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精选下载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金属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我国金属资源利用现状。
2.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腐蚀方法。
3.金属提炼的基本方法及原理。
4.金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原则。
(二)教学难点
1.金属腐蚀的原理及其与金属资源保护的关系。
2.金属提炼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
3.如何引导学生将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课堂所学内容,设计一项关于金属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实验或实践活动,要求具有可操作性和创新性。将实验(活动)方案、过程和结果以书面形式提交。
2.调查生活中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情况,如废旧金属回收利用、金属制品的防腐蚀措施等。撰写一篇调查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属资源的种类、分布及我国金属资源利用现状,掌握金属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
2.理解金属腐蚀的原因,掌握防腐蚀的基本方法。
3.掌握金属提炼的基本方法,了解其原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高科学素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
2.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掌握金属资源的相关知识。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作业,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

推荐2019最新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优质教案

推荐2019最新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学案-优质教案

第三关金属的利用和保护知识点 1 :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金属矿物(矿石):看法: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有的矿石:赤铁矿()、黄铁矿(FeS2)、菱铁矿()、铝土矿( Al 2O 3)、黄铜矿( CuFeS 2)、辉铜矿( Cu 2S)铁的冶炼:原理:利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氧气反响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复原出来。

如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2 O 3+3CO高温=2Fe+3CO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及空气设施:高炉炼铁时选择铁矿石的标准:a.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即含铁量高);b.炼铁过程中产物对空气不可以造成污染;知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矿石是理想的绿色矿石。

知识点 2 :金属的腐化和防备1.铁生锈的条件: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蒸气直接接触。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其实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响,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 3·x H 2O 。

2.铁的防锈:原理是隔断,使铁失掉生锈的条件。

防锈举措:防备铁制品生锈,一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净和干燥,二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防备铁与 ______的反响。

比如:①刷一层油漆;②涂上一层机油;③电镀一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镀锌等;④经加工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⑤在金属表面覆盖搪瓷、塑料等。

知识点 3 :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1 .矿物的储量有限,并且不可以重生。

2 .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够节俭金属资源。

3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门路:①防备金属;②回收利用金属;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④找寻金属的。

例题1 、在以下状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化速度最慢的是()A.在湿润、松散的土壤中B.在含铁元素许多的酸性土壤中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D.在含砂粒许多,湿润透气的土壤中2 、以下防锈举措合理的是()A .常常用水冲刷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D.用过的菜刀实时用盐水冲洗3、以下方法中:①涂上润滑油②刷上油漆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④表面生成氧化膜(烤蓝或发蓝)⑤加搪瓷层⑥提升铁制品中的含铁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 第八单元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常见金属矿物的照片以及资料“金属资源在地壳中的含量”引入,介绍地球上及我国金属资源情况。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3、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铁的冶炼难点:化学方程式中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相关材料、资料、准备演示实验8-3、课件制作实验用品:具支试管20×15(3支)、铁架台(2)、酒精灯(2个)、防风罩一个、磁铁浓硫酸、甲酸、澄清的石灰水等。

学生准备:课前分小组查找金属资源的有关资料:金属矿石图片、我国金属资源的分布、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金属元素在海水中的含量。

[教学过程]一、铁的冶炼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阅读介绍]1.我国古代炼铁图——了解我国炼铁的悠久历史3.新中国成立后钢铁工业的发展——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为纪念1996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教师] 人们是如何把铁矿石炼制成铁的呢[演示实验]P17页—[实验8—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教师]展示图片步骤:把部分装置连接好,然后取5mL浓硫酸倒入,再加入5mL的甲酸,3g Fe2O3塞紧橡皮塞,浓硫酸和甲酸混合会放热,反应开始。

如果反应过程中温度不够再用酒精灯加热。

看到石灰水中的气泡连续均匀时,把尖嘴管的点燃,再给反就物加热。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案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材分析:本节选自人教版9年级化学教材第八章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三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内容。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是对前面两课题知识的生活应用,前面学习了金属材料和金属的化学性质,这里针对金属材料的一些性质提出一些炼铁的方法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本节教材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的现象来推出金属生锈的条件以及如何去保护。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前两节内容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已经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对金属的锈蚀,基金属的冶炼已经有所了解,这些为本节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五单元学生学习了“利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明确了已知量必须是参加反应或生成物质的质量。

因此,学习本节“有杂质的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水到渠成,学生理解和应用变得简单了。

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探究能力。

本节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进一步整理。

加深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常见金属: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

(2)会进行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炼铁的原理,使学生认识化学原理对实际生产的指导作用。

(2)通过对某些含有杂质的物质的计算,使学生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古代炼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悠久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把化学原理、计算和生产实际紧密结合,使学生活动成为有机整体,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铁的冶炼。

(2)有关炼铁的杂质问题计算。

2、教学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杂质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实验法、自主学习法、探究法。

