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功能食品研发技术体系的建立和应用
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特色食用菌是一类在市面上越来越受欢迎的食物,其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备受人们的青睐。
为了满足人们对不同口味食物的需求,并提高特色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选育新品种和探索高效栽培技术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主要介绍了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是为了开发更高产、更优质、更抗病虫害的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选育重要性方面,首先介绍了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对农业发展的意义,包括丰富特色食用菌品种资源、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等。
其次,讨论了品种选育的方法和策略,探讨了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等不同的选育手段和途径。
高效栽培技术创新是为了提高特色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高效栽培技术在提高特色食用菌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改善菌种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需求。
文章将着重介绍高效栽培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环境因素的控制,以及底材选择、菌种接种、菌丝扩增等栽培技术的改进与优化。
通过选育新品种和创新高效栽培技术,特色食用菌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章将在结论部分探讨选育新品种与高效栽培技术之间的关系,强调二者的相互促进,为特色食用菌产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同时,文中还将探讨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高效栽培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前景和推广,为进一步提升特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经济效益提供有力支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探讨与叙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概述了特色食用菌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的背景和意义。
其中包括概述了特色食用菌的重要性和市场需求,以及目前选育新品种和创新栽培技术的情况。
同时明确了文章的目的,即通过本文的探讨和研究,为特色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是当前农业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食药用菌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营养和药用价值的生物资源,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和研究。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增加,食药用菌的市场前景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全面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其应用。
通过对当前相关技术的调研和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进行说明。
然后,在正文部分将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概况,并详细讨论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
最后,在结论部分将总结关键技术创新,并展望其应用前景,同时分析对全产业链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结: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全面介绍食药用菌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并重点探讨其中的关键技术创新。
通过深入了解该产业链的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助于进一步推动食药用菌行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健康和营养的需求。
文章结构部分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的背景和意义;阐明本文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2. 正文:详细介绍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概念、特点以及相关重要环节。
重点呈现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具体的技术应用和改进,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产业链效率。
2.1 食药用菌全产业链介绍:对食药用菌全产业链的定义、组成和发展现状进行阐述,为后续讨论打下基础。
2.2 关键技术创新1:介绍第一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2.3 关键技术创新2:介绍第二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2.4 关键技术创新3:介绍第三个关键技术创新领域,包括相关的研究进展、技术原理和应用情况。
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
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且具有药用价值的食品,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而其中,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是食用菌行业不可或缺的环节。
一、食用菌加工技术
目前,关于食用菌的加工技术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调味加工
调味加工是制作切口菇、香菇等食用菌罐头、干菌制品、调味腌制品、罐头凉
菜和金针菇、树芝菇、茶树菇、沙姜等深加工品的一种广泛应用的食品加工技术。
2. 鲜品加工
鲜品加工是将新鲜食用菌进行加工制作成为可长期保藏的食品,如鸡脚菇、茶
树菇、树芝菇、香菇、金针菇、平菇等。
3. 植物膜加工
植物膜加工是将食用菌经过脱水后,将它们放在生态植物膜上制成成品,符合
环保要求的产品。
目前植物膜技术正在不断研发,被广泛运用在各个领域。
二、食用菌产品研发
现在,人们对高品质、高营养、有功能性的食用菌产品越来越有需求。
