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三) 论述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论述唐代文学的新创

诗、文、小说、词全面发展,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诗歌:(1)唐诗体现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诗人和作品的数量都超过前代。(2)在艺术上,唐诗也达到了高度成熟的境界。首先,风格与流派较之前更加多样化,此外,艺术形式也更加完善。散文:唐代文章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古文运动”的兴起使古典散文再一次散发光彩,树立了新的文章范式。(2)唐人在骈文,骈赋方面也有新的发展,并创造了文赋、律赋、俗赋等新赋体。传奇小说:唐传奇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古典文言文小说的成熟,它超越了魏晋南北朝小说志怪志异的范围,成为有意识的文学创作。词:词是唐代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文体(配合演唱的音乐为燕乐)。中唐以后出现了文人词,多委婉细致,香软浓艳,乃至晚唐产生了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此外,唐代出现了变文这一新的文体。

2、论述高适和岑参在诗歌创造上的异同

①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他们笔力雄健,气势奔放,热衷于功名,有些强烈的入世精神。在他们身上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②但高岑虽同是著名的边塞诗人,却各有很强的个性。元代陈绎曾《诗谱》:“高适诗尚质主理,岑诗尚巧主景。”首先,高适多以沉着、冷静的眼光,揭露边地政策和边塞生活中的弊端,因而他的诗更富于现实主义特色;而岑参的诗,以描绘边塞生活的丰富多彩为主,往往以奔放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来表现气势雄伟和奇情异彩的边塞风光与生活。因而他的诗更多地富有浪漫的气质。例如高适的《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用对比方法写出了主将骄惰轻敌,不恤士卒,一面是拚死苦战,一面仍恣意逸乐。这是诗中最有揭露性的描写。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写得都是边塞的奇丽风光。

③其次,高、岑同样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的语言、对仗和声律多严整,受近体诗影响

较大;而岑诗则杂言偶出,奇偶互见,转韵无常,表现出奔腾跳跃的、不可约束的情感,歌行的特点更显著。例如高适的《封丘县》,全诗每段一韵,依次为:仄声马韵、平声支韵、仄声纸韵、平声灰韵。这样平仄相间,抑扬鲜明,随着诗的感情变化,音韵也起落有势,增加了声调的美感。而岑参像《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全诗句句用韵,除开头两句外,三句一转韵,这在七言古诗中是不多见的。全诗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

3、论述李白歌行体的特征

①诸体皆备。李白歌行具备了先前出现的古七言体、骚体、乐府杂言体、齐梁体、赋体全部五种体式。最多的是乐府杂言体,83首,其次是齐梁体,32 首(与前类有重复),前者是李白在歌行体式取向上有别于时人的最突出的方面,后者是时风影响的产物。宋曾季貍在《艇斋诗话》中说:“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李白的赋体近20首,这些作品多是大篇,又多与以上各类相重,如《蜀道难》《猛虎行》、《西岳云台歌》、《梁园吟》、《庐山谣》、《天姥吟》、《鸣皋歌》。李白的歌行赋体特征最为突出,采用赋体手法比比皆是,定为赋体的这近20首,是其特征最明显、篇制最大者。

②融合众体。诸体皆备是从总体上对李白歌行所作的体式分析,这里是就其单篇作品所作的特征分析,就是说李白的许多七言歌行作品并不只是具备一种歌行体式特征,而是同时具备两种、三种甚至是四种、五种体式特征李白在创作七言歌行时往往将各体式特征融到一篇作品中。融合四种的如《天姥吟》也是乐府杂言体,它在“熊咆龙吟殷岩泉”下使用了18句骚体句,又在最后七句中改用古七言体,在全篇结构上采用层层铺叙的赋体方式。

③杂言独多。李白歌行中杂言最多,乐府杂言加上其它各体杂言共92首,占其全部歌行近80%。在整个初盛唐以李白杂言所占比例最高,数量独多,李白歌行杂言句式主要来

自杂言乐府体和骚体,其句式、长短十分纷繁参差,自二言、三言、五言至八、九、十以上,“兮”字句、“之”“而”结构的句子,关联词连接的句子都有。如《天马歌》、《将进酒》等。

④韵式丰富。李白歌行用韵方式在荟萃各体式特征上又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歌行除15首乐府杂言体、3首柏梁体、其它2首齐言七言诗外,都有转韵,转韵比例达83%。李白歌行在韵式使用上正如句式使用一样表现了很强的综合性,即在同一篇作品中采用多种用韵方式,其大部分作品用韵都不是单一的,众多的韵式配合在一起,真可谓五音繁会,跌宕生姿。

⑤修辞二长。李白歌行在修辞上也是荟萃了以往歌行的诸多修辞手法,无论是骚体、乐府杂言体还是齐梁后新的歌行体,其修辞方式在李白歌行中都有鲜明的映现,但其中最突出的有两点,一是排比的使用,二是“君不见”的用语。李白歌行中的排比不仅有两句排比,还有多句、多层排比,这样又可以起连接章句、贯通文气的作用,比如《蜀道难》“但见”、“又闻”的排比连接了四句,《梁甫吟》开篇两个“君不见”的排比各连接了八句。李白许多歌行气势壮盛,激情澎湃,不少也是由排比造成。用在首句,声势夺人,如《将进酒》起首两“君不见”排句,极为豪壮,前人多以“豪”字评之。

简说

豪迈飘逸:①随性情而动、不加节制的抒情方式。②打破一切程式束缚,内容创造形式。

③句式长短变化,音节错落有致,形成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体现了气来、情来、神来的盛唐精神。

4、论述李白歌行的价值

在李白歌行作品里,抒情味更浓,诗人以主观情感和意向为轴心展开篇章,飞腾想象,

虚实相间,笔势大开大合,有时顺流直下,有时大跨度跳跃,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如《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李白的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变,达到了任随性情之所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不仅感情一气直下,而且还以句式的长短变化和音节的错落来显示其回旋振荡的节奏旋律,表现诗的气势,突出诗的力度,呈现出豪迈飘逸的诗歌风貌。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部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李白歌行是盛唐艺术追求浪漫个性的典范。

5、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①感情强烈,具有火焰般的激情和一泻千里的气势。他的喜怒哀乐从来都是直接流露出来。他一高兴,人生一得意,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旦遭到打击,就痛苦万分,写诗发牢骚:“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开怀畅饮的时候,又忘乎所以地宣称:“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蜀道难》诗歌一开始就以“噫吁喊,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强烈感叹,感情直接喷泻下来。

②极度的夸张。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但是李白的夸张却与众不同。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致,而且动不动就用“千”、“万”等巨大的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还有“雪花大如手”、“燕山雪花大如席”等。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达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们常说登天最难,李白却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甚至还“使人听此凋朱颜!”为了表明蜀道极其高峻,他说:“连峰去天不盈尺”。

③想象丰富奇特。李白在诗歌中的想象力是惊人的,超越了时空的限制,不受任何约束。《蜀道难》这首诗歌,通过大量的写景,描绘出蜀道险峻、峥嵘、崎岖的面貌,渲染出了阴森幽邃的氛围;然而这一切都不是李白亲自所见,而是展开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了神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