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传

合集下载

谭嗣同传_教案doc

谭嗣同传_教案doc

谭嗣同传一、教学要求1.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文章写作背景。

2.熟悉梁启超“新文体”的文体特征。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有《饮冰室合集》传世。

谭嗣同(1865—1898),近代维新派政治家、思想家。

字复生,号壮飞,又号华相众生、东海褰冥氏、廖天一阁主等。

,代表著作《仁学》,遗著编为《谭嗣同全集》。

2.内容提示本文是《戊戌政变记·殉难烈士传》中的一篇。

作者本人是“百日维新”的重要人物之一,与传主谭嗣同的接触较多,故对其思想与经历有较深的认识。

本文通过一些有说服力史实——撰述《仁学》、参预湖南新政、人京参政、谋划救主、以身殉主等等,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学术精进、新政有为、死难无惧的维新志士形象。

作者在叙述上述史实的时候,善于根据塑造人物的需要,对史实进行详略不一的处理。

对谭嗣同建议皇上施恩袁世凯,并亲身劝说袁世凯救主的过程记载甚详,对谭嗣同被捕的经过也有较为详实的交代,这些都是谭嗣同一生做过的光辉照人的大事,最能见出他的情怀与品格。

谭嗣同立场坚定、敢作敢为、忠于圣主、视死如归的气魄就是在这些事情中得以表现的。

不仅如此,作者在叙述史实的时候,还善于描画场景,以对话体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这一点在谭嗣同面见袁世凯的段落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谭嗣同与袁世凯密谋救主,作者何以得之其时情状,作者没有说明。

此事除非当事人告诉,外人无从知晓。

但作者善于运用司马迁撰写《史记》以来史家常用的笔法,在基本事实的基础上悬想事实之间的情境关系,把谭嗣同、袁世凯、袁幕府某对话的过程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甚见叙述的功力。

从这些对话中,谭嗣同的果敢、智慧、焦虑,袁世凯的奸诈、多变、阴险,袁幕府某人的欺诈、虚伪,尽现笔端。

而谭嗣同不避灾难的态度、在死亡面前神气自如的表现,更令人动容、敬佩。

他对作者托付后事时说过的话,“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最新试题库含答案】《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

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

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

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遂相与一抱而别。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初十日遂被逮。

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谭嗣同传》读后感。

《谭嗣同传》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著名作家路遥。

这部小说以谭嗣同这位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为主角,通过他的一生经历展现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变幻,以及人民在历史洪流中的顽强生存和奋斗精神。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感动,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谭嗣同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谭嗣同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然而,面对清朝的腐朽和外国列强的侵略,他选择了投身革命,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终身。

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谭嗣同的一生经历,他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他曾经参与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一系列重要的历史事件,为中国的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对谭嗣同一生的描写,作者向读者展现了一位伟大的革命先驱的形象。

谭嗣同不仅在政治上有着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情操,而且在个人品质上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

他一生都在为国家和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是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和革命者。

他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缩影,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部重要篇章。

通过阅读《谭嗣同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要历史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让我对这些历史事件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同时,通过谭嗣同这一伟大人物的一生经历,我也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如洪秀全、李鸿章、孙中山等。

这些历史人物在中国近代史上都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他们的一生经历和奋斗精神对后人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在阅读《谭嗣同传》的过程中,我深受感动。

谭嗣同这位伟大的革命先驱,他的一生经历和奋斗精神都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启示。

他在革命道路上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挫折,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了革命的道路上。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谭嗣同传的读后感《谭嗣同传》读后感。

《谭嗣同传》是一部以谭嗣同为主角的传记小说,通过对谭嗣同一生的描写,展现了他的家族背景、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和思想境界,以及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谭嗣同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谭嗣同是一个非常有魅力和魄力的人物。

他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有着强烈的责任感。

在他的一生中,他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积极参与国家政治,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坚韧不拔、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其次,谭嗣同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部缩影。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于中国社会和政治的深远影响。

通过谭嗣同的视角,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了解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治的演变。

这让我对中国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最后,谭嗣同的一生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他在政治上的坚定立场和不畏艰难的勇气,让我深受启发。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像谭嗣同一样,对国家和民族负起责任,为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同时,谭嗣同的一生也告诉我们,要有远大的目标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才能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读完《谭嗣同传》,我深受启发,对谭嗣同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通过谭嗣同的一生,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负起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也相信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为之努力奋斗。

