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修订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20242025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学期教案: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速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时器、测量尺、自行车、滑板。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探究: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滑板),在规定的路线和时间内进行行驶,并记录时间和路程。
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感受速度的变化。
2. 数据处理:让学生根据记录的时间和路程数据,计算出速度,并填写在表格中。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速度的变化规律,并得出结论。
4. 成果展示:让每个小组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变化规律。
难点:速度公式的运用,速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理解了速度的变化规律。
但在速度公式的运用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加强。
拓展延伸: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速度问题,如计算交通工具的速度、预测运动物体的位置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探究环节的设计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选择不同的交通工具进行实际的行驶,并记录时间和路程。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并能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距离。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2. 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提高观察、实验、分析、归纳的能力。
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交流和分享,形成合作与互助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速度的计算及测量方法。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区分匀速和变速运动。
实验数据的准确测量和有效分析。
三、教学器材多媒体课件及视频资料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秒表)金属片(用于阻挡小车)实验数据记录表四、教学过程【导入】(约5分钟)播放相关运动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
提问:你们观察到物体运动速度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引出课题: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新课讲解】(约10分钟)1. 平均速度的概念:讲解平均速度的定义,强调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运动快慢的平均效果。
给出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并解释符号含义。
2. 测量平均速度的方法:介绍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距离和时间的方法。
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距离和停表计时。
3.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讲解科学探究的步骤,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实验探究】(约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探究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实验步骤:1. 将斜面固定在桌面上,调整斜面的倾斜角度,使小车能沿斜面下滑。
2. 用刻度尺测量斜面的总长度,并标记出中间位置。
3. 将小车置于斜面顶端,释放小车,同时启动停表计时。
4. 当小车到达斜面中间位置时,记录时间t1。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版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1验回顾、分析你的探究过程,你都懂了吗?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实验报告学习目标:会在实验中收集数据,分析速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习过程:2、你实验时记录的数据:v2=活动五、布置作业: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六、课堂小结:(一)速度的变化、平均速度(二)探究计划的制定板书设计:§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提出问题二、猜想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五、实验方案六、收集数据七、得出结论教学反思:改变学科本位,实现物理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要合理分配时间,注意紧扣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探索速度的变化,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并能够应用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2.技能目标:能够根据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象,并利用图象进行分析和计算。
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探究加速度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3.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选择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它们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目标中的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三、教学资源本节课需要用到以下教学资源:1.教科书:学生需提前预习教科书的相关内容,以便更好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验。
2.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料演示速度、加速度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操作过程。
3.实验器材:组织学生使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
选择这些资源的原因是它们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并为探究活动提供必要的支持。
四、评估方法本节课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测验:通过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能力。
3.作业:布置相关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选择这些评估方法的原因是它们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引导学生重视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五、教学步骤本节课的教学步骤如下:1.引言(5分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和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案: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20232024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本节主要讲解速度变化的概念、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
具体内容包括:1. 速度变化的概念:速度的变化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改变。
2. 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有物体自身的动力学性质、外力作用以及物体的运动状态等。
3. 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掌握利用刻度尺、秒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速度变化,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掌握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
2. 学会利用实验方法探究速度的变化,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速度变化的概念,掌握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
2.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刻度尺、秒表、滑轮组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汽车加速、减速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讲解速度变化的概念,分析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如动力学性质、外力作用等。
3.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速度变化,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4. 例题讲解:选取一些与速度变化相关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与速度变化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速度变化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速度变化的概念1. 速度变化: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的改变。
二、影响速度变化的因素1. 动力学性质2. 外力作用3. 物体的运动状态三、实验探究速度的变化1. 实验目的:掌握利用刻度尺、秒表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速度变化。
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变化。
2.探究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和变化。