因此,
食用菌产品研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食用菌保健品
食用菌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并具有药用价值,因此制作营养保健品或药品有着广
阔的发展前景。
如金针菇胶囊、茶树菇片、香菇干等保健品。
2. 食用菌饮品
利用食用菌制作成果汁、饮料、果酒、啤酒等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如茶树菇饮料、香菇果汁等。
3. 食用菌半成品
通过对食用菌的加工制作成各种半成品,如冷冻食品、方便菜,可供餐饮企业或消费者使用,如香菇三明治、金针菇汤圆。
总而言之,食用菌加工技术与产品研发是食用菌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食用菌产业高品质发展的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食用菌产业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
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在食品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食用菌加工与利用技术在提高产品质量、延长保鲜期、丰富产品种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加工与利用技术,并探讨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一、食用菌的鲜食加工技术1. 风干:食用菌通过风干,可以去除多余的水分,延长保鲜期,增强香味和口感。
风干后的食用菌通常用于制作干货食品或专业调料。
2. 腌制:腌制是一种经典的食物加工方式,通过在食用菌中添加盐、糖、酱油等调味料,可以增加食用菌的风味和口感,同时延长保鲜期。
3. 火腿腌制:将食用菌拌入盐、糖、香料等腌制料中,腌制一段时间后,用低温进行干燥,制成食用菌火腿。
食用菌火腿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常用于烹饪和配料。
二、食用菌的加工与烹饪技术1. 切片:将食用菌切成薄片,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烹饪的速度和效果。
切片后的食用菌可以用于炒菜、炖汤等多种烹饪方式。
2. 炒制:将切好的食用菌放入炒锅中,翻炒均匀,加入适量的调味料,炒制出色香味俱佳的菜肴。
炒制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烹饪方式,不仅可以保留食用菌的鲜美口感,还能增加口感的层次感。
3. 炖煮:将食用菌放入高压锅或炖盅中,加入适量的水或高汤,炖煮一段时间,制成口感鲜美、汤汁浓郁的食用菌汤。
炖煮是一种将食用菌的营养充分释放出来的有效方式。
三、食用菌的深加工技术1. 菌菇粉:将食用菌烘干并研磨成粉末,制成食用菌粉。
食用菌粉可以用于面包、糕点、饼干等食品的制作,增加产品的营养价值。
2. 菌菇罐头:将食用菌经过加工和灭菌处理后,装入罐头中,制成菌菇罐头。
菌菇罐头具有较长的保鲜期,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用菌类产品的需求。
总结:食用菌类的加工与利用技术是食品行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通过鲜食加工技术、加工与烹饪技术以及深加工技术,食用菌可以被加工成多种形式的食品,满足人们对美食的需求。
饮食新保障:食用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食用菌:吃得美味,吃得安全
3%以上。 0
MI NSHE H¨_ A J _ GMU NG S A0 X_ nE KE IX AN 民生视角下的科技项目
食用菌是有子实体的、 可食 的 质 残 留快 速 检 测 技 术 和 高 效 环 保 少损 失 , 收入 2 . 元。 增加 35亿
大型 真菌 的统 称 ,既是鲜 美 食 物 , 污 染微 生 物消 杀 技术 , 食 用菌 生 使
我省 高校 、 科研 院所 的众 多科研 项 目中 , 精心 筛选 出一
批项 目成 果 , 从民生科技 的视角来解读 它们。
维普资讯
民 科 饮食 新保 障 』 生技
,东科技 20 0总第 7 期f 9 071 3 3
维普资讯
◆带 动 广东 省 丰顺 、 清新 等贫
又是 医药原 料 。自 2 0世纪 9 0年代 产 的检 测 时 间从 常 规 数 天 至 数 周 困 山 区 33 农 户 发 展食 用 菌 生 .8万 以来 , 各类 食 用菌 如 雨后 春笋 般 出 缩 短到 几分 钟 至几 小 时 , 并提 高 消 产 , 贫奔 康 , 均 增 收 超过 3 0 脱 户 00 现 在人们 面 前 ,农 村 大种食 用菌 , 毒 效 率 3 %~ 0 0 5 %,在 国 内首 次 突 城里 专设 食 用菌 餐馆 、火锅 店 等 , 破 了食 用 茵 产 销 在 线 质 控 技 术 难
公共 交通 等公益领 域科技项 目的实施 力度 ,才能让老
食用菌精深加工 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封面专题COVER TOPIC文/ 赵立艳 南京农业大学食用菌精深加工我国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产量占全球70%以上。
近年来,随着食用菌育种及工厂化栽培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食用菌产量高速增长。
境,阻碍了食用菌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
针对国家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以食用菌产业增值、增效、增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⑨40 中国农村科技 CHINA RURAL SCIENCE & TECHNOLOGY⑨菌从单一的“鲜食烹饪”模式向“即食方便”多元化分类加工的转型升级。
建立了低油型和非油型食用菌脆片的超声渗透组合脱水技术,攻克了食用菌淀粉质含量低造成加工过程中脆度差、结构皱缩、含油率高的技术难题,使食用菌特征营养与风味成分损失率控制在30%以内,褐变度降低20%以下,产品皱缩率在8%以下,含油率从市场同类产品的30%~50%降至15%以下;创制了食用菌-谷物超微粉的挤压预糊化交联技术,突破了食用菌粉作为主食配料造成的复合面团成型难、产品口感差等技术瓶颈,食用菌-谷物复配营养主食系列的食用菌粉添加量提高到15%以上;创建了复合酶解-美拉德提鲜增香精准控制技术,解决了传统调味品含盐量高、风味单一等问题,减钠指数达到45%以上,开发了新一代纯天然新型食用菌调味料系列产品。
三是创制了食用菌功能类产品开发的全流程品质控制技术体系,解决了食用菌功能成分提取率低、稳定性差等深加工技术问题,推动了食用菌从农产品向高值化加工产品的提质食用菌创新性技术成果一是阐明了食用菌基础加工物性和加工过程中品质劣变规律,构建了食用菌分类加工适应性标准,建立了食用菌加工产业数据共享平台,为食用菌分类加工提供了基础理论支撑。
解析我国18个主产区45种食用菌的组织质构、特征风味、健康功能等基础数据,阐明了食用菌在不同加工环境下质构、色泽、营养和风味等品质劣变规律,明确了不同食用菌对脱水干制、调理调味、制汁制酱、主食配料和功能性基料等多种加工方式的适应性,解决了我国食用菌种类繁多、加工物性差异大、适应性不明确和加工盲目性严重等食用菌加工基础理论问题,构建了食用菌分类加工适应性标准,制定了《猴头菇青稞酥》等多项团体和企业标准,创建了食用菌加工产业数据共享平台,为全国食用菌企业的加工技术与产品开发提供了开放性数据检索。
食用菌研发中心实施方案
食用菌研发中心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食用菌研发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一、建立研发团队
