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课程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早期教育课程。
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于儿童的综合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综合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
一、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是儿童教育的第一步,对于儿童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学前教育课程能够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儿童提供各种各样的学习和游戏机会,促进其认知、语言、社交和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
其次,学前教育课程还能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其主动学习的能力。
最后,学前教育课程还能够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原则为了设计一个综合有效的学前教育课程,我们需要遵循一些原则。
首先,课程的设计应该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以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为中心。
其次,课程内容应该丰富多样,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内容,以满足儿童的综合学习需求。
此外,课程还应该注重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和合作。
最后,课程的实施应该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结合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创设情境,激发其学习动机。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学前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应该包括语言、数学、科学、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在语言方面,课程可以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在数学方面,可以通过游戏和实际操作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科学方面,可以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能力。
在艺术方面,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在体育方面,可以通过运动和游戏培养儿童的身体协调和运动技能。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评估和调整在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评估和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表现来进行,以了解儿童的学习进展和发展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课程进行调整,以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求。
《学前教育课程论》第一章课程的本质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一、课程曾经是什么(一) 课程最初是什么(二) 课程后来是什么(三) 从“课程”到“潜课程”说明了什么二、课程应该是什么(一) 从课程概念的变化看课程本质观(二) 课程本质所涉及的方面(三) 课程本质的概念化(一) 课程结构是什么(二) 课程内部结构与外部结构(三) 课程结构与活动结构的关系课程是什么?这个命题概括着课程的本质。
要研究课程的有关问题,首先必须回答课程的本质“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课程“集中具体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
”①课程是“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是教育价值实现的手段。
课程既是一个被研究的领域或对象,又是具体化的实践过程。
它既有长远的过去,又仅有短暂的历史。
从微观来说,它与学生、教师、家长紧密相关;就宏观而论,它关系到人类文明进步、社会发展。
对课程作评说,的确难于一言以蔽之。
但是,所有上述,都从不同侧面反映着课程的特性,都在一剖析课程概念发展史,是探索课程本质的重要途径。
一、课程曾经是什么课程概念集中地概括着课程的本质。
这种概括,既反映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水平,也反映了人们对课程本质的认识过程。
透过对课程本质认识的水平特征和过程特征,可以看到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哲学、心理等诸因素的影响与作用。
简言之,课程本质(一) 课程最初的含义“课程”,作为实践过程,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是早已有之。
原始社会,年长者向儿童传授捕渔、守猎、民俗传统等,即属课程活动。
我国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办私学,因材施教,弟子三千,就是课程实践的例证。
课程内容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②不仅如此,当时还出现了关于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记载。
比如《礼记·内则》中就有:“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外就傅,居宿于外,学书计”;“十有在国外,古希腊的苏格拉底(Scorates,前469~399)运用“产婆术”对其学生授课,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每个儿童的本质价值内容,使儿童内在的固有人性能够充分地展开。
00400 学前教育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章节重点)
00400 学前教育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章节重点)上篇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导言1.学前教育课程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
2.学前教育课程的特性是学前教育课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
3.在教育目标或价值取向方面,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我国现今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特点,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主张或观点:(1)主智说。
(2)专长教育说。
(3)个性发展说。
(4)“做人”培养说。
(5)全面发展说。
4.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就具体反映了这一点。
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教育价值取向多元化而不确定,引起教育实践工作者思想困惑。
(2)教育内容的冥想知识中心化,零碎、杂乱、宽泛无序、抽象过深,超出学前儿童接受水平。
(3)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目标意识差,所选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不对应。
