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ppt课件
![绿色蝈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1564b7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e.png)
加强绿色蝈蝈的生态习性、繁殖规律等方面的研 究,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宣传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绿色蝈蝈的生态价值和 保护意义,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
教育普及
在学校和社区开展绿色蝈蝈相关课程和活动,让 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保护工作中。
法律法规保护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和完善关于绿色蝈蝈保护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对象和责任 义务。
经济可持续性
通过合理利用绿色蝈蝈等生物资源,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同时避免过度开发和资源浪费。
社会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强调社会公正和公平,通过保护和合理利用绿 色蝈蝈等生物资源,保障当地社区居民的权益和生活质量 。
THANKS
感谢观看
绿色蝈蝈的鸣声具有一定的回声定位 功能,能够帮助它们在复杂环境中定 位和寻找同伴。
鸣声变化
不同情绪下的绿色蝈蝈会有不同的鸣 声变化,如求偶、防御等不同情境下 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03
绿色蝈蝈对环境的适应性
伪装与保护色
伪装
绿色蝈蝈通过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 ,以躲避捕食者的发现。它们通常隐 藏在草丛、树叶或其他植被中,使自 己成为“隐形”的存在。
05
保护绿色蝈蝈的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森林植被
森林是绿色蝈蝈的主要栖息地, 应积极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避
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维持水源清洁
绿色蝈蝈需要清洁的水源,应加 强对水源地的保护,防止污染和
破坏。
保持土壤肥沃
土壤质量直接影响绿色蝈蝈的食 物来源,应采取措施保持土壤的
肥力和生态平衡。
科学研究和宣传教育
繁殖策略
繁殖季节
绿色蝈蝈的繁殖季节通常与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变化有关。在适宜的季节里,雄 性绿色蝈蝈会通过鸣叫吸引雌性进行交配。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9e87f2c8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f3.png)
《绿色蝈蝈》教案(优秀7篇)《绿色蝈蝈》教案篇一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重点)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蝈蝈的生活习性。
(重点)3.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难点)一、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该书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具重要地位。
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快速阅读法:是从文字当中迅速汲取有效信息的阅读方法。
要求:(1)去粗取精;(2)扫描跳跃阅读;(3)思维集中;(4)眼脑直映。
三、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全文,思考:1、本文从那几个方面来写的绿色蝈蝈?2、在文章中找出对绿色蝈蝈外表描写的句子。
3、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蝈蝈的哪个方面的习性?四、品味探究。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作者是如何引入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4、作者是如何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的?有什么作用?五、小游戏:小猫小狗小刺猬,请你猜猜我是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身边的同学和小动物,结合自己平时对它们的了解,看看它们有哪些特点?并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写一段文字,并展示给同学们看看,看看谁能猜到你写的是谁或哪种动物。
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静谧()大颚()吮取()低劣()篡夺()喑哑()()窸窣()()gōu ()火 shu()猎贪ln()哀ho()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
1)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2)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
()3)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有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姐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经。
()4)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04527dd928ea81c758f578e6.png)
二哥弹琴夜黑天,
三姐织布到天明, 四姐做饭香又甜。
腿长胳膊短, 眉毛盖住眼, 有人不吱声, 无人大声喊。
蝈 蝈
蝈蝈,人称“叫哥哥”, 属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产于 我国河北、安微、山东、山西 等地。蝈蝈体长约4厘米,宽 近1厘米,身体壮实,虫体绿 色,因产地不同,颜色深淡不 一,一般在淡绿至深绿之间。 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 触角,是其感觉器官之一。后 足强健、大腹,善跳跃。
突出特征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形 象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生 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举例说明文中所用的说明方法: 打比方:“那像是滑轮的响声” “就像鹰在天空中追 捕 云雀一样” 作比较: 写蝈蝈叫声时拿蝉来 比较
二、品味语言:
