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认识磁铁的两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磁铁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教学难点:磁铁两极的判定,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三、教学准备1.教具: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磁铁模型、磁铁两极指示器、细线、铁钉等。
2.学具:每组一个条形磁铁、一个蹄形磁铁、一些铁钉、一张白纸、一支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个条形磁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磁铁的性质1.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条形磁铁,让学生自由探索磁铁的性质,如磁铁的两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
a.磁铁有两极,分别为N极和S极。
b.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三)探究磁铁两极的判定1.教师出示磁铁两极指示器,讲解如何使用。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发一个磁铁两极指示器,让学生判断磁铁的两极。
(四)探究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1.教师讲解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发两个条形磁铁,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同名磁极和异名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五)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一些磁铁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解答。
(六)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结合教材,完成课后练习题。
2.查找资料,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磁铁的性质、磁铁两极的判定以及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操作不熟练,需要加强个别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磁铁的性质教师活动:展示条形磁铁和蹄形磁铁,提问:“你们能感受到磁铁的吸引力吗?它对什么物体有吸引力?”学生活动:学生尝试用磁铁吸引铁钉,观察并描述现象。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

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磁现象和磁场物理教案5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放开思维。
高中物理磁的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磁的现象教案教学对象:高中物理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磁的本质及磁的基本性质;2. 掌握磁场的形成规律及磁力的作用;3. 理解磁的相互作用现象。
教学重点:1. 磁的本质及基本性质;2. 磁场的形成;3. 磁力的作用。
教学难点:1. 磁场与磁力的关系;2. 磁的相互作用现象。
教学准备:1. 磁铁、铁磁物体、磁场探测器等实验器材;2. 相关教学PPT及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磁的现象,并引发学生对磁的探讨和疑问。
二、磁的本质及基本性质(10分钟)1. 讲解磁的本质,即原子和分子的微观磁偶极子。
2. 分析磁的基本性质,包括吸引、排斥、磁性材料等。
3. 展示实验,观察磁铁与铁磁物体的相互作用现象。
三、磁场与磁力(15分钟)1. 讲解磁场的概念及形成规律。
2. 介绍磁力的作用规律及计算方法。
3. 进行实验,探讨不同磁铁的磁场变化及作用力的差异。
四、磁的相互作用现象(15分钟)1. 分析磁场对磁铁和非磁性物体的影响。
2. 讲解磁的相互作用现象,如磁力线、磁场力等。
3. 展示实验,观察不同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
五、课堂练习(10分钟)布置相关作业,加深对磁的现象的理解与掌握。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澄清疑惑。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了解磁的本质及基本性质,掌握磁场的形成规律和磁力的作用规律,理解磁的相互作用现象。
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探索和理解能力。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性的概念,知道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磁现象的认知水平。
3. 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磁现象的奥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性的概念:磁体、磁性材料2. 磁极:N极、S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 磁化:磁化的过程、磁化的方法4. 磁现象的应用:磁铁、磁悬浮、磁性材料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性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化的过程。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现象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现象。
3. 运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磁铁、铁钉、铁片等磁性材料。
2. 实验器材:电池、导线、开关、磁铁、铁钉等。
3. 课件、教学图片、视频等。
【教学环节】1. 导入: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磁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磁性的概念,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课堂讲解】1. 讲解磁性的概念,介绍磁体和磁性材料的特点。
2.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
3. 讲解磁化的过程,演示实验。
【动手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铁钉等磁性材料的相互作用。
2.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磁化铁钉,观察磁化效果。
【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磁现象应用实例,如磁悬浮、磁性玩具等。
六、教学环节:【课堂讲解】1. 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演示实验。
2. 讲解磁化的过程,演示实验。
【互动提问】1. 教师提问学生关于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化过程的问题,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小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磁现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见解。
磁现象教案初中

磁现象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磁体的性质,如吸铁性和指向性。
2. 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3. 理解磁场的概念,学会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4. 了解地磁场的性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1.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难点:1. 利用磁感线描述磁体周围的磁场。
