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GT天然矿泉水地址勘探规范
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adb43067ec102de2bd89f2.png)
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标准
1.引用标准
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
GB/T 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2.饮用天然矿泉水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末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3 水源评价
3.1水源地
3.1.1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3.1.2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0)。
3.1.3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 ℃的水源,每半月观测一次;水温等于或大于25 ℃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3.1.4抽吸矿泉水时,其水温、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可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土1 ℃。
3.1.5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NA+、Ca+、Mg2+、HCO3-、SO24-、CI-)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特征性界限指标(实测值) 均需符合表2要求
3.1.6以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
3.1.7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温、水量、水位的长期监测。
4.水质。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8537-2008)](https://img.taocdn.com/s3/m/7bbeb1c1195f312b3169a5bc.png)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93908d25a5e9856a561260b7.png)
4.2.4 矿泉水动态观测: 对泉(孔)及其周围地表水体,应布置动态观测点,观测矿泉水的水质、 水量、水位、水温动态,确定其在枯、丰、平水期的动态特征,研究各类水体与矿泉水之间 的联系。
3.5 已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应着重水质、水位(水量)、水温的系统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确划 定矿泉水卫生保护区,建立经济合理的开采管理模型,核算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为矿泉水开发 管理或扩大开采提供依据。
4. 勘探研究程度要求
4.1 地质工作
4.1.1 从地层、地质构造活动、地表及岩心观察到的近代地下流体引起的蚀变、沉淀析出物,研究 其与水源地在空间位置上的联系;
4.4.3 设立水源井专门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地层、井身结构、钻进、固井、洗井、修井等技术资料 记录以及有关开采量、水化学和卫生学等定期监测分析结果。
5. 勘探控制程度
5.1 勘探-1 含水层呈层状,以孔隙为主,矿泉水以泉水形式天然出 型矿泉水 I-2 含水层呈带状,以构造裂隙为主,矿泉水具承压性,以井或泉形式出露
3.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 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 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 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 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A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A](https://img.taocdn.com/s3/m/7fd6c927763231126edb1142.png)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T8538-1995代替GB~Methodsforexaminationofdrinkingnaturalmineralwater第一篇总则1总则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及其罐装水的测定。
名词和单位检验方法中所采用的名词及单位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本标准各项测定结果,除色度、臭、味、浑浊度、pH值、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总β放射性、镭各有其特定单位或用文字描述外,一般均用mg/L表示,即每升水样含有若干毫克该物质。
当浓度低时个别项目也用μg/L表示。
试剂及浓度表示本标准所用的试剂,凡未指明规格者,均指分析纯()。
有需要其他规格试剂,例如,优级纯,或者气相色谱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特殊要求,都要根据具体实验,另作明确规定。
本标准中一些试剂浓度均用摩尔/升,以mol/L表示,必须注明其基本单位。
用液体溶质配制的试液,其浓度采用溶质体积+溶剂体积表示。
例如1+2硫酸溶液,系指1体积浓硫酸与2体积水相混合。
用固体试剂配制的试液,其浓度采用质量浓度。
即每升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溶液未表明用何种溶剂配制时均指水溶液。
硫酸、盐酸、硝酸系指浓硫酸、浓盐酸、浓硝酸。
纯水在一般测定项目中,配制试剂和稀释水样时,均使用纯水,纯水指下述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等。
有特殊要求的纯水需作具体的说明。
普通蒸馏水:用蒸馏器将原水蒸馏制备的。
重蒸馏水:用全玻璃蒸馏器将蒸馏水重蒸馏制备的。
注意防止与橡皮塞、胶皮导管接触而造成污染。
去离子水:常将普通蒸馏水通过阴阳离子树脂交换柱而制备的。
去离子蒸馏水:用全玻璃蒸馏器将去离子水重蒸馏而制备的。
玻璃仪器试剂及采样容器最好用硬质玻璃瓶。
当试剂或水样对玻璃具有侵蚀性,或者玻璃对试剂与水样里某些组分有吸附性时,可用聚乙烯瓶,瓶盖和瓶塞要选用能抵抗容器内所盛溶液的侵蚀。
玻璃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用前须彻底洗净。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b76ae8376baf1ffd4fad49.png)
饮用标准
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
水质常规
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
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总β放射性:<1.