首先,我们将组建由食用菌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以确保研发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研发团队将负责食用菌品种改良、培育新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等工作。
二、建设研发基地
其次,我们将建设一批现代化的食用菌研发基地,配备先进的设施和设备,为研发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
研发基地将成为食用菌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
三、加强科研合作
同时,我们将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共享资源、技术和成果,推动食用菌研发工作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通过合作,加快食用菌研发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推进技术创新
我们将不断推进食用菌研发领域的技术创新,加大对关键技术和重
点领域的攻关力度,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满足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的要求。
五、加强人才培养
此外,我们将加强对食用菌研发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批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为食用菌研发中心的长远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六、加强宣传推广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食用菌研发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食用菌研发中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参与到食用菌研发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相信食用菌研发中心将会取得长足的发展,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也将为食用菌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力支撑。
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
四、结论
四、结论
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与应用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通过对灵芝 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我们有望利用这种天然药物资源为人类带来更多健康福祉。 然而,在推动灵芝功能性食品研发与应用的道路上,我们仍需解决一些挑战,如 提高提取工艺、完善功效评价标准、确保产品质量等问题。未来,我们期待在灵 芝功能性食品领域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突破,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安 全的产品选择。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1、灵芝的营养成分:灵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三萜、黄酮类化合物等 多种活性成分,这些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物活性。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2、研发流程:从灵芝中提取有效成分,通过科学配方和加工工艺,制成具有 特定功能的灵芝功能性食品。这类食品需经过严格的毒理学和功效学实验,以确 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灵芝功能性食品的研发
3、新型灵芝功能性食品:目前,市场上已涌现出许多新型灵芝功能性食品, 如灵芝胶囊、灵芝茶、灵芝保健品等。这些产品以灵芝为主要原料,针对不同消 费群体和特定功能需求进行研发。
三、灵芝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三、灵芝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1、增强免疫力:灵芝功能性食品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提高抵抗力,预 防感冒等常见疾病。
1、多糖
灵芝多糖是灵芝的主要功能性成分之一,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炎等 多种生物活性。灵芝多糖能激活免疫细胞,增强人体抵抗力,并对肿瘤细胞具有 直接抑制作用。
2、三萜
2、三萜
灵芝三萜是另一种重要的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表明,灵芝三萜对多种癌症具有抑制作用,并能有效降低炎症反应,改善过 敏症状。
食用菌种植与利用新技术
食用菌种植与利用新技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增加,食用菌的种植与利用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并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和应用新技术。
本文将介绍一些近年来用于食用菌种植与利用的新技术,并分析其优势和应用前景。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食用菌种植中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在食用菌种植中的应用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变食用菌的基因组,以提高其抗病性、产量和品质。
例如,利用CRISPR/Cas9技术,科学家们成功地编辑了一些食用菌的基因,增强了其抗虫和抗病能力。
通过删除或修改一些关键基因,研究人员有效地提高了食用菌的抗病毒能力,从而减少了病害的发生和对农药的依赖。
此外,基因编辑技术还可以用于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编辑调控相关基因,科学家们成功地提高了一些食用菌的产量。
同时,他们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了食用菌的味道和口感,进一步提升了其食用价值。
二、人工智能在食用菌种植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为食用菌种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控食用菌的种植环境,提高其产量和质量。
例如,利用传感器和数据分析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实时监测并优化食用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
