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doc

合集下载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检测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word版,含答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共45分)
1. 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大致物理模型图,下列对这个小
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可能是
A. 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 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 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 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
2. 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
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A. B.
C. D.
3.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相等的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的运动
B.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变的直线运动
C. 速度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的运动
D. 任意时刻的速度的数值都相同的运动
4. 甲、乙同时同地开始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过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 甲在乙前面米处
B. 乙在甲前面米处
C. 甲在乙前面米处
D. 乙在甲前面米处
5. 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
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
A. B.
C. D.
6.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物体的速度与时间图象。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两个物体所走的路程相同
B. 乙做加速直线运动
C. 第末,甲、乙速度相同
D.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7. 如图是某物体运动的图象,则下列图中能相应表示出该物体运动的图
象的是
A. B.。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同步练习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原卷版+解析)

2.4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单选题1.在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不需要的实验器材是()A.小车B.停表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2.关于平均速度,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平均速度表示的是物体在每时每刻的速度C.平均速度等于物体通过一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D.平均速度是几个物体运动速度的平均值3.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

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4.无风的天气,小虹和同学一起用机械停表和刻度尺测量乒乓球下落的平均速度,他们让乒乓球从三楼由静止竖直落到地面。

对于实验有关的操作和分析,正确的是()A.该实验很简单,不必注意操作的安全B.选择量程为1米的刻度尺来测量路程C.使用停表前,要先观察停表是否调零D.所测速度表示乒乓球每一时刻的快慢5.关于测“平均速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缓的坡度B.用刻度尺和秒表一起测量出物体的速度,用到了等效替代法C.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用sv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粗略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6.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C .前2s 内,小明跑得较快D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7.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1,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v 2,那么小明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 .122v v+ B .12122v v v v + C .12122v v v v + D .1212v v v v +8.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图。

小车从A 点由静止释放,自由运动到达B 点。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试题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试题

