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第六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6.1 概述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建设银行为加强信贷经营管理,按照国际先进标准及时准确揭示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增强防范和化解信贷资产风险的能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为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而设置的一项基础工作。
6.1.1定义6.1.1.1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建设银行的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根据信贷资产按时、足额回收的可能性,信贷资产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不同类别,后三类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6.1.1.2五类信贷资产的核心定义1.正常。
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用足够理由怀疑债务人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债务。
2.关注。
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3.次级。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明显出现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4.可疑。
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债权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6.1.2分类范围建设银行发放、提供信用以及承担信用风险而形成的信贷资产均纳入风险分类的范围。
具体包括:1.表内本外币贷款:建设银行用信贷资金发放并纳入综合统计报表统计的各类本外币贷款(含境外筹资转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保理预付款、账户透支、国家投资债券贷款、政策性住房“大委托”贷款、贴现、远期信用证项下汇票贴现、延期信用证项下应收款买入、福费廷、信用卡透支、买入企业返售证券、买入票据等,下同)。
2.表外信贷业务:主要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保证、信贷证明、保理担保付款、贷款承诺(限于已经签定了借款合同或合作协议的账户透支业务中未支用的额度,借款合同中分期用款尚未支用的贷款)。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山东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试行)(鲁农信联办〔2009 〕366 号)为做好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的补充通知》、《小企业贷款风险分类办法(试行)》、《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试行)》,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分类目的(一)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管理理念。
(二)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其质量;(三)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提供依据,增强抗风险能力。
二、适用范围(一)农村信用社全部信贷资产,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个人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五级分类;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公司类信贷资产适用风险十级分类。
(二)本《实施细则》所指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含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的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含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三、分类原则(一)风险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性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程度。
(三)审慎性原则。
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的可能性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性原则。
信贷资产原则上应逐笔分类。
同一借款人有多笔贷款,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贷款合并分类。
(五)充分性原则。
对影响信贷资产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贷后管理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标准
贷款未到期
本笔贷款能按期 支付利息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二)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关注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三)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次级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知识点5: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 标准
项目十 贷后管理
模块一 贷后检查 模块二 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三 不良贷款处置 模块四 贷后管理实训
01 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02 划入关注类的情况
03 划入次级类的情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04 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05 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一)划入正常类的情况
• 1.借款人有能力履行承诺,还款意愿良好,经营、财务 等各方面状况正常,能正常还本付息,银行对借款人最终 偿还贷款有充分把握。
• 2.借款人可能存在某些消极因素,但现金流量充足,不 会对贷款本息按约足额偿还产生实质性影响。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正常类参考特征
借款人生产经营正 常,主要经营指标合 理,现金流量充足, 一直能够正常足额偿 还贷款本息。