本文虽然是一篇介绍蝈蝈的 说明文,但却对昆虫的形象描写 得形象生动,而且还有个人情感 的流露。总的来说是体现在使用 修辞手法和运用优美的词语。
(与螽斯、鹰、螳螂作比较)
鹰 蝉
螳螂 蝈蝈
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蝈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蝈 称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呼 的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变 作用: 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 化
深刻的印象 。
蝈蝈——蝉(叫声) 对比
蝈蝈——鹰(捕食)
蝈蝈——螳螂(食性)
更胜一筹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
1.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弱肉强食 )
2、异常有力而又高又大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 蝈蝈进攻的目标。( 庞然大物 )
3、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 窜。(惊慌失措 ) 4、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津津有味 )
《昆虫记》绿色蝈蝈批注
![《昆虫记》绿色蝈蝈批注](https://img.taocdn.com/s3/m/78956a26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75.png)
《昆虫记》绿色蝈蝈批注
在《昆虫记》中,绿色蝈蝈的描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对绿色蝈蝈的一些批注:
描述生动:作者对绿色蝈蝈的描述非常生动,如“它的身体呈绿色,翅膀如同薄纱,轻盈飘逸”,这样的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想象出绿色蝈蝈的样子。
生活习性细致入微:作者不仅描述了绿色蝈蝈的外貌,还详细介绍了它的生活习性。
例如,在夜晚,绿色蝈蝈会躲在小树丛中躲避寒冷和天敌。
行文活泼:不同于一般的说明文,作者的语言活泼生动,这种风格使得文章读起来更加有趣,让读者更容易被吸引。
修辞手法丰富:例如,“它把破裂的鸣囊泡在甜汁里,鼓得像个轻飘飘的气球”,运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蝈蝈的鸣叫声音。
语言幽默风趣:在描述蝈蝈被捉住而发出的哀号声时,作者写道“真是个爱抱怨的可怜虫”,这种幽默的笔触使文章更加富有情趣。
情感表达真挚: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和尊重,这种情感使得文章更加感人。
科普与文学结合:作者将科普知识融入文章中,使得文章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是一篇非常出色的科普文章。
总的来说,《昆虫记》中对绿色蝈蝈的描述充满了热情和趣味,让人们对这种昆虫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绿色蝈蝈课件
![绿色蝈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40dd092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c.png)
控制害虫数量与维持生态平衡
控制害虫数量
绿色蝈蝈是许多害虫的天敌,它们常常捕食蚜虫、蝗虫等害虫,控制害虫的数量,减轻 对农作物的危害。
维持生态平衡
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与其他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 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文化价值与象征意义
文化价值
绿色蝈蝈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们常常被人们视 为勤劳、勇敢、坚韧的象征,激励着人 们不断努力、追求进步。
定期清洁笼子、食具和饮水器, 并定期消毒,防止疾病的发生。
市场行情与投资潜力分析
市场行情
绿色蝈蝈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和观 赏价值,价格因品种、大小、健康状况等因 素而异。
投资潜力
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和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 ,绿色蝈蝈的收藏价值有望进一步提升。对 于有投资意愿的人来说,关注市场动态和品 种选择是关键。
足部
绿色蝈蝈的足部有三对足,前足和中 足短小,后足发达,适合跳跃和攀爬 。
鸣声与发声机制
鸣声
绿色蝈蝈的鸣声清脆悦耳,常常被人们赞美为“绿色的歌唱 家”。它们的鸣声是通过摩擦翅膀上的音齿来发声的。
发声机制
绿色蝈蝈的鸣声是通过摩擦翅膀上的音齿来发声的。它们的 翅膀上有许多细小的音齿,这些音齿在摩擦时会发出不同的作用
Chapter
传粉媒介与种子传播者
传粉媒介
绿色蝈蝈在采食花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花粉,并将其传播到其他植物上,促进植物的传粉和繁殖。
种子传播者
绿色蝈蝈常常食用一些植物的种子,并在其消化道中消化掉种子的外壳,将种子排出体外。这些种子 可以在其他地方萌发,从而扩大了植物的分布范围。
分布与习性
分布
绿色蝈蝈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生活在平原和低山地区,在田间和野外极为常见 。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e2b63410650e52ea54189800.png)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2、文中介绍了“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 特点?重点是写哪一方面? 声音特征# 形体特征# 食性# 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
漂亮、嫩绿、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绿色蝈蝈的习性:
叫声: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
(与蝉、四野蛙声以及其他虫鸣作比较)
食性 水果、肉类、青草,尤爱捕蝉
(与螽斯、鹰、螳螂作比较)
学.科.网
法布尔在观察昆虫
网
学.科.
/version/center/museum/index.htm
《昆虫记》:
《昆虫记》是一 部严谨的科学著作, 但面孔却十分和善, 似一个个小故事。以 人性观察虫性,并以 虫性反观社会人生。 整部作品充满了对自 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绿色蝈蝈在本文中以哪些身份出现?
蝉 的 屠 夫 、 笼 中 的 囚 犯 、 勇 敢 的 斗 士 、 漂 亮 朋 友 、
夜 晚 的 艺 术 家 、
狂 热 的 狩 猎 者 、
„„
蝈蝈称呼的变化:
夜间捕蝉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的开头并没有写“绿色蝈蝈”,是 如何引出来的?
