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杜冷 丁 或 吗啡 止痛 。同 时密切 观 察 呼吸 、 色 的变 化 , 面 以 防 止药 物对 呼吸循 环 的 抑制 。 卧 床休 息 。A 患 者 发 病 的 第 1周 内病 情 最 不 稳 MI 定 , 出现并 发症 , 应绝 对 卧床 休 息 , 绝探 视 , 持情 易 故 谢 保
加 重病 情 。
共9 8例 , 为 2 0 均 0 5年 1月 ~2 0 0 7年 l 我 院收治 2月 的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男 7 5例 , 2 女 3例 ; 龄 4 年 2~8 2
岁, 平均 6 . 2 1岁 。前 壁 梗死 3 2例 , 壁 梗 死 2 下 6例 , 下 后
注 意溶 栓 后副 作 用 。溶 栓治 疗 是近 年 来 治疗 急 性 心 肌梗 死 A 最 有 效 、 经 济 的方 法 之 一 , 溶 栓 后 出 现 MI 最 但 的并 发症 也 是 不 容 忽 视 的 。收 治 的 9 8例 心肌 梗 死 患 者
中, l 有 2例 在 溶 栓 过 程 中 出 现再 灌 注 心 律 失 常 , 以溶 栓 治疗 后 4 h内发生 率 最 高 。 因此 , 溶栓 治 疗后 应 持 续 心 电 பைடு நூலகம்监护 , 注意 观 察 S T段 和 T波 的 变 化 及其 心 电 图 的 演 变 ,
急 性心 肌梗 死 护理 体 会
刘 智 云
( 东省 临 沂市交通 医院 , 东 临 沂 2 6 0 ) 山 山 700
[ 中图分 类号 ] 4 35 [ R 7 . 文献 标识码 ] [ B 文章 编号 ]04— 84(09 0 10 2 1 20 )2—14— 2 1 0
急 性 心 肌梗 死 ( MI 是 心 脏 猝 死 的主 要 原 因 , 果 A ) 如 在发 病早 期得 到 及 时处 理 , 可 以减 少 梗 死 范 围 和并 发 就 症 的发生 。我 们对 AMI 者 积 极 抢 救 、 效 护 理 收 到满 患 有 意效 果 , 介绍 如 下 。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许睿,王芳。

邹薇红(武警黑龙江省总队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75[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7120文章编码:100l一813l(2008)05—0cr75—01心肌梗死是心肌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较高,如对其采取严密的监护和有效的抢救各种并发症,可使病死率下降。

现将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l休息卧床休息,减轻心肌负荷,减少耗氧量,防止心肌进一步缺血缺氧、心肌梗死面积扩大,应休息2—3周,有并发症者卧床休息时间适当延长。

2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最早的并发症,多突然发生,持续性心前区疼痛使患者产生相应的心理变化,常伴烦躁不安、出汗、恐惧和频死感等。

由于心理变化,交感神经兴奋,血中儿茶酚胺增高,使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梗死面积扩大。

少数患者可出现无痛性急性心肌梗死,一开始就呈休克或急性心衰。

护士应密切观察,尤应加强夜间巡视,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镇痛、镇静药物,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焦虑紧张情绪,使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而配合医生治疗。

3吸氧对急性心肌梗死不论有无并发症,常规予鼻导管吸氧2—3d.对合并急性左心衰予加压吸氧或50%酒精湿化吸氧。

持续吸氧可缓解疼痛,增加心肌供氧,限制梗死面积再扩大。

4胃肠道护理饮食不当、用力排便、过度劳累、精神刺激、情绪波动等均为急性心肌梗死诱发因索。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饮食宜低热量,少食多餐易消化,保证有足量的纤维索,以防便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长期卧床,使用麻醉、镇痛剂,使胃肠蠕动减弱,加上情绪紧张,易引起便秘,可致心衰或心律失常,再梗死或猝死。

因此,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使用缓泻剂,如番泻叶、蜂蜜冲水饮,开塞露、果导片口服,使之保持大便l~2d1次。

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盆和协助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属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由持久的严重的急性心肌缺血后引发的部分心肌坏死。

临床上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血清酶活性增高及心电图系列演变等表现,可伴有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

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使患者减轻疼痛,解除焦虑、恐惧,减少诱发因素,更利于患者康复。