六、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评价反馈)—总结归纳。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相关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2.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帮助学生逐步深入理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课堂效果。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金属冶炼、提纯等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提高自我认知:本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知识的理解程度,并进行总结性评价,给出建设性意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教学策略全面多样:本案例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3.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包括金属的化学性质、冶炼提炼方法及其原理、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2.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如观察、实验、讨论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2.学生能够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并分析其可行性。
3.学生能够关注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学生具备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3.案例分析:分析金属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提出保护措施。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金属资源保护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践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金属的化学性质,了解金属的冶炼、提炼方法及其原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金属制品,如锅具、电子设备等,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
2.认知能力:九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具备一定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他们能够通过思考、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情感态度:学生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缺乏深入了解。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资源保护意识,提高环保责任感。
4.学习兴趣:学生对实验和实践活动有较高的兴趣,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和课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金属回收利用过程中有价金属提取的技术和方法。
3.学生对金属资源保护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以下教学策略:
a.利用生活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金属腐蚀原因及防护方法。
b.通过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探讨金属回收利用的方法和意义。
c.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和任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e.案例分析:分析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成功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金属资源的重要性。
f.课后实践:布置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相关的实践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方法:
a.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优秀作业将进行课堂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5.学习方法: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通过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品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化学的第八单元课题3,主要内容是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教材通过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冶炼方法以及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使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如何合理利用金属资源。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金属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金属的冶炼方法和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

2.掌握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

2.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掌握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2.实验试剂:铁、铜、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引发学生对金属的兴趣,从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呈现金属的化学性质和冶炼方法,让学生了解金属的重要性和冶炼过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金属的化学反应,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金属化学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巩固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方便学生复习。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10分钟,拓展10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设计课堂互动环节,提高学生学习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积极性。
(二)课堂导入(预计用时:3分钟)
激发兴趣:
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回顾旧知:
简要回顾上节课学习的金属基本性质和冶炼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提出问题,检查学生对旧知的掌握情况,为新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新课呈现(预计用时:25分钟)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四、教学资源
1. 软硬件资源:
- 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酒精灯、电解池等。
- 化学试剂:铜、铁、锌等金属及其化合物。
-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
2. 课程平台:
- 教学PPT。
- 教学视频:金属冶炼、金属腐蚀与防护等实验操作视频。
- 网络资源:相关学术论文、新闻报道、政策文件等。
3. 信息化资源:
(4)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金属资源的开发、加工、利用和回收过程,以及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
(1)金属的冶炼原理:如电解法、热还原法等冶炼方法的原理,以及如何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
(2)金属的腐蚀机理: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以及如何根据腐蚀机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3)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如何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金属资源的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
- 采用图形、图表等视觉元素,使板书更具直观性和生动性。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8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3. 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实际意义
难点:
1. 金属冶炼的化学反应原理
2. 金属资源保护的实施策略
解决办法:
1. 对于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金属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特性,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应用。
2. 对于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不同冶炼方法的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金属的冶炼方法。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金属的冶炼方法的应用。
5. 合作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其能够分享观点、倾听他人意见,共同解决问题。
6. 安全与环保: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使其在实验操作和实际生活中能够遵循安全规范,关注环境保护。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 金属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金属的冶炼方法及其原理
3. 对于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实际意义,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4. 对于金属冶炼的化学反应原理,通过讲解和实验演示,引导学生理解冶炼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化学反应原理。
5. 对于金属资源保护的实施策略,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保护的有效途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设计小组实验,如金属防护实验,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小组合作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金属防护措施:表面处理(如镀层、涂层)、阴极保护、合金化等。
4.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合理开采、选矿、冶炼,提高金属利用率,减少腐蚀损失。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金属腐蚀防护的经验和方法。
3.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讨论成果,给予肯定和指导。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总结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措施,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
2.让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发现自身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通过反思与评价,使学生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本节课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使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学生参与度高。例如,通过多媒体展示金属腐蚀现象,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腐蚀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活跃,学生能够更好地投入学习。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环节,我将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的兴趣。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小组实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小组汇报:小组代表汇报本组讨论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金属腐蚀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金属腐蚀现象,引发学生对金属腐蚀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金属腐蚀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金属腐蚀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提出与金属腐蚀相关的问题,如“如何防止金属腐蚀?”“金属腐蚀的原理是什么?”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2.分层次提问: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3.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金属腐蚀与环境保护有何关系?”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现实生活中,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本节课的教学旨在激发学生对金属腐蚀与防护知识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在金属腐蚀原因、防腐蚀方法等方面,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深入探究金属腐蚀的原因和防腐蚀的方法,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金属资源的有限性、环保、经济效益等
-具体措施: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循环利用、保护环境等
4.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循环经济、创新技术等
板书设计:
1.利用图表、图片等视觉元素,直观展示金属腐蚀的原因及防护方法。
2.通过案例展示金属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教学视频
3.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
-班级学习交流群
4.信息化资源:
-网络资料(金属资源相关文章、案例等)
-电子书籍
-互动式学习平台
5.教学手段:
-实验教学
-探究学习
-小组讨论
-情景教学
-案例分析
-互动问答
6.辅助材料:
-金属样品
-实验器材
-学习手册
-习题与评价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作业,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学习:利用拓展资源,加深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理解。
-反思总结:对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提出改进学习方法的建议。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完成作业,培养学习的自主性。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通过反思,提升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能力。
-提问与讨论:对不懂的问题提出疑问,与同学和老师进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细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程重难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金属资源保护的知识。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金属腐蚀原理和保护措施的理解,突出课程重难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第1课时)
1.掌握金属资源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常见金属的性质和用途。
2.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影响因素及防护方法。
3.了解金属资源的保护措施,提高学生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难点
1.金属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金属资源保护措施的实施及对环境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3.强调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环保、资源保护等方面的责任感。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金属资源保护的方法和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特布置以下作业: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a.金属腐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b.请举例说明金属资源保护措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金属资源的保护做出贡献?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认识到金属资源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
7.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兴趣等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8.评价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实践活动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9.拓展延伸,提升素养: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前沿动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写一篇关于金属资源利用与保护的小论文,不少于600字,内容包括:金属资源现状、保护措施、个人感悟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兴趣;
-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讲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概念、意义和应用;
-介绍金属腐蚀的原理及防护措施;
-阐述金属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2.教学方法:
-结合实验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金属腐蚀原理;
4.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提高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金属的基本性质、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实验操作技能。在此基础上,他们对金属资源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此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善于发现问题,但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此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教师还需关注学习困难生,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指导,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设计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例如,组织学生参观金属加工企业,了解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际措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创设互动、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7.注重情感教育,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途径,引导学生关注金属资源问题,激发他们为我国金属资源保护贡献力量。
-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帮助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形成知识体系。
2.实践与应用:
-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实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优缺点,并提出改进措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资源的意义和作用;2.理解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3.掌握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2.教学难点: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实验道具、教学材料等;2.学生准备:课本、课堂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1.展示一些使用金属制成的产品,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在生活中的作用;2.引入课题,“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步骤二:探讨金属资源的意义(10分钟)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总结金属资源的主要作用;2.随机选择一组进行讨论结果的汇报;3.教师回答学生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