初二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试题1.(2013•义乌市)以下是对小阳同学部分生活事例的分析,其中合理的是()A.去游泳馆游泳时,受到水的浮力约为2000牛顿B.全家5月份自来水用量26立方米,换算成质量为26千克C.沿楼梯登上教学楼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30000焦耳D.参加800米跑步的成绩是4分10秒,则她跑步的平均速度是3.2米/秒【答案】D【解析】根据对实际情况的掌握进行合理的估计,然后进行计算、分析答题.解:A、小阳质量约为50kg,所受重力约为G=mg=50kg×10N/kg=500N,游泳时要浮在水面上,所受浮力F=G=500N,故A错误;B、∵ρ=,∴水的质量m=ρV=1×103kg/m3×26m3=2.6×104kg,故B错误;C、沿楼梯登上教学楼3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功约为W=Gh=500N×3m×2=3000J,故C错误;D、运动时间t=4min10s=250s,平均速度v==3.2m/s,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估算题,根据对实际情况的了解进行合理的估计,然后应用G=mg、密度公式、功的公式、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即可正确解题.2.(2013•宜宾)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 B.70km/h C.52.5km/h D.30km/h【答案】D【解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本题中求出总时间是解题的关键.3.(2014•和平区一模)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用时6s,后50m用时7s,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明前50m的平均速度是7.14m/s B.小明后50m的平均速度是8.33m/sC.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 D.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答案】C【解析】(1)已知前、后段路程和通过前、后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2)已知跑百米,根据题意计算出通过全程所用的总时间,根据v=计算平均速度.解:==≈8.33m/s;(1)前50m的平均速度为:v1==≈7.14m/s;(2)后50m的平均速度为:v2(3)百米全程用时:t=t1+t2=6s+7s=13s;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7.69m/s.故选C.点评: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必须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绝对不是两个速度的平均值.注意公式的熟练运用.4.(2012•滨州)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75m/s D.7.5m/s【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晓燕百米赛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她的平均速度.解: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6.25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晓燕的百米平均速度,是一道基础题;要求平均速度只要找出路程与所对应的运动时间,代入平均速度公式计算即可,解题时不要受题干所说的两个速度的影响,题中所提的速度为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无关.5.(2012•佛山)根据日常生活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跳水运动员从10m高台跳下,5s内下落3mB.在地铁站候车时,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kgD.高压锅使用时,锅内气压一定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答案】B【解析】(1)根据公式s=gt2求出下落距离;(2)流体流速越快的地方压强越小,运用此规律可以解释此现象;(3)对物理教科书的质量进行估测;(4)使用高压锅的原理:增大锅内的气压来提高水的沸点.解:A、跳水运动员从10m高台跳下,5s内下落的距离s=gt2=×10m/s2×(5s)2=125m,故A错误;B、在地铁站候车时,当火车进站时,车与人之间的空气流速加快,人体与车之间的压强减小,身体后面的大气压就会把身体压向铁轨,发生安全事故,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人要站在安全线以外的位置,故B正确;C、一本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约为200g=0.2kg,故C错误;D、高压锅使用时,为了提高水的沸点,必须增大锅内的气压,是锅内的气压大于一个标准大气压,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有自由落体运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质量的估测、沸点与压强的关系等,都是基础性题目.6.(2012•恩施州)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答案】B【解析】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求滑块的平均速度,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掌握平均速度公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2012•如东县模拟)如图所示,一个小物体沿光滑斜面由A点上方从静止开始下滑,在它通过的路径中取AE并分成相等的四段,v1、v2分别表示通过AB段、BC段的速度,v表示BE段的平均速度,则v1、v2与v 的关系是()A.v1<v2<v B.v1=v2<v C.v1=v2>v D.v1<v<v2【答案】A【解析】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越来越短,然后由速度公式v=比较速度大小.解:物体从光滑的斜面上下滑,物体运动的越来越快,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越来越短;由于sAB =sBC,tAB>tBC,由v1=,v2=,所以,v1<v2;s BE =3sBC,tBE<3tBC,>,则v==>=v2;所以v1<v2<v.故选A.点评:根据题意判断出物体的运动时间,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8.(2011•扬中市模拟)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 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它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A.6m/s B.6.25m/s C.6.67m/s D.7.5m/s【答案】B【解析】已知路程(100m)和所用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解:由题知:s=100m,t=16s,v===6.25m/s.故选B.点评:解本题注意排除瞬时速度的干扰,挖掘关键字词:“百米赛”告诉路程、“第16s末到达终点”告诉时间.9.(2009•成都)在学校运动会上,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起跑后,小明越跑越快,最终以12.5s的优异成绩获得冠军.关于上述小明的百米赛跑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在前50m一定用了6.25s B.小明每秒钟通过的路程都是8mC.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是8km/h【答案】C【解析】此题考查了平均速度的定义,即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 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解:由题意可知,小明参加的项目是百米赛跑,因此路程s=100m,所用时间t=12.5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8m/s,因此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小明在整个百米比赛中做到是变速直线运动,因此A、B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会利用公式v=进行计算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物理意义.10.(2005•济南)小军同学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定小球沿桌面滚动时的平均速度,其中你认为最好的是()A.先选定一段较长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B.先选定一段较短的路程,测定小球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C.先选定一段较长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D.先选定一段较短的时间,测定小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答案】A【解析】本题要考虑到桌子的长度不是很大、时间路程不能太小、时间用秒表容易记录以及实验时的误差大小等.解:平均速度肯定要范围越大越好,桌面的范围不是很大,所以尽量取两端,取较长时间可能会有误差,可能超过台子上运动的时间,再说时间到的时候小球在运动中,不能精确定出小球瞬间所在位置,又会带来较大的误差,所以肯定A好,一到点掐秒表,应该还是较准确的,多做几次,再取平均值,因为掐秒表的动作反应也有误差.故选A.点评:为了减小误差,测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不能取太小的路程或时间,一般选定较长的路程来测时间.。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如图是小亮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时,拍摄的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每隔0.2s闪拍一次。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B.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通过的路程为4.50cmC.小球从C点运动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0.15m/sD.小华在测量AF之间距离时,连续测量三次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2.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沿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5s内,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3m/s B.3~5s内,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第4s时,甲在乙前方5m处 D.第5s时,甲、乙两物体的速度相等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教室的室内高度约为1.8mB.公园里正在运行的摩天轮在做匀速直线运动C.50mL的酒精与50mL的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是100mLD.物理学家用特定的概念、数学工具和实验方法来描述与研究运动4.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选用完全相同的两个棋子是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像的虚实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液柱变化明显,应选择分度值小一些的温度计D.在探究光的反射折射实验时,为了看清光在空气和水中的传播路径,可在水面上方喷烟雾并向水中滴几滴牛奶5.如下左图为“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中停表的示意图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小车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以木块为参照物,小车是静止的B.小车通过整个斜面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C.小车AB段运动所用时间与BC段运动所用时间相等D.小车AC段的平均速度大于AB段的平均速度6.把带有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能力目标:⑴.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⑵.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1.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小车”文档)共6张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小车”文档)共6张
测t:(1)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
(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 更小
第4页,共6页。
步骤
演示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 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 的路程S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 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 以及用的时间t3
第5页,共6页。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 上半段 S2= 下半段 S3=
t1=
v1=
t2=
v2=
t3=
v3=
[分析与论证]
1.相等的S内,t的变化
2.计算出v,结论是什么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提出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 吗?
[猜测]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何 设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计 实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1页,共6页。
阅读书30页材料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 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 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如 何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
收 找有关的科学资料