我科运用护理程序对2008年10月~2009年1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心梗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 评估1.1患者身体状况评估。

询问患者心绞痛病史,疼痛加重的表现特点,评估心律失常的潜在可能性。

关于疼痛,应仔细询问诱因、部位、程度、对硝酸甘油类药物的反应、发作频率、放射与否及伴随症状,动态观察心电图及血清酶变化。

1.2患者心理状况评估。

冠心病是心身疾病,患者常有情绪稳定性差,暗示性高、对自身行为控制能力降低等特点,因而容易出现消极的情绪反应。

在发病的不同阶段,患者可出现不同的心理行为反应,其反应特点主要取决于病情轻重、患者性格、文化修养及对疾病的认识,主要反应有:恐惧、焦虑、抑郁、轻视。

1.3护理人员能力评估。

根据本院科室护理人员的学历、资历和工作经验等特点,合理安排人员,让高学历或高年资业务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护士任责任护士,以前瞻性地发现护理的潜在性问题,保证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实施。

1.4可利用护理资源评估。

了解护理对象及其家人对疾病、健康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知识及态度以及经济状况,以选择有效的护理方法。

同时评估科室具有的仪器设备,药物等资源情况,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 护理2.1氧疗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都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氧气血症是梗死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吸氧越早越好,但大部分患者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不能很好的配合,我们向患者讲解吸氧的意义。

常规用鼻塞供养,氧浓度以40%最佳。

急性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急性  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又叫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临床表现常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损伤标记酶的升高以及心肌急性损伤与坏死的心电图进行性演变。

上海市杨浦区对213 名急性心肌梗塞发病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发现213 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死率为2.82%;发病症状典型者占56.81%;血清酶检查不正常者占45.07%;并以首次发病为主。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有冠心病占37.09%,所以,治疗及预防急性心肌梗塞至关重要,但就入院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护理周到,病情可以好转,现将本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张水迎,男,67 岁,因发作性胸痛伴呕吐1 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36.4 ℃ P:72 次/min R:20/min BP:120/80 mmHg。

神情,精神差,心前区无隆起,搏动不弥散。

未触及震颤。

听诊:心率82 次/min,心律规整,心音远,心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

心电图提示:V1-V4 导联ST 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V1:抬高0.2 mv,V2~V4 抬高0.4~0.6 mv;Ⅰ、avL抬高>0.1 mv,T 波高大,与ST 段形成单项曲线,V1-V6 出现Q 波。

查心肌酶谱提:磷酸肌酶激酶(CK):378U·L-1;乳酸脱氢酶(LDH):246.6 U·L-1;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52 U·L-1;α-羟丁酸酶(α-HBDH):236.1 U·L-1。

肌钙蛋白:阳性。

血清血凝PT:11.4 s;INS:0.95;APTT:19.5s; TT:9.9 s;FIB:8.33 g·L-1 因为患者有:①缺血性胸痛的临床病史;②心电图的动态演变;③心肌坏死的血清心肌标志物浓度的动态改变。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护理措施与体会。

方法对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制定护理措施。

结果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26例病情稳定,3例家属要求出院。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急,病情开展快。

因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措施至关重要,亦是成功救治的关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具有发病快,病情重的特点,并有年轻化的趋势。

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现将2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措施及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心内科2021年1月~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1】。

男16例,女13例,年龄30~76岁,平均53岁;其中急性下壁梗死15例,前壁梗死9例,后壁心梗4例,广泛性前壁心梗1例。

26例患者救治后病情稳定出院,无护理并发症的发生,3例家属要求出院。

2 护理措施2.1 严密观察病情2.1.1 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最早、最典型的病症,应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并将疼痛的变化及时通知医生。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72h,每4h测体温1次,每小时记录监护仪脉搏或心率、呼吸、血压各1次,并进行心电监护。

2.1.2 全身病症患者表现为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 h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体温一般在38℃左右,持续约1w。

2.1.3 胃肠道病症约有1/3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伴有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缺乏等有关,肠胀气也不少见,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2.1.4 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以梗死后24~72h内较多见,尤其24 h内易发生心律失常。

前壁梗死可出现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发生室颤,下壁、后壁梗死,多由于迷走神经反射作用,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等缓慢心律失常,常伴有血压下降等。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体会

