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散文阅读《说起梅花》 导学案

散文阅读《说起梅花》 导学案

《说起梅花》导学案学生:一、基础知识积累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闷.声闷气()供.不应求()悄.然()闷.葫芦()供.奉()悄.悄()不屈不挠.()千里迢.迢()陶冶.()2、解释词义打破砂锅问到底:独占鳌头:二、文本导学1、初读文本,整体感知,概括作者与三个外国人之间围绕梅花所发生的故事。

2、细读第2段到第8段,勾画出描写梅花的词句。

3、本文第9段描写了哪些赏梅的情境?作者借此写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与格调?4、勾画出能够突显文章主旨的句子。

三、作业布置仿照例句,在“兰、荷、菊”中任选一个作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

例句:梅因冬而存在,而冬也因有了梅的芬芳,才多了些热烈,少了些凄凉。

四、阅读链接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赏析:出自元代王冕的《白梅》。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严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

诗人托物言志,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

2、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

赏析:出自宋代王琪的《梅》。

不接受尘俗一丝一毫的侵染,虽在竹篱边茅舍旁自己也心甘情愿。

尘埃:尘土,比喻污浊的事物,犹言尘俗。

竹篱茅舍:梅花通常载植在竹篱茅舍旁边,借指简陋的居住条件。

这里说梅花“甘心”,是将梅花赋予了人的情感。

梅花在简陋的条件下,保持洁心雅性、淡泊名利、与世无争。

用梅花来借喻诗人圣洁的志趣操守。

3、冻脸有痕皆是血,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偷下瑶池脱旧胎。

赏析: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回。

冻脸:因花开于冰雪中,颜色又红,所以这样比喻。

酸心:梅花花蕊孕育梅子,所以说“酸”。

待到时节过后,虽无怨恨,花亦化为乌有,所以说“成灰”。

“误吞”句:说梅花原本是白的,因误吞神奇的丹药而换了骨骼,变成红花。

“偷下”句:说红梅原本是瑶池的碧桃,因偷下红尘而脱去旧形,幻为梅花。

4、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高三语文学科散文结构思路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科散文结构思路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科散文结构思路导学案(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散文结构思路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结构思路答题技巧2、正确规范鉴赏散文结构思路题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散文的结构布局,分析散文中的情感表达与思想内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炼并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与见解,形成独特的散文写作风格自主学习过程必备知识链接:(一)、什么是行文思路分析行文思路是作者按照一定的条理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是作品的整体构思布局,行文思路分析就是梳理分析作者的这一构思布局。

高考设置行文思路分析题的侧重点在“梳理”上,又有两种考法:一是直接考查,梳理行文思路;二是间接考查,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关键能力与方法(一)如何寻找并确定线索?(1)体裁猜“线”。

不同的散文,其线索往往不同,如写景散文多以时间、空间为线索,写人散文多以感情为线索。

(2)标题判“线”。

有的标题即线索。

(3)时空连“线”。

文中有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阅读时只要把这些词语连接起来看,就能把握文章的线索。

(4)以物求“线”。

不少托物、叙事类散文,常用一个具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索以突出主旨,这个事物常作为标题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5)反复出“线”。

可以通过反复出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事物或抒情议论的语句去熟悉、把握线索。

(6)以情导“线”。

前几种方法,都因有较明显的外部标志而较易于把握,而感情线索经常隐伏于内容之中。

阅读时要细心分析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迹,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梳理文章情感脉络是分析行文思路的特殊题型。

首先要厘清行文思路,其次要把握情感变化。

一抓文中情感词;二抓心理描写,推测作者情感;三要通过作者对事、物、景的描写,体悟作者情感。

(二)、答题步骤第一步:审读题干,把握要求: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确认题目是要求直接梳理行文思路,还是要求梳理人物心理(感情)变化。

第二步:通读全文,梳理结构:要根据题目要求和文本具体内容,或侧重划分层次,或侧重找寻线索,或侧重梳理心理(感情)变化。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散文部分)第三单元——都江堰