2018年《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精选word文档 (4页)

2018年《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精选word文档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

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

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

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

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遂相与一抱而别。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初十日遂被逮。

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谭嗣同传》课件

《谭嗣同传》课件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三、词类活用 ①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___名__词___作__状__语__,一__天__天__地_________ ②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 形__容__词__的__意__动__用__法__,_以__…__…__为__奇__ ③淹通群籍,能文.章. __名__词__活__用__为__动__词__,_写__文__章__________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谭嗣同“以血荐轩辕” 谭嗣同个性爽直,立志高远,是当时有名的才子。1898 年,被 破格提拔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面对满目疮痍的国家,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蛮,他义愤填膺,积极追随梁启超开展维新变法来 寻求救国之道。不料“九月政变”由于袁世凯的出卖而功败垂 成,维新派相继入狱。面对险境,日本友人苦劝谭嗣同东渡日 本避祸讲学。但谭嗣同泰然自若地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 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终于在 1898 年 9 月 9 日被杀于北京南城 菜市口。虽然谭嗣同的观点过于表面化,但他为国富民强甘愿 献身的一腔热血将彪炳史册。
四、古今异义
①集同志讲.求.磨厉 古义:_____研__究__探__讨__。____________ 今义:追求。
②语以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 古义:_____方__法__,__步__骤__。____________ 今义:不紊乱。
③知其为非.常.人矣 古义:_____不__是__一__般__的__。__________ 今义:很。
第三单元 古风余韵
光绪遭幽禁,康、梁逃亡日本,谭嗣同等 6 人被杀。就义的 6 人历史上被称为“戊戌六君子”。梁启超逃往日本后,为了悼 念牺牲的“六君子”,分别为他们写了小传。由于作者熟知传 主的经历与性情,故所述真实可信感人。传记以翔实的史实, 记述了戊戌变法运动的整个过程,高度颂扬了谭嗣同为变法维 新鞠躬尽瘁、临危不惧、杀身成仁的精神,是后人了解谭嗣同 的重要文献之一。

2024年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2024年谭嗣同传的读后感

2024年谭嗣同传的读后感谭嗣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艰辛,但他始终坚定地为中国的独立和民主事业奋斗。

他的传记《谭嗣同传》深刻地揭示了他的思想、行动和个人经历,让我对他的人格和贡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阅读完这本书,我深感敬佩和思考。

首先,谭嗣同的革命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年轻时就对中国的社会不公和封建制度感到不满,积极参与革命活动,为改革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始终认为中国应该实行民主共和制度,摒弃封建主义和帝制,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他对于中国的独立和民主事业的坚定执着,给我树立了一个伟大的榜样。

其次,谭嗣同在个人生活中的坚韧和毅力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且不屈不挠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他的坚强和毅力可以从他的个人经历中得到体现,比如他在狱中写下的《白云观后街》一文中的深情告白,以及他在浙江湖州送行时的壮志豪言等等。

这种坚韧和毅力对我而言是非常鼓舞人心的。

此外,谭嗣同的爱国主义精神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中国的独立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在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中的积极参与和领导,让我深感他对祖国的深情厚意。

他追求的不仅仅是中国的政治独立,更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后,谭嗣同的思想和行动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启发。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民主政治和社会变革的思考,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有着独特的贡献。

尤其是他关于国家独立和民主制度的理念,对于我理解和认识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有着积极的意义。

他的思想和行动是与时俱进的,因此他的思想依然具有现实的意义,并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总之,《谭嗣同传》这本传记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谭嗣同作为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的精神和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学习的。

谭嗣同传翻译

谭嗣同传翻译

谭嗣同传翻译译文: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

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

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

谭嗣同小时候就死了母亲,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

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

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

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人情,物色英雄豪杰。

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

原文: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父继洵,官湖北巡抚。

幼丧母,为父专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弱冠从军新疆,游巡抚刘公锦棠幕府。

刘大奇其才,将荐之于朝;会刘以养亲去官,不果。

自是十年,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

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

出处:出自近代作家梁启超的《谭嗣同传》。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谭嗣同一生致力于维新变法,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是维新派中的最激进者。

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批判封建主义旧文化、旧思想。

虽然资产阶级的博爱、平等、自由是虚假的,但是他用博爱、平等、自由来冲决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常,在旧中国那个史况下,在激烈的反封建专制主义这点上,有它突出的进步性。