步骤三:学习金属资源的利用方法(20分钟)1.利用PPT介绍金属资源的主要利用方式:开采、冶炼和加工;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金属资源的开采、冶炼和加工过程;3.引导学生思考金属资源的利用会带来什么问题,并带出下一个步骤。

步骤四:学习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25分钟)1.利用PPT介绍金属资源的保护方法:循环利用、节约利用和替代利用;2.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金属资源的循环利用、节约利用和替代利用方法;3.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金属资源的保护。

步骤五: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让每组选择一个金属资源进行深入研究;2.要求每组在小组内进行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案设计;3.每组派代表进行方案的汇报,其他组成员进行评价和提问。

步骤六:课堂讨论总结(10分钟)1.教师总结学生的方案汇报和讨论情况;2.强调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方法,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意义;3.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根据课堂内容和讨论的结果,撰写一篇关于金属资源利用和保护的小论文;2.要求文中包括金属资源的利用意义、利用方式、保护方法以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课时1.知道一些常见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2.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1.通过观察、实验、阅读资料、联系实际等方法获取信息.2.运用比较、分析、联想、分类等方法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1.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2.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树立为社会的进步而学习化学的志向.【重点】1.铁的冶炼.2.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含杂质物质的计算.【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中含杂质物质的计算.【教师准备】矿石样品(重晶石、赤铁矿石等);金、银戒指;镊子;酒精灯;火柴等.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视频和相关图片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时内容;收集我国钢铁厂的简介材料.导入一:【展示】如图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铁和铝被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大致年限.【提问】为什么铜的开发使用比铁和铝早数千年?金属被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和金属的哪些性质和特点有关?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导入二:【展示图片】为纪念2019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自然界以单质形式存在的金、银.【设问】我们知道自然界中只有金、银等少数金属以单质形式存在,大部分的金属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那么我们在生产、生活中用到最多的金属——铁是怎样炼成的?导入三:【展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有一名钢铁厂的工人误把这本书当成介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科技书籍.【提疑】你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钢铁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呢?思路一【引入】不同种类的金属在地壳中的含量并不相同.它们在地壳中呈怎样的分布趋势呢?请大家观察和【展示】教材有关金属资源的图片.【提问】人类目前普遍使用的金属有哪些?【回答】铁、铝、铜等.【追问】这是否和它们在地壳中的含量有一定的关系呢?【学生】肯定有!因为铝、铁在地壳中的含量是所有金属中最多的.【疑惑】铜在地壳中的含量远小于铁和铝,为什么也普遍使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呢?(可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总结】这主要与铜的性质和铜的提炼成本有关.【追问】那么,自然界含铁、铝、铜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呢?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展示】常见的金属矿石的图片.【学生】含铁的矿石主要有赤铁矿(主要成分是Fe2O3)、磁铁矿(主要成分是Fe3O4)、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含铝的矿石主要是铝土矿(主要成分是Al2O3);含铜的矿石主要是黄铜矿(主要成分是CuFeS2)和辉铜矿(主要成分是Cu2S).【承接】我国的金属矿物分布怎么样?【回答】矿物种类齐全,矿物储量丰富,其中钨、钼、钛、锑等储量居世界前列,铜、铝、锰等储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补充】虽说我国矿物种类比较齐全、矿物储量比较丰富,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主要矿产品进口量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增长很快,主要矿产资源短缺的态势日益明显.如果地质勘探无重大突破,21世纪初,我国矿产资源将出现全面紧缺的局面.[设计意图]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和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人类每年都要向地壳和海洋索取大量的金属矿物资源,以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叫做金属的冶炼.炼铁的过程称之为铁的冶炼思路一【引入】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从公元1世纪起,铁便成了一种最主要的金属材料.【展示】我国古代炼铁图: 【讲解】钢的主要成分就是铁.钢和铁有着非常广泛和重要的应用,它们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工业发展的水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钢铁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2019年,我国的钢产量首次突破1亿吨,居世界前列.【展示】上海宝山钢铁公司炼铁高炉和为纪念2019年中国钢产量突破1亿吨而发行的邮票. 23【学生讨论】Fe 2O 3与Fe 在组成上只相差一种元素,即氧元素.要使Fe 2O 3变为铁关键是使Fe 2O 3失去“O ”.可能的方案有:1.加热使Fe 2O 3发生分解反应.2.找寻一种物质使其主动夺取Fe 2O 3中的“O ”.