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氧气的制法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3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
三、教学模式 探究式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
文字表达式
Mnபைடு நூலகம்2
写出:过氧化氢 ——→ 水+氧气
加热
高锰酸钾 —→
复习旧知 锰酸钾 + 二氧
化锰 + 氧气
观察装置图
[展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见 45—46 页实验活动 1
课题 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实验氧气的化学性质 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 2、 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操作注意点、收集方法与验满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 学生归纳总结

知识的能力
[小结]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装置 及氧气的性质
归纳总结、复习巩固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装入药品,固定在铁架台上 3、加热 4、收集氧气
5、把导管从水槽中拿出 6、停止加热 二、制取氧气注意事项 三、收集氧气的方法:上排空气法、排水法 四、集气瓶验满的方法 五、实验探究氧气的性质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的装置图
思考并回答
[讲解]操作步骤及注意点
1、怎样证明说明气密性良好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2、装药品,并将试管固定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6.拓展延伸:结合氧气的性质,介绍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教学评价:设计有针对性的习题和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反馈。
1.化学原理与实验操作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化学原理与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理解原理的基础上,掌握实验操作方法。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3.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引导学生总结实验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归纳总结能力。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氧气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如:氧气是动植物呼吸的必需气体,是火焰燃烧的必要条件等。
2.引导学生思考:氧气如此重要,我们如何获取它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制取氧气。
3.利用多媒体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氧气的来源、性质及用途,掌握制取氧气的化学原理和方法。
2.学会使用实验室制氧设备,分液漏斗、试管、酒精灯等,并能正确操作。
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包括药品的选择、装置的搭建、气体的收集和验满等。
4.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制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5.了解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4.实践活动:鼓励同学们在家中尝试简单的制取氧气实验(如使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注意安全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5.拓展阅读:收集与氧气相关的资料,了解氧气在医学、工业等领域的应用,拓展知识视野。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改进制取氧气的实验方法,提高氧气的产量和纯度,下节课汇报讨论成果。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请同学们完成教材中与本节课相关的习题,巩固制取氧气的原理、方法、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2.观察与思考: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与氧气相关的现象,思考氧气在自然界、生活中的作用,以及制取氧气的重要性。将观察与思考整理成文字,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
3.预习下一节课内容:预习下一节课将要学习的氧气性质、用途等知识,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高原反应、潜水员需要氧气罐等,引发学生对氧气的关注,从而导入新课——制取氧气。
2.提问:“同学们,氧气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它在我们的学习中又有哪些重要性质?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制取氧气,了解它的性质和用途。”
3.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积极氛围。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制取氧气的原理,介绍三种方法:加热高锰酸钾、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2.详细解释每种方法的操作步骤,强调注意事项,如安全操作、正确收集氧气等。
3.通过多媒体课件、实物演示等方式,展示实验操作过程,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4.讲解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书写,并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3.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总结课堂: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学生在课后遇到的问题,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四、教学评价
1.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重点关注学生对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的掌握。
2.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是否规范、安全。
3.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问题解决、质疑精神等方面的表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拓展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比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如氧气在急救、潜水等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氧气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设计一些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2.问题导向: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设计了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向的运用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3.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实验操作和问题探究。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还使学生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其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实验室制氧设备的使用方法、操作技巧和安全注意事项。
3.氧气收集、检验和储存的正确方法。
4.实验数据的记录、分析和归纳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介绍氧气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制取氧气的好奇心和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5.引导学生关注氧气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认识到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以致用的观念。
本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掌握制取氧气的知识技能,通过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团队合作等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思考以下问题:
a.这三种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有何不同?
b.实验操作中应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c.如何正确收集、检验和储存氧气?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发放课堂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制取氧气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不同的制氧方法进行评价和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图表、数据等形式,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分析和表达,培养数据分析能力和科学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规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说课稿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氧气的制取(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氧气的重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2.掌握常见的制取氧气的方法;3.学会用实验方法制取氧气。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制取氧气的常见方法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制取氧气。

