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问仁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贡曰:“必不“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 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能够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1、2单元基础阅读译文
翠英中学高一语文学习资料·《论语》·基本阅读一、弟子问仁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如果有人能广泛地对民众进行施予和救济,这人怎么样?可称得上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
所谓仁德之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就要使别人也站得住;要想自己行得通,就要使别人也行得通。
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喻,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2、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克:约束、抑制复:践行、恢复为:是归:称许、赞许由:靠目:条目、详情敏:愚钝事:从事、实行斯:这【译文】颜渊请教“仁”的问题。
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人都归顺于仁了。
要做到仁,完全要靠自己,哪能靠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践仁的细则是怎样的?”孔子说:“不合礼的不要看,不合礼的不要听,不合礼的不要说,不合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请让我也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3、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二、【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出门像会见贵宾一样,使唤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庄重严肃。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邦国做官无所怨恨;在卿大夫的封地里做官也无所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愿意照您的话去做。
”三、二、立身处世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樊迟、仲弓问仁《论语》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
译文:仲弓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严肃.)自己不愿意要的,不要强加于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不怨恨什么;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不怨恨什么.”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
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不可弃也.
译文: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樊迟没有想通这番话.孔子便说:“把正直的人提拔出来,使他们的地位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樊迟退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提拔那些正直的人并使他们在邪恶的人之上,这就能使邪恶的人正直起来.”
子夏说:“这是含义多么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皋陶来任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挑选了一个伊尹来举用,那些不仁的人也就远离了.”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平常在家里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论语中问仁的句子
论语中问仁的句子1.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 例子:哎呀,这不就像我们对待朋友和家人那样嘛,要真心地去爱护他们呀,可不能虚情假意的哟!你说对不对?2.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 例子:就好比你想要减肥,那得克制自己对美食的欲望呀,坚持做到了那就是一种成功呀,这其实就是在践行“克己复礼为仁”呀!难道不是吗?3. “仲弓问仁。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例子:这不就是说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怎么能强加给别人呢?比如你不喜欢被人嘲笑,那你也别去嘲笑别人呀,多简单的道理呀!4. “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 例子:就好像说话的时候别像机关枪一样,要慢慢说,经过思考再说呀,不然很容易说错话的,这就是有仁的表现呀!5.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例子:你看那些工匠,想做好事情就得先把工具磨锋利呀,我们想要做到仁,不也得先准备好自己的内心吗?多形象呀!6.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 例子:想想看,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做到那五者,就像给自己的人生之路点亮了明灯一样呀,多棒呀!7.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例子:就像节食的人克制对美食的渴望一样,我们要克制自己一些不好的行为,去符合礼的要求,这就是在靠近仁呀,好好想想吧!8.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例子:那些英雄烈士们,为了理想和正义不惜牺牲自己,这不就是对仁的最高诠释吗?这是多么伟大呀!结论:论语中的这些问仁的句子,真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给我们指明了为人处世的方向,值得我们好好去领悟和践行呀!。
一起学《论语》12.1颜渊篇——颜渊问仁
一起学《论语》12.1颜渊篇——颜渊问仁一起学《论语》12.1颜渊篇——颜渊问仁【原文】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白话】颜渊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
孔子说:“约束己身(修身)返归于礼(践行礼)这就是仁。
一日能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称其仁。
行仁是由自己啊,难道是由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要点。
”孔子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看,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听,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说,凡属于不合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请按照夫子的话去做。