早年在湖南举办新政,利用时务学堂培养了大量的维新志士;后来参与领导了发生在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的戊戌变法,期间他力辅光绪皇帝推行变法,整顿官制,革除弊政,最后怀着“愿以颈血刷污政”的决心为变法而牺牲。

谭嗣同传

谭嗣同传

谭嗣同传
先生姓谭名嗣同,字复生,号壮飞,少有大志,博览群书,晓算数,好科学,知历史,明政治,游学于数省,其学日渐。

而时清廷以奄奄一息,外强入侵,内乱纷起,马关和议初定,民皆愤然,先生同梁启超、康有为等公车上书,高呼“拒和、迁都、变法”,未得重视。

白驹过隙,倏忽双秋,先生于湘省创报刊,开矿山,修铁道,建学会,宣讲变法维新之道,每集会者皆千百人,闻者无不感动。

先生深解守旧之害,故着《仁学》一书,脱尽桎梏,高谈哲学,亦启今之科学。

戊戌年间,先生深得光绪帝赏识,《明定国是诏》既下,先生同康、梁办学校,兴工商,除冗官,然则光绪帝无权,其年九月,慈禧政变,囚光绪帝于瀛台,袁世凯反叛,局势骤变。

先生置自身安危于不顾,欲救光绪帝,屡败。

先生本可逃往日本,但其毅然回绝,曰:“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若有之,请自嗣同始。

”既而被捕,题诗于狱壁曰:“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逾数日,被押解至法场,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英勇就义,年仅三十又三。

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曾有人曰:“先生迂腐,本可逃亡,何不逃乎?”先生以血振醒众生,启明道路,有何迂腐?先生何其忠乎,为国而置生死于度外!先生何其勇乎,拥护新法,宁死不屈!先生虽死犹荣。

曾有挽联曰:“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一峦挺秀,群山奔赴若波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谭嗣同传 知识点总结

谭嗣同传 知识点总结

谭嗣同传知识点总结一、谭嗣同早年的生平谭嗣同生于1872年,曾在上海法政学堂学习。

他为了解救国家,避开父母反对,参军投奔南洋工读学堂,继而赴日留学,成为留日同学会的骨干成员,参与组织“保社团”和其他反清组织。

回国后,担任同盟会北直隶区总支部代表。

参加准备武装起义的秘密会议,并被任命为总准备处处长。

从理论上揭示了中国革命是立足于社会实践的,要有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二、谭嗣同的主要思想1. 爱国主义思想。

谭嗣同深刻认识到中国的国家命运,他不满于清政府的腐败、内乱和外虐,极力倡导民族自立,雄图中兴,号召国人觉醒。

2. 民主主义思想。

谭嗣同主张废除专制制度,推动民主政治改革。

他认为只有民主政治,才能解决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

3. 反帝思想。

谭嗣同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破坏性,他和同盟会的其他同志一起,积极开展反帝斗争。

三、谭嗣同的主要活动1. 参与同盟会活动。

谭嗣同是中国同盟会的领导人之一,他积极筹备武装起义,提出并执行反帝、反封建、民主主义的纲领。

2. 参与秘密革命活动。

谭嗣同曾参加秘密革命团体和革命团体筹备组织。

他积极参加南洋工读学校留日同学会等团体,并出任要职。

3. 组织武装起义。

谭嗣同积极筹办东征和武装起义活动,他成立了北直隶总支部,担任北直隶区总支部代表。

四、谭嗣同的伟大牺牲为了实现中国的民主革命,谭嗣同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率领几百名革命者决定发动武装起义。

但由于内部出卖和敌人的力量强大,谭嗣同最终被捕并处死。

总之,谭嗣同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家,他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牺牲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激励着中国的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谭嗣同传》课文全解

《谭嗣同传》课文全解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9《传记选读》课文全解18、谭嗣同传梁启超一、掌握语言知识点1、"盖、乃、已"等常用虚词的用法.(1)与"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的"盖"用法与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B、盖念南海也。