【评价】引导学生对以上方案进行评价,方案1要使Fe 2O 3分解,需较高的温度;又因为铁在高温下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要使Fe 2O 3分解成功,还需在非空气氛围中进行,这样成本太高.方案2比较切实可行,但选用什么样的物质才能使Fe 2O 3失去“O ”呢?【教师引导】我们可以从以前接触过的一些物质中,寻找适合这种条件的物质.请大家回忆、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结论:H 2、C 、CO 等都符合条件. 【教师总结】事实上,这些物质都可把Fe 2O 3中的“O ”夺走,但考虑到经济效益等原因,我们一般选用C 或CO.【教师】请大家写出以CO 和Fe 2O 3为反应物冶铁的化学方程式.【学生板书】Fe 2O 3+3CO3CO 2+2Fe【教师引导】请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设计一个模拟铁的冶炼过程的化学实验,并最好能验证其生成产物.【学生讨论】教师可引导学生从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生成物的证明、尾气的处理等角度进行考虑.如根据经验学生可判断出金属冶炼的一般条件是高温;根据以前所学知识学生可想象到用澄清石灰水验证CO2;用磁铁验证铁的生成;CO有毒,尾气应处理等.【演示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点拨】(1)实验前应先通CO把装置内空气排干净,然后再加热;反应完成后,需待玻璃管内物质冷却后再停止通CO.(2)反应完毕后,把得到的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观察,并试验它能不能被磁铁吸引,以判断反应中是否生成了铁.【总结】上述实验是实验室模拟铁的冶炼过程,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虽与上述实验相同,但其规模、条件、装置与此差异很大.把铁矿石冶炼成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工业上炼铁时,把铁矿石和焦炭、石灰石一起加入高炉,在高温下,利用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板演】C+O2CO2CO2+C2COFe2O3+3CO2Fe+3CO2【分析】本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但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净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而不表示不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故计算时需先进行换算.如果题目给出或要求算出不纯物质的质量,必须先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或先计算出纯净物的质量再换算成不纯物质的质量.【教师】请大家根据以上分析,解答此题.【展示】给出正确解法如下:解法1:1000t赤铁矿石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1000t×80%=800t.设800t氧化铁理论上可以炼出铁的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2×56800t x=x==560t.折合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560t÷96%=583t.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解法2:设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的质量为x.Fe2O3+3CO2Fe+3CO21602×561000t×80%x×96%=,x=583t.答: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石,理论上可炼出含铁96%的生铁583t.【交流】对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纠正.【总结并板书】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要把含杂质物质的质量换算成纯净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净物的质量分数.【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资源概况、铁的冶炼及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等知识.金属资源的利用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表述错误的是()A.黄铁矿(FeS2)B.菱铁矿(FeCO3)C.黄铜矿(CuFeS2)D.辉铜矿(CuS)解析:辉铜矿的主要成分为Cu2S.故选D.2.(启东市一模)下图是实验室用CO还原氧化铁的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应先给玻璃管加热,后通COB.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C.实验中能观察到玻璃管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解析: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加热或点燃一氧化碳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红棕色固体变为黑色;尾气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故选A.3.某工厂要用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假设杂质不含铁元素)来炼制生铁.若要炼制含铁96%的生铁63t,假设在炼制过程中损失10%铁的元素,则理论上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A.120tB.108tC.96tD.84t解析:63t含铁96%的生铁中铁的质量为:63t×96%,则理论上所炼铁的质量为63t×96%÷(1-10%)=63t×96%×;设需要含杂质20%的赤铁矿石的质量为x,则:3CO+Fe2O32Fe+3CO2160112(1-20%)x63t×96%×=,解得x=120t.故选A.4.(呼和浩特中考)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1)人类从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解析:(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3)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时,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故答案为:(1)焦炭(2)常温时,铝在空气中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锈蚀(3)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一、金属资源概况二、铁的冶炼1.主要原理:3CO+Fe2O32Fe+3CO22.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空气3.设备:高炉4.实验室还原氧化铁三、原料或产物有杂质的相关计算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1页练习与应用的4、5题.【选做题】教材第21页练习与应用的1、6题.二、课后作业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矿石中,其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A.黄铁矿B.赤铁矿C.菱铁矿D.石灰石2.