”【释词】克己:约束己身。
克,意思是“胜”,引申为约束。
己,自己、己身。
克己即是“约身”,“约身犹言修身也”。
马融:“克己约身。
”按:不训“己”为私欲。
惠士奇:“己之欲非己,犹身之垢非身。
”阮元:“颜子克己,己字即是自己之己。
”钱穆:“盖人道相处必以仁,古训‘仁者相人偶’。
若立心行事,专以己身为主,不顾及相偶之对方,此乃一切不仁之本源,故仁道必以能约束己身为先。
”复礼:复,返也。
复礼,将要有所视听言动,而先返乎礼、合乎礼,谓之“复礼”。
为:是。
《注疏》:“言能约身反礼则为仁矣。
”钱穆:“仁存于心(内),礼见之行(外),必内外心行合一始成道,故《论语》常‘仁礼’并言。
”天下归仁:归仁,称其仁。
《正义》:“己诚为仁,人必知之,故能‘归仁’,己得成名也(内)。
言天下者,大之也。
或曰‘天下归仁’:克己复礼而为仁,则见天下而归为一体,不复有区别也(外)。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行善为仁由己,不由他人。
《注疏》:“言不在人也。
”此处“为仁”即“行仁”之意。
目:条目、要点。
按:具体内容很多,只是问其主要者,故曰“目”。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四者,克已复礼之要点。
勿,不要。
动,行。
郑康成:“此四者,克己复礼之目。
全年级语文素材 -《论语》颜渊第十二 原文加注释 人教(部编版)
颜渊第十二一、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也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能,克制。
复:返、归。
目:细目。
动:1、动容貌之动;2、行动;3、动心。
不敏:愚笨。
事斯语:事,从事、践行。
二、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大宾:高官贵人。
承:承担,承办。
大祭:指国家祭祀,如祭太庙,祭天等。
施:加,施加。
于:在。
在邦:指在朝廷做事。
在家:指在卿大夫家。
三、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訒。
曰: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訒乎。
司马牛:孔子弟子,复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宋国人,司马桓魋之弟。
訒:言语迟钝,形容说话吞吞吐吐,难于出口。
为之难:做起来难。
斯:那么,就。
言之得无訒乎:说这件事能不为难吗。
四、司马牛问君子。
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乎。
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内省不疚:内心反省自己,无愧于他人。
五、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亡:无。
敬而无失:指做事,要尽忠竭智、无过失。
恭而有礼:指为人方面,要心存恭敬不失礼。
六、子张问明。
子曰: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
浸润之譖,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譖:谗言。
愬:通“诉”,也指谗言。
浸润:水滋润皮肤。
肤受:尘垢污染皮肤。
不行:行不通。
明:明智、贤明。
远:远见。
七、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足:使.....充足。
兵:武器,指国防力量。
民无信不立:民众不信任(政府),国家就会灭亡。
《论语》(电子稿)
“仁”篇仁:仁者爱人仁者,怀着爱心,成人之美,在博大的仁爱之中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一)【原文】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颜渊》第一二·二二)【注释】①樊迟:名须,字子迟,春秋末期鲁国人(一说齐国人),孔子的学生。
他求知心切,多次向孔子请教“仁”的学说。
②仁:二人之仁,即待人要亲善、关爱。
《论语》共有59章提到“仁”。
仁,是儒家的核心思想,包括忠、信、恕、孝、恭、敏、宽、惠、智、勇等。
正如冯友兰先生所言,“仁可以视为全德。
”③知:通“智”,智慧。
④知人:了解人。
【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点评台】爱是神圣的字眼,也是温暖的字眼。
以仁爱之心待人,让别人在冬日也觉得温暖如春。
走进人群,请牢记孔夫子“仁者爱人”之训!从繁体字“愛”来看,爱应该源自内心,用心长久地稳定地去爱。
“知人”,就是了解人。
既要了解别人的优点,也要了解别人的缺点。
总之,把别人放在心上!了解他人的痛苦,帮助他人走出人生的低谷;了解他人的需要,给他人的生命添加养料。
家庭、学校、社会,都是我们更好地理解慈悲与仁爱的地方。
让爱天天在心上,让爱天天伴脚下,让爱天天住在我们的家!【故事会】“你跟我都是商人”一位商人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出于怜悯,他塞给那个人几块钱,就走开了。
但他又觉得不妥,于是返回来,从卖笔人那儿取出几支铅笔,并抱歉的解释说自己忘记取笔了,末了说:“你跟我都是商人,你有东西要卖。
”几个月后,他们再次相遇,那个卖笔人已成为知名推销商,他感谢那位商人道:“你重新给了我自尊,告诉了我,我也是个商人。
”【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颜渊》第一二·一六)【注释】①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②反是:和这相反。
【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点评台】与人为善,方能成人之美。
《论语》全集
《论语》选读“仁”篇(一)【原文】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颜渊》第一二·二二)【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二)【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颜渊》第一二·一六)【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三)【原文】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述而》第七·三0)【翻译】孔子说:“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四)【原文】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里仁》第四·一)【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五)【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六)【原文】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七)【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掌控好人的喜好和厌恶之情。
”(八)【原文】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学而》第一·三)【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一)【原文】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
小人怀惠⑤。
”(《里仁》第四·一一)【翻译】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二)【原文】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
《论语》选读原文和翻译一.仁 仁者爱人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问知zh ì。