50 Bq/L
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
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0)方法。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
a.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矿物质
碘化物:≤锂≤
偏硅酸:≥(水温必须在25℃以上)
硒:≤锂≤
G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
![G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56464f700066f5335a8121f8.png)
G B/T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G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ofnatural mineral water1992-10-07发布 1993-04-01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3727-92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of natural mineral water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
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2 引用标准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GB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3 总则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
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他盐类组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
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19ddd557f1922791788e816.png)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GB](https://img.taocdn.com/s3/m/dec8696e52d380eb63946d1b.png)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e8343c336c1eb91b375d1f.png)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0.20≤锂≤5.0偏硅酸:≥25.0(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0.010≤锂≤0.050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5.0铜:<1.0钡:<0.70镉:<0.010铬(Cr6+)<0.050铅:<0.010汞:<0.0010银:<0.050硼(以H3BO3):<30.0砷:<0.050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2.00耗氧量:<3.0硝酸盐:<45.0226镭放射性,Bq/L:<1.10挥发性酚:<0.002氰化物:<0.010亚硝酸盐:<0.0050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180-287-193-70)方法。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
![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20b95c1f8c75fbfc77db242.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GB 8537-1995 代替GB 8537-87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及产品的技术要求、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源水及其灌装产品。
2 引用标准GB 7718食品标签通用标准GB/T 8538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3.1 饮用天然矿泉水drinking natural mineral water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末受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4 技术要求4.1 水源评价4.1.1 水源地4.1.1.1 须进行区域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和水源地综合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1:5000~1:25000)。
4.1.1.2 要有矿泉水生产井(孔)结构柱状图(比例尺1:200~1:1000)或泉点实测地质剖面图(比例尺1:10000)。
4.1.1.3 必须有一个水文年以上的水温、水量、水位(压力)的动态监测资料。
水温小于25℃的水源,每半月观测一次;水温等于或大于25℃的水源,每月观测一次。
