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重点实词句子翻译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它包含许多实词,即表示真实存在的人、物、事、理、情、态等。

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它们可以更具体地描述事件或事物,使文言文更加生动、形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实词及其例句,并给出相应的翻译。

1. 人名在文言文中,人名是实词的常见类型之一。

它可以指代历史人物、文学人物、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等。

例如: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行动,必定有我能够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2. 地名地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实词类型之一。

它可以指代城市、山川、河流等地理位置。

例如: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翻译:秋水与天空融为一色,渔船歌唱至晚,回音远至彭蠡湖畔。

3. 事物名词事物名词指代各种各样的物体、器具、食物等。

它们丰富了文言文的描写细节。

例如:翻译:比喻真理使人洞悉事物本质,如同灌注了上等花奶。

4. 动物名词文言文中的动物名词可以代表各种动物,如鸟、兽、虫等。

例如:百兽呼号而归翻译:百兽呼喊着归回自己的巢穴。

5. 植物名词植物名词可以代表各种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例如:日月潭上的睡莲盛开,犹如皓月镶嵌其中。

翻译:The blooming lotus on the Sun Moon Lake is like a bright moon embedded in it.6. 抽象名词抽象名词指代无形的概念、情感、品质等,如爱、忧伤、道德等。

例如: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翻译:不要浪费光阴,在年少的时候就留下白发,只会空悲忧痛。

7. 数词数词在文言文中用来表示数量,包括基数词和序数词。

例如:翻译:The Three Sovereigns and Five Emperors8. 时间词时间词可以表示具体的时间点、时间段等。

例如:朝发白帝城,夕至断了肠。

翻译:Departing from Baidi City in the morning, it breaks my heart when arriving at my destination in the evening.总结:文言文的实词包括人名、地名、事物名词、动物名词、植物名词、抽象名词、数词和时间词等。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120个重点文言实词例析(例句有翻译)①爱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师说》译文:爱护他的孩子,(就)选择老师去教导他。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爱护)《触龙说赵太后》译文:父母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

②喜欢,爱好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阿房宫赋》译文:秦统治者爱好繁华奢侈,人民百姓也都顾念自己的家。

③舍不得,吝惜,爱惜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舍不得,吝惜)《齐桓晋文之事》译文: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至于吝惜一条牛?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六国论》译文:如果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国土④爱慕,欣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爱莲说》译文:我却只欣赏莲花从污泥中生长出来而不沾染(污秽)⑤恩惠古之遗爱也(恩惠)《左传》译文:(子产执政之道,)正是古人遗留下的恩惠啊⑥怜惜,同情爱其二毛(怜惜鬓发花白的老人)(怜惜,同情)《左传》★安①安全,安稳,安定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风雨无忧安稳如大山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失街亭》译文:为什么把我放在安全清闲的地方。

谢庄遂安(安全、安定、安稳)《冯婉贞》译文:谢庄于是安全了。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安全、安定、安稳)《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六国论》译文:这才能睡一夜安稳觉②安抚,抚慰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赤壁之战》译文:就应当安慰他们,与他们结盟友好③安置、安放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失街亭》译文:距离山十里地有王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寨。

④使……安既来之,则安之(使……安定)《季氏将伐颛臾》译文: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⑤疑问代词:哪里,怎么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赤壁之战》译文:将军您迎顺曹操,想要得到一个什么归宿呢?沛公安在(哪里)《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哪里)《陈涉世家》译文:燕子麻雀哪里知道大雁的志向呢?⑥养生衣食所安(养生)《曹刿论战》译文: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被读音一:bèi①被子(名词)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杨修之死》译文:一天白天,(曹操)正在大帐中睡觉的时候,被子掉到地上了。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

文言实词及翻译120个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对于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至关重要。

下面为您列举 120 个常见的文言实词,并附上简单的翻译和例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1、爱:喜爱,爱护。

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爱护他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导他。

)2、安:①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

” ②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3、被:①覆盖。

“被发行吟泽畔。

” ②表示被动。

“忠而被谤。

”4、倍:①通“背”,背叛,违背。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②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②根本,基础。

“此之谓失其本心。

”6、鄙:①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

” ②庸俗,浅陋。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兵:①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 ②军队。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8、病:①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 ②困苦,困乏。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9、察:①仔细看,观察。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0、朝:①早晨。

“朝辞白帝彩云间。

” ②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

” ③朝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11、曾:①读“zēng”,指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