(四)划入可疑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可疑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五)划入损失类的情况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模块二:资产风险分类
损失类参考特征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为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合用于公司对公司类客户和个人类客户办理的资产业务。
通过贷款资产风险分类(以下简称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贷款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资产质量;(二)发现贷款资产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管理;(三)为提取损失准备金、绩效考核等提供依据。
风险分类工作采取“按季认定,实时调整”。
即按季对所有贷款资产进行风险分类,同时将贷款资产风险分类纳入日常的管理工作,根据贷款资产风险变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统计汇总风险分类结果。
风险分类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公司贷款资产质量,即把贷款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前两类合称为正常资产,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风险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归还债务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一)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二)债务人的还款记录;(三)债务人的还款意愿;(四)贷款项目的盈利能力;(五)贷款资产的担保;(六)贷款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七)公司的贷款管理。
对贷款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债务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债务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债务本金和利息的主要还款来源,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
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债务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正常类核心定义: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债务本金和利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一)债务人生产经营正常,主要经营指标合理,现金流量充足;(二)担保合法、有效、足值;(三)债务人即使存在消极因素,也不影响债务本息按时足额偿还;(四)贷款未到期、能按时支付利息。
关注类核心定义: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债务本金和利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普通具有以下特征 (潜在缺陷):(一)债务本息逾期不超过30 天(含);(二)宏观经济、行业、市场、技术等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对债务人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但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尚未浮现明显问题;(三)债务人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经营性净现金流量等关键指标浮现不利变化;(四)债务人或者有负债过大或者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五)债务人未按约定用途使用贷款资金;(六)债务人还款意愿差,不与公司配合;(七)债务人改制(如合并、分立、承包、租赁等)对公司债务可能产生不利影响;(八) 债务人虽涉及重大经济案件,但未对正常经营活动造成重大影响;(九) 债务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者核心管理层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于债务偿还的变化;(十)抵(质)押物价值下降;(十一)担保人的财务状况浮现不利变化;(十二)贷款展期;(十三)债务人虽存在一些可能对还款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但贷款担保合法、有效、足值、变现能力强,公司短期内彻底有能力通过追偿担保足额收回债务本息。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信贷资产七级分类是指贷款、债券等信贷资产按照其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银行对风险进行评估、管理和控制。
七级分类实施细则是对信贷资产七级分类的具体操作办法和流程进行规定,并包括评估标准、分类依据、分类结果等内容。
以下是关于信贷资产七级分类实施细则的详细介绍,共计1200字以上。
一、评估标准1.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机构的规定,银行应制定风险相对应的评估标准,以便对信贷资产进行评估和分类。
2.评估标准包括财务分析、市场评估、行业分析、项目评估等方面的指标和方法,以综合评估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二、分类依据1.银行应根据评估标准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分类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
2.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可以通过个人征信报告、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报告等方式进行评估,并综合考虑其历史还款记录、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因素。
4.还款意愿可以通过借款人的还款记录、欠款催收情况等方式进行评估,借款人的违约行为、拖欠情况等可以作为还款意愿的评估依据。
三、分类结果1.根据分类依据,银行将信贷资产进行分类,并将分类结果记录在信贷资产调查表中。
2.分类结果主要包括优质资产、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损失资产等分类,其中优质资产风险最小,损失资产风险最大。
3.银行应按照分类结果对信贷资产进行相应的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以减少风险暴露和损失。
四、分类调整1.银行可以根据风险的变化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调整。
2.分类调整的依据主要包括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还款意愿等因素的变化,以及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