56例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护理体会

壁梗死共计 2 2例 。所 有 患 者 在 性 别 、 龄 、 死 灶 部 位 的 对 年 梗
比差 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 P .5 。
理 在 此 显 得 尤 为 重 要 ] 】。本 文 中 我 们 将 回 顾 分 析 2 1 0 0年 5
月~21 0 1年 5月 经 我 院 急 救 的 5 例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急 6
情 况 复 杂 , 病 致 死 率 比例 较 高 ,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的急 救 与 护 发 故
年 5月 经 我 院 急 救 的 5 6例 急 性 心 肌 梗 死 患 者 的 急 救 护 理 资 料 。其 中男 性 患 者 达 3 2例 , 性 患 者 达 2 女 4例 , 龄 大 约 为 年
3 ~8 8 2岁 之 间 , 均 岁 数 为 6 人 1岁 。所 有 患 者 均 通 过 心 肌 酶
检 查 、 床 症 状 、 电 图 , 诊 患 有 此 症 。在 患 者 当 中 因 急 性 临 心 确
下 壁梗 死 共 计 1 6例 , 因后 侧 壁 心 肌 梗 死 共 计 6例 , 因广 泛 前
本 文 中我 们 将 回顾 分 析 2 1 0 0年 5月 ~ 2 1 01
冠 心 病 的 严 重 类 型 之 一 , 要 是 由于 冠 状 动 脉 病 变 基 础 上 发 主 生 了 冠 状 动 脉 血 供 急 剧 减 少 或 中 断 , 成 心 肌 严 重 而 而 持 久 造 缺 血 缺 氧 使 部 分 心 肌 坏 死 。而 心 前 区 疼 痛 剧 烈 而 且 持 久 , 呈 现 压 榨 性 , 异 的心 电 图改 变 , 压 下 降 、 肢 冰 冷 , 清 心 肌 特 血 四 血 酶 也 逐 步 增 高 , 都 是 急 性 心 肌梗 死 的 临 床 表 现 , 这 由于 此 病 的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记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

常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一旦诊断心肌梗死,要认真细致观察病情,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做好心理及基础护理,提高心肌梗死治愈率。

现将内科近两年收治的45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45例,男29例,女16例,年龄在42岁-73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4岁,病情2小时-10小时不等,所有患者中梗死部位前壁心梗5例,下壁心梗15例,后侧壁心梗6例,广泛前壁心梗 19 例,病情恢复37例,存活率82.2%。

患者在48h内病情最为危险,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因此加强患者48h内的监护,在严密观察心电监护仪时做好记录工作,每4h测体温1次,每次15~30min测脉搏、心率、呼吸各1次,每小时测血压1次,并备好抢救药械。

二、护理措施1.密切观察病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 24 h 之内易并发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心肌梗死发生后 24h内死亡者 90%是死于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应尽早开始心电、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应注意观察意识、呼吸、出入量、出汗和末梢循环情况,建立静脉通道,监测心肌酶,为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2.绝对卧床休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 周~2 周内,病情极不稳定,应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由护理人员负责,如大小便、漱口、进食等,应减少不必要的翻动,尽量避免用力活动,以减轻心脏负担。

保持病室安静,减少探视,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安静、整洁的住院环境。

3.吸氧在治疗中给予 2 d~3 d 持续吸氧,流量为每分钟 2~4 L,吸氧对休克或者心功能衰竭的患者特别有益,可有效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有助于减轻疼痛;可以缓解呼吸困难,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并发症。