4.1.1.4 抽吸矿泉水时,其水温、水量、水位应保持稳定,水位不可出现不可逆下降。
水温变化范围不超过土1℃。
4.1.1.5 经丰、平、枯水期(采样间隔为四个月)的水质检验,其主要组分(溶解性总固体、K++NA+、 Ca+、Mg2+、HCO3-、SO24-、CI-)的变化范围不应超过20%,所有水质检测结果,其特征性界限指标 (实测值)均需符合表2要求。
4.1.1.6 以枯水期的水量作为水源的允许开采量,每日允许开采量应大于50T。
4.1.1.7 水源开发后,必须进行水质、水温、水量、水位的长期监测。
天然矿泉水技术资料
![天然矿泉水技术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668c014910ef12d2bf9e7d0.png)
天然矿泉水技术资料天然矿泉水水源地保护规定相关标签:•天然矿泉水•保护•水源地1 矿泉水水源地,尤其是天然出露型矿泉水水源地应严格划分卫生保护区。
保护区的划分应结合水源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特别是含水层的天然防护能力,矿泉水的类型,以及水源地的卫生、经济等情况,因地制宜地、合理地确定。
卫生保护区划分为I、II、III 级。
2 各级卫生保护区的卫生保护措施(1)I级保护区(开采区)1)范围包括矿泉水取水点、引水及取水建筑物所在地区。
2)保护区边界距取水点最少为10~15m。
对天然出露型矿泉水以及处于卫生保护性能较差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时,范围可适当的扩大。
3)范围内严禁无关的工作人员居住或逗留;禁止兴建与矿泉水引水无关的建筑物;消除一切可能导致矿泉水污染的因素及妨碍取水建筑物运行的活动。
(2) II 级保护区(内保护区)1)范围包括水源地的周围地区,即地表水及潜水向矿泉水取水点流动的径流地区。
2)在矿泉水与潜水具有水力联系且流速很小的情况下,二级保护区界离开引水工程的上游最短距离不小于100m;产于岩溶含水层的矿泉水,二级保护区界距离不小于300m。
当有条件确定矿泉水流速时,可考虑以50 d 的自净化范围界限作为确定二级保护区的依据。
亦可用计算方法确定二级保护区的范围。
3)范围内,禁止设置可导致矿泉水水质、水量、水温改变的引水工程;禁止进行可能引起含水层污染的人类生活及经济-工程活动。
(2)第二卫生防护区在泉(井)外围半径30m范围内,不得设置居住区、厕所、水坑,不得堆放垃圾、废渣或铺设污水管道,严禁设置可导致矿泉水水质、水量、水温改变的引水工程,严禁进行可能引起含水层污染的经济工程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6-06-19批准1996-09-01实施GB 16330-19963 第三卫生防护区其防护半径应大于100m,在该范围内,禁止排放工业、生活废水,严禁使用农药、化肥,并不得有破坏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的活动。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
![水文地质勘查技术: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68d7452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f9.png)
任务八地下水水质评价四、饮用天然矿泉水评价(一)概述矿泉水:地下水中某些特殊矿物盐类、微量元素或某些气体含量达到某一标准或具有一定温度时,合地下水具有特殊的用途,称其为矿泉水。
它是一种宝贵地下矿产资源。
矿泉水按用途要为三类:饮用矿泉水、医疗矿水、工业矿水。
(二)饮用天然矿泉水水质评价标准我国1995年制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1995)。
其中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定义如下。
饮用天然矿泉水:可作为瓶装饮料的天然矿泉水。
从地下水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人工揭露的、未污染的地下矿水;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在天然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根据该标准,对饮用天然矿泉水的水质从感官要求、界限指标、限量指标、污染指标、微生物指标五个方面进行评价。
天然或人工揭露的地下水中矿物盐、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等,只有一项或一项以上指标符合界限指标规定,即可称为饮用天然矿泉水。
注:进行饮用矿泉水质评价时,还要结合饮用水的卫生标准进行。
1、感官要求2、界限指标见P120表9-14。
必须有一项或一项以下指标符合表9-14的规定,即可确定为饮用天然矿泉水。
3、限量指标见P120表9-15,指标大都是饮用水标准规定的限量,但个别项的允许含量超过了饮用水标准。
因为,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动物实验制定的,有的是根据对人群地方病的观测统计资料制定的。
然而,人体本身所含的化学成分,物别是微量元素和当地的地质背景、水质及食物来源事正相关关系,若当地缺乏或含不过量的某种化学成分时,就很可能导致地方病的发生。
因此,在考虑这一因素及人体健康的前提下,饮用矿泉水的公演成分及其限值是完全同于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的。
如:氟的含量,我国饮用水标准规定为小于1mg/L,世界卫生组织定为小于1.5mg/L,适量的氟对体是有益的,在某些情况下,氟可作为判识矿泉水的标志元素,矿泉水标准规定氟的限量为小于2 mg/L。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