3.银行应及时根据分类调整的结果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和管理,以保证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风险报告1.银行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向上级金融监管机构提交风险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分类结果、分类调整情况、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等内容。
2.风险报告应真实、准确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情况,帮助金融监管机构对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评估和监管。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
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凤台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凤台联社)树立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信贷管理理念,真实、全面、动态地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及时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为计提损失准备金提供依据,根据人民银行《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中国银监会《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以及《安徽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由凤台联社信贷经营、管理人员按照本细则规定的方法、程序和要求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全面、及时和准确的评价,并将信贷资产按风险程度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第三条本细则合用于凤台联社辖内各信用社以及总部营业部。
本细则所指的信贷资产包括表内各类信贷资产(包括本外币贷款、进出口贸易融资项下贷款、贴现、银行卡透支、信用垫款等)和表外信贷资产(包括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担保、贷款承诺等)。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 风险原则。
风险分类应以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内在风险是指潜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实施细则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各信用社应广泛搜集有关客户信息,以债务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严格按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分类,充分估计现实和潜在的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程度。
(三)审慎原则。
分类人员应对债务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同时结合担保方式、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凤台联社内部管理等,分析其偿还债务的能力和偿还意愿,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企业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标准
1.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性一
借款人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 般,对借款人的持续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款人经营稳定性一般,对借款人的持续
偿债能力需加以关注。
2.借款人或有负债(如对外担保、签发商业汇票等)过
大或与上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升。
1.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借款人经营稳定 性和所在行业一般,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的不利因 素。
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5.借款人改制后,难以落实债务或虽落实债务,但不能
款
正常还本付息。
6.经过多次谈判借款人明显没有还款意愿。
7.已诉诸法律追收贷款本息。
8.本金或利息逾期181天以上的贷款或表外垫款91天以 上。
1.符合《财政部关于印发<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
损
>的通知》(财金【2008】28号)规定的被认定为呆账条件
2.借款人已不得不通过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和经营性 固定资产来维持生产经营,或者通过拍卖抵押品、履行保证 责任等途径筹集还款资金。
3.借款人内部管理出现问题,对正常经营构成实质损
害,妨碍债务的及时足额清偿。
次级类 贷款
1.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 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及时执行担保,也可能造成 一定损失。
7.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31-90天以内的贷款或表外业务
垫款30天以内。或连续逾期3-6期(含6期)的抵押或按揭贷款
。
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 但借款人经营效益、经营性现金流量连
8.借款人之直接关联公司的贷款被列为次级或以下。
续下降,存在可能影响借款人偿债能力 9.借款人涉及对其财务状况或经营可能产生重大不利影
《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信贷管理部 张国广
2016年3月30日
培训内容
一、分类范围与分类原则 二、核心定义与参考特征
三、分类方法
四、分类程序
五、分类管理
六、重点工作安排
风险分类培训--《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第2页
一、分类范围与分类原则
(一)分类目的
实现信贷精细化管理,促进审慎经营、风险为本的经营理念,充分 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提高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水平, 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提供充足依据。
风险分类培训--《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实施办法》解读
第5页
中规定的大中型企业划分标准统计局关于印发统 计上大中小微企业划分办法的通知》(国统字〔2011〕75号)中规 定的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三)风险十级分类类别划分为:正常1、正常2、正常3;关注1、 关注2、关注3;次级1、次级2;可疑、损失。其中次级1、次级2、 可疑和损失合称为不良信贷资产。 正常1、正常2、正常3对应原五级分类的正常类;
第3页
1.真实性原则。根据搜集有关客户的信息,正确运用风险分类
