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润教育”的实践探讨

合集下载

和润教育:滋养每个学子走向未来

和润教育:滋养每个学子走向未来

和润教育:滋养每个学子走向未来作者:龙斌来源:《赢未来·学校品牌管理》2018年第01期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中心小学着眼于传承与创新,在充分论证学校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深化体验教育,决定以“和润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把学校打造成“和润教育”的幸福栖息地。

营造“和润品美”的育人环境在“和润教育:滋养每个学子走向未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陈村镇中心小学将学校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相结合,在传承学校原有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营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无形中统摄全体师生的灵魂,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魅力。

因此,陈村镇中心小学立足实际,依据校园环境设计规划,全力打造“和美校园”,使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成为传播知识的小品景点,并给花草树木赋予人文情感,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营建和谐的绿色环境,熏陶、润泽学生的成长。

一方面,陈村镇中心小学着手加强硬件环境建设,完善学校体验区的建设,为体验教育的深化与和润教育的施行提供硬件保障。

另一方面,陈村镇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精心打造校园“四节”,即校园花开节、校园体艺节、校园读书节、校园劳技节,并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大课间活动,定期举行各种应急预案演习,努力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打造“和美校园”要注重校园精神文化建设,陈村镇中心小学着重凝聚“花品精神”,主要从以下三方面来开展工作:第一,花品团队建设。

发挥少先队的先锋引领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大中队活动。

开展“票选校园最美的花”“大队委竞选”“花品校园国旗下讲话系列”等队活动。

第二,花品班级建設。

开展以花品为主题的特色班级文化建设活动。

结合最美校园的建设,从全校师生票选的校园植物中,发掘植物的文化内涵,组合成适合年级特点的花品密语系列,各班级师生根据年级特点、班级特点选择花品,建设特色花品班级。

第三,花品少年培养。

遵照“全方位赏识学生,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的评选原则,开展“花样年华,花品少年”评选活动。

润物细无声 教育

润物细无声 教育

润物细无声教育
1.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
润物细无声是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教育理念,它追求的是把教育变得轻松愉悦、有效高效。

润物细无声的核心理念在于教师不应该作为唯一的智慧来源,而是应该像潜水员一样潜入海底,不断寻找学生们的需求和想法,然后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实现自己的目标。

2.如何实践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需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想法,帮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其次,教师应该开放心态,不断学习并尝试新的教育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最后,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是单向的,学生应该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应该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并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润物细无声教育的益处
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与传统的教育相比,润物细无声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人性化和情感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会更自由地学习和成长。

此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也更加容易满足学生的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和选择权,从而创造更好的学习体验。

总之,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需求、以学生为主体、人性化的教育方式,它强调音乐与艺术,注重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非常适合于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环境中,培养具有创新和人道主义精神的青年人。

“和”而不同,“润”物无声

“和”而不同,“润”物无声

“和”而不同,“润”物无声发布时间:2021-11-25T07:58:03.079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439期作者:韩馨[导读] 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始建于1999年,是一所为适应改革发展而建立的高起点学校。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646099摘要:目前,六大校园物态“和润”文化教育主题已被提出,包括环境设计、外墙文化、走廊文化、楼层文化、室内文化以及运动场文化,并整体设计、分解细化、分步实施。

文化内化于心,构建“三润”课程体系。

西路学校的三润课程主要包括:润德课程、润智课程、润美课程。

关键词:和润三和三润泸州市江阳西路学校始建于1999年,是一所为适应改革发展而建立的高起点学校。

该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1999至2008的十年,学校坚持改革立校,严谨重德、博学强体的优良校风为西路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8至2018的十年,学校以特色兴校为办学目标,逐步形成了以“幸福教育”“润德德育”和“导学议练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为标志的校园特色项目建设,“幸福教育,多元发展”的校园文化初见端倪,学校步入了泸州市城市教育优质学校的行列。

2019年,西路学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新上任的党支部书记、校长韩馨就如何引领西路新征程提出了新理念。

一、“和润”目标作引领,“五位一体”蓝图清积淀了办学二十年的文化品质,西路人在“润物无声”中吸纳和传递中华传统文化中“和”的气息和文化血脉。

“我们将按照《泸州市江阳区‘星级’校(园)长暨名优教师培养工程实施方案》七大项目中‘关于高品质学校建设’的相关工作要求,深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激发全校教师主动变革、务实创新、内涵发展的专业自觉,大力推进‘和润’教育,实现文化强校。