教学准备:1. 磁体(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
2. 铁屑。
3. 磁感线模型。
4. 地磁场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阿房宫以磁石为门的故事引入磁现象的话题。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二、新课讲授(20分钟)1. 磁体的性质:a. 吸铁性:磁体可以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b. 指向性:磁体具有指向南北的特性。
2.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a. 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b.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3. 磁场的概念:a.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它看不见、摸不着,但确实存在。
b. 磁场强度:用磁感线表示磁场的大小和方向。
4. 地磁场的性质:a. 地磁场:地球表面存在的一种磁场。
b. 地磁南北极:地球南北两极与地磁南北极不完全重合。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磁体吸铁性实验:展示磁体吸引铁屑的现象。
2. 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展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的现象。
3. 磁场演示实验:利用磁感线模型展示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填写学习单:总结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磁场的概念。
2. 思考题:地磁场对指南针有什么作用?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了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磁场的概念。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到了磁体吸铁性和磁极间相互作用的phenomena。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学习单,并对地磁场有一定的理解。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学会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性实验,观察和描述磁铁的性质。
3. 能够运用磁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磁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磁体的认识1. 磁体的定义2. 磁体的分类3. 磁体的性质第2课时:磁极的性质1. 磁极的定义2. 磁极的性质3. 磁极的相互作用第3课时:磁性的判断1. 磁性的定义2. 磁性的判断方法3. 磁性的强弱第4课时:磁铁的运用1. 磁铁的吸附作用2. 磁铁的应用实例3. 磁铁的局限性第5课时:磁现象的探索1. 磁现象的实验观察2. 磁现象的解释3. 磁现象的生活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磁体的认识2. 磁极的性质3. 磁性的判断方法4. 磁铁的运用5. 磁现象的探索难点:1. 磁极的相互作用2. 磁性的强弱判断3. 磁现象的生活应用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实验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描述磁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2. 学生能理解磁极的定义、性质和相互作用。
3. 学生能运用磁性的判断方法判断磁性物质的强弱。
4. 学生能列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5. 学生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磁现象并解释相关现象。
六、教学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器材、PPT等。
2. 学具:每人一个磁铁、铁屑、实验记录本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导入新课。
2. 教学基本内容:a. 磁体的认识:讲解磁体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知道磁极、磁性、磁力等基本概念。
2. 学会使用磁铁进行简单的磁现象实验,观察并描述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能够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如制作简易指南针。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磁现象。
2.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磁铁的基本性质和磁现象的观察。
2. 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1. 磁铁的排斥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 制作简易指南针的技巧。
三、教学准备材料:1. 磁铁2. 铁钉、铁片等铁质物品3. 指南针4. 实验记录表格场地:实验室或教室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发学生对磁铁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磁铁的基本性质:介绍磁铁的定义、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磁铁的两极和磁性。
3. 磁现象的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4. 磁铁的应用:介绍磁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性挂钩、磁性玩具等,激发学生对磁铁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2. 学生能够运用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制作简易指南针,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学生能够完成实验记录表格,展示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拓展1. 磁铁的种类:介绍不同种类的磁铁,如永久磁铁、电磁铁等,让学生了解磁铁的多样性。
2. 磁铁的原理:简要介绍磁铁的工作原理,如磁铁的分子结构、磁畴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磁铁的应用实例:介绍磁铁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共振成像等,拓宽学生的视野。
磁现象优秀教案

2师生一同探讨用感应线画出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
3画出磁场中小磁针的指向
4小结磁感应线的相关知识
学生一同练习画
师问:1指南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南北方向?引出地磁场
2课件展示和老师画图相结合介绍地球磁场的磁极
学生自学课本相关内容
师:1.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
生乙答:电看不见,我们通过电灯发光、电铃响而知道它的存在。
师:磁场也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我们怎样来认识和研究它呢?(引出磁感应线和理想模型法)
生答:磁场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磁力的大小和方向来研究磁场。
学生观察教师用展台出示的条形磁体周围的小磁针分布和铁屑分布排列,以及观察立体磁场模型.
学生们根据已有经验知识进行发言,可能是峡谷中蕴涵的磁铁矿吸住了穿铁制盔甲的士兵。
新
课
教
学
师:在2000多年以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指南针就是用磁针制成的。你们收集到的各种各样的磁体,它们都有共同的性质。你们能用身边的物体探究出它们的共同性质吗?
