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下列对这个小
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可能是
A. 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
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A. B.
C. D.
3.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B.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的直线运动
C. 速度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的运动
D. 任意时刻的速度的数值都相同的运动
4. 甲、乙同时同地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经
过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甲在乙前面米处
B. 乙在甲前面米处
C. 甲在乙前面米处
D. 乙在甲前面米处
5.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
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B. 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第末,甲、乙速度相同
D.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图
象的是
A. B.。
金州区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沪科版5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本节内容为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是学生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其目的是使学生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将物体运动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运动的速度;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教材首先通过具体情景引导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提出问题。
然后是引导学生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去验证个人的观点或看法是否正确,引出科学探究的另一个环节——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教师应强调收集证据时要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养成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最后提出了三个具体问题让学生有选择地去进行探究活动。
由于科学探究的环节较多,不可能让学生一次探究就全部掌握,所以教材只要求学生完成核心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方案,探究结论。
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怎样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初步学会分析从实验中获得的数据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往往不知如何下手,该做哪些事情,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探究活动最好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提倡学生根据前面所学内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收集实验数据的表格,教师检查学生的实验方案是否可行,是否安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
本节内容是探究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经历科学探究的一些过程。
这是同学们第一次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怎样的,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阶段,能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通过科学探究,领悟每个探究程序的要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证明。
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共53张PPT)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
运动时间
S1= 0.6m
t1=?
S2= 0.3m
t2=?
S3=S1-S2= 0.3m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分析与论证】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步骤
演示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坡度,把小车放在斜 面顶端,金属片放在 斜面底端,测出小车 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 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 的S3,以及用的时间t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20
实验数据:
路
程
S1= 0.6m S2=
S3=S1-S2=
运动时间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先寻找别人对这个问题
的研究成果。 (2)自己做实验收集证据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教案: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4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了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率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加速度。
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根据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可以计算出加速度。
3.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的概念,掌握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了解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计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以及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物体运动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速度的变化率,即加速度的概念,讲解加速度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运用加速度的定义式进行例题计算,解释加速度的物理意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5. 加速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讨论加速度在交通工具、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2. 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加速度 = 速度的变化量 / 时间的变化量3. 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物体的加速度:a. 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经过5秒达到20m/s的速度;b. 一枚火箭从地面发射升空,经过3秒速度达到60m/s。
2. 答案:a. 加速度= (20m/s 0m/s) / 5s = 4m/s²;b. 加速度= (60m/s 0m/s) / 3s = 20m/s²。
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来证明。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敢想敢做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1)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2.难点(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教学方法:复习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学生分组实验:停表、刻度尺、卷尺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2.什么叫变速直线运动?3.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
二、新课教学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29“提出问题”有关内容。
生:阅读。
师:对于“提出问题”,在没有获得证据之前,人们对于问题所做的解释,发表的见解就是猜想或假设。
为了证明你的猜想或假设是否正确,需要用证据来证明。
证据可以从图书馆、互联网或书店等处收集,也可以做实验收集数据。
在收集证据时,应操作规范、实事求是,具有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不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自己做实验需要考虑什么是有价值的证据,,什么仪器来收集证据,以及如何让别人相信证据等,这就是设计实验。
下面有三个问题,请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实验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否正确。
这三个问题可以任选一个或两个,也可以三个都用什么方法探究;可以一个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一起完成问题1:重物下落时,其中间一段的速度是否变化?问题2:物体沿斜面下滑时,其中间一段速度是否发生变化?问题3:同学在跑步过程中,其中间一段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请大家分小组讨论、交流:1.你要探究的问题2.你的猜想或假设3.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方法、仪器、步骤、收集的数据、数据记录表格),并写在实验报告上。
教师巡回检查、指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师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师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该节主要介绍了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速度的变化规律。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速度的变化原因;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4. 速度变化的图像表示。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 探究速度的变化规律,认识加速度的物理意义;3. 学会运用速度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定义及计算方法,速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速度变化的图像表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笔记本、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车辆行驶的速度变化情况,举例说明速度的变化现象。
2. 知识讲解:(1)介绍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讲解速度的变化原因,引入加速度的概念;(3)讲解速度变化的图像表示,如vt图像。
3.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速度变化规律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速度变化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航天、汽车等领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速度的变化原因及加速度的概念;3. 速度变化的图像表示;4. 速度变化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解释速度的概念,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2. 分析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的过程,画出vt图像;3. 计算一辆汽车在5秒内从30m/s加速到60m/s的速度变化量。
答案:1.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v=s/t;2. vt图像是一条斜线,斜率表示加速度;3. 速度变化量Δv=60m/s 30m/s = 30m/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基础巩固练
【答案】小于
能力提升练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他应该将小车从____A____(填“A”或“B”)处静止释放, 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点拨】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他应该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 停止计时;
能力提升练
能力提升练
8.小明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 底C处的时间t1=2.6 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 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 s。
能力提升练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 度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 度。
基础巩固练
1.在“探究某同学跑40 m的过程中速度是否变化”的实 验中:
(1)提出问题:该同学跑40 m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 化?