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人工智能系统能够给出最佳的种植条件,从而提高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此外,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用于预测食用菌的生长和产量。
通过建立复杂的预测模型,科学家们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环境条件来预测未来的食用菌产量。
这有助于农民做出合理的种植计划,提前做好市场准备。
三、生物技术在食用菌利用中的应用除了在种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还在食用菌的利用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利用酶解和发酵等生物技术手段,科学家们可以提取和开发食用菌中的有效成分,扩大其利用价值。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可以提取食用菌中的多糖和多肽等生物活性物质。
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在保健品和医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是以国家食用菌产业为核心,通过技术研究、普及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综合集成,推进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体系。
该体系围绕食用菌高效栽培技术、品质安全关键技术、新品种选育和应用技术、规模化生产与产业化技术、加工与价值提升技术等核心领域,整合了精准栽培、营养调控、生物学基础与工程智能、生态健康与环保等诸多技术要素,旨在构建高效产业化、品质稳定安全、多样化增值创新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竞争力和核心优势。
食用菌资源的开发及利用
食用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食用菌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健身强体的理想食品,也是人类的三大食物之一,它是介于动物性、植物性食品之间的第三类食品,即菌类食品;同时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人们公认的高营养保健食品。
因此,食用菌常被人们作为美味佳肴,誉为“山珍”、“植物性食品的顶峰”、“上帝的食品”、“健康食品”、“长寿食品”。
栽培食用菌,原料来源广,技术简单易行,投资少,见效快。
既可变废为宝,又可综合开发利用。
这样对于消费者有丰富的食用价值;对生产者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食用菌产品不仅行销于国内各大市场,而且还畅销于国际市场。
所以,发展食用菌生产己不能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栽培模式及品种;消费者对食用菌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针对这些问题,就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食用菌资源的发展前景。
一、食用菌栽培业的发展1.由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
20世纪50年代前,人们以栽培双抱菇为主。
现在香菇、木耳、平菇、金针菇、草菇、银耳、猴头及灵芝等食用菌的生产都有了较大的发展。
尤其是一些珍稀菌类,如袖珍菇、杏鲍菇、茶树菇、白灵菇、姬松茸等也相继上市。
2.由单一的栽培方式向多种栽培方式发展,并逐步趋于工厂化生产,进行集约化栽培,如多种形式的立体栽培、菌粮问作、菌菜间作等。
3.栽培用的原料来源更为多样性。
从原来以段木、粪草、秸秆为主发展到代料培养,如用棉籽壳、玉米芯、高梁壳、酒糟、废棉等多种工农业下脚料。
4.不断培育新品种和提高菌种的质量。
现己采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细胞融合育种等方法,从而改变过去单一使用自然育种的局面。
近年来,开始通过发酵技术培养液体菌种。
液体菌种己开始应用于生产,但技术应用尚未成熟,有待进步兀善。
5.劳动方式逐步从手工操作向半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方向发展。
6.从副业生产转向专业生产,正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并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
7.从零星散户栽培向联户规模型发展。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与改良技术
食用菌的菌种选育与改良技术食用菌是指可以作为食品或药物的真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养殖业和药物制造等领域。
菌种的选育和改良技术是食用菌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菌种选育与改良技术。
一、菌种选育技术1. 选择合适的基因库:通过分离、筛选和保存各类菌种的母菌和种菌,建立一套完整的、丰富的、有代表性的基因库,有利于对菌种进行选育。
2. 优质母菌的筛选:通过对不同菌种进行品种鉴定、酶活性测定等手段,选择出产量高、品质好、病害抗性强的菌株作为母菌,为后续菌种选育打下基础。
3. 优质种菌的培育:通过选择适宜的培养基、优化培养条件并进行筛选,选择出生长快速、产量高、菌丝规整的种菌。
二、菌种改良技术1. 交配育种:不同菌株之间进行有性交配,通过亲本间的基因重组,获得新菌株。
利用此技术可以提高菌株的产量、耐病性等性状。
2. 辐射诱变育种:将菌株暴露在适量的辐射源下,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从而改变菌株的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新的优质菌株。
3. 基因工程育种:通过基因的克隆、转移和重组,将具有特定特性的基因导入到目标菌株中,以增强菌株的抗性、产量等性状。
菌种选育和改良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优质、更高效的食用菌菌种,并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可以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菌株的选择和改良,在提高菌株产量的同时,降低病害的发生和产量的波动,提高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当然,在菌种选育和改良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合理利用遗传资源:合理利用、保存和开发菌种的遗传资源,是有效进行菌种选育和改良的重要基础。
2. 密切结合实际需求:在菌种选育和改良的过程中,需密切结合实际需求,选择具有优异种质的菌株进行深入研究和培育。
3. 引进外来菌种的评估:在引进外来菌种时,需进行系统评估和鉴定,确保其适应当地环境和生产技术水平。
总之,菌种选育与改良技术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选择合适的基因库、优质母菌筛选、优质种菌培育等手段,可以获得优质的菌种。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介绍
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介绍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包含1个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6个功能试验室和19个综合试验站.本体系由21位岗位专家和19位综合试验站站长组成,本体系团队共174人,带动示范县80个及其技术推广人员533人,分布于15个省(市、区),涵盖产业总产量的70%以上的区域。