“曾祖”“曾孙” ②读“céng”,副词,曾经。

“曾经沧海难为水。

”12、乘:①乘坐,驾驭。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②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13、诚:①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

” ②确实,的确。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14、除:①台阶。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 ②任命,授职。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15、辞:①言辞,文辞。

“辞达而已矣。

” ②告别。

“今者出,未辞也。

”16、从:①跟随,跟从。

“从先人还家。

” ②听从,顺从。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 ③自,由。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归纳

中考文言文重点翻译归纳

一、重点实词翻译1. 常见实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实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实词翻译示例(1)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为: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2)如: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为: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声,仿佛铁马冰河的景象进入了梦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为: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重点虚词翻译1. 常见虚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虚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虚词翻译示例(1)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翻译为:早上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朝廷的大厅。

(2)如: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常见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判断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被动句:将“被”、“受”等被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3)倒装句: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4)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文言文常用实词例句翻译

文言文常用实词例句翻译

一、人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翻译: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二、地例句:江水之清,可鉴天地。

翻译:江水清澈,可以照见天地。

三、时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翻译:到了严寒的冬天,才能知道松柏之后的凋零。

四、事例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国家的兴衰,每个人都有责任。

五、物例句:此物何来?翻译:这东西从哪里来的?六、情例句:情之所至,无言以对。

翻译:感情至深,无言以对。

七、义例句: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翻译:为了正义,勇往直前,决不回头。

八、理例句:理直气壮,无所畏惧。

翻译:理由充分,气势磅礴,无所畏惧。

九、道例句: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翻译:顺应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十、德例句:德高望重,众人敬仰。

翻译:德行高尚,声望很高,受到众人的敬仰。

十一、言例句:言必信,行必果。

翻译: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果断。

十二、行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翻译: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成功的一半。

十三、心例句:心旷神怡,其乐融融。

翻译: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十四、意例句: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翻译:精神振奋,斗志昂扬。

十五、志例句:志在四方,心无旁骛。

翻译:志向远大,心无杂念。

以上仅是文言文中常用实词的一小部分。

实词在文言文中的运用,往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境。

通过对实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的实词及例句翻译

1. 实词:安例句:今者大王安坐而观之。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现在大王您安静地坐着观看。

2. 实词:良例句:良久,乃闻有哭泣声。

(《史记·陈涉世家》)翻译:过了很久,才听到有哭泣的声音。

3. 实词:善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我可以向他学习的人。

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对他们的缺点加以改正。

”4. 实词:惧例句:吾恐美人之迟暮。

(《离骚》)翻译:我担心美丽的女子会慢慢老去。

5. 实词:怨例句:世人皆谓我何求,我但求怨言休。

(《白头吟》)翻译:世人皆说我追求什么,我只希望别人的怨恨停止。

6. 实词:绝例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李白《望庐山瀑布》)翻译:登上高山,可以看到天地之间的壮观景象,浩瀚的大江一去不复返。

7. 实词:顾例句:顾我何言,天意怜幽草。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翻译:看我有什么话说,天意怜惜这幽静的草木。

8. 实词:尽例句:临别赠言,尽此一杯。

(李白《将进酒》)翻译:在分别之际,用这杯酒作为临别的赠言。

9. 实词:临例句:临风而立,心旷神怡。

(陶渊明《饮酒·其五》)翻译:站在风中,心情舒畅,精神愉悦。

10. 实词:去例句:去国怀乡,忧思难忘。

(王之涣《登鹳雀楼》)翻译:离开国家,怀念家乡,忧愁思念难以忘怀。

通过以上例句,我们可以看出文言文实词的丰富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

在阅读文言文时,了解实词的含义和用法对于理解文意至关重要。

希望这些例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实词的用法。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例句翻译

例句:道可道,非常道。

译:道,即道理、法则。

此句意为:能够用言语表述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

二、实词:仁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仁,即仁爱、仁慈。

此句意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三、实词:义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译:义,即道义、正义。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

四、实词:孝例句: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孝,即孝顺、孝敬。

此句意为:父母在世,不要远行,如果必须外出,要有一定的去处。

五、实词:礼例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礼,即礼仪、礼节。

此句意为:不合礼仪的事不要看,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听,不合礼仪的事不要说,不合礼仪的事不要做。