(4)或过分强调教师地位与作用,或过分强调幼儿价值,未能处理好师生关系。
(5)教育方式方法不适合教育内容要求,追求组织形式的花样翻新而忽视教育目标实质。
(6)过分强调教育过程本事而轻视教育结果,否定分科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歪曲游戏的实质。
(7)特别是“小学化”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6.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1)完全外部引进的课程模式。
(2)陈鹤琴等人提出的课程模式。
(3)苏联模式的影响。
(4)改革开放后的学前课程模式。
7.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境。
我国当今一些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等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主张。
其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是核心内容。
这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
8.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而教育组织是关键。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课程“集中居然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
学前教育课程论读后感
学前教育课程论读后感《学前教育课程论读后感》读了学前教育课程论这本书,真的是收获满满,同时也有诸多感触。
读到书中对于学前教育课程目标的阐述部分,我感觉学前教育真的是一个非常精细且有深度的工程。
就像我们给一栋大厦打地基一样,学前教育课程目标就是这个地基的蓝图。
它决定了我们对于幼儿培养的方向。
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看到很多幼儿园会宣传自己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这个创造力其实就是课程目标中的一部分。
他们可能会开展一些手工课,让孩子们用各种材料自由拼接创造事物。
这让我明白了学前教育是如此具体地在为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书中还讲到课程内容的选择。
这部分让我想起之前参观过的一个幼儿园,他们的课程内容就十分丰富有趣。
其中有一个单元是围绕菜市场展开的。
孩子们不仅仅是在书上认识蔬菜水果,老师还带领他们去真正的菜市场。
让孩子和摊主交流,亲身体验买菜的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很棒。
我觉得作者想表达的是学前教育课程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孩子们在现实场景中,能够更直观地获取知识。
然而,在阅读过程中也有一些疑惑之处。
书中提到关于课程评价的多元性,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手段和方法。
但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确保这些评价手段的真正有效性呢?特别触动我的是书中举例的关于一个课程活动是以幼儿为主导的,老师只是在旁边起辅助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分成小组讨论想要开展的游戏内容,然后自己去寻找材料布置游戏场景。
这在我以前的认知里很少见,我们总是习惯了老师事先安排好一切。
后来我明白了,这样更能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等等。
从这本书我还得到了对于未来的启发。
如果有机会参与到学前教育领域的工作中,我定会让课程更加丰富多彩,注重幼儿的真实体验,比如可以开展更多的户外活动课程,像探索花园里的昆虫世界之类的。
也要重视课程的融合性,不把知识分割得太过零碎,让孩子们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总之,这本书为我打开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一扇大门,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思考与启发。
《学前教育课程论》
1、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教师的能力。
错2、课程目标最好从儿童的角度来叙写。
对3、课程内容不可以是远离幼儿的日常生活的内容。
错4、不同层面课程目标的清晰度要求是不一样的。
对5、课程内容的范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的选择余地非常大。
对6、课程内容只能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错7、课程目标的数量越多越好。
错8、幼儿如何经验教师提供的课程不重要。
对9、实践中的课程是动态的。
对10、幼儿园课程的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面。
对11、个别和小组是幼儿主要的学习方式。
对12、课程要建立在对幼儿发展了解的基础上。
对13、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包括不同的层面。
对14、课程评价需要专门的知识。
对15、幼儿园的课程深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
对16、课程的理念可以是多样的。
对17、活动区的材料越多越好。
错18、物质环境也是课程的组成部分。
对19、幼儿园的课程全部都是综合的。
错20、活动区活动中幼儿绝对是自由的。
错21、不是每个幼儿园都需要开发自己的课程。
对22、教师无权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领导与决策。
错23、领导课程开发不是园长的任务。
错24、家长不可以参与幼儿园的课程。
错25、幼儿园不存在任何形式的潜在课程。
错26、实施课程的主要方式是活动区。
对27、课程与教学是两个相同的概念。
错28、不是每个幼儿教师都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
对29、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可以来源于某个学科,诸如数学。
对30、幼儿园课程的目标不可能适合每个孩子。
对31、幼儿园的课程不是事先规定好的。
对32、幼儿园的课程是实现教师发展目标的主要桥梁。
对33、每个幼儿园都必须开发自己的课程。
错34、教师应该参与幼儿园课程的领导与决策。
对35、课程领导者是园长的主要角色之一。
对36、家长可以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决策。
对37、幼儿园的日常教学中存在大量的潜在课程。
对38、幼儿园实施课程的主要方式是集体教学。
错39、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40、每个幼儿园都具备开发园本的能力。
错41、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只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
学前教育课程论教学大纲
<<学前教育课程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和任务《学前教育课程论》是适应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更好地了解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理论和实际需要而开设的,旨在使学生掌握学前教育的课程的基本知识,及时给予学生学前教育课程设置指导,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了解学前教育的课程,提高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二、课程基本内容第一讲学前教育课程概述学前课程是一个所指较广的概念,它涉及学前教育机构(正规的及非正规的)以及机构以外的学前非机构教育的课程。