![天然矿泉水检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69ea161f8c75fbfc67db217.png)
天然矿泉水、山泉水、湖泊水检测标准方法天然矿泉水是指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并赋存在特定地质构造岩层中的地下矿水,其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或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
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或经钻井采集,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是一种珍稀的矿产资源。
天然矿泉水、矿泉水的基本特征是:a. 矿泉水是一种矿产资源,是来自地下深部循环的天然露头或经人工揭露的深部循环的地下水。
b. 以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或微量元素,或二氧化碳气体为特征。
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份、流量、温度等动态应相对稳定。
c. 应在保证水源卫生细菌学指标安全的条件下开采和瓶装。
在不改变饮用天然矿泉水的特性和主要成份的条件下,允许暴气,倾析,过滤和除去超标而影响感观性能的铁和锰,或加入二氧化碳。
d. 禁止用容器将原水运至异地进行灌装。
饮用标准天然矿泉水在我国来说是比较缺少的,市面上所销售的矿泉水大多是由自来水、地下水等水质进行处理或者人工添加矿物元素的水质。
在与天然的矿泉水水质对比中,所含有的矿物质相差比较大,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天然矿泉水的饮用标准:水质常规天然的矿泉水是流经岩层的自然水,水质与经处理的矿泉水水质颜色稍微有些差别。
以色度≤15为正常范围内,浑浊度(ntu)≤5为范围,并且没有异常的味道,不能含有浑浊物质和肉眼可见的沉淀矿物质盐。
矿物质碘化物:≤锂≤偏硅酸:≥(水温必须在25℃以上)硒:≤锂≤游离二氧化碳:≥250mg溶解性总固体:≥1000mg锌:<铜:<钡:<镉:<铬(Cr6+)<铅:<汞:<银:<硼(以H3BO3):<砷:<污染物指标mg/L:氟化物:<耗氧量:<硝酸盐:<226镭放射性,Bq/L:<挥发性酚:<氰化物:<亚硝酸盐:<总β放射性:<1.50 Bq/L以上是天然矿泉水中矿物质含量的指标以及污染物的含量指标饮用矿泉水国家GB8537-1995水质标准(杨‘R0)方法。
国土资源部4项国标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国土资源部4项国标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https://img.taocdn.com/s3/m/7fe212e8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01.png)
国土资源部4项国标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标准导报》
【年(卷),期】2016(0)11
【摘要】10月14日是世界标准日,2016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是“标准建立信任”。
记者日前从国土资源部科技司获悉,在世界标准日前夕,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修订的《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查规范》(GB/T13727—2016),组织制定的《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GB/T32864--2016)、《蓝宝石分级》(GB/T32862--2016)、《红宝石分级》(GB/T32863--2016)4项国家标准,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于2017年3月1日起实施。
【总页数】1页(P10-1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r在"质量提升行动年"活动开局之际批准发布了一批重要国家标准
2.国土资源部4项国标获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3.国家质检总局、国
家标准委批准发布398项国家标准4.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
454项国家标准5.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首部《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国家标准发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c489dd20c22590102029d5c.png)
