

2.2这个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他们对色彩、画面感强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描绘诗中的画面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

3. 教学目标3.1 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理解《山行》诗中的字词含义,如“远上”“石径斜”“停车坐爱”等。

3.1.2 能够熟练背诵、准确默写全诗。

3.1.3 掌握古诗的节奏和韵律,体会古诗的语言美。

3.2 过程与方法目标3.2.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中的意境。

3.2.2 引导学生想象诗中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2.3学习古诗的赏析方法,能够从字词、意境等方面对古诗进行简单的赏析。

3.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3.1 体会诗人对秋天山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3.2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 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4.1.1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如“坐”的含义,准确把握诗句的意思。

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不是“坐下”的意思,而是“因为”,这是古诗中特殊字词用法的体现,让学生理解这种用法是教学的重点。

4.1.2感受诗中的意境,能够想象出诗中描绘的山林秋色图。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山行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4、学习写诗,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语言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此环节检查上节课所学古诗背诵情况。

2、忆学习古诗的方法“读、悟、想、品、诵”。

读——诗文;思——诗意;想——画面;诵——全诗。

表扬大家学习古诗的热情,今天在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诗《山行》。

(二)出示《山行》。

1、交流作者杜牧。

资料准备:(杜牧是唐朝诗人,擅长写景,人称“小李杜”。

)(杜牧:(803~约852年)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

其诗继承了盛唐许多优点,溶前贤阔大仆茂的精神,创与之个性相适应的新风格。

在晚唐诗歌绮丽的倾向中,显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

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

在晚唐的咏史作品中,具有代表性。

杜牧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2、解题:山行,你认为是什么意思?(在山中行走)杜牧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按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本诗。

(三)学习诗文。

1、初读古诗,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初步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同桌读、分组读,交流杜不准的地方。

(2)指名读、齐读、范读等,初步了解古诗内容。

2、通过学法自学古诗。

(通过小组讨论,主动探究,理解诗句。

)(1)小组讨论,抓住关键词“坐”、“于”、“霜”、“寒”、“斜”等词语,用查字典、查找资料理解。

(2)逐句逐句地理解,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提出来小组共同解决。

3、总结学习情况,师生共同交流。

(1)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汇报,交流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2)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讨论。

师重点准备指导:坐是“因为”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上册语文《山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
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