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
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与控制

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与控制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与控制冷轧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电工材料,被广泛应用于电力设备等领域,如发电机、变压器、电动车、船舶等。
然而,冷轧取向硅钢在加工过程中存在边裂的问题,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因此,分析和控制冷轧取向硅钢边裂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一、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原因冷轧取向硅钢板材中出现边裂的主要原因是薄带氧化皮、拉伸应力集中和良品、次品接触等。
具体来说,边裂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 原料不合格: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原材料应当是高质量的硅钢板坯。
如果原材料中含有杂质和不均匀的成分,就容易导致板材出现边裂的问题。
2. 氧化皮过厚:在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冷轧加工过程中,氧化皮很容易形成。
如果氧化皮过厚,加工过程中很容易撕裂,导致板材产生边裂。
3. 拉伸应力集中:在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冷轧加工过程中,拉伸应力很容易堆积在板材的边缘,导致边缘处的应力集中,产生边裂。
4. 机器参数不稳定:在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生产过程中,机器参数的不稳定性也容易导致板材出现边裂的问题。
机器参数不稳定会导致板材产生应力不均匀的问题,从而产生边裂。
二、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边裂问题,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因此,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边裂问题进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确定边裂的原因,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具体分析方法如下:1. 直观观察通过直观观察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外观,可以快速判断板材是否出现了边裂的问题。
观察钢板表面的变形、毛刺和开口等变化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出边裂的位置和范围。
2. 金相分析金相分析是一种通过显微镜观察冷轧取向硅钢板材的金相组织结构,来分析边裂问题的方法。
通过金相分析,可以确定板材中是否存在缺陷,如气泡、夹杂等,这些缺陷往往是边裂的主要原因。
3. 热处理分析热处理分析是一种通过加热冷轧取向硅钢板材进行边裂热处理,来检测板材是否出现边裂问题的方法。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热处理后,观察板材表面的变化情况,可以初步判断板材中是否存在边裂的问题。
最新 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与控制-精品

冷轧取向硅钢边裂分析与控制【摘要】冷轧取向硅钢边裂是硅钢产品的严重缺陷,为了消除或减少边列缺陷,我们对冷轧取向硅钢边裂产生机理进行了理论的分析,并对剪切机组的剪切参数及冷轧工艺参数进行控制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得出的结论并运用理论、判断摸索出消减边裂形成与扩展的控制措施,从而提高了成材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关键词】取向硅钢;边裂;控制0 引言取向硅钢由于原料硅含量高,晶粒粗大,轧制前经常化处理,造成其脆性、硬度显著升高,裂边敏感性增大。
带钢在AP机组圆盘剪剪边时边部易产生微裂纹。
带钢边裂严重的甚至造成断带事故,产生粘辊、削辊等轧辊损伤,生产中为防止边裂在后部连退机组引发断带事故,需拼焊机组剪边处理,导致成材率降低和生产成本增加。
因此如何消减带钢边裂,已成为硅钢厂CGO钢生产的一大技术难题。
我们在工作中运用理论与实践分析冷轧CGO钢边裂产生机理,通过AP机组带钢边部质量控制和冷轧工艺参数优化方式,消减边裂形成与扩展,从而提高成材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 取向硅钢轧制裂边原因分析1.1 原料成分、组织对裂边的影响硅钢由于高硅(3.3%Si)、晶粒粗大以及冷脆元素磷的添加,使钢的屈服和变形抗力升高,导致钢的硬、脆性增大,塑、韧性降低。
经常化处理“急冷效应”后硬脆性显著升高,原子间结合力降低,裂边敏感性增大。
1.2 带钢剪边对裂边的影响1.2.1 带钢正常剪切断口一般由1/3切断层和2/3撕断层组成,由于CGO 钢屈服强度高、脆性大,剪刃侧间隙调整过小,搭接量过大会导致剪刃磨损严重,设备超载,切断层所占比例增大,部分撕断层有局部凸起,形成二次切断层,甚至在撕断层出现纵向裂纹;剪刃侧间隙调整过大、搭接量过大使带钢边部外侧起主要剪切作用的上刀片剪切分力增大,带钢角部弯曲变形增大,造成剪切边部还未达到屈服极限发生塑性变形得到切断层就在剪刀刃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切断层内存在光边微裂纹。
1.2.2 带钢边部在剪切过程中产生的切断层部分由于发生塑性变形而产生了加工硬化,造成变形抗力增加和塑性能力恶化,使切断层和撕断层存在塑性差、硬度差,从而导致在轧制变形过程中引发硬化层脆裂的产生。
冷轧取向硅钢工艺

冷轧取向硅钢工艺
冷轧取向硅钢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工材料。
它的主要成分是硅,能够有效地降低铁芯的磁损耗和铁芯温升,从而提高电机的效率。
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冷轧取向硅钢需要经过多道精密加工。
首先,原材料需要经过热轧、酸洗和退火等工序,然后开始进行冷轧。
这个过程分为几个步骤,包括碾压、拉伸、冷却和切割等,每个步骤
都有其特定的参数和工艺要求。
在碾压阶段,硅钢经过一系列的轧制和压缩,减小了其晶粒的大小,同时提高了其取向性。
拉伸阶段是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通过调节拉伸速度和张力,即可控制硅钢的取向性和磁性能。
冷却阶段则是为了确保硅钢的物理性能稳定,必须在特定的温度
范围内进行快速冷却,以控制晶粒尺寸和硅钢的微观结构。
最后,硅
钢需要根据规格和尺寸进行切割,以便进行下一步的加工和成品制造。
冷轧取向硅钢工艺的高精度、高质量和高效率,使其成为电机、
变压器、发电机等电力设备制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材料之一。
它不仅
在能源和工业部门得到广泛应用,在新能源汽车、计算机、通信设备和家电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冷轧取向硅钢是一个复杂的工艺,需要高度的技术和经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革新,它的性能和应用范围也会不断地得到扩展和提升。
取向硅钢工艺大师的作品