C、盖实兼学会与地方议会之规模焉。

D、屈平之作《离骚》,盖自生怨也。

答案:C(语助词,其余为连词)(2)对"以"的意义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

②将挟兵力以行大事。

③传号令以诛奸贼。

④竭死力以补救。

⑤会刘以养亲去官。

⑥以疏通经典为己任。

A、①②⑥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⑥答案:B(介词,表目的“以便”“来”。

①介词“用”。

⑤介词“因为”。

⑥介词“把”)(3)指出"乃"的用法与意义:A、此乃荣贼心计险极巧极之处。

B、乃丁宁而去。

C、君乃直出密诏示之曰。

D、至七月乃扶病入觐。

答案:A判断词“是”;B副词“就”;C副词“于是”;D副词“才”2、掌握"适、适、卒、今、初、旋、遂、既"等表时间的副词.根据下列各句括号里的解释,从"适、始、卒、今、初、旋、遂、既"等词中选出恰当的词填空:(1)旋(不久)闻垂帘之谕。

(2)捕者既("已经"引申为"结果")不至。

(3)黄君遵宪适(正好)拜湖南按察使之命。

(4)初(起初),君之始(开始)入京也。

(5)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终于)不成。

(6)至初六日,变遂(终于,竟)发。

3、掌握被动句、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等古汉语特殊句式。

难句翻译(注意古汉语特殊句式的正确翻译以及关键词的正确翻译,做到信、达、雅)(1)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

(2)语与南海讲学之宗旨,经世之条理,则感动大喜跃。

(3)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

(4)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

(5)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不之信。

(6)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7)究心泰西天算、格致、政治、历史之学,皆有心得。

(8)适大病不能行,至七月乃扶病入觐,奏对称旨,皇上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_0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阅读答案及翻译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首在浏阳设一学会,每七日集众而讲学,君慷慨论天下事,闻者无不感动。

今年四月,定国是之诏既下,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林、刘同参预新政。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

及七月二十九日,皇上赐衣带诏: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

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切。

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因相与言救上之条理甚详。

初六日变遂发。

是夜,袁世凯向荣禄揭发“围园劫后”之密谋。

顷之,抄捕南海馆①之报至,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虽然,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

”明日,君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力劝东游,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

”遂相与一抱而别。

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

初十日遂被逮。

前一日,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

君既系狱,题一诗于狱壁曰:“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就义时,慷慨神气不少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年仅三十有三。

(节选自梁启超的,略有改动。

)注:①南海馆:康有为先生的居所。

1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擢:提拔,选拔B.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造:到……去,造访C.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首:告发D.足下试入日本使馆谒伊藤氏谒:阻止,阻拦/谒:拜见17.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B.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 C.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D.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若有所教仆/固愿闻也/袁正色厉声曰:“君以袁某为何如人哉?仆与足下同受圣主非常之遇,救护之责,非独足下。

《谭嗣同传》课件

《谭嗣同传》课件
改革需要注重实际效果
谭嗣同在推行新政时,注重实际效果,不搞形式主义。这启示我们在改革中,需 要注重实际效果,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避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 义。
对个人信仰的启示
个人信仰的力量
谭嗣同在面对生死抉择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信仰而死。 这启示我们,个人信仰对于一个人的精神支撑和行为导向具 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信仰,并在实践中不断强 化和践行。
1877年进入浏阳县 学,开始接触西方文 化知识。
02
谭嗣同的改革思想
改革背景
清朝末期社会矛盾激化
传统制度的弊端
农民起义、外国侵略、官僚腐败等问 题严重,社会动荡不安。
传统的封建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 发展,需要进行改革。
民族危机
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被瓜 分的危机。
主要改革思想
01
02
1884年进入官场,任刑 部候补郎中。
1898年参加戊戌变法, 失败后被捕入狱,不久 被处决。
家庭背景
01
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为清末著 名官员谭继洵。
02
兄弟姐妹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 是其妹谭嗣婉,也是一名革命家 。
教育经历
幼年时在家中接受传 统教育,学习四书五 经等儒家经典。
1884年考中进士, 同年进入刑部任职。
总结词
评价谭嗣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详细描述
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全面 评价谭嗣同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探讨他在中国近代史上 的重要性和意义。
04
谭嗣同的诗歌创作
诗歌风格特点
01
02
03
情感真挚
谭嗣同的诗歌情感真挚, 表达了他对人生、社会和 自然的深刻感悟。

谭嗣同传注释

谭嗣同传注释

谭嗣同传注释
谭嗣同(1798年1862年),是中国近代知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其创作的《谭嗣同传注释》(1842年出版)是一部史书性质的,了清末民初社,引起了的注。