2.教学难点:–如何掌握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如何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背后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owerPoint课件;–实验器材和氧气制取的物质。

2.学生准备:–化学实验笔记本;–实验器材和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5分钟)–利用图片和PPT引入话题,展示氧气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与同学一起讨论氧气的作用和应用。

2.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制取氧气的几种常见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法、电解水法、加热氧化亚铜法等;–讲解每种方法的原理和实际操作步骤,并重点解释关键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实验指导(2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制取氧气实验方案;–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所需器材和草稿纸,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如实验操作要轻,防止烧伤等。

4.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与顺利进行。

5.实验结果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与同学分享实验心得;–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制取氧气的关键步骤和实验条件。

6.知识总结(10分钟)–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包括制取氧气的常见方法、原理和操作要点;–学生利用草稿纸进行知识总结,将重点内容整理成笔记。

7.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关键知识点;–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并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活动的形式,使学生亲自参与制取氧气的过程,加深了对氧气制取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讨论和展示实验结果,学生们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合作与分享精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2)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课题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3 制取氧气(第2课时)课型新授教学媒体多媒体、实验器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2.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过程方法1.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2.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提问引入新课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用的是什么药品?其反应原理的文字表达式怎样书写?【设问】实验室用什么样的装置制取氧气?活动探究制取装置1.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演示】在小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滴入几滴过氧化氢溶液,要得到并收集氧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口答药品板书文字表达式讨论口答:需增加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可以用锥形瓶、广口瓶、烧瓶替代试管。

口答: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漏斗;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斗。

通过复习巩固旧知识自然引入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装置的对比加深对发生装置的认识,学会辩证(1)(2)(3)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3.氧气的收集方法。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3)归纳【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2.3制取氧气(2课时)教案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课题3 制取氧气第1课时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氧气的工业制法1.核心素养(1)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2)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

(3)通过制取氧气的过程,初步学习通过化学实验制取物质的一般方法。

(4)逐步认知用实验验证化学理论,从而进一步体会到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教学重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3.教学难点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潜水员在潜水时总是在身后背着一个集气瓶。

你知道集气瓶中的氧气是怎样制取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 实验室制取氧气【讲述】实验室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过氧化氢方法制取氧气。

【提问】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原理是什么?在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氧气时,应如何操作?如何检验一瓶气体是氧气?【演示】P43实验2-5。

【小结】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原理: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投影】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归纳总结】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的操作:①“检”——制取氧气前应先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装”——将少量高锰酸钾装入试管中,并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然后用带有导管的塞子塞紧试管; ③“扣”——预先将集气瓶装满水,倒扣在水槽里;④“热”——加热试管(先预热,用酒精灯外焰在试管底部来回移动,然后再用酒精灯外焰集中加热盛放固体的部位),待导管口有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即可收集;⑤“集”——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深入思考1】1.如何选择仪器装置?2.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刚开始产生气泡时能立即收集吗?为什么?4.实验最后应怎样操作?最后两步能颠倒吗?为什么?【归纳总结】(1)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仪器装置。

(2)检验方法: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排气处,以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来验证生成的气体是不是氧气。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课题3 制取氧气(第2课时)示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时制取氧气的装置和操作知识回顾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原理。

导入新课知道了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后,这节课我们来选择反应装置,并亲自动手制取氧气,然后验证氧气的性质。

推进新课[分析]根据实验台上所给仪器,组内同学充分讨论、设计、自行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并讨论出装置的使用范围。

一、选择装置展示各组设计的装置,组间互相评判其优缺点。

由上述探讨,归纳出制取气体的可行性装置(如右图):图一:适合于固体(液体)和液体反应,不需加热;图二:适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气体。

[提问]现在我们还不能完成制取气体的实验,谁能知道还有什么问题没解决呢?[回答]还需要确定收集装置。

[讨论]确定出两种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

方法一: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右图三);方法二: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右图四)。

