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课件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19.2
速度不变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三、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二、猜想与假设: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时间测量最容易出现误差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1) 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的长度s,找到中点。 想一想:需要测量哪些数据?
2 s,则小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填“大”或“小”); 议一议:怎么测量前半程和后半程的路程s1、s2及时间t1、t2?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将挡板移至斜面中点,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时,运动的越来越快。
四、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六、交流与评估:
1.在保证小车能自由下滑前提下,斜面的坡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应小些;因为斜面的坡度太大时,小车运动过快,记录时间会不准确。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3、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重点难点:重点:科学探究的过程;教具:停表、米尺、斜面、小球、挡板等;教法:讲解、讨论、实验、交流课型:科学探究课释疑知识点:科学探究活动与实验是有区别的;不能将科学探究简化为实验,实验过程是探究活动的组成部分,因此,探究活动的计划,评估和交流显得更为重要;一、科学探究过程: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教师引导例题:如图,探究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⑴提出问题:小球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你提出的问题是:⑵猜想与假设:小球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你的猜想是:⑶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想搞清楚小球沿斜坡下滑的速度究竟怎样变化,可以将斜面分成两段,分别利用测量的方法测出小球在上半段和下半段的速度加以比较;①由速度公式可知,只要我们能够测出小球通过每一段的及所用的,利用公式就可以算出对应的速度;②需要的器材有:;思考:小球通过下半段的时间怎样测量呢把小球放在B 处开始下滑测时间,这样做对吗你的观点是:;③设计实验纪录表格,为收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供依据;⑷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实验中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考虑:如何测小球下滑的路程正确记录数据;如果发现不合理的数据可以更改吗该怎样处理⑸分析与论证:下面是一个小组测量的记录数据,请你帮他完成表格;结论:6评估、交流与合作: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1、2、3三、小结略四、布置作业:1.写出探究报告,并分析得出结果;板书设计:§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反思:答案:⑴小球沿斜坡下滑时速度越来越快吗或越来越慢吗⑵同上;⑶①v=s/t,路程,时间②刻度尺、秒表停表、手表、挡板、斜面观点:不对;此实验是要测小球在一个运动过程中,各段的速度如何变化;③如题⑸所示⑷不可以更改,需重新测量数据⑸S3=50cm;t3=4s;v1=10cm/s;v2=8.3cm/s;v3=13.3cm/s。
第4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4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基础训练]知识点1 探究速度的变化1.小明猜想: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为此,他做了这样的实验: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秒拍摄了同一滴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可见他的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从图分析,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米/秒.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为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图中的停表(停表每格为1s)分别表示小车通过斜面A、B、C三点的时刻,B点是全程AC的中点,关于小车通过上、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和平均速度的关系,正确的是()A.t AB<t BCB.t AB=t BCC.v AB>v BCD.v AB<v BC知识点2 平均速度的计算4.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滑下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A. 10cm/s B. 9cm/s C.8cm/s D. 7cm/s5.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6.某班同学在用皮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时,四位计时员记录了王军同学跑步通过10m、20m、30m、40m处的时刻,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上面数据,计算出王军同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4)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参考答案]1.解析:在物理中,速度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观察图示可看出水滴每秒钟下落的路程,通过比较每秒钟水滴下落的速度大小可知它是变速直线运动还是匀速直线运动.水滴在某一时间段内下落的路程除以时间就是这一时间段内水滴的下落速度.由图示知:水滴0.1s下落5cm,从0.1s到0.2s下落15cm,从0.2s到0.3s下落25cm.由此可知水滴下落过程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不同的,所以水滴开始下落的过程是变速直线运动,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因为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是:5cm+15cm+25cm=45cm=0.45m.所以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故答案为:正确,1.5.2.(1)刻度尺停表 (2)速度公式v=s/t (3)0.1 0.12 (4)速度越来越大3.解析:由图得出小车走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分析判断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大小关系.(1)由图中停表示数可知,t AB=5s,t BC=3s,所以t AB>t BC.故A、B错误;(2)由题意知s AB=s BC=sm,小车在前半段的平均速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所以v AB<v BC.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4. 解:滑块的平均速度:,故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B.5.解析:平均速度是指运动的总路程与总时间之比,不等于速度的平均值。
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教案
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速度的概念和速度的变化。
2.探究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学会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有关问题。
二、教学重点1.速度的定义和变化。
2.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引导学生探究并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及其与时间、位移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四、教学方法1.听、说、看、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启发式教学法。
