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泛油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路面泛油病害成因及治理措施探析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关于沥青路面泛油病害的研究,然后具体分析了它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泛油病害;成因;治理措施
相对于交通路建工程来说,路面结构是公路交通结构的重要组成,具有直接承受路面行车荷载,并为车辆提供安全舒适的服务性能。
随着现代交通公路功能的多元性优化需求,沥青路面成为当前交通公路开发中的重要结构形式,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
由于施工技术、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制约,沥青路面泛油问题成为沥青路面特别是重载高速公路改性沥青路面结构的常见病害,为交通路政管理带来很大不便,严重影响了路面交通性能。
1一些国内外相关研究
1998 年德国增大了重交通道路的空隙率, 修改为 3%~4% ,防止泛油发生。
美国在开始 SMA 的推广应用时,也采用了和德国一样的设计空隙率标准,在应用过程中发现设计空隙率小于3%时, 泛油和油斑成了SMA路面的主要病害。
1998年6 月美国 AASHTO 将SMA 空隙率改为3%~4% , 为进一步解决 SMA 路面的泛油问题,到 1999 年 1 月,又将设计空隙率标准修改为北方寒冷地区为 3.5% , 南方温暖地区为 4%,这说明为了减少泛油病害,即使在寒冷地区,SMA 的设计空隙率也必须在 3.5% 以上。
其中美国乔治亚洲 SMA 的空隙率就在 4%~6% 范围内。
国内河北省石家庄—安阳高速公路于 1997 年 12 月 30日全线通车。
全线路而结构从上到下依次为:4 cm 多碎石沥青混凝土、5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 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20 cm 水泥稳定碎石、35 cm~40 cm 石灰砂、二灰土或石灰土底基层。
石安高速公路沥青层采用的均为 90 号沥青,其针入度较大,软化点介于 42℃~52℃,高温稳定性相对较差,沥青混凝土的饱和度过大和空隙率过小,无法容纳增大的体积,则沥青就容易上泛;石安高速公路大型车辆中超载、超限车辆所占比例较大,达到了 60%~70%;另外石安高速公路面层采用辉绿岩类硬质岩,集料与沥青的黏附力界于 3~4 级之间。
在雨水的浸泡和大量荷载作用的揉搓下,沥青与碎石产生剥离,剥离后的沥青即成为自由状态,逐渐上泛至表面,形成泛油。
根据河北省的调查表明表面层采用 I 型沥青混凝土、Ⅱ型沥青混凝土和多碎石沥青混凝土(SAC)以及 SMA 均有泛油现象。
泛油现象主要产生在行车道上,超车道上的泛油现象很少。
行车道上的泛油现象主要是间隔式和条片状。
连续泛油和整个行车道全而泛油的现象较多。
沈阳—山海关高速公路 2000 年 9 月建成通车。
不同标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泛油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实际沥青含量偏高,沥青温度敏感性较大,高温时已经软化的沥青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加之在大交通量特别是超载车的作用下,沥青混凝土进一步密实,沥青混凝土的 VMA 减小,空隙率竣工时的 7%左右,减小到约 2%~3%。
沥青混凝土的饱和度过大和空隙率过小,无法容纳沥青增大的体积,沥青容易上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