[过渡]确定了收集装置后,我们重点学习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及注意事项。

二、操作过程[分析]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气密性的方法: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气体发生装置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证明装置不漏气2.装药品。

3.固定仪器,试管口要塞棉花,组装顺序:先下后上,从左到右。

4.给试管加热,先预热,再集中加热。

5.收集气体,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当气泡连续地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

6.(1)如果用排水法收集,要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如果先熄灭酒精灯,可能会造成什么后果?)(2)如果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要验满,验满的方法: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把操作步骤简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讨论]实验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回答]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第2课时)说课稿
(二)学习障碍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需要具备基本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他们可能已经学习过氧气的相关知识,但对于不同制氧试剂的反应原理,实验装置的选择和操作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在理解氧气的性质和验证实验时,学生可能因为理论知识的不足而难以理解。此外,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可能因为不熟练而存在操作不当的风险。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如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不熟练、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足等。我将通过详细的操作指导、重复练习和个别辅导等方式来应对这些问题。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来评估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我将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我也会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寻找更好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实验操作指导:在实验操作前,我将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操作指导,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安全、熟练地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观察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他们的疑问,帮助他们理解实验原理和反应过程。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氧气的存在和重要性,从而引发他们对制取氧气的学习兴趣。
2.在实验操作中,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现象,使他们感受到实验的乐趣和科学的魅力。
3.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装置选择讲解:接着,我会讲解不同实验装置的选择和组装方法,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容器、导管、收集装置等。通过讲解,学生能够理解实验装置的选择依据和操作方法。
3.氧气性质讲解:最后,我会讲解氧气的性质,如助燃性、氧化性等,并通过实验现象和实例进行说明。通过讲解,学生能够理解氧气的性质和应用。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

课 堂 随 笔

(思考:为什么?) (学生活动)



课 堂 随 笔
8.做铁丝燃烧这个实验实验的现象) [陈述]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气体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什么? 2.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 体。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为什么做此实验时需在 集气瓶底部预先加少量水。 [学生思考,讨论] [讲解]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时较大块的熔渣溅落下来,使集 气瓶炸裂。 写出这两个反应的文字符号表达式。[学生板演] [过渡]实验前提出了几个思考题(见实验注意事项 5、6、7 中的问题),接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讨论。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总结] 1.导管口刚开始产生的气泡,是试管中和导管中排出来 的空气, 如果这时候就进行收集, 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应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时再进行收集。 2.实验完毕后,如果先熄灭酒精灯,水槽里的水会倒流 回试管,热的试管遇到冷水,试管会炸裂,所以实验 完毕后,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来,再熄灭酒精灯。 3.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木炭由上向下缓慢伸入集气瓶中, 是为了使集气瓶中氧气都用于木炭的燃烧,以便有较 长时间的观察,如果一开始就把木炭很快地插至瓶的 中下部,则燃烧生成的热的二氧化碳会把中部和上部 的尚未起反应的氧气排出,木炭不能继续顺利燃烧, 甚至很快就熄灭了。 [教师]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总结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操作步骤。大家现在就来总结,看一下实验室制取氧 气的步骤有哪些? [学生总结] [总结结果如下] 首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把药品加入试管中并固定好