由于篇幅所限,重点讨论正规学前教育机构中较为典型的幼儿园的教育课程。
(一)课程的定义1.课程是知识。
这是较早、影响较深远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学校开设的每门课程应该从相应的学科中精心选择,而且应该按照学习者的认识水平加以编排。
作为知识的课程通常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物。
2.课程是经验。
这种观点是在对前一种观点的批评和反思的基础上形成的。
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将课程看做知识,容易导致“重物轻人”的倾向.即强调课程本身的严密、完整、系统和权威性.却忽视了学习者的实际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
而实际上,只有那些真正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
于是.这些入在谈到课程时开始使用“经验”这一概念,并进一步认为;课程就是学习者本身获得的某种性质或形态的经验。
当课程被认为是经验时,其一般特点是:课程往往是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和设汁的;课程是与学习者的个人经验相联系、相结合的,强调学习者作为学习的主体。
3.课程式活动这是一种比“课程是经验”更加新颖的观点。
这种观点的基本思想是:课程是人的各种自主性活动的总和。
学习者通过与活动对象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自身各方面的发展。
这种观点的特点是: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以及学习者作为课程主体的能动重要性;强调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强调活动的完整性,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反对过于详细的分科教学;强调活动是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基础,重视学习活动的水平、结构、方式,特别是学习者与课程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一次作业2:第二次作业3:第三次作业4:第四次作业5:第五次作业1:[论述题]论述题你在实施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时候约到了那些困难,请你分析这些困难的成因。
参考答案:困难:没有明确的目标;缺少足够的课程资料;缺乏去有效的评价工具;缺乏足够的支持等。
原因:纲要本身缺乏明确的学习标准和目标;管理层没有建立有效的实施计划和支持系统2:[论述题]设计题有幼儿园准备开发园本课程,准备成立一个开发委员会。
请你为这个委员会选择并确定成员。
参考答案:委员会规模为6-8人,包括管理人员、不同年龄段教师代表、家长、社区代表和相关专家。
3:[论述题]简答题西方早期教育课程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婴幼儿一体化;整合性;多元性;标准驱动。
4:[论述题]名词解释主动学习参考答案:指的是幼儿与周围的环境、人、材料积极互动来建构经验。
5:[论述题]简答题蒙台梭利课程模式的目标有哪些?参考答案:以培养儿童均衡发展的人格为目标。
通过作业让儿童把内在的生命力表现出来。
在作业的过程中培养儿童的注意力,在自由和主动的活动中让儿童自我纠正,使儿童在有准备的环境中成为独特的人。
6:[论述题]名词解释题(请以简要语言解释如下概念)行为目标参考答案:从意义、目的、原则几方面阐发。
1:[论述题]论述题幼儿园园长如何才能提高教师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理解和认识。
参考答案:要点:进行深入的解释、说服工作,让教师认同纲要及其实施;通过参与式培训提高教师对纲要的理解水平和实施纲要的能力;以学科为基础加快教师专业发展;强化园长的课程领导。
2:[论述题]设计题有一个幼儿园想对幼儿进行创造性方面的教育,请你运用课程目标方面的知识为这个幼儿园设计和确定创造性课程的目标。
参考答案:总目标:创造性人格和创造的能力。
具体的课程目标: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创造的知识和方法;创造过程的体验。
3:[论述题]简答题幼儿园课程评价的步骤。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阶段,而学前教育课程则是实现学前教育目标的核心载体。
学前教育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直接影响着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质量。
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旨在促进儿童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性等多个方面的全面发展。
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课程目标不同,学前教育课程更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生活技能、良好的品德习惯、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初步的认知能力。
例如,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让儿童学会自己穿衣、洗手、整理玩具等,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通过游戏和互动,引导儿童学会分享、合作、尊重他人,发展其社会性。
在课程内容方面,学前教育课程应当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具有趣味性和启蒙性。
它可以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比如,在健康领域,让儿童了解基本的卫生常识,进行简单的体育锻炼;在语言领域,通过听故事、说儿歌等方式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社会领域,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儿童体验不同的社会角色和情境;在科学领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在艺术领域,开展绘画、手工、音乐等活动,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应灵活多样,以适应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
游戏是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儿童在游戏中能够自由地探索、想象和创造,从而促进其身心发展。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集体教学、小组活动、个别指导等方式,满足不同儿童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儿童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观察者。
教师要关注儿童的兴趣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为儿童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和资源。
课程评价是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了解课程的实施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为课程的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
评价的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师、家长和儿童自身。
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关注儿童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更要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和能力发展。