文章第一自然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在 欢度国庆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田野里倾 听昆虫的“音乐会”。突然听到一声本不该在 夜晚出现的蝉的哀号声,因为蝉被一个狂热的 狩猎者捕获了,它就是——蝈蝈!从而,自然 的过渡到对蝈蝈的写作上。
作用:
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
自由朗读,品味语言:
选择你最喜欢的语段大声朗读, 细细品味好处,然后说出你的看法, 和同学们进行交流,好吗?
公开课绿色蝈蝈课件
![公开课绿色蝈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ec39e5f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0f.png)
环境变化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栖 息地破坏等环境变化因素 也可能对绿色蝈蝈的生存 造成威胁。
03 绿色蝈蝈与人类的关系
对农业的影响
捕食害虫
绿色蝈蝈是农业害虫的天敌,能够捕食大量的蚜虫、蛾类、 蝉等害虫,减少对农作物的危害。
促进授粉
绿色蝈蝈在花间活动时可以帮助植物授粉,提高农作物的产 量和品质。
对生态平衡的贡献
04 绿色蝈蝈的保护和利用
保护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
为绿色蝈蝈提供安全的 栖息地,防止其生存环 境受到破坏。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绿色蝈蝈的 认识,了解其生态价值 和保护意义。
制定法律法规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 破坏绿色蝈蝈生存环境 的行为进行惩罚。
科学研究
开展绿色蝈蝈生态学、 生物学等方面的研究, 为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 依据。
利用方式
生态旅游
1.A 利用绿色蝈蝈栖息地的自然景观,开展生态旅 游,让人们近距离接触和了解绿色蝈蝈。
生物防治
1.B 利用绿色蝈蝈的捕食性,将其引入农田,
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
科学研究
1.C 将绿色蝈蝈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物学、生 态学等方面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究。
观赏养殖
1.D 将绿色蝈蝈引入城市,作为观赏宠物或养殖
04
03
05 绿色蝈蝈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绿色蝈蝈的食物来源
观察绿色蝈蝈的捕食行为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绿色蝈蝈的食物来 源,包括它们的食物种类和取食习性。
通过实验,观察绿色蝈蝈捕食其他昆虫的 行为,了解它们的捕食技巧和策略。
探究绿色蝈蝈的鸣声特征
通过实验,记录和分析绿色蝈蝈的鸣声, 了解它们的鸣声特点和发声机制。
初中语文《绿色蝈蝈》课文原文及教案
![初中语文《绿色蝈蝈》课文原文及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bb01c0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fb.png)
【导语】《绿⾊蝈蝈》是⼀篇妙趣横⽣的⼩品⽂,作者采⽤⽣动的⽂艺笔调,通过⽣动传神的语⾔描写及拟⼈⼿法的运⽤,把蝈蝈的外形叫声及习性写得活灵活现,字⾥⾏间洋溢着作者本⼈对⽣命的尊重和热爱,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初中语⽂《绿⾊蝈蝈》课⽂原⽂ 现在是7⽉中旬,村⾥今晚在庆祝国庆。
当孩⼦们围着欢乐的篝⽕跳跳蹦蹦,当⿎声随着每⽀烟花的升空⽽响起时,我独⾃⼀⼈,在阴暗的⾓落⾥,倾听着⽥野的节⽇⾳乐会,⽥野⾥的节⽬要⽐此时在村庄⼴场上上演的节⽬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
它⽩天唱了⼀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
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尖锐的叫声。
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蝈蝈捉住⽽发出的绝望哀号。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还在进⾏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朵灵敏的⼈,能听到弱⾁强⾷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注意,⼜像是⼲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
在这喑哑⽽连续不断的低⾳中,时不时发出⼀阵⾮常尖锐⽽急促、近乎⾦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得到了加强,这个⾳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边,就有⼗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不强,我⽿朵的⿎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
然⽽当四野蛙声和其他⾍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点点歌声则是⾮常柔和的,与夜⾊苍茫中的静谧⽓氛再适合不过了。
绿⾊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点⼉,那你就是⽐蝉更胜⼀筹的歌⼿了。
在我国北⽅,⼈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在6⽉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属罩⾥。