让学生讨论,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探究。学生手中有各种磁体、铁屑、铁钉等,放手让学生做实验,学生会发现许多问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评估。
2.介绍磁化的方法
学生尝试用永磁体将自己的小刀或剪刀进行磁化.
反馈与练习
出示随堂练习题
学生尝试抢答完成。
课堂小结
师:小结本节所学内容 学生相互交流所学所得
作
业
找一根缝衣服的钢针,试着将它磁化,你能找出几种方法?与同学交流一下,怎样做可以使钢针获得较强的磁性?
(此题目为开放性题目,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动手动脑的能力)
高中物理磁现象教案

高中物理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磁体和磁场的基本性质。
3. 能够解释和应用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1. 磁现象的基本原理和性质。
2. 磁场的形成和特性。
3.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磁体和磁场的性质。
3. 磁场的产生和检测。
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磁体和磁场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讲解磁体和磁场的性质,以及磁场的产生和检测方法。
3. 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磁体和探测磁场,加深他们的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讨论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磁力传感器等。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学生对磁现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6.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包括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实例展示。
2. 实验器材:磁体、磁场探测器等。
3. 教辅材料:磁现象的相关书籍和资料。
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评价实验操作和报告内容。
2. 练习测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积极性等。
七、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磁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磁现象 教案

磁现象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磁现象教案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磁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作用;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磁现象相关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磁现象的定义和基本特征;2. 磁现象的产生原因;3. 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磁现象的产生原因和作用的深入理解;2. 磁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磁铁、铁钉、铁屑、磁铁和铁钉间的距离测量工具、磁铁和铁钉的吸引力测量工具、课件、实验记录表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铁钉、铁屑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磁铁和铁钉之间的相互吸引现象,引起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磁铁能吸引铁物体?”学生进行讨论。
Step 2: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包括磁铁的两极(北极和南极)、磁场的存在和磁铁与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Step 3: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使用铁屑和磁铁进行观察和实验记录。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磁场分布和磁铁与铁屑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理解磁现象的产生原因。
Step 4:知识拓展(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电磁铁、磁卡等,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作用原理。
Step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磁现象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Step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磁现象与电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磁现象实验,探究磁场的特性和磁铁与铁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进行相关研究和报告。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记录;2. 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的参与程度;3. 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成果展示。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

磁现象【公开课教案】新版教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知道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概念。
2. 让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能够判断磁体的极性,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磁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 让学生能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2. 磁体的性质3.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磁体的性质,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2. 教学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磁现象,掌握磁体的性质。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运用磁现象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磁体、磁极、磁性等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磁体的性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
5. 案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磁体的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磁现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磁现象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磁体的性质的掌握,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认知。
2. 评价方法:通过课堂提问,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操作的正确性来进行评价。
3. 评价标准:学生能准确回答磁现象相关问题,能正确判断磁体的极性,能解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https://img.taocdn.com/s3/m/3ed8c3a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50.png)