一、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从事食用菌产业技术发展需要的基础性研究和基础性工作;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承担国家和区域的产业技术研发任务;制订食用菌行业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规划;收集、监测和分析食用菌产业发展及市场动态;开展产业政策的研究与咨询;组织学术活动和技术交流,开展技术培训;监管功能研究室和综合试验站的财务运行。
建设依托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该所是国家级公益性综合研究机构,是国家食用菌标准菌株库、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微生物肥料和食用菌菌种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三认证)挂靠单位,全国食用菌品种区试主持单位。
二、功能研究室1、遗传与育种研究室开展食用菌种质评价与创新;发展育种理论和方法研究,为我国食用菌育种提供技术支撑和方向引导。
科学家岗位职责:①基础种质和核心种质,国内食用菌主要栽培种类的基础种质评价与研究,主要栽培种类的核心种质评价与研究;②种质改良与菌株维护技术研究,主要栽培种类的现有当家品种的改良和维护;③种质创新,开展主要栽培种类的新品种选育,进行自主知识产权育种。
④菌种质量,开展评价技术和规范使用技术和管理模式研究。
2、栽培与设施研究室研制和集成主要食用菌的基质、环控、良种良法、轻简化等高效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不同生态区域、不同季节、不同种类的高产稳产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食用菌生产各环节的工器具和设备设施。
科学家岗位职责:① 香菇、侧耳、双孢蘑菇、黑木耳、毛木耳、金针菇、珍稀种类和主要药用种类的高效关键栽培技术研究;②中原地区生态条件的综合栽培技术研究;③东北丘陵气候条件的高效栽培技术研究;④工厂化栽培关键技术研究;⑤新基质的开发利用和培养料制备技术研究;⑥产后废弃物利用与循环经济技术研究。
食用菌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2002 年 12 月
目录
第一章 概 述………………………………………………………………………………………3 一、食用菌类功能食品的概念及特点……………………… ……………………………………3 二、食用菌功能食品开发的意义 …………………………………………………………………3 三、菌类功能食品生产现状 ………………………………………………………………………4 四、菌类功能食品开发策略 ………………………………………………………………………5 五、菌类功能食品的开发 …………………………………………………………………………8
二、食用菌新型食品开发的意义
食用菌类是世界性的健康食品(Health Food)或功能食品(Function Food),不仅富 含蛋白质、维生素类,所含生理活性物质,如高分子多糖(Polysaccharide)、天然有机锗 (N.O.Germanium)、CAMP、三萜类化合物等,对维护人体健康,有着更加重要的利用价值。
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冻干杏鲍菇是一种食用菌,具有鲜美的口感,浓厚的香味,以及丰富的营养成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厨房烹饪中。
然而,冻干杏鲍菇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一个就是质量的不稳定性问题。
因此,如何建立完善的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其质量稳定,已然成为当前冻干杏鲍菇行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概述HACCP(HazardAnalysisCriticalControlPoint)质量控制体系是从危害溯源的角度考虑,设计并实施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达到食品质量安全的要求。
它是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HACCP质量控制体系,可以使冻干杏鲍菇的质量更加稳定,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二、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1、设定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原则在建立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时,首先要对HACCP质量控制体系提出7个原则,即:原料质量控制原则、原料处理原则、消毒原则、储存原则、包装原则、发货原则以及反馈原则。
2、制定HACCP质量控制体系根据HACCP质量控制体系原则,制定出7个具体的控制步骤,即:原料质量检测、原料处理、消毒处理、贮存过程、包装步骤、发货过程以及反馈回收步骤。
在这7个步骤中,各步骤之间都要做好把关,以确保冻干杏鲍菇的质量稳定。
三、冻干杏鲍菇HACCP质量控制体系的应用1、原料质量检测在开始生产冻干杏鲍菇之前,都要对原料进行细致的检测,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生产要求。
对于原料,应采用逐一检验的方式,并针对每一种材料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以保证冻干杏鲍菇的质量稳定。
2、消毒处理在进行生产的时候,应该采用消毒处理的方式,以消除杀虫剂、病菌、毒素等有害物质,以保证冻干杏鲍菇的质量安全。
另外,对于消毒处理也应该定期进行检测,以确保消毒处理的有效性。
3、储存过程在冻干杏鲍菇的储存过程中,应该采用低温,低湿度的状态储存,以确保冻干杏鲍菇的质量稳定。
构筑我国食用菌行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议
1 食用 菌 标 准体 系 现 状
我国现有食用菌 国家 、 行业 标 准 5 ( 家标 准 2 项 , 2项 国 O
行业标准 3 项)其中 2 项是上世纪 8 年代到 9 年代末颁 2 , 9 0 0
布实施 的,0项是 2 0 以后颁 布实施 的, 2 00年 3项是 2 0 0 3年新 修订的。5 2项食用菌国家 、 行业 标准中基础标准 1 , 品标 项 产
1 1 我国食用菌标准 以单一 产品标 准居多 , . 农业部 的行业标 准在制定中已经意识 到这个 问题 , 2 0 自 0 2年 以来 , 食用 菌产
品的行业标准主要 以大类 为 主 , N / 4 —20 ( 色食 如 YT7 9 0 3绿 品 食用菌》N 05 08 20 标 准《 、 Y 59 ~59 — 02 无公害食 品 香菇》 、 《 无公害食 品 平 菇》《 、无公 害食 品 双 孢蘑 菇》 《 、无公 害 食 品 黑木耳》 这些标 准的制定为今后食 用菌行 业标准 的进一步 等, 完善打下了一个好 基础 。从 食用 菌生 产 的源 头管理 、 产管 生 理、 加工及产后管理 、 运输及 销售管理 、 全检 测等方 面来 看 , 安 虽然也有部分国家标 准以及农 业部 和 国家 进出 口商 品检验局
维普资讯
它 用 冒
E ⅡI D I
F G UN I
20() 0 6 3
构筑我 国食 用菌行业技术标 准体 系建议
徐 俊 高观世 侯 渡