六、实词:信例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信,即诚信、信任。

此句意为:一个人如果没有诚信,就不知道他是否可行。

七、实词:智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智,即智慧、聪明。

此句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

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译:勇,即勇敢、有胆量。

此句意为:富贵不能使我放纵,贫贱不能使我改变志向,威武不能使我屈服,这就是大丈夫。

九、实词:节例句:节操如兰,德行如松。

译:节,即节操、品德。

此句意为:节操如兰花般纯洁,德行如松树般坚贞。

十、实词:德例句: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难矣哉!译:德,即品德、德行。

此句意为:品德浅薄却地位尊贵,智慧微小却谋略宏大,这是很难的!综上所述,文言文实词丰富多样,内涵深远。

通过对实词及例句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古人的智慧,更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20个常用文言实词重点义项及翻译

120个常用文言实词重点义项及翻译

个常用文言实词重点义项及翻译120(一)①吝惜,舍不得:三国各爱其地、爱1 ①哪里:沛公安在?、安2 ②慢慢地:安步当车③使……安定:可以为富安天下④怎么,哪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①遭受:禹汤被之矣、被3②表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③通“披”,穿:同舍生皆被绮绣。

①通“背”,违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4 ①考察,推究:抑本其成败之迹、本5 ②根本,基础: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①边远的地方: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鄙6 ②边疆地区:越国以鄙远③浅陋:肉食者鄙、兵7 ①兵器,武器:非我也,兵也②战争,军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①疾病,重病:得疾病而死。

、病8 ②担心,忧虑:君子病无能焉③疲劳,困苦: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④使……病: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①考察,举荐,选拔: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9 ②了解,体察,理解:又恐汝不察吾衷、朝10 ①拜见,朝见: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②接受朝见,使……朝见:序八州而朝同列①竟,竟然:曾不能疾走、曾11 ②还,尚:曾不能损魁父之丘③通“增”:曾益其所不能①凭借,趁着:因利乘便,宰割天下、乘12 ②接连:兵旱相乘③顺应:聊乘化以归尽④四马一车为一乘: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1①确实,实在: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13 ①台阶:赵王扫除自迎、除14②清理,整治: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③授予官职:除臣洗马①推辞,拒绝: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辞15②借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①带领,使……跟从: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16②参与,参加:弟走从军阿姨死③通“纵”:合从缔交,相与为一①危险,危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殆17②疑惑:思而不学则殆③几乎,差不多: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④大概:殆有神护者⑤通“怠”,怠惰,懈怠:农者殆则土地荒①判罪:犯法当死、当18②将,将要:今当远离,临表涕零③如,若: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④执掌,掌管,主持: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⑤必定: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⑥相抵,抵偿:当其租入①学说,思想: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道19②经过,取道:道芷阳间行③方法:行军用兵之道①得意,满足:暂得于已,快然自足、得20②通“德”,感德,感恩: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③找到: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吾得兄事之:须要,④必须①谱写:因自度其曲、度21度,然后知长短:②量长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挈大:③计算④越过,过:一夜飞度镜湖月⑤估计,揣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⑥风度:卒起不意,尽失其度①哪里,怎么: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恶22 ②嫉妒: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③憎恶,厌恶:死亦我所恶①责怪,非难: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23 ②不正确,不对:觉今是而昨非谁能尽善,且人非尧舜:③不是④不非抗于九国之师: ①再、又:有复令长安君为质者、复24 ②夹层:复道行空③回复,回答: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④禀报:有复于王者①倚仗,凭借:秦贪,负其强、负25 ②承担:宁许以负秦曲③背弃:决负约不偿城④辜负,对不起: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⑤败:胜负之数①车盖:今已亭亭如盖矣、盖26 ②大概,大约: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③句首发语词,表示要发表议论: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通“盍”,为什么,怎么:技盖至此乎①与“新”相对,原来的,旧的: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故27②旧交情,老朋友:君安与项伯有故③故意:故久立与其客语④特意: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⑤仍然: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①回头看,看: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28 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③但,只不过:顾吾念之④反而: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⑤考虑,顾虑:但求欲死,不复顾利害。

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

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

一、文言文实词概述文言文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具有实际意义和功能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

在文言文阅读中,准确理解实词的含义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中考必背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

二、中考必背文言文实词翻译1. 名词(1)士:士,古代对有文化、有修养的人的称呼。

如:“士为知己者死。

”(司马迁《报任安书》)(2)客:客人。

如:“客从外来,闻言而笑。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君:君主,国君。

如:“君知其故乎?”(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五年》)(4)父:父亲。

如:“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孔子《论语·为政》)(5)师:老师,导师。

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2. 动词(1)行:走,行走。

如:“行者无疆。

”(王勃《滕王阁序》)(2)读:阅读。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3)见:看见,出现。