急性心肌梗死65例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65例的护理体会
负担 。 3 7 排便 问题 : . 通过 加 强饮 食 护 理 , 持 大 便 通 畅 。应 向病 人 宣传 保 便秘 和用力 排 便 的危 害性 , 告知 患者 大便 时不 宜用 力 。对须 卧床 的病人 , 指 导 和训 练定 期在 床 上排便 的习 惯 。消 除 病 人 的过 度 紧 张 和恐 惧 心理 , 以免 影响 排便 , 可 常规 服用 缓 泻 剂 。严 重 病人 排 便 时 要有 护 理 人 员协 并 助 并在 心 电监 护下 进行 , 防发生 意 外 。保持 大便 通 畅 , 以 如便 秘可 给 予缓 泻剂。 参 考 文 献
医学 信 息
2 1g1 N 0 o o 第2 卷 第1期 3 0
临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6 5例 的 护 理 体 会
董 会 华
【 中图分 类 号] 4 3 5 R 7. 【 献标 识码 】 文 A 【 章编 号] o 6 9 9 2 l )O 1 7 1 文 1 o —1 5 (O O 1 —O 9 一O
2 抢 救 与 护 理 立 即进行 快 速有 效 的抢 救 , 绝对 卧 床 , 氧 , 电监 护 , 立有 效 的静 吸 心 建 脉通 道 , 速采 血送 检 , 医 嘱及 时正 确 给 予药 物治 疗 如 : 血管 、 快 遵 扩 抗凝 、 溶栓 、 止痛 、 补充 血容 量 、 治疗 心 律 失常 等药 物 , 格执 行查 对 制度 。严 密 严 监测 体温 、 脉搏 、 呼吸 、 压 、 血 皮肤 色泽 及温 湿度 、 量 、 志 、 尿 神 心率 、 心律 等 变化 , 观 察疼 痛 的部 位 、 并 性质 、 程度 的 变化 , 发现 异常 迅 速报告 。备好 各 种抢 救仪 器 和药 品 , 除颤 仪 待 机 备 用 状 态 , 时 配 合 医 师 做好 并 发 症 的 随 抢救 。 3 体 会 3 1 氧疗 : . 氧疗 是心 肌 梗死 治疗 中重 要 措 施 , 氧疗 可 以提 高 血氧 饱 和度 , 可改 善 心肌缺 氧状 态 , 缓解 心 绞 痛 , 减少 心 律 失 常 早 期 足 量 的吸 氧可挽 救 濒 临梗死 的 心肌 细胞 , 制梗 死 面积 的扩 大 , 此及 时通 畅有 效 抑 因 吸 氧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常 规 用 鼻 导 管 持 续 高 流 量 吸 氧 , 量 为 3 6 / n, 流 ~ L mi 持 续 4~ 6 d以 后 间 歇 吸 氧 , 量 为 1 2L mi。 流 ~ / n 3 2 严密 观察 生命 体 征及 时 防止 并发 症 的发 生 。 . 3 2 1 严 密观 察血 压 : .. 由于心 肌 部分 梗死 , 肌收 缩力 降低 , 心 心肌 梗 死 面积 越 大 , 肌收缩 力 降低 越严 重 , 成 心输 出 贽减 少 , 压降 低 , 时 心 造 血 此 或 伴血 容 量不 足 , 灌注 损伤 , 再 血管 扩 张 药 及 合 并 出血 均 可 发 生低 血 压 , 因此应 严 密 观 察 血 压 的 变 化 。 收 缩 压 下 降 到 < 8 mmHg 脉 压 < 0 , 2 mmHg 或患 者原 为高 血 压 , 0 , 当血 压 数值 下 降 2 以上 , 考虑 心 源 性 O 应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doc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doc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

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2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护理环境。

病房空气新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3适当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

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一切日常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心脏负荷。

护理操作和治疗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患者休息。

第二周可做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

第三周如病情稳定可离床站立,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4饮食和大便护理:应嘱患者少吃多餐,进食不宜过饱,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少产气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

忌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从9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心肌梗塞患者的护理体会;结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有效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标签:急性心肌梗塞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塞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坏死。

是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极昼,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如果在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塞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这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经过实践,作者认识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密切观察病情、积极抢救、有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一临床资料我科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共收治机型心肌梗塞患者108例,其中男65例,女43例,年龄36—83岁,平均年龄60.2岁,其中前壁梗塞的49例,下壁梗塞的32例,后下壁梗塞的15例,其他部位梗塞的12例。

二护理体会2.1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2.1.1严密观察血压由于心肌大面积梗塞,心肌收缩力降低,血输出量减少、血容量不足,心肌再灌注损伤、血管扩张及合并出血均可导致低血压,因此要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

有合并症、血压不稳者应每隔10min监测一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者每隔1—2h测量一次。

2.1.2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心肌梗塞的常见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发生于24h之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

护理人员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并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

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及时打印出来,标明时间。

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对患者本人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也对其家属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作为护理人员,我在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触的过程中,深刻感受到了护理的重要性和责任感。