证 据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第2页,共6页。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金属片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20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 挡板的时间t1。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如图,探究小车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 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记A、B、C。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响速度快?说说你的依据。 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Hale Waihona Puke 2.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 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 进行比较.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思考: 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 记A、B、C。
环节三:设计实验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课前小游戏: 谁反响快?
游戏规那么: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
同学做好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 看到甲放开手,立即夹住直尺。双方交 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响快?
思 考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ppt9】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分组交流评估: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ppt10】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分析。

【ppt11】知识拓展:超声波测距【ppt12】进行小结。

【ppt13】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听讲、思考并解答通过交流评估,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实验原理:tsv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

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 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 所用的时间,由公式计算出每个10m 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 ,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知-讲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被测量转化为若干个可直接测量
的量加以测量,然后再依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
(即测量式)进行计算或作图,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
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应用举例:速度大小不能直接测量,我们先分别测量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测算出物体 运动的速度。
感悟新知
知-练
(2)小车从B 到C 的平均速度为_0_._5_ m/s。小车在从A 到 C 整个过程中做_变__速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 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不__正__确__,理由是。_让__小__车__从__B__点__由__静__止__释__放__,__到__达__C__点_____ __的__时__间__,__并__不__等__于__从__A__点__释__放__经__过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_________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的数据见下表:
感悟新知
照片序号
时间t/s 路程s/mm
知-练
1
2
3
4
5
6
0
10 20 30 40 50
0 12.0 22.2 34.2 48.7 61.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 _变__速__直__线__ 运动,蜗牛在整个5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1_.2_2_4___mm/s。
感悟新知
知-练
(3)实验结论: 若__v__>__3_0__k_m__/h__则__超__速__,__若__v_≤__3_0_k_m__/_h_则__不__超__速__ 。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无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无答案)2021-2022学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达标习题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小海做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过程的上半程、下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实验,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小车下滑过程在做变速运动B.测量下半程平均速度时要让小车从中点处静止滑下C.为了延长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可以减小倾斜程度D.实验时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将会导致上半程平均速度偏小2.小明在学校运动会100m赛跑中,以15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他在前50m的平均速度是5m/s,到终点时的速度是7.5m/s,则后50m的平均速度为()A.10m/s B.7.5m/s C.6.67m/s D.5m/s3.如图所示是小明在实验室中测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小球从斜面滚下,用照相机每隔0.1 s拍摄一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相对于桌面是静止的B.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用时0.3 sC.小球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为15 cmD.小球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为1 m/s4.汽车从甲站开往乙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6m/s,在后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4m/s,则汽车在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10m/sB.5m/sC.4.8m/sD.4m/s5.小明在上学的路上,先以υ1的速度走完前一半路程,又以υ2走完后一半路程,则他在上学的全程中平均速度为()A.B.C.D.6.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如图是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球在AB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B.小球在BC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C.小球在CD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D.小球在DE两点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7.汽车以4 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 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6 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8 m/sB.5 m/sC.4.25 m/sD.2.75 m/s8.某学习小组对一辆在平直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的小车进行观测研究。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jiao)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jiao)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课前知多少】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 、 、 、 、 。