子曰:“知人。
”樊迟问老师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别人就叫仁。
”樊迟又问什么叫智。
孔子说:“了解别人就叫智慧。
”2.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坏别人的事,而小人却与之完全相反。
3.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需要仁德,那仁德就来了。
”4.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zh ì?”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5.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6.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 孔子说:“面对着仁德,就是老师,也不同他想让。
”7.子曰:“唯仁者能好h ào 人,能恶人。
”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8.子曰:“巧言令色,鲜xi ǎn 矣仁!”孔子说:“满口说着讨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讨人喜欢的面色,那样的人仁心就很少了.”??????????????????????? 二.德 君之怀德9、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孔子说:“君子能够领悟的是道义,小人能够领悟的是利益.”11.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 孔子说:“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气力,而是称赞它的品德.12.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孔子说:“中庸作为一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吧!人们缺少这种道德已经为时很久了.”?1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孔子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了义却不去做,对缺点错误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14.子曰:“乡愿,德之贼也。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
国学宝典《论语》:颜渊第十二原文翻译颜渊第十二【原文】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
”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
必也使无讼乎。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论语颜渊翻译
论语颜渊翻译【原文】12.1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告诉他:"严格要求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就是仁。
一旦做到克己复礼,天下就回到仁上了。
修养仁德靠自己,难道还能依靠别人吗?"颜渊接着问:"请问实践仁德的具体途径?"孔子告诉他说:"不符合礼制的东西不看,不符合礼制的信息不听,不符合礼制的话不说,不符合礼制的事情不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一定照着您的话去做。
【解读】这一章师生对话体现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颜渊是孔子最为赏识的学生,孔子与他谈论的"仁"要求极高,这既是人的最高境界,也是因为颜渊这个人可以达到。
读此章文字,我的感慨极深,在校园里经常见到一些大学生聚在寝室看黄色影碟,这些人因此想入非非,不思进取,荒废了学业。
为此,我很为他们苦恼。
在一些家庭之中,也常见一些父母急于让孩子成为了不起的人,督促孩子学习达不到目标时,也是口不择言,深深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些现象背后的问题。
因此,无论是谁都应该谨守"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句话,能做到这些,也就足可以是自己无大过了。
问题是要懂得知礼,知道什么是礼的要求,这要靠学习和修养才能做到,难怪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
【原文】12.2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什么是仁。
《孟武伯问仁》原文注释翻译及评析
《孟武伯问仁》原文注释翻译及评析孟武伯问仁《论语·公冶长篇》孟武伯問:“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
”又问。
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
”“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①孟武伯:鲁国大夫。
②由:子路。
③赋:军赋,这里实指军政事务。
④求:即冉求。
⑤邑:古代居民聚居的地方及其周围的土地。
分公邑和采邑两种。
这里指公邑。
⑥家:卿大夫的采邑。
百乘之家,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县。
⑦宰:古代县、邑的行政长官和卿大夫的家臣都叫宰。
⑧赤:孔子学生公西赤,字子华。
⑨束带:束着冠带,指穿着礼服。
⑩宾客:指外国使节。
【译文】孟武伯问道:“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
”孟武伯又继续问。
孔子说:“仲由这个人,在一个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负责军政事务,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在有一千户人口的城镇或有一百辆兵车的家族,可以让他担任总管,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公西赤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公西赤这个人,穿上礼服,立于朝廷之上,可以让他接待外宾,不知道他是否有仁德。
”【评析】这段文字记载的是孔子与鲁国大夫孟武伯的对话。
对话的内容是孟武伯向孔子询问他的三个弟子——子路、冉求、公西赤是否做到了“仁”。
孔子却答非所问,只是较详细地介绍了这几个弟子的才能,即他们分别能够胜任什么样的职务,对是否做到“仁”的问题却避而不谈,一律用“不知其仁也”来搪塞。
孔子非常了解这几个弟子的志向和才能,他的回答与他们的人生理想是一致的。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说,一个拥有千乘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他只需要三年的时间,就可以把这个国家治理好,使这个国家的人民勇敢善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冉求说,一个国土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小国家,他用三年的时间,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论语》十二章的解释
《论语》十二章出自《论语》,分别为:子张问仁、子夏问孝、有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曰、子游问孝、子曰、子贡问君子。
以下是对每一章的解释:1.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解释:子张向孔子问仁。
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美德,就算是仁了。