( 中华全 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 用菌研究所 , 云南 昆明 6 0 2 ) 5 2 3
摘 要 食用菌产品是 我国具有明显出 口优势 和国 内消费市场 优势的农产品之一。建立配套 性 、 系统性 、 先进 性 、 用性 的食 实
-食用菌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
食用菌保健功能及保健食品应用与开发作者:周素娟张晓娜食用菌是人类可食用的大型真菌,可分为以平菇、香菇、蘑菇、金针菇、木耳等为代表的食用型菌类和以灵芝、茯苓、冬虫夏草等为代表的药用型菌类两大类。
中国食用菌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上食用菌最大的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多糖、膳食纤维、不饱和脂肪酸、核苷、矿物元素及多种生理活性物质,因此,既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也具有重要的医疗保健功能。
随着现代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等所谓现代“文明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人们的营养保健观念正在发生显著变化。
以食用菌为主要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具有特定的保健功能,能够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顺应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要求,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食用菌的保健功效随着人们对食用菌生物活性的深入研究,其所具有的保健功效已得到多方面的证实。
食用菌含有多种类型的功效成分,如多糖类、多肽氨基酸类、矿物质、维生素、三萜类和脂肪类等。
食用菌多糖指从食用菌中分离出的由 10 个以上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多聚物。
作为一类重要的保健食品功能因子,多糖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用菌中。
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食用菌多糖有香菇多糖、灵芝多糖、毛木耳多糖、冬虫夏草菌丝多糖、银耳多糖、双孢蘑菇多糖、猴头菇多糖、裂褶菌多糖、阿魏侧耳多糖、灰树花多糖、鸡腿蘑多糖、姬松茸多糖、竹荪多糖等。
1.1、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具有抗肿瘤功效的食用菌种类很多,主要包括层孔菌属、蘑菇属、侧耳属、灰树花属、牛肝菌属、灵芝属、虫草属、猴头菇属、香菇属、马勃属、裂褶菌属等。
灵芝相关产品在临床上经常单独使用或者与放化疗结合使用,被认为具有明显的抗癌功效 [3]。
香菇多糖、裂褶菌多糖、云芝糖肽(PSP)、云芝多糖(PSK)等已作为临床药物应用于免疫性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2、抗菌、抗病毒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就发现有些食用菌多糖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病毒作用,后来陆续发现某些多糖对艾滋病病毒(HIV)具有抑制作用 [3]。
食用菌的新产品开发与工艺改进研究
食用菌的新产品开发与工艺改进研究食用菌作为一种营养丰富、口感鲜美的食材,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和对美食的不断追求,食用菌的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食用菌新产品开发1. 食用菌粉食用菌粉是将新鲜的食用菌经过洗净、晾干、研磨等工艺制成的粉末状产品。
食用菌粉营养丰富,可以作为调味品使用,也可以加入到面包、饼干等食品中,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和口感。
2. 食用菌保健品食用菌具有很多保健功能,如增强免疫力、调节血糖、降低血脂等。
因此,将食用菌制成保健品是一种很好的开发方向。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不少食用菌保健品,但是品质良莠不齐,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3. 食用菌罐头食用菌罐头是将新鲜的食用菌经过清洗、消毒、烹制等工艺制成的罐头产品。
食用菌罐头可以长时间保存,方便携带,是户外旅行和应急情况下的好选择。
二、食用菌工艺改进1. 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
可以通过改进种植环境、优化培养基配方、改进采摘和包装等方式来提高产量和质量。
2. 开发新的种植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如何将这些新技术应用到食用菌的种植中,可以大大提高产量和质量。
3. 探索新的加工工艺除了制作罐头、粉末等产品外,还可以探索新的加工工艺。
如将食用菌制成干货、腌制品等,增加产品的多样性和附加值。
总之,食用菌的新产品开发和工艺改进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过程。
希望通过不断地努力和创新,能够开发出更多更好的食用菌产品,为人们的健康和美食生活带来更多的选择和享受。
海鲜菇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
海鲜菇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与应用研究海鲜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为了充分利用海鲜菇的有效成分,并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研究人员们开展了海鲜菇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与应用的研究。
本文将对海鲜菇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以及其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海鲜菇的有效成分提取技术主要包括水提法、酶解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多种方法。
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之一,通过将海鲜菇样品与水浸泡,然后加热蒸馏提取,得到水提取液。
酶解法则是利用特定的酶来分解海鲜菇中的大分子物质,从而提取出有效成分。
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则是利用微波或超声波的物理效应来加速提取过程,提高提取效率。
其次,海鲜菇中的有效成分主要包括多糖类、多酚类、蛋白质以及多种活性物质。
多糖类是海鲜菇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
多酚类物质也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能够中和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海鲜菇中的蛋白质含量丰富,具有滋补身体、提供营养的作用。
还有一些活性物质,如β-葡聚糖、麦角甾醇等,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在食品领域的应用方面,海鲜菇的有效成分被广泛用于功能性食品的研制。