取向硅钢——工艺大师的作品工艺品,即通过手工或机器将原料或半成品加工而成的产品,是对一组价值艺术品的总称。
工艺品来源于生活,却又创造了高于生活的价值。
它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性和艺术性,是人类的无价之宝。
然而,大多数人一提到工艺品一定会联想到,木雕、竹雕、唐三彩、刺绣等,但是在特殊钢行业中也有一种产品被称作工艺品,那就是取向硅钢。
为什么说取向硅钢被称为工艺品呢?1、这是因为取向硅钢制备工艺非常精细准确,合金成分的严格控制,MnS/AlN抑制剂粒子的尺寸、分布、数量的准确控制,特别是织构或晶粒取向的控制达到了极致的水平。
在特定的工艺下,使230 mm厚的连铸坯中3个晶区(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粗大等轴晶区)的不均匀组织(材料科学基础中称其为组织不均匀性,此外还有物理不均匀性(指缩孔)和成分不均匀性(指偏析)),变为最终0.3 mm厚的近100%Goss(称高斯或戈斯)取向{110}等轴晶,如下图(图中的{200}极图显示晶粒的取向分布,即所有晶粒{200}面法线的极射投影,看上去像个冬天下雪后堆出的有面部表情的雪人),这需要每道工序的严格控制。
2、再者就是取向硅钢的“技术秘密”:要使取向硅钢具有近100%的Goss取向晶粒,就要通过非常缓慢的二次再结晶过程(也称晶粒异常长大)。
Goss织构的获取是目前惟一的通过二次再结晶获得有利织构的例子,一般二次再结晶的发生都不是人们所希望的。
异常长大的发生主要靠一次再结晶后有利的初次织构,即强的{111}织构,极少量的Goss取向晶粒作为种子,和钉扎力合适的第二相粒子“密切配合”,以及合适均匀的晶粒尺寸。
若Goss种子晶粒位向不准,或数目过多,或钉扎用的MnS/AlN粒子含量过多或过少,尺寸不合适都得不到非常锋锐的Goss织构。
理想的二次再结晶还要靠理想的一次再结晶,合适的一次再结晶晶粒尺寸要靠合适的一次再结晶退火温度和时间。
而合适的一次再结晶织构要靠合适的冷轧压下量,即87%的压下量。
同步、异步组合轧制取向硅钢极薄带的织构研究

LISjn i u
( e x olg {M ea lr y, e x 7 2 ) B n C l eo e tl g B n i1 0 2 u 1 Ab t a t s r c o C mme ca r / re td sl o te h e s we e od r l d t hc n s . 8 r1 l an o in e i c n se Is e t r,c l o l o t ik e s0 0 mm y 既0 s i e b s
s e fa dc r e to a o l . et i tiswe ea n ae t8 0C { r6 y r g namo p eef r ae Ro ld h a n o v n in l l n Th hnsrp r n e lda 4 。 0 hi ah d o e t s h r u n c . i i r i n e a dr cy tl zt n tx ue f h hnsrp r v s g t db n er sa l ai t r so eti tisweei e t ae yODF. er s l n iae a nt ec dt no / n e t n i Th e ut idc td t t h on io f s h i i t eco ss e rr ln n o v n in o l g,h eo main tx u eo hn srp s g n r l i lrt h to h r s h a ol g a d c n e to a r ln te d [ r to e t r ft i tisi e ea y s i l i l mia O ta f c n e t n lr l d s e t b ttx u e dsrb t n ao g t e tik e si s mmerc 1Ale n e l g a 4 " o o v n i a ol h e , u e t r itiu i ln h hc n s sa y o e o tia . tra n a i t8 0C fr n
取向硅钢新生产工艺的发展

第46卷第6期2020年12月包 钢 科 技ScienceandTechnologyofBaotouSteelVol.46,No.6December,2020取向硅钢新生产工艺的发展霍慧贤,李艳霞,孙振东,刘鹏程,黄 斌(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包头 014010)摘 要:文章总结归纳了近年来工业上取向硅钢新的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细化磁畴、异步轧制生产取向硅钢、提高Si含量、隧道式连续罩式高温退火取代单体罩式退火、减薄厚度、双取向硅钢7种取向硅钢生产新工艺。
这些新的生产工艺对于提高取向硅钢的磁感应强度、降低铁损、降低矫顽力等磁特性,而且在高效、节能、降低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取向硅钢;薄板坯连铸连轧;异步轧制;隧道式连续罩式高温退火中图分类号:TG142 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5438(2020)06-0030-03DevelopmentofNewProductionTechnologyforOrientedSiliconSteelHuoHui-xian,LiYan-xia,SunZhen-dong,LiuPeng-cheng,HuangBin(BaotouWeiFengRareEarthElectromagneticMaterialCo.,Ltd.,Baotou014010,InnerMongoliaAutonomousRegion,China) Abstract:Inthispaper,thenewproductiontechnologiesfororientedsiliconsteelinindustryinrecentyearsaresum marized,sevenofthemincludingthinslabcastingandrollingtechnology,refiningmagneticdomain,asynchronousrolling,increasingcontentofSi,replacingmonomercoverannealingwithtunnelcontinuoushightemperaturecoverannealing,thinningthicknessanddoubleorientedsiliconsteelareintroduced.Withthesenewproductionprocesses,themagneticin ductionintensitycanbeimproved,ironlossandsuchmagneticcharacteristicascoercivitycanbereducedaswellastheeffectsofhighefficiency,energyconservationandcostreductionaregood. Keywords:orientedsiliconsteel;thinslabcastingandrolling;asynchronousrolling;tunnelcontinuoushightempera turecoverannealing 硅钢被誉为钢铁产品中的“工艺品”,主要用于制造各种电机、变压器和镇流器铁芯以及各种电器元件。
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形变与再结晶织构研究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硅钢作为电机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电机制造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其具有高导磁性、低磁滞损耗、高温稳定性等优越性能,被广泛
应用于高频电机、变压器、电力传输等领域。
然而,高硅钢在冷轧过程
中易发生马氏体形变及再结晶过程,从而影响其力学性能和磁性能的稳
定性。
因此,深入研究高硅钢冷轧过程中的形变和再结晶织构变化规律,对提高高硅钢的综合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主要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的形变和再结晶织构变化规律。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分析高硅钢冷轧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和织构演化规律。
2.研究不同冷轧量对高硅钢的晶粒度、屈服强度、延伸率等力学性
能的影响。
3.探究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的组织结构和织构变化对磁性能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1.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
对高硅钢的晶体结构和织构等进行表征。
2.通过拉伸试验和硬度测试等手段对高硅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
3.采用磁强计、磁滞回线测试等手段对高硅钢的磁性能进行表征。
四、预期结果和意义
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探究不同冷轧量下高硅钢的形变和再结晶织构变化规律,并研究不同冷轧量对高硅钢性能的影响,为高硅钢的制备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有望在材料科学领域推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
取向硅钢调研报告.

