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十二经脉肾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针灸学课件:第一节 十二经脉
【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 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 寸。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展 肌腱之间。
【主治】偏、正头痛,项强, 口眼歪斜,牙痛;咳嗽,气 喘,咽喉肿痛。
“头项寻列缺”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30.5寸。可灸。
“头项寻列缺”的现代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测针刺列缺前后脑动脉血流速 的变化,发现针刺列缺穴对于机体不同机能状态的脑 血管的舒缩呈现出一种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而对正常 血管的舒缩状态无明显影响,说明列缺穴对脑血管的 舒缩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电针合谷穴后,子宫收缩反应迅速上升, 且持续规律,具有明显的神经反射特征。
阳溪 LI5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 耳鸣,耳聋;②手腕痛。
【现代用法】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 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中风半身不遂等。
穴
位 定 位
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
【主治】气喘,鼻衄,上臂内
侧痛。
【现代用法】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鼻出血,急、慢性鼻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
侠白 LU4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 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 纹上5寸处。
【主治】咳嗽,胸闷烦满,上臂 内侧痛。现多用于正中神经痛等
云门 LU2
【定位】在胸壁前外上方,肩胛骨喙 突内缘,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 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 痛,肩臂痛。
【现代用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不 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可灸。
:
【主治】偏、正头痛,项强, 口眼歪斜,牙痛;咳嗽,气 喘,咽喉肿痛。
“头项寻列缺”
【刺灸法】向肘部斜刺0.30.5寸。可灸。
“头项寻列缺”的现代研究
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观测针刺列缺前后脑动脉血流速 的变化,发现针刺列缺穴对于机体不同机能状态的脑 血管的舒缩呈现出一种双向良性调整作用,而对正常 血管的舒缩状态无明显影响,说明列缺穴对脑血管的 舒缩变化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电针合谷穴后,子宫收缩反应迅速上升, 且持续规律,具有明显的神经反射特征。
阳溪 LI5 (经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起时, 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齿痛, 耳鸣,耳聋;②手腕痛。
【现代用法】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腕关节 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中风半身不遂等。
穴
位 定 位
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
【主治】气喘,鼻衄,上臂内
侧痛。
【现代用法】支气管炎,支气管 哮喘,鼻出血,急、慢性鼻炎。
【刺灸法】直刺0.5-1寸。
侠白 LU4
【定位】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 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 纹上5寸处。
【主治】咳嗽,胸闷烦满,上臂 内侧痛。现多用于正中神经痛等
云门 LU2
【定位】在胸壁前外上方,肩胛骨喙 突内缘,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 线6寸。
【主治】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 痛,肩臂痛。
【现代用法】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 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
【刺灸法】向外斜刺0.5-0.8寸,不 可向内侧深刺,防止伤及肺脏。可灸。
:
中医经络完整ppt课件
血压高或低 39
完整版ppt课件
40
手厥阴心包经
时 间:19:00—21:00
(戌时)
起止穴位:起于天池穴,止于
中冲穴 左右各有9个穴位
功 能:可控制心脑血管疾
病
失调时症状:心悸、高血压
完整版ppt课件
41
完整版ppt课件
42
手少阳三焦经
时 间:21:00—23:00
(亥时)
起止穴位:起于关冲穴,止于
失调时症状:胃部不适、乳房不适、
头痛、瘦、肤色黄、腿 痛酸麻、膝盖无力、退 化
完整版ppt课件
29
完整版ppt课件
30
足太阴脾经
时 间:9:00—11:00
(巳时)
起止穴位:起于隐白穴,止于
大包穴 左右各有21个穴位
功 能:调节消化、免疫系
统
失调时症状:免疫力下降、过
敏、拉
完整版ppt课经件 不调
肚子、便秘、月
31
完整版ppt课件
32
手少阴心经
时 间:11:00—13:00 (午时)
起止穴位:起于极泉穴,止于少冲穴
左右各9个穴位
功 能:控制肺的功能
失调时症状:胸闷、消化不良、气管
症状、眼睛干涩、脸部 肌肉充血
完整版ppt课件
33
完整版ppt课件
34
手太阳小肠经
时 间:13:00—15:00 (未时)
完整版ppt课件
64
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 宫,闭口取下关等; 下颌角前上方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 处取颊车; 握拳掌横纹头取后溪; 风市、曲池、列缺……
完整版ppt课件
65
完整版ppt课件
十二经脉ppt课件
•手太阴肺经
经络循行:肺手太阴之 脉,起于中焦,下络 大肠,还循胃口,上 隔属肺,从肺系横出 腋下,下循臑内,行 少阴心主之前,下肘 中,循臂内上骨下廉, 入寸口。上鱼,循鱼 际,出大指之端;其 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 内廉,出其端
主治病侯
•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 两手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 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 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 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大 三倍于人迎,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足太阴脾经