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论语·里仁》)(4)听:听,听从。

如:“听其言也,观其行也。

”(孔子《论语·为政》)(5)学:学习。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论语·学而》)3. 形容词(1)大:大,巨大。

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2)美:美,美好。

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周南·关雎》)(3)善:善,善良。

如:“善者不答,恶者不辩。

”(孔子《论语·颜渊》)(4)贤:贤,有才能。

如:“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孔子《论语·颜渊》)(5)真:真,真实。

如:“真者,实也。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 数词(1)三:三,数字三。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论语·述而》)(2)五:五,数字五。

如:“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3)九:九,数字九。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

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词义及课文例句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使用者广泛,且影响深远。

作为了解文言文的基础,掌握常用实词的词义及其在课文中的例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列举出120个文言文常用实词的词义,并附上相应的课文例句,以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1. 是词义:用于断定事物的真实性、正确性或肯定性。

例句:《孟子·尽心上》:“非惟人虽‘非’君子也必为之。

”2. 亦词义:也,表示同样的行为或状态。

例句:《左传·宣公二年》:“亦有人焉。

”(以下词语及例句以此类推,仅给出词义和例句,不再进行重复)3. 之:代词,指示前面的事物例句:《庄子·逍遥游》:“彼富贵,亦如此乎?”4. 有:表示存在、拥有或产生等含义例句:《论语·雍也》:“朝闻道,夕死可矣。

”5. 而:连词,表示递进、转折、并列等关系例句:《墨子·非攻》:“人皆有爱人之心而不能使之言。

”6. 乎:助词,用于疑问句或陈述句的加强语气例句:《庄子·养生主》:“焉者业也,乎者意也。

”7. 于:介词,表示位置、时间、原因等例句:《论语·述而》:“王冉然后知‘礼’。

”8. 其:代词,指示前面的事物例句:《庄子·人间世》:“天地之间,其犹大海乎?”9. 自:代词,表示自身例句:《诗经·邶风·击鼓》:“奋扬声自外。

”10. 也:助词,用于陈述句或疑问句的结尾例句:《左传·文公十三年》:“犹有仁,其谁云乎?”11. 又:副词,表示再次或补充例句:《诗经·大雅·大明》:“又赐之诗以媚愚。

”12. 能:动词,表示具备某种能力例句:《论语·乡党》:“当仁,不让于师。

”13. 为:动词,表示做、成为等意义例句:《韩非子·解老》:“散,则思为,思为,则生诈。

”14. 以:介词,表示手段、方式或目的等例句:《论语·子罕》:“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

1. 谓(wèi):说,表示判断或说明。

例句: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 于(yú):在,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反省自己,对别人有欺诈吗?)3. 而(ér):表示转折、顺承、并列等关系。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4. 于(yú):比,表示比较。

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青色是从蓝色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蓝色还要青。

)5. 以(yǐ):用,表示手段、方法等。

例句:以德服人,非以力服人。

(用德行来使人服从,不是用武力来使人服从。

)6. 其(qí):代词,表示所指的人或事物。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7. 也(yě):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疑问、感叹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8. 于(yú):对,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9. 于(yú):因为,表示原因。

例句:君子之学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君子的学问,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0. 以(yǐ):凭借,表示依据。

例句:是以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因此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11. 也(yě):句中停顿,无实际意义。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我曾经整天思考,不如片刻的学习。

)12. 于(yú):对于,表示对象。

例句: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必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常见实词及其翻译的介绍,希望对大家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有所帮助。

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

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

夫文言文,古人之言也,以其简洁、含蓄、典雅而著称。

然其中实词繁多,义蕴深远,非通晓古今之变者,难以解其真意。

今余试举数例,以明文言文实词之妙,及其翻译之要。

一、实词举例及其翻译1. 实词:诚翻译:真诚,诚恳例句: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2. 实词:道翻译:道路,道理例句: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时光如流水般逝去,日夜不停。

”)3. 实词:仁翻译:仁爱,仁德例句: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有仁德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

)4. 实词:德翻译:品德,德行例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

)5. 实词:礼翻译:礼节,礼仪例句: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作用,和谐最为重要。

)6. 实词:智翻译:智慧,聪明例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

)7. 实词:义翻译:道义,正义例句:君子以义为利。

(君子把道义当作利益。

)8. 实词:孝翻译:孝顺,孝道例句: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父母爱子女,就会为他们考虑长远。

)二、翻译原则1. 尊重原文:翻译文言文实词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避免随意发挥。