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中有二氧化碳生成B.实验开始时,点燃酒精喷灯给玻璃管加热的同时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C.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应增加尾气处理装置D.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并且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下图为炼铁的两幅图,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乙图A.高炉炼铁原理是:Fe2O3+3CO2Fe+3CO2B.乙图中高炉炼铁时原料焦炭的作用是:只产生热量C.乙图中生铁出口低于炉渣出口的原因是:生铁密度大于炉渣密度D.甲图中尾气处理的目的是:防止一氧化碳污染空气4.(重庆中考)如图所示的炼铁高炉中发生了许多化学反应,其中就涉及碳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1)空气通过进风口与原料中的焦炭充分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2)由(1)中产生的气体与炽热的焦炭会继续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5.如图所示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模拟炼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实验中能观察到A、B两处的现象是.(3)实验中酒精灯的作用是.【能力提升】6.用CO还原铁的氧化物1.00g,得到铁粉0.75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氧化物是Fe2O3B.该氧化物可能是由FeO、Fe2O3、Fe3O4组成的混合物C.该氧化物是FeOD.该氧化物中不含FeO【拓展探究】7.以大理石和赤铁矿(Fe2O3)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取B和G,其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D、G为单质.(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常见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工业上制取的两种物质的化学式:B,G.(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反应②.反应③.【答案与解析】1.B(解析:黄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S2,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Fe2O3),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菱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CO3,是由铁、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2.B(解析: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有可燃性,加热或点燃一氧化碳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可能发生爆炸,故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纯净的一氧化碳,排净装置内的空气,然后再点燃酒精喷灯;尾气中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所以一定要进行尾气处理;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看到的现象为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为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B(解析:高炉炼铁时原料焦炭的作用是产生热量和产生一氧化碳,CO用来还原氧化铁.)4.(1)O2+CCO2(2)CO2+C2CO(解析:(1)焦炭充分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O2+CCO2.(2)炼铁高炉内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2CO.)5.(1)3CO+Fe2O32Fe+3CO2(2)A处:红棕色粉末变黑,B处:石灰水变浑浊(3)处理尾气,减少CO对环境的污染(解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A中红棕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多余的一氧化碳有毒,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酒精灯是为了将多余的一氧化碳点燃.)6.B(解析:铁的氧化物1.00g,得到铁粉0.75g,则氧元素的质量为0.25g,则铁和氧的原子个数比=∶=.则不可能是纯净的Fe2O3,故A错误;也不可能是纯净的FeO,故C错误.)7.(1)CaO;Fe(2)CaCO3CaO+CO2↑,CO2+C2CO,3CO+Fe2O32Fe+3CO2(解析:由C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常见气体,可知C是二氧化碳.由图A物质在高温下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B,结合题中给出信息:在工业上以大理石为主要原料可以制取B,可以推出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B是氧化钙;在工业上以赤铁矿(Fe2O3)为主要原料,用一氧化碳作还原剂可以炼铁,所以G是铁,又由图可知E和F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和铁,E又是二氧化碳和D在高温下反应生成的,可以推出D是碳,E是一氧化碳,那么F就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氧化铁.至此,各种物质都已推出,也可以写出物质之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本课时的知识内容学生较为熟悉,但教师用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感知熟悉学习的对象,从生活经验出发,引出课题,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用科学家的身份来研究金属矿物的种类等,从而感受到“身边处处有化学”.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的能力,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和收集样品的信息,能较好地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自主实验、自主探究、自主评价,无疑使自信心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建议: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采用动画演示,既明白清晰,又节约时间,同时可避免仪器、材料短缺而不能做实验的弊端,环节紧凑.我国古代冶铁、炼钢的成就我国在2300多年以前就已经接触了铁,并加以利用.在河北曾出土一把商代的铜钺,其年代约在公元前14世纪前后.铜钺上嵌有的铁刃已经全部被氧化成氧化铁.对铁刃的残锈检验后表明,铁刃是用陨铁锻成的.这说明那时不仅认识了铁,而且能进行锻造加工.已有的考古发现,我国最早人工冶炼铁器始于公元前6世纪,即春秋末期或更早一些.那时,几乎同时产生了块炼铁和生铁两种工艺.