(2)___猜__想__与__假__设___:① 速度始终不变;② 速度越来越 快;③ 起跑时速度较慢,中间一段速度较快,最 后一段速度变慢。
基础巩固练
(3)实验方案:在操场的跑道上测量一段40 m长的距离,并 将它平均分成4段,四位记时员分别记录该同学跑步 通过10 m、20 m、30 m、40 m处的时刻。
HK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沪科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备人:李晓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研究物体运动时,知道将物体所经历的时间或路程分解成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学会正确记录数据(3)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和初步探究的能力。
(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探究结果交流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准确的记录、实验分析,培养学生认真求实、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
(2)通过小组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3)通过实验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和谐。
重点学习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
难点实验的具体操作并会解决实验中的各种问题。
教材分析“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主要内容为探究物体作直线运动时速度的变化情况。
可以看出,前三节让学生了解了物理科学描述、探究运动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了测量时间、长度的基本技能。
而本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利用知识来探究物体的运动。
因此本节的学习有着重要作用。
更注重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作为物理探究课的起始章节,本节探究活动课对以后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科学探究法、讨沦交流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斜面、刻度尺、小车、停表、金属片。
教学过程【导学提纲】1.你是如何探究运动物体的速度是否发生变化?(要求学生能参照课本P27探究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方法,即在相等时间内,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或通过相等的路程,运动物体所用的时间是否相等。
)2.科学探究有几个主要环节?【激情导入】学校即将召开秋季运动会,初二(3)班的老师组织四位参加4×100m接力跑的同学进行训练,练了一会儿,同学们开始讨论:小刚认为小勇越练越慢,而小勇认为他越跑越快,到底谁的感觉是对的?【自学设疑】学生自学,回答导纲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问题。
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4. 推动滑块,使其从导轨的一端开始 运动,并记录下挡光片通过光电计时 器的时间。
6. 重复实验多次,以获得更准确的数 据。
数据记录和处理
数据记录
记录每次实验中挡光片的宽度和通过 光电计时器的时间。
数据处理
根据速度的定义公式v=s/t,计算出每 次实验中滑块的速度。然后求出多次实 验的平均速度,以减小误差。
速度-位移图像的应用
速度-位移图像
以速度为纵坐标,位移为横坐标绘制的图像称为速度-位移图像。通过该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 的速度和位移变化情况。
应用
速度-位移图像可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性质,如判断物体做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确定物体的初速度和末速度, 以及计算物体的加速度等。此外,还可以利用速度-位移图像求解一些复杂的运动学问题。
06 生活中的速度变化现象
汽车启动和刹车时的速度变化
汽车启动时,由于引擎产生的动力使车 轮开始转动,并通过传动系统驱动车辆 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汽车的速度从零
开始逐渐增加。
当驾驶员踩下油门踏板时,引擎会提供 更多的动力,使汽车加速。加速度的大 小取决于引擎的功率、车辆的重量和阻
力等因素。
汽车刹车时,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制 动系统通过摩擦将车轮的动能转化为热 能,从而使车辆减速停车。刹车时,汽
速度-时间图像的应用
速度-时间图像(v-t图像)描述
在直角坐标系中,以纵轴表示速度v,横轴表示时间t,画出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 像。
v-t图像的物理意义
通过v-t图像可以直观地了解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以及速度的变化情况。图像的斜率表 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v-t图像的应用举例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课件沪科版 八年级
5.进行实验和数据收集
金属片
10
20
30
40
50
60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数据: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0.6
t1=
v1=
S2=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讲授新课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动得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 3m 时,用了
2s,则该物体在整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1.5m/s
B.2m/s
C.1m/s
D.2.5m/s
C
)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4.动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常见的交通工具,其中 D92 次
和 D93 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见下表:
南昌-上海南
D92次
8:34开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Start!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速度的公式是什么?各字母代表什么含义?