海鲜菇多糖类物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染和疾病。
因此,将海鲜菇的多糖类物质提取出来,加工制成保健品或添加在食品中,能够增加食品的营养价值,提高人体健康水平。
此外,海鲜菇中的多酚类物质也具有抗氧化活性,可以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防止食品变质。
在医药领域的应用方面,海鲜菇中的有效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炎、降血脂等多种药理作用。
目前,海鲜菇的多糖类物质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药的研发和临床治疗。
例如,海鲜菇多糖类物质可用于治疗癌症,通过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抑制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此外,海鲜菇蛋白质中的一些特殊氨基酸序列也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可用于治疗高血脂。
食用菌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
食用菌营养价值及开发利用刘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81)摘要:食用菌含有氨基酸、蛋白质、糖类、脂类、维生素、矿物质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免疫力、降低胆固醇等多种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开发利用价值。
本文综述了食用菌的营养成分、药理作用及其开发利用进展。
关键词:食用菌;营养成分;药用机理;开发利用我国是食用菌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由于地形地貌复杂,海拔高差悬殊,土壤类型各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植被类型兼有,为各种生态类型的菌物资源的生栖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中国己知菌物约1万种,大型真菌估计3800种以上,药食用菌至少可达1500种或接近2000种。
我国被认定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高度丰富的12个国家和地区之一,其丰富度居世界的第8位。
我国食用菌年产量已由1978年的5万t,增加到2006年的1400万t,占世界的70%,产值达590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作为世界上认识和利用食用菌最早的国家之一,我国于公元前475~221年战国时期的《列子》一书就有“朽壤之上,有菌芝者”的记载,公元前239年的《吕氏春秋》记载了浙江的香菇“味之美者,跃骆之菌”,古书《齐民要术》、《广菌谱》等都有食用菌的记载。
1 营养成分食用菌作为人们所共知的佐膳佳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是低热量、高蛋白食品。
富含人体有益的各种矿物质、维生素、食物纤维以及游离氨基酸、海藻糖、甘露醇糖等养分,味道鲜美,食用方便。
1.1 蛋白质食用菌粗蛋白质含量为其干重的13%~46%,远高于水果、蔬菜和粮食作物,可与肉、蛋类食物媲美,营养价值较高。
蛋白质所含氨基酸种类也比较齐全,含17~18种氨基酸,其中包括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
氨基酸总量在10.71%~24.81%,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在总氨基酸中的比例为30%~50%,是极好的营养保健食品。
1.2 矿质元素食用菌含有多种矿质元素,除含有人体必需的Ca、Mg、K、P、S等外,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Zn、Cu、Fe、Mn、Ni、Cr、Se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内模型 评价及作 用机理
降血糖
基因缺陷型糖尿病动物模型 测试小鼠空腹血糖及糖耐量 血清胰岛素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超氧化物歧化酶
原发性高血压大鼠 血清中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 素(ET)和血管紧张素(Ang)Ⅱ的 含量
降血压
食用菌质量标准的研究
多糖
快 速 检 测 技 术
多糖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多糖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多糖 虫草素
利用酶水解、膜分离、大容量层析等技术 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超滤和纳滤法等 膜分离新技术
高纯度 功能因子 制备关键 技术
大孔树脂分离富集、离子交换层析 、多次结晶及重结晶
三萜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硅胶柱层析、凝 胶柱层析、制备高效液相色谱
黄酮
硅胶柱反复层析、重结晶以及反 相HPLC
功能因子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食用菌多糖免疫调节、抗肿瘤、辅助治疗糖尿病、 抗氧化、抗衰老等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世界领先 食用菌功能性健康食品的科技型专业公司,国家高 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北京大学医学院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 有限公司
专业研制生产食用菌功能性食品的福建省农业产业 化重点龙头企业、福建省高新技术企业。
意义与必要性
2
开发食用菌功能食品是高效利用食用菌资源 的未来发展方向
功能性食品 是 2l世纪食品行业
发展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食用菌以其营养性、功能性和 安全性特别适合开发成功能食 品 食用菌由功能食品后附加值可
以提高20倍以上
意义与必要性
3
食用菌功能因子活性评价和质量检控体系的 建立是第三代功能食品研发的必备要求
黄酮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
功能因子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多糖 多肽
辅助提取技术和酶法生物辅助提取技术 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超滤和纳滤法 等膜分离新技术
高效低 成本提 取技术
超声酶法辅助提取、超滤、盐析等技 术手段
三萜
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
黄酮
超声波或微波方式提取、大孔 树脂分离
功能因子高效制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究内容
课题一:食用菌功能因子 评价体系的研究
课题二:食用菌功能因子
质量标准的研究
课题四:调节免疫、 抗氧化、辅助降血糖、 辅助降血压功能食品的研制
课题三:功能因子高效制备 关键技术的研究
食用菌功能因子评价体系的研究
调节 免疫
功能因子 体外快速 评价体系
脾淋巴细胞及腹腔巨噬细胞激活模型 细胞水平NF-κB转录活性调节剂模型 细胞水平PKR转录水平调节剂模型 分子水平抗氧化剂筛选模型 细胞水平清除活性氧和过氧化氢水平 抗氧化剂筛选模型.
