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山雨|人教新课标,(1)]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2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mountain rain编订:JinTai College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2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2、篇章2: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篇章1: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身喜欢的局部。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前准备】1、读不同作家写雨的作品。
2、准备优美抒情的轻音乐作品。
【学习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
今天们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提醒需注意的字音, 并理解这个词:啼(tí)啭(zhūàn)3、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4、考虑: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⑴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局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入1. 课程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自然景物的文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教师简要介绍《山雨》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第二章:阅读理解1. 学生自读《山雨》,理解文章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章:细节描写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对山雨的描述、对环境的描绘等。
2. 学生讨论如何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主题。
3.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写一段细节描写。
第四章:感悟与思考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传达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五章:拓展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来拓展文章的内容,如从自然、人文等角度。
2. 各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课堂练习和拓展活动,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资源:1. 《山雨》原文。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写作指导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第六章:对比分析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其他描写雨的文章,如《雨巷》、《听听,那冷雨》等。
2. 学生对比《山雨》与其他文章在写作手法、主题等方面的异同。
3.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七章:朗读与欣赏1. 学生分角色朗读《山雨》原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2.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如修辞手法、词语运用等。
3.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尝试运用《山雨》中的写作手法写一段自己的作品。
第八章: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山雨》的主题,如人与自然、生活哲理等。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山雨》教案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山雨》教案《山雨》描写的是这场山雨使山林比往日更加鲜丽、清新、幽静,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六年级上册人教版《山雨》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感情。
2、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有没有同学喜欢雨景,请用一两句话来说说下雨是的情景。
2、同学们说的都不错,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一下山雨的美丽。
二、自由读课文说说山雨的美。
1、自由读文。
2、你觉得那一句美,读给大家听听。
3、简单评评为什么觉得这句美?
三、知道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图文结合,欣赏品文。
1、指导看图。
2、动笔画一画你想像中的山雨图。
3、交流欣赏,说说你画的是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
五、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着背诵你喜欢的句子。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抄好句。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山雨-人教新课标(1)

课题:2.山雨第1课时一、目标导学:(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1.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2.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二、教学具准备:配乐朱自清《春》片段三、教学思路: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要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教师可恰当地渗透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
通过反复朗读,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优美抒情的语言背后所表现的是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四、预习检测:阅读课文五、导学案(读、思、练):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师:咱们今天又将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1、生自由读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2、指名三名同学分别读第1至4自然段,第5至7自然段,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
教师相机正音。
理解“啼啭”的意思。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
揭示出请刚刚三位同学读书的用意。
4、指名说说阅读的初步感受。
《山雨》六年级上册课文教案(8篇)

《山雨》六年级上册课文教案(8篇)《山雨》六年级上册课文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在情景的渲染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文字所传达出山雨的韵味。
2、根据作者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所展现的画面,体会作者由远而近细致入微的观察、用心倾听背后所表达的情感。
3、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文字。
二、教学重点难点:想象作者由文字所描绘的山雨的画面,感受文字背后作者的观察和倾听以及情感。
三、教学准备:“山雨”图片若干四、教学过程:(一)解题激情,想象画面。
1、(揭题、板书:山雨)什么是山雨?2、当这两个字同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你的脑海中展现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
(当学生说出一副,老师展现画面,并要求学生说说: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3、过渡:由“山雨”两字,同学们脑海中,展现了一幅幅独具特色的风景美图。
但是,你们有没有发现,在图画面前,我们的文字,我们的语言显得是如此枯燥,完全没有了生气。
但是有一位了不起的作者,却能用文字带给我们比画面更美的意境。
(二)由读引路,理清文脉。
1、师:现在自己练习读课文。
要读美文,先要读正确了,正确才是最美的。
如果有那句话读错了,或不太好读,可以反复练习这句话,读好了,再往下读。
这样你读一遍就能有很大的收获。
2、(学生练习读课文。
教师巡视)3、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你们认为哪一段最难读?齐读认为难度的段落。
4、现在老师想听听你们在整篇课文中,认为最美的一段文字,能读怎么样?5、(个别学生读,读完之后)你用语言为大家描绘了一幅什么画面?6、(根据学生发言,老师归纳):雨来雨中雨停(雨后)(三)读出画面,欣赏美文。
1、师:这次我们再读课文时,除了用眼看,用口念,更重要的是用脑去想象用心去感受。
这样,我们课文时,就可以看到山雨的美景了。
此时你已经坐着缆车,来到了空气新鲜,似乎有着鲜花和绿叶的气息的山中。