”未来三年,学校将全面提升学校教育品质,建设“五位一体”高品质学校,即校园建设高品质、师资建设高品质、课程建设高品质、文化建设高品质和办学质量高品质。

“和润”文化,即“和而不同,润泽生命”,其核心理念是“和润教育,多元发展”。

润物细无声: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润物细无声: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

润物细无声:教师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它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无意识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使学生受到教育和影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1.榜样示范教师是学生最为重要的榜样之一。

教师的言传身教、行为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积极向上、勤奋好学、有责任感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树立正面的榜样。

2.情感交流情感交流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通过情感交流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和关注,从而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育。

3.尊重学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特点。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不轻易评价和批评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和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潜力。

同时,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意见和感受,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实验操作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开展竞赛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5.培养自信自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信心状况,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活动或者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6.引导探索探索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新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或者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更多的学科领域和实践经验。

7.培养良好习惯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润心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初探

“润心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初探

“润心教育”理念下的学校文化建设初探作者:沈玥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11期“润心教育”是温润心灵的教育。

用心用爱去润泽人的心灵,用心用情去做有温度的教育。

“爱心”是引领,“和心”是共识,“净心”是坐标,“匠心”是路径,“慧心”是主线,调兵山市第六小学围绕“润心教育”构建“润心文化”,不忘教育初心,牢记育人使命,凸显学校文化,以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润心教育”是在实践中滋生出的理念,它也必将在实践中丰盈和完善。

营造育人文化是校长的职责。

11年的校长生涯,笔者对学校管理、学校文化也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在工作实践中梳理出“润心教育”的理念。

“润心教育”就是温润心灵的教育——润泽心灵、滋养校园。

“润”的本义是雨水下流,滋润万物,《礼记·聘义》中“润”有温润而泽的说法。

因此,笔者在学校已经形成的团结和谐的育人氛围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反复的研究、斟酌,梳理出“润心教育”,并提炼出“润心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五颗心,即爱心、和心、净心、匠心和慧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摆在所有教育人面前的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凝聚人心,方能团结奋进,方能行稳致远。

对一所学校而言,学校文化最为重要。

学校就是师生的精神家园,学校发展的主线是学校文化的营造,“讲故事”就是学校文化的实践方式之一。

因此,要用“故事”来积淀、传承学校的“润心”文化,讲好学校故事,让学校的核心价值观走进师生心灵;讲好学校故事,涵养文化“润心”,为学生的一生负责。

“润心教育”扎根在学校文化肥沃的土壤中,必定枝繁叶茂,落地生根,实现其长足发展的目标。

笔者所在的调兵山市第六小学,在构建“润心教育”方面,实施以下策略。

一、用“爱心”彰显精神文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笔者也充分体会到这句话的巨大力量,“爱”是事物发展的根基、源泉和灵魂。

校长有一颗爱心,去经营学校,会带动、引领学校不断向前发展;教师有一颗爱心,会感染、影响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学生有一颗爱心,会从小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受益终生。

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S:What is the culture history about it?422023年第1期/A(01)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随着义务教育阶段(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的全面实施,对语文学习的深度、广度和厚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开始追求有温度、高品质的语文学习。

然而,现实情况却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谈语文“色变”,语文学习让他们苦不堪言。

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使许多教师都深切体会到:语文课堂必须育人,这是由语文学科性质所决定的。

如果语文课堂只管教书,不管育人,这书是不可能教好的。

建立师生之间情感互动的桥梁,则是教好书、育好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情感既能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消除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隔阂,又能发挥教师职业的示范性和释放学生天然的向师性、模仿性,让学生不但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还乐意跟着教师的思路去深入学习和探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充满爱心和教育情怀,能够用自己的温暖和爱点亮学生的心灯、滋润学生的心田,助力学生爱上语文、学好语文。

一、“润心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润心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温润心灵的教育。

“润”,形声,从水,闰(r俅n)声。

本义是雨水下基于“润心教育”理念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戴颖聪(南安市前锋小学,福建南安362321)摘要: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富有人文情怀的“润心”过程,需要用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儿童立场出发,用一份静水流深的深情和一种见素抱朴的气度,带领学生开启“有温度”的语文课堂。