2.如果想测量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
需要什么测量工具?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学习目标
1.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测量路程
实验数据: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 0.6
t1= 4
v1=
S2=
t2=
v2=
S3=S1-S2=
t3= t1- t2=
零陵区第七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同步练习 沪科版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同步练习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 B. 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2.汽车在前20s 内通过200m 的路程,在后40s 内通过250m 路程,则汽车在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A.7.5 m/s B.8.125 m/s C.6.57 m/s D.10 m/s3.物体从A 点出发,途径B 到达C 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 =BC =4m ,通过BC 所用的时间为0.8s ,那么物体从A 到C 的平均速度可能是:( )A.6.5m/s B.4m/s C.5m/s 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4.汽车在长100km 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 的速度为20m/s,后50km 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 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
5.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 30m. 40m 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
根据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 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2)从10m 处到20m 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
(3)从20m 处到40m 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
(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m/s 。
6.给你一盒火柴,若测卫生香的燃烧速度,还需要的器材是______和_______。
写出测量的步骤和所测量的物理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测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案: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于沪科版八年级全册物理的第2.4节,主要讲述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 速度变化的两种情况:加速和减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能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能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3. 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能计算物体的加速度;4. 能分析物体速度的变化情况,判断物体是加速还是减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速度的计算及速度变化情况的判断;2.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段车辆行驶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车辆的速度变化,引发学生对速度变化现象的思考。
2. 知识讲解:教师在黑板上写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讲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道有关速度变化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及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速度变化情况。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分析物体的速度变化情况。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解题心得,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3. 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4. 速度变化的两种情况:加速和减速。
七、作业设计1. 题目一: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已知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为 100m,时间为 10s,求物体的速度。
答案:v = 100m / 10s = 10m/s2. 题目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
8物理沪科版 第2章 运动的世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夯实基础逐点练
7.小军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 认为最好的是( ) 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小明想探究自己骑自行车上学的速度变化情况,他肯 定不需要收集的数据是( D ) A.上学途中的各段路程的长短 B.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 C.小明通过各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D.小明的体重
夯实基础逐点练
4.【中考•深圳】如图所示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 度”的情形,小车从位置A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所 用的时间为2 s,则小车从A到B通过的总路程为 ________cm,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m/s。
探究培优拓展练
12.【中考•河南】如图所示,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 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 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 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探究培优拓展练
(1)图中AB段的路程sAB=__4_0_._0_cm,如果测得时间tAB= 1.6 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____2_5___cm/s。
HK版 八年级上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习题链接
1 2 3D 4 80.0;0.4 5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6
答案呈现
7A
8 120;40 9 2.00;60
10 是
习题链接
11 12
夯实基础逐点练
1.用刻度尺测出物体所通过的___路__程___,用钟表测出物 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__时__间____,利用公式__v_=__st___ 就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全册 2.4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沪科版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 运动时间
S = 0.6m
t =4s
S1= 0.3m
t1=2.8s
S2=S –S1=0.3m t2= t – t1=?
平均速度 V =? V1=? V2=?
【分析与论证】
注意事项
测S:以小车的前缘为基准 测t:(1)记时开始与释放小车应该是同时的
(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 速度更小,运动时间更长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 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 v3 呢?