谁来读读雨中的画面?2、(请一生读第五自然段,或教师范读第五自然段)3、大家听(班德瑞音乐起),你听到了什么?那时谁在演奏着这音乐?4、师:如此美的音乐,从文字中飘然而出,谁还愿意将这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带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聆听。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10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10篇)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10篇)《山雨》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10篇,仅供参考,喜欢可以收藏与分享哟!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1设计意图:想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初步的欣赏能力,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性情。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可持续发展目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空,想象课文中描述的情景。
2、从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秀美,体会作者对山十的喜爱之情。
解决办法:利用课件展示,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并通过各种朗读方式来展示学习体会。
教具准备:课文中优美的片段,音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
今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场山林中奇妙的雨——山雨。
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板书课题。
师:请你大声地读出来。
二、初读感知。
这场山雨到底是怎样的奇妙呢用你喜欢的阅读方式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想想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把这场山雨介绍给我们的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三、自主学习课文。
1、学习雨前。
师:看得出,大家很会读书,那么你能用课文的语句形容你眼前看到的景象吗(点击课件)生:来得突然——,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
(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感受到了什么生答(略)师:让我们一齐用计书声请出山雨,让它悄然无声地来到,让大家都无法发觉。
(学生轻声朗读)2、自学雨中。
导言:听了你们的朗读,我已经感受到了山雨飘然而至,孩子们让我们一起走进雨中,你可以去听听山雨的声音,也可以去欣赏雨中的颜色,通过朗读把你听到的声音或者欣赏到的颜色美美地展现出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5篇)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5篇)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课《山雨》教案1教材解读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来编排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山雨》是本组第二篇略读课文,作者赵丽宏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用清新的笔调描绘山雨独特的音韵美和色彩美。
作者通过独特的联想和想象,将整场山雨描绘成一场美妙的音乐会:山雨悄然而至,由远而近,飘飘渺渺,“像一曲无字的歌谣”;林中万物“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在山雨的弹奏下,“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回荡在人们耳边;山雨过后,山林中余韵缭绕。
山雨的色彩美主要体现在雨中山林那水淋淋的充满生机的嫩绿之中,令人难以忘怀。
全文语言优美,景物描写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继续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山雨独特的音韵美与色彩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通过自主品悟,继续学习作者在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同时,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方法。
3、赏析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有阅读相关美文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1、跟着一阵阵湿润的山风,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山雨,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
(板书:山雨。
)这节课我们学习作家赵丽宏的散文——(生齐读课题)2、顾名思义,山雨就是——(指名回答:山林中的雨)。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山雨的?二、初读全文,明了大意1、全班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全班交流。
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描写主要山雨的声音美及色彩美,并随机板书:(音韵美、色彩美)三、赏析语句,品味雨韵1、导语:山中的雨别有韵味。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山雨》教案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爱和深深的眷恋,体现出作者清雅脱俗的审美情趣。
课文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
先写山雨悄然而至,描绘了由远而近的歌谣般动听的雨声,接着突出描写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最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余韵无穷。
文章首尾呼应,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主次分明,摹声状物细致入微。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篇课文为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本单元是以感受大自然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
教学本篇课文要让学生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品味优美语言,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有声有色的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资源配乐朱自清《春》片段设计思想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上。
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如诗如画的山林雨景,欣赏优美抒情的语言,归纳其中蕴涵的情感,并通过朗读来展示学习的体会,朗读的形式要多样:竞赛读、个人读、男女分读、分组读教师可恰当地渗透朗读技巧,如急缓轻重、抑扬顿挫。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雨》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方法与过程目标:学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受到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三、课前准备准备音乐素材,如轻柔舒缓的音乐。
四、教学过程1.解题激情,想象画面。
(1)板书“山雨”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第一印象。
(2)引导学生联想,当“山雨”这两个字呈现在我们面前时,你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3)过渡语: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在“山雨”这幅画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山林中飘洒的雨水和在雨中欢腾的动物。
但是,如果让我们用文字来描绘这幅画,却发现语言显得如此匮乏。
然而,有一位了不起的作者,却能用文字为我们展现比画面更美的意境。
2.由读引路,理清文脉。
(1)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山雨的美。
(2)指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3.读出画面,欣赏美文。
(1)引导学生重点品读“雨中”部分。
① 自由读“雨中”部分,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景物?② 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山、水、雨。
③ 再读课文,思考这些景物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标注在书中。
④ 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绿、清、欢。
(2)面对这样的山雨,你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这一段。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这一段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着背一背。
(5)指名学生背诵。
4.总结拓展,布置作业。
(1)本文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把山林中的雨景写得如诗如画。
我们以后在写作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山雨》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合作精神。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山雨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运用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 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关于雨的课文,如《雨巷》等。