五、教学内容与过程1.通过观察玩具车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变化的原因,探究加速度的概念及其与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
2.运用实验数据,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公式,并通过练习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和运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2.小组探究报告。
3.个人总结评价。
七、教学资料1.实验材料:玩具车、斜面等材料。
2.课外资料:有关速度变化的视频、实验报告及相关教学资料。
八、教学反思1.在教学时,我发现有些学生理解速度变化的原因和表达速度变化的公式时有困难,这让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了一些错误。
因此,我在教学中加强了实践操作环节和练习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
2.在引导学生理解加速度概念时,我发现他们难以理解加速度与速度变化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面对斜面运动时。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更多的实验操作和图示解释,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加速度概念。
3.在课后评价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速度变化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还有一些学生在应用速度变化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需要再加强的地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加强实践操作和练习环节,以加强学生对于速度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参考教案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核心素养:通过速度的变化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采用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的方法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能通过实验测量数据,并正确记录数据。
3、熟悉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及探究报告的格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学会通过实验收集信息的一些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个人观点、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通过实验养成认真细致的行为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精神、养成和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探究方法。
教学重点:会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设计实验方案。
教学准备:停表、卷尺、多媒体课件等(外堂);小球、斜面、停表、刻度尺、挡板等教学方法:启发、讨论法、探究性教学法。
教学思路:通过情景创设引起学生兴趣,引出要探究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探究过程,熟悉探究各环节,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对待问题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过程:时间根据上面的数据,计算出李丽同学跑步的平均速度:⑴从起跑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⑵从10m到3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⑶从30m到40m处的平均速度是m/s;矫正错误,评价完成情况。
完成题目、相互交流并展示答案四、诊断评价:题目: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2、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水平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记录下来。
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5段路程中做运动,速度大小是 m/s。
3、如果铁路钢轨每根长25m。
火车行驶过程中,若在4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30次,那么火车的速度是 km/h。
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5、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逐渐加快的变速运动,测得它最后3m所用的时间为,则下面哪个数据可能是全程的平均速度()A、3 m/sB、6 m/sC、m/s D、06、一个小球从光滑的斜面上从静止开始滚下,不同的时间滚下的路程如下表所示。
第二章 第四节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探究课题〕学生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学生分组实验)。
1.改变物理学科本位,探索物理与体育学科的教学整合。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扩展成“50 m快速跑速度控制测评”,使单纯验证性实验提升为探索性实践活动,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改理念。
(注:实验教材提供了2个探究活动方案给参试老师选用,经实验区内兄弟学校及本校的实地试用,结果不甚理想:“斜面滚球”球速太快,来不及计时,更不说分段了,所测值不足为信,无法提供讨论和交流;“百米跑”路程太长,易疲劳,注意力易向外游离,同时也吃不准各人在跑动中的速度变化情况,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无法体现教学标准的要求。
)2.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
在体验探索的过程中,也深化了对知识和技能的认识和理解。
3.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更大的发挥空间,并设法创造难得的相互协作的条件,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速度规律来实测50m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能力目标:⑴.依据《体育达标》要求,比照学生50m快速跑的实况,对快速跑的速度控制进行实地评估。
⑵.体验探索实验的有关过程;学会使用停表计时。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实验原理:v=s/t(s——用卷尺可测,t——用停表可测)。
〔实验器材〕停表、卷尺、笔、记录表格、自制多媒体课件。
〔探究课时〕物理实验课一节,活动课一节(共2课时)。
〔教学准备〕1.事先选好实验场地,画好跑道,标出相应5个计时点的位置。
2.事先对各班实验组长进行实验全过程操作培训,以利学生实验稳妥顺利地开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实验目的的讲解,操作要点的引导体育教师:50m快速跑技术要领;50m快速跑速度控制指标。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小车”文档)共6张
(2)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 更小
第4页,共6页。
步骤
演示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 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 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 的路程S1
2.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 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4.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3, 以及用的时间t3
第5页,共6页。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路程 (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 上半段 S2= 下半段 S3=
t1=
v1=
t2=
v2=
t3=
v3=
[分析与论证]
1.相等的S内,t的变化
2.计算出v,结论是什么
[评估] 误差可能产生的原因
[提出 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问题] 吗?