课 堂 随 笔
试管;把盛满水的集气瓶准备好,再进行加热;然后用 排水集气法收集。实验完毕后,先把导管移出水槽,最 后再熄灭酒精灯。 [教师]这样的操作顺序很难掌握,可以把这个操作顺序编 成顺口溜或者歌谣,帮助记忆。 实验室制取氧气操作歌诀: 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让药品入试管;三把仪器固定好, 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做备用; 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 [讲解]实验室装配仪器的原则一般是:先下后上,先左后 右。所以先固定酒精灯和试管,然后放置水槽。物质加 热一般是先均匀,后集中。“均匀”指先预热,“集中” 指对准有药品的部位加热。气体收集有两种方法,不易 溶于水的采用排水法,易溶于水的采用排气法。采用排 气法应根据密度来决定瓶口向上或向下。因为氧气的密 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收集氧气还可采用向上排空气 法。 [板书] 仪固装配原则:先下后上,先左后右。 物质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 气体收集方法: 易溶于水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所得气体纯度大。 [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氧气的制取和性质”这个实验的 具体操作,知道了实验室制取一种气体的操作步骤 和注意事项,为我们以后学习其他气体的制取和性 质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还明白了化学是一门以实 验为基础的课程,任何一个科学结论的获得都不是 随随便便的,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来的。这就 告诫我们无论做什么都必须实事求是。 [布置作业]习题 板书设计 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活动探究 操作步骤歌诀:一要检查气密性,二让药品入试管;三 把仪器固定好,四再点燃酒精灯;五用排水集气法,收 集氧气做备用;六把导管移出水,最后熄灭酒精灯。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在实际操作中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体验协作,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及具体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用高锰酸钾制取、收集、检验氧气性质的整套装置若干套。

【教学过程】情境创设[回忆引入]请以小组为单位,写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三个)[学生活动]组装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教材图2-16)。

活动探究[问题讨论]1、本装置中使用了哪些仪器?2、哪部分是气体发生装置,哪部分是气体收集装置?3、仪器组装的顺序是怎样的?小组互动,相互归纳[问题讨论]1、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如何装药品?试猜想试管口为什么放一小团棉花?你看到了示范装置的试管有什么特点吗?3、你准备用何种方法收集气体?4、如何正确加热?加热时需注意那些事项?5、导管口开始有气体放出时,不宜立即收集,为什么?应什么时候收集?6、气体收集完毕,是先移出导管还是先熄灭酒精灯?为什么?7、如何检验及验满?8、本实验步骤有哪些?9、实验完毕应做些什么?注意事项:分液漏斗如用长颈漏斗代替,其下端应深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溢出;导管只需略伸入橡皮塞,以利于气体排出;气密性检查: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装药品时,先装固体后装液体。

[师生归纳]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学生活动]各小组按要求练习检查气密性等,并按规定组装好装置。

[教师点评]教师选取二到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装置,就装置的正确、不足及美观性进行评价。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验证氧气的性质。

[讨论交流]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汇报实验收获;反思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

归纳反思1、学生相互交流此实验的收获及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实验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气泡连续均匀冒出了才能收集氧气;……3、实验室制取气体要根据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水溶性等来选择适当装置。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设计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实验室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内容,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进行科学探究,在活动过程中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

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探究【教学难点】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理解【教学方法】演示实验、讲授法【课前准备】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试管、木条、铁架台、带导管的橡胶塞【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实验装置以及注意事项?今天我们来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第二种方法,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二、新课讲授我们用到的药品是过氧化氢溶液,(展示药品)它是过氧化氢溶于水形成的,俗称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的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化学符号是H2O2,观察过氧化氢溶液的颜色状态,无色液体。

同学们现在仔细看一下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瓶内有什么现象?有小气泡,其实这是过氧化氢在常温下缓慢分解产生的氧气,但是在常温下速率比较慢,如果我想在短时间内制取大量的氧气应该怎么办呢?老师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品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呢?二氧化锰,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二氧化锰的化学符号,MnO2,大家观察二氧化锰的颜色状态,黑色固体。

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我们设计三组对比实验来研究一下:(1)在试管中加入5 mL约5%的过氧化氢溶液,我们怎么检验有没有氧气生成?带火星的木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提问:木条复燃了吗?为什么呢?我们在讲氧气性质的时候,讲到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里对氧气含量有什么要求?含量高,由于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短时间内产生的氧气比较少,所以不足以使木条复燃。

(2)向上述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2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第三节氧气的制法(2课时)一、教材分析: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第二章每三节的“活动与探究”,是典型的物质制取课。

是在学习了基本操作、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第一次完整的物质制取。

学生对氧气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在实验室的条件下如何制取氧气还没有系统,深入的认识。