人教版语文选修系列《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导学案 (散文部分)第三单元——都江堰

都江堰【学习目标】1.品味余秋雨散文独特的艺术特色2.体会想象在课文中的作用3.体会余秋雨散文中的文化反思精神【学习重点】分析课文的对比手法【学习难点】作者对人文景观的独特思考【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

当代散文家、艺术理论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的称号,并且担任过多所大学教授。

12岁离家到上海求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成绩优秀(该校90周年校庆时,他与丁关根、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校英才榜)。

后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因成绩优秀留校执教。

他治学严谨,著述宏富,早年写有《戏剧理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文化史述》和《艺术创造工程》,从戏剧理论研究转入人类文学的研究。

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

《文化苦旅》表现了余秋雨散文独特的文化特质。

评论家说他用“理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言之舟,负载着思想的重量,把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2写作背景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岷江干流上,是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守李冰率领当地百姓修建的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直到现在它还造福人民,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是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

余秋雨在四川青城山时不期然与都江堰相遇,被深深地震撼了,于是写下了这篇名文。

【课堂学习】自主预习1.字音识记颓壁残垣.()惊悸.()庇.护()修缮.()卑处一隅.()强悍.()铁戟.()遴.选()怦.然心动()韬.略()诘.问()傩.戏()衮衮..诸公()2.辨形组词堰()拙()逛()掬()揠()绌()诳()鞠()偃()咄()3.词语解释冰清玉洁:修缮:膜拜:焕然:众目睽睽:4.近义辨析(1)浸润·滋润浸润:①固体与液体接触时,液体能附着在固体上的现象;②(液体)渐渐渗入。

滋润:①饱含水分,不干枯;②增加水分,不使干枯。

例句:①都江堰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________、节节延伸。

②附近的湖水________着牧场的青草。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前预习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完成《散文二篇》的结构图解。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 1 ) 一 颗 臼 齿 , 一 段 盲 肠 , 一 些 头 发 , 一 点 点 和 人 开 玩 笑 的 x ìn g w èi ( 兴味 )。 (2)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 来xǐ dí( 洗涤 ),把它再补好。 (3)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 wēi(低微 ),那样柔弱。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课文精读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1.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
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 它遗留下的印迹。 运用对照,将“生命”和“衬衣”相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的短暂、不可 重复的特点,表达了对生命易逝无可奈何的思想感情。
散文二篇
心系教育 成长同行
220022XX秋秋同同步步经经典典学学案案-物-物理理 八八年年级级上上册册 提课能堂训本练
④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 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 是多么低微,多么微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 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 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 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 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 大阅读 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导学案)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实验中学六年级语文下学期 大阅读 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导学案)

六年级语文大阅读《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导学案)【指导目标】1.了解什么是散文,散文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学习阅读散文的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散文的兴趣。

3.结合自身实际,指导现实生活,探索人性光辉。

4.积累语言,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指导准备】散文: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散文的特点:内容“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凝练”。

【指导过程】一、问题呈现——需要读上初中之后,你是否一下子多了许多不愿述说不能分享的秘密:有些事情不愿向父母倾述,因为他们可能不理解你;有些秘密不能和好友分享,因为他们可能到处传播;有些困惑不好向老师请教,因为他们可能不能共情。

假如你正处在这个阶段,存在这样的困惑,那么,请拿起这本书,认真研读吧。

书中时曾相识的经历会让你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书中人物的成长历程、经验教训供你思考、与你借鉴,书中的精美语言、博爱哲思让你内心充实、精神丰盈。

二、作家作品——值得读作者毕淑敏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祖籍山东,生于新疆,长于北京,17岁当兵,28岁专业回北京成为铜厂的主治医师,39岁北师大中文系硕士毕业,六年级语文大阅读《毕淑敏散文精选》阅读指导第1页共3页46岁共读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并取得硕士学位。

她曾是一名优秀的军人,也曾是一名优秀的医生,现在是国家一级作家,也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