评价的方法应综合运用观察、测试、作品分析等多种方式,确保评价结果的全面、客观和准确。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科课程:以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为构成形式,重视知识及逻辑组织的课程,就是学科课程。
课程即经验:是20世纪课程改革中最具吸引力的课程定义。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他们的兴趣、需要等选择课程内容,强调这些内容对学生的个人意义,其结果是要使学生获得自己的学习经验。
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程。
课程即计划:是指序列、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即成为课程研究的核心内容。
泰勒、加涅等人的思想注重课程的结果,这一定义认为课程关注的重心应是希望学生通过课程获得的学习结果。
课程: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
潜在课程:含义包括4个方面:1、潜在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应,显性课程以外的课程就是潜在课程。
2、潜在课程主要指价值、态度、规范、信念、情意、人际关系等非学术性内容。
3、潜在课程的影响是无意的、非预期的,但也可能是有意识的。
4、潜在课程可使学习者获得系统的共同的经验,也可能使其得到个别的、零碎的经验。
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的,全体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保证实施的国民教育。
素质:是人内在的身心组织及质量水平。
包括人的生理结构特征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生理素质:是人先天的遗传的生理结构特征,是人发展的自然基础或生物性物质基础。
心理素质:是在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加入外界影响而产生的特征,它包括人的感觉、意志、个性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它们的有机综合体。
学前教育课程:是处于终生教育开端阶段的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的指导下与学前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全面基础素质适宜性发展的非义务教育课程。
教育价值:是价值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教育活动的目的所向。
教育价值便是教育满足人们需要的关系属性,即教育与人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关系。
学前教育课程的理想价值:是人们对学前教育课程价值的期望,通常以课程目标为表现形式,对理想价值的追求是课程活动的动力和目标。
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在价值:表现为学前教育课程各阶段、各环节自身是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际作用。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前教育课程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探讨学前教育课程时,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儿童的发展特点、教育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内容等。
儿童在学前阶段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的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在不断成长和变化。
因此,学前教育课程必须要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
比如,在认知发展方面,幼儿主要通过直接的感知和操作来学习,他们对于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更感兴趣。
所以,课程内容应该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如故事、游戏、手工等。
教育目标是学前教育课程的核心。
它决定了课程的方向和重点。
一般来说,学前教育的目标包括促进儿童身体的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发展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培养积极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课程设置需要涵盖多个领域,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
在教学方法上,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启发式和体验式教学。
教师要善于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和发现,而不是单纯地灌输知识。
例如,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从而得出结论。
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课程内容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和成长。
另一方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比如,可以选择一些关于动植物、季节变化、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了解周围的世界。
此外,学前教育课程还需要注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发展速度和兴趣爱好各不相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比如,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教师可以多与他们交流,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对于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可以提供更多的手工制作活动。
学前教育课程论心得体会(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阶段,作为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学前教育课程论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课程论,我对学前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学前教育课程论的基本概念学前教育课程论是研究学前教育课程的理论体系,它包括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理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
通过学习学前教育课程论,我明白了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原则和目标,以及课程在学前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1. 全面性:学前教育课程应涵盖儿童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等。
2. 综合性:学前教育课程应将各学科知识相互融合,使儿童在游戏中、在生活中、在与人交往中学习。