分析工具,严格按照分类标准、方法和程序,准确估计信贷资产内 在风险状况,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2.及时性原则。风险分类属于日常信贷管理工作,应及时、动 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及时更新客户信 息,并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动态进行风险认定,调 整分类结果。 3.充分性原则。应对借款人财务状况、现金流量等相关指标进行 量化分析,结合担保因素、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分析,综合 评估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并根据分类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 风险分类。 4.审慎性原则。应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对信贷资产风险进行整 体评价,合理划分风险类别。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 款和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简述贷款五级分类及其标准
贷款五级分类是指银行对于放贷资产进行的风险分类。
这种分
类方法是根据贷款资产的违约可能性和违约后的损失程度来进行的。
五级分类包括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
首先是正常分类,这是指借款人按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没有
任何逾期的情况,风险较低。
其次是关注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一些还款不足的情况,
但尚未构成逾期,风险程度比正常分类高一些,需要银行密切关注。
第三是次级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较长时间的逾期情况,
但尚未到达不能收回本金和利息的程度,风险程度相对较高,需要
及时采取措施防范风险。
接下来是可疑分类,这是指借款人出现了长时间的严重逾期情况,已经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失,需要进一步核实和
评估,确保风险的准确评估。
最后是损失分类,这是指银行认为已经无法收回的贷款,必须
计提坏账准备,对银行的资产造成了实质性的损失。
这些五级分类标准对银行进行风险管理和资产质量评估非常重要,有助于银行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保障银行的资产安全。
同时,也有利于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和评估。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银行风险管理部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客观及时的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真实价值,监测信贷资产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贷款风险分类指引》、《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等法律法规,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信贷资产分类,是指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其实质是判断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
第三条通过信贷资产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的反映贷款的质量;(二)发现信贷资产审批、发放、贷后管理、清收等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风险防范;(三)为判断信贷资产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四)为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和不良贷款责任认定提供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涉及的信贷资产包括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和零售业务信贷资产。
公司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公司客户发放的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贴现、信用垫款(含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等)、进出口押汇、信用证、保函和承兑汇票等各类表内外公司授信业务(以下简称公司业务贷款)。
零售业务信贷资产包括对自然人客户发放的个人贷款、信用卡贷款等零售业务(以下简称零售业务贷款)。
本办法所指的借款人包括公司和零售各类表内外授信业务的申请人。
本办法所指的贷后检查包括对各类授信业务的授信后检查。
第五条信贷资产五级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分类应当真实客观的反映信贷资产的实际的风险状况,不可人为高估或低估信贷资产的风险。
(二)及时性原则应及时,动态的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
原则上我行每月对于全行信贷资产进行一次五级分类;发现预警信息或其他影响贷款归还的不利因素,随时调整分类结果。
(三)重要性原则对影响贷款分类的诸多因素,要根据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确定关键因素进行评估和分类。
(四)审慎性原则对难以准确判断借款人还款能力的贷款,应适度下调其分类等级。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1. 概述在金融机构进行信贷业务时,其所涉及到的资产风险一直是银行家们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
实际上,由于信贷业务的特殊属性,其涉及到的风险种类非常多,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信贷资产管理和风险控制,成为保障其业务稳定的重要措施之一。
而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也是保证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顺利进行的必要前提。
2. 信贷资产的风险分类在信贷业务中,根据其风险性质和受影响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将信贷资产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优质资产、正常资产、关注资产、次级资产、可疑资产。
2.1 优质资产优质资产是指资产的质量非常高,风险很低,借款人良好,资产的市场价值高,并且很少出现逾期或违约的情况。
因此,其优点在于能够有效的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和获得高收益。
2.2 正常资产正常资产是指尽管借款人没有完全按时偿还本息,但是借款人可以及时的支付款项,能够按照借贷协议的约定履约,不会影响资产价值的流转。
2.3 关注资产关注资产是指在借款人的信用情况或财务情况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但是这种问题尚未造成资产的损失。