她以清新的文笔、温暖的哲思书写幸福与冷暖,始终关注生命与死亡。

她笔耕不辍,用作品为我们揭开无数生活的面纱三、方法指导——我会读1.文本阅读方法抓线索,识文眼——借助文眼抓住线索,把握内容。

品情感,析哲思——联系现实品味情感,体会哲思。

赏语言,谈感受——赏析摘录借鉴语言,畅谈感受。

2.具体阅读方法定项读:浏览目录,先挑选喜欢地感兴趣的章节读。

默读: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速读:全神贯注,调动思维,读思结合。

赏读:挑选特别喜欢的章节,摘抄、赏析、品评、感悟。

初中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第一课时导学案

初中九年级语文复习专题《散文阅读》第一课时导学案

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中考散文阅读的基本考情2.明确中考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及常见题型3.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学习重难点】1.掌握散文阅读语言类考点的解题思路【课前演练】1.赏析下面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鲁迅《藤野先生》)2.请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1)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我。

(宗璞《紫藤萝瀑布》)【合作探究】问题一:你能概括一下,以下四个题目分别考查散文阅读的哪一个方面吗?题目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大意。

题目二:请说说文章最后一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三:文章第六段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题目四: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问题二:以上四个题目分别涉及中考散文阅读的四个考点,你能对号入座吗?A.内容的提炼与归纳B.语言的品味与赏析C.段落的分析与把握D.情感的体验与启发。

问题三:在平时的散文练习中,对于散文的的语言你是从哪些角度品味和赏析的?【中考链接】问题一:从以下几道题目中,你能总结出中考对于散文语言的考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吗?1.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019日照)2.品读下面这个句子,赏析加点词语的妙处。

(2019益阳)3.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二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2019兰州)4.请从修辞角度赏析选文第四段画线的句子。

(2019沈阳)【总结提升】【作业布置】1.总结本节课所讲解题思路。

2.完成散文专项练习。

附导学案答案【课前演练】1.(1)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钻”字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显示了春草勃发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与赞颂。

初中散文语文教案

初中散文语文教案

初中散文语文教案年级:初中一年级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

3. 学会欣赏散文中的美景,提高审美情趣。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 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学会欣赏散文中的美景。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过的散文,谈论自己对散文的理解。

2. 提问:什么是亲情?亲情对我们的成长有哪些影响?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的美景和亲情。

三、课堂讲解(25分钟)1. 讲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分析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2. 引导学生谈论亲情对自己的成长的影响。

二、深入学习(20分钟)1. 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分析课文中的亲情描写,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亲情的理解,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

2.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亲情的美好。

四、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的作文。

2.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散文,进行阅读和欣赏。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理解、欣赏课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15 散文两篇 导学案 学生用

15 散文两篇 导学案 学生用

第15课《散文两篇》导学案学生版班级:八年级11班学生姓名: 家长签名:第一课时一、自主预习,扫清字词——给划线字词注音。

洗涤.( ) 牛犊()茸.毛( ) 凋.谢( ) 遏.制( ) 濒临()臼齿.( ) 蔓.延() 俯瞰.( ) 孤寂.()战栗.()星辰()兴味()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贵族世家,其祖父曾两次担任英国首相。

他2岁丧母,4岁失去双亲,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于1925年以前,他就预料到中国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预料到中国会发生的抗日战争,预料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命运主宰者的诞生!罗素晚年最关心的问题是核武器和世界人类的前途,他积极奔走各国,积极召开和平会议,反对越南侵略战争,还曾因这些而锒铛入狱。

即使如此,他在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着,从未有任何怨言。

三、文体知识(结合课本82页阅读提示圈画):哲理散文,是以议论、说理为主的散文,也称“议论散文、说理散文”,通过对形象性、哲理性的事物的描述,抒发作者思想和人生哲理。

四、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完成填空。

《我为什么而活着》:本文按照“()”结构,阐述了作者的():对爱情的执着,(),(),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