[猜测] 小车在斜坡下滑时的速度可能 怎样测速度? 测出路程S和时间t
何 设 测任意的路程和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计 实
时间吗? 举例
取相等的t,测出每段走过的路程S
验
哪一种更方便? 取相等的S,测出每段用的时间t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第1页,共6页。
阅读书30页材料
怎样才能证明丁同学跑 步速度是越来越小还是 越来越大呢?
通常要验证观点是否正确,需要寻找证据来证明
如 何 1.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从公共信息源查
收 找有关的科学资料
集
证 据
2.通过实验收集数据
第2页,共6页。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坡滚下速度的变化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20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 挡板的时间t1。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如图,探究小车沿斜坡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滑下速度的变化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 3、蚊香燃烧速度的表达式: 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记A、B、C。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响速度快?说说你的依据。 环节一、提出问题:小车沿斜坡下滑时,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吗? 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可能越来越大
环节三:设计实验
1.原理: v s t
Hale Waihona Puke 2.方法: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 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 进行比较.
3.器材:长木板、小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思考: 怎样取相等的两段路程? 从起点线开始,用刻度尺测出相等的两段距离,并做好标 记A、B、C。
环节三:设计实验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课前小游戏: 谁反响快?
游戏规那么: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
同学做好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 看到甲放开手,立即夹住直尺。双方交 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响快?
思 考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精品教案
教学方案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四、实验表格五、实验结论小车前半程运动慢,后半程运动快,全程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演示ppt9】回顾实验过程,进行分组交流评估:教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答。
(1)为了方便计时,斜面的长度要足够长,坡度要小,注意坡度也不能过小,否则测出的平均速度大小会过于接近,且测量过程中不能改变斜面的坡度。
(2)金属片的作用是防止小车滑落,便于准确测量时间。
(3)测量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路程时,从开始计时的车头量到计时结束时的车头,而不是测斜面的长度,否则会使测量结果偏大。
(4)要测量哪一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就测量其对应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ppt10】组织学生解答例题通过习题,熟练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过程分析。
【ppt11】知识拓展:超声波测距【ppt12】进行小结。
【ppt13】布置作业。
听讲、思考、分组讨论、回答听讲、思考并解答通过交流评估,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熟练以后会使测量的结果更准确些。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实验的掌握。
板书设计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一、实验原理:tsv二、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三、实验步骤1. 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由静止释放小车,用停表测量通过的时间t1,数据填入表格。
2. 将金属片放置在斜面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由静止释放小车,测出小车所用时间t2,填入表格。
3. 通过计算下半段路程s3、时间t3,算出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填入表格。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二章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案沪科版(2021年整理)
第四节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会使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2.学会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
3。
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1。
亲身经历观察变速运动的物理过程,能够发现一些简单的问题,并设计解决简单问题的方案.2。
会探究速度的变化,会将物体运动经历的时间和路程分为若干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实验,认识到要想做好一个实验必须有几位同学的密切配合,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会用刻度尺和秒表进行平均速度的测量。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测量各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教具准备】斜面、小球、秒表、刻度尺、金属片、夹子、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师自然界的运动有多种多样,请同学们观看以下几段视频,在观察视频的过程中思考:博尔特的速度变化了吗?是如何变化的?学生积极思考,并做出猜想.猜想1:博尔特的速度越来越快;猜想2: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又变慢;猜想3:博尔特的速度先越来越快,后来保持不变.【进行新课】百米赛跑过程中速度的变化师 如何收集证据验证你们的猜想呢?怎样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需要的器材有哪些?实验中需要测量记录的物理量有哪些?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学生甲:可以测量出博尔特每10m 所用的时间,由公式计算出每个10m 的平均速度,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学生乙:需要的器材有皮卷尺和秒表;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分段路程10m ,即每个10m 所用的时间。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
例题1体育科学工作者,对著名的牙买加短跑运动员博尔特训练过程进行跟踪研究.下表是他在某一次百米跑训练中,通过不同距离所用的时间记录.请仔细看表格,并回答下列问题。
(1)博尔特在这次训练中,百米跑的成绩是______s.跑完100m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在m/s 。
第4课时 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