与正常资产相比,关注资产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表现为比正常资产的风险更高一些,但不能达到次级资产的风险级别。
2.4 次级资产次级资产是指借款人在还款期内无法按时履约,或者借款人出现影响资产价值的问题,包括违约、拖欠、破产等等。
次级资产的质量比正常资产和关注资产的质量差很多,收益非常有限,极易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稳定。
2.5 可疑资产可疑资产是指借款人已经出现极大的风险信号,且可能已经无法按照原有的贷款合同进行偿还的情况。
这种资产几乎丧失了其市场价值,极易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需要及时进行处理。
3. 风险分类的应用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资产的管理和风险控制。
风险分类使金融机构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各类资产的风险和收益,并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方案和决策。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XXX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信贷资产管理,规范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日常操作,提高信贷经营管理水平。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6〕23 号),以及《关于转发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分类有关文件的通知》(渝银监发〔2006〕43 号),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营业部和公司(以下简称各公司)。
第二章风险分类认定审批原则第三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认定审批应遵循“分级认定、常规管理、超限核准、归口负责"原则。
第四条分级认定.指公司经营的信贷资产,在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内的,由经办行认定;超过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的,由经办行整理信贷档案、结合调查、了解的其他信息,报公司认定. 第五条常规管理。
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信贷经营管理的一项日常工作,信贷经办人员应及时搜集掌握客户最新的分类信息,进行认真审核、分析、整理,及时更新财务或非财务信息, 及时将相关信息录入监测台帐及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并与信贷资产质量的监测分析、贷后管理、不良贷款的清收转化等相结合.第六条超限核准。
指分类信贷资产余额超过经办行认定审批权限的必须报公司认定和核准.第七条归口负责。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组织实施和分类质量监测、上报等工作由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信贷经营部门和各相关部门各负其责.第三章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流程第八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应按照分类的标准、方法、程序和相关要求进行初分和认定,按审批权限进行审批.结合重庆农商行实际情况,对自然人贷款和微型企业贷款风险分类采用“简易流程”,对企事业单位等公司类(除微型企业外)贷款风险分类采用“常规流程”。
第九条简易流程。
自然人贷款和微型企业贷款采用矩阵分类,对矩阵分类结果不能真实反映风险状态的贷款,必须经过手工调整,确定其最终分类结果。
第十条常规流程.对企事业单位等公司类(除微型企业外)贷款的分类流程,按以下步骤进行:(一)分类准备及初分1.整理、收集信贷档案资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划分标准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一、信贷资产分类主要考虑因素:(一)借款人的还款能力。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二)借款人的还款记录。
(三) 借款人的还款意愿。
(四)信贷资产项目的盈利能力。
(五)信贷资产的担保。
(六)信贷资产偿还的法律责任。
(七)银行的信贷管理状况.(八)对信贷资产进行分类时,要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把借款人的正常营业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信贷资产的担保作为次要还款来源.二、五级分类的定义及参考标准:(一)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信贷资产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符合我行低风险信贷业务要求.2、信贷资产未到期、未发生欠息,借款人生产经营正常,且保证人、抵(质)押物也未出现不利于我行变化。
3、借款人信贷资产本息未逾期或逾期未超过3个月.4、借款人生产、经营稳定。
5、借款人用正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还款,且现金流量稳定。
6、借款人信贷资产资料齐全.(二)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债务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其具有以下主要特征:1、借款人有其它对外投资行为,或本金和利息虽尚未逾期,但发生重组、合并、分立,可能对我行信贷资产的偿还产生影响。
2、借款人法定代表人更换,或经营者个人出现不良信用记录,可能影响借款人偿还信贷资产的能力。
3、借款人由于临时资金周转困难等原因使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在30天以内。
4、信贷资产逾期或欠息90天以内,抵(质)押物正在处置过程中,且处置收入能够足额抵偿我行债权。
5、借新还旧,或者需通过其他融资方式偿还。
6、改变信贷资产用途。
7、同一借款人对本行或其他银行的部分债务已经不良。
8、对利用企业兼并、重组、分立等形式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借款人的贷款,至少划分为关注类.并应在依法追偿后,按实际偿还能力进行分类。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工作底稿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工作底稿一、背景银行信贷业务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支持企业发展、帮助个人实现个人消费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信贷资产的风险也在不断地增加。
因此银行必须对信贷资产进行风险分类认定,以便及时掌握和应对风险,保护银行和客户的资产安全。
二、风险分类认定的基本原则1.确定信贷风险的种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对信贷风险分类认定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标准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等。
三、风险分类认定的程序1.资产质量评估: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包括其还款能力、信用记录、还款历史等方面的评估。