这种昆⾍⾮常漂亮,浑⾝嫩绿,侧⾯有两条淡⽩⾊的丝带,⾝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翼轻盈如纱。
关于⾷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烦。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6b3d5c26a6c30c2259019e4d.png)
三、检查预习,积累字词
gōu
篝 火 mì
xuān xiāo yīn
喧 嚣 喑 哑
cuà n
shǔn
篡 夺 吮 取 lü è x ī sū 劫 掠 窸 窣
静 谧
há o shò u 哀 号 狩 猎
生字词语 :
篝火 喑哑 篡夺 低劣 嗉囊
撇开 狩猎 静谧 螽斯 大颚 喙 妒忌 窸窣 气氛 莴苣 钳子 吮取 唾液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拟Hale Waihona Puke 生动亲切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主题: 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作者 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 灵活现,令人喜爱。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 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 迷。
关注生命 热爱自然
跃跃欲试
; /0_3/ 好想住你隔壁 ; 2019.1
天城联盟の客卿身份.他们找你,就是找开天城联盟.”鞠云立刻说道.“你就是那个有轮回道の女砧?”焦剪盯着女砧娘娘.女砧娘娘の动作,当然逃不过焦剪等人の眼睛.“没错,俺就是女砧!你们要俺交出轮回道,那是做梦!”女砧娘娘昂起头,大声说道.“哈哈!做梦?”“女砧,你给俺听 清楚了,俺今天能够不杀你.你爽快点交出轮回道,就能够活命.不交出轮回道,就不能怪俺动手了.俺杀了你,壹样能够得到轮回道.你不会认为,在呐可笑の哪个开天城内,俺就杀不死你吧?”焦剪看着女砧娘娘说道.女砧娘娘站在那里,不在说话.自身主动交出轮回道?绝对不可能!„„无尽 混沌,终极之地,鸿钧天宫!“终于„„有了壹些进步!呐虚化能历,真难!呐些申纹,与混沌中の法则申纹全部不同,几乎是相反の.理解起来,非常缓慢.好在,俺还有壹些混元枯树树叶辅助,加上鹤鸣那老
绿 色 蝈 蝈(优秀4篇)
![绿 色 蝈 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018cd890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c.png)
绿色蝈蝈(优秀4篇)《绿色蝈蝈》篇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
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1、情景导入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
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3、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
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33d8e20dff00bed5b9f31d1f.png)
法布尔(法国)
• 蛐蛐。又叫蟋蟀, 促织(我们叫 “促促儿”), 大多棕褐色而发 亮,头团或平板 形,体型短小, 触须较长,翅稍 短;尾有尖端二; 膜状发音器在背 部呈方形隆起似 蝈蝈。叫声似蝈 蝈而略小,常夜 鸣。
• 蚱蜢。也叫蝗虫 (我们叫“扁 担”,有叫“担 担”的)。头尖 尾尖,身体细长 圆形;须短;翅 长过尾,内翅常 为亮红色;大腿 发达,善跳善飞, 敏捷性不及蚂蚱。 雌大雄小。常见 绿色、土棕色, 也有下腹侧亮红 色者。
法布尔: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散 文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 一户普通农民之家。从小 迷恋大自然。通过自学, 获得自然博士学位。1875 年开始著作《昆虫记》, 1880年后的35年里一直在 “荒石园”中从事昆虫学 研究工作,1915年11月去 世,留有《昆虫记》共十 卷二百万字。法布尔也被 誉为“昆虫诗人”。
蝈蝈本是一种很普通的昆虫,可是在作 者的笔下,它为什么这样生动有趣呢?
(1)作者喜爱绿色蝈蝈,倾注了对昆虫生命 的满腔尊重与热爱。 (2)善于观察,抓住声音、形态、食性方面 的特点进行形象细致地介绍;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生 动形象。
对于绿色蝈蝈全面丰富的介绍,源于作者深入细 致的观察和独有的科学探索的兴趣、放弃娱乐、甘 受寂寞的精神。
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 么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借鉴学习? 蝈蝈 —— 蝉(叫声)
蝈蝈 ——螳螂(食性)
对比 蝈蝈 —— 鹰(捕食) 突出特征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忌妒
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作者用生动活泼的笔法,详细地介 绍了蝈蝈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青草
《绿色蝈蝈》整理版
![《绿色蝈蝈》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13676b1eb91a37f1115c5d.png)
n
毫不犹豫 连续不断
丛林寻宝 ~~ 接力朗读
蝈蝈的外形怎样?
宝藏1:蝈蝈的外形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 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本文除了写出蝈蝈的外形之 外,还介绍了它的哪些方面?