2. 通俗易懂:翻译应使现代人能够理解,避免过于古奥的表达。

3. 保留韵味: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文言文的韵味,使译文更具美感。

4. 注意语境:翻译时应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实词的含义。

总之,文言文实词的翻译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古人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同时注重译文的质量和美感。

只有这样,才能使文言文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文言文实词翻译及其例句

文言文实词翻译及其例句

一、名词1. 实词:子翻译:儿子例句:子路,孔子弟子也。

(《论语·子路》)2. 实词:马翻译:马例句:马足以追之。

(《左传·僖公二十五年》)3. 实词:山翻译:山例句:登高望远,所以知天地之大也。

(《荀子·劝学》)二、动词1. 实词:行翻译:走、行走例句:行百里者半九十。

(《战国策·齐策》)2. 实词:食翻译:吃例句:民以食为天。

(《礼记·中庸》)3. 实词:读翻译:阅读例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增广贤文》)三、形容词1. 实词:大翻译:大例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2. 实词:善翻译:好、善良例句:善人者,人亦从而善之。

(《孟子·离娄上》)3. 实词:美翻译:美例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四、数词1. 实词:一翻译:一例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史记·淮阴侯列传》)2. 实词:三翻译:三例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述而》)3. 实词:百翻译:百例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五、量词1. 实词:匹翻译:匹(用于马)例句:马匹众多,驰骋中原。

(《史记·项羽本纪》)2. 实词:枚翻译:枚(用于竹子)例句:松柏之茂,始自萌芽;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郑风·子衿》)3. 实词:个翻译:个(用于人、事物)例句:众人皆醉,我独醒。

(《楚辞·渔父》)通过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实词及其翻译和例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

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重积累词汇,掌握实词的用法,这样才能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3)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3)

120个重点文言实词及例句翻译(3)21.度,读音一:dù(1)名词①计量长短的标准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宁可相信所量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②限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论积贮疏》)——生产是有季节的,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③制度,法度内立法度,务耕织。

(《过秦论》)——对内设立法令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④气度,常态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荆轲刺秦王》)——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料到,(群臣)全都失去了原有的气度。

(2)量词,次,回,个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南逢李龟年》)——在崔九的堂前也有几次听到你的乐曲。

(3)动词①谱写,创制(歌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

(姜夔《扬州慢》)——我内心感到悲怆,感慨扬州的今昔变化,于是自己创制了这首曲子。

②过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春风吹不过玉门关。

读音二:dúo(1)动词①丈量,计算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

(《治平篇》)——就算是计算着肚子分配吃的,计算着身量分配住处,我也能知道那是一定不够用的了。

②推测,估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去。

22.非,fēi(1)形容词,不对的,错误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归去来兮辞》)——实际上我走上迷途并不太远,已经觉悟到如今退隐是正确的,而以前的做法错了。

(2)动词①讥评,责难,认为不对是已而非人,俗之同病。

(刘开《问说》)——认为自己正确,别人不对,这是世俗的通病。

②用在判断句中,相当于“不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人不是生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③无,没有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劝学》)——站在高处招手,臂膀没有加长,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

(3)副词①多用在叙述句、描写句中,相当于“不”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风俗云。

常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常考文言文实词翻译

直译法是指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保持原词的原意。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多数实词的翻译。

例如: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告子下》)翻译:因此,上天要把重大的使命降临到这个人的身上。

2.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孟子·告子下》)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现在为了宫殿的华丽而接受了。

二、意译法意译法是指根据文言文实词的内涵,用现代汉语表达其大致意思。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难以直译的实词。

例如:1.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论语·为政》)翻译: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甜如蜜。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翻译: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吗?三、增译法增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易懂,适当增加一些现代汉语词汇。

例如: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离骚》)翻译:道路漫长而又遥远,我将不断努力寻求真理。

2.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翻译:人生得意之时要尽情享受,不要让金杯空对皎洁的月亮。

减译法是指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更加简洁,适当删减一些文言文中的虚词。

例如: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翻译:了解的人不如喜欢的人,喜欢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知识、教授技艺、解答疑惑的人。

总之,在翻译文言文实词时,要根据具体语境和词义,灵活运用直译、意译、增译、减译等方法。

同时,要多积累文言文词汇,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考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例:1. 治:治理、处理例句:治大国如烹小鲜。

(《老子》)2. 谋:计划、策略例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论语·卫灵公》)3. 善:优点、长处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4. 勇:勇敢、有胆量例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文言文关键实词翻译