在对“润心教育”理念下的语文教育进行阐释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有温度的语文课堂的实施途径:精读文本,以读引情;创造情境,以境引情;领略情感,以情引情,以期在语文教学中为学生植入的生命福祉,能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感受到快乐与温润。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摘要:一、引言1.介绍“润泽教育”理念2.阐述“润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二、相关诗文1.《礼记·学记》中的教育思想2.《论语》中关于教育的论述3.《荀子·劝学》中的学习观念4.当代文学作品中的教育寓意三、润泽教育的实践1.如何在教学中贯彻润泽教育理念2.润泽教育在课程设置中的应用3.教师在润泽教育中的角色四、结论1.总结润泽教育理念在教学中的意义2.强调润泽教育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推动作用正文:润泽教育理念,是一种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发展,强调师生互动,注重培养和谐人格的教育观念。

它倡导教育要像春雨滋润大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相关诗文和润泽教育的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这一理念。

在古代诗文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教育理念的阐述。

《礼记·学记》中提到:“教学相长也。

”这句话强调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习过程中相互促进的关系。

在《论语》中,孔子主张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启发式教学。

这与润泽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此外,《荀子·劝学》中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观念,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实践与思考,也是润泽教育所倡导的。

在当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教育的寓意。

例如,鲁迅的《药》揭示了旧教育制度对个体的摧残,对润泽教育理念的提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润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中,如何贯彻润泽教育理念呢?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

其次,课程设置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总之,润泽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引“生活”之水润教育活动

引“生活”之水润教育活动

引“生活”之水润教育活动摘要教师应该把幼儿的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内容,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关注时,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关键词生活经验课程内容教育活动人类的一切都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

所以,我们教师应该把幼儿的生活作为幼儿园课程的教育内容。

我们将课程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课程和幼儿的生活就贴近了。

通过实践,使我们真切地感悟到了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所带来的鲜活、灵动、与精彩。

一、源自生活,激趣引新众所周知,幼儿有着特有的心理特征。

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关注时,他们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从而更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

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的课程内容。

“好吃的蔬菜”主题中,我们请孩子和家人一同到农贸市场买菜,到田园里摘菜、择菜等。

孩子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生活中有这么多的菜,名称不同、形状不同、色彩不同、味道不同、营养也不同。

在了解的过程中,我们还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孩子们知道了土豆是长在土里的、南瓜是长在藤上的,大豆是藏在壳里的,孩子们都非常惊奇,特别感兴趣。

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很多,作为教师,我们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

只要教师善于从生活实际出发来选择课程,让幼儿的生和我们的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活动一定会给我们带来清新自然的感受,同时会让孩子乐在其中。

二、融于生活,学会探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

他在“生活教育”一文中指出:“到处是生活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之场所,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不应用社会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要,便是盲目的教育。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教育是人类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它承载着人类社会的未来希望。

而如何进行教育,以及如何使得教育更加有效,一直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润物无声教育无痕,这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方式。

润物无声的教育润物无声,意味着潜移默化。

很多教育学家指出,仅仅对学生灌输知识往往达不到想要的教育效果。

而一个更好的方式,则是让学生在悄无声息中慢慢地与知识互动、融合,形成一种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多的是引导者和协助者。

教师需要擅长与学生交流,甚至是成为学生值得信任的朋友,建立起一个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关系。

同时,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整体性。

教师和学生不再是相对立的角色,而是一体的整体。

在这个整体中,教师和学生的知识交流和共同创新是平等和自由的。

这样的教育模式不但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授,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教育无痕的效果教育无痕,意味着教育的影响无法对学生造成伤害。

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学生经常会因为受到过度的压力而变得焦虑、紧张。

在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中,由于教师更加注重整体性和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的自我价值能够得到更好地体现。

教育无痕也意味着,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和思维方式。

润物无声的教育模式不强求学生的“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各显所长。

这样的教育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实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路径润物无声教育无痕,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理念,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模式。

要想实现这样一种教育方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可以说,我们需要让教育更多地关注个体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育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此外,我们也需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推动教育的发展。

结论润物无声教育无痕,是我们理想中的教育方式。

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创造力,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整体素质。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 润物无声

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德”是人们行为举止的准则,是一种文明的修养和道德的实践。

在当今社会,以德育人已经成为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而“润物无声”则是一种修身养性的境界,是一种无声处事、忍让宽容的品质。

将“以德育人”与“润物无声”结合起来,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人生态度。

本文将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探讨其意义和实践方式。

以德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一直是教育的核心价值,被视为一种高尚的境界。

德育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学生的行为规范,更是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教育者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品德培养,通过教育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一生。