《永久的生命》:本文以()为主要表达方式,列举了()和()两个生命个体现象,抒发了作者()五、再读课文《我为什么而活着》《永久的生命》在书上画出每段的中心句,批注各段段意。

六、精读《我为什么而活着》,研讨交流填空:1、第一段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地表明了()。

“苦海”“绝望”是因为()2、罗素追求爱情是因为哪几方面原因?(在书上圈画)3.作者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书上圈画)4、作者在追求这些目标时,明明是痛苦辛苦的,为什么还说值得?(批注在最后一段)5、作者是怎样安排三种人生追求的叙述的?三种追求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字词进入新课二、再读文本,理性写作思路。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7.《散文诗二首》导学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朗诵,感受美好意境和言语风格。

2.把握散文诗的思想感情。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自主学习1.浏览下方的小材料,完成积累。

(1)作家简介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置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新月集》、《文明的危机》等。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

[1] 中国诗人,古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2)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并蒂.( ) 匿.( )笑祷.( )告菡萏..( )徘徊..( ) 荫.( )蔽攲.( )斜姊.( )妹罗摩.( )衍.( )那 分歧.( ) 2.根据你的知识积累填空。

泰戈尔(1861—1941), 、文学家,1913年获 奖,著有诗集《 》《 》《 》等。

《荷叶·母亲》的作者是我国古代诗人、女作家________,原名_______,选自________。

该诗人的代表作还有________、________等。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语气。

听读课文朗诵。

合作探求第一课时 《金色花》1.《金色花》中的孩子与母亲嬉戏,表现了孩子对母亲怎样的情感?2.《金色花》结尾写道:“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这句话是如何表现母爱的?3.《金色花》中提到的母亲和孩子之间是一种甚么样的母子之情?第二课时 《荷叶·母亲》1.第二大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甚么?2.第四节用对比手法抽象地揭示了两缸莲花的不同命运,请用本人的话概括其不同的结局,并指出构成不同命运的缘由。

2012散文阅读导学案一

2012散文阅读导学案一

建湖县实验初中城南校区九年级语文【散文阅读】导学案(一)设计:谷远海审核:孟巧玲班级姓名学号【阅读要求】1.理清思路(顺序+内容)2. 理解主旨(写作意图、抒发情感、感悟哲理)3. 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4. 分析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技巧)5. 品味语言(表达方式、修辞、句式、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等)6. 探究质疑(体验、感悟、启示、发问等)第一课时【散文知识储备】(一)概念: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特点:形散: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等;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等;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分类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三类。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1.内容方面:等。

2.结构方面:等。

(五)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疑难问题】【导学过程】【自主学习】完成下面文段。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陈祖芬)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

不是一双,是一只。

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

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

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

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

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

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

15.《散文两篇》导学案含答案

15.《散文两篇》导学案含答案

2017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案)主备: 审核:班级姓名家长签名日期第15课《散文两篇》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3.认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学习重难点:1.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2.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方法:问题探讨法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相关背景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情境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一.课前预习:1.作家及作品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当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著有《南南和胡子伯伯》、《丁丁的一次奇怪旅行》等。

中共党员,《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他2岁丧母,4岁丧父,由他的祖父母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课前自主探究与学习2.给加点字注音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 孤寂.()战栗.()俯瞰.()《永久的生命》课文学习3.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并谈谈读完课文、的感受。

4.根据各部分的段意写出自然段如何划分。

并在文中标记。

汪曾祺散文集导学案

汪曾祺散文集导学案

汪曾祺散文集导学案汪曾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以散文创作见长。

他的散文作品以细腻的情感表达、独特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而闻名。

本文将以汪曾祺的散文集作为导学案,带领读者深入了解汪曾祺散文的特点和价值。

一、汪曾祺散文的艺术风格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细腻入微、质朴真实的表达见长。

他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捕捉与人情世故有关的意象,通过对日常生活情境的描绘,展现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纠葛和互动。

他独特的观察力和思考方式,使得他的散文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者常常能够在他的文字中找到共鸣。