《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5篇]第一篇:《磁现象磁场》教案要点《磁现象磁场》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熟练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灵活运用安培定则判断磁场的方向,列举磁现象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准确理解磁场是存在磁体或电流周围的一种物质,能对放入其中的磁体、电流和运动电荷有力的作用。
识别几种常见磁场的分布特点,会画出其磁场的分布。
将电场和磁场的研究方法类比,培养学生结合旧知识创新的能力。
情感: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体验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且能够基本运用所学来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A、安培定则的主要内容:右手握住导线,拇指方向与电流方向一致,四指环绕方向为磁场方向;右手弯曲方向与电流环绕方向一致,拇指指向是磁场方向。
B、磁场的方向:物理学中规定,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
C、磁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磁体或电流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
其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和电流有力的作用。
D、磁感线的主要特点:从N极出发回到S极形成闭合曲线;不中断、不相交;疏密程度表示磁场强弱;磁感线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磁场的方向。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A、安培定则的运用。
B、磁场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
难点:应用安培定则判定电流磁场。
四、教学材料1.教学举例导入材料: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司南,运用了磁场。
揭示材料:磁悬浮列车、磁盘、脑磁图检测强化材料:分析常见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延伸材料:放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检测材料:画出磁体和电流周围的磁场 2.教学工具磁铁、奥斯特演示实验装置、导线、粉笔、黑板、小磁针。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1.回顾:师:在初中同学们就学习过磁场,学习了磁体的特点,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了磁体的哪些特性呢,磁体有几个磁极,磁极相互作用规律是什么?生:两个,南极和北极。
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师:磁体是不是每个部位磁性都一样的,如果不是磁体的磁性是怎样分布的呢?生:磁体各部分强弱不同,磁极磁性最强,而中间磁性最弱,几乎为零。
《磁现象》教案

磁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理解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3.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4.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磁现象的概念和特点;2.磁场的产生和表示;3.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4.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磁感应和磁力线的概念、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
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引出磁现象的概念,例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碰到过磁铁相互吸引或排斥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第二步:引出磁场的概念1.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引出磁场的概念。
向学生展示一个磁铁,让他们观察并发表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实验演示中磁铁对于铁钉的吸引力或排斥力是否有一定的范围,从而引出磁场的概念。
第三步:磁力线和磁通量的概念1.介绍磁力线的定义和特点,即磁场中的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连续曲线。
2.通过实验演示和图示,让学生理解并应用磁力线的概念。
3.引入磁通量的概念,解释磁通量与磁力线之间的关系。
第四步: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1.介绍磁场的基本性质,包括磁力线的密集程度代表磁场强度、磁力线趋于封闭和不会相交等特点。
2.引入磁场的表示方法,例如使用磁力线图、磁场图等方式表示磁场的分布情况。
第五步:电磁感应的原理和应用1.介绍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即在磁场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力的作用而产生电流。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如用磁铁靠近线圈时,灯泡亮起等。
3.引导学生思考电磁感应的实际应用,例如电动机、发电机等。
五、教学评价方法1.课堂讨论和提问,检查学生对磁现象和磁场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验报告、综合测试等方式进行知识的检测和评估。
六、教学资源准备1.实验设备:磁铁、线圈、铁钉等;2.实验材料:白板、黑板、彩色粉笔等。
七、教学延伸1.家庭作业:综合应用磁现象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
【可编辑】磁现象教学设计

磁现象教学设计磁现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磁现象,知道磁性、磁极的概念。
2.知道电流的磁效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3.知道磁极和磁极之间、磁极和电流之间、电流和电流之间都是通过磁场发生相互作用的..知道地球具有磁性。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类比法、实验法、比较法使学生通过对磁场的客观认识去理解磁场的客观实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类比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现磁现象的广泛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电流的磁效应和磁场概念的形成难点:磁现象的应用三、教具:多媒体、条形磁铁、直导线、小磁针若干、投影仪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介绍生活中的有关磁现象及__所要研究的内容。
在__,我们要学习磁现象、磁场的描述、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以及对运动电荷的作用,知识主线十分清晰。
__共二个单元。
第一、二、三节为第一单元;第四~第六节为第二单元。