取向硅钢调研报告简介取向硅钢主要用于制作变压器铁芯和大发电机的定子铁芯,是电力工业发展最为重要的功能材料之一。
取向硅钢组织以高度趋于(110) [001」位向,即高斯方向的晶粒为主要特征,是唯一经过二次再结晶得到的钢铁制品,其生产工艺复杂、制造技术严格,被誉为钢铁材料中的“艺术品”。
取向硅钢按{110}<001>取向度和磁性能不同分为普通取向硅钢(Conventional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CGO)和高磁感取向硅钢(High Magnetic Induction Grain-oriented Silicon Steel, Hi-B)两类。
Hi-B 钢与CGO 钢相比,具有铁损低、磁感应强度高、磁致伸缩小等优点,用它制作的变压器产品具有空载损耗低、噪声低、体积小等优点。
近年来,高磁感取向硅钢的产量与使用量逐年增大。
两者在性能上的差异见下表1。
表1 CGO和HiB钢的性能比较取向硅钢生产技术现状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取向硅钢生产工艺有4种,分别是高温加热两次冷轧法、高温加热一次冷轧法、低温加热两次冷轧法、低温加热一次冷轧法。
每种工艺的生产流程、工艺特点和优缺点如表2所示。
目前全世界仅有约16家企业可以生产取向硅钢。
主要企业有:日本的新日铁和JFE 、韩国的浦项、美国的AK 和AlleghenyLudlum 、俄罗斯的新利佩茨克(简称NLMK)、德国及在法国的蒂森克虏伯、英国的CogentPower 、巴西的Acestita 、波兰的Stalprodukt S.A.、阿赛诺米塔尔收购的捷克ValcovnyPlechuA.S.、中国的武钢、宝钢等。
目前取向硅钢最先进的生产厂为新日铁,主要生产HiB 取向硅钢; 韩国浦项主要是仿照日本新日铁低温渗氮工艺,全部产品采用低温加热一次冷轧工艺生产,而且绝大部分产品为HiB;德国蒂森克虏伯开发了以Cu2S+AlN为主,并以MnS+Sn为辅作为抑制剂的低温加热一次冷轧法,生产HiB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的进展

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的进展取向硅钢(又称废电钢、取向炉渣、磁芯硅钢等)是一种多应用的合金材料,抗风化性能好、抗磨损性能优良、热弹性模量高。
它的加工精度和性能稳定性强,适用于各种高技术应用场合,如航空航天,汽车,机械,计算机等领域。
近年来,取向硅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满足一些特殊应用,人们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研究了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机理。
从取向硅钢的组成可以看出,它是一种钢材,由碳钢、软铁素和硅等多种元素组成,但是硅在其中具有主导性。
硅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金属元素,它可以在取向硅钢中形成取向结构,进而改变了取向硅钢的性能。
二次再结晶是一种对结构进行重组的技术,可以用来改善取向硅钢的机械性能。
在保持取向结构的前提下,将取向硅钢的温度提高到一定的温度,原子之间的力将发生变化,使结构产生新的运动模式,从而改变原来的结构。
这种重新排列的过程就是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是提高取向硅钢的性能的可行方法。
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在1970年代初期开始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再结晶条件;(2)晶体结构变化;(3)晶粒尺寸变化及其影响;(4)再结晶变形行为;(5)微观结构和微观性能;(6)应变逆变行为及机理。
目前,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研究发现,二次再结晶的温度和时间对取向硅钢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晶粒形貌的变化可以改变取向硅钢的电磁参数;脆性和断裂行为也受到晶粒变化的影响;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还可提高它的耐热性和耐磨性;此外,微观结构变化也可改善取向硅钢的弹性模量和塑性变形性能。
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机理研究仍在继续,主要集中在如下几个研究方面:(1)针对特定应用,进一步评估二次再结晶的影响;(2)取向结构的微观研究;(3)晶粒形态和组织结构及其对性能的影响;(4)提高取向硅钢的耐蚀性和耐热性;(5)建立取向硅钢二次再结晶机理的数学模型;(6)研究微观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7)对取向硅钢的二次再结晶处理工艺进行进一步优化。
普通取向硅钢在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

普通取向硅钢在冷轧及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及织构演变麻永林;赵娜娜;刘宝志;张浩;赵尖;张磊;邢淑清【期刊名称】《机械工程材料》【年(卷),期】2017(041)006【摘要】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在冷轧及退火过程中不同工序段普通取向硅钢的组织和织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一次冷轧并经850 ℃×6 min脱碳退火后,取向硅钢发生一次再结晶,晶粒由纤维状转变为等轴状,平均晶粒尺寸为25 μm,织构主要有{001}<010>、{111}<112>和Goss织构等;在二次冷轧后,晶粒明显变小,且再次转变为纤维状,织构主要为α织构和γ织构;经1 170 ℃高温退火后,取向硅钢发生二次再结晶,一次再结晶晶粒异常长大,晶粒尺寸达到厘米级;拉伸平整退火后,晶粒更为圆整均匀,平均晶粒尺寸为2.28 cm,Goss织构取向密度最大,达到24.【总页数】5页(P25-29)【作者】麻永林;赵娜娜;刘宝志;张浩;赵尖;张磊;邢淑清【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包头 014010;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头 014010;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包头 014010;包头市威丰稀土电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包头 014010;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与冶金学院,包头 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G142.77【相关文献】1.蚀坑法研究冷轧及退火工艺对无取向硅钢织构演变的影响 [J], 金自力;齐建波;王凤香2.冷轧无取向硅钢再结晶退火组织和织构演变研究进展 [J], 王健;李俊;郭文渊;张利祥;张深根3.退火工艺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J], 徐向棋;李耀辉;罗来辉4.退火工艺对3.15%Si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和织构的影响 [J], 李慧;梁精龙;李运刚;张冬青5.退火温度和时间对冷轧无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影响 [J], 徐向棋;李耀辉;罗来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及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及取向硅钢取向硅钢是一种重要的电工材料,主要用于制造电机、变压器等电力设备。
它具有低磁滞损耗、高导磁性能的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电力设备的能耗。
为了满足不同领域对取向硅钢的需求,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工艺。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主要包括原材料准备、热处理、冷轧、取向处理等环节。
首先,原材料准备是确保取向硅钢质量的重要环节。
在原材料选择上,需要选择高纯度的硅钢片,确保其化学成分符合标准要求。
同时,对原材料进行剪切、切边等加工,以便后续工序的进行。
接下来是热处理环节。
热处理是为了改善硅钢的磁性能和机械性能。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有退火和热轧退火。
退火是将硅钢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应力和晶界回复。
热轧退火是在退火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热轧,可以进一步改善硅钢的磁性能和机械性能。
然后是冷轧环节。
冷轧是将热处理后的硅钢进行冷加工,以提高其平面度和表面质量。
冷轧过程中,硅钢经历了多道次的轧制,逐渐减小厚度,同时改善了晶体取向和磁性能。
冷轧还可以通过控制轧制力和温度,调控硅钢的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
最后是取向处理环节。
取向处理是通过热处理和冷轧等工艺手段,使硅钢的晶体取向更加均匀,提高其导磁性能。
取向处理的具体方法有热轧取向和涂层取向两种。
热轧取向是将热处理后的硅钢再次进行热轧,通过控制轧制力和温度,使晶体取向更加均匀。
涂层取向是在硅钢表面涂覆特殊的取向剂,通过热处理使取向剂在硅钢内部形成均匀的取向结构。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涉及到原材料准备、热处理、冷轧和取向处理等环节。
通过这些工艺手段,可以改善取向硅钢的磁性能、机械性能和导磁性能,满足不同领域对取向硅钢的需求。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严格控制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确保取向硅钢的质量稳定可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的不断改进,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也将不断完善,为电力设备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取向硅钢冷轧织构