汪曾祺的散文作品通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的塑造,呈现出真实而立体的场景。

他以自然的景色和常见的事物作为载体,借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的文字简练、直观,但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考。

他常用丰富的形象和比喻,使得散文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汪曾祺散文的价值和意义1.启迪人性,寄托情感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以真情实感为基础,通过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绘,使读者更加关注人性的纯净和善良。

他通过对家庭、友情、爱情等主题的思考和叙述,唤起读者对生活中真挚情感的共鸣和感受。

2.咏史抒怀,反映社会变迁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中,常常融入对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的回忆和思考。

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观察,反映出中国社会在变革中的困惑和迷茫。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反思。

3.文学价值,艺术享受汪曾祺的散文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观点独特,而且语言简练、优美。

他运用细腻入微的描写和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使得散文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享受价值。

读者在阅读他的散文作品时,不仅能够感受文字的美感,还能够从中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深沉思考。

三、汪曾祺散文的阅读方法1.以情动人,用心体会阅读汪曾祺的散文作品时,应该注重情感的体验和共鸣。

他的散文作品常常涉及人情世故和生活琐事,读者需要用心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寓意。

2.辨析细节,挖掘深意汪曾祺的散文作品具有很高的细节描写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统编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统编版)

第7课《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构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理解作品的内涵,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任务一:查预习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嗅.(xiù)摩.(mó)衍.(yǎn)匿.(nì)祷.(dǎo)瓣.(bàn)花瑞.(ruì)莲蓬..(pái huái)..(hàn dàn)徘徊..(lián péng)菡萏欹.(qī)遮.(zhē)拦荫蔽..(yīn bì)2.根据下列意思,写出课文中相关的词语。

(1)偷偷地笑。

()(2)花开的好预兆。

()(3)莲花开过后的花托。

()(4)荷花,文中指含苞待放。

()(5)①形容高耸;②形容人或花木美好,同“婷婷”。

()(6)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

()(7)倾斜,歪斜。

()(8)遮挡,阻挡。

()(9)①(树叶)遮蔽;②隐蔽。

()★任务二:知作者、识文体1.作者名片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

代表作长篇小说《沉船》《戈拉》,诗集《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新月集》,剧本《摩吉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等。

泰戈尔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于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作家,诗人。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创作提倡“爱的哲学”。

早期所作“问题小说”具有反封建意义,散文、诗歌讴歌童心和母爱。

后期作品以儿童文学为主。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写人记事类散文阅读专题指导(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 了解叙事散文的基本知识2. 回顾已学经典叙事散文,掌握此类文章的一般阅读方法3. 知晓叙事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要点二、学习过程及要求(一)前置学习梳理七年级统编教材中五篇经典叙事散文的内容、写作特色。

1.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记叙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

文章刻画了一位坚强、无私、伟大的母亲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情感。

2.莫怀戚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人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3.鲁迅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自己在与这两个地方的童年生活。

而文中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这部分内容,采用了的记叙顺序。

4.在《阿长与〈山海经〉》中,鲁迅先生以为线索贯穿全文,深情追忆了儿时的保姆阿长,通过的手法,刻画了阿长好事粗俗、迷信可笑的一面,又凸现了她朴实善良、仁厚慈爱的天性,表达了成年后的作者对阿长的复杂情感。

5.在《老王》一文中,作者通过回忆老王窘迫的生活状况以及与老王交往的生活片段,凸现出老王的品性,展现了特殊时代背景下,老王与杨绛一家珍贵的友情。

作者对老王的是贯穿全文的情感脉络。

(二)当堂学习:1.叙事散文阅读方法指导:(1)反复朗读(2)理清内容(3)分析结构(4)把握情感(5)品味语言2. 当堂反馈:阅读朱自清的《背影》,思考以下问题。

背影朱自清①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①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①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散文》语文教案

《散文》语文教案

《散文》语文教案
以下是一篇关于《散文》的语文教案,仅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学习如何欣赏和写作散文。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散文的定义和特点。