3. 互动性: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儿童与教师、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培养儿童的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
4. 实践性: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实践操作,使儿童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原则1. 以儿童为本:学前教育课程应以儿童的兴趣、需求和发展为核心,关注儿童的个体差异。
2. 整体性原则: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儿童身心发展的整体性,使各领域的发展相互促进。
3. 游戏化原则:学前教育课程应注重游戏在儿童学习中的作用,通过游戏使儿童在快乐中学习。
4. 生态性原则:学前教育课程应关注儿童所处的环境,使课程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结合。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目标1. 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
2. 培养儿童良好的情感态度:使儿童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培养儿童基本的生活能力:使儿童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4. 培养儿童初步的探究能力:使儿童具有好奇心、求知欲,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在咱们聊学前教育课程论这个话题之前,我先跟您讲讲我前段时间遇到的一件小事儿。
那天我去幼儿园接小侄子放学,正好赶上他们的户外活动时间。
一群小家伙在操场上欢蹦乱跳,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我注意到有个小女孩,她在玩滑梯的时候,小心翼翼地爬上台阶,然后“嗖”地一下滑下来,脸上洋溢着既兴奋又有点小紧张的表情。
这时候,旁边的老师并没有干站着,而是不停地鼓励孩子们要勇敢尝试,注意安全。
她还会引导孩子们观察滑梯的构造,说说为什么能滑下来。
这看似简单的一幕,其实就蕴含着学前教育课程的理念。
学前教育课程啊,它可不是随随便便拼凑起来的。
它就像一个精心搭建的小城堡,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有它的作用。
比如说,像刚刚提到的户外活动,它不仅能让孩子们锻炼身体,还能培养他们的勇气和探索精神。
这就是学前教育课程中的一部分,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咱们再来说说课程的内容设置。
不能一味地教孩子们认字、算数,那得多枯燥呀!得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多来点有趣的东西。
比如说,通过唱歌、跳舞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表现力;通过画画、手工让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就像有一次,我看到幼儿园的一堂美术课,老师给每个孩子发了一张大大的白纸,还有各种颜色的彩笔。
然后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花园里,看到了什么样的花朵。
孩子们睁开眼睛后,就开始兴奋地画起来。
有的画了大大的向日葵,有的画了五颜六色的郁金香,还有的画了自己都叫不上名字的奇奇怪怪的花。
这过程中,老师没有规定他们必须怎么画,而是让孩子们自由发挥。
最后,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充满了个性和童趣。
还有啊,学前教育课程得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和品德。
比如,教他们要学会分享,懂得排队,尊重他人。
有一回,我看到幼儿园里吃点心的时候,有个小男孩特别想多拿一块饼干,旁边的小伙伴就提醒他:“我们要一起分享,不能拿太多哦。
”小男孩想了想,就放下了多拿的那只手。
你看,这小小的举动,就是良好品德教育的成果。
00400 学前教育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章节重点)
00400 学前教育课程论(幼儿园课程论)(章节重点)上篇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导言1.学前教育课程是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
2.学前教育课程的特性是学前教育课程所特有的本质属性。
3.在教育目标或价值取向方面,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我国现今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特点,主要存在以下不同主张或观点:(1)主智说。
(2)专长教育说。
(3)个性发展说。
(4)“做人”培养说。
(5)全面发展说。
4.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实践中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组织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不是彼此孤立的,他们之间有着密切关系。
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就具体反映了这一点。
5.当前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教育价值取向多元化而不确定,引起教育实践工作者思想困惑。
(2)教育内容的冥想知识中心化,零碎、杂乱、宽泛无序、抽象过深,超出学前儿童接受水平。
(3)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教育目标意识差,所选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不对应。
(4)或过分强调教师地位与作用,或过分强调幼儿价值,未能处理好师生关系。
(5)教育方式方法不适合教育内容要求,追求组织形式的花样翻新而忽视教育目标实质。
(6)过分强调教育过程本事而轻视教育结果,否定分科课程和教学组织形式,歪曲游戏的实质。
(7)特别是“小学化”问题,长期未得到解决。
6.我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演变:(1)完全外部引进的课程模式。
(2)陈鹤琴等人提出的课程模式。
(3)苏联模式的影响。
(4)改革开放后的学前课程模式。
7.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境。
我国当今一些学前教育专家陈帼眉等提出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主张。
其中,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课程理论是核心内容。
这是我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走向深入的重要标志。
8.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而教育组织是关键。
第一章课程的本质“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课程“集中居然地体现了教育目标,是人才培养的蓝图。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关键信息项:1、协议目的:明确学前教育课程的相关规范和要求。
2、课程目标:阐述学前教育课程应达到的具体目标。
3、课程内容:详细说明课程涵盖的具体内容和领域。
4、教学方法:规定所采用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5、评估方式:描述对课程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方法。