由谭嗣同合林翔等人著名,一部比客观地反映十九世初至清末的历史情景的作品。

撰了近代著名的文人、官、商人的生平故事,他的思想,言行,性格等作了分析和,以史方法基,述了近代各政、思想以及社人文之的系和交互影。

谭嗣同《谭嗣同传注释》一共撰写了37版英雄故事,以其新的故事、活的文以及多主,吸引了很多者。

他人物加以格分,以烈的服力表社上的事反抗、作、文人者、儒家等主。

同,谭嗣同在全中建立了一新的派,他民族政治、宗教和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尤其是社分。

谭嗣同在《谭嗣同传注释》中提出了多于代社展的建,建立家制度、落社改革,完善教育制度,促人文明的展。

《谭嗣同传注释》不是中近代展的一里程碑,而且在清末民初社的展程中,所提出的及思想也被普遍接受并受到了界及社的高度。

谭嗣同的作品《谭嗣同传注释》原一般者和者提供了史料上的新野,并十九世中社的展作出了重要。

不彰了谭嗣同多方面才,也意味著作者的高度尊重。

他所研究的文人、武将、官及商界的人物,通他的作品,使我更加深入地理解社的和值的。

了表彰谭嗣同中社展的,2017年4月,谭嗣同被“中央文史研
究院院士”,以表彰他出的成就。

《谭嗣同传注释》不是谭嗣同唯一的著作,他曾出版愈、施耐庵、林初、李等人的多作品,可以是中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谭嗣同传注释》使人社史的、政治思想的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中的文化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被一部重要的史著作。

《谭嗣同传》知识介绍

《谭嗣同传》知识介绍

谭嗣同故居
"莽苍苍斋"
手迹和遗物
家书
手札
题宋恕扇面
《仁学》
狱中遗札
宋渐元题浏阳谭嗣同墓 • 亘古不磨,片石苍茫立天地; • 一峦挺秀,群山奔趋若波涛。
解读课文 (一)介绍谭嗣同的出身、性情,交代 其初学新学的情况。 倜傥:豪爽洒脱。 淹通:深通。 故操心危,虑患深:语出《孟子· 尽心 上》,内云:“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 危,其虑患也深,故达。”意思是说, 受疏远的大臣和地位卑贱的儿子,经常 操心着危难的事,深深忧虑着祸患的降 临,所以能通达事理。
上,恢复皇上大权,肃清皇上周围的坏 人,整肃宫廷里的秩序,指挥起来稳操 胜算,镇定自若,这是一世无比的千秋 大业啊!”袁世凯说:“如果皇上在阅 兵时快速地驰入我的军营,发出号令来 诛灭奸臣贼子,那么我一定追随在各位 先生后面,竭尽一切力量拼死挽救。” 谭嗣同说:“荣禄对您素来不薄,您将 怎样对待他呢?”袁世凯笑笑不说话。 他的一个幕府官员说:“荣禄老贼并不 是推心置腹地对待慰帅的。
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 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 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 念俱灰的人就是: 谭嗣同(字复生)
作者、背景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哀时 客、饮冰子、自由斋主人、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 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 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 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 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 “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 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 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 反对。

谭嗣同传文言文及翻译

谭嗣同传文言文及翻译

谭嗣同传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湖南浏阳县人也。

少倜傥有大志,淹通群籍,能文章,好任侠,善剑术。

年未弱冠,已游历名山大川,广结天下豪杰。

父继洵,官至湖北巡抚。

嗣同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之苦,故早岁即操心危,虑患深,德慧术智日进矣。

弱冠从军,游历新疆,游幕刘锦棠。

锦棠奇其才,欲荐之于朝,会锦棠以养亲去官,事遂中止。

嗣同于是十年来,游历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视风土,物色豪杰。

然终以巡抚君拘谨,不许远游,未能尽其四方之志也。

光绪二十四年,定国是之诏既下,嗣同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入京。

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与杨锐、林旭、刘光第一同参预新政。

时号为军机四卿。

参预新政者,犹唐宋之参知政事,实宰相之职也。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而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

数月以来,皇上有所询问,则令总理衙门传旨,先生有所陈奏,则著之于所进呈书之中而已。

自四卿入军机,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锐意欲行大改革矣。

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

初,嗣同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嗣同不之信。

及七月二十七日,皇上欲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嗣同拟旨,先遣内侍持历朝圣训授嗣同,传上言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令查出引入上谕中,盖将以二十八日亲往颐和园请命西后云。