复习提问,引入新课[问题]初中学过磁体有几个磁极?[学生答]磁体有两个磁极:南极、北极.[问题]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什么?[学生答]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电磁感应现象:二、教学内容1、磁通量()复习:磁感应强度的概念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磁场的强弱(即磁感应强度)可以用磁感线的疏密来表示.如果一个面积为的面垂直一个磁感应强度为的匀强磁场放置,则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的条数就是确定的.我们把与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1)定义:面积为,垂直匀强磁场放置,则与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用表示.(2)公式:(3)单位:韦伯(Wb) 1Wb=1T·2磁通量就是表示穿过这个面的磁感线条数.注意强调:①只要知道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和所讨论面的面积,在面与磁场方向垂直的条件下(不垂直可将面积做垂直磁场方向上的投影.)磁通量是表示穿过讨论面的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在今后的应用中往往根据穿过面的净磁感线条数的多少定性判断穿过该面的磁通量的大小.如果用公式来计算磁通量,但是只适合于匀强磁场.②磁通量是标量,但是有正负之分,磁感线穿过某一个平面,要注意是从哪一面穿入,哪一面穿出.2、电磁感应现象:内容引入:奥斯特实验架起了一座连通电和磁的桥梁,此后人们对电能生磁已深信不疑,但磁能否生电呢?在磁可否生电这个问题上,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坚信,电与磁决不孤立,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他做了许多实验,把导线放在各种磁场中想得到电流需要一定的条件,他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历时10年,终于找到了这个条件,从而开辟了物理学又一崭新天地.3、实验演示实验1:学生实验——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的运动观察现象:AB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可见电流表指针偏转.学生得到初步结论:当闭合回路中的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电路中有了电流.现象分析:如图1导体不切割磁力线时,电路中没有电流;而切割磁力线时闭合电路中有电流.回忆磁通量定义(师生讨论)对闭合回路而言,所处磁场未变,仅因为AB的运动使回路在磁场中部分面积变了,使穿过回路的磁通变化,故回路中产生了电流.设问:那么在其它情况下磁通变化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实验2:演示实验——条形磁铁插入线圈观察提问:A、条形磁铁插入或取出时,可见电流表的指针偏转.B、磁铁与线圈相对静止时,可见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师生讨论)对线圈回路,当线圈与磁铁有沿轴线的相对运动时,所处磁场因磁铁的远离和靠近而变化,而未变,故穿过线圈的磁通变化,产生感应电流,而当磁铁不动时,线圈处,不变,故无感应电流.实验3:演示实验——关于原副线圈的实验演示实验观察:移动变阻器滑片(或通断开关),电流表指针偏转.当A中电流稳定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现象分析:对线圈,滑片移动或开关通断,引起A中电流变,则磁场变,穿过B的磁通变,故B中产生感应电流.当A中电流稳定时,磁场不变,磁通不变,则B中无感应电流.教师总结:不同的实验,其共同处在于:只要穿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的变化,关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分析1.电磁感应现象利用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叫做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做感应电流。
磁现象课程设计

磁现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磁铁的性质,了解磁极间相互作用规律;2. 帮助学生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了解地磁场的概念;3. 使学生掌握磁化、磁感线、磁场等基本概念,了解磁场对磁体及电流的作用;4. 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研究磁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 培养学生运用磁感线模型分析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2. 引导学生关注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科学的认识;3. 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物理学科的一节实验探究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八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实验操作能力,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和思考。
教学要求: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磁现象,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磁铁的性质与磁极相互作用:讲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磁极的分类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磁铁的性质和磁极”2. 地磁场与磁感线:介绍地球的地磁场,磁感线的概念及其在磁场中的作用。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二节“地磁场和磁感线”3. 磁场的基本概念:讲解磁场、磁化、磁感应强度等基本概念,阐述磁场对磁体和电流的作用。
教材章节:《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磁场的基本概念”4. 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悬浮列车、磁盘存储等,激发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磁现象》教学设计的教案

《磁现象》教学设计的教案【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设计意图在于重点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一理念教学活动形式表现为: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式学习本节课通过学生游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动手的热情激励学生亲自动手从实验事实出发探索磁铁的性质、学会自制小磁针培养学生创造发明的意识【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2、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3、知道磁化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磁铁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2、在评估的过程中体验评估和交流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2、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探究磁铁的性质2、了解磁化现象学会自制小磁针【教具学具】磁性飞镖、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带磁体的小汽车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一元硬币铁棒细线等【教学过程】课前语: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百宝箱(介绍器材:3个圆柱体、一圆硬币、各种磁体)特别强调盒内装有铁屑使用时要倒在白纸上最后收集到盒子里一、游戏引入新课(射飞镖比赛)首先让学生观察到飞镖没有钢针质疑:为什么没有钢针的飞镖射到镖盘上没有掉下来引入新课并进一步提问:同学们玩过磁铁磁铁有些性质呢(吸引铁)我们不能停留在原来的知识水平上这节课我们更深入研究磁铁的性质学习第9章第一节磁现象板书:第一节磁现象二、进行新课1.出示5个探究问题: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些东西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学生探究(15分钟)2.