”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诚信、勤敏、慈惠。
恭敬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有成效,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2. 子夏问孝。
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解释: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
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保持敬爱和悦的神色最难。
有事情,年轻人替他们效劳;有酒饭,让长辈先吃,难道这样就算孝吗?”3.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解释:有子说:“礼的作用,以和谐为贵。
先王治国之道,这是最可宝贵的。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4.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解释:孔子说:“用政令来引导百姓,用刑法来规范百姓,百姓虽然可以免于犯罪,但他们却没有羞耻之心。
用道德来引导百姓,用礼制来规范百姓,百姓就会有羞耻之心,而且会自觉地遵守规范。
”5.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解释: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就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却又不超出规矩。
”6.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起学《论语》12.3颜渊篇——司马牛问仁
一起学《论语》12.3颜渊篇——司马牛问仁一起学《论语》12.3颜渊篇——司马牛问仁【原文】司马牛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白话】司马牛向孔子请教行仁之道。
孔子说:“仁人,他说话迟钝。
”司马牛再问:“说话迟钝,这就称得上是仁了吗?”孔子说:“做起来难,说起来哪能不迟钝呢?”【释词】司马牛:名耕,字子牛,宋国人,孔子弟子。
他是宋司马桓魋之弟。
讱:说话迟钝。
按古注:讱,顿(钝)也,忍也,难也,不忍言也,与今之“迟钝”意通。
朱子:“仁者心存而不放,故其言若有所忍而不易发,盖其德之一端也。
”《论语后录》:“刃顿为‘顿’(今之‘钝’),言顿为‘讱’。
其言也讱,言之顿矣。
故夫子曰:‘君子欲讷于言。
’”按:又“刚毅木讷,近仁”。
《论语古训》:“盖人有所不忍言者,其词必顿。
忍亦从刃声,义相反而成也。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司马牛认为仁道广大,言语钝讷,怎么就是仁呢?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言由心出,心感其事之难,才能言之若不易。
钱穆:“兄弟之间,感有难言,亦仁之一端。
”【先贤精义】《论语义疏》曰:古者言之不出,恐行之不逮,故仁者必不易出言,故云其言也讱。
康有为曰:耻躬不逮,故言不易出。
盖木讷近仁,巧言鲜仁。
《论语注疏》曰:此章言仁之难也。
仁道至大,非但行之难也,其言之亦难。
张栻曰:人之易其言者,以其未知用力也。
用力愈深,则其言也愈不敢易矣。
故仁者之言必讱,以其为之之难也。
江熙曰:《礼记》云:“仁之为器重,其为道远。
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
勉于仁者,不亦难乎?”夫易言仁者,不行之者也。
行仁然后知勉仁为难,故不敢轻言也。
徐英曰:牛之为人,盖轻于感愤,迫于恶兄,常怀忧惧,故夫子教以讱。
此是对症发药。
朱子曰:心常存,故事不苟;事不苟,故其言自有不得而易者,非强闭之而不出也。
愚谓牛之为人如此(多言而躁),若不告之以其病之所切,而泛以为仁之大概语之,则以彼之躁,必不能深思以去其病,而终无自以入德矣。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完整句子: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释义:
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颜渊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也要努力做到这些话。
”
扩展资料:
出自《论语·颜渊》,颜渊问仁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这篇文章里关于任的论述,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克己,第二方面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既定的规矩。
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颜渊问仁。
《论语》之问仁篇
子曰: “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子曰: “ 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 “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 “ 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 ”子曰: “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 “ 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 “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子曰: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有能一日用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 “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 子张问曰: “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
三已之,无愠色。
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
何如? ” 子曰: “ 忠矣! ” 曰: “ 仁矣乎! ” 子曰: “ 未知。
焉得仁? ”“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
至于他邦,则曰: ’ 犹吾大夫崔子也。
’违之,至一邦,则又曰: ’ 犹吾大夫崔子也。
’ 违之。
何如? ” 子曰: “ 清矣。
” 曰: “仁矣乎? ” 曰: “ 未知。
焉得仁? ”樊迟问知。
子曰: “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问仁。
子曰: “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 “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子贡曰: “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 子曰: “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子曰: “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颜渊问仁。
子曰: “ 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 归仁 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 “ 请问其目。
” 子曰: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 “ 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仁。