宝藏2:蝈蝈的叫声
法布尔:(1823~1915)法国作家、昆虫学家。 从小痴迷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他一面做教师 一面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撰写科学巨 著《昆虫记》十卷。
• 给下列词语中着红色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写一写这些词语。
• 扰乱rǎo 狩猎 shòu 喧嚣xiāo 喑哑yīn yǎ 静谧 mì
• 篡夺 cuàn 劫掠 lǜè 酷爱 kù 窸窣 xī sū 篝火gōu • 钳子qián 贪婪 lán 唾液 tuò 吮取 shǔ 嗉囊 sù • 更胜一筹 chóu
宝藏3:食物
蝉——蝉的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酷爱甜食 喜欢吃昆虫 同类相食
宝藏4:称呼
文中对蝈蝈用了哪些不同的称呼?说说这些称呼 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的,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狂热的狩猎者 夜晚的艺术家 你、歌手 笼里的囚犯 蝉的屠夫 当蝈蝈捕杀蝉时 当写到蝈蝈的叫声时 当赞美蝈蝈的歌声时 当蝈蝈成为笼中 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 当蝈蝈吃蝉时
— — —
蝉(叫声) 鹰(捕食) 突出特征 螳螂(食性)
形象生动
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段落或句子为什么?
示例一: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 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绿叶从中,蝈蝈在窃 窃自语。 赏析: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使文章自然、亲切生 动有趣。赋予蝈蝈以人的性格,生动地再现了蝈蝈 的叫声,也融入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示例二:“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酷爱甜食” “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的” 赏析:这些词句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亲切自然,形 形象生动。
《绿色蝈蝈》法布尔
![《绿色蝈蝈》法布尔](https://img.taocdn.com/s3/m/693ac0412b160b4e767fcf77.png)
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 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 喑哑 尖锐 急促 清脆
拟人 比喻 四个形容词, 进一步加深我 们对蝈蝈叫声 的认识
蝈蝈称呼的变化: 夜间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蝈蝈——狂热的狩猎者
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 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 作用: 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 深刻的印象 。
嗉囊( sù)螽斯( zhōng)下颚(è )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绿色蝈蝈 2、作者是怎么引出蝈蝈的?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蝉在夜晚不再鸣叫,蝉的哀号 引出绿色蝈蝈。用蝈蝈与蝉作比 较,突出蝈蝈的特征。 3、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 外表、习性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2、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 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3、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 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 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1、“我喜欢 (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 因为 。”
2、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 些什么方法(说明方法与修辞手 法)?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鹰 蝉
螳螂 蝈蝈
蝈蝈——蝉(叫声) 对比
蝈蝈——鹰(捕食)
蝈蝈——螳螂(食性)
突出特征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形 象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生 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 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 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仅仅 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 习性、劳动、婚恋、繁衍、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 反观社会人生,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对自 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0a0ff467ddccda38376baf31.png)
读一读、写一写
(rǎo)
(yīn yǎ) (háo ) (shòu) (xiāo) (kù)
扰乱 喑哑 哀号 狩猎 喧嚣 酷爱
(mì (cuàn) ) (chèn) (kù)
(xī sū )
(chóu)
静谧 篡夺 匀称 酷爱 窸窣作响
(xiāo) (shǔn) (fēn) (jié lüè)
喧嚣 吮取 气氛 劫掠
法 布 尔
昆 虫 记
1、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 研究昆虫的科学家,真实地记录 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 《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 布尔也被誉为“昆虫诗人”。 2、《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 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 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 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 虫、蟋蟀等等。
第5段:“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 样。„„,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 ——这句话将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进行 对比,突出了蝈蝈的勇敢。 第10段:“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 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 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 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 一样。” ——这句话将螳螂捕杀姊妹、吞吃丈夫 的行径和蝈蝈吞吃同类的现象进行对比,突 出了蝈蝈也有贪婪的一面。
第11段:“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 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句话运 用拟人手法,形象地突出了蝈蝈和睦相处的 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第11段:“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 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 沙上消化食物。”运用拟人手法,使语言生 动传神。
2、在第11段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体会运用拟人
修辞手法的作用。
《绿色蝈蝈》赏析
![《绿色蝈蝈》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60d1c9f8c75fbfc77db2a1.png)
《绿色蝈蝈》赏析说起蝈蝈,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吧,今天查字典语文网小编就分享《绿色蝈蝈》赏析,一起来分享下吧。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1岁,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
绿色蝈蝈家、作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也被法国人称为“昆虫界的维吉儿”。
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家。
此后的几年间,法布尔是在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度过的,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
这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
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这也是法布尔《昆虫记》整部书的特色。
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先让学生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画出生字词。
然后读第二遍,画出自己认为最精彩的段落或句子。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课文内容。
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第1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
第2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
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从第3段开始介绍蝈蝈。
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来写蝈蝈。
先写它的歌声。
蝈蝈的声音是“窃窃自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作响”,声音“喑哑”“尖锐”“短促”“清脆”。
当四周的蛙声和其他虫鸣沉寂时,蝈蝈的声音则显得“非常柔和”。
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特别是“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流露出了多么浓厚炽热的感情!进入第4段,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一直写到最后一段,这是文章的主体。
绿色蝈蝈
![绿色蝈蝈](https://img.taocdn.com/s3/m/8ea29d66caaedd3383c4d32d.png)
法布尔
蝈蝈属直翅 目,螽斯科 昆虫。 蝈蝈是虫体绿 色,因产地不 同,颜色深淡 不一,一般在 淡绿至深绿之 间,不发亮。
头部有黄褐色、细长呈丝状的触角,是其 感觉器官之一。后足强健、大腹,善跳跃。
• 生于原野草丛、矮 林、灌木,平时隐 藏于草中,或在植 物茎杆上爬行、栖 息、觅食。 • 体长约4厘米,宽近 1厘米,身体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 么? c、文中多次运用了拟人、对比手法,你 喜欢哪一处?