在此总结了我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希望对同行有所借鉴。

首先,及时发现和识别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征象对于护理工作至关重要。

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胸痛、气短、冷汗、面色苍白以及恶心和呕吐等。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如给予镇痛药物、静脉血栓溶解剂等,以缓解疼痛和稳定患者的病情。

其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了给予患者最佳的救治和护理,我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心脏监测技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脏情况需要实时监测,包括心电图、心脏超声、动脉血气分析等。

护理人员需要熟练掌握这些技术,能准确地解读和分析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心脏相关的问题。

2.药物治疗知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接受一系列的药物治疗,如抗凝血、抗血小板和调脂药等。

护理人员需要了解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并能正确推荐和管理患者的药物治疗。

3.心肺复苏技能: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情况下,护理人员需要立即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包括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和使用自动体外振荡器等。

熟练的心肺复苏技能对于挽救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

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我认为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沟通和情感支持也是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和康复,期间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

作为护理人员,我们应该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慰藉。

例如,听取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痛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训练,解答他们对疾病和治疗的疑问等。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法。

方法:制定护理标准进行心理、饮食护理。

结果:通过心、身护理,除死亡3例外,其余均康复出院。

结论:经护理指导后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标签: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所致。

是内科常见的急危重症,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衰弱效应。

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优质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院于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46例,全部按1979年WHO标准[1],根据临床表现、心电图、心肌酶谱学确诊者,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40~76岁,平均50.2岁,依据心电图表现确定梗死部位,前间壁梗死14例,下壁梗死12例,广泛前壁梗死9例,高侧壁梗死6例,下壁加右室壁梗死5例。

1.2 结果入院后根据病人的不同情况,采取综合性治疗方法,其中治愈43例,死亡3例。

治疗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18例,心衰6例,心原性休克3例,并发急性脑卒中1例。

2 护理2.1 监测生命体征立即送入ICU病房,严格观察病情变化,迅速评估病人的危险程度。

进行连续动态的心电图、动态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定时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及心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密切观察有无发绀、出汗及心绞痛的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次数。

掌握输液速度,绝对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

1周后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溶栓治疗后如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应及时处理,防止室颤和猝死的发生。

密切观察肢体温度,皮肤黏膜色泽、湿润度,颈静脉充盈度以了解微循环状况,预防休克。

及时进行肺部听诊,及时诊断左心衰、右心衰及全心衰,为救治赢得宝贵的时间。

2.2 吸氧心肌梗死时动脉血氧张力下降,吸氧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减轻疼痛,缩小梗死范围,防止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52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52例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52例护理体会2006年3月~2007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病人52例,由于及时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大大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愈率。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心肌梗死急性期的一般护理休息:保证绝对卧床休息。

各项必要的医疗护理工作要集中一次做完,尽量减少患者心脏负担。

可给患者做适当的被动活动及肌肉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肌萎缩。

发病第2~3周,病情趋向稳定,心肌坏死部分逐渐机化,可让患者逐步坐起,开始床上活动。

发病第4周,可开始床边活动。

严密监测:应严密监测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每小时记录1次,每4小时测量体温1次,必要时描记心电图,并详细记录出入量。

如无并发症,3天后,患者可出监护室,转至病房。

心理护理:部分患者精神紧张,顾虑较多,或者麻痹大意。

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使其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

饮食护理:宜进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膳食,少食多餐,避免饱食及食用有刺激性的辛辣食物或发酵食物,以减少便秘和腹胀。

喂食时,不宜太快,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保持大便通畅:患者由于胃肠蠕动减慢及排便习惯的改变,易形成便秘,如排便时用力不当,可使心脏耗氧量增加,促进心肌缺氧,有导致心脏骤停的危险。

故应设法保持患者每日排便,如3天未排便,则应给予缓泻剂或用开塞露、小剂量灌肠等。

给氧:氧吸入可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减轻心绞痛,并可避免梗死面积扩大。

可用鼻导管或鼻塞持续给氧3~7天,流量以3~6l/分为宜。

注意保持鼻导管通畅,每24小时更换1次。

止痛:持续剧烈的疼痛说明心肌缺氧严重,病情尚在进展,常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或心衰,故应及时采取措施止痛,可选用镇痛药物如杜冷丁、罂粟碱、盐酸吗啡等,亦可给予镇静剂如安定等。