取向硅钢冷轧织构
取向硅钢冷轧织构是一种在冷轧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方向和轧
制温度形成的硅钢晶粒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硅钢的磁导率和磁饱和感应强度。
在取向硅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经过多道次的冷轧和退火处理。
通常先进行热轧,将钢板加热到高温并经过一系列的轧制,以得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初步产品。
然后进行酸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氧化层。
在冷轧过程中,通过控制轧制方向和轧制温度,可以使硅钢晶粒沿着轧制方向排列,形成取向结构。
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硅钢的磁性能,因为晶粒的取向排列可以减少磁阻,增加磁通在材料中的传导效率。
在完成冷轧后,需要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冷轧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并促进晶粒的进一步生长。
退火处理可以改善硅钢的机械性能和磁性能。
通过这些处理步骤,取向硅钢的织构得以形成,并具有优异的磁性能和机械性能。
这种材料在电力、电子和汽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冷轧过程中的金属织构演变研究

冷轧过程中的金属织构演变研究在金属冷轧过程中,由于外力的作用,金属结晶体内部的晶格结构会发生变化,同时织构(即晶粒取向的偏好方位)也会发生演变。
这种织构变化在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相关加工工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冷轧过程中金属织构的演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1. 冷轧过程中的晶粒取向演变在冷轧过程中,金属原始织构会发生变化。
最初的晶粒取向由初始材料的制备方式决定,例如熔融结晶和固态变形等。
然而,在冷轧过程中,晶粒取向会被外力引起的屈曲和滑移所改变。
这是由于冷轧过程中内部晶粒的变形和重组。
重组会选择性地影响晶界的取向,以最小化金属材料在应力下的形变能。
因此,冷轧过程中的织构演变决定了晶体内部的取向分布。
2. 压下阶段的织构演变在冷轧的压下阶段,金属材料受到了巨大的压缩应力。
这些应力会引起晶粒的择优取向以减小应变能。
在这个过程中,晶粒会根据晶界能和位错能的差异进行再排列。
这些位错会通过滑移和交叉滑移的方式来进行排布,这将导致织构的演变。
更具体地说,滑移是指晶体内部位错沿着晶体的滑移面移动,这会产生晶粒的滑移和重整。
交叉滑移是指位错在晶体的不同平面之间移动,这使得晶体的取向发生变化。
这两种位错运动的组合使得晶格结构发生变化,并有助于形成新的织构。
3. 退火阶段的织构演变在冷轧后,金属材料通常需要进行退火来减小内部应力和恢复塑性。
在退火过程中,金属晶体会发生晶界扩散和再结晶等变化。
这将导致原有织构的消除和新织构的生成。
晶界扩散是指晶界附近原子的迁移,从而使原有晶界处的织构不再重要。
而再结晶是指在退火过程中部分晶体重新形成新的晶粒,这将导致新的织构产生。
这种织构的演变过程是由温度、时间和晶体取向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4. 织构对金属材料性能的影响织构对金属材料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织构会导致不同的力学性能和热处理行为。
例如,在织构中存在取向偏好的晶粒会增加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此外,织构还可以影响材料的电导率、磁性和生物相容性等方面。
冷轧和退火if钢板中{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

冷轧和退火if钢板中{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钢板是采用冷轧和退火工艺制造出来的金属材料,它以其优良的性能和良好的可塑性成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基础材料。
在钢板生产过程中,将钢材进行冷轧和退火工艺作为重要的一步,为制备出优良的性能、满足多种用途的钢板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在冷轧和退火的过程中,影响钢板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冷轧和退火后形成的织构结构。
{111}〈110〉和{111}〈112〉织构是一种具有特殊力学性质的细晶格织构,它们在冷轧和退火钢板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关键在于高温下原子可以自由移动和重新排列,形成特定结构。
首先,冷轧加工将钢材挤压至所需形状,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原子将形成初始结晶格织构。
当钢板达到特定的温度时,晶格织构的演变也就开始了。
这时,原子将趋势性地以八面体状排列成六角晶单元,形成{111}〈110〉织构。
随着温度的升高,块核形成和变形,原子便按照{111}〈112〉排列构成六角晶单元,形成{111}〈112〉织构。
{111}〈110〉织构和{111}〈112〉织构是冷轧和退火后钢板组织结构,其形成与温度有关。
高温下,原子在巨大的温度力学力作用下重新排列,织构由初始的{111}〈110〉转变成{111}〈112〉织构。
{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不仅是冷轧和退火钢板性能的影响因素,还是影响钢板塑性和临界点的重要因素之一。
{111}〈110〉织构由晶粒间界面主导,可以提高钢板的塑性,而{111}〈112〉织构由晶粒内部单元主导,可以提高钢板的临界点。
基于此,在实际的产品应用过程中,将{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与所需的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做有效的关联,有助于优化钢板的加工条件,提高钢板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满足各业应用需求。
从以上可以看出,{111}〈110〉和{111}〈112〉织构的形成,对冷轧和退火钢板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能准确控制冷轧和退火工艺,形成合适的织构结构,有利于优化钢板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提升产品质量。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及取向硅钢