S2=
t2=
s1
金属片
s2 t2
s t
t1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2= S-S1和下半段时间t2=t-t1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v2。
3、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 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 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 间以内的 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 均速度小
4、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 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0.5s,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 是全程的平均速度?( A) A、3 m/s B、6 m/s C、6.3 m/s D、0
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1)取上面的坐标的纵坐标为路程s,每格为2m,
横坐标为时间t, 每格为0.5s。根据图中数据描点并作
出小球的路程—时间图像。 (2)2.5s时,小球滚下的路程为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jiao)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课前知多少】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 、 、 、 、 。
2、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
【知识解读】一、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1、 问题的提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越来越快;②可能越来越慢;③可能快慢不变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球,金属片。
(3)实验方法:利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ts v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图)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1)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收集的数据填入记录表。
3t 3s 2t 2s 1t 1s V2= t2=12s S2=0.3m V3=t3= S3= V1= t1=20s S1=0.6m 平均速度运动时间 路 程5、分析与论证: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算出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7、交流与合作:【典型例题】1、两个同学做“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如图所示是小车滑下过程的示意图,实验时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实验中,斜面应保持(镇“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下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l )请你将表填完整;( 2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作业】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记录时间
金属片
环节五:分析与论证
实验数据
结论: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大 )。
环节六: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1.上半段路程和下半段路程没有等分; 2.计时; 3.测量估读……
讨论三: 方法:t2 = tC -tB
实验中应记录哪些数据? S1、S2、tB 、tC、 t1 、t2 、V1、V2
环节三:设计实验
4.步骤
(1)在斜面上用 刻度尺将路程分 为相等的两段S1 和S2,并标记A、 B、C ;
(2)将金属片放在B点,测出小车从A点滑到B点的时间tB, 则t1 = tB ;
讨论一: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 标记A、B、C。
环节三:设计实验
讨论二: 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1)秒表的使用方法
(2)上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方法:t1 = tB
复位
计时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思考:能让小车从B点开始运动吗? 能让小车运动到B点时开始计时吗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 是越来越大呢?
方案:
在操场跑道上量出100米的路程,每隔20 米用石灰做记号;选5名计时员分别站在20米、 40米、60米、80米、100米处计时。然后分析 数据得出结论。
作业:
1、完成课本实验探究 2、完成课本P31作业
八年级物理2.4《科学探究:速度的 变化》
问题:
1、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2、速度是否变化? 3、如何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 20 5
5 20 7.5 14.5
10 20 10 17
15 20 12.5 19.5
20 20 15 22
机车 12
6、评估
【课标要求】 (1)有评估探究过程和探究结果的意识。 (2)能关注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 (3)有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意识。 (4)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5)了解评估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2)会阅读简单仪器的说明书,能按要求进行操作。 ▲能从使用的角度看懂说明书表述的仪器工作条 件、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能按书面说明操作。
(3)会使用简单仪器进行实验,会正确记录实验数据。 (4)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 (5)了解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5、分析论证
【课标要求】 (1)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归类及比较。 (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4)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 (5)了解分析与论证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第二章 运动的世界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补充】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1、提出问题
【课标要求】 (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 理学有关的问题。 (2)能书面或口头表述发现的问题。 (3)了解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答案:(1)都不正确。因为小车做变速运动,小车在不同路段或
不同时间段速度不一定相等。
(2)先在斜面的刻度尺上标出其中点,然后用数字钟测量出小车 从甲到中点所用的时间,最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前半段
路程的平均速度。
【方法平台】科学探究七要素中的“两要素” (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 理学有关的问题,并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所提出的问 题要有一定的合理性、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要有一定的可 研究性。 (2)猜想与假设:针对所提出的物理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 的相关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与可能 ,对探究的方向和可
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重物(小车)沿斜面下滑时,其速度 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猜想与假设】速度应该是变化的,而且越来越快。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 (2)实验方案:把斜面平均分成3段,分别测出小车的 速度,进行比较。 (3)器材:秒表、刻度尺„„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2)要求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应该测量哪些
数据?(写出主要操作步骤和测量的物理量)
【解析】(1)他们两人的观点都不正确。平均速度是指做变速
运动的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物体在不
同路程(或时间)内平均速度不一定相等,物体的速度随时都有 可能发生变化。小车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小车从 甲到乙的平均速度,也不一定等于小车从甲到丙的平均速度。 (2)要计算小车前半段路程(前45 cm)的平均速度,必须测量出 相应的路程和时间,然后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其平均速度。
【例】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放 在烈日下的打足气的自行车会爆胎,请对上述 现象中的条件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一个科学 的探究问题。
【答】可提出的问题: ①气体的压强与温度有关吗? ②温度越高,气体的压强越大吗?
2、猜想与假设
【课标要求】 (1)尝试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可能答案提 出猜想。 (2)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探究结果进行推 测与假设。 (3)了解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考查方向】 针对所提的问题,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提出合 理的猜想。 ▲注意:科学猜想不是胡猜乱想,要根据已有知 识和经验进行科学推断。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所以求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时,不
能把小车前、后半段路程速度的平均值当作平均速度 ,应该用 全程的路程除以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
【典例】(2011·江西中考)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 斜面、小车和数字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 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 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例1】如图所示,同一水平桌面上放有长方形木块 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 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 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写出实验的 步骤、现象和结论。 实验步骤: 。 根据现象: 。 得到结论: 。
【例2】几个同学爬杆比赛时,要比较谁的功率大, 分别需要哪些测量仪器和测出哪些物理量?