第4课时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知识回顾】测平均速度实验原理:实验器材:试验时用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的时间,在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例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 cm, tBC= s,vAC=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填“大、小”)例2:汽车在前20s内通过200m的路程,在后40s内通过250m路程,则汽车在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7.5 m/sB、8.125 m/sC、6.57 m/sD、10 m/s变式训练:物体从A点出发,途径B到达C点,速度由快到慢最后停下,若AB =BC=4m,通过BC所用的时间为0.8s,那么物体从A到C的平均速度可能是:()A、6.5m/sB、4m/sC、5m/sD、以上答案都不可能【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C、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2、一个物体沿平直的高速公路运动,在10s 内通过60m的路程,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那么该物体在前、后半程内的平均速度分别是()A、6m/s、7.5m/sB、5m/s、7.5m/sC、5m/s、6m/sD、7.5m/s、5m/s3、某同学参加投铅球比赛,他的最后成绩是6.5m,那么铅球在空中运动的路程是()A、等于6.5mB、小于6.5mC、大于6.5mD、无法判断4、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 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 s相遇,且0~15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 s相遇,且0~20 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6、汽车在长100km的公路上行驶,前50km的速度为20m/s,后50km的速度为10m/s,汽车在这100km公路上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__m/s。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科学探究 速度的变化》PPT课件
感悟新知
思想方法
知-讲
间接测量法:将一个被测量转化为若干个可直接测量
的量加以测量,然后再依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
(即测量式)进行计算或作图,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方
法,称为间接测量法。
应用举例:速度大小不能直接测量,我们先分别测量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再根据v=st测算出物体 运动的速度。
感悟新知
知-练
(2)小车从B 到C 的平均速度为_0_._5_ m/s。小车在从A 到 C 整个过程中做_变__速__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3)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 学让小车从B 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 点的时间,从而 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正确吗? __不__正__确__,理由是。_让__小__车__从__B__点__由__静__止__释__放__,__到__达__C__点_____ __的__时__间__,__并__不__等__于__从__A__点__释__放__经__过__下__半__程__的__时__间____________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的数据见下表:
感悟新知
照片序号
时间t/s 路程s/mm
知-练
1
2
3
4
5
6
0
10 20 30 40 50
0 12.0 22.2 34.2 48.7 61.2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得出蜗牛是做 _变__速__直__线__ 运动,蜗牛在整个50 s 内的平均速度是 __1_.2_2_4___mm/s。
感悟新知
知-练
(3)实验结论: 若__v__>__3_0__k_m__/h__则__超__速__,__若__v_≤__3_0_k_m__/_h_则__不__超__速__ 。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jiao)
§2.4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学习目标】1、 将物体运动所经历时间或路程分解为若干段,测量不同阶段物体的运动速度。
2、 通过实验测量数据,会正确记录数据。
3、 知道个人见解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验(实践)来证明。
【课前知多少】1、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包括 、 、 、 、 、 、 。
2、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速度是 的,只能求出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 。
【知识解读】一、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1、 问题的提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如何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①可能越来越快;②可能越来越慢;③可能快慢不变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1)实验原理:(2)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小球,金属片。
(3)实验方法:利用停表测出小车在某段路程上运动的时间,用刻度尺测出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利用ts v 求出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如图)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 (1)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把收集的数据填入记录表。
3t 3s 2t 2s 1t 1s V2= t2=12s S2=0.3m V3=t3= S3= V1= t1=20s S1=0.6m 平均速度运动时间 路 程5、分析与论证: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算出各段平均速度,填入表格。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6、评估: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做几次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7、交流与合作:【典型例题】1、两个同学做“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变化的情况”实验,如图所示是小车滑下过程的示意图,实验时用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用测量运动物体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实验中,斜面应保持(镇“很小”“较大”或“很大”)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下表是他们未完成的实验记录:(l )请你将表填完整;( 2 )由表中数据可知小车速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作业】1、A、B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A车通过450 m 用了30 s ,而B车通过9 km用了12 min,那么速度快的为车。
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