润物无声是做人处事的境界。

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时,我们不妨学会润物无声。

在与他人相处时,不要轻易发脾气、不要轻易指责他人,不要轻易做出冒犯他人的行为。

用心包容、用心理解、用心宽容,就能够在无声的润物中体现出自己的修养和胸怀。

在润物无声中,我们不仅能够修身养性,更能够培养出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幸福。

那么,如何在实践中以德育人润物无声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做到身教尊主,用自己的道德操守和修养来影响学生。

我们不仅要注重教育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要注重教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

我们要坚守自己的底线,懂得尊重和爱护学生,不轻易对学生发脾气、批评过激,而要用理解和宽容来对待学生。

只有以身作则,才能真正将道德情操传授给学生。

作为普通人,我们也要注重修身养性,学会润物无声。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与他人相处时,用心倾听、用心包容,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轻易发脾气或者冒犯他人。

不管是在家庭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应该努力做到以德育人润物无声,以温和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用自己的行为影响他人,用美好的情感感染他人。

我们还可以通过故事、诗歌、文化传统等形式来传播以德育人润物无声的理念。

我们可以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人们在故事中感受到善良和美好;我们可以赏析一些博大恢弘的诗歌,让人们在诗歌中感受到宽容和厚德;我们可以学习一些传统文化,让人们在传统文化中感受到道德和品德。

和润于心美化于行-核心价值观和美育融入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和润于心美化于行-核心价值观和美育融入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2017·12和润于心、美化于行、以美立德、以美育人。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美育通过鲜明生动的视觉形象激发感情,引发“内省”与共鸣,使人达到认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目的,对人的一生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笔者所在学校以“小校园——立体美——大美育”和“注重美育、德育、智育的密切联系”,在和美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探索中,积极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和美育教育,努力营造和谐美的师生关系、环境美的校园文化、视觉美的创新天地、心灵美的情感世界。

摘要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美育;和美教育教育新常态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美育如何在小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动,最终实现知行统一、深度融合?笔者所在学校明确办学定位,围绕立德树人、美育立德这一根本任务,着眼于为未来社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坚守教育的理想,遵循教育的本源,立足校情、有教无类、回归本源、积极探索,培植并创造性地发展“和美教育”体系,使“和美教育”成为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石,成为学校落实立德树人、美育立德根本任务的载体,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人才培养的新视角,成为小学教育特色发展的新样本。

学校构建实施的“和美课程、趣美学生、智美教师、悦美环境”是一个完整的“和美教育”的美育研究实践体系,其内涵丰富,结构严密,系统完备,让师生在美育环境氛围中得到主动和谐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文化——浸润和美文化是学校的灵魂,而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

文化若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

文化成就文化,文化铸就梦想,文化造就和美,文化浸润和美。

学校在“和美”教育品牌的创建过程中,紧紧围绕健康第一、身心和谐、生态文明等要素,打造具有亲和力、凝聚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营造“以文化人、以美育人,以文养心、以美导行”的“和美”文化,用文化培植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习近平曾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核心价值观如何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如何才能做到核心价值观“进出校门能看到,进班级能看到,进办公室能看到”?如何使这些原本抽象的观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习,让广大师生理解认识?学校以和美文化建设为契机,力求将核心价值观、美育教育与文化建设相融相通,并加以活态传承、创新发展。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润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润心教育”的实践探索

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2015年开始,武汉市蔡甸区幸福路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由校长领导、德育副校长分管、心育室具体负责、行政成员参与并配合,将师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渗透在学校“幸福教育”文化的打造之中,结合人性化、教育性、预防性、参与性及实效性五个维度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沁润式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体验幸福,认识幸福的真谛——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一、完善机构建设,夯实心育根基机构建设与队伍建设是实现全面推进心育工作的基础。

学校设立了心育室,并进一步完善辅导室硬件、软件的配备,形成“一领一导四配合”的工作网络,即心育室由校长室领导,全面主导学校心育活动的开展,并指导心理辅导室日常的个体心理辅导工作,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及教科室配合心育室开展各项活动。

(一)成立领导小组和团队组长:曹红焰副组长:周卫东郑举应黄庭红李永雄刘荣钰心育室主任:李丽心育室团队:专、兼职教师和班主任(二)合理安排分工心育室: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及制度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计划、总结、宣传、考核,心理辅导室的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设与管理,上级领导组织的相关心理健康工作的安排等。

政教处:学校德育工作与心育工作的协调与配合,全校大型心育活动的现场调度及配合。

教务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安排、落实与检查。

教科室: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的研究与开发,组织、推荐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相关学习、培训活动,组织校级听、评课与集体备课等。

