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说出腐乳制作流程,知道发酵的因素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引入课题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教师从课题背景入手,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我国不同地方的腐乳有哪些,风味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展开课题。

【讲授】基础知识教师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归纳原理: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课本,归纳腐乳制作的原理。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介绍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学生活动2:学生回忆关于酶一节的内容,加深对蛋白酶、脂肪酶的理解,并讨论。

教师活动3: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毛霉菌的一些资料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适宜发酵温度:15-18℃分类:真菌(真核生物),生殖(主要方式):孢子生殖学生活动3:学生结合必修1第1章走进细胞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a、毛霉菌属于细菌还是真菌?b、它的代谢类型是怎样的?【讲授】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教师活动1:教师介绍腐乳制作实验流程示意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学生活动1: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腐乳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阅读课本,填写毛霉的相关知识(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

(3)代谢类型:。

2.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将脂肪水解为。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为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设计1.腐乳制作流程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思考:(1)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2)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过程分析【资料一】毛霉的生长(1)毛霉的生长:温度,保持一定的。

(2)来源:自然条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作用:这样可以。

【资料二】加盐腌制(1)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①;②。

(2)腌制腐乳时,随着豆腐层的加高盐的用量,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一些。

原因:。

【资料三】配制卤汤(1)卤汤的作用是,由配制而成。

(2)加酒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香辛料可以调节腐乳的风味,也具有。

3.操作提示I.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A.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的质量:盐质量= 。

B.盐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浓度过高,。

(2)配制卤汤时,注意酒的含量A.卤汤中酒精含量在左右;B.过高会,过低。

II.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装瓶时,操作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三)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

课题2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2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人教版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教案前言腐乳是一种传统的豆制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好菌的作用可以提高腐乳的制作效率和产品质量,也更加符合现代人对于健康饮食的需求。

本教案旨在通过实践,让学生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好菌在其中的作用,以及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目标1.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2.知道腐乳的主要成分和营养价值;3.了解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4.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发酵技术。

教学重点1.腐乳的制作过程;2.好菌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1.合理控制好菌的数量和发酵条件;2.腐乳的发挥。

教学准备1.黄豆或黑豆、盐、黄曲霉孢子等材料;2.备好发酵盘/罐等容器;3.至少两个不同品牌的腐乳作为对比。

教学过程第一步准备材料1.将干豆放在冷水中泡24小时;2.用清水洗净泡好的豆,再加入水磨成豆浆;3.将豆浆煮沸10分钟,煮的同时加入盐和黄曲霉孢子进行消毒;4.将煮熟的豆浆放凉至30度左右,即可投入好菌 starter culture。

第二步发酵制作1.投入好菌后将豆浆倒入发酵罐中,稍微搅拌均匀;2.将发酵罐放入保温箱或温室内,保持温度在30-40度之间,保持湿度适当;3.每天快速搅拌一下豆浆,以防细菌过度堆积;4.大约3-4天后,可以开罐尝试一下。

成分比例和可食用状态视实际情况和个人口味而定,可以将部分腐乳置于冰箱保鲜。

也可以尝试用腐乳做不同的配料或者调味料,比如烧烤酱、沙拉酱等。

第三步辅助实验1.尝试在不同的温度、湿度下制作腐乳,观察好菌的生长和乳酸发酵产物的变化,尝试总结影响腐乳质量的因素;2.尝试在咸度不同的情况下制作腐乳,探索不同比例的盐会对腐乳质量的影响。

教学总结通过本次实践,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还能了解到菌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带有实践的体验,可以使学生树立起“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同时也增强他们对于发酵技术和小菌类的认识。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3. 请设计一个腐乳制作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预期结果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比较传统手工腐乳与现代工业化腐乳生产的差异,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详细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腐乳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切割、盐腌、发酵、调味、包装等。每个步骤的原理如下: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腐乳制作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腐乳制作过程记录和分析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实验法:设计腐乳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腐乳制作过程、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步骤,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拓展