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及取向硅钢取向硅钢是一种特殊的电工钢材料,其加工工艺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要求。
本文将从取向硅钢的特点入手,介绍其加工工艺及相关知识。
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高磁导率和低磁滞损耗的电工钢材料,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电机和发电机等设备中。
其主要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取向性,即晶粒的方向倾向于与材料的延伸方向保持一致。
这种取向性使得取向硅钢具有更好的磁导率和低磁滞损耗,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中,一个重要的步骤是取向退火。
取向退火是通过加热和冷却处理来改善取向硅钢的磁性能。
在取向退火过程中,首先将取向硅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快速冷却。
这种加热和冷却的处理可以使晶粒重新排列,达到优化磁性能的目的。
取向退火的工艺参数对于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率是影响退火效果的关键因素。
合理选择这些参数可以使得取向硅钢的晶粒尺寸得到优化,从而提高磁导率和降低磁滞损耗。
除了取向退火,还有其他一些加工工艺也可以用于改善取向硅钢的磁性能。
例如,取向硅钢的冷轧工艺可以使晶粒沿着轧制方向排列,进一步提高取向性。
此外,还可以利用高温退火、磁场处理等方法来改善取向硅钢的磁性能。
在实际应用中,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也需要考虑到成本和效率等方面的因素。
例如,取向退火的温度和时间需要在保证磁性能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以节约能源和时间成本。
同时,加工设备的先进程度和操作技术也对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有着重要影响。
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特殊磁性能的电工钢材料,其加工工艺需要特殊的处理步骤和工艺参数。
通过合理选择加工工艺和工艺参数,可以使取向硅钢的磁性能得到优化,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取向硅钢的加工工艺将进一步改善和完善,为电力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取向硅钢_精品文档

取向硅钢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特殊取向结构的钢材,它在电工行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取向硅钢具有低磁滞、高导磁性和低铁损等优良特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变压器、电动机、高频电磁铁等领域。
本文将从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特点及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取向硅钢的制造工艺。
取向硅钢的制备主要采用冷轧取向硅钢工艺,其制备工艺包括:熔炼原料、铸锭、热轧、酸洗、冷轧、退火、取向处理、切割和卷取等步骤。
其中,取向处理是关键步骤之一,通过磁场作用使材料的晶粒取向沿着优势磁通方向排列,从而提高材料的导磁性能。
此外,制备过程中还需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以确保取向硅钢的优良性能。
取向硅钢具有一系列显著的特点。
首先是低磁滞特性,取向硅钢的磁滞损耗很低,能够有效减少磁能损耗,提高设备的能源利用率。
其次是高导磁性能,取向硅钢的导磁性能优异,具有低磁阻和高穿透磁导率,可大幅提高电磁场的效率。
此外,取向硅钢还具有低铁损特性,它的铁损在工频下非常低,有助于减少能量损耗和热量产生。
另外,取向硅钢还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和机械强度,可满足各种复杂工况下的使用要求。
取向硅钢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首先是电力变压器领域,取向硅钢广泛应用于变压器的铁芯中,可以大幅减少能量损耗,提高变压器的效率。
其次是电机和发电机领域,取向硅钢可用于制造高效率的电动机和发电机的铁芯,提高电磁转换效率,降低电能损耗。
此外,取向硅钢还可以应用于高频电磁铁、感应加热设备等领域,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取向硅钢是一种具有特殊取向结构的钢材,具有低磁滞、高导磁性和低铁损等优良特性。
它的制备工艺复杂,但能够通过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和工艺参数来确保产品质量。
取向硅钢在电力变压器、电动机、高频电磁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提高设备的能够利用率和工作效率。
未来,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创新,取向硅钢在电工行业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29 常化处理取向硅钢初次到二次再结晶织构变化

武钢技术 WISCO TECHNOLOGY
Apr. 2008 Vol . 46 No. 2
常化处理取向硅钢初次到二次再结晶织构变化
1 前 言
在取向硅钢生产中 ,热轧板常化可以使组织 均匀并使材料软化 ,便于冷轧 ,也为初次和二次再 结晶过程中大晶粒的长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即 , 如果不常化 ,初次晶粒就不能充分长大 ,也就不能 很好的形成二次再结晶织构 。因此就不能得到最 优的组织和磁性能 。
第 46 卷
初次晶粒会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显著长大 。虽然 晶粒长大主要受析出物的影响 ,初次再结晶状态 下析出物的尺寸和分布控制着二次再结晶的晶粒 长大 。这些析出物在二次再结晶退火过程的早期 阶段加热到较高温度下溶解 ,然后就不再影响晶 粒长大 。常化样的初次再结晶晶粒大于不常化 样 。因此 ,与不常化样相比 ,常化样在二次再结晶 退火过程中二次再结晶晶粒更容易长大 。
结晶后高斯晶粒也不会相应的大量增加 。二次再 结晶过程中高斯织构随着晶粒长大而增加 。从表 4 的实验事实可见 ,不常化不利于二次再结晶过 程中的晶粒长大 ,因此不常化形成的高斯织构不 如经过常化处理强 。为了增加高斯织构的数量就 要形成有利于晶粒长大的条件 。也就是说 ,大的
· 5 8 ·
武钢技术
0. 4
0. 6
0
0. 3
∑27a
0. 3
0. 2
0. 3
0
图 3 表明常化和不常化试样初次再结晶后取 向差异角主要分布在 30°和 55°之间 。然而这种情
· 5 6 ·
武钢技术
第 46 卷
况在二次再结晶后发生了改变 。二次再结晶后 , 常化和不常化样 ,取向差异角小于 30°的晶粒增 加 ,大于 30°的晶粒减少 。这表明 ,二次再结晶过 程中由于晶粒的长大和高斯位向的重排 ,二次再
取向硅钢生产工艺研究进展