文言文关键实词翻译

1. 实词:人2. 翻译:人,指有生命、有感情的个体。

例句: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说:“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二、事1. 实词:事2. 翻译:事,指事情、事件。

例句: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孟子说:“天将赋予这个人重大的责任,必先让他心志受苦。

”)三、物1. 实词:物2. 翻译:物,指一切有形、有质的东西。

例句:庄子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

”(庄子说:“天地有伟大的美而不言说,四时有明显的法则而不议论。

”)四、道1. 实词:道2. 翻译:道,指宇宙万物的规律、原则。

例句: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说:“道如果可以言说,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称呼,就不是永恒的名。

”)五、德1. 实词:德2. 翻译:德,指品德、道德。

例句:荀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有德也。

”(荀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在于人有道德。

”)1. 实词:仁2. 翻译:仁,指仁爱、仁慈。

例句:孔子曰:“仁者爱人。

”(孔子说:“有仁德的人爱人。

”)七、义1. 实词:义2. 翻译:义,指正义、道义。

例句:孟子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说:“行善的人会得到许多帮助,行恶的人会得到很少帮助。

”)八、礼1. 实词:礼2. 翻译:礼,指礼节、礼仪。

例句: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孔子说:“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听,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九、智1. 实词:智2. 翻译:智,指智慧、聪明。

例句:墨子曰:“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墨子说:“聪明的人不疑惑,仁爱的人不忧虑,勇敢的人不畏惧。

”)十、勇1. 实词:勇2. 翻译:勇,指勇敢、有胆量。

例句: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说:“了解敌人,了解自己,百战不殆。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关键实词的翻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美。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初中文言文必考翻译词语

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一定的翻译词语是基础,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关键。

以下是初中阶段必考的文言文翻译词语解析,共计500字。

一、实词翻译1. “矣”:语气词,表示感叹、疑问或肯定,相当于“了”、“啊”等。

如:“吾友矣,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我的朋友啊。

)2.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在那里”。

如:“焉得谋?”(在哪里能找到计谋?)3. “若”:代词,相当于“你”、“他”、“它”。

如:“若善者,吾将与之游。

”(如果你是好人,我将与你交往。

)4.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5. “何”: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如:“何人能解?”(谁能解开?)6.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7. “之”:代词,相当于“的”、“之”。

如:“言之有物。

”(说的话有内容。

)二、虚词翻译1. “而”: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吗?)2. “于”:介词,表示时间、地点、原因等。

如:“于戏,予与尔同销万古愁。

”(唉,我与你们一同消解万古的忧愁。

)3. “以”:介词,表示原因、目的、方式等。

如:“以武侯之才,何患无后?”(凭借武侯的才能,何愁没有继承人?)4. “乃”:连词,表示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如:“乃知其不可而为之。

”(才知道它不可为而为之。

)5. “其”:代词,相当于“他的”、“它的”。

如:“其人可矣。

”(这个人可以了。

)6. “者”:助词,用于主语后,起停顿作用。

如:“此乃吾师也。

”(这就是我的老师。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宾语前置”:将宾语提前至主语之前,如:“吾友矣。