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单位名称二〇一五年输入地名和项目矿泉水调查实施方案报告编写:审查:总工程师:主任:提交报告单位:方案报告时间:目录一、目的任务 (1)二、技术要求 (1)(一)工作标准 (1)(二)主要技术要求 (2)三、工作部署 (3)(一)工作部署 (3)(二)设计工作量 (7)(三)工作安排 (8)五、组织机构与质量保障 (8)(一)项目技术人员配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各项工程施工的组织管理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目的任务1、在充分收集已有水文地质、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面调查、物探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明地名矿泉水形成的水文地质条件、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2、建立长期观监测点,开展泉流量和水温、水质的监测,确定泉水的可开采量,对矿泉水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做出评价,同时对项目选址提出建议。
二、技术要求(一)工作标准调查工作按国家标准、国土资源部地质矿产行业标准及相关规定执行:1、《中华人民共和国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13727-92;2、《中华人民共和国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2008;3、《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2001)》;4、《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5、《水质、试验方法标准》(GB13192 13200-91);6、《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12999-91);7、《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12998-91)。
(二)主要技术要求1、水文地质调查要求:(1)查明泉域范围内的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及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2)基本查明泉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和富水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3)查明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动态特征。
2、动态观测要求:(1) 建立泉动态监测点,掌握矿泉水天然动态。
矿泉水检测项目说明
![矿泉水检测项目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ef2c3822ad02de80d4d840dc.png)
矿泉水检测项目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批准发布公告2008年第22号(总第135号)完善了天然矿泉水的定义⑴饮用天然矿泉水:从地下深处自然涌出的或经钻井采集的,含有一定量的矿物盐、微量元素或其他成分,在一定区域未受污染并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污染的水;在通常情况下,其化学成分、流量、水温等动态指标在天然周期波动范围内相对稳定。
增加了产品分类根据产品中二氧化碳含量分为:含气天然矿泉水;充气天然矿泉水;非等效CODEX STAN 108无气天然矿泉水;的补充定义脱气天然矿泉水。
删除了原“水源评价”具体条款和附录中“水源评价报告资料要求”。
“水源要求”,即水源地勘查评价、水源防护、水源地的监测按GB/T13727《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执行。
界限指标⑴去掉1项-溴化物。
当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溴化物、在使用臭氧杀菌时,可能产生溴酸盐,而溴酸盐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定为2b级可能致癌物。
限量指标⑴增加4项①锑<0.005mg/L;②锰<0.4mg/L;③镍<0.02mg/L;④溴酸盐4)<0.01mg/L。
★对溴酸盐4)的特别说明:人们对“溴酸盐”的认识有个过程。
—1988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将溴酸钾列为面粉改良剂使用,限量为60mg/kg。
日本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溴酸钾可能致癌后,1990年英国首先禁止使用溴酸钾。
所以,1995年JECFA才正式将溴酸钾从“食品添加剂”中除名。
—关于饮用水中溴酸盐,1993年WHO在《饮用水水质准则》中规定其限量指标为0.025mg/L; 2004年才修改为0.01mg/L。
—有的发达国家也作了规定,但其限值不尽相同,如欧盟water98/83规定为0.01mg/L,后又改为0.003mg/L;美国FDA规定0.01mg/L;我国2007-07-01实施的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溴酸盐限值为0.01mg/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eologic exploration specification of natural mineral waterGB/T 13727-92国家技术监督局1992 -10 -07 批准 1993 -04 -01 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天然矿泉水(医疗、饮用矿泉水、下同)的勘探程度、勘探质量、储量计算、水源地保护、开发技术经济评价及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1.2 本规范适用于医疗、饮用矿泉水地质勘探,是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设计书编制、工作布置、报告编写与审批的主要依据。