• 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 趾之端,循趾内侧白肉 际,过核骨第1蹠骨的 头部突起后,上内踝前 廉,上踹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膝股 内前廉,入腹,属脾, 络胃,上膈,挟咽,连 舌本,散舌下;其支者, 复从胃,别上膈、注心 中。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 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 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 肿厥,足大趾不用。为此诸病,盛则泻之, 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 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寸口 大三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迎。
手少阴心经
• 心手少阴之脉,起于 心中,出属心系,下膈, 络小肠;其支者,从心 系,上挟咽,系目系; 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 肺,下出腋下,下循臑 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 后,下肘内,循臂内后 廉,抵掌后锐骨之端, 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 内,出其端。
主治病候
• 是动则病嗌干,心痛,渴而欲饮,是为臂 厥。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臑臂 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为此诸病,盛则 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盛者, 寸口大再倍于人迎,虚者,寸口反小于人 迎也。
中医经络与腧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医基础课件)
•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 C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十二经脉的命名
• A脏腑 •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
来概括。 • B手足 •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
“手……经”“足……经”。 • C阴阳 • 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少 •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 4、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逐经相接关系。 •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四、奇经八脉的概念
• 1、概念 •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故称“阳脉之海”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眼睑开合
手足三阳经 •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分布在胸,足三阴分布在胸及腹
2、内行分布
其作用主要是联属相关的脏腑及组织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三、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十二经脉的命名
• A脏腑 • 十二经脉与内部脏腑有特定的联系,用“属”、“络”
来概括。 • B手足 • 根据十二经脉循行主要经过上肢或下肢,分为
“手……经”“足……经”。 • C阴阳 • 阴阳属性及阴阳气的多少 • 脏为阴,腑为阳;内为阴,外为阳。
十二经脉的主要特点
• 1、有阴阳表里的配合关系,共6组。 • 2、经脉与脏腑直接联系。 • 3、有比较完整的病候记载。 • 4、有一定的循行路线,有逐经相接关系。 • 5、均有本经自己的腧穴。
四、奇经八脉的概念
• 1、概念 • 奇经八脉指别道奇行的经脉。包括督
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 脉、阴跷脉、阳跷脉。
起于胁下,环腰一周,状如束带
故称“阳脉之海” 约束纵行躯干的诸
条经脉 与足少阴经相并上行,环绕口唇,且与任、督、 涵 蓄 十 二 经 气 血 ,
足阳明等有联系
故称“十二经之海”
小腿内侧,并足太阴、厥阴上行至咽喉合于任脉 调节六阴经经气
阳维脉• 足跗外侧,并足少阳经上行,至颈后会合于督脉。 调节六阳经经气
阴跷脉 足跟内侧,伴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
脉会合
阳跷脉
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跷 脉会合
调节肢体运动,司 眼睑开合
手足三阳经 • C 在躯干部的分布规律
手三阴分布在胸,足三阴分布在胸及腹
2、内行分布
其作用主要是联属相关的脏腑及组织 脏为阴,腑为阳 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
三、十二经脉循行交接规律
1、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针灸学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contents
目录
• 针灸学概述 • 针灸基础知识 • 针灸治疗技术 • 针灸在临床的应用 • 针灸的现代研究与进展 • 针灸的安全与注意事项
01
针灸学概述
定义与历史
定义
针灸学是一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 ,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来调节 人体经络和脏腑功能,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医学学科。
高血压பைடு நூலகம்
针灸可调节神经系统,降低血 压。
外科疾病
颈椎病
刺激颈部相关穴位,缓解颈椎疼痛。
腰痛
刺激肾经相关穴位,缓解腰痛。
关节炎
刺激关节周围穴位,缓解关节疼痛。
骨折
针灸可促进骨折愈合,减轻疼痛。
妇儿疾病
痛经
刺激腹部相关穴位,缓解痛经。
乳腺炎
刺激乳腺周围穴位,缓解乳腺炎症状。
小儿腹泻
刺激腹部和手部穴位,缓解小儿腹泻。
02
针灸基础知识
经络系统
01
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 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 脉两大部分。
02
经脉有十二正经和奇经 八脉,起着纵贯全身的 作用。
03
络脉有别络、浮络、孙 络等,是络于经脉之间 的分支。
04
经络系统在人体中起到 沟通内外、联系脏腑、 运行气血等作用。
穴位分类与定位
穴位是经络上的重要节点 ,分为经穴、奇穴和阿是 穴三类。
THANKS
感谢观看
小儿夜啼
刺激身体相关穴位,缓解小儿夜啼。
神经系统疾病
01
失眠
刺激头部相关穴位,调节神经功能 ,改善睡眠质量。
面瘫
刺激面部相关穴位,促进面部神经 功能恢复。
03
02
神经衰弱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十二经脉 PT课件
医学课件
13
5 102经脉流注次序
1.流注:气血沿着1定的经脉运行
2.流注次序:
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受 气后,上注于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 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 如环无端
歌诀 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
《素问·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 ”
足3阳经 足3阴经
足太阳经——后面 背部