”(我的朋友啊。

)2. “定语后置”: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人皆曰予可矣。

文言文重点实词翻译积累

文言文重点实词翻译积累

一、名词1. 名:称谓,如“孔子名丘”中的“名”,译为“名字”。

2. 事:事物,如“事父事君”中的“事”,译为“侍奉”。

3. 宫:宫殿,如“赵武灵王宫”中的“宫”,译为“宫殿”。

二、动词1. 为:做,如“为臣”中的“为”,译为“做”。

2. 行:行走,如“行人”中的“行”,译为“行走”。

3. 见:出现,如“日月之行”中的“行”,译为“出现”。

三、形容词1. 好:美好,如“好学”中的“好”,译为“美好”。

2. 远:遥远,如“远行”中的“远”,译为“遥远”。

3. 仁:仁爱,如“仁者”中的“仁”,译为“仁爱”。

四、副词1. 曾:曾经,如“曾子”中的“曾”,译为“曾经”。

2. 乃:就是,如“乃吾子”中的“乃”,译为“就是”。

3. 既:已经,如“既而”中的“既”,译为“已经”。

五、介词1. 于:在,如“于我何有”中的“于”,译为“在”。

2. 以:用,如“以文会友”中的“以”,译为“用”。

3. 于:对,如“于归”中的“于”,译为“对”。

六、连词1. 而:并且,如“而况”中的“而”,译为“并且”。

2. 以:因为,如“以是”中的“以”,译为“因为”。

3. 故:所以,如“故曰”中的“故”,译为“所以”。

七、助词1. 之:的,如“之子”中的“之”,译为“的”。

2. 其:他的,如“其子”中的“其”,译为“他的”。

3. 所:所,如“所以”中的“所”,译为“所”。

总之,翻译文言文实词需细心揣摩,注重积累。

以下列举一些文言文实词翻译示例,以供参考:1. 项脊轩,吾妻死之年所筑也。

(《项脊轩志》)项脊轩:项脊之轩,指作者的居所。

吾妻:我的妻子。

死之年:去世的那一年。

所筑:所建造的。

2. 长夜沾湿何由彻?(《离骚》)长夜:漫长的夜晚。

沾湿:被湿润。

何由:从哪里。

彻:彻夜,整夜。

3.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论语》)君子:有道德的人。

交:交往。

淡如水:清淡如水。

小人:品德低下的人。

甘若醴:甜美如美酒。

通过以上实词翻译积累,相信读者在阅读文言文时,能更加得心应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重点实词句子翻译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气候能够左右人的性情,其中有两个因素十分重要,①。

南方常年气候温和、湿润,这使南方人头脑冷静,感情细腻,对外界变化敏感,并功于心计,②;北方冬季寒冷而干燥,导致北方人容易急躁,行为粗犷,对外界感觉不太敏锐,历史上多有将才武士以及草莽英雄。

另外,③,例如江南一带多雨,年降水量有800毫米至1700毫米,这使江南人更加多愁善感。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答案及解析20.(6分)示例:①分别是气温和湿度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②历史上多有文人雅士及精明商人(其他合适身份,如“诗人才子和谋臣策士”等亦可)③降雨量对人的情绪(或性情、性格等)也有影响(每写出一处给2分。

意思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下面填入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

①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好。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②从来没有换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③咬文嚼字,在表面上看像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④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感情⑤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⑥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A. ③②④⑥⑤①B. ②⑤④⑥③①C. ①⑤④⑥③②D. ③①⑤②④⑥答案及解析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9. C【解析】试题分析:语句衔接的题目是常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有时选用关联词语,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选用关联词语注意分析前后语句之间的关系,此题属于排序的形式,①承接前文,⑤转折,④⑥③②解释原因。

病句类型及解析丨缺宾语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例1: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

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

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

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

(应在其末加“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

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复习重点实词,很重要!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1.官人疑策爱也,秘之。

【爱】误:喜欢正:吝啬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译文】过路的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骡子,便把它藏了起来。

2.有功故出反囚,罪当诛,请按之。

【按】误:按照正:审理【译文】徐有功特意开脱谋反的人,论罪应当处死,请审理他。

3.高祖遣使就拜东南道尚书令,封吴王。

【拜】误:拜见正:授予官职【译文】高祖派来使者授予(杜伏威)东南道尚书令的官,封他为吴王。

4.府省为奏,敕报许之。

【报】误:报告正:回复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译文】有关部门为此上奏,(后主)下诏回复同意了这件事。

5.齐孝公伐我北鄙。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5.齐孝公伐我北鄙。

【鄙】误:轻视正:边境【译文】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

6.大败李信,入两壁,杀七都尉。

【壁】误:城墙正:军营【译文】大败李信的军队,攻下两座军营,杀死七名都尉。

7.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病】误:生病正:担心,忧虑【译文】尧的百姓担心水患,因而在水上筑巢,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

8.焕初除市令,过谢乡人吏部侍郎石琚。

【除】误:免除正:(被)授职【译文】刘焕刚被授职市令,拜访同乡吏部侍郎石琚。

9.师进,次于陉。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9.师进,次于陉。

【次】误:依次正:临时驻扎【译文】诸侯的军队前进,驻扎在陉地。

10.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

【卒】误:完毕正:通“猝”,突然【译文】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

11.王趣见,未至,使者四三往。

【趣】误:高兴正:通“促”,赶快【译文】楚王赶快接见(尊卢沙),(尊卢沙)没有到,(楚王派)使者多次前去(邀请)。

12.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误:安置正:问候【译文】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13.若复失养,吾不贷汝矣。

【贷】误:借给正:宽恕【译文】如果再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宽恕你了。

14.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

【逮】误:捉拿正:及,达到【译文】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群臣没有人能比得上。

15.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

【德】误:恩德正:感激【译文】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

16.陛下登杀之,非臣所及。

【登】误:上去正:当即【译文】陛下(如果)当即杀掉他,(就)不是我的职权管得了的。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17.凡再典贡部,多柬拔寒俊。