小结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 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绿 色 称 蝈 蝈 食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 拟人 { }生动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
体长约4厘米,宽近1厘米,身体壮实 人 工 制 作 的 模 型
蟋蟀:黑褐色,油光发亮
基本区别知识
• 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 蛐蛐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 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 不一定是蛐蛐。昆虫纲直翅目蟋蟀总科的一个大 科。鉴别特征是蝈蝈一般是草绿色,不发亮;蟋 蟀和蛐蛐黑褐色,油光发亮,能鸣善斗;而蝈蝈 是直翅目,螽斯科昆虫,人称“叫哥哥”, • 蚂蚱就是蝗虫,又叫蚱蜢。
2.词语积累 声音杂乱,不清静 (1)喧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篡夺 (3)________: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4)劫掠:抢劫掠夺。 (5)窸窣作响:象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津津有味 (6)________:形容特别有滋味;有趣味。 弱肉强食 (7)________: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比喻弱者被强者 欺压、吞并。 惊慌失措 (8)________: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
绿 色 蝈 蝈(精选14篇)
![绿 色 蝈 蝈(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743c7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d.png)
绿色蝈蝈(精选14篇)绿色蝈蝈篇1法布尔课型:自读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介绍的科学学问,体会科学细致的观看态度和喜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过程和方法:引导同学反复阅读,自主探究,合作沟通,师生同读同品,猎取科学学问,品尝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感受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对生命的敬重与喜爱,对同学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培育同学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力量,体会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或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飘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
或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妙的昆虫、动物或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伴侣。
今日,大家再去访问一位昆虫伴侣——绿色蝈蝈。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夫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讨论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四周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讨论活虫子的方案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服,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乏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讨论,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安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叙述经受、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谈论,以及少量带科普学问性的文字。
19xx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特别圆满,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讨论。
要知道从事这些讨论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劝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绿色蝈蝈》课件
![《绿色蝈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4580005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9.png)
汇报人:
REPORTING
2024-01-09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昆虫基础知识 • 绿色蝈蝈的形态特征 • 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及行为特点 • 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与价值 • 实验操作与观察技巧指导 • 课程总结与拓展延伸
目录
PART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REPORTING
触角
绿色蝈蝈的触角细长,通常比身 体还长,具有灵敏的嗅觉和触觉 功能。触角上布满了许多感受器 ,可以帮助它们感知周围环境的
变化。
绿色蝈蝈的头部结构特点
复眼
绿色蝈蝈的头部两侧各有一只大而突 出的复眼,由数千只小眼组成。这使 得它们具有宽广的视野和敏锐的视力 ,能够迅速发现周围的猎物和天敌。
口器
绿色蝈蝈的口器为咀嚼式口器,适于 啃食植物叶片和茎干。它们的上颚发 达,具有强大的咬合力,能够轻松咬 碎食物。
REPORTING
昆虫学研究进展
介绍当前昆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成果,如昆虫基因编辑、昆虫行
为学等方面的研究。
02
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阐述绿色蝈蝈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与其他生物的关系。
03
绿色蝈蝈的应用价值
介绍绿色蝈蝈在生物防治、药用开发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和研究进展。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知识掌握情况