总务处: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落实,基本设施建设、大型活动的后勤服务等。

二、完善制度建设,管理规范高效《幸福路中学“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3年内成为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入武汉市新城区先进行列。

以“润文化”为核心培养有涵养的学生

以“润文化”为核心培养有涵养的学生

以“润文化”为核心培养有涵养的学生作者:黄少波来源:《广东教育·综合》2017年第01期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写过:“一粒沙里见世界,一朵花里见天国。

”沙虽渺小,一旦进入贝类体内,经过细致温润、耐心持久的养育,润化成珍珠,光彩照人,典雅光华。

沙湾学子正如一粒粒普通渺小的沙,经过学校持之以恒的培养和教育,成为有能力、有价值的人;沙湾中学正如一颗巨大包容的贝,对每一个孩子敞开怀抱,用爱和知识培养其成人成才,闪烁生命的光芒。

在涵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下,沙湾中学以培养有涵养的学生为育人目标,通过涵养德行、胸怀、学识、潜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生活素养,增强学生的国际素养和信息素养,拓展学生的学习素养和创新素养,提升学生的身心素养和审美素养。

一、涵养教育的思想内涵在青山环绕之中,一湾碧水经年累月流淌浸润,点缀了校园的风景,润泽了师生的心灵,呈现出了学校的特色文化——润文化。

学校背靠梧桐山,旁边是美丽的沙湾河和深圳水库。

有水则润,有容乃大;一湾碧水恰似沙湾中学最美的装饰,莹润光华,美不胜收。

“润”在中国历史上由来已久,《说文》:“润,水曰润下。

”润,自水而来,滋润万物,是历来中国人内心的期盼与渴望。

《广雅》:“润,饰也。

”润,润泽心灵,装点人生,是千万学子孜孜以求的光彩与情怀。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教育恰如春雨润物,于不知不觉中营造自然和谐的气氛,潜移默化地润化学生,将一切有形与无形的知识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润文化就是在教育过程中以自然和谐的方式,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日积月累,让学生于不知不觉中在品行、胸怀、学识、气质等方面多维度发展,为生命成长奠基。

润文化注重“善”,上善若水,涵养德行;润文化注重“容”,包容万物,涵养胸怀;润文化注重“恒”,持之以恒,涵养学识;润文化注重“美”,平和美好,涵养潜能。

润沙成珠的过程,就是涵养生命的过程。

学校在润文化的润化下,提炼出办学思想——涵养教育。

“和润”:教育乐章中的灵动音符

“和润”:教育乐章中的灵动音符

“和润”:教育乐章中的灵动音符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6年第2期编者按: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本身就是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从昔日稷下之学的盛极一时,到如今素质教育的方兴未艾,中国的教育长河已经蜿蜒流淌了几千年,时而沉静低缓,时而激情澎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无论时事如何变迁,教育大河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就在于总是有鲜活的力量注入其中,使其活力常在,始终奔腾向前。

山东省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无疑就是当前教育乐章中一个灵动的音符。

文/ 闫联合山东省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致力于培养阳光气质外显、方正人格内塑的时代学子,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快乐地学习、健康的成长,未来成为具有社会依存力的又博又专的“T 型”人才。

为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的终极目标,学校以“135”幸福课堂作为学生多元培养的抓手,通过建设“和润校园”,构筑快乐天堂,让学生舒心、家长满意;构建“和润课程”,铸造“和润课堂”,形成“和润团队”,搭建发展平台,给予人文关怀,实现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成长与和谐发展。

和润校园:为师生构筑幸福的家园学校是每位学生向往的地方,它不仅使学生获得知识,而且通过校舍建筑形式、墙面的装饰,校园的雕塑和绿化等,带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信息。

迈入广饶第一实验小学的大门,迎面而来的就是校园大门口景观石正面刻的“脚踏实地,竞进不息”八个大字,激励学校每一位教师以务实求进的风貌,以自强奋进的精神,踏实每一步,超越每一天。

景观石背面刻有“方方正正写人生”七个大字,激励每一位学生写好人生的每一笔,一点一滴认真做事,一笔一划端正做人,用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去实现心中的灿烂未来。

校园广场文化墙上处处可见“和润”文化印记。

5 幢主体建筑分别以“润智”“尚德”“敏行”“致远”“知行”命名,绿意盎然的“疏香园”小农场、古色古香的印象农家……“和润文化”蕴含于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