学生展示探究结果:展示探究1:教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下列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提问:磁体各部分吸引铁的能力都一样展示探究2(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表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教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展示探究3提问:条形磁体、小磁针静止时两个磁极分别指向什么方向(都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教师指出:可以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恒指南北世界各地都是如此为了区别这两个磁极我们就把指南的磁极叫南极或称S极;另一个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或称N极板书:三、磁体上的两个磁极一个叫南极(S极)一个叫北极(N极)提问:世界最早的指南工具它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出示司南幻灯片说明世界最早的指南针就是我国战国时代的指南针叫司南它是根据磁针静止时总是指南北的原理制成的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值得我们骄傲(爱国主义教育)提问:磁体两端的磁性最强如果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呢下面请同学们展示探究4:(展示多种探究方法)学生归纳实验结果后教师板书:四、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磁体的许多磁现象磁体可分为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通常我们看到和使用的磁体都是人造磁体它们都能长期保持磁性通称为永磁体提问:人造磁体是根据什么道理制作的我们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呢展示探究5:教师指出:铁和钢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获得磁性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磁化现象板书:五、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铁和钢制的物体都能被磁化重做上面的实验:当铁棒吸引铁屑后将上部的磁体拿掉提问:当磁体拿掉后铁棒还能吸引下面的铁屑这说明什么(铁棒不能吸引铁屑说明铁棒的磁性容易消失)教师指出: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三、学生自制小磁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小心不要扎到手)到此:我们了解了磁体的有关性质;还学会了如何制作磁体提问:它们在现代科技中有些应用呢学生举例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四、小结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在你的生活中能不能找到这样的情况:在什么地方装上一个磁体后便会给你带来方便或者能提高工作的质量请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六、板书板图设计1、磁性: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分类:天然磁体人造磁体3、磁极:南极(S)指南的磁极叫南极北极(N)指北的磁极叫北极4、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5、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软磁体、永磁体七、学习评价表基本评价项目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请将你所选的选项后打勾)知识技能磁体的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磁化现象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过程与方法能设计出一个展示磁体磁性强弱的实验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能设计出一个展示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实验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能客观的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价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喜欢并能够很好地和小组其他成员合作开展小组交流或信息共享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在合作过程中我能积极思考并提出探究方案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能合作归纳和反思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我遇到学习上的难题能主动请教他人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很棒□还不错□再加油□没考虑到这个问题□教学探讨与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特别是身边的有趣现象和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我们只有细心呵护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五个探究磁体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俗语说:“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在导入新课伊始我向学生出示了一个他们既熟悉而又陌生的飞镖磁性玩具经过同学们激烈的比赛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其中产生的问题所吸引思维的火花立刻被激活探究磁体的兴趣也被激发这样学生们有了探究磁体的兴趣就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体探究磁体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方法了解磁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是非常喜欢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教师只要正确地引导创设一定的情景和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潜能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个性就会得以张扬学生的创造思维就会得到发展教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能落到实处附:《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探究报告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桌上的些东西现象:结论:磁体具有吸引的性质探究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实验方法:实验结论:磁体两端的磁性中间磁性探究3:支起小磁针让它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观察静止时的指向注意:不要让磁体靠近它实验结论: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后总是指向方向探究4: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实验方法:实验结论:同名磁极相互;异名磁极相互探究5: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实验过程:请写下你的发现:。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

简单的磁现象教案简单的磁现象教案简单的磁现象教案1 〔一〕教学目的1.知道磁体有吸铁〔镍、钴〕性和指向性。
2.知道磁极间的互相作用。
3.知道磁化现象。
〔二〕教具各种形状的磁铁,磁针,一小堆大头针,铁屑,铁片,铜片,玻璃片,镍币,铁棒,细线,有关磁性材料的实物,图片等。
〔三〕课前准备以上实验器材可布置学生在家里准备,上课前检查准备情况,学生在家里不容易找到的器材如各种磁铁、镍币等,老师加以补充,然后要求学生将实验器材放好,供课堂实验用。
〔四〕教学过程1.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平时摆弄磁铁时观察到磁铁能吸引什么物质?指南针有什么作用?〔吸引铁,指南针可以指南北,帮助人们区分方向。
〕进一步提问引入新课:磁铁只能吸引铁吗?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呢?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些。