评价自己对绿色蝈蝈相关知识 的掌握程度,包括基本概念、
食性选择
绿色蝈蝈是杂食性昆虫,主要以 植物为食,如草叶、花朵、果实 等。同时,它们也会捕食其他小 昆虫,如蚜虫、蚧壳虫等。
繁殖方式及生长过程描述
繁殖方式
绿色蝈蝈的繁殖方式为卵生。雌虫在交配后产卵于土中或植物组织内,卵经过 一段时间后孵化成幼虫。
法布尔《绿色蝈蝈》原文阅读
![法布尔《绿色蝈蝈》原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36451782af90242a895e5c5.png)
法布尔《绿色蝈蝈》原文阅读绿色蝈蝈全文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
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
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
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
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
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
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作响。
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
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
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
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
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
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
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
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核心指向:1.学会曲径通幽式的写法2. 运用比喻、拟人让声音生动形象导学过程:导入语:大自然真是奇妙无比,有知了在深情地歌唱,有蟋蟀在专注地弹琴,有蜘蛛辛勤织布,有蚂蚁满载而归,有挂着灯笼的萤火虫,有引颈长吼的大象……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的亲密朋友。
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一、听声音,观察图片,结合课文,说说你对蝈蝈有哪些了解。
二、预习检查(小组交流)1、按姓名、时代、籍贯、评价、作品识记文学常识。
2、加点字注音。
3、看注音写词语。
4、根据意思写成语。
三、小组展示(挑战与对抗)1、声情并茂地朗读(像蝴蝶飞过花丛,像泉水流经山谷,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让你的朗读,给听众带来视听的愉悦感)2、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蝈蝈哪些内容?10个字概括。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这种写法用《题破山寺后禅院》里一个词语来命名?有什么艺术效果?能举课外的例子说明吗?从蝈蝈的生活环境入手和蝉被蝈蝈捉住发出的绝望哀号引出蝈蝈。
‚曲径通幽式写法:由相关的事物引出叙述的主人公,叙述曲折,摇曳生姿。
ƒ《碧血剑》·金庸《水浒传》·施耐庵4、蝈蝈叫声的特点是什么?课文是用什么独特的方法介绍蝈蝈的叫声的?好处是什么?方法:先找关键句子和关键词。
(喑哑、尖锐、急促、清脆、柔和;拟人、比喻、对比;化抽象为具体,化平凡为生动,突出事物的特点)5、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那些?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小结:这篇科学小品文,妙趣横生。
作者观察细致,文笔细腻生动,文中的蝈蝈活灵活现,令人喜爱。
从中我们体会到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自然的陶醉与痴迷。
四、谈谈你的收获一级:积累了词语?作家作品?文章的内容?二级: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三级:曲径通幽式的写法?让声音生动形象的方法?四级:通过叙事的手段,写出生动活泼的小品文?五、检测1、拓展:课外阅读《昆虫记》。
2、仿写:(任选其一)A、细致地描写一种小动物的形体特征;B、形象地描述一种昆虫或者鸟的叫声;C、抓住特征介绍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附:问题回答调查表(小组在能回答的问题下划勾,相互交流,教师只点拨)同学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吧,说说看都喜欢、都见过哪些,他们有什么特点?同学们兴趣一下上来了,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我见好就收: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大家听听声音,猜猜它是什么?(放蝈蝈的叫声)学生高兴得不行,有几个猜中了,我再放蝈蝈的图片,然后说:对,这就是蝈蝈,你们了解它吗?知道它的特性吗?今天我们来看看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是如何介绍蝈蝈的,在它的笔下蝈蝈还有哪些可爱的名字?现在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看谁知道蝈蝈的信息最多。
同学们立刻安静下来,仔细阅读课文,不到五分钟,有同学举手表示看完了。
我问:说说看,你们从中了解了蝈蝈的哪些知识?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能很快找到答案:蝈蝈的声音、外表、喜欢吃的东西:蝉的肚子、甜食、水果,我及时地鼓励他们:“同学们的回答又快又准,出乎老师的意料,你们把这个问题搞清了也就把文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理清了,你们真棒啊”,我接着启发学生:“作者在介绍蝈蝈的吃食时,是不是一开始就把所有蝈蝈爱吃的东西都摆出来?”学生摇头,“法布尔本人是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蝈蝈爱吃什么东西?”学生又摇头,“那他是怎样发现的呢?”学生说;“是先观察蝈蝈捕蝉,知道它爱吃蝉,”“然后法布尔进一步观察到它特爱吃蝉的什么部位?”“肚子”,“为什么特别爱吃蝉的肚子呢?”“因为它甜”,“随后法布尔又试着用什么去喂蝈蝈?”“水果等甜食”。
“你们看法布尔对蝈蝈的食性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愈来愈全面,他用的是什么方法?”“观察”“试验”“思考”……“没错啊,同学们,这就是法布尔的科学精神,从不轻易下结论,而是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
其实科学并不神秘,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到,只要我们都像法布尔一样多观察、多思考、多实验,我们也一样可以解开很多动物的奥妙,揭开自然界神秘的面纱,不信大家都试试。
”同学们高兴起来,一个劲地点头。
学习作者的科学研究精神这个教学目标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完成。