为此,学生不仅要学习如何制取氧气,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制取氧气使学生了解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同时,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可利用实验室制取氧气来巩固基本操作中零散的知识,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为学生做“基础实验1——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理清思路;又可以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及指导二氧化碳等气体制取的实验方法;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元素观、变化观以及氧气的性质;也为水的组成以及后面相关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准备。

为此,该节的教学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分析推理,表达和交流,得出相关的结论。

二、知识教学点1.氧气的工业制法。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3.催化剂、催化作用。

4.分解反应。

三、重、难、疑点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

2.难点:催化剂,催化作用。

3.疑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四、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使学生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反应原理。

2.了解工业上从空气中提取氧气的基本原理。

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4.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

(二)整体感知按照研究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模式,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之后安排学习氧气的制法。

氧气制取的演示实验是教材中第一个完整的讨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制备典型代表物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较高。

在化学实验基础操作的基础上学习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在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的基础上研究氧气的收集方法,可以说不是很难的。

本节内容以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为核心,穿插了—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建立,把描述实验部分与理论部分联系起来,在实验的基础上建立概念,比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人教版上册九年级化学 第2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 第2课时 教案

第二课时实验室中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探究分解反应【知识与技能】(1)掌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2)了解工业上制氧气的方法和原理。

(3)认识分解反应,了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及合作能力。

(2)初步具有对知识进行分析、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唯物主义观,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激发兴趣,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

知识点一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7页,并分组进行实验2-5,然后完成下列填空:1.在实验室里,常用__分解过氧化氢溶液__、__加热氯酸钾__、__加热高锰酸钾__的方法制取氧气,属于__化学变化__。

2.高锰酸钾是一种__暗紫色__的固体,它受热时,分解放出氧气,同时还有__锰酸钾__和__二氧化锰__生成。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高锰酸钾――→3.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左边是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酒精灯、试管、铁架台、带有导管的橡胶塞__,右边是收集装置,它包括的实验器材有__集气瓶、玻璃片、水槽__。

【合作探究】收集氧气时,常用哪些方法?依据是什么?答:收集氧气时常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所以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又因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故收集氧气还可以用排水集气法。

【教师点拨】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目的是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管。

2.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向上空气法。

3.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题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3课题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理解分解反应及其化合反应的区别(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难点: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教学准备:试管,铁架台,酒精灯,集气瓶,水槽,高锰酸钾,氯酸钾,二氧化锰,棉花1教学过程:【知识回忆】:1、工业制氧的方法?2、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3、催化剂的定义?4、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引入】:实验室制取氧气除了以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为原料之外,还有没有其他方法?【讲解】:还可用加热高锰酸钾或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展示样品】:观察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颜色、状态,并描述。

【讲解】:以氯酸钾为原料制氧气也要加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高锰酸钾直接加热就可以产生氧气【板书】:这两种物质的反应原理【提问】:化合反应的定义及特征?【讨论】:上述三个制氧气的反应,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2【讲解】:1、分解反应的定义:2、分解反应的特征:生成物不止一种,反应物只有一种3、分解反应的字母表示:AB→A+B+-----【设问】:实验室用上述原料制取氧气时选用哪些仪器?【教师提供仪器】:师生共同讨论【板书】:发生装置采用固—固加热型【提问】:氧气的收集方法【小结】: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方法【实验探究】: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原料制取氧气的实验步骤【小结】:以固体为原料制取氧气的步骤:A、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装药品在试管中并固定在铁架台上C、加热D、收集氧气E、将导管移出水面F、熄灭酒精灯【讨论】:实验操作中的注意点:1、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药品为什么要平铺在试管底部?32、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试管口为什么要向下倾斜?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一开始有气泡能否立即收集?为什么?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收集?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为什么要伸到接近集气瓶的底部?5、用氯酸钾或高锰酸钾为原料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结束时应怎样操作?为什么?6、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试管口放棉花的原因?7、某同学收集一瓶氧气,结果发现不纯是什么原因造成的?8、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现产生氧气的速度很慢,你认为是什么原因?9、某同学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现始终收集不满,你认为是什么原因?10、单独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很慢,如果在氯酸钾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则可以大大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为什么?高锰酸钾是否该反应的催化剂?【师生共同讨论】:回答以上问题【讨论】:制取氧气错误装置的改正【课堂小结】:1、分解反应42、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作业】:附后【板书设计】:课题3 制取氧气Ⅱ、1、原料:氯酸钾和二氧化锰,高锰酸钾2、原理: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氧气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分解反应:1、定义: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2、特征:一变多3、字母表示:AB→A+B+---3、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排水法(氧气不易溶于水)4、制取氧气的步骤:查--装—固—点—收—移—灭5、制取氧气中的注意点:56。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3 制取氧气》优秀教案