(2)提问:同学们对雨有什么印象?雨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自学生字词,并进行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4. 课堂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置身于山雨之中,感受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发表自己对山雨的感受和想象。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雨的作文。
3. 收集有关雨的诗歌或文章,进行欣赏和分析。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运用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3.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疑惑及时进行解答。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语感,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山雨》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山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山雨》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景色,询问他们是否曾经欣赏过山雨。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雨的感受和经历。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配课文《山雨》的文本,让学生独立阅读。
2.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3. 讨论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三、情感体验(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山雨的感受和经历。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自己置身于山雨之中的情景。
3. 让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四、创意表达(10分钟)1. 邀请学生用绘画、写作或其他形式的艺术创作,表达自己对山雨的感受和想象。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想法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课堂上的学习和分享,总结自己对山雨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欣赏自然景观。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亲身感受山雨的美丽和力量。
2. 邀请家长参与课堂,分享他们对山雨的感受和经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阅读《山雨》,让学生感受作者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引导他们通过课文中的描述,想象自己置身于山雨之中的情景,并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山雨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意表达,如绘画、写作等,展示自己对山雨的感受和想象。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山雨人教新课标

《山雨》教学设计执教年级:五年级执教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优雅、欢悦、清脆、凝聚、浴”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重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诗句导入,突出特点(5分钟)同学们,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跟雨有关的诗句?(生回答)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很有代表性的诗句,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课件2)请同学们开火车读,读的时候,根据诗句中信息,想一想这里的“雨”是在什么地点,或者什么季节,有什么特点。
师总结:从这三句诗中,我们读到了“小雨”“白雨”“细雨”,可以说,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作者笔下的雨也就各不相同。
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同跟随赵丽宏欣赏一场《山雨》。
二、潜心研读,注重写法(32分钟)(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7分钟)1.老师邀请几位同学,按(雨来了、雨中、雨后三部分)顺序朗读课文,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完成两个任务:(出示课件3)(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山雨的,划出关键词句。
(2)把自己的初步感受凝成一个词,填写好( )的山雨(声音、颜色、速度、感受等)。
生回答第一个问题后,出示课件4。
师总结: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写景都要讲究一定的顺序。
我们再来看一篇写景的文章,(出示课件5),读读红颜色的字,看你有什么发现。
2.生回答,师总结:时间顺序。
进一步讨论时间顺序的好处:条理清楚,脉络清晰。
这里边最详细的部分,是雨中部分,这就是详略的问题。
今后,大家写作文的时候,就可以借鉴运用了。
请同学们看第二个问题,大家说说看,这是一场好()的雨呢?生展示后,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总结:作者在这篇短短的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雨的声音、颜色,更多的是对雨的感受,让我们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教学详案

第1单元 2 山雨教学详案设计说明飘洒的雨丝是心灵的梦幻曲,沙啦啦的雨声是撩动心弦的音符。
走进这雨中,品味这雨的意味,如同品味一杯美酒,心被滋润得酣畅淋漓。
在这段美妙的音乐中舒展、释怀。
这就是作家赵丽宏的散文《山雨》带给人的享受。
打破常规的问答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走进情境,全身心地朗读,沉浸在文本的意境中,使身心受到感染,在朗读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的喜爱之情;在朗读中感悟作者神奇想象世界里的声韵之美、神韵之美。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在朗读的基础上,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2.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难点: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
课前准备1.课文朗读动漫。
2.教学辅助课件。
3.朗读配乐用曲( 钢琴曲《雨的印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生活入手,初悟山中雨1.谈话:(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雨?(2)今天我们将跟随作者去山中感受一场别样的雨!(播放课文朗读动漫。
)请同学们静静地听。
用心细细地品味。
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2.揭题:是呀,这的确是一场特别的雨。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山雨)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体验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对山雨、雨中山林的描写可能会有陌生之感。
因此,开课伊始,让学生伴着朗读动漫进入文本,同时联系学生生活经历,引导他们全面感受“雨”,为下文的学习作了较好的铺垫。
二、个性阅读,读悟雨之美1.初读整体感知:你喜欢这样的山雨吗?那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山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场怎样的山雨?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绘这场山雨的? (生自由朗读全文。
)2.生自由谈感受。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山雨|人教新课标(1)]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山雨|人教新课标(1)]](https://img.taocdn.com/s3/m/ecd6968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6b.png)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山雨|人教新课标(1)]《山雨》教学设计临潼铁路小学张娜教学理念: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
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1、指名读生词,理解词语。
2、分部分读课文。
女生读第1至4自然段,男生读第5至7自然段,师读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
教师相机正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