也可供天然矿泉水地质普查、详查工作参考。
2.引用标准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 8537 饮用天然矿泉水 GB 8538.1-8538.63 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法 GB 11615 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3.总则3.1本规范所指天然矿泉水,包括饮用矿泉水和医疗矿泉水。
它是在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宝贵的液态矿产资源,以水中所含适宜医疗或饮用的气体成分、微量元素和其它盐类成分而区别于普通地下水资源。
3.2 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工作,按矿泉水资源勘查工作精度要求的不同,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勘探阶段之后为开采阶段。
普查阶段为详查工作提供依据;详查阶段为勘探及建设立项提供依据;勘探阶段为水源地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依据。
3.3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需水量明显小于允许开采量,直接利用单井(泉)的矿泉水勘查,可不分阶段,依据矿泉水水源地建设需要,直接进行勘探阶段工作。
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埋藏型矿泉水勘查,宜分阶段遵循地质勘查工作程序进行。
3.4 天然矿泉水勘探是在已确定立项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进行工作,应详细查明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矿泉水生产井位置及卫生保护区边界,取得不少于一年的水质、水量、水位、水温连续观测资料,在动态观测或生产性抽水资料基础上计算评价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其精度一般应满足B级要求,提出技术经济最佳开采方案。
并对可能提供二期开发的远景区作出初步论证和评价。
3.5 已开发的矿泉水水源地,应着重水质、水位(水量)、水温的系统监测与综合分析研究,确划定矿泉水卫生保护区,建立经济合理的开采管理模型,核算矿泉水允许开采量,为矿泉水开发管理或扩大开采提供依据。
4.勘探研究程度要求4.1 地质工作4.1.1 从地层、地质构造活动、地表及岩心观察到的近代地下流体引起的蚀变、沉淀析出物,研究其与水源地在空间位置上的联系;4.1.2 从岩石化学成分、矿物成分研究其与矿泉水组分间可能存在的联系;4.1.3 研究构造断裂-裂隙系统,基岩风化裂隙系统在平面和深部的延伸、分布,及其对水源地富水性的影响。
4.2 水文地质工作4.2.1 研究矿泉水系统形成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a. 矿泉水补给范围的确定;b. 含水层、隔水层的划分,每层在平面和垂向的分布、组合特征;c. 矿泉水出水段部位(指矿泉水在基岩中上升流动的主要构造断裂带位置)的确定,必要时辅以物探(电法、重力、磁法、地温测量、射气测量等)确定矿泉水的含水层位;d. 区域内矿泉水、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分布关系,水质特征和成因联系;e. 区域内可能的污染源及卫生保护区的评价和圈定,侧重研究通过矿泉水的补给区可能引起的污染问题;f. 采矿、隧道开挖、水利工程活动对矿泉水水质、水量可能产生的影响;g. 对可能提供第二期开发的水源地远景区,在不投入专门工作量的前提下,进行预测和初步评价。
4.2.2 水源地调查:要求对水源地汇水范围进行比例尺 1:25000 - 1:5000 的综合水文地质测绘,必要时辅以钻探和坑探工作。
查明矿泉水出露地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卫生保护条件并对可能的污染源、必须的卫生保护区作出评价。
4.2.3 水动力学试验:对适于井采的矿泉水水源地,应进行钻孔抽水试验,计算矿泉水含水岩层的渗透性等参数,确定井(孔)涌水量并研究长期开采后出现越流补给影响矿泉水水质的可能性。
4.2.4 矿泉水动态观测:对泉(孔)及其周围地表水体,应布置动态观测点,观测矿泉水的水质、水量、水位、水温动态,确定其在枯、丰、平水期的动态特征,研究各类水体与矿泉水之间的联系。
4.2.5 水文地热工作:对水温大于34°C的医疗矿泉水水源地,可参考GB 11615 有关要求编制等温线图,进行温度测井,计算地温梯度,确定温度异常,用水化学温标估算储层温度和热矿泉水循环深度。
4.3 矿泉水水质研究4.3.1 研究矿泉水常量化学组分、微量元素组分及其变化;查明矿泉水水化学成分与流量、温度变化的关系;对锶含量在0.2~0.4mg/L,偏硅酸含量在25~30mg/L,且温度低于20°C的饮用矿泉水,还须应用同位素方法测定矿泉水年龄。
4.3.2 对碳酸泉和医疗矿泉水,应测定水中溶解气体和逸出气体的组分和数量,研究水源地的原生态环境(氧化作用、还原作用、变质作用)及气体的成因。
4.3.3测定矿泉水的限量组分、污染组分、有机物组分和微生物含量,查明与其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4.3.4 测定放射性元素及其含量,查明其与水文地质条件之间的关系。