取向硅钢是电力、 电子工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软磁功能 材料, 具有高磁感、 低铁损特性。其由于生产工艺复杂、 制造 技术严格、 制造工序长和影响性能因素多, 一直是钢铁工业 中的 塔尖产品 , 更被誉为 特钢艺术品 。 在当今世界, 节能环保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 , 同时伴 随中国大规模的电力建设, 国内取向硅钢供不应求 , 存在巨 [ 1] 大 市场短缺 , 预计2009年取向硅钢全年进口将达32万 t , 因 此对高性能取向硅钢的开发越来越迫切。而更高磁感、 更低 铁损一直以来都是取向硅钢生产的追求和目标。目前, 工业 上主要通过提高 Goss 取向、 减薄硅钢片厚度、 细化磁畴 3 种 途径来提高取向硅钢的综合性能。取向硅钢生产的新工艺 也多从这 3 个方面来着手进行研究。本文将结合取向硅钢 的传统生产工艺, 介绍其生产工艺研究的新进展。
2. 2 异步轧制生产取向硅钢
减薄取向硅钢片厚度可以大幅度降低铁损 , 提高其综合 性能。常规生产工艺中 , 当钢板减薄时, 由于表面能对二次 晶粒长大的驱动力的作用增大, 同时抑制剂在高温退火时分 解和扩散加剧 , 二次再结晶发生时抑制剂的数量和分布状态 欠缺, 导致其抑制能力下降, 二次再结晶不易完善 , 磁性和稳
1
取向硅钢传统生产工艺
取向硅钢按制造工艺和磁感大小可分为普通取向硅钢 ( CGO) 和高磁感取向硅钢 ( H i B) 。
*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006BA E03A14) ; 国 家自然 科学基 金 ( 50804028) ; 上 海高校 选拔 培养 优秀青 年教 师科研 专项 基金 ( shu 07002) 夏强强 : 男 , 1985 年生 , 硕士 , 主要从事物理场下取向硅钢的研究 要从事金属凝固理论与控制技术及铸造工艺与新材料的研究工作 T el: 021 56333446 T el: 021 56331218 翟启杰 : 通讯作 者 , 男 , 1959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硅钢技术优势
《2024年冷轧高锰奥氏体钢显微组织与织构的研究》范文