使用止痛药物时,要注意适量,防止对循环、呼吸的抑制。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心源性休克:①严密观察血压、脉搏,视病情每隔半小时或1小时测量1次。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_0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_0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方法。

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

结果:42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31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

结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其护理,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标签:心肌梗死;急性;护理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是心肌的缺血性坏死,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是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常并发心衰、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急性心梗病人病情重、变化快、并发症多,及时诊断治疗对疾病的转归至关重要,而护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护士掌握该病的护理措施,对病人施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对治疗疾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对42例急性心梗患者的综合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42例急性心梗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我国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

入选患者年龄为32-78岁。

其中男2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1岁。

42例患者均进行严密的、连续心电监测及有效的治疗和护理。

2 结果42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31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总体有效率为95%,疗效及预后均较满意。

3护理体会3.1卧床休息护理:第1周内绝对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进食、洗漱、大小便等,一切生活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尽量避免增加劳力;第2周除低血压外,可在床上做深呼吸及伸展四肢等轻微运动或四肢被动运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第3~5周如病情稳定,可逐渐离床,在室内逐步走动,运动次数视自身感觉而定,并因人而异,逐渐恢复体力。

有并发症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3.2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维生素、刺激性小少产气的、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如稀饭、汤面条等,并少食多餐,每餐进食后不宜过于饱胀,避免因过饱而加重心脏的负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烟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为今后科学有效的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年期间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护理方法。

结果:护理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发生率偏低,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护理前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均有降低,护理后患者的肌钙蛋白和肌酸激酶同工酶降低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通过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全面合理的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内科常见急诊,该病发病迅速且病情变化快,常伴随心力衰竭、心率失常等症状,严重者会发生脑猝死。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肌血流供给出现中断或者急剧减少,心肌因发生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坏死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础[1]。

正确的救治方法、合理的护理对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我院选取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WHO关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以及心肌酶的动态变化确诊。

其中男性27例,占54.0%,女性23例,46.0%,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为(59.1±3.1岁),病程2~9年,平均病程为(4.5±0.6)年。

1.2护理方法1.2.1心理护理由于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突然且迅速,患者在入院后很容易出现焦虑、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

此时,护理人员应该主动和患者进行沟通,详细讲解临床治疗的目的和预后等情况,消除患者的顾虑,护理时医护人员要注意态度和蔼,对于患者表现出的一些行为反应给予理解,耐心安慰患者,采取合理的措施稳定患者及家属的情绪,从而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护理体会

护理措施及体会
立 即吸氧 , 对卧 床休 息 : 绝 吸氧流 量
为 2— L 分 , 4 / 持续 2—3天后 改为 间断吸

辣刺激性食物 , 少诱发 咯血 的因素 , 减 保
持病情稳定 。 参考文献
1 实用内科 急诊 手册. 杭州 : 浙江科 学技术 出
版社 .
头晕 、 面色苍 白、 悸 、 心、 心 恶 呕吐 、 腹痛 、 大便 失禁 、 血压 升高 、 全身 麻木等 现象 应 停 止使用 。改 用 0 5 的普鲁 卡 因 6 m .% 0l

准确观察和估计肺结核的咯血量 , 同 时还需要观察 神志 、 面色 、 温 、 体 脉搏 、 呼 吸、 血压 的变化 , 并做 好记 录。①痰 中带 血: 此类 患者 神志 清楚 , 精神 尚可 , 饮食 正 常, 心情不 紧张 。② 小量 咯血 : 此类 患者
神志清楚 、 神较 差 、 精 面色无 明显改变 、 体 温正常 、 呼吸稍急 促 , 咯血停 止后 可进 温
加入 5 ~1% 葡 萄糖 注 射 液 5 0 l中 % 0 0m
躁不安 、 恐惧 忧郁 、 面色苍 白、 四肢 厥冷 、 体温偏低 或不 升 、 吸急 促 , 搏 在 10 呼 脉 2
静滴 , 日 1 2次 。用前需作过敏试验 , 每 —
急性 心肌 梗 死早 期 护理 体会
解, 8 4例服用硝酸甘油 无效 。
不可长时 间寻找静脉或反复穿刺 , 延误抢
清洁、 舒适的环境 : 因大 咯血 时突然喷血 , 往往 污染被服 、 床单 以及周 边的 桌椅 , 而
患者又不宜 马上 搬 动 , 2 % 的来苏 消 用 0
毒水擦 净 床边 的桌椅 , 倒掉 痰 盂 中 的血 污, 不能移动血液污染物时用床单暂时掩 盖, 等患者病情稍稳定后再换掉污染的被 套和衣服 , 同时喷撒空气清洁剂以除去血 腥味对病 人 的恶 性刺 激 。C .合理 饮 食 : 大咯血患者应 暂禁 饮食 , 待咯血停止后可 进易消化的温饮 食 , 逐渐进 动植 物蛋 白、 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及蔬菜和水果 , 增强 其抵抗能力 , 促进疾病早 日康复 。避免辛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的日益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随之带来的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也是多样化,急性化的。