自然还是位美术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a、交流学生找到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师生共同总结全文,(师引导,生补充)概况中心。
四、记笔记,总结阅读收获,拓展延伸•(1)总结阅读文章注意要点。
•1、写景文章有三类:游记、自然现象、生活周围的景物。
•2、明确写景顺序(按观察先后顺序,按时间推移顺序,按空间顺序,按景物类别)•3、把握文章结构(总分结构、移步换景结构)•4、体会文章情感(绝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
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河山的赞叹,感染读者。
《山雨》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

《山雨》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并背诵课文《山雨》。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感受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山行》。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山的印象是什么?有没有去过山里游玩的经历?(3)板书课题《山雨》,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学生交流朗读感受,分享喜欢的词句。
3.精讲细读(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第一段,理解“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3)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4.感悟情感(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作者对山雨的情感是什么?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关于山的诗词,进行交流分享。
四、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山雨》。
2.写一篇关于山的作文,题目自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山雨》,体会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时间把握不够好,导致课堂小结有些仓促。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意时间分配,确保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重难点补充:1.教学难点:在分析“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的意境时,可以这样设计对话:教师:“同学们,‘空山新雨后’这句话,你们能感受到什么?”学生1:“我感觉到山里特别安静,好像什么声音都没有。
”教师:“很好,那‘天气晚来秋’呢,又能感受到什么?”学生2:“我觉得天气变得凉爽了,秋天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上册山雨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2,山雨|人教新课标,(1)]
《山雨》教学设计临潼铁路小学张娜教学理念:
略读课文以学生的自学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
引导适当拓展。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个性化地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语言的优美,体会作者对山雨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
2.课件:课文插图,赏读的语段,拓展资料。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多媒体出示画面)师:我们的大自然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变幻莫测,多彩多姿,有时,让我们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有时也让我们欣赏皑皑的白雪,当然,有时也让我们享受着蒙蒙的细雨……师生背诵描写雨的诗句。
师:今天咱们就跟着作者赵丽宏一起走进山林,去感受山雨的韵味。
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文脉 1、指名读生词,理解词语。
2、分部分读课文。
女生读第1至4自然段,男生读第5至7自然段,师读第8至10自然段,即雨来、雨中、雨后的相关段落。
教师相机正音。
3、指名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写这场山雨的。
揭示分三部分读书的用意。
作者主要介绍了山雨的哪两个方面?(板书:雨前、雨中、雨后)
4、指名说说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师:作者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的山林雨景图,而这幅图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的收获。
那么,他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做出标记。
三、朗读赏析,深入感悟(1)作者听到了什么?观察到了什么?请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
①读读写山雨声音的句子,找出句子中的比喻部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a沙啦啦,沙啦啦── b像一曲 / 无字的歌谣,神奇地 / 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 / 清晰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这里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从这奇特的想象中表达作者对山雨的无比喜爱。
) c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 / 岩石、每一片 / 树叶、每一丛 / 绿草,都变成了 / 奇妙无比的琴键。
(这里作者把岩石、树叶、绿草比作琴键。
) d飘飘洒洒的雨丝/ 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 / 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 / 都带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将洒落的雨丝比作“轻捷柔软的手指”,把雨声比作“优雅的小曲”。
) e 丁——冬——丁——冬……仿佛是一场山雨的余韵。
②小结。
作者通过大胆而又奇特的想象,写出了山雨的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个广大的想象空间,引起我们产生无限美好的遐想。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师:大自然琴技高超,让我们聆听到了一篇无与伦比的山雨乐章。
自然还是位美术家。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它所描绘的山林色彩。
a、交流学生找到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指名读。
b、学生交流都看到了哪些颜色,对哪种颜色印象最深。
师:正像你们说的一样,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c、师引读,体会两个“流进。
”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
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
说明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心灵感受到的,雨中的绿让人难以忘却。
)(4)感受山雨的余韵。
学习“以响衬静,静中更静”的写法。
这场山雨是在人们不知道的情况下,悄悄地、悄悄地来,于是山林中演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
随着这优美动听的声音,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绿得耀眼,绿得透明。
而后,它又悄悄地、悄悄地走了,只留下了它的余韵。
(5)师生共同总结全文,(师引导,生补充)概况中心。
四、记笔记,总结阅读收获,拓展延伸•(1)总结阅读写景文章注意要点。
• 1、写景文章有三类:游记、自然现象、生活周围的景物。
• 2、明确写景顺序(按观察先后顺序,按时间推移顺序,按空间顺序,按景物类别) • 3、把握文章结构(总分结构、移步换景结构)• 4、体会文章情感(绝非单纯写景,而是借景抒情。
就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认识感受和细腻的内心世界,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河山的赞叹,感染读者。
)(2)读《练习册》第二课的阅读文章《雷雨》,用上面总结的方法说一说。
(3)拓展相关写雨的句子,丰富积累。
春之声“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
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五、作业读读背背写雨的古诗。
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唐)王维《山居秋暝》 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唐)杜甫《春夜喜雨》 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5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南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6 .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唐)王维:《渭城曲》 7 .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8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绝句》六、板书山雨雨来→雨中→雨后音韵美用心倾听雨的两个方面{ }喜爱色彩美细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