11 协议目的本协议旨在确立一套完整、科学且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以促进幼儿在身体、智力、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通过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提供清晰的指导,确保学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111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富有启发性的学习体验,培养其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112 促进幼儿在语言、数学、艺术、科学、社会等领域的初步认知和能力发展。
113 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12 课程目标121 语言发展目标培养幼儿的听说读写能力,包括正确的发音、丰富的词汇、流畅的表达和初步的阅读兴趣。
122 数学认知目标引导幼儿认识数字、形状、空间、时间等基本数学概念,培养简单的计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123 艺术素养目标激发幼儿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感受和表现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124 科学探索目标鼓励幼儿观察、提问、实验,培养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初步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现象和规律。
125 社会交往目标帮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分享,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3 课程内容131 语言领域包括故事讲述、儿歌朗诵、绘本阅读、口语表达练习等。
132 数学领域数字游戏、形状识别、简单计数、量的比较、时间感知等活动。
133 艺术领域音乐欣赏、歌唱表演、乐器演奏、美术创作、手工制作等。
134 科学领域自然观察、实验探究、科学小故事、简单科学知识介绍等。
135 社会领域角色扮演、团队活动、礼仪教育、情感交流等。
14 教学方法141 游戏教学法通过各种有趣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行为目标2、表现性目标3、生成性目标4、张雪门的行为课程5、幼儿园课程6、方案教学7、幼儿园课程内容8、幼儿园课程组织9、、幼儿园课程评价10、整个教学法三、简答题1、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来源2、幼儿园课程的特征。
3、课程模式的要素。
4、海伊斯科普课程中教师的作用。
5、张雪门幼稚园课程编制的原则。
6、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7、方案教学中教师的作用。
8、蒙台梭利课程模式中的教育内容。
9、陈鹤琴所指出的当时幼儿园课程存在的四大弊病。
10、张雪门关于幼稚园课程来源的观点。
11、陈鹤琴五指活动课程中的五个领域。
12、海伊斯科普课程实施的过程。
13、行为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的适用范围。
14、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作用。
15、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
三、论述题1、如何理解园本课程这个概念?2、陈鹤琴认为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来组织幼儿园课程内容。
你是如何理解这个观点的?3、如何看待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课程。
4、试论中国幼教课程改革的趋势。
5、幼儿园课程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儿童发展评价?6、你对计算机进入幼儿园课程怎么看。
7、评述西方早期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8、当前很多幼儿园都开展双语教学,对此你有何评论?9、试评价蒙台梭利课程模式。
10、陈鹤琴曾经提出“做中教学,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谈谈你时如何理解做中学的。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指的是一种用可以具体观察或测量的幼儿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效果的预期。
每一项行为目标应该包括三个构成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发生的情景、行为、和行为表现标准。
2、表现性目标强调的是个性化,指向儿童创造性地培养,不规定儿童在学习活动结束以后应该获得的行为,而关注儿童在学习活动中个性化的表现,追求的是不同儿童在学习活动中有不同的表现。
3、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生成的目标,关注的主要是过程。
4、张先生认为生活就是教育,五六岁的孩子们在幼稚园生活的实践,就是行为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第一章课程的本质第二章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第三章学前教育课程的价值与基本价值第四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内容形式与来源第五章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第六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及其价值第七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理第八章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第九章学前教育中的潜在课程第十章中国学前教育课程发展史论第十一章中国早期学前教育课程思想第十二章外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思想填空题0.1.学前儿童是指接受(义务教育)之前的儿童。
0.2.学前教育课程是由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组织)有机构成的系统。
0.3.第一次由中国人自己进行的幼稚园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有(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
0.4.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创设优化(教育环境)。
0.5.在教育价值取向、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的关系中各自处于不同的地位,其中,教育价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内容是(支柱),教育组织是(关键)。
0.6.在教育目标或价值取向方面,教育目标(多元化)是我国现今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特点。
1.1.课程是教育的(核心)。
1.2.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运用产婆术进行教学。
1.3.在我国最早提出课程一词的人物是唐代的(孔颖达)。
1.4.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课程概念的人物是(斯宾塞)在其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中提出的。
1.5.课程即学科或教材本质观的代表人物有(赫钦斯)、(贝斯特)、(费尼克斯)。
1.6.杜威的课程思想渊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经验主义哲学)、(完形心理学)、(改造主义哲学)。
1.7.教育的(工具性)和(理性化)使教育产生了危机。
1.8.课程本质涉及的因素包括(人的因素)、(教育环境)、(教育结果)。
1.9.课程结构分为(内部课程)和(外部课程)。
1.10.活动基本组成部分为(活动主体)、(活动客体)、(活动媒体)。