活性保持 技术
食品添加剂对食用菌中主要功能因子活 性的影响
生物活 性稳定 技术
包埋保护 技术
开展微胶囊成型技术、多重组装包 埋技术、微乳化等包埋保护技术 研究
稳定化储 存技术
开发低温保藏技术和活性包装技术
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 功能食品的研制
原材料 筛选 功能食品 研制
利用功能因子体外快速评价体系 和生物活性的体内模型筛选
食用菌功能因子产业化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申报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合作单位: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北京大学医学院 江苏安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福建仙芝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汇报内容
项目的意义与必要性 总体目标 工作基础与优势 研究内容 考核指标与创新点
意义与必要性
1
发展食用菌功能食品是食用菌产业提升的必 然需求 开发食用菌功能食品是高效利用食用菌资源 的未来发展方向
2
3
食用菌功能因子活性评价和质量检控体系的 建立是第三代功能食品研发的必备要求 食用菌功能成分高效制备技术是提升食用菌 加工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必需手段
4
意义与必要性
1
发展食用菌功能食品是食用菌产业提升的必 然需求 2009年食用菌总产量已达 2020万吨 深加工产品少 精深加工是未来发展方向 食用菌功能食品加快食用菌 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发达国家大部分的功能食品是 第三代功能性食品 我国功能性食品仅占10%
我国仍未建立食用菌功能因子
的活性评价和开发的体系
意义与必要性
4
食用菌功能成分高效制备技术是提升食用菌 加工技术水平和附加值的必需手段 研究水平较低、开发的产品技
术含量低
严重阻碍我国食用菌功能食品 的发展 食用菌功能因子高效制备技术 开发第三代食用菌功能食品的
抗氧化
降血糖
细胞水平葡萄糖吸收和运输模型 分子水平DPPIV抑制剂筛选模型
降血压
分子水平Renin抑制剂筛选模型 分子水平ACE抑制剂筛选模型的建立
食用菌功能因子评价体系的研究
调节 免疫 抗氧化
测定各组小鼠的血液和各种免疫指标 小鼠血清中分别测定免疫球蛋白和各 种细胞因子 心、肝、肾组织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 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的含量变化
人才队伍建设
争取培养出国家级的学术带头人1-2名 省市级学术带头人1-2名 打造食用菌功能食品的优秀科研和开发团队 3-5个 培养研究生20名以上。
主要创新点
建立食用菌功能因子高通量体外活性筛选模型;
建立食用菌功能因子标志性成分的指纹图谱鉴定 技术;
创新食用菌多个功能因子的高效制备技术并获得 高纯度功能因子标志性对照品。 开发功能因子明确、作用机理清楚的食用菌第三 代功能食品。
规模化提 取技术的 优化 功能食品 的研制
辅助调节免疫、抗氧化、降血压 、降血糖功能因子规模化生产工 艺研究
配方和剂型的研制,制定产品质量
标准,对产品卫生学、毒理学和功能 学进行测定,申报保健品批文
考核指标
建立免疫调节、抗氧化、降血糖、降血压等食用菌 功能因子高通量体外筛选体系;确定4个以上功能因 子的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用量并阐明其作用机理; 建立功能因子和特征成分快速检测技术4种以上;功 能因子和标志成分指纹图谱4套以上。原料质控技术 3~5种; 建立4种以上食品功能因子的高效提取分离集成技术, 获得4个产品的优化提取分离工艺及标志对照品5-10 个; 开发4种以上第三代功能食品。建立因子提取分离的 示范生产线1~2条,功能食品产业化示范生产线1~ 2 条; 获得发明专利12项,培养研究生20名以上,发表研 究论文40篇以上。
多肽
多肽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多肽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三萜
三萜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三萜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黄酮
黄酮检测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黄酮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
食用菌质量标准的研究
多糖
指 纹 图 谱 技 术
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
多肽
高效毛细管电泳 (HPCE)指纹图谱
三萜
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指纹图谱
食用菌功能因子高通量筛选与评价体系未建立
食用菌功能因子检控技术体系未成型
食用菌功能因子制备技术水平低. 调节免疫、抗氧化、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压 食用菌功能性食品产业化前景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工作基础与优势
合作单位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各自优势
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
国家新药筛选中心
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新药筛选中心 ,在药物筛选模型 和高通量筛选技术两个方面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重要环节
总体目标
建立高通 量功能因子 筛选模型
建立功能 因子检控 技术体系
研究功能因 子高效制备 关键技术
开发第三代 功能食品
工作基础与优势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现有技术基础
市场对功能性食品的需求强烈
食用菌是功能性食品的重要资源
食用菌功能性食品开发前景广阔
工作基础与优势
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内现有技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