我又换了个话题:“在课文中,作者对蝈蝈有哪些称呼?”“狂热的狩猎者”、“蝉的屠夫”、“夜晚的艺术家”,“作者为什么这么称呼啊?”“这样比喻拟人的手法很生动很形象啊”,“何以见得?”学生们就把原文一段段读出来,我顺势和他们一起品析其中精彩的描写和准确的用词,我说:“是啊,这篇文章虽然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但大家读得兴趣盎然,为什么呢?因为作者用了大量生动活泼的描写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这种说明文用文艺的笔调来写就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也是这篇文章在写法上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课堂的最后,我请同学们谈这节课的收获,刘勇前说:“我知道了蝈蝈的样子和声音,也知道了蝈蝈爱吃什么。
”谭坤萍说:“我知道要清楚地了解一个动物就必须仔细观察,反复试验,多思考”,侯甜说:“我知道了要把一个小动物写活就必须用细腻生动的描写,”我说:“这堂课老师和大家一样收获都很多,不仅掌握了蝈蝈的许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了把事物写生动活泼的技巧,现在大家就学以至用,用法布尔观察思考推理的方法和生动细腻的描写来描画一个你所熟悉的小动物。
”总结这次课堂的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针对学生的兴趣,问题设计简单明了,紧扣教学目标又有层次感,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顺利解决问题,学生始终处在探究——成功——再探究——再成功的兴奋点上,老师的每一次鼓励都激起了他们成功的欲望,一堂课下来意犹未尽。
充分依靠学生、充分调动学生永远是课堂成功的关键。
师:同学们,还记得在沈复的《童趣》这篇文章中,我们思考过怎样才能成为有情趣的人吗?生1: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
生2:要热爱大自然,有爱心。
生3:要善于发挥联想和想象。
生4: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只要我们热爱自然,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和想象,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你就会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
而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就是这样一位有情趣的人,让我们走进法布尔,走进他的《绿色蝈蝈》。
(多媒体出示法布尔与《昆虫记》的资料)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
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
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
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
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
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
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
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
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的安慰。
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师:我们在了解到法布尔对科学的执着和谦逊的态度后,请允许我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请同学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喧嚣xiāo 劫jié掠静谧mì吮shǔn吸喑yīn哑yǎ篡cuàn夺鸟喙huì莴wō苣jù狩shòu猎嗉囊sù螽zhōng斯下颚è师:读得非常不错,下面请大家每个词语读两遍,注意记住词语的正确读音和字形。
师:请同学解释下列词语: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师:看来同学们预习得还不错,请大家齐读一遍,注意理解识记。
师:在扫清字词障碍后,让我们走进文本,共同去解读一下这篇文章。
师:请同学们默看一遍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问题)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b.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c、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d、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这些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师:注意思考第一个问题,同时一定要学会找中心句,抓关键词句,圈点勾画,作批注。
生:在第4段,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师:那这句话中描写蝈蝈的关键词是什么呢?生1:“身材优美”、“苗条匀称”生2:“嫩绿”、“淡白丝带”“轻盈”师:这是具体的描写,能找到概括的词吗?生:“漂亮“师:那么,在此段之前还有三段,在写什么?在此段之后又在写什么?生1:第1、2段主要是引出蝈蝈。
生2:第3段写的是声音。
生3:第5—10段写的是食物:生4:第11段写的是和睦共居的情况。
师:非常好,也就是说,文章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性等习性,那么哪方面是主要介绍的呢?生:食性。
师:为什么这样说呢?生:因为作者花了大量的篇幅来介绍食性。
师:非常好,自由地大声地读读这些语段,寻找关键词,概括出蝈蝈的叫声和食物特征。
生1:第三段中有“尖锐”,“急促”,“清脆”。
生2:还有“柔和”。
生3:还有“微弱”。
“喑哑”生4:还有“窃窃私语”生5:还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
师:好,这些词都说明蝈蝈的叫声具有怎样的特征呢?生:清脆、柔和、婉转悠扬。
师:对,所以,作者幽默地称呼蝈蝈为什么呢?生:“夜晚的艺术家”、“歌手”。
师:不错。
在这篇科学小品文中,法布尔给蝈蝈除了称为“夜晚的艺术家”、“歌手”之外,还取了哪些名字?生1:“狂热的狩猎者”。
生2:“笼里的囚犯”。
生3:“蝉的屠夫”。
师:真好,这些名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生1:比喻。
生2:还有拟人。
使语言更生动形象。
师:不错,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亲切自然、让人印象深刻。
师;后面这些名称都是根据蝈蝈的什么习性?生:食性。
师:好,那同学们再看蝈蝈具有哪些食性呢?生1:第六段中有“吃蝉”生2:第七段中有“酷爱甜食”生3:第八段中有“吃昆虫”生4:第九段中有“还吃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