对应的时间。
①前半段路程: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 顶端 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记 斜面中点 时需要的时间t 。 录小车到达_________
1
②整个路程:重新让小车从斜面的_____ 顶端 开始自由下滑,用停表 底端时需要的时间t 。 记录小车到达斜面_____
2
3.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s1 (1)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 t1 s2 。 (2)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_ s t 2 t1
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猜想与假设”要有一定
的推理性和预见性,而不是盲目地胡猜瞎想。
(1)实验步骤:
▲注意练习时间的测量,选用适当的测量方法, 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2)记录表格: 【分析论证】
s v 。 1.实验原理:_____ t
2.实验设计与步骤:
刻度尺 测量路程。 (1)用_______ 停表 测量时间。 (2)用_____
(3)分别测量出前半段路程、后半段路程、整个路程的距离及
【例1】通过分析物理现象得到结论: ①音叉振动 ——音叉发声 ②橡皮筋振动——橡皮筋发声 ③鼓面振动 —— 鼓面发声 ④声带振动 —— 声带发声 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或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例2】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下表是卡车沿直线平稳行驶和电车、机车起动过程 中各个不同时刻的速度(从起动一段时间后开始计 时),请你比较和分析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⑴卡车做_____运动; ⑵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定性)是____ ⑶电车的速度与时间的定量关系式是___ ⑷通过分析电车和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发现它们______是相同的.
7、交流与合作
【课标要求】 (1)有准确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2)能表述探究的问题、过程和结果。 (3)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调整自己的方案。 (4)能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有团队意识。 (5)了解交流与合作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实验探究 考查角度
探究速度的变化 ①实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速度的计算) ②实验结论的得出
【解析】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测量。(1)根据乙、丙两处小车
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64 cm,根据甲、丙两处小车
的位置,可以读出两位置的距离是90 cm;根据甲、乙两个位置 上的数字钟的数字可以读出此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是 2 s,同样可
以读出或算出小车在甲、丙之间所用的时间为 6 s;计算表中的
【答案】 ⑴用体重计测体重,用秒表测时间,用长杆和卷尺测 高度。 ⑵用体重计测体重,用秒表测时间。(要求比赛的同 学都爬过同样的高度)。 ⑶用体重计测体重,用长杆和卷尺测高度。(要求比 赛的同学在几个杆上同时开始,同时停止)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课标要求】 (1)能通过观察、实验和公共信息资源收集证据。 ▲公共信息源:图书馆、阅览室、科技馆、博物 馆、展览馆、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公共信息资源收 集资料。▲有评估有关信息的科学性的意识
⑷饺子由于温度升高而体积变大,所受浮力也增
大,且大于重力,因此浮了起来(5分)
若能考虑到饺子因吸水而变重,但浮力增加更大 的则给满分6分。
3、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课标要求】 (1)经历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的过程。 (2)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 (3)尝试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意识。 (4)尝试选择科学探究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5)了解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
(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
小车由 甲至乙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 v/cm·s-1
小车由 乙至丙
小车由 甲至丙
26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5
(2)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2)怎样保证时间测量的有效性?
提示:实验前,要反复练习几次停表的使用,并进行几次“试测 量”,最后才正式测量。 (3)怎样测量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所需要的时间? 提示:第一次测出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需要的时间 ,第二次测
出小车通过全程需要的时间,两次时间的差就是小车通过后半
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易错警示】平均速度的理解
【考查方向】 1、对探究过程的评估: (1)探究过程中,应控制的变量是否在操作中真正 做到了保持不变。探究的思路方法是否正确合理。 (2)收集的信息、证据是否可靠。包括:从资料查 得、媒体获取的信息是否可靠;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记录的数据是否正确。 2、对探究结果的评估: ⑴探究结果是否和原有知识相矛盾,和日常经验、 现象相冲突,探究结果中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是否符 合逻辑等。 ⑵关注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 ⑶注意探究过程中未注意的矛盾发现新问题。能 从评估中吸取经验教训,尝试改进探究方案。
两个平均速度时,要用相应的路程除以通过该段路程所用的时 间。 (2)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 ,所以小车全 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1)64 90
2
6
13
16
(2)小车全程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小车在每一段路程上 的平均速度都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