板书:第一节2.进展新课(1)认识永磁体的磁现象提问:磁铁具有哪些性质?它只能吸铁吗?请同学们自己通过实验进展探究。
学生实验:将课前准备的铁片、钢锯片、镍币、铜片、玻璃片等器材放在桌上摆好,用条形磁铁分别接近它们,观察发生的现象。
提问:磁铁能吸引哪些物质?〔磁铁能吸引铁制物质,能微弱地吸引镍币〕老师指出:磁铁除了能吸引铁、镍外,还能吸引钴,钴是稀有金属,我们平时很少见。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板书:一、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磁铁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提问:磁体各局部吸引铁的才能都一样吗?请同学们自己动手做以下实验。
学生实验:把一些大头针平铺在一张白纸上,分别将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平放在大头针上,然后用手轻轻将磁体提起,并轻轻抖动。
提问:观察到什么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观察到磁铁两端能吸引较多的大头针,而中部没有吸引大头针,这说明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老师归纳并板书:二、磁体各局部的磁性强弱不同,磁体上磁性最强的局部叫做磁极,它的位置在磁体的两端。
提问:从上面实验可以看出,磁体有两个磁极,怎样表示这两个磁极呢?请同学们观察下面的实验。
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 教案一

第一节简单的磁现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能够区分磁体和非磁体。
3. 能够说明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重点:
1. 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分。
2. 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难点:
1. 磁体的磁性来源。
教学准备:
1. 实验:磁性检测实验器材。
2. 实物:磁体、非磁体。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磁体和非磁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会被磁铁吸引,而有些物体却不会被吸引。
2. 磁性检测实验(10分钟)
将准备好的磁性检测实验器材逐一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讨论这些实验器材
中哪些是磁体,哪些是非磁体,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验证他们的猜测。
3. 讨论(10分钟)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别,并触发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
的区别。
4. 磁体的磁性来源(15分钟)
讲解磁体的磁性来源,即磁体中微小的分子和原子团簇具有磁性,它们正负极呈现出
一定规则的排列。
通过描绘磁体内部微观结构的示意图,让学生理解磁体的磁性来源。
5. 小结(5分钟)
通过讨论和总结,再次强调磁体和非磁体的区别,让学生能够准确判断物体是否是磁体。
同时,概述磁体的磁性来源。
磁现象课程设计

磁现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场、磁极等;了解磁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电磁铁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磁现象的规律,提高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够运用磁现象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磁现象的学习,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科学素养;学会合作、交流、分享,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磁体和磁场:介绍磁体的概念,讲解磁场的分布和特点。
2.磁极和磁性:讲解磁极的性质,探讨磁性的来源和表现。
3.磁现象的应用:介绍磁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磁铁、电磁铁等。
4.磁现象的探究: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探究磁现象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磁现象。
3.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磁现象的理解和探究成果。
4.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磁现象的应用。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节课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提供《物理》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基本素材。
2.参考书:推荐一些关于磁现象的参考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直观展示磁现象的规律和应用。
4.实验设备:准备磁铁、电磁铁等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节课将采用以下几种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作业:布置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4.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如交流、分享、协作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现象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磁现象
【教学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课题选自新人教版实验教材八年级物理第九章电和磁的第一节磁现象(P62-63)。
磁的现象如磁性吸铁性和指南北、磁极的名称和位置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章学习的基础和入门的最基本的,所以要学生学好尤为重要。
(一)设置帆船在海上航行要指南针的情境引出指南针,并介绍我国最早的,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属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司南,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科学情感,提高兴趣。
(2分钟)(二)展示学习目标(1分钟)(三)由观察实验引出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4分钟)(四)同样通过现象明显的实验去分析论证得到磁极的概念和名称的命名方法。
(5分钟)(五)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必须让学生进行完整的探究过程,所以设置了学生探究活动。
再通过思考问题和练习,学以致用从而巩固和深化重点和难点。
(15分钟)(六)磁化现象。
也是通过对比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实验,再讨论分析小结出磁化的概念、方法和规律,再简介磁性材料方面的知识。
还通过磁化实验现象磁体吸引铁钉,运用磁化规律、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理解磁体能吸钢铁一类物质的本质,培养了学生从理解到本质的思维体验。
(8分钟)(七)磁的应用。
通过课件投影生活中常见的应用实物,生活生产中来知识的认识→生活中去的认识过程。
(2分钟)(八)总结认定目标。
(九)达标测评(7分钟)。
总的流程是:设置情境提问引入课题→展示学习目标→导学达标→理解应用→总结认定目标→达标测评。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了解磁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了解磁化。
2、技能领域:培养学生从理解到本质的思维体验。
3、情感领域:增强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学生科学情感,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蹄形磁铁、条形磁铁、磁针、1元镍币、回形针、实验小车、大铁钉、水泥钢钉。
【教学过程】
⑶当磁体拿掉后,大铁钉还能吸引下面的回形
针吗?这说明什么?