“润泽教育”理念,相关诗文【原创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润泽教育”理念的背景和意义2.“润泽教育”理念的内涵3.“润泽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成果4.相关诗文的意义及其与“润泽教育”理念的关联5.结论:总结“润泽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及其对教育的启示正文【引言】“润泽教育”理念,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意指教育应当如水润泽万物,使学生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这一理念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润泽教育”理念的内涵、实践与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并结合相关诗文,探讨其对教育的启示。

【“润泽教育”理念的内涵】“润泽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才能。

具体来说,这一理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以德为先:强调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为首要任务,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激发学生的潜能。

3.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润泽教育”理念的实践与成果】“润泽教育”理念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如近年来,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表达,鼓励学生发挥个性特长,充分体现了“润泽教育”的理念。

这些实践为我国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关诗文的意义及其与“润泽教育”理念的关联】古代诗文中,许多名篇佳作都蕴含了“润泽教育”的理念,如《诗经》中的《关雎》、《葛覃》等篇,强调教育的道德教化作用;《论语》中的“因材施教”章节,阐述了教育者应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观点。

这些诗文不仅体现了古代教育家对教育的深刻理解,也为现代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结论】“润泽教育”理念是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瑰宝,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德润教,育苗成材

以德润教,育苗成材

以德润教,育苗成材□ 戴俐丽 江苏省南通市启东市城北幼儿园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要求教师结合幼儿在园一日生活,通过不同的环节对幼儿进行教育渗透与引导,促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和较高的道德素养,为其未来学习生活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幼儿教师应创新德育教学模式,运用多个教育环节及多方教育资源,让德育教学更具综合性、创新性、趣味性,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幼儿的道德素养,将德育生活贯穿于幼儿的学习生活中。

下面我们将对幼儿园德育教学展开探讨,从游戏教学、领域教学、榜样示范三个视角出发,对幼儿园德育工作的开展提出几点教育建议,以期对幼儿教师及家长有所帮助。

寓教于乐,游戏中的德育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获取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的主要途径。

幼儿园大多以游戏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在寓教于乐的教育模式下,使幼儿获取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教师可发挥出游戏教学的优势,利用游戏展开德育活动,从而实现教育质量的提升。

自主解决问题,独立面对冲突幼儿年龄小,无法掌握正确的社交技能,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时,难免会产生矛盾冲突。

在德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可利用幼儿在游戏中的冲突展开德育工作,让幼儿学会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利用矛盾冲突引导幼儿学会反思,从而也能让其掌握正确的沟通、交往、合作方法。

在幼儿游戏活动出现矛盾与冲突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对幼儿展开别样的德育教育。

如在冲突现象发生后,教师可先将两人叫到一旁,安抚幼儿的情绪;待幼儿情绪稳定后,教师引导两名幼儿说出在游戏中的问题、争吵的原因、自己的想法。

在幼儿讲述完毕后,教师让其说出自己身上的错误及问题,并引导犯了错的幼儿主动向对方道歉。

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幼儿的自主反思,幼儿掌握了正确的沟通方法,学会正面面对冲突,并自主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主意识得到增强,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帮助,幼儿意识到自己在沟通及游戏中存在的问题,学会正确解决问题,在未来的游戏活动中,幼儿也会独立面对游戏冲突,学会与他人友善沟通,并规避社交中出现的矛盾。

幼儿园爱心润泽:心灵成长教育策略

幼儿园爱心润泽:心灵成长教育策略

幼儿园爱心润泽:心灵成长教育策略一、引言:幼儿园的重要性幼儿园作为孩子教育的最初阶段,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开始接触到社会和外部世界,也在这个阶段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

幼儿园的教育策略对于孩子们的心灵成长至关重要。

二、社会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情感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感受并表达情感。

良好的社会情感教育能够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三、理解爱心润泽教育策略1. 爱心润泽的内涵爱心润泽教育策略强调教师对孩子们的爱和关怀,这种关怀并不仅仅是关于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关于心灵上的滋养。

爱心润泽是一种以爱为驱动的教育方式,倡导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关注每个孩子的内心感受,并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2. 爱心润泽的实施在幼儿园中,爱心润泽的实施需要教师们对孩子们进行个性化的关怀。

这包括在言行举止中的体现,也包括在日常教育中的实际行动。

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温馨的谈话、夸奖、或者给予孩子们鼓励来表达对他们的关爱。

3. 爱心润泽的效果爱心润泽教育策略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情感认知,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社会。

四、个人观点与总结我认为,幼儿园爱心润泽教育策略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社会情感能力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更好地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对他们的爱和关怀,从而树立起积极健康的心态,更好地面对成长中的挑战。