2.资产价值评估:借款人所提供的抵押品的价值评估及流通性评估以及有关方面的借贷行为历史。
3.风险控制评估:对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措施完备性、对业务的管理水平等进行评估。
四、风险分类认定的标准和方法不同银行在风险分类方面有不同的标准和方法,一般可以根据以下因素来确定: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贷款用途、抵押品或担保品的价值、还款能力等因素。
另外,银行内部也需要设立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风险分类认定的结果进行定期检查和核实,并且及时调整和完善相关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
五、风险分类认定的意义风险的分类认定,有利于银行建立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保护银行的资产和客户的利益。
对于银行来说,风险管理是其最基本和核心的职责,只有有效地进行风险分类认定,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做到合规经营,安全发展。
在实际操作中,银行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风险分类认定,尽可能减少人为干扰和误判,并且根据风险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风险管理政策和措施,以防范和化解风险。
amlm2危险度分级标准
amlm2危险度分级标准
"AML" 是 "Anti-Money Laundering" 的缩写,意为反洗钱。
在
金融领域,AML 标准是指一套用于识别、预防和报告涉嫌洗钱、恐
怖融资和其他金融犯罪活动的规定和程序。
通常,AML 标准会根据
客户的风险程度对其进行分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
来降低潜在的风险。
具体的危险度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国家、地区或
机构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量:
1. 客户的身份和背景,包括客户的国籍、居住地、职业等信息,以及是否涉及政治敏感人物等因素。
2. 交易的性质和规模,包括交易的频率、金额、跨境性质等因素。
3. 交易对手的风险,包括交易对手的身份、背景、所在国家或
地区的风险程度等因素。
4. 交易的目的和预期,包括交易所涉及的行业、产品、服务等,以及交易的合规性和合法性等方面的考量。
根据以上考量因素,AML 标准会将客户分为不同的风险等级,通常包括低风险、中等风险和高风险等级,并要求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的尽职调查和监控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监管机构可能会有不同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金融机构需要遵循当地的AML 法规和标准来进行风险分级和管理。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原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原则实行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是这一转轨的基础性工作,它不仅可以建立科学的防范风险的信贷运行管理机制,而且对于防止国有资产损失,支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高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下来请欣赏店铺给大家网络收集整理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原则。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原则一、社会经济因素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打破了原有的经济体制,将企业推向市场竞争洪流,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相对滞后,特别是国有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机制,缺乏内部活力和市场应变能力。
近几年在这方面虽然作了一些改革措施,但仍然未能摆脱困境,一些靠政府吃饭的预算内企业的生产、经营难以适应市场变化,没有改变原先的银行信用长期和固定占用和部分贷款财政化的局面,有的企业实质上已经资不抵债,或已倒闭。
或已面临倒闭,给银行的信贷资产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银行自身因素主要表现在缺乏完备的风险防范体系。
由于银行经营过程中短期行为取向突出,重存轻贷、重贷轻收、粗放经营,对金融风险的识别、估计和处理没有一套完整、科学的方法,对金融风险管理方面的机制建设明显软弱,这就积累了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隐患,特别是银行间无序的竞争,严重干扰了贷款风险管理的正常进行。
由于银行间存在不规范的同业竞争,引起存款大盏,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银行只好牺牲制度去应付竞争,在竞争业务的同时,风险也潜伏了下来,一些银行"三查"制度未落实,超权限的发放贷款,乱拆借情况,甚至帐外违规经营也时有发生。
三、政府因素应该说,政府行政干预如果发挥得当,有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即协调好银行与企业的关系,维护银行利益,以促进经济发展。
但是,就当前情况而言,已出现种种弊端;过分的行政干预已使贷款风险管理大打折扣,银行对企业发放贷款不仅仅是取决于企业是否符合贷款条件,更多的是去决于非经济因素,如政府为了实现社会安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在:任期政绩:驱动下,加上一些领导法律意识淡薄,认识上存在偏差,直接干预银行经营行为,如要求对好的企业"锦上添花",困难企业"雪中送炭",对差的企业一开始就是一种风险十足的不良贷款。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
农村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我行信贷资产的质量,发现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我行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理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为充分提取损失准备金、增强抗风险能力提供依据,现根据《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指引》(银监发【2006】23号)、《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实施方案》(信联发【2006】74号)、《农村银行机构公司类信贷资产风险十级分类指引》等规章制度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的适用范围是本行所属的各营业机构,适用于表内外各类信贷资产,其中表内信贷资产包括人民币贷款、贴现、垫款等,表外信贷资产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函、贷款承诺等。
第二章分类原则和分类频度第三条分类原则:(一)风险原则。
风险分类以信贷资产内在风险为主要依据,逾期情况只作为重要参考因素。
内在风险是指潜在的,已经发生但尚未实现的风险。
(二)真实原则。