现如今,心肌梗死对大家来讲已经不再是陌生的的名词了,它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身边。

中老年人是高发人群,现在也出现了年轻化的趋势,压力大,经常熬夜等都会引起心肌梗死的发生,给人们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与折磨。

患者不仅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要从日常生活方面进行调理,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标签::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表现疼痛急性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为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的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最终导致心肌的缺血性坏死[1]。

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临床上多伴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增高、血清心肌酶增高以及心电图反映心肌急性损伤、缺血和坏死的一系列特征性演变,并可出现休克、心律失常或心力衰竭,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

心肌梗死的原因,多数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在此基础上血栓形成,造成血管管腔堵塞所致。

1 临床表现1.1突然发作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常伴有烦躁不安、恐惧、出汗和频死感。

1.2少数患者无疼痛。

1.3部分患者疼痛位于上腹部,容易误诊成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少数患者表现在颈部,牙齿疼痛,易误诊。

1.4神志障碍,见于高龄患者。

1.5全身症状,难以形容的不适,发热。

1.6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等,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常见。

1.7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患者,发生在起病的1~~2周内,以24小时内多见,前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心肌梗死易发生心律减慢,房室传导阻滞。

1.8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在起病几小时内易发生,也可在病发后数日,表现为呼吸困难等。

1.9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时由于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等可引起低血压,大面积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大于40%)时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可引起心源性休克,收缩压<80mmHg,面色苍白,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或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量减少(<20ml/h)。

急性 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  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价值及经验。

方法回顾性选择自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收住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8例,对其实施综合及个体化护理干预。

结果 78例患者中,治愈40例,占51.3%;好转35例,占44.9%;死亡3例,占3.8%。

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护理中,积极给予综合及个体化护理干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积极在心理、饮食、用药等方面给予指导,可以明显提高急性心梗的总好转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临床较为常见的急症,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甚至中断所引起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以胸痛、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血清心肌酶谱升高、心电图进行性演变为主要表现[1]。

AMI是心脏猝死最常见的原因。

我科对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汇报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9年 3月至 2011年3月收治了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46例,女32例,年龄42-91岁,平均年龄(57.5±5.7)岁;其中前壁梗死者20例,广泛性心前壁梗死者12例,心下壁梗死者25例,心侧壁梗死者11例,右心室梗死者7例,心内膜下梗死3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骨后剧烈疼痛、胸闷、气短、颈部紧缩感、恶心、发热等症状。

78例患者入院确诊后立即给予抢救处理,并同时给予护理干预。

1.2方法1.2.1急救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呼吸道通畅,立即给予面罩或鼻导管吸氧,持续氧流量为4-6 L/min;同时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注意观察血压、心电图变化,仔细记录心率及血压,如出现异常心律,立即汇报医师采取救治措施。

对存在胸痛的患者可给予硝酸甘油缓解,持续疼痛不能缓解的患者可使用吗啡皮下注射。

1.2.2溶栓护理 AMI溶栓治疗成功与否以及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的实施也有密切关系。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体会摘要】本文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症状、并发症及应对方式,为临床制订护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体会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

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

现回顾分析本部门近一年收治1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的护理体会。

1 临床症状1.1先兆症状急性心肌梗死约2/3 病人发病前数天有先兆症状,最常见为心绞痛,其次是上腹疼痛、胸闷憋气、上肢麻木、头晕、心慌、气急、烦躁等。

1.2.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症状1.2.1疼痛是急性心肌梗死中最先出现和最突出的症状,典型的部位为胸骨后直到咽部或在心前区,向左肩、左臂放射。