2.散文的分类。

3.散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4.著名散文欣赏。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散文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
散文的学习氛围。

2.学习散文的定义和特点:通过讲解散文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让学生了解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3.分析经典散文:通过分析一篇著名的散文,让学生了解散文的
写作技巧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4.学生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写作一篇散文,可以是描述自己熟
悉的人或事,也可以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5.作品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由其他同学进行
评价和提出建议,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6.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散文的定
义、特点和写作技巧,为后续的文学学习和创作打下基础。

四、教学反思:
1.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和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学习,让学生
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
悦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导学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素养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把握文章阐述的道理。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层层递进的写法,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

3.领悟作者的思想境界,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思考,提升思想境界,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情境预设同学们,每当读到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这段名言的时候,都会启发我们对于生命的思考。

生命是短暂的还是长久的?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生命?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共同学习《散文二篇》,共同探究生命的真谛。

【预习导学】1.走近作者。

严文井(1915—2005),原名,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散文集《山寺暮》,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等。

罗素(1872—1970),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文学家,获1950年。

主要著作有《数学原理》《哲学问题》《论教育》《物的分析》等。

2.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臼.齿()兴.味()洗涤.()卑.微()牛犊.()茸.毛()繁殖.()凋.谢()遏.制()濒.临()星辰.()俯瞰..()()震颤.()拓展:“兴”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颤”的另一个字音读“”,可以组词为“”。

3.解释下列词语。

(1)兴味:(2)不朽:(3)遏制:(4)肆意:(5)濒临:(6)俯瞰:(7)深不可测:(8)无能为力:拓展:“遏制”与“遏止”是一对近义词。

二者都有“”的意思。

“遏制”多指。

侧重控制。

“遏止”指,用强力使停止。

侧重使停止。

4.填空。

文一标题“永久的生命”中的“永久”即,从时间角度点出了生命的特点;文二标题“我为什么而活着”既点明了文章要论说的话题,又留下,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

【答案】1.严文锦英诺贝尔文学奖2.jiùxìng díbēi dúróng zhídiāoèbīn chén fǔkàn chàn xīng兴起zhàn寒颤3.(1)兴趣。

2022年部编版《散文二篇》导学案附答案

2022年部编版《散文二篇》导学案附答案

年级八年级使用时间探究案学法指导课题15.《散文二篇》课时 2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你不太理解的语句。

多媒体展示2 .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局部,其余同学评点。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剧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再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课堂小结《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交流点拨】(1)它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分。

全文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3)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小组谈论师生共同思考编制人审核人学习目标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重点难点重点:揣摩文章中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难点: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预习案学法指导知识链接3.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第7课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7课 《散文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同步( 人教部编版2024)

第7课母爱如莲自荫蔽化作金花昵母亲——《散文诗二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3.初步感知散文诗的特点。

【重点难点】1.整体把握两首散文诗在思想内容、感情基调思角度、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2.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感受作品的美好意境和语言风格。

【任务群】任务一:读故事猜想人物任务二:品读·概括画面知写法任务三:研读·把握关键明主旨任务四:诵读·读出诗意韵味任务五:比读·感知散文诗特点【学习过程】用声音传递亲情,用视频感恩母爱。

在感恩节即将来临之际,学校拟举办以《金色花》和《荷叶·母亲》为蓝本的诵读活动,并录制短视频,请你参与完成相应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读故事猜想人物1.请同学们读下面故事,猜想故事中的世纪老人是谁?她的朋友又是谁?并查找资料,了解一下这两个人物。

一位世纪老人在年轻的时候,曾给远方的朋友写信:在去年秋风萧瑟、月明星稀的一个夜晚,一本书无意中将你介绍给我,我读完了你的传略和诗文——心中不作别想,只深深地觉得澄澈……凄美。

你的极端信仰——你的“宇宙和个人的灵魂中间有一大调和”的信仰;你的存蓄“天然的美感”,发挥“天然的美感”的诗词,都渗入我的脑海中,和我原来的“不能言说”的思想,一缕缕的合成琴弦,奏出缥缈神奇无调无声的音乐。