以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信用记录为主要依据,对各类信贷资产准确分类,真实反映其风险价值。
(三)审慎原则。
通过对影响债务人偿还债务可能性的诸多因素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评估,合理划分风险类别。
介于相邻类别之间的信贷资产原则上应归入低级档次。
(四)灵活原则。
信贷资产应逐笔分类,同一借款人有多笔信贷资产,且条件基本相同,在不影响总的分类结果的前提下,可将多笔信贷资产合并分类。
对明确界定可能偿还比例的单笔信贷资产,可按偿还可能性拆分成多笔后,进行分类。
(五)动态原则。
在定期进行风险分类的基础上,及时、动态地掌握影响信贷资产回收相关因素的变化情况。
借款人风险状况如有明显变化应及时进行重新认定。
第四条分类时间。
根据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原则,针对不同的风险状况确定分类频度和时间。
一、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必须分类:1.新发放贷款当日直接默认为正常,发放当月末重新认定。
其他贷款按季分类。
2.信贷资产的期限分类结果恶化(即转逾期、转呆滞、转呆账)时应当重新分类;4.垫款发生时应当重新分类;5.客户或者信贷资产业务有重大事项发生,影响到该客户信贷资产分类结果时应当重新分类。
银行风险分类标准
银行风险分类标准第三条本办法所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指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相关人员按照本办法规定的标准、方法、流程和要求,根据债务人及时足额偿还债务的可能性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
通过风险分类应达到以下目标:(一)揭示信贷资产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的质量;(二)及时发现信贷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信贷资产管理;(三)为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提供依据。
第四条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遵循以下原则:(一)真实性原则。
分类应真实客观地反映信贷资产的风险状况。
(二)及时性原则。
应及时、动态地根据借款人经营管理等状况的变化调整分类结果,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风险。
(三)重要性原则。
应根据影响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的诸多因素,区别其重要程度,对其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因素进行重点分析、评价。
(四)审慎性原则。
对难以准确判断债务人还款能力的信贷资产,应适度下调其风险级别。
第五条根据信贷资产的内在风险和损失程度,将其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资产。
第六条信贷资产分类的核心定义分别为:正常:债务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授信本息和其他债务(含或有债务,下同)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关注:尽管债务人目前有能力偿还授信本息和其他债务,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次级:债务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授信本息和其他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可疑:债务人无法足额偿还授信本息和其他债务,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和其他债务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第十条重组贷款分类。
需要重组的贷款在实施重组前至少应划分为次级类,在重组实施后6个月(含)为观察期,观察期内不得调高分类级别;观察期满且观察期内按重组条款正常还本付息的,应按照其实际情况进行分类,符合条件的可调升分类级别;级别调升后6个月内一旦出现逾期或欠息,应至少降至原级别(含)以下;观察期内债务人未能正常还本付息,应至少划分为可疑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5:
特殊信贷资产风险分类认定标准
一、信用卡透支
(一)信用卡透支可按照以下标准结合核心定义进行分类:逾期天数60天以下61天-90天91天-180天181天-360天360天以上正常1及以
分类结果
关注1及以下次级1及以下可疑损失
下
(二)按照财政部《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10]21号)的相关规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未能收回的款项,可认定为损失。
二、个人按揭类贷款、汽车消费贷款、新农村安居房贷款
(一)借款人在贷款期间能正常还本付息,应划分为正常1或正常1以下:
(二)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3次,或贷款本息逾期30天以上90天以内,应划分为关注1或关注1以下:
(三)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4-6次,或贷款本息逾期91-180天以内,应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
(四)借款人连续违约期数达7次以上,或贷款本息逾期181天以上,应划分为可疑:
三、票据贴现
(一)凡按国家及本行有关商业汇票规定操作的未到期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可划分为正常1类;外汇票据买入中按规定已核实印鉴及密押的银行汇票或本票可划分为正常1类。
(二)资料不全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或承兑人超授权承兑的票据贴现,可划分为关注2或关注2以下。
(三)汇票到期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承兑人超过15天未有明确理由拒付票款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可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外汇票据买入中有追索权但已得到付款人的明确拒付指示的外汇票据,可划分为次级1或次级1以下。
(四)违反汇票加载的限制性字样及附加条件而贴现的人民币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汇票内容、要素、版本、背书及有关印章被证明有伪造行为,承兑银行在汇票到期后拒绝付款,并出示拒付文书以及外汇票据买入中已被付款人拒付而追索权又不可能实现的外汇票据应划分为可疑或可疑以下。
(五)对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应依照一般贷款的分类分析方式,首先对票据承兑人或贴现申请人的综合还款能力进行分析,再参照上述票据业务分类标准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分类结果。
四、打包放款
打包放款以借款人近期本币贷款分类情况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在重点分析贸易交易过程和货权控制的基础上,还应对借款人还款能力做出分析。
若不能控制货权且未来贸易收入不能确定或控制,则应重点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同时必须做出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