块炼铁是用木炭在固态时还原铁矿石的方法,这种铁里含有较多大块的氧化铁和硅酸铁.生铁是在高温下液态时冶炼出来的,含碳超过2%,还含有较细小的硅酸盐.对公元前5世纪的铁锛和铁铲进行鉴定,发现是生铁铸造的,其中铁铲还经过退火处理,是展性铸铁.在我国一些早期的文献(如《诗经秦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就有铁和铁器的文字记载.欧洲最早的生铁出现在公元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比我国晚1900多年.块炼铁炼出以后需要加热锻打,以挤出夹杂物,锻成器物.在多次加热过程中,块炼铁同炭火接触,有可能增碳变硬,块炼渗碳钢的冶炼技术由此产生.从河北易县出土的79件铁器证明,至迟在战国后期,这种技术已在燕国应用.对部分铁器的检查表明,绝大部分是钢锻制的,如长100.4cm的长剑以及某些残剑、箭杆、矛等.这些锻钢件大都经过淬火处理,这表明至迟在战国晚期,淬火技术在生产上已经广泛应用.炼铁的矿石主要有哪些?怎样识别铁矿石?铁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广,主要以化合态存在,含铁的矿石很多,具有冶炼价值的铁矿石有磁铁矿、赤铁矿、褐铁矿和菱铁矿等.识别铁矿石的方法通常是利用其颜色、光泽、密度、磁性、刻痕等性质.①磁铁矿(Fe3O4)是黑色的,用粗瓷片在矿石上刻画时,留下的条痕是黑色的,具有磁性,密度为4.9~5.2克/厘米3.②赤铁矿(Fe2O3)颜色暗红,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甚至接近黑色,但是瓷片留下的刻痕仍然是红色的,不具有磁性.呈致密块状或结晶块状(称镜铁矿)产出,也有的呈土状产出.密度为5~5.3克/厘米3.③褐铁矿(Fe2O3·3H2O)矿石有黄褐、褐和黑褐等多种颜色,瓷片的刻痕呈黄褐色,无磁性,密度为3.3~4克/厘米3.④菱铁矿(FeCO3)有黄白、浅褐和深褐等颜色.性脆,无磁性,在盐酸里有气泡(CO2)放出.密度为3.8~3.9克/厘米3.高炉炼铁时,为什么要加入石灰石?炼铁时用的铁矿石,主要有赤铁矿石(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和磁铁矿石(主要成分是四氧化三铁),在铁矿石中还含有无用的脉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炼铁时,被还原出的铁在高温下变成液体,而熔点很高的二氧化硅以颗粒杂质的形式混在炼出的铁水中.为了除去这种杂质,选用石灰石作熔剂,石灰石在高温下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在高温下与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熔点比铁水还低的硅酸钙,而液态硅酸钙密度比铁水小且跟铁水不相混溶,便浮在铁水上.打开高炉上的出渣口,液态硅酸钙先流出去,凝固成高炉渣,过去这种高炉渣当作炼铁厂的废物,丢弃在农田,既毁了农田,又污染了环境.现在将高炉渣粉碎配制成水泥,过去的废物变成了今日的建筑材料.第课时1.了解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铁生锈的简单方法.2.知道废旧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等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的重要性.通过铁生锈条件的探究,进行收集材料、猜想、设计、验证、观察、分析、得到结论、讨论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使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保持和增强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重点】铁生锈的条件,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难点】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教师准备】一套提前准备好的探究铁生锈条件的器材,铁钉、5%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钉、蒸馏水、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氯化钠、火柴、试管、烧杯、石棉网、三脚架等.生锈的铁锁、因锈蚀穿孔的铜壶、长期未用的菜刀、几段生锈的铁丝、不能用的水龙头等.【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本课时内容,收集一些有关金属回收利用的资料.在一周前做好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的对比实验.导入一:【展示】出示生锈的铁锁、铜壶、菜刀、铁丝、水龙头或者展示下列图片,分析还能否使用.导入二:【展示】食品包装袋中常用到的铁粉“脱氧剂”图片.食品包装袋中常会见到一小袋的铁粉“脱氧剂”,这种脱氧剂可以起到减少包装物内氧气含量,防止食品氧化变质的作用.导入三:【展示】网易新闻:稀土出口:被妖魔化的“资源掠夺”.不久前,我国政府修订《稀土工业发展专项规划》,新规划规定调减稀土金属的出口数量,各地关闭了不少的稀土金属矿,保护我国稀土金属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四、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展示】现有洁净无锈的铁钉、试管、稀硫酸(或醋酸)、食盐水、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植物油、棉花和干燥剂氯化钙.试设计实验比较铁钉在不同环境中的锈蚀速度.【注意】此实验约在一周前已给学生布置.【讨论交流】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和实验现象.学生设计的方案可能有以下几种:实验现象:铁钉锈蚀比较明显的为1、2、3、4.锈蚀不明显的为5、6.【问】为什么方案5中的铁钉比方案4中的铁钉锈蚀得慢呢?【答】因为方案4中的铁钉与氧气接触,方案5中的铁钉与氧气不接触.【问】为什么方案6中的铁钉锈蚀得慢呢?【答】因为缺少水分.【交流总结】根据以上实验,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导致铁钉锈蚀的因素:在水、氧气同时存在的环境中铁能锈蚀.酸和氯化钠能使铁在氧气、水存在的环境中加速锈蚀.【讲解】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x H2O.【设问】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氧化铝能起到保护里层铝的作用.铁锈是否也能保护里层的铁呢?【学生看书后回答】不能.【讲解】铁锈是一种疏松多孔的物质,具有吸水性,它能让水分和空气中的氧气穿过它的空隙,不断向里层渗透,继续跟铁反应,直至铁完全锈蚀.故铁锈反而能加速里层铁生锈.【过渡】了解了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铁制品生锈呢?【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教师启发】铁制品的锈蚀是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如果破坏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使它们不再具备锈蚀的基础,就能防止铁制品锈蚀.【学生交流讨论结果】1.铁制品放置时要远离酸性环境,尽量放置在干燥的环境中.2.在铁制品外面“穿”一层保护衣,如可涂上隔绝空气的油,涂油漆,镀上一层耐腐蚀的其他金属,高温灼烧金属、进行“烤蓝”处理等等.3.一发现铁制品锈蚀,就马上处理,以防止其继续蔓延.【教师总结并板书】①把铁制品放在干燥环境中.②为其穿一层耐腐蚀的外衣.【讨论】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分别采取了什么防锈措施?【学生讨论交流】刷漆、涂油、镀其他金属等.。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1课时(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人教版)