2.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听、说、看、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通过观察玩具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的原因,探究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运用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公式,并通过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和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2.小组探究报告。
3.个人总结评价。
七、教学资料1.实验材料:玩具车、斜面等材料。
2.课外资料:有关速度变化的视频、实验报告及相关教学资料。
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和表达速度变化的公式时有困难,这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操作环节和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
2.在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时,我发现他们难以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面对斜面运动时。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图示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速度概念。
3.在课后评价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速度变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需要再加强的地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实践操作和练习环节,以加强学生对于速度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20242025学年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程。
这次的科学探究活动,我选择了“速度的变化”这一主题,旨在引导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了解速度的变化规律,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一、设计意图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变化规律;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探究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速度的变化规律;难点:如何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计时器、测量尺、小车、轨道等;2. 学具:记录表格、画笔、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带领孩子们观看了一段关于赛车比赛的短片,让他们感受到速度的变化现象。
在此基础上,我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速度会发生变化吗?它是如何变化的呢?”2. 实验探究:我指导孩子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如:小车滑行实验、斜坡滑行实验等。
在实验过程中,孩子们观察到速度的变化,并记录下相关数据。
3. 数据分析:我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数据,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讨论、交流,得出了速度与时间、距离之间的关系。
5. 拓展延伸:我鼓励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设计自己的实验,进一步探究速度的变化。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速度的变化规律;2. 难点:引导孩子们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速度的变化规律。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
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他们动手动脑,培养了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部分孩子在实验数据分析过程中,对速度的变化规律理解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对速度变化规律的理解。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沪科版八年级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一、三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知识与技能】1、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测量2、学会正确的记录试验数据【过程与方法】1、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
2、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初步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重、难点】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难点: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二、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如何?(二)、猜想与假设:甲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慢;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丙同学:丁同学跑步过程中的速度忽快忽慢。
(三)、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所需工具:卷尺、秒表、标志牌2、实验方案:(实验方法:采用的是固定路程比时间的方法,即把总路程分为等长的若干段,然后分别测出物体在每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算出速度后再进行比较,得出结论。
)在跑道上量出80米的直跑道,再把80米跑道均匀分成4等份,每一等分点插标,并站一个人,运动员起跑时,四个计时员同时计时,当到达他们的所在地时,计时结束,再分别算出每一段所用的时间,通过速度的计算公式算出速度的变化。
3(五)、分析归纳:1、学生活动:各组按表格内要求算出自己的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中,同时也把其他组学生已算出的他们各自的平均速度,填入自己表格内相应位置。
2、实验原理:v=s/t3、探究结论:整个过程的运动员的速度是变化的,运动员的速度时快、时慢。
(六)、评估: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的过程及数据的收集整理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性的建议。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写入实验报告:(1) 、80m快速跑速度控制情况。
(2) 、80m快速跑全程平均速度,速度最快的时段。
(3) 、测时准确,计算无误,填表正确。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
教案: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性以及速度变化的规律性;2.了解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其所受的力的关系;3.掌握如何利用物理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来进行实验数据的收集与数据分析;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使其养成科学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速度的定义,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2.了解运动的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3.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探究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简单介绍快慢运动的速度差异,让学生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引出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2.实验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流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规律。
实验中的装置与仪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
3.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流程,让学生跟随教师操作。
在实验中,既可操作真实物品进行实验,也可以使用数字化的虚拟实验进行实践。
4.数据采集利用数字化的记录仪或手工记录方式记录实验数据。
这里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数据记录方法,以便后续数据分析。
5.数据分析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让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比较数据差异,探究变化规律,了解速度变化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6.实验报告根据实际完成情况,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中发现的规律性和问题进行探讨。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授课,让学生了解探索快慢运动的速度变化的相关知识。
2.讨论法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促使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
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3.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理论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提高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度的理解。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课堂表现、考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评价。
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鼓励学生发挥其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六、学习体验这是一篇有趣的实验课程,让学生能够亲手操作实验装置和数据采集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并从中解析出有意义的结果。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课型:科学探究课释疑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