嗣同退朝,乃告同人曰:“今而知皇上之真无权矣。

”至二十八日,京朝人人咸知懋勤殿之事,以为今日谕旨将下,而卒不下,于是益知西后与帝之不相容矣。

二十九日,皇上召见杨锐,遂赐衣带诏,有“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之诏。

嗣同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亦为之涕下。

嗣同尝密奏皇上,请结袁世凯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

言极激切,皇上虽未许,而嗣同之心,终不忘救主之志。

八月初一日,上召袁世凯,特赏侍郎。

初三日夕,嗣同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直出密诏示之曰:“今日可以救我圣主者,惟在足下。

足下欲救则救之。

”又以手自抚其颈曰:“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语文选修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语文选修第18课《谭嗣同传》课件.
二十岁 认为……不平凡 没有成功
第一段:
物色豪杰 走集应和之 将以谒先生 任记纂之役 经世之条理 为父妾所虐
本指状貌、形貌,引申为访求 奔走聚集响应他 将要来拜访 担任编辑工作 治理国家的策略计划 被父亲的小妾虐待
第二段:
知其为非常人矣 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冥探孔佛之精奥 会通群哲之心法
不平凡
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并军机四卿以及其 他志同道合的人尽快设法营救。
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就请你到颐和园告发我,从而杀了我。
待之恐不易易。
第五段
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 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 不昌的原因
作业: 1、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 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 并列出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2、课后思考探究二
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 弱冠:从军新疆 后十年:壮游 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 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 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 1898年8月10日:被捕 1898年10月13日:殉国
(三)“-------我加入革命,不过是一个生员、一个生力军。但如 我做隐性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我觉得死比生效果大得多。因为死 可以血荐。”
(四)“他说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他 愿意流这个血,用他的血,来振奋人心,以利于变法的宣传; 另一个理由倒很怪,他说他本来决定不了救中国到底走革命的 路好呢,还是走改良的路好,只是比较倾向革命。后来碰到了 康梁,他才走改良的路,一起搞变法,这次变法结果,他愿意 用一死来证明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今后死心塌地的走革命的 路。”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

《谭嗣同传》阅读答案及翻译篇一:高三复习第2局部第1章第4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一) 第二局部第一章第四节巧译文言修辞的几种方法古人十分重视借助修辞传情达意。

凡含修辞之言,或互文见义酣畅淋漓,或含蓄婉转绵里藏针,或譬喻贴切生动传神??因此,要读懂文言文就要弄清文言文中这些常用的表达技巧,以便帮助我们理解文意,巧妙翻译。

(一)比喻的翻译1.明喻:仍译为明喻。

例:剽疾如猿猴。

析:可译为“像猿猴一样剽悍敏捷〞。

2.暗喻:用了比喻词的,仍译为暗喻;不用比喻词的,译为明喻。

例:夫秦王有虎狼之心。

(《鸿门宴》)析:可译为“秦王有像虎狼一样的心肠〞。

3.借喻:译为它所比喻的事物,即把喻体复原本钱体。

例: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归园田居》)析:“尘网〞比喻污浊的官场。

全句可译为“误入污浊的官场,一去就是三十年〞。

(二)借代的翻译由于古今词语意义发生转变,借代应意译,译为它所代替的人或事物。

例: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指南录〉后序》)析:“北〞借代“元军〞。

全句可译为“考虑到元军也许还能够用言语来打动〞。

(三)互文的翻译互文这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文中经常出现,翻译时要把两局部合二为一。

例1: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孔雀东南飞并序》)析:应合为“枝枝叶叶相覆盖,相交通〞。

全句可译为“树木的枝条和叶子都互相覆盖,交叉掩映〞。

例2: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阿房宫赋》)析:“朝歌夜弦〞应合译为“早晨和晚上都唱歌弹琴〞。

(四)对文的翻译我们了解了“对文〞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可以利用它来推求实词的词义,也可以用它来推求虚词的词义;可以由简单的词推求难以理解的词,还可以由学过的词推求未曾见过的词。

例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析:根据“用〞是“任用〞的意思,可以推想相应位置上的“以〞也是“任用〞的意思。