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课题三的第一课时。

整个课题三内容之所以放在前面2节课的结尾,是对前面2个课题的总结衍生也是理论基础到生活实际的升华。

第一课时的主要内容为金属资源的概况和铁的冶炼,铁作为常见的金属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物质,但大多数的学生并不清楚其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以及冶炼方式。

学习这节课,首先通过与上节课金属活动顺序表联系,让学生能够了解各种金属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

又通过对实验室还原氧化铁及高炉炼铁的了解,使学生了解铁矿石能被还原成铁。

这样一来,学生对常见的铁有了更深克的认识,并且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习惯。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一个学期对“碳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的学习,学生对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并且熟悉了简单的化学计算。

但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仍停留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学习一个记一个,此时需要对方程式进行归纳。

而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杂质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计算题可以让学生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进行解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两课时:课时1 金属资源及其利用课时2 金属资源的保护课时1 金属资源及其利用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一些含常见的金属如铁、铝、铜等的矿物,了解我国矿藏资源;2. 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原理和方法;3. 能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①冶炼铁的原理;②有关杂质问题的计算。

三、教学过程【新课引入】大自然向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金属矿物资源,人类每年要提取数以亿吨计的金属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其他领域。

金属材料无处不在,我们处处离不开金属材料,观看视频《无处不在的金属材料》。

【过渡】下面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解开我们的疑惑吧!【板书】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过渡】地球上的金属资源广泛存在于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

【核心素养】课题3第2课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课题3第2课时《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2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3第2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材料及金属的化学性质,定性的认识到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及金属在不同条件下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在第七章燃烧条件环节接触过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这些知识与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节课对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金属化学性质、控制变量法的运用,又是对该知识与能力的拓展。

通过“如何进行金属资源的保护”为引线,引入“防锈原理”的探索,落脚点在“铁的锈蚀条件”的探究及运用,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决问题策略。

引导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中的金属保护问题,在强化科学探究法研究物质性质等的研究模式,在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同时,树立环保意识、资源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了解了金属资源的重要性及相关化学性质,掌握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原理,同时也具备了一些学习化学的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科学探究法,但缺乏将质量守恒定律等理论知识运用于探究实践的体验及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的意识。

在基本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分析实验现象方面,学生初步具备并能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得到较直观的结论,但是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尚显薄弱。

【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

2.通过分析金属腐蚀实验的相关现象,说明金属腐蚀的条件,举例说明废弃金属对环境的影响和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3.在收集与整理资料、设计方案、控制实验条件等过程中,感受金属材料与生活、生产的关系及保护金属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金属锈蚀的条件,知道防止金属生锈的简单方法。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法猜测依据、控制变量法分析。

【教学方法】项目化学习、合作探究、实验法、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资料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化学的内容。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播放视频:金属资源的浪费,警示:人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每年全世界因生锈而损失的钢铁约占世界年产量的四分之一!引入新课。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新)第八单元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案

第八单元课题3 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内容课题三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常见的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石,记住可用来炼铁的矿石。

2、了解炼铁的基本原理。

3、会根据化学方程式对含有某些杂质的反应物或生成物进行有关计算。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从常见铁矿石中提炼铁的原理。

难点冶炼铁的原理和含杂质等不纯量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教师演示金,银戒指在酒精灯上灼烧的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分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二自主学习1、析“真金不怕火炼”的原因,以及钠、镁等金属为什么在自然界中不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分形式存在于各种矿物之中的原因。

2、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矿物中,我们怎样可得到铁单质?阅读课本第15—16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3地壳中居前五位的元素含量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常见的铁、铜、铝的矿石主要有哪些?其主要成分是什么?三合作探究1、根据课本第16页上面提炼金属的矿石图,比较哪种铁矿石最适宜炼铁。

(提示:可考虑铁元素的含量高低及在冶炼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大小)2、【观察思考】观察老师演示实验8---20,记录实验现象并分析出现现象的原因。

、实验开始时,先,再这样做的目的是。

4、实验结束时,要先,再,原因是。

5、最后导气管中的气体为何要接一个燃着的酒精灯?6、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中,一氧化碳具有性,做剂7、工业炼铁的主要设备是,原料是、、、等8、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炼铁中焦炭如何转化为一氧化碳9、工业炼铁中是否得到纯净的铁?10 请完成下列计算(1)100吨含杂质3%的磁铁矿石中有多少四氧化三铁?(2)200吨含三氧化二铁97%的赤铁矿石的质量是多少?(3)含铁95%的生铁1000吨中纯铁的质量是多少?(4)某炼铁厂利用含三氧化三铁80%的赤铁矿石100吨可得到含铁96%的生铁多少吨?【精讲点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纯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因此,如果物质中含有杂质,要把杂质的质量除去,代入纯物质的质量进行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关 金属的利用和保护
知识点1: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
金属矿物(矿石):
概念:工业上把能用来提炼金属的矿物叫做矿石。