疼痛性质为绞榨样或压迫性疼痛,或为紧缩感、烧灼样疼痛,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或有濒死感。

持续时间常大于30min,甚至长达10 余小时,休息和含服硝酸甘油一般不能缓解。

1.2.2全身症状主要是发热,伴有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由于坏死物质吸收所引起。

一般在疼痛发生后24~48h 出现,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体温一般在38℃上下,很少超过39℃,持续1 周左右。

1.2.3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

肠胀气亦不少见。

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1.2.4心律失常见于75%~95%的病人,多发生在起病1~2 周内,而以24h内最多见,可伴乏力、头晕、昏厥等症状。

1.2.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期中常见血压下降,若无微循环衰竭的表现仅能称之为低血压状态。

严重的休克可在数小时内死亡,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可反复出现。

1.2.6心力衰竭发生率30%~40%,病人出现胸部压闷,窒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嗽、咳白色或粉色泡沫痰、出汗、发绀、烦躁等,严重者可引起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作者: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

临床上常表现为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部分病人无疼痛),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

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病死率高,严重危害病人的生命。

因此,观察病情,做出早期诊断、积极抢救、有效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现将我院2005 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8 例患者中,男12例,女6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58 岁。

其中因出血、管壁内血栓形成致病8例,休克、脱水或严重心律失常使排血量骤降致病6例,过度劳累致病4例。

2 护理体会
2.1心理护理:大部分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
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

病房空气新
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2吸氧护理:注意吸氧时间、流量。

急性期应给予高流量持续吸氧,流量4-6L/min,持续1-2天,病情平稳后流量可减至每分钟2-
4L/min低流量持续供氧,每天更换鼻导管,湿化瓶水,保持吸氧用物的清洁与管道的通畅。

2.3适当卧床休息:发病后第一周内应绝对卧床休息。

谢绝探访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

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一一切日常活动由护理人员协助进行,以减少患者的体力消耗和心脏负荷。

护理操作和治疗要求做到有计划、有准备,避免影响患者休息。

第二周可做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

第三周如病情稳定可离床站立,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增加活动,活动时间不超过30min.对有并发症患者,卧床时间应适当延长。

2.4饮食和大便护理:应嘱患者少吃多餐,进食不宜过饱,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少产气的食物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病情稳定后改为半流质。

忌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通便药物甚至灌肠,防止大便过程中
诱发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另外,预防便秘的发生,向患者宣
传便秘和用力排便的危害性,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对不习惯
床上排便的患者要耐心指教,训练其在床上排便。

2.5疼痛的护理: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

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

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

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2.6密切监护及早发现并发症
261 血压检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并发症随时可发生,以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及时发现是争取抢救时间的关键。

护士应每15〜30min测血压、脉搏1次,如血压下降,患者出现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厥冷、烦躁不安、出冷汗等症状时,即可判断患者处于休克状态,积极抗休克治疗。

2.6.2 心电监测急性及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发生于24h之内,以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

入住CCL病房3〜5天,连续心电监测可及时发现,可能作为心室颤动先兆的任何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动过速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心律失常,及时予以纠正。

CCL护士应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确保连续的心电监护质量,有效地控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2.7康复期护理:康复期的病人,他们的顾虑是担心心肌梗塞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的及时治疗和照顾。

我们要
加强卫生宣教,让患者及家属了解该病的发病机理、治疗以及诱发因素及自我救护等有关知识,改变其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并介绍成功的病例让患者意识到心肌梗塞是可以预防的。

让他们始终处于医护人员的关怀之下,增进病人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

鼓励病人树立乐观向上的思想,安心休养,避免诱发心绞痛因素,减少病人情绪激动,保持精神愉快,就可以减少再发。

在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的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使病人和家属之间建立起一种新的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

此外,还应鼓励患者早期离床活动。

心肌梗塞病人应解除思想顾虑,不宜长期卧床休息。

长期卧床休息不但会减弱心肌的收缩力,还会引起激发性血栓的危险。

护理中应根据病情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使病人有合理的运动量,切勿操之过急。

2.8出院指导:嘱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感冒及情绪不稳定,少吃多餐,避免饱食、便秘。

禁忌烟酒,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不引起劳累为适宜,定期到门诊复查心电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