全句可译为“忠贞之士不一定被任用,贤能的人也不一定被任用〞。

例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音:
备极辜孽苦
niè zuàn 庶出之子 编辑
任记纂之役
诸君所倡论擘画者 乃扶病入觐

jì n
策划,计划
见皇帝
皇上欲开懋勤殿
直诘袁曰
mào
jié
努力,勉力
责问,追问
第一段:
少倜傥有大志
豪爽洒脱
淹通群籍
备极孤孽苦 故操心危,虑患深 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 弱冠 刘大奇其才 不果
深通各种书籍
受尽孤臣孽子之苦
(五)“顺便想想你们日本的维新志士吧,维新的第一功臣, 是西乡吗?是木户吗?是大久保吗?是伊藤吗?是大隈吗?是 井上吗?是后藤吗?是板垣吗?我看都不是,真正的功臣乃是 吉田松阴。吉田松阴一辈子没有一件成功的大业可言,他要逃 到国外,失败了;要纠合志士帮助皇帝,失败了;要派出同志 阻止恶势力前来,失败了。最后以三十岁年纪,横尸法场。但 是,吉田死后,全日本受了感召,风起云涌,最后达成维新的 果实,这证明了吉田虽死犹生、虽失败犹成功,他以败为成。 我就用这日本志士的故事,留做临别纪念吧!”
君不之信
谭嗣同不相信(这种情况)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盖向来不过笼络耳
借(给)
大概向来不过是笼络罢了
荣贼并非推心待尉帅者 荣贼并不是真心对待尉帅的
胡乃荣之私人 足下何以待之 足下及董、聂三军, 皆受荣所节制 胡是荣的人 您怎么对待他呢 您和董聂的军队,都受到 荣的节制
第四段:
固有所闻
请至颐和园首仆
确实
稍微
皇上欲大用康先生,在而 皇上想大大地重用康先 生,但他害怕西太后, 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 不敢实行自己的意志。
第四段:
遂赐衣带诏 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藏在衣带间的密诏
志同道合的人
手无寸柄
请皇上结以恩遇
手中没有一点权柄
拿优厚的待遇交结他
直接到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旷代之圣主也
少有的一代贤明君主
(四)“他说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他 愿意流这个血,用他的血,来振奋人心,以利于变法的宣传; 另一个理由倒很怪,他说他本来决定不了救中国到底走革命的 路好呢,还是走改良的路好,只是比较倾向革命。后来碰到了 康梁,他才走改良的路,一起搞变法,这次变法结果,他愿意 用一死来证明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今后死心塌地的走革命的 路。”
从交往情况看,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短暂的,危 机之时开始的,缺少牢靠基础;皇帝对袁世凯的所谓恩 赐召见也是临危授命,且缺少实质利益。
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
从殉国的影响来看,类似人物—明治维新中的 月照,谭嗣同和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 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 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
作业布置:
• 面对同样的遭遇,本文的主人公谭嗣同舍 弃了求生的机会而选择慷慨赴死,但本文 的作者梁启超却在谭的劝说之下借助日本 使馆的保护而得以免遭此祸。你怎样看待 这个问题?
补充:古代年龄称谓 襁褓—— 不满周岁 黄口——本指雏鸟,后比喻幼儿, 10岁以下。 总角、孩提——幼年泛称。 垂髫(tiáo)、始龀(chèn)——童年泛称。 幼 学——10岁 束发——15岁左右 弱冠——20岁 而立之年——30岁 不惑之年——40岁 知命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 年、大衍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80岁 耄耋(mào dié)之年——八九 十岁的年纪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jīyí)之年——100岁
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 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 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 念俱灰的人就是: 谭嗣同(字复生)
第一课时
谭 嗣 同 像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刘光第、 谭嗣同、林旭、康广仁
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 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 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 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 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 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 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 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 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 “百日维新”。
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 主。 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 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 始!”
认为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的
从袁世凯角度看,袁世凯曾经出使外国, 了解国内外差距,主张变法,是可以争 取的人才。 从时局来看,变法力量单薄,皇帝无 权,变法诸人无权,手无寸柄,缺少军 事力量; 变法缺少群众力量,在西太后将废除皇 帝铲除变法诸人的危机之时惟有求助于 袁世凯一人。
以父命就官为候补知府
冥探孔佛之精奥
会通群哲之心法
衍绎南海之宗旨
未尝与俗吏一相接
第二段:
绅士某某等蹈厉奋发 (精神)振奋(行动)积极 相与讲爱国之理
第三段:
一起 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已经下达 带病进见皇帝
定国是之诏既下
扶病入觐