2、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

【知识解读】一、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1、 问题的提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越来越快;②可能越来越慢;③可能快慢不变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球,金属片。

(3)实验方法:利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ts v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图)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1)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收集的数据填入记录表。

3t 3s 2t 2s 1t 1s V2= t2=12s S2=0.3m V3=t3= S3= V1= t1=20s S1=0.6m 平均速度运动时间 路 程5、分析与论证: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算出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7、交流与合作:【典型例题】1、两个同学做“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如图所示是小车滑下过程的示意图,实验时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实验中,斜面应保持(镇“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下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l )请你将表填完整;( 2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作业】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备作业)(原卷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备作业)(原卷版)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A.天平B.量筒C.弹簧测力计D.刻度尺2.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

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A.10cm/s B.9cm/s C.8cm/s D.7cm/s3.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运动了1m,第2s内运动了2m,第3s内运动了3m,第4s内运动了4m,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这4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第1s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第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D.在这4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4.如图所示,为了探究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可以将运动员跑步的路程分为相等的三段,分别测出运动员跑过每段路程所需的时间,就可以判定运动员跑步时速度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运动员跑步全程中的速度是()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先增大后减小5.在某一东西走向的平直的路段上,两辆小汽车进行实验测试如图,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B.在30s﹣39s时间内,乙始终在甲的西侧C.在30s﹣39s时间内,乙相对甲向西运动D.在0s﹣10s时间内,乙相对甲向西运动6.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经历的时间分别为1.4s和2s,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结果描述不正确...的是()A.为了测量时间方便,斜面倾斜度应该小一点B.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45cm/sC.小车通过下半段平均速度为22.5cm/s D.小车在斜面上加速下滑7.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可能的是()①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②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③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2at∆;④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at∆.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③④8.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A.图中AB段的路程s AB=50.0cm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 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 AC=32.0cm/s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 AB会偏大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 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9.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下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能正确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A.B.C.D.10.小明和小华在平直公路上进行骑自行车比赛,他们的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小明和小华在开赛后的4s内速度相同B.小明和小华都是由静止开始加速,后来速度相同C.开赛后4s内,小明和小华都在做加速直线运动,但按图示的速度,小华会输D.小明和小华后来都停止加速,但小华停止加速在先二、多选题11.关于“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实验中为便于测量时间,应保持斜面较大的坡度B .用刻度尺和停表一起测量小车的速度,用到了组合法C .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D .用v =st算出的平均速度,可以精确表示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12.某汽车从甲地到丙地途经乙地,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v ,所用时间为1t ,从乙地到丙地的速度为2v ,路程为2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汽车从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12212v t s s t v ++B .若从甲到乙与从乙到丙的路程相等,则汽车从甲到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2v v + C .若从甲到乙与从乙到丙的时间相等,则汽车从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为12122v v v v +D .求汽车从甲地到丙地全程的平均速度的思路为1211121222s s s s v t sv s t t t t t v →=+→==→=+→=三、填空题13.百米赛跑时,小雨前30m以6m/s的平均速度加速跑,接着匀速跑到终点,到达终点的成绩是12s,最后70m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第6s末的速度为________m/s,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保留两位小数).14.下图是某个实验小组利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所得到的物体和刻度尺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由图可知,物体在AB段的路程为_____cm,平均速度为_____m/s.15.如图(秒表每格为1秒)测得s1=160cm,则全程的平均速度v1=_____m/s,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m/s.16.如图的装置,可用来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初中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