《冷轧高锰奥氏体钢显微组织与织构的研究》篇一一、引言冷轧高锰奥氏体钢,以其优异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和军工等众多领域。
了解其显微组织和织构的特性,对提升材料性能和开发新的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以冷轧高锰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其显微组织和织构的特点及形成机制。
二、材料与方法本研究采用高锰奥氏体钢为研究对象,通过冷轧工艺制备出不同厚度的板材。
在实验过程中,运用了光学显微镜、电子背散射衍射、X射线衍射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材料的显微组织和织构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分析。
三、显微组织的研究(一)显微组织的形态与结构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主要由奥氏体基体、析出相和晶界组成。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明显的晶界,以及沿晶界分布的析出相。
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奥氏体基体呈现出一种多边形结构,内部含有大量的亚结构。
(二)显微组织的形成机制冷轧过程中,由于外力的作用,奥氏体基体会发生形变,形成大量的亚结构。
同时,在晶界处,由于原子扩散速度较快,容易形成析出相。
这些析出相的存在对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具有重要作用。
四、织构的研究(一)织构的分布与特点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织构主要由晶粒的取向分布决定。
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织构分布。
这些织构在材料中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对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二)织构的形成机制织构的形成与冷轧过程中的晶粒形变密切相关。
在冷轧过程中,晶粒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发生形变,从而形成一定的取向分布。
此外,材料的热处理过程也会对织构的形成产生影响。
通过调整热处理工艺参数,可以优化材料的织构分布,从而提高材料的性能。
五、结果与讨论(一)显微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冷轧高锰奥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优化冷轧工艺和热处理工艺,可以改善材料的显微组织,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等性能。
(二)织构与性能的关系织构的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毛卫民吴勇余永宁冯惠平!北京科技大学"摘要研究了一种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过程#这种钢的基本化学成分$%&’()(*+,-’.)/+,01’2)33,45#冷轧钢板在2(*(622((7真空退火时进入铁素体与奥氏体两相区8从而借助9((2: ;22(<取向铁素体晶粒的稳定性及表面脱碳过程中向奥氏体内的生长而形成表面层极强的9((2:;22(<织构#在随后/+(7湿氢气氛的退火过程中表层晶粒随进一步脱碳而迅速长入中心层8在钢板中形成强9((2: ;22(<织构的柱状晶组织#该钢的制备过程与连续式工业生产流程相符8因而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关键词硅钢织构取向退火=>?@AB C D?E AF G H B E D I A?>C F J C K@FD E BE F L C M N F?>O?K P Q M?@D F E C F OG?Q O@?Q Q F OI C F F Q4R S T&1U15TV W X5Y W V W X5Y515Y%Z[\]^1_15Y!V51‘&a b1c dX e0f1&5f&g5hi&f j5X k X Y dl&1m15Y"B P I C@B GC i j&c&n c^a&e X a U g c1X515g5&o c d_&X e h X^p k d X a1&5c&hf X k ha X k k&h01b c&&k o g b 15‘&b c1Y g c&h8o j1f jf X U_X b1c1X51b!o c)"%&’()(*+,-’.)/+,01’2)33,45)i j&a X k k&hb j&&c b o&a&g55&g k&h15‘g f^^U h^a15Yo j1f jg b c a X5Y9((2:;22(<c&n c^a&o g b e X a U&h15c j&b^a e g f&k g d&a g c c&U_&a g c^a&X e2(*(622((715e&a a1c&’g^b c&51c&c o X_j g b&g a&g8e a X U b c g p k&9((2:;22(<X a1&5c&h e&a a1c&Y a X o15Y15c X g^b c&51c&g a&g h^a15Y b^a e g f& h&f g a p^a1q15Y)i j&e X k k X o15Y g55&g k15Y g c/+(715g5g c U X b_j&a&X e o&c jd h a X Y&5a&b^k c b15 e^a c j&a h&f g a p^a1q g c1X5g5ha g_1hY a X o c jXe c j&b^a e g f&Y a g15b15c X f&5c&a k g d&a8g5hc j&5c j&f X k^U5g a Y a g15b X e b c a X5Y9((2:;22(<c&n c^a&g a&e X a U&h15c j&b j&&c)i j&c&f j5X k X Y dX e b^f jb j&&c1b p g b&hX515h^b c a1g k f X5c15^X^b_a X f&b b g5hc j&a&e X a&1b r^1c&_a X_&f c1‘&)s F ML?@O I01b c&&k8c&n c^a&8X a1&5c g c1X58g55&g k15Yt前言与传统的强高斯织构取向硅钢相比8强立方织构硅钢可以在钢板内造成两个互相垂直的极易磁化方向并成为双取向硅钢u263v8从而可使钢板软磁性能得到新的本质性提高#长期以来双取向硅钢的研究一直是世界各国钢铁技术发展所关注的热点#Tg&w&a k&等u2v把纯铁在x相区作八道次热轧8每道次间进行y*(7退火8随后做y(,6/(,冷轧和在/((6/*(7退火8从而获得了以92((:;((2<为中心的含多种织构组分的产品#在研究%&’3,R k 时亦获得了强92((:;((2<织构u.v#原势二郎等u3v 在研究%&’3,01时8先沿热轧方向以+(,压下率冷轧8再以+(,压下率沿横向冷轧!即交叉轧制"z 经脱碳退火和二次再结晶退火8得到了强92((:; ((2<织构#这些方法虽然可以得到立方织构8但加工技术路线过于复杂8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富田俊郎等人采用常规轧制和两次退火的方法研究出强旋转立方织构92((:;(22<的硅钢板u+6{v8同样也能够达到双取向硅钢的效果8且比较接近常规工业生产的工艺流程#但是其加工过程中要对热轧钢板作大幅度去除表层的减薄加工和后续脱锰处理8这也使生产过程复杂化8且其强旋转立方织构的形成机理尚不十分清楚u+8*v8给相应工艺控制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常规工业生产流程8且避免对热轧板作大幅度减薄和脱锰处理!同样制成强旋转立方织构双取向硅钢!并分析讨论了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实验材料和方法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实验用$%&’钢锭!其基本化学成分如表(所示!实验钢中未添加其他合金成分"钢锭经热锻)热轧和*++,退火"热轧退火板经酸洗后其厚度为(-./00!随后冷轧至+-1(00!冷轧变形量约为%$2"在真空炉中将冷轧板分别加热到*3+)(+++)(+3+)((++,保温45!做表面组织预处理6然后在%/+,湿氢气氛中加热(5做脱碳处理"采用73+++型8射线衍射仪测定各实验阶段试样的9((+:)9$++:和9(($:极图!并采用级数展开法计算取向分布函数"同时观察冷轧板各退火阶段的金相组织"作为对比!还检测了国产传统取向硅钢产品的织构"表(实验用钢的基本成分;<=>?(@<A B C C D 0E D A B F B D GD H F ?A F A F ??>2I J B KG J L +-+3/$-%/(-11+-++/+-+(3M 实验结果图(N <O 以取向分布函数P (Q+R 截面图的形式给出冷轧板的表面织构"图(N =O 还给出了P (Q+R 截面图上一些重要取向的位置"可以看出!这种冷轧织构与普通冷轧S T 钢板表面织构非常相似而不同于S T钢板中心层织构U .V!以9++(:W ((+X 织构为主要特征!密度值达(.-."同时9(($:W((+X 以及9(((:W((+X 附近也有一定取向上的取向密度分布"将冷轧钢板在不同温度真空加热45后得到了不同的表面织构N 图$O "退火加热后冷轧表面织卷将!"