4.4 矿泉水开发技术条件的研究4.4.1 利用钻井开采时应在查明含水层结构的条件下,提出合理的井孔结构、成井工艺、井口及含水层顶底板水质卫生防护措施;查明相邻地段已有开采井群对矿泉水开采的影响。
4.4.2 直接从泉口引用矿泉水的情况下,应着重查明泉口的卫生保护条件及取水条件、浅层地下水对矿泉水系统的污染范围或地段。
4.4.3 设立水源井专门档案,内容包括有关地层、井身结构、钻进、固井、洗井、修井等技术资料记录以及有关开采量、水化学和卫生学等定期监测分析结果。
5.勘探控制程度5.1 勘探类型(见表1)5.2 矿泉水勘探规模分级(见表2)注:表中数字为允许开采量,以m3/d计。
5.3 矿泉水勘探宜在开发与保护条件好的泉水露头和已开发水源地的基础上进行。
在井、泉水量已满足初期建厂水量要求的条件下,一般不布置钻探工程。
5.4钻探工程应根据不同勘探类型、勘查阶段和勘查区的地质-水文研究程度确定,其最低钻探工程量见表3。
注:小型水源地钻井数量取小数,大型水源地取大数;勘探阶段的钻井数量含普查、详查阶段的钻井数量。
6.勘探工作质量要求6.1 地质-水文地质调查6.1.1 地质水文调查范围应包括矿泉水的补给区或卫生保护区,调查地质地形底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6.1.2 地质-水文地质调查,应详细查明:a. 水源地的地层时代、岩性特征、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及其矿泉水形成的地质条件;b. 矿泉水的赋存条件、含水层岩性和富水性、分布范围、埋藏深度及水源地卫生保护条件;c. 矿泉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微生物指标;d. 矿泉水运动状态和动态特征;e. 矿泉水允许开采量及其保证程度。
6.2 地球物理调查6.2.1 对埋藏型矿泉水,可针对主要含矿泉水的断裂构造或含水层进行地球物理调查,确定断裂构造的宽度、产状、含水层的埋藏深度与分布等。
6.2.2 地球物理调查比例尺应与地质-水文地质调查比例尺一致,对所获资料,应结合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提出综合译成果,作为矿泉水勘探与布置开采水源井的依据。
6.3 水文地质钻探与试验6.3.1 水文地质钻探6.3.1.1 钻孔口径:松散层中的勘探孔,口径不小于175mm;基岩中的勘探孔最小终孔口径不应小于110mm;勘探开采井,以能下入取水设备为原则。
6.3.1.2 钻孔深度;应以矿泉水含水层埋深为依据,覆盖层中宜建立完整井,以穿过含水层10~ 20m为宜;基岩中穿过主要富水段,延深深度应不小于10m.6.3.1.3 对含矿泉水的层位或地段的顶底板必须严格止水。
6.3.1.4 必须采用清水钻进。
严格禁止采用化学物质堵漏。
6.3.1.5 详细进行钻孔地质编录,应特别注意对裂隙发育程度、裂隙面性质、构造破碎带发育程度的观测和记录。
6.3.1.6 详细记录钻进中的涌水、漏水、逸气等现象的起止时间、井深、层位。
6.3.1.7 对埋藏型矿泉水,应进行综合物探测井,准确确定含水层层位,深度及其物性参数。
6.3.2 钻孔抽水试验6.3.2.1 对只适于于单井开采的地区,应进行单井抽水试验;适于群井开采的地区,则应依据具体情况进行多孔或带观测孔的试验。
6.3.2.2 抽水试验地段,应以矿泉水含水层为目的层,当有多个含水层时,宜选择富水性最好、水质最佳的井段作为抽水试验段;当含水层水量小而又不易分层或分段时,可作为一个试验段进行混合抽水。
6.3.2.3 抽水试验应进行3次降深,确定涌水量与降深的关系和回归方程曲线,计算试验井(孔)在保证水质达标成分稳定条件下的出水能力。
各次降深间距不小于1m。
6.3.2.4 抽水试验的延续时间,在水量丰富的地区,当抽水水位和水量易稳定时,稳定延续时间可选用24h;在水源补给条件较差而水位和水量又不易稳定时,稳定延续时间可选用48h或更多;群孔抽水试验,应结合开采方案进行,抽水稳定延续时间不少于96h。
6.3.2.5 抽水试验过程中,应连续多次采取水样,测定水中达标成分的含量变化。
6.4 样品测试6.4.1 水样6.4.1.1 饮用矿泉水检验项目见 GB 8537中4.1~4.5条;医疗矿泉水检验项目见本规范附录B。
6.4.1.2 样品采集和保存见GB 8538.26.4.1.3 检验方法见 GB8538.3~8538.636.4.2 气样 6.4.2.1 凡有逸出气体的井、泉均应采集气体样品。
6.4.2.2 分析项目包括 H2S、O2、CO2、CO、N2、NH3、CH4、及Rn射气。
6.4.2.3 样品采集和保存见 GB 8538.2 6.4.3 同位素样 6.4.3.1 按研究矿泉水的成因、年龄、补给来源等实际需要采集样品。
6.4.3.2 分析项目按实际需要和水质情况确定,包括稳定同位素(18O、34S、2H)和放射性同位素(3H、14C)。
6.5 动态观测6.5.1 应及早建立泉(井)动态监测点(网),掌握矿泉水天然动态、对已开发的泉(井)应在已有观测点(网)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监测,了解开采动态变化规律。
6.5.2 观测内容和要求:水位(压力)、流量、温度可每月观测2~3次,连续观测一个水文年以上。
6.5.3 应及时分析和整理观测资料,编制年鉴或存入数据库,绘制动态变化综合曲线图。
7.水质评价要求7.1 依据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分析结果进行评价。
对于饮用矿泉水按GB 8537规定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于医疗矿泉水按附录B医疗矿泉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各项指标评价。
凡是达到矿泉水标准的界限指标值,必须有国家级计量认证的两个以上测试单位的对应分析或外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