《科学探究_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初中物理课程《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为“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我们将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理解速度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培养同学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掌握测量速度的方法,学会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

3.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速度变化的现象,学会描述和分析速度变化的规律。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操作评价:通过学生操作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 探究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实验报告的撰写,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运动相关知识,引出速度的概念和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PPT、实物展示等方式,讲解速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

3.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使用打点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小车在不同路段的运动时间、位移等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通过数据分析软件或手工计算,得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5. 结果分析: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速度变化的现象和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知识,强调速度概念的重要性和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五、检测与作业1. 检测:通过课堂小测验或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对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和实验操作的掌握情况。

2. 作业:学生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数据记录与分析、结论等部分,并附加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反思与感悟。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操作中的不足之处,如操作不熟练、数据记录不准确等,并寻求改进方法。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知识精讲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呢?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3)注意事项: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5)设计表格 路程 (m)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t1= v1= 上半段 S2=t2= v2= 下半段 S3= t3= v3=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专题训练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 .1.25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A.B .C .D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 8题 9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基础巩固1.通过下列场景中描述的运动状态,判断选择的参照物并填写在横线位置。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有效数字 ①长度的测量需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xA=13.3mm
xB=19.0mm 三位有效数字
②科学计数法
3
特别大的数字或特别小的数字
0.0063m 6.3 10 m
384000000m 3.84 105 km
③中学阶段运算结果一般取两位或三位有效数字
实 验 目 的

1、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在重物牵引下的 运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② 根据所得数据描出各点的位置(描点法), 观察和思考各点的分布规律
图 象 法
描 绘 小 车 的
v/(m/s)
v
I
t/s
各点的分布大致都落在一条直线上,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如果 没有实验误差的理想情况下,所描出的各点应全部落到这条直线上。 画直线时,让尽可能多的点处在这条直线上,其余均匀分布,去掉 偏差太大的点.
处 理 的 纸 带
问题1:怎样分析和选取纸带上的点?
舍掉开头过于密集的点,从清楚的点开始,若纸 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较小,每五个计时点取一
个计数点 ,依次标号为0,1,2,3,4,5 (间隔
不再是0.02s)(但要看具体情况灵活选定); 过于密集/ 不清晰的点
0.10s
0.10s
处 理 的 纸 带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 验 器 材
电源,刻度尺
打点计时器
纸带码
⑴ 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将细绳绕过 实 滑轮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连接好 验 电路。 步 ⑵ 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面。在小车 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上钩码。 骤 ⑶ 先接通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 动,打完一条纸带后立即关闭电源。 ⑷ 更换纸带,重复做三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

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

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

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

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

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

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

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

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

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2、通过实验会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树立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以及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2、实验方案的设计三、教学准备小球、斜面、钟表、刻度尺。

四、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活动目的:探究小球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活动器材:斜面、小球、钟表、刻度尺活动的过程和方法:a 。

提出问题:本小组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 。

制定的计划:本小组探究计划的要点是______________。

强调:1、实验成功的关键:会测时间。

小车开始运动的同时开始计时,发生碰撞时马上停表。

必须专人操作。

所以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2、(1)为了使实验操作方便,斜坡的坡度不宜太大,即坡度要适中。

用木块将带槽的斜面支成坡面,测出斜面的长度s,使小球从斜面的顶部滑下,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的时间t,把测得的结果填入表中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t1=v1=s2=s-s1t2=t-t1v2=s=t=v全=(2)测出小球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1所用时间t1,算出小球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求出斜面后半段路程s2,及后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2,算出后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将结果填入表中,比较v1、v2得结论。

c.实施计划。

d.探究结论;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半段路程小球的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课本28页1或2选做一题。

思考思考听讲操作实验填写数据学生动手操作交流、讨论引起学生兴趣教师诱导,防止秩序混乱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同时可减少课堂中出现的不必要的麻烦,节约时间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得科学精神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五、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定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记录表格(略)探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一、教学目标1、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