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0-07-14T11:21:00.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8期供稿作者:尹净[导读] 探讨护士在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活质量。尹净 (黑龙江省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医学院心内科 150001)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08-0165-02

【摘要】探讨护士在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增强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生活质量。通过良好的护理有效地缓解病人的各种不良反应,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充分重视其心理状态,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使病人的情绪调节到最佳状态,以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引起部分心肌缺血性坏死[1]。AMI为内科常见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常并发心衰、休克与心律失常,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好发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故不少人对它“谈虎色变”。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治疗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该病的死亡率已明显减少,以下是我对1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9月,我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98例,其中男125例,女73例,年龄42~82岁,平均年龄62.1岁。其中前壁梗死70例,下壁梗死78例,后下壁梗死11例,侧壁梗死9例,前壁并侧壁梗死7例,前壁并下壁梗死5例,后下壁梗死3例,其他部位梗死5例。

2 观察护理方法

2.1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及时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1.1 严密观察血压,心肌梗死后血压过高容易导致心衰、心室重构或心脏破裂,血压过低可引起冠脉供血减少,不利于心肌灌注,因此维持最适血压水平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应严密观察血压的变化[2]。有合并症,血压不稳定者应每隔10min监测1次,血压平稳后,根据病情延长测量时间。无合并症每隔1~2h测1次。

2.1.2 进行心电监护心律失常是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也是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常常发生于24h之内,室性心律失常最多见。要对心律失常有充分的认识,护士必须熟悉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正确识别各种心律失常图形。对患者采用心电监护仪连续监护过程中,要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和敏锐感,及时发现心律、心率的变化,并将变化的心电图录下,标明时间,保留静脉通道,备齐抢救药物及仪器并放于床边,尽快协助医生采取有效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时,电极位置一定要固定好,检查导联线连接是否牢固,防止患者翻身时电极脱落。我们多采用五点电极连接方法代替四肢导联。

2.1.3 吸氧吸氧可改善心肌缺氧状态,用鼻导管持续高流量吸氧3~5d,流量为4~6L/min,以后间歇吸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是心肌梗死治疗中重要措施,氧疗可以提高血氧饱和度,缓解心绞痛,减少心律失常,早期足量的吸氧可缩小梗死的面积的扩大,因此及时通畅有效吸氧是至关重要的。

2.2 合理饮食 AMI病人的饮食中,应给予高维生素,适量纤维素,足量蛋白质,低脂,低盐,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忌食刺激性食物,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水果,食用适量的蜂蜜,并强制戒烟。饮食宜少量多餐,切忌过饱,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2.3 心理护理大部分AM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要为病人提供安静安全、清洁、舒适的治疗护理环境,病房空气新鲜,空间设置和谐,物品摆放整齐、协调,使患者心情舒畅,精神宽松。对个人隐私感的患者要注意遮蔽,以减少环境对患者的恶性刺激。鼓励患者调整心态,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医护人员要举止大方,言语得体,待病人满腔热忱,象亲人一样,使其感受到亲人般的温暖,从而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护理。杜绝在患者面前传达有关家庭、经济、工作等方面的问题,以免对患者产生不良刺激,加重病情。

2.4 疼痛的护理 AMI患者多发病突然,并伴有疼痛、压榨感,因此护士要认真观察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因剧烈疼痛、烦燥不安可增加心肌耗氧量和心脏负荷,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休克,所以疼痛时要尽快止痛,可给予杜冷丁或吗啡止痛。同时密切观察呼吸、面色的变化,以防止药物对呼吸循环的抑制。有效的止痛镇静措施不可忽视。

3 机体活动护理指导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2-4周,由专人护理,严禁翻身,对无并发症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早期活动对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一般发病后4天可自动翻身,一周后在床上活动,包括床上洗漱进餐。两周后可在室内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第3~4周帮助患者逐步离床站立和室内缓步走动,根据病人的病情适当增加活动量为妥,运动量以不引起心脏不适或气短为指标。

4 康复指导

由于AMI患者长期卧床,食欲减退,胃肠蠕动减慢,而且患者以老年人偏多,因此便秘的发生率较高,可给予缓泻剂口服,如麻仁丸等,必要时给予开塞露或遵医嘱灌肠。排便时,可以深呼吸,嘱其避免过度用力或屏气,以免引起迷走神经兴奋导致猝死。指导患者正确使用镇静、安眠药物,有计划地使患者了解该病的医疗知识,教给患者相应的健康知识,即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如何防止复发和自我保健,使患者掌握疾病的规律,有利于配合治疗,防止或减少诱发因素及并发症,尽快恢复和促进健康。告知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例如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减少发病的危险因素。保持情绪稳定,室内通风换气,适当增减衣物,防寒保暖。提高服药的依从性,严格的按医嘱服用相关的口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加大药量。

总之,通过临床实践,我们体会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整个治疗、护理、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两项工作看似简单,但绝不能忽视,只有保证做好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才能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顺利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文修.《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5期.

[2]李东宝.2005年第13卷第12期《高血压杂志》.

[3]尹九菊.2005-12-13 13:08:29.中华中西医杂志.2004年5月第5卷第9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