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例题: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你提出的问题是: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
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6)评估、交流与合作: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2、3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反思: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⑵同上。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ppt9】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分组交流评估: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ppt10】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分析。
【ppt11】知识拓展:超声波测距【ppt12】进行小结。
【ppt13】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听讲、思考并解答通过交流评估,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实验原理:tsv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师:大家喜不喜欢开运动会?(生答:喜欢﹗)春季运动会上的动人场景与许多同学的出色表现令我们记忆犹新。
我这里正好有一段当时的录像,各位想不想看?2、播放视频:中学生运动会片段。
3、生:观看视频。
4、师:用幻灯片投放问题:在刚才的短片中,甲、乙两同学认为丁同学跑步途中的速度越来越小;丁同学则认为甲、乙的观察都不正确,他感觉自己跑步的速度是越来越大的。
他们为此争论起来。
他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如果我们也在场,我们应该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5、师:板书标题: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说明:视频片段的选取考虑到了学生们活泼好动的年龄特点,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兴趣,此时提出问题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共建:(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师:证明自己或别人的看法是否正确,需要收集有说服力的证据才行。
大家想一想,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越来越大呢?2、生:阅读探究点拨:如何收集证据?2、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并分组展示自己的讨论结果。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新部编本4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重点】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变速直线运动和平均速度。
【难点】会用尺和表测平均速度【课时】1课时【教具】停表、卷尺【教法】讲解、讨论、实验【课型】科学探究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什么是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各有什么特点?二.进行新课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
变速直线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的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大小经常变化。
用平均速度来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
本节课我们来探究一下100米跑中速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测平均速度准备阶段:(1)在室外测出40m的路程,每隔10m作一记号(2)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练习秒表的使用。
(3)选出男女运动员各一名。
实施阶段:(1)选出4位记时员分别站在10、20、30、40m处(2)男女运动员分别跑完40m路程。
(3)4位记时员记录男女运动员各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间,并填写在下表中:三.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2、3四.小结(略)五.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反馈】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附:《运动的世界》知识结构图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速度的变化教案
速度的变化教案教案标题:速度的变化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够将其与距离和时间联系起来。
2. 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
3. 通过实际活动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速度吗?速度与距离和时间有什么关系?”2.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分享他们的观点。
3. 引导学生逐渐理解速度的概念,并与距离和时间进行联系。
知识讲解:1. 通过教师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速度的定义:“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走过的距离。
”2. 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距离÷时间”。
3.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速度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实际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一把尺子和一个计时器。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合适的跑道,并标记出起点和终点。
3. 让学生分别测量不同距离的跑道,并通过计时器记录每个小组成员跑完距离所用的时间。
4.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个小组成员的速度,并进行比较和讨论。
案例分析:1. 提供一些速度相关的案例,如车辆行驶速度、运动员比赛速度等。
2. 让学生分析每个案例中的距离和时间,并计算出相应的速度。
3.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的变化原因,如加速度、减速度等。
总结:1. 回顾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内容,强调速度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总结速度的计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3. 鼓励学生思考速度的变化原因,并培养他们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扩展活动:1. 给学生提供更复杂的速度计算问题,如加速度的计算、多个物体速度的比较等。
2. 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速度实验和观察,如自行车速度与骑行姿势的关系等。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速度概念,如交通工具选择、运动训练等方面。
评估方法:1. 观察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测量准确性、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
案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教学目标:
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
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
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
课型:科学探究课
释疑知识点:
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
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
例题:
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
化如何变化
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
速直线运动吗?
你提出的问题是:
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
度可能越来越大。
你的猜想是:
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
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
②需要的器材有:。
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
你的观点是:。
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
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
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
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
结论:
(6)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课堂练习:
课后作业1、2、3
三、小结(略)
四、布置作业:
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
板书设计: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反思:
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
⑵同上。
⑶①v=s/t ,路程,时间
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
观点:不对。
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
③如题⑸所示
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
⑸S
3=50cm; t3=4s; v
1
=10cm/s;
v
2
=8.3cm/s;
v
3
=13.3c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