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字学

一.隶变与古文字学之诞生

古文字学定义:主要是古文字学四字造字原始。

古:其不从十从口,而是下面那个容器。

文:最初的单体文字就是文,后来合体文字越来越多,例如典型的会意字:休;形声字;文字之外有一个滋生的过程,这个字用“字”字来表达,单体的被称为文,合体的被称为字。

学:与教相对。

严格说来,中国古代,并没有典型的文字学或者古文字学的说法,文字学一词是我们进来以来,从印欧语系尤其是希腊语字根gramma来加以引申的。Gramma 一词,在希腊语中,有字元、字母的意思。希腊语包括其他的印欧语都已经完成了从象形文字到字母文字的转换,而中国的整个文字体系,还没有完全象形的意味,这是不同体系,只是借用西方的名称来表达我们这个学科。

“止戈为武”的说法,其实是不够准确的。“止”最初的含义并不是停止的意思,而是指人的脚趾头,后由于意义需要,才把这个字引申为停止、制止的止

文和字两个字的辨析:文和字,先有文后有字,故《说文解字》中对于文字进行总结的时候,每说完一个部首的时候,会说从文若干,这个文就是指字。

今天,单称的时候,”字“指汉字,一个字,单独的一个字。而文。更多的是指文章。文字两个字连用,最早见于秦始皇时期,在秦始皇28年,琅琊台刻石中提到“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史记▪秦本纪》,”从此文字两个字连用的就比较多了。文字学三个字连起来,就更晚了。最初早先的文字学大范畴,今天称之为语言文字学,而古代更多的是把它叫做文字之学。

文字学:西汉称之为“小学”,归于经部。

直到宋朝王应麟编玉海的时候,将文字之学划分为三块:体制、训诂、音韵。体制:大致相当于字形学,即文字学。

扩充为语言文字之学,1906章太炎提出。

1917年北大始开文字学课程,朱宗莱教文字学形义篇,钱玄同教文字学音篇。唐兰《古文字学导论》:“文字学研究的物件,只限于形体,我不但不想把音韵学找回来,还得把训诂学送出去”。即追求文字学狭义,是字形学,不应该包括训诂和音韵。古代是把训诂、音韵和字形混在一起,统称为文字学的,到了今天基本上这三者界限是明确的。

唐兰“一个字的音和义虽然和字形有联系,但在本质上,他们是属于语言的。”即音和义,它的语言属性更强烈,而字形的文字属性更强烈,但严格说来三者是密不可分的。

汉字的优越性在于它是义音文字,世界上所罕见的传承到今天,既表音也表义,能够看到这个字大致知道它的含义的少见的文字。尤其在今天的电脑时代,显示出其输入速度快、见形识义以及延续性的优势,这是有些字母文字做不到的。

隶变是在战国时代发生的。

文字学就是字形学。

隶变

篆书: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

大篆指金文、籀(zhou)文、六国文字。小篆是大篆的简化字体。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一种常见的庄重的字体,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由不可小觑的影响。

楷书(标准的隶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隶变(战国中期持续到汉武帝时期):指汉字由篆到隶的形体变化。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广义的隶变还包括楷变。

隶变一方面是社会变动的结果,另外一方面是国家实行的文字政策也起到的很大的作用。

隶变对于古文字的改造有哪些重要的手段:

1.偏旁的合并。

例如今天偏旁中的月、肉部混淆,根据具体的字义进行辨别,和月亮有关的,天文有关的,和时间有关的是月部,和身体相关的是肉部:胖,股,肥。

例如今天沉没的没字和建设的设字,右半边很相似,其实在古文字的范畴里面,两个字差别是非常大的。

2.偏旁的分化。

3.拉直与省减。

水是一个象形文字,中间弯曲蜿蜒的曲线表示水流,旁边的四个点代表水滴或浪花。古文水也做河流讲。

4.讹形

主动讹变;错误的讹变。例如饮食的饮、青、贼、责、丞、保、斗、卑、民。5.隶变其他形式

连笔:史、绅拆笔:采、幻、卒、须、穆添笔:病、玉

换形易位:何、崩、晃、界、垄

上下结构变为了左右结构:例如印、裙

换声:例如耻变弯:例如气增繁:比较典型的内化增繁,例如凤凰,暮,背、腰

古文字学习与考释方法

古文字学习方法:1.循序渐进,多理解,少记忆

2.《说文解字》

3.重视篇章材料

4.多做练习

古文字学考释方法:

二重证据法——王国维:将地下的材料和传统的文献材料相互印证。

唐兰考释四法(古文字学界比较推崇):对照法、偏旁分析法、文艺推勘法和历史的考证。

对照法:也称比较法,例如法国学者商博良先生对于罗塞塔石碑的辨识;

可以通过隶书对照简单的材料,汉朝《汉简》和《古文四声韵》。

偏旁分析法:清后期孙诒让首创,把已经认识的字分解做若干单体——偏旁,两个合起来认识新字。

循音定字释出的字一定要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检验,如果通顺,才

是准确的。

古文学应用范围:中国哲学史、中国古代法律史、中国古代文学史

二:古文字学之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上世纪之交第一次为世人所知。

传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

光绪二十四年(1898),山东潍县古董商人范维卿发现了带字的龙骨。

甲骨文(卜辞、书契;殷契,殷墟文字):商代晚期王室贵族占卜活动后,将有关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面的文字。

甲骨文的发掘

中国具有科学意义的考古发掘的开始就是殷墟发掘。同时也是甲骨文字发掘的标志。小屯村的考古发掘标志着中国近代考古的正式诞生。

河南博物馆馆长何日章自发组织两次发掘,共收获甲骨文甲片3000多片。1991年,安阳花园庄东地出土甲骨片有刻辞的完整卜甲三百多版。

周原甲骨、大兴庄甲骨

世纪之交三大考古发现:甲骨文、敦煌莫高窟、周口店猿人遗址。

甲骨文的研究以及制作

陈梦家《殷虚卜辞综述》:对甲骨文第一次进行全面综述。

《甲骨文合集》;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典型的篇章特别大的王国维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和续考;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卜辞通纂》;董作文《殷历谱》对于甲骨文时代分期作了重要的考察。

集释性著作:孙海波《甲骨文编》;《甲骨文字诂林》把前人对于甲骨文字的考释各家各派的学说汇集到一起。

甲骨文分期:董作宾五期说最为权威。

甲骨文制作以及文辞格式:商朝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

署辞:甲桥刻辞、背甲刻辞、背尾刻辞、骨臼刻辞、骨面刻辞。

完整卜辞四部分:前辞、问辞、占辞、验辞。

公认的甲骨文四堂:董艳堂(董作宾)、罗雪堂(罗振玉)、郭鼎堂(郭沫若)、王观堂(王国维)。

甲骨文文字的特点——造字法

六书造字法:中国古代人的六种造字方法,分别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

甲骨文之不成熟表现:文字方向不定,例如偏旁位置,牡;

偏旁替代;部件增减,例如春、丧。

包含一部分图画文字和和文文字。

古文字学之金文

金文之商周时期

“吉金文字”:简称金文,是指刻铸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广义的金文,今天有时候也把刻铸在铁器上面的文字也纳入金文的范畴‘但主要还是以青铜器铭文为主,又称为“钟鼎文”。

发现最早的青铜铭文:商朝中后期,自盘庚迁殷以后出现铭文,文字简短,仅寥寥三五字,最短的仅一字,内容多为器主族名、做器者名和受祭者名。武乙以后开始十几字乃至几十字的长铭,在说明做器原因之时带有记事之辞,其内容多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