爱心润泽的教育策略在幼儿园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价值。

只有真正注重孩子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才能真正帮助他们快乐健康地成长。

希望幼儿园教育可以更加注重爱心润泽,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温暖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五、爱心润泽的实践案例为了更好地理解爱心润泽的教育策略,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案例来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微 · 润”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

“微 · 润”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

“微· 润”教育,成就最好的自己作者:王忠袁崇福来源:《教育家》 2018年第26期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资源。

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已成为教育的发展趋势。

学校文化如何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近年来,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区社会事业局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滨海实验小学)也在这项工作上做出了积极探索。

顶层设计,“微·润”文化凸显特色以校园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首先要挖掘学校现有资源,确立和培育学校文化。

滨海实验小学集思广益,确立了“ 微·润”文化教育理念,其宗旨为“ 微育大德,润养生命”。

“ 微育”指的是引导学生从小事、善事做起,“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积善成德,积微成著,像春雨润物般,洇润育养学生的品行,最终实现培育学生“ 大德”的目标。

古训曰:“蒙以养正,圣功也。

”滨海实验小学笃信“微育”“润养”应从小开始,并以渐进的方式,给学生持续不断、诲人不倦的教育和影响。

多维融合,“微·润”文化枝繁叶茂师生校园生活处处彰显“微·润”文化,成为滨海实验小学一大特色。

学生在“微·润”环境中了解文化的精髓,端正做人做事的态度,在丰富多样的自由选择中发现自我,张扬个性,充分享受最适合自己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教师在丰富的教研活动中静养式成长,成就最好的自己。

“微·润”校园:一砖一瓦都说话,一草一木皆育人。

学校通过建筑物造型、绿色植物造景、人文景点设置来塑造校园的整体形象。

教学楼梯度式结构,引领师生在曲折中前行;草坪、绿化带、小盆景等绿化与美化相结合,构成校园文化的优美环境。

生态书吧拓展阅读时空。

教学楼各层的楼梯间内,学校统一设计、制作富有童话色彩的开放式学生书吧,由图书室提供学生喜爱的图书,同时,各年级学生也自发捐赠,丰富书籍种类。

充分利用各办公室的墙沿壁角,统一设计制作开放式教师书吧,摆放各种教育教学书刊,也有老师之间互相交换的书籍。

“润化教育”理念下培养农村学生博爱精神的探讨

“润化教育”理念下培养农村学生博爱精神的探讨

“润化教育”理念下培养农村学生博爱精神的探讨【摘要】“博爱”在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很宽广的概念。

第一层面是爱人,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

这种爱是没有私心的爱,是人人平等的爱。

第二个层面是在爱人的基础上,还包括爱祖国、爱集体、爱生命……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博爱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的博爱精神是培养必备品格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

本文从营造具有博爱氛围的校园文化、涵养具有博爱基因的德育教育、建立培养博爱精神的课程体系、开展培养博爱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等四方面进行论述,结合学校“润化教育”的育人理念,点燃学生博爱之火,为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

【关键词】博爱精神润化教育农村学生主题活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博爱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一部分,培养小学生的博爱精神是培养必备品格的需要,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体现。

当学生跨入小学,要历经六年的磨砺,从一个懵懂学童成长为青涩少年,这个阶段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初步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博爱”在汉语词典中是一个很宽广的概念。

第一层面是爱人,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

这种爱是没有私心的爱,是人人平等的爱。

第二个层面是在爱人的基础上,还包括爱祖国、爱集体、爱生命……爱一切真善美的事物。

而我们农村小学生对“博爱”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润化教育”,并以道德与法治教学为契机培养学生爱己爱家爱校爱国等方面的博爱精神。

一、营造具有博爱氛围的校园文化我校的办学理念是:成长沃土健康人生。

学生要有健康的人生,须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校无论是宣传栏还是校园设施乃至一草一木,无不彰显着爱,学生在充满爱的沃土中成长,为健康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们的学校虽然在农村,但每天学生一踏入学校门口,迎接他们的是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这是清洁工对师生的爱。

科学实验室门口有一块宣传栏,画面是一百个学生的一百张笑脸,每一张笑脸如花般盛放如阳光般灿烂,背景是一个“爱心”图案,预示着我们的校园是一个充满欢乐充满爱的大家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润教育”的实践探讨
南漖小学倚珠江而建,受当地人文滋养,经过长期的教学探索,确立了“和润教育”的办学特色,以如水般的教育情怀滋润学生的心田,涵养学生的智慧,润色学生的才艺。