足少阳经——两侧面 胁下
足阳明经
躯干前 胸腹部,自脐向外的顺序为:
足少阴
足阳明
足太阴
医学课件
足厥阴
9
4、102经脉的表里关系
《素问·血气形志》说:“足太阳与 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 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与少 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 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 ”
手阳明大肠经
医学课件
19
足阳明胃经
起于鼻翼旁,沿鼻 根、前额、胸部 乳中线、腹部正 中线旁开2寸处沿 下肢前外侧下行 其主要分支从足 背分出,至大趾与 足太阴脾经相接
医学课件
20
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 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 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 线上行 至内踝尖上8寸 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 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 入腹中,属脾,络胃 向上 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 连舌本,散舌下
3、根据阴阳消长而命名:
少阴:阴气初生 少阳:阳气初生
太阴:阴气旺盛 太阳:阳气旺盛
阴气将尽 阳明:2阳合明
厥阴:
阳气初生
医学课件
2
2 具体名称:
手太阴肺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阴心经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3焦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学说 ppt课件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ç 经络的基本概念 ç 经络学说的概念 ç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ç 经络系统的组成
ppt课件
7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 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 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ppt课件
18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 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
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 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 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ppt课件
19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肝 经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脾经
宋 •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ppt课件
10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 络 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浮络
系 统 连属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 五脏六腑
ppt课件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ç 经络的基本概念 ç 经络学说的概念 ç 经络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ç 经络系统的组成
ppt课件
7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运行 全身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 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是人体结构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学说
ppt课件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 十二经脉
第三节 奇经八脉
第四节 经别、别络、经筋、皮部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应用
ppt课件
2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ppt课件
18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内侧 前中后,太阴厥少阴”。但足三阴经
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前中后部 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外侧 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ppt课件
19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肝 经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腋下;
手三阳经循经肩部和肩胛部; 脾经
宋 • 王惟一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ppt课件
10
四、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脉
十二经脉 奇经八脉
经 络 络脉
十二经别 十五别络 浮络
系 统 连属
孙络 十二经筋
外连
部分
十二皮部
内属—— 五脏六腑
ppt课件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咳声阵阵,“少商”镇镇
一是可以促进肺把肺里面的燥热清除在 体外,二是可以治疗顽固性的呃逆等呼 吸疾病。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大肠经
大肠主津,传导糟粕 助肺排毒养颜 助阳气,泻火气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大肠主津,传导糟粕
《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的最终作用是传导。传导我们食物消化出来的糟粕。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鱼际通心肺,止咳平喘不疲惫
家里有哮喘病人的朋友,一定要记住这 个穴位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列缺穴,头项酸痛的特效药
中医有一个四总穴歌,叫“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 收。”头项寻列缺,就是说头部和脖子所 或患的疾病我们都可以通过列缺穴来解 决问题。
列缺穴除了治疗头部和脖子的疼痛,酸麻胀痛以外,还是一个排毒和美容的穴位, 具有排出和分解毒素的功效,所以在身体皮毛的光泽,都有很好的养护作用。还 可以治疗痤疮,黄褐斑等皮肤疾病。若能够再睡前轻轻的敲打足三里和列缺这两 个穴位并长期坚持的话,可以明显减轻黄经褐络十斑二和正痤经专疮业等课皮件肤疾病。
大肠参与了体内水液代谢的功能,所以称为“大肠主津”。若 大肠传导糟粕功能异常,则可以出现呕吐、腹痛、腹胀、泄 泻或便秘等症状。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助肺排毒养颜