常见的矿石:赤铁矿( )、黄铁矿(FeS 2)、菱铁矿( )、 铝土矿(Al 2O 3)、黄铜矿(CuFeS 2)、辉铜矿(Cu 2S ) 铁的冶炼:
原理:利用高温条件下,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一氧化碳把铁从铁矿石还原出来。

如用赤铁矿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 原料:铁矿石、焦炭、石灰石及空气 设备:高炉
炼铁时选择铁矿石的标准:
a.铁矿石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大(即含铁量高);
b.炼铁过程中产物对空气不能造成污染; 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矿石是理想的绿色矿石。

知识点2:金属的 腐蚀和防护
1. 铁生锈的条件:
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与空气和水蒸气直接接触。

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 2O 3·x H 2O 。

2. 铁的防锈:
原理是隔绝____________,使铁失去生锈的条件。

防锈措施:防止铁制品生锈,一是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二是在铁制品表面涂上一层保护膜,防止铁与______的反应。

例如:①刷一层油漆; ②涂上一层机油;
③电镀一 层不易生锈的金属,如镀锌等;
④经加工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如烤蓝; ⑤在金属表面覆盖搪瓷、塑料等。

知识点3:金属矿物及铁的冶炼
1. 矿物的储量有限,而且不能再生。

2. 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3. 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 ①防止金属____________; ②回收利用____________金属; ③合理有效地开采矿物; ④寻找金属的____________。

例题
1、在下列情况下,埋在地下的铸铁管道被腐蚀速度最慢的是()
A.在潮湿、疏松的土壤中
B.在含铁元素较多的酸性土壤中
C.在干燥、致密、不透气的土壤中
D.在含砂粒较多,潮湿透气的土壤中
2、下列防锈措施合理的是()
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链条B.在铁制暖气片上刷“银粉”
C.用“钢丝球”打磨铝锅表面D.用过的菜刀及时用盐水清洗
3、下列方法中:①涂上润滑油②刷上油漆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④表面生成氧化膜(烤蓝或发蓝)⑤加搪瓷层⑥提高铁制品中的含铁量。

其中能有效防止铁生锈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
C.只有①③和⑤D.只有④和⑤
4、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下列物品中,利用金属导热性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铁锅B.铜导线C.铝箔D.黄金饰品
(2)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而铝在空气中不易被腐蚀,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参与铜生锈反应的物质可能是氧气、__________和__________。

闯关练习
1.将洁净光亮的铁钉在潮湿的棉花中比放在空气中更易生锈,主要原因是()
A.铁钉附近湿度增大,溶氧量增多B.隔绝了氧气
C.温度更低D.更易与二氧化碳反应
2.下列条件中,铁最容易生锈的是()
A.在干燥的空气中B.在潮湿的空气中
C.部分浸入食盐水中D.浸没在植物油中
3.关于金属物品的使用正确的是()
A.铝合金门窗变旧变暗后用砂纸或钢丝球打磨
B.铁桶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和石灰乳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
C.铝壶内的水垢用质量分数为18%的热盐酸长时间浸泡
D.校内用钢架制作的自行车防雨棚应定期喷涂油漆防锈
4.(1)铁矿石(主要成分氧化铁)炼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我国古代湿法炼铜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成语“千锤百炼”蕴含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4)铜用于制作火锅,主要应用了它的_________性。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金属的性质做了如下探究,请你填写空格:
(1)用下图所示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每支试管中均放有完全相同的洁净铁片):
A B C D E
①甲同学认为,试管A发生的现象就能够说明铁的锈蚀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乙同学
不同意他的观点,认为必须全面观察试管______(选填试管编号)发生的现象,并经过科学严谨的推理,才能得出上述结论。

②试管D和E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探究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中是否更容易锈蚀。

③为防止金属锈蚀,除了采用覆盖保护膜等措施以外,还可以制成合金。

这是因为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其组成和
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引起______的变化。

(2)某同学向分别盛有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粒的试管中,倒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有的同学认为这种方案不够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一定质量的铁粉放入硝酸铜、硝酸锌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反应后溶液质量比反应前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6.在研究“铁生锈的条件”的实验中,某兴趣小组对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请把实验报
告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铁生锈条件的探究。

【实验内容】取3段光亮无锈的细铁丝,绕成螺旋状,放入3支干燥洁净的试管底
部,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要保证有足够长的时间来观察现象。

实验①实验②实验③
【实验现象】实验①②无明显现象,实验③中铁丝生锈,且试管内空气体积减小。

【实验结论】铁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填名称)发生反应的结果。

【实验思考】
(1)当铁丝足量,时间足够长,实验③进入试管内的水的体积约占试管体积的______。

(2)该实验创新之处在于:可根据铁丝表面的铁锈和____________两种现象来判断铁丝反应进行的情况。

(3)用完的菜刀要擦干存放,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铝比铁活泼,但铝难腐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金属与人类生活、生产密不可分。

(1)某小组设计右图装置来观察铁制品锈蚀的原因。

①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条防止课桌腿生锈的方法__________。

②一段时间后,右图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_处
锈蚀最严重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锰为不锈钢主要的添加元素。

锰的氧化物是不锈钢的保护膜,可以提高不锈钢的耐腐蚀性。

①相同温度下,取大小相同、表面光亮的锰、镁、铜三种金属片,分别投入足量的、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中锰的化合价为+2价),现象如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