2.1.学前教育课程的性质是由(学前儿童)和(社会发展)内部矛盾决定的。
2.2.学前教育具有(开端性)、(启蒙性),是终生教育的根基课程。
学前教育课程论
学前教育课程论学前教育课程论一、学前教育课程简介1、什么是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课程是指针对3到6岁儿童的一类专业发展课程,在该课程中,通过给以及收集适当的学习材料,通过双向交流的方式,使全体学童接受到渗透在各种活动之中的学习内容,形成和完善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2、学前教育课程的目的。
学前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一种能够承担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儿童能够从语言、社会、感官交流等多方面准备自我发展所需的学习前提。
二、学前教育课程的特点1、学前教育课程是以活动为主。
学前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可以和老师、环境和同伴等多方交流,并伴随着语言的社会化活动,以及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在一个安全有趣的学习环境中体验弹性的学习内容,从而形成自身能力。
2、学前教育课程把活动划分为五大板块。
每个儿童都有其独特的思维和学习方式,在学前教育课程中,把活动划分为五大板块,包括谈话,语言,思维,情感和行为,以满足孩子不同发展阶段需求。
三、学前教育课程的重要性1、学前教育课程有助于儿童的体能发展。
随着课程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也在不断增加体能训练的内容,并且增加更多的体力活动,可以改善儿童的健康状况,从而培养儿童的健康的身体,从而开发孩子的潜力。
2、学前教育课程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前教育课程中嵌入有趣的活动,除了可以培养孩子发展智力外,还可以提高师生之间的沟通性,以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敢于尝试的能力,进而他们可以从课程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四、学前教育课程的实施1、制定学前教育课程时,需要以儿童的发展需求为中心,建立以儿童为主体的发展环境,把课程的研究设计出台,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2、开展学前教育课程时,老师需要采用各种实践活动模式,创建多元化并具有个性特色的教学环境,把孩子从参与活动中得到学习成果,完善学前教育课程。
3、推行学前教育课程时,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依据孩子的发展状况,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简答 学前教育课程论
第七章学前教育组织的基本原则1.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三大基本原理?151一、相互作用原理二、整体教育原理三、环境陶冶原理2.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172一、目标定向原则二、生活化原则三、活动化原则四、游戏化原则五、综合化原则六、家园同步原则七、师生同构原则3.相互作用原理的内涵及其具体化(活动化、游戏化、师生同构)152、157内涵:只有经过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环境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理想的教育效果,课程组织才是真正的教育。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发展观、系统科学、心理科学和人类发展生态学。
4.整体教育原理的具体内容及其在实践中的具体化(综合化、家园同步教育)159、163内涵:学前儿童是身心有机统一发展的整体;要保证这一整体和谐健全的发展,必须以整体观看待他,并整合各影响因素,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人学和人的全面发展说、系统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学前儿童发展观)关于什么样的课程才算是好课程的评价标准变为:能顾及学前儿童心理、身体、情谊、人格等和谐发展的“完整性”;能为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经验的“广博性”;能顾及不同儿童的天赋、生长背景、学习意愿、发展倾向等个别差异的“可弹性”;能综合利用各种教育因素与手段,发挥整体效力,具有“整合性”等等。
这些观念及其实践化,演化出课程组织的综合化原则。
5.环境陶冶原理的基本内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形成和谐的社会环境)164、171内涵:环境对学前儿童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充分创设和优化教育环境,使学前儿童在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主要是人文环境陶冶的结果;儿童年龄越小,环境的陶冶功能越大;特征不同的环境,对学前儿童的感染力不同。
理论基础:儿童生理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生态学、儿童人类学和文化生态学。
在实践中的运用:○1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发挥其美育功能,陶冶幼儿美的心灵,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如绿树成荫、花草芬芳,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感受、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秋季西南大学
[0411]《学前教育课程论》1、游戏本身也可以是课程目标的组成部分。
A.√
B.×
2、单元主题活动的主题可以来自教师对幼儿的观察。
A.√
B.×
3、活动课程的理念是杜威提出来的。
A.√
B.×
4、幼儿园课程类型有很多种。
A.√
B.×
5、特定的内容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其发挥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A.√
B.×
6、家长有权利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决策。
A.√
B.×
7、课程实施的主要责任人是教师。
A.√
B.×
8、课程开发要考虑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
A.√
B.×
9、课程就是知识的集合体。
A.√
B.×
10、课程就是幼儿的一切活动。
A.√
B.×
11、高质量幼儿园课程的特征之一是传承本土文化。
A.√
B.×
12、课程开发是一个线性过程。
A.√
B.×
13、教师开发课程的能力是可以学习培养的。
A.√
B.×
14、中国第一所幼儿园的课程照搬自日本。
A.√
B.×
15、课程实施会分为不同的层面。
A.√
B.×
16、课程与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A.√
B.×
17、36.不同层次课程的目标的抽象程度不一样。
A.√
B.×
18、课程领导的主要方式是协商审议。
A.√
B.×
19、课程内容的组织也可以按照幼儿学习该内容的阶段和轨迹来。
A.√
B.×
20、五指活动课程是本土原创的课程理论和实践。
A.√
B.×
21、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只能是儿童发展理论。
A.√
B.×
22、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心理氛围也属于课程。
A.√
B.×
23、园本课程是属于课程管理的范畴。
A.√
B.×
24、课程在不同层次之间的转化中会发生变异。
A.√
B.×
25、教材的使用有时候会限制教师的专业自主。
A.√
B.×
26、幼儿园课程存在不同的价值取向。
A.√
B.×
27、课程领导属于行政管理范畴。
A.√
B.×
28、活动区活动并不是源于美国的High/Scope.