育人如渡人,学校就像一艘船,把学生渡向成功和智慧的彼岸。

南漖小学这艘“和润”之船,以办学特色为航向,以办学理念为舵盘,以育人策略为船浆,在珠水的泛泛微波中,扬帆启航。

一、珠水载舟,以办学特色为航向
老子曰:上善若水。

珠江,千万年来,源源发展,有容乃大,形成了一条波澜壮阔的文化长河,孕育了善于将自然与心灵、景与情相融合的岭南文化。

珠江泽被的南漖村,与自然和谐共生,古祠古树分布村子各处,呈现着自然与人文和谐的美。

南漖人顺应流水的特性,历经数百年传承,在生活中润养出如水般温和善良的品行。

南漖小学
扎根于本地人文,凝练出“和润教育”的办学特色,坚持以水润般的教育润养每个生命的和谐成长。

这种润养,是对每个人全方位的滋润养育,是润物细无声的感召,犹如船过水无痕般的潜移默化,体现了教与学,师与生的价值融合。

和润教育是尊重个体、关注成长的生命教育,从关注人的个体出发,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成长,体现对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和润教育也是和谐发展、特色发展的素养教育,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多角度挖掘学生发展的各种可能,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性、丰富性、自主性,让生命得以展现特长、更好的成长;和润教育还是实现自我、成就人生的理想教育,提供个人自主选择和特色发展的成长空间,通过激活潜能、激发自信,培养学生美好人生的能力和信念。

在“和润教育”办学特色的引领下,学校确立了“上善若水、教学相长”的校训,旨在用水样润养、不露痕迹的方式,使师生“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实现生命个体的和谐发展,并形成了“和衷共济、润物无声”的校风,“和风细雨、因材施教”的教风,
“和而不同、学而不厌”的学风。

二、扬帆起航,以办学理念为舵盘
船在航行过程依靠舵盘控制与掌握航向。

若办学特色是航向,则办学理念作舵盘。

南漖小学以“润养每一个生命和谐成长”的办学理念为舵盘,在育人航程中坚持把握好“和潤教育”办学特色的航向,以使航程不致偏离航向的经度与纬度,坚定地朝着既定方向前进。

办学理念“润养每个生命和谐成长”中的“润养”,呈现的是教育丰富中的宁静、奔放中的从容、博大中的深邃。

如水般润养的教育让每个学生潜移默化中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发展的人,一个和谐的人,从而展现教育由量变到质变的腾飞之美、创造之美。

贯彻办学理念,南漖小学以培养具有和善之品、和融之学、和雅之美的生命和谐成长的学生为育人目标,在教育中用润养的方式培养学生,通过以爱养心,使其在品行上温和善良,具备和善之品;通过以智启学,使其在学识上融汇贯通,具备和融之学;通过以美达美,使其在体艺上一展所长,具备和雅之美。

三、润物无声,以育人策略为船浆
船无浆则无法完成航程。

在航行中,船依赖舵盘控制方向,依靠船桨作为动力推动向前,二者同向合力,方能顺利驶向终点。

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要落到实处,得以践行,有如船必须有浆一样,必须因应学校实际制定合适的育人策略。

1.和善心行、润化品德
学校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爱心、诚心、信心,关注细微处的慢慢润养,帮助学生润化善心,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使其在心与行的互动中养成和善之品。

学校注重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通过校内浸润、家校互动、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润化善行,让学生在经历中完善品行,为每个孩子打好人生的基础,再由个人去创造和实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2.和蔼可亲、润泽课堂
南漖小学的“润泽课堂”分三个步骤逐层深入,默默润泽,将知识融入学生的生命:滋润——即学生提前预习知识点,并从中发现问
题、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引发自主学习兴趣,在新的知识点中受到滋润;浸润——即学校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浸润其中,并通过情境、实例、活动等丰富的形式获得或生成知识;温润——即教师通过课堂展示渗透所学的内容,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析疑、解难,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让学生感觉到知识在温润的渗透中得到拓展。

润泽的过程就启迪智慧、丰富生命的过程。

3.和谐成长,润养生命
课程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

南漖小学结合学校办学特色,整合各种教育资源,构建了“和润课程”体系,以课程带动每个学生发展,用课程去创建学生的校园生活,让他们在课程的润养中和谐成长。

“和润课程”体系包含基础课程和校本课程两大类。

其中,校本课程又分为润德、润学、润美三大模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