氧气的制取(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原理和实验装置。

2、初步学习自主设计装置制取氧气。

3、通过氧气制法及性质的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辨证的观点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严谨求实、勤于思考的科学作风。

学习重点、难点:氧气的制法及实验操作。

实验准备:
酒精灯、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导管(带胶塞)、集气瓶、水槽、棉花、高锰酸钾、火柴、药匙、纸槽、小木条
教学设计:
引入
的一个反应原理,用老师
动手操作,探究氧
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失败
实验中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实验室制氧气的两套仪器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初步掌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

②练习连接仪器的基本操作,动手制取氧气并试验氧气的性质。

①学习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反应的原理决定实验装置;气体的性质决定气体的收集方法和验满方法.
②通过实验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氧气是初中化学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一个新课,它对以后学习化学知识和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重要的影响。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化学知识,讲好这部分知识,对今后学习化学知识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质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课题2的学习和活动,对氧气的性质及用途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对氧气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加之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储备,学生早已渴望制取一瓶纯净的氧气。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气体制备,没有头绪,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本课题是气体制备的起始课,是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综合利用,能为今后“物质的制备”奠定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2、难点:熟练规范地制取气体并验证性质.
四、教学设计
气需增加什么仪器?可以用哪些容器替代试管作反应的容器?
【展示】锥形瓶、广口瓶、烧瓶
【讨论】若要持续添加过氧化氢溶液,应增加什么仪器?若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该用什么仪器,长颈漏斗还是分液漏斗?
【展示】三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引导学生比较三套装置的优缺点
【设问】:如果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用上面的装置可以吗?
若不行你将进行怎样的改动?
2.【展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
3.氧气的收集方法。

【提问】收集气体可以采用什么装置?引导学生结合氧气的物理性质分析收集方法
【探究】发生装置的选择跟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1)让学生观察药品也就是反应物的状态(2)实验室制氧气需要的反应条件
(3)归纳
【探究】实验室收集气体装置的选择与哪些因素有关。

引导探索操作步骤
【设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如何操作?
(指导阅读)课本第40页。

【小结】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查
(茶)装(庄)定点收离(利)熄(息)【投影展示】讨论题
1、如何检查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2、为什么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加长颈漏斗或者分液
漏斗;若要控制反应
的速率应该用分液漏
斗。

讨论分析装置的优缺

答:不可以
分析高锰酸钾制取氧
气的装置
学生思考回答:(1)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
的性质可用排水法收
集。

(2)根据氧气的
密度比空气大,可用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分析总结出一般气体
的发生装置选择的规
律:根据反应物的状
态和反应条件来选择
发生装置。

分析总结出气体的收
集装置选择的规律:
根据气体的性质(密
度、溶解性)选择收
集装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高
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
一名学生复述实验室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
骤:1.检查装置的气
密性2.在试管中放入
药品和一团棉花,并
固定在铁架台上
3.将集气瓶盛满水,
盖好玻璃片4.点燃酒
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通过装置的对
比加深对发生
装置的认识,学
会辩证的看待
问题
培养学生的知
识迁移能力。


养学生的知识
迁移能力。

师生共同进行
探究活动,培养
学生分析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
读归纳能力
用谐音记忆法
归纳高锰酸钾
制取氧气的操
作步骤,能够让
学生尽快地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