⑷用水泥钢钉重复大铁钉的实验,这又说明了么?
【小结】铁棒被磁化后,磁性容易消失,称为软磁体。
钢被磁化后,磁性能够长期保持,称为硬磁体或永磁体,钢是制造永磁体的好材料。
人造磁体就是永磁体。
【投影】5、磁化: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的现象。
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如铁);硬磁性材料(如钢)。
方法:靠近磁体一极,顺一个方向摩擦几
下或电流作用下。
【边板演边提问引导】学习了磁化后,
你能说出为什么磁体能吸引钢铁一类物
质,能否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呢?可以得出什么规律吗?
【投影】规律:靠近磁体的一端被磁化成异名磁极。
【投影】实践练习:观察、思考、分析
做笔记、记忆
经老师引导下,思考、讨
论并回答:铁钉这所以被
磁体吸引,是因为铁钉是
磁性材料,在磁体的作用
下磁化了,变成了一个磁
体,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
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再有靠近N的钉尖是S,
钉头是N。
做笔记、记忆
思考、讨论并回答:应选
B。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培养观察分析能力
掌握磁化有关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从理解到
本质的思维体验。
巩固磁性、磁化规律、
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N S
板书设计:
1、磁性:磁铁有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的性
质叫做磁性。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质叫做磁体。
3、磁极:磁体两端磁性最强的部位叫磁极,每个磁体都有两个磁极。
一个叫南极(S);另一个叫北极(N)。
4、磁极间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同吸引。
5、磁化: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的作用下会获得磁性的现象。
磁性材料:软磁性材料(如铁);硬磁性材料(如钢)。
方法:靠近磁体一极,顺一个方向摩擦几下或电流作用下。
规律:靠近磁体的一端被磁化成异名磁极
6、磁应用:指南针、磁盘、磁卡、录音带、录像带等。
附1:教学流程图
附2:优化课堂小测题
(见后面两页)
附件1:
磁现象的教学流程图
附件2
§9-1磁现象课堂小测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
1、 司南实际上是最早__________,当它静止时其勺柄指南方是______极,古代用来_________方向,
这是利用磁体具有指_____的性质做成的。
2、 某天小明不小心把整串钥匙掉入了污水渠中,他知道钥匙扣上的环,通常是用铁质的环来做的,
就找来一细绳系着一块稍大的磁铁垂入污水中,并来回拖动细绳,旁人以为他在鱼,过一会儿却看到他把一串钥匙钓上来。
你一定知道小明是利用了磁体具有_____的原理来完成了这次“钓鱼”的。
3、 如下图甲所示是a 、b 两磁环,套在直径比它内径细小木棒上的情景,若a 的下端是N 极,则b
的上端是_____极(N 、S ),乙图是磁悬浮列车,它也是利用这种磁体之间的_____(吸、斥)力使列车悬浮在空中的,就可以避免列车与铁轨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列车的速度。
4、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 A 、条形磁铁两端磁性最强,中间最弱
B 、把条形磁铁分成两小段,每小段仍有两个磁极
C 、把条形磁铁用绳子悬挂起来,静止后能指南北
D 、条形磁铁是用铁棒制成的
E 、银行使用的银联卡是有用到磁性材料的,而CD 、VCD 、DVD 光盘是没有用到的
5、 如右图所示,A 、B 、C 中有两根磁棒、一根铁棒其
中
________是无磁性的铁棒。
6、 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和磁化的规律,在A 、B 两个图中所示的铁钉的状态,正确的是( )。
甲 乙
A B
C A
N S N S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