#"$真空退火的冷轧板做脱碳退火后%原表面织构得以保持&图’&())并贯穿到整个钢板厚度*其中+""!,-!!".取向上的取向密度仍然能够保持脱碳退火前超过/"的水平&参见图0&1)及图’&())*图’&2)还给出了国产传统取向硅钢的织构*可以看出%其织构以高斯织构+!!",-""!.为主%取向密度值为034#%远低于图’&()中+""!,-!!".取向上的取向密度*这说明该类型的双取向硅钢具有开发出极优软磁性能的潜力*图5以+!!",和+0"",极图的形式给出了图’&()所示硅钢板的织构%表明+""!,-!!".是钢板中惟一主导织构*图’!"#"$真空退火冷轧板65"$!7脱碳退火后的织构及普通取向硅钢板织构&8!9":截面图%密度水平;!"%0"%’"%5"%#"%/"%在钢板中心层测得)<=>4’?@A B C D@(E B@D F(1C C G(H H@(I=H>(B!"#"$(H J J@1(D2C D=K=H>(H H@(I=H>(B65"$E L D!7%(M N@I I(M B@A B C D@=H1L G G L HL D=@H B@JO=M B@@I&()!"#"$P/7真空退火板&G(A Q9/0Q6)R&2)普通取向硅钢板成品&G(A Q903Q#)图5!"#"$真空退火冷轧板65"$!7脱碳退火后测得的极图&密度水平;0%5%S%!!%!6%06%55%//)<=>45T L I@E=>C D@M L E B7@M(G U I@(E B@D F(1C C G(H H@(I=H>(B!"#"$(H JJ@1(D2C D=K=H>(H H@(I=H>(B65"$E L D!7&()+!!",极图&G(A Q9!0Q")R&2)+0"",极图&G(A Q9S"Q6)图#展示了冷轧钢板不同退火阶段的组织结构*真空退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脱碳效应%并导致钢板表层一定厚度的粗晶铁素体区&图#&()V&2))R随真空退火温度的升高和相应织构变化&图0)%表层铁素体区变厚%且表层与中心层晶粒同步粗化*将图#&2)所示组织在65"$湿氢气氛中做!7脱碳处理后%钢板两侧表层铁素体区迅速向中心扩展并互相接触&图#&1))R中心层的较高碳量经表层铁素体区向外扩散出钢板%使钢板整体处于低碳状态%同时钢板整体织构源自相应表层织构&图0&1)及图’&()) W讨论在本文所涉及的新型双取向硅钢的加工过程图#冷轧硅钢板不同退火阶段的组织结构<=>4#X=1D L M B D C1B C D@L E1L I JD L I I H>M7@@B M=HJ=E E@D@H B(H H@(I=H>M B(>@M&()3#"$真空加热/7R&2)!"#"$真空加热/7R&1)2试样65"$脱碳!7中%其关键环节在于保证最终成品中有强而锋锐的旋转立方织构+""!,-!!".%这是制备本双取向硅钢的根本要求*强旋转立方织构在真空退火时先由形成大量+""!,-!!".取向&图’&())且贯穿于钢板厚度方向的柱状晶粒&图#&2))*由图0可知%真空退火温度对表面织构的生成]^^]第6期毛卫民等;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参照实验钢的成分!表"#可知图$绘出硅含量恒为%&时的’()*伪二元相图+硅的存在使钢的奥氏体区受到很大压缩+当钢中的硅含量低于%&或锰含量升高时!表"#有利于奥氏体区的扩大+一般来说,本实验钢的奥氏体区应出现在"---."/--0范围,获得单相奥氏体区的最低碳含量约为-1-2&且在""--0附近!图$#+在图/所涉及的加热温度范围内加热温度越高则钢中的奥氏体量也越大,表面旋转立方织构量也随之增加3说明4--"56""-7织构与奥氏体相的出现密切相关+在本实验所采用的成分和真空加热范围内不会出现单一奥氏体区,因而真空退火温度偏低时钢板应在铁素体单相区,而温度偏高时应在铁素体和奥氏体两相区+在铁素体单相区内加热只会发生铁素体组织转变,不利于旋转立方织构的增强3而只有进入两相区加热才会使表面旋转立方织构大幅度增加!图/,图$#+两相区加热升温时,一部分低温铁素体会转变成奥氏体,在保温过程中钢板表层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脱碳并伴随奥氏体相稳定性的降低,因而会导致铁素体晶粒向奥氏体晶粒区生长的相变,从而造成图8!9#所示的表层脱碳组织+卷长入钢板中心层!导致钢板整体很强的旋转立方织构和柱状晶粒"参考文献#$%&’(&)*&+,!-./01234-.)5/6!789:4;<==&’0.=>).’&??.50,&@A?&.=+&B0/)&A53%C5&0A’D).5E,&&04 D<<<+)%5?%’0A.5?.53%C5&0A’?D50&)5%0A.5%*3%C5&0A’?-.5=&)&5’&!D F+<@3G H I J K!E0.’(,.*L!M%)0N!#J J K O4N J P Q R S K T K U VK T W X4N+%*.Y?(A-!$%&’(&)*&+,!-.)5/064Z[?&)\%0A.5.=G E0).5C P#X X R]X X#^+&B0/)&-.L M.5&506%?&_.5G ‘.0@.**A5C>).’&??A5Ka G*b c&4D<<<+)%5?4.53%C5&04!#J J W!P Q R S W T W N VW T W W;K原势二郎!清水亮;3&’,%5A?L.=0,&P#X X R]X X#^+&B0/)&<\.*/0A.5c).L0,&O A&Y M.A50.=-.A5’A_&5’&6./5_%)A&?A56’’G**.1?4日本金属学会!#J T J!U K P T R S d W U Vd U N;W富田俊郎!田中隆;e&\&*.M L&50.=f#X X g+&B0/)&A5E A*A’.5E0&&*E,&&0?[1D?.0,&)L%*G/?0&5A0&b=&))A0& +)%5?=.)L%0A.5?%5_D0?3&’,%5A?L4铁h钢!#J J K!d J P#N R S W Q VU#4U+.L A_%+!+%5%(%+4e&\&*.M L&50.=P#X X R+&B0/)&A5E A*A’.5E0&&*E,&&0?[1@&L.\%*.=3%5C%5&?&%5_ e&’%)[/)A i%0A.5;D E D2D50&)4#J J U!K U P U R S U W T VU U Q4Q3G Z$!-‘<F F!j k j4@&*%0A.5?,A M6&0Y&&5+&B0/)&3%C5&0A’D5_/’0A.5%5_3%B A L/L3%C5&0A’>&)L&%[A*A01.=E A E0&&*?4>).’4#N4D50&)4-.5=4+&B0/)&?.=3%0&)A%*?!P&_424G4E i M/5%)R!F@-!@&%&’,>)&??!#J J J!#S U##VU#Q4d3G Z$4E A L/*%0A.5.=E,&%)+&B0/)&c.)L%0A.5A50,&E/)=%’&l%1&).=D50&)?0A0A%*c)&&E0&&*E,&&0?4D50&)4 24<5C A5&&)A5CE A L/*%0A.5!N X X#!N P#R S#d VN K4T O A**%)?>!>)A5’&G!Z(%L.0.‘4‘%5_[..(.=+&)5%)1G**.1>,%?&e A%C)%L?!-e O&)?A.5#4X!#J J U!+,& 3%0&)A%*?D5=.)L%0A.5E.’A&01!G E3D50&)5%0A.5%*4J毛卫民!赵新兵;金属的再结晶与晶粒长大;北京S冶金工业出版社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m!#J J T!K N VK W;P上接第N W页R杂物分布在距离铸坯表面N VW L L处"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卷渣造成的"虽然这类大型夹杂物很少!但由于夹杂物尺寸较大!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随着厚度减薄!夹杂物暴露在钢板表面!因此对最终产品表面质量有很不利的影响"在连铸过程中形成的夹杂物!在后续加工过程中无法去除"在轧制过程中随着铸坯的不断压延!连铸坯内部的夹杂物逐步靠近钢板表面!形成钢板表面夹杂"根据珠钢连铸连轧的工艺特点!铸坯从连铸机中拉出之后直接进均热炉!经高压水除鳞后直接进入精轧机组进行轧制"不像传统的铸轧流程可以对铸坯表面进行修磨!去除表面缺陷或埋藏较浅的夹杂物"因此在珠钢-E>条件下!铸坯的质量对于最终的产品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上面的分析结果知道!连铸坯中的夹杂物以U n L为主!这种尺寸小于U n L的夹杂物对成品板和后续加工P如冷轧R过程中的不利影响较小"可是连铸坯中存在的极少量的几十微米的夹杂物和由于高拉速情况下造成的卷渣对于最后钢板的性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大型的夹杂物会在成品板表面造成结疤或在轧制过程中在钢板表面造成划伤"o结论P#R连铸薄板坯中夹杂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厚度方向上!夹杂物分布较均匀!在中心和内外弧表皮处夹杂物偏多!夹杂物数量以中心为对称分布"而在宽度方向上!边部和#p N处夹杂物较多"P N R连铸薄板坯中夹杂物在尺寸上以小于#X n L的为主!占J Na!大型夹杂物很少"P K R夹杂物的形态分布以圆形为主!占夹杂物总量的Q Xa以上!尺寸一般在#X n L以下"P W R通过电子探针分析!薄板坯中的夹杂物以铝酸盐类为主!占夹杂物总量的d Xa左右!而硅酸盐和硫化物夹杂很少"P U R夹杂物的分布与钢液的凝固和浇铸有很大的关系!因拉速很快!钢液面波动较大!容易卷渣!从而在铸坯的表层易形成大型夹杂物"在铸坯横断面的中心处夹杂物多!多为内生夹杂物!由于铸坯的凝固速度非常快!所以形成的内生夹杂物尺寸很小"qrsq第T期毛卫民等S新型冷轧双取向硅钢组织与织构的形成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