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就是说,肺经是 主内,而大肠经主
通过疏通大肠经而能够有效地防治皮肤 疾病,改善皮肤状况,大肠主津,人体 只有津液充足,皮肤才会有光泽
经络十二正经专业课件
外合皮毛,内络大肠
中医理论认为,肺主皮毛,所以皮肤、毛发方面的疾病,也可从肺经入手着手治疗
我们身体的皮肤觉得粗糙的时候就要考虑是不是肺津不足了, 肺的津液是不是充盛,是不是肺气不足了。
十二经络ppt课件
知周:知,用口陈述;周,密也,善用其口则密,周密之意。知周之意,是用口做周密 的陈述。“知周”是对君主之官而言。 谏者,多别善恶以陈于君。谏仪官需备有三德:一正也,以明是非,以辨善恶;二义也, 不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患得患失,具有薄云晴天气概;三大度,公而无私。
肺开窍于鼻。
肺藏魄。魄,阴神也,人之精神状态。人,精气足,则体魄健全。
治宜祛风宣肺,清热润燥,肃肺化痰,温肺化饮,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等法。
4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11大:0肠0-传1:0导0之官,人要无病,肠要干净
手太阴肺经 子卯时时(鼠5点到7点)兔 胆者卯中时正大之肠官蠕,,废排物毒积渣滞滓出找;胆“经肺与大肠 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 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形态,完 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养分、排出渣滓 的进程。清晨起床后喝杯温开水,有助 排便。
假如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不断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 囊炎等风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理胃肠 功用。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 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7
胃,与脾相表里,仓廪之官。《素问·刺法论》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仓廪:仓,谷藏也;廪,发放。仓廪,即管理财物并按时发放的官员。 五味:酸、辣、苦、甜、咸各类食物的总称。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降为和。胃管理食物予以加工,再按时向人体输送 营养。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 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的生存靠食物,食物靠胃的加工方可被 吸收,所以胃是人所需要的气与血的大海。 既然五脏六腑之气皆如江河归于胃之大海,善医者用下泻法,将病聚于胃泻掉 ,可事半功倍。 胃为六腑之主,胃燥则六腑不宁。胃为火炉,万火之源,不可燥热。 治疗可分别采取温胃散寒、清胃泻火、益气建中、消导化00-13:00
肺开窍于鼻。
肺藏魄。魄,阴神也,人之精神状态。人,精气足,则体魄健全。
治宜祛风宣肺,清热润燥,肃肺化痰,温肺化饮,滋阴降火,益气养阴等法。
4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11大:0肠0-传1:0导0之官,人要无病,肠要干净
手太阴肺经 子卯时时(鼠5点到7点)兔 胆者卯中时正大之肠官蠕,,废排物毒积渣滞滓出找;胆“经肺与大肠 相表里。”肺将充足的新颖血液布满全 身,紧接着促进大肠进入兴奋形态,完 成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和养分、排出渣滓 的进程。清晨起床后喝杯温开水,有助 排便。
假如你不给它东西填饱,它就不断分泌胃酸。 饿久了,就会有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炎、胆 囊炎等风险!饭后一小时后按揉胃经可调理胃肠 功用。
虚症:消化不良、易胃胀气和食欲不振、颜面浮肿、易打嗝、 饭后容易胃痛、腹泻或呕吐。
实症:容易饿、胃弱、关节异常、食欲异常、口干、易便秘。
7
胃,与脾相表里,仓廪之官。《素问·刺法论》曰:“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 仓廪:仓,谷藏也;廪,发放。仓廪,即管理财物并按时发放的官员。 五味:酸、辣、苦、甜、咸各类食物的总称。 胃,受纳和腐熟水谷。 胃,主通降,以降为顺,以降为和。胃管理食物予以加工,再按时向人体输送 营养。 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灵枢·五味》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 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人的生存靠食物,食物靠胃的加工方可被 吸收,所以胃是人所需要的气与血的大海。 既然五脏六腑之气皆如江河归于胃之大海,善医者用下泻法,将病聚于胃泻掉 ,可事半功倍。 胃为六腑之主,胃燥则六腑不宁。胃为火炉,万火之源,不可燥热。 治疗可分别采取温胃散寒、清胃泻火、益气建中、消导化00-13:00
针灸推拿PPT课件
针灸推拿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义
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它运用针刺与 艾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改善自身调整能 力,提高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 邪的目的。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
食指端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鼻翼旁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心中 足小趾端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目内眦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肺中
足大趾
足厥阴肝经
一、腧 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 部位。
(二)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 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 本规律。。
3.特殊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刺激某些腧穴, 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 用。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关元---癃闭、崩漏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后即可出针
神阙---强壮 定位:脐正中处 功效:保健要穴,补益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
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 乳头、肚脐等。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 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 尖端等。
腧穴的定位方法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定义