★任务二:梳音晓义夯基础2.自由读两首散文诗,在课文中标注下列词语读音,并理解词义。

匿.(nì)笑:偷偷地笑。

沐浴.(yù):洗澡,洗浴。

祷.(dǎo)告:祝告鬼神,以求福佑。

《罗摩衍.(yǎn)那》:印度长篇叙事诗。

蒂.(dì):瓜、果等跟茎、枝相连的部分;把儿(bàr)。

姊.(zǐ)妹:姐姐和妹妹;对年辈相当的女性的通称菡萏..(hàn dàn ):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红莲含苞待放。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词句的含义 导学案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  散文词句的含义 导学案

高三语文学科导学案编号001 使用时间编制人授课内容(1课时)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导学流程教学目标1、体会重要词语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丰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语言表达重在艺术表现力。

自主学习一、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一般情况下,高考试题中考查的词语含义往往不是“词典义”,而是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考查的词语大致有以下情况:(1)体现作者观点态度或主旨的。

(2)运用修辞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

(3)特殊指代的(远指、近指、不定指等)。

(4)在表情达意方面非常出色的动词、形容词、叠词等。

(5)有特殊用法的词语,包括贬义褒用、褒义贬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词性活用等。

(一)常见提问方式1.说说你对××词的理解。

2.句中××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3.句中××一词指代什么。

(二)明确解题思路理解重要词语,基本原则是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即依据整篇文章或词语所在的段落及前后句。

就具体思路来讲,可以有以下几点:1.联系上下文,根据词语本身意义,推断词语在语境中的意义。

2.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3.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三)常用答题模式词语本义+语境义+在情感、主旨、修辞等方面的作用。

二、散文中重要句子含义理解句意,往往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所谓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关键性句子。

它通常指以下几种语句:(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的句子;(2)使用特殊的修辞和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统摄全篇,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或者是揭示文章中心、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4)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即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段中的过渡句等。

理解句子的含义,必须联系具体语境,透过词句的表面义,体味其内涵。

对使用了修辞方法的句子,一般先分说(关键词的本义),再总说(整句话的意思);对含蓄隽永的句子一般先表层(句子本身强调的内容),再深层(作者思想感情、观点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年级 语文导学案
②题干能显示答题方向。

③题干能显示答题区间。

④题干能显示答题方法。

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几个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散文作用题
作用(意图、好处)分析题
1、语句作用题
2、段落结构作用题
3、艺术技巧作用题
4、人称作用题
5、标题作用题
6、景物描写的作用
7、写作内容作用题 (一)、语句作用题
分析句子的作用:主要从内容或表达效果和在文句结构上的作用两个方面去分析。

看语句的作用,要看本身的作用,与标题、开头、上文、下文、结尾的作用,看它在文章中的地位。

(二)、段落作用题 语句、段落命题特色
1、作用分析题是指题干带有“作用”或“好(妙)处”等词语,命题指向于分析综合的一种常见题型。

2、这种题型具体的命题指向有二:一是某处句子(位置或在开头或在结尾)的作用;二是文中所用材料,如详写的内容、引用的材料或其他穿插性材料。

3、这种题型考查角度分单向和多向两种。

单向考查为只考内容或结构或表达技巧。

多向考查为同时考查内容和结构两方面作用,或结构表达和表达技巧两方面作用。

单向考查题干中直接出现“结构(内容)作用”,双向考查题干只笼统地问“有什么作用”或“对文章的表达作用”。

4、常见提问方式
(1)、句、段作用分析:画线句子(或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好处)?在结构
(2)
5、无论哪种命题指向或提问角度,答题时必须联系文章整体,答案要具体、周全。

语句、段落作用分析题总结:作用分析题主要是针对分析综合考点而设置的常见题型。

要做好这种题型,须从三个方面建立模式: 1.知识模式(储备)
(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3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