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长们的权力究竟有多大
作者:宗禾
来源:《党员文摘》2015年第07期
在最近的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严斥一些部委和地方文件运转流程拖沓,“部长们参加的国务院常务会已经讨论通过的一些政策现在还卡在那儿,让几个处长来‘把关’,这不完全颠倒了吗?”
处长卡住了政策,这让人感到有些吃惊。
但长久以来,处在中间层次的处级干部所拥有的实权超过一般人的想象。
处长一支笔“空间”大无比
根据《公务员法》的规定,领导职务层级划分为:国家级、省部级、司厅局级、县处级、乡镇科级,各级分为正副职。
从正国级到副科级,一共十级。
县处级正职是七级。
处长职位虽小,但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
“处长还没回来”“处长休假中”“处长出差了”……不少网友将自己在办事过程中得到的答复晒到网上。
卡在处长环节的事情,在现实中确实不罕见。
多位接受采访的企业家表示,处长一支笔,“空间”大无比。
一位企业主感触,一个处长就导致一个项目拖了很长时间,或者拖黄了的事,太多了。
记得在一个公开场合,西南某企业家颇有感触地吐槽:“中国严格意义上是‘处长治国’,投资环境的主要症结在处级及其以下。
99%的企业家都要和具体的办事人员打交道,各处处长、副处长直到科员,这部分人的工作作风形成了具体的投资环境。
”而一位著名企业家更是直言:老板再大,一个处长都能把你搞死。
有接近官场的人士说,处长往往处于权力运行的关键位置——虽不拍板,但具体经办;虽不是“一把手”,但“一把手”的所有指令都得靠他们执行;虽没有进入决策核心层,但在材料审核等方面绝对是“人微”而“言重”。
“处长治国”,可能言过其实,不过有学者深入研究后发现,许多现行的政策出台,基本上都有一个“处长视角”——文件的起草者、方案的制订者、政策的执行者往往多为处级干部。
他们在前期调研以及起草、制订乃至执行某个文件时,首先考虑的是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至于其他阶层,他们当然也会顾及,但一定不会有那种真正的切肤之痛。
那些“威名赫赫”的处长
曾有网帖总结了“中国十大最有权力处长”,国家发改委民航处原处长匡新名列其中。
匡新的故事最能让人见识“处长权力”的逻辑。
在民航界,匡新被称为“匡爷”。
他的权力到底有多大?所有机场规划建设和航空公司购买飞机都需要报民航局批,民航局同意后,还要报国家发改委。
虽然飞机采购大多是高层决定,但具体执行时到底采购多少架,每个航空公司分多少架,发改委一言九鼎。
匡新正是这一审批链条中的关键人物。
1986年,彼时匡新还是国家计委铁道民航处一名小干事。
当时因为某航空公司采购了十多架波音757客机,于是邀请包括民航局副局长在内的100多位民航系统人士在宾馆赴宴,但该航空公司老总送走了民航局副局长后,转身回来又单独宴请匡新。
而波音和空客的人为了能跟“匡爷”见上一面,整个中午蹲守在“匡爷”吃饭的北京西四环某食府。
因为有权在手,找“匡爷”办事的人,哪怕官比他大,也对他“相当尊敬”。
有一位副省级领导去找匡新,匡新光顾着自己玩电脑游戏,让人在外面等着,直到游戏结束才出来;被他训斥的省部级高官也大有人在,传说曾有位副省长被他呵斥得唯唯诺诺……
2009年11月,匡新被刑事拘留。
2011年,匡新获刑十年。
近年来,“处长经济”“处长腐败”成为少数国家部委、省属厅局级机关一种特有的腐败现象,其危害性不容低估。
国土资源部地籍管理司监测与统计处原处长沙志刚收受贿赂800万元,原铁道部运输局装备部客车处处长刘作琪受贿290万元,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财会部预算处原处长刘林祥挪用公款3.96亿元,刷新了“小官巨腐”新纪录。
“处长现象”的根源在哪
克服“处长现象”之所以是改革要啃的“硬骨头”,有其内在原因。
在行政体系中,任何一项政策,客观上都要由低层的处长乃至科长来执行。
“处长现象”的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在政府的治理体系中,规矩没有立好,尤其是依法执政和执政为公的观念没有树立起来。
行政程序颠倒、效率低下只是硬币的一面,硬币的另一面更为触目惊心——处长的“专政”或“把关”导致“小官巨腐”盛行。
权力的不规范运行,给处长权力的畸形放大提供了空间,也造成了处长的畸形腐败。
看看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以及能源系统落马的众多高官和国企高官的腐败史,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贪腐之路大都是从当处长开始的。
“处长现象”在本质上,是一个如何制约权力的问题。
由此可见,树立各级行政机构权力运行的规矩,对各级权力设定边界和加强监督,对部分行政官员进行政务官和事务官的权责区分,既关乎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发展大局,更关乎反腐倡廉和从严治党这个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综合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瞭望东方周刊》、新华网,李云贵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