A.√
B.×
29、教师选择的课程内容最好是幼儿感兴趣的。
A.√
B.×
30、教师需要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
A.√
B.×
31、幼儿园的课程重心不是教。
A.√
B.×
32、幼儿园的课程开发需要倾听不同群体的声音。
A.√
B.×
33、课程实施的过程不能仓促展开。
A.√
B.×
34、张雪门提出了行为课程。
A.√
B.×
35、有的课程目标只能在幼儿园才有可能实现。
A.√
B.×
36、课程开发要考虑幼儿所处的文化背景。
A.√
B.×
37、每个活动区指向的儿童发展是不一样的。
A.√
B.×
38、活动区活动中的材料不是越多越好。
A.√
B.×
39、幼儿园的课程不能外在于教师。
A.√
B.×
40、园本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幼儿和教师的发展。
A.√
B.×
41、课程领导是园长说了算。
A.√
B.×
42、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包括不同的层面。
A.√
B.×
43、每个幼儿园都有必要开发自己的课程。
A.√
B.×
44、单元主题活动设计得越精密越好。
A.√
B.×
45、课程模式的要素主要是目标,内容,教学和评价。
A.√
B.×
46、机械记忆是幼儿经验课程内容的唯一有效方式。
A.√
B.×
47、文化学也可以作为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基础。
A.√
B.×
48、单元主题活动在实施中不能严格按照设计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
A.√
B.×
49、
13.家长不可以参与幼儿园的课程。
A.√
B.×
50、课程开发中需要教师的一系列深入思考。
A.√
B.×
51、幼儿园的课程不能关注学科知识。
A.√
B.×
52、家长对幼儿园的课程的期望有一定的合理性。
A.√
B.×
53、 不同教师实施课程的水平是不一样的。
A.√
B.×
主观题
54、 课程组织
参考答案:
课程组织是课程内容组织的简称,指在一定的教育价值观指导下把课程的各种要素组织成动态运行的课程结构系
统。
55、隐性课程
参考答案:
(1)即教学方法、奖励制度、组织结构、学习环境的“副产品”,也即非预期的影响;(2分) (2)隐性课程具有弥散性和普遍性,其影响具有持久性;(2分)
(3)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具有潜在性。
(2分)
56、简答题:意大利瑞吉欧学前教育体系的主要理论来源。
参考答案:
意大利特有的文化和政治;进步主义教育思潮;建构主义理论。
57、 试论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面临的主要挑战。
参考答案:
(1)家长对课程的理解不全面,传统的教育观、课程观对他们的影响仍然较大;(3分)
(2)家长参与课程的积极性不够,家长对幼儿园课程活动的参与只是停留在旁观者的表浅层次;(3分) (3)家长在课程参与中处于被动地位,与教师没有形成良好的平等互动关系,其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分)
58、 试论幼儿经验到的课程与教师的预想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1)幼儿经验到的课程与教师的预想之间是相互矛盾却又相互依存的;(3分)
(2)教师所预想的课程与幼儿所经验到的课程,两者之间可能没有交集,但会指引教师对课程的预想朝另一个方向前进,从而生成课程;(3分)
(3)教师必需了解幼儿已有经验,在这基础上设计有价值的活动。
这样,才能让幼儿进一步获得知识,提升经验。
(4分)
59、试论幼儿园层面有效贯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应该采取的策略。
参考答案:
(1)树立学习理念,幼儿园可采用集中和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教师领会《指南》精神,组织并督促全体教师学习,对照《指南》进行反思调整;
(2)开展“园本培训”活动。
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单位,针对学习贯彻时遇到的困惑,有选择有目的地展开园本培训,并通过开展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以此来检验贯彻、落实《指南》工作的效果;
(3)付诸行动。
让教师把学到的教育理念真正转化到自己的教育行动中,准确地掌握《指南》中的每一项要求与建议,才能好地了解3—6岁孩子的学习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及保育活动中,更合理的安排孩子的一日活动,更细致的实施各项保育,让孩子在老师细致耐心,充满爱的教育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60、为大班《光和影》的单元主题活动设计目标,不得少于四条。
参考答案:
幼儿能提出更多与光和影有关的科学问题、
能根据证据进行推理。
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清楚表达自己探究的过程和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