奏对称旨
回答皇帝的话很合皇帝的心意
超级提升
皇上超擢四品卿衔
然后皇上与康先生之意始能少通
大体
大端见于《仁学》一书 余将与君之石交某某等
坚固的友谊,代指挚友 面棱棱有秋肃之气 面容棱角分明有饱经风霜之状
作业: 1、找出文中所记载的谭嗣同一生的大事,说 说在这些大事中体现了谭嗣同怎样的人格魅力, 并列出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2、课后思考探究二
第二课时
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
课文中重要信息:
君与康先生捧诏恸哭,而皇上手无寸柄,无所为计。 时诸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讲中外之故,力主变 法。君密奏请皇上结以恩遇,冀缓急或可救助,词极激 切。八月初一日,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初二日复 召见。
君从容语余曰:“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 亦无可救,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
第五段
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 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 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 不昌的原因
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 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 遂相与一抱而别。 第六段: 于是互相拥抱一下就分别.
君资性绝特 于学无所不窥 故无所沾滞 善能舍己从人 则大服
天资超人 探求 无所拘束 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 就非常佩服
告发我 虽然这样;不值得一提 英雄豪杰
虽然,董、聂不足道也
天下健者,唯有足下
清君侧
肃宫廷
肃清君主周围的坏人 整肃宫廷里的秩序 这是当世无比的事业啊 不久
指挥若定,不世之业也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 昭雪之以市恩
洗清冤情来显示对慰帅的恩德
初,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西后阻挠之事,君 不之言。 起先,当谭君刚进京的时候,(有人)跟(他)说到皇帝 没有权力、西太后阻挠变法等情况,谭君并不相信。 朕位几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 我的皇位几乎保不住了,命令康有为并军机四卿以及其 他志同道合的人尽快设法营救。 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 就请你到颐和园告发我,从而杀了我。 待之恐不易易。 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
——积极上进,博学多闻
②变法中积极筹划
——政治才华,忠于圣主,敢作敢为
③变法失败后,为营救皇帝不惜只身劝说袁 ……
——立场坚定,视死如归
思考、探究
(1 )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明智还是失策? (2)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 还是愚?
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有关史料思考,阐述理由。 要求: 有明确的观点,有理有据,能紧密结合 本课内容来分析,语言表达流畅、简洁。
认为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是失策的
从袁世凯角度看,袁世凯对变法表达同情态度,同时又 受荣禄重用,两者之间存在矛盾,以前交往不多,可能 城府很深,为人老奸巨猾,野心勃勃,是否可能舍弃目 前稳固地位而冒险从事?疑人不用,这是一个重要原则。
从变法诸人角度看,对政治形势认识不足,对袁世凯缺 少调查分析,就寄希望于袁世凯,将政变细节全部告知, 加速了政变的失败。“冀缓急或可救”,将长时努力寄 托于自身尚不知是否可以依靠的人物身上;
(六)突然间,像从浮云里划破一条长空,他的喊声震动了 法场: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小结
阅读文开放型题目的作答方法:首先必须立足文本, 精度课文,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引申观点,然后 才能运用课外知识进行分析,切忌架空分析;有理 有据,言之成理;观点必 须明确清晰,切忌含糊其 词,模棱两可,也不必面面俱到。
从生死观角度看,谭嗣同对生死淡然,生命属 于他本人,他个人认为变法须经流血而成,他 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义更大,这是他经过深思 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
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
从变法角度看,谭嗣同这样的人才正是变 法和革命所需要的,从第五段那些前来劝 说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生存的价值比死亡 的价值更高;“变法无不从流血昌”,但 仅一人的流血,并没有质的变化。 从时局来看,谭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却 选择留下,白白牺牲。
课外拓展
李敖在《北京发源寺》中,对谭嗣同当时选择殉国的思想的解读, 写得相当精彩。
(一)“┄┄我有一种冲动,想用一死来证明给革命党看、给那 些从事革命而跟我分道扬 镖的朋友看,看,你们是对的,我错了。 从今以后,想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革命。我 倒在路上,用 一死告诉后来的人:不要往这条路上走,此路不通。” (二)“ ------ 这次政变,本质上是一种战场上探路的性质,我们 探路,证明了改良之路走不通,我决定陈尸在那里,告诉大家猛回 头。告诉所有的中国仁人志士,以谭嗣同为鉴,别再有任何幻觉。 所以我的死,在这种意义上,有牺牲自己和苦肉计的意味。希望你 能留意。我做的,不但告诉改良者不走他们的路,告诉了革命者走 他们的路,也告诉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 该走哪条路。” (三)“-------我加入革命,不过是一个生员、一个生力军。但如 我做隐性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我觉得死比生效果大得多。因为死 可以血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