针灸疗法:包括针法与灸法,它运用针刺与 艾灸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改善自身调整能 力,提高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 邪的目的。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表
食指端
足大趾端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
鼻翼旁
小指端
手少阴心经
心中 足小趾端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
目内眦
无名指端
手厥阴心包经
胸中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肺中
足大趾
足厥阴肝经
一、腧 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 部位。
(二)腧穴的作用
1.近治作用:这是一切腧穴主治作用所具有 的共同特点。
2.远治作用:这是十四经腧穴主治作用的基 本规律。。
3.特殊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刺激某些腧穴, 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起着双向的良性调整作 用。
其是促进生殖系统的健康
曲池---降压
定位:屈肘,肘横纹尽头 功效:调整血压,明目。 适用于老年人血压高,视 力减退
关元---癃闭、崩漏 定位:脐下3寸,腹正中
线上 功效:保健要穴,有强
壮作用 ★刺法:斜刺0.5寸,得气
后即可出针
神阙---强壮 定位:脐正中处 功效:保健要穴,补益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1)固定标志:指各部位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
的突起、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 乳头、肚脐等。
(2)活动标志:指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 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 尖端等。
腧穴的定位方法
十二经脉课件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 明经分布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 部;手足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 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足厥阴经也 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 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55页。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55页。
4、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统率、主 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0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55页。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55页。
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
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 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 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 腹、背和全身经气。
经;足少阳胆经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55页。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下四 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55页。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 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 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 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 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 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 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 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1页,共55页。
躯干部: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分布的一般规律 是: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 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 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 阴、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 胁、侧腹部(侧)。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29页,共55页。
4、奇经八脉的作用
沟通、联络作用;统率、主 导作用;渗灌、调节作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0页பைடு நூலகம்共55页。
十五络脉
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自 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总计 15条,称为十五络脉。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31页,共55页。
作用: 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
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 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 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 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沟通了 腹、背和全身经气。
经;足少阳胆经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1页,共55页。
2、命名
整个经络系统的命名大致采用了以下四 种方法:
A、以阴阳、手足、脏腑来命名,如十 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
B、以穴位来命名,如十五络脉。
C、以装束来命名,如奇经八脉。 D、以特殊名称来命名,如十二皮部。
现在您正浏览在第12页,共55页。
内为阴,外为阳:分布于肢体内侧面的经脉为阴 经,分布于肢体外侧面的经脉为阳经。一阴一阳 衍化为三阴三阳,相互之间具有相对应的表里相 合关系,即肢体内侧面的前、中、后,分别称为 太阴、厥阴、少阴;肢体外侧面的前、中、后分 别称为阳明、少阳、太阳。 脏为阴,腑为阳:每一阴经分别隶属于一脏,每 一阳经分别隶属于一腑,各经都以脏腑命名。 上为手,下为足:分布于上肢的经脉,在经脉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