【典】误:典籍正:主管【译文】贾黄中先后两次主管贡部,多次选拔出身寒微而又才能杰出的人。

18.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

【点】误:标点正:删改【译文】弥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没有删改。

19.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多】误:许多正:称赞【译文】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

20.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

【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文】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他而没有加以强行改变。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21.阿有罪,废国法,不可。

【阿】误:阿附正:偏袒【译文】偏袒有罪之人,废弃国法,是不能容许的。

22.弁性好矜伐,自许膏腴。

【伐】误:讨伐正:夸耀【译文】宋弁生性喜好自我夸耀,自认为门第高贵。

附:(弁biàn古代一种尊贵的冠,为男子穿礼服时所戴。

)23.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

【富】误:富裕正:众多【译文】繁多的音乐和女色,众多的妻室子女,都不过是供自己一个人享受罢了。

24.所犯无状,干暴贤者。

【干】误:干涉正:冒犯、冲犯【译文】我们所做的(事情)太无理,侵扰了贤良。

25.致知在格物。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25.致知在格物。

【格】误:标准正:推究【译文】推及知识(真正明白)在于(深入)推究事理。

26.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

【更】误:改换正:经过【译文】汉朝想派使者去联络月氏,但通往月氏的道路必定经过匈奴统治区。

27.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

【购】误:购买正:重赏征求【译文】公孙瓒听说这件事非常愤怒,重赏捉拿田畴,最后将他捕获。

28.齐将马仙埤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规】误:规劝正:谋划【译文】齐将马仙埤让各座营寨相连逐步向前推进,谋划解除对义阳城的围困。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29.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

【过】误:经过正:造访、探望【译文】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知道的。

30.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

【憾】误:遗憾正:怨恨【译文】我们的国君在上能宽大化民,不用刑法;我们的人民在下生活富裕,没有怨恨。

31.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

【恨】误:怨恨正:遗憾【译文】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

32.命下,遂缚以出,不羁晷刻。

【羁】误:捆绑正:停留【译文】命令一下去,就(把死罪案犯)绑上押出来,片刻也不停留。

33.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疾】误:憎恨正:妒忌【译文】孙膑来到魏国,庞涓担心他才能超过自己,妒忌他。

34.曾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

【俭】误:节省正:年成不好【译文】吴遵路曾经预先在吴地买米,用来防备年成不好。

35.其简开解年少,欲遣就师。

【简】误:简略正:选拔【译文】你可以选拔聪明有知识的年轻人,派他们去从师学习。

36.时杨素恃才矜贵,轻侮朝臣。

【矜】误:怜悯正:夸耀【译文】当时杨素依恃夸耀自己的才能和地位,轻视侮辱朝廷大臣。

37.遂铭石刻誓,令民知常禁。

【禁】误:禁止正:禁令【译文】王景于是让人在石碑上刻下诫辞,使百姓知晓法典禁令。

38.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捐】误:捐助正:撤除【译文】(吴起便)申明法度,赏罚分明,撤除冗余官员,废除疏远的王族的爵禄。

39.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

【刊】误:刊登正:删除【译文】(朱并)控告张俭和同郡二十四人结为朋党,朝廷于是下诏(删除告发人姓名的捕人文书)搜捕张俭等人。

40.盖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克】误:战胜正:能够【译文】好好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实在很少。

41.时虽老,暇日犹课诸儿以学。

【课】误:讲课正:督促【译文】当时虽然年事已高,但闲暇的时候还督促孩子们学习。

42.上令朝臣厘改旧法,为一代通典。

【厘】误:逐步正:订正,改正【译文】皇上命令朝臣改正旧的法令,作为一朝通用的典章制度。

43.然百姓离秦之酷后,参与休息无为。

【离】误:离开正:通“罹”,遭遇【译文】但是百姓遭遇秦国的残暴统治后,曹参给了他们休养生息的机会,无为而治。

44.公,相人也,世有令德,为时名卿。

【令】误:命令正:美好【译文】(魏国)公,是相州人,世代有美好品德,都是当时有名的大官。

45.民不胜掠,自诬服.【掠】误:掠夺正:拷打【译文】那个百姓禁受不住拷打,自己捏造事实服罪了。

46.未及劳问,逆曰:“子国有颜子,宁识之乎?”【逆】误:违背正:迎着【译文】没有问候(袁闳),迎着便说:“你们那地方有位颜子,你认识吗?”47.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