子曰: “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全文解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全文解释
"樊迟问仁"是《论语》中的一则对话,全文如下: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这段对话的主要内容是樊迟向孔子请教有关仁的问题。
下面是对这句话的解释:
1.居处恭:意为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谦恭有礼。
恭,表示谦逊、
恭敬的态度。
2.执事敬:表示在担任职务或执行任务时要保持尊重和敬意。
执
事,即履行职责。
3.与人忠:表示对待他人要真诚忠实,对朋友、同事、上级等都
要保持忠诚。
4.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夷狄是古代对于边陲民族的称呼,这里
表示即使面对外国人或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也不应该抛弃这些
做人处世的原则。
因此,这句话的主旨是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谦逊有礼、对待工作要尽职尽责、与人为善忠诚,即使面对不同文化或背景的人也不应该违背这些道德原则。
这是孔子对于仁德之道的一种阐述。
孟武伯问仁 论语
孟武伯问仁论语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一部集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和言行,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孟武伯问仁是《论语》中的一篇经典篇章。
本文将就孟武伯问仁这个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孟武伯问仁的背景1. 是谁提出问题?孟武伯是孔子的关门弟子,也是孔子的学问传承者之一。
2. 什么是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价值观。
它包含了许多含义,如仁爱、仁心、仁义等。
孟子对仁的理解认为,仁是对他人的关怀和照顾,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和力和温暖。
孟武伯问仁的对话对话内容孟武伯问:「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孔子回答:「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对话解析这段对话体现了孔子对于人与人关系的思考。
孟武伯问孔子,关于女子和小人这两类人,如何对待才能避免麻烦。
孔子回答说,无论是女子还是小人,近处对待他们会造成矛盾和问题,而远离他们则会产生怨恨。
这段对话引发了我们对于仁的理解和实践的思考。
仁的内涵和价值1. 仁的内涵仁作为孔子哲学的核心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首先,仁是对他人的真诚关怀,包括关心、照顾和帮助他人。
其次,仁是对他人的尊重和体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友善。
最后,仁还包括了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体现了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
2. 仁的价值仁正是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具有深远而重要的价值意义。
首先,仁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融洽,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仁能够培养个体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仁对于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和修养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塑造出更加高尚的人格。
实践仁的方法和思考1. 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在实践仁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
我们应该从自己出发,以真诚和善意对待他人,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避免冲突和纷争。
2. 培养共情和同理心仁的实践需要培养共情和同理心。
我们应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们的需求和需求,主动给予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关爱。
颜渊问仁文言文翻译
颜渊问仁文言文翻译
“颜渊问仁”文言文翻译:颜渊向孔子请怎么做到任,孔子说:“能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
实践仁德,全凭自己,还凭别人吗?”颜渊说:“希望指点一些具体做法。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合乎礼的不去做。
”颜渊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
“颜渊问仁”原文为: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颜渊问仁”出自《论语·颜渊》,来源于《论语》的第十二篇,这篇文章主要讲述孔子关于仁的主要解释,孔子用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
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
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
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
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论语》中一共记载了十三则弟子问仁,其中,樊迟与子贡各三次,子张两次,子张、仲弓、宰我、司马牛、原宪、颜回各一次。
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非直接性的问仁,孔子回答问题的角度各异,试就回答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孔子的“仁”思想。
1、樊迟
(樊迟)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
2、子贡
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另有两次,间接提及。
)
3、子张
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4、仲弓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2)。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3)斯语矣。
”
5、宰我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
6、司马牛
司马牛(1)问仁。
子曰:“仁者,其言也讱(2)。
”曰:“其言也讱,斯(3)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7、原宪
(原宪问仁)“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
8、颜渊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