第三讲:科学探究速度的变化及复习知识精讲一、科学探究的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合作探究活动一: 小车从斜面由静止下滑,在下滑过程中小车的速度是否发生改变呢?1.提出的问题:小车从斜面上滑下,速度是怎样变化的?2.猜想与假设:速度越来越大3.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我们要想研究小车在斜面上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分段的方式把斜面分开,然后分别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再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小车的速度。
(1)实验原理:t s v /(2)实验器材:停表、刻度尺、斜面、小车、金属片(3)注意事项:测S:以小车的前缘到金属片的距离为准测t: ①以看到小车的前缘撞击金属片为准;②记时开始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③斜面的倾斜度应该小些,使小车运动的速度更小。
(4)实验步骤:①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②测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③将金属片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 2④根据数据算出小车从中点滑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S 3,以及用的时间t 3(5)设计表格 路程 (m)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1=t1= v1= 上半段 S2=t2= v2= 下半段 S3= t3= v3=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并将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上面表格中。
5、分析与论证,由数据得出自己的结论。
6、评估7、交流与合作专题训练1.关于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求出某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便可知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B .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C .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以内的D .前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比后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小2.小明在跑百米时前50m 用时6s ,后50m 用时7s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小明前50m 的平均速度是7.14m/sB .小明后50m 的平均速度是8.33m/sC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69m/sD .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是7.74m/s3.小刚家距学校1200米,上学时,前半段用了6分钟,后半段用了10分钟.问:小刚上学的平均速度为( )A .1.25米/秒B .2米/秒C .7.5米/秒D .0.83米/秒4.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从顶端匀速下滑至底端.在这过程中,物体的速度V 、通过的距离S 、机械能E 和动能EK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A.B .C .D .5.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所示,当滑块自顶端出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 .10 cm/sB .9 cm/sC .8 cm/sD .7 cm/s 8题 9题6.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 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 (匀速/变速);运动照片上A 与B 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48cm ,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 m/s .7.在研究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中,小明每隔10s 记录的气泡位置如图所示,则气泡上升时速度大小的变化情况是 ;小明用刻度尺测出A 、B 间的距离s=80cm ,则气泡通过AB 段的平均速度v= cm/s .8.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测量的;(2)斜面的作用是;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原因.(3)若图中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基础巩固1.通过下列场景中描述的运动状态,判断选择的参照物并填写在横线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 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 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24 _______m/s
【设计表格】
路 S1=
S2=
程(m)
运动时间(s)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V3=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金属片
金属片
10
20
30
40
50
60
实验数据:
路 S1=
S2=
程
0.6m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S3=S1-S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0.3
运动时间(s) t1=4
t2=2.5
平均速度(m/s) V1= 0.15
V2= 0.12
S3=S1-S2= 0.3
t3= t1- t2= 1.5 V3= 0.2
本节课你 学到了什 么?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 的平均速度(分析 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先寻找别人对这个问题 的研究成果。 (2)自己做实验收集证据
探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 化情况是怎样的?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 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 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 3的平均速度 3呢?
s
v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3 t3
s1 t1
s2 t2
5.通过计算 下半段路程S3= S1-S2和 下半段时间t3=t1-t2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 度v 3。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金属挡板
S1
s3 t3
t1
S2
t2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器材】
斜面、 小车、 刻度尺、 停表、挡板。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
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 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 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t3= t1- t2=
V3=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路 程(m) S1=0.6
S2=
运动时间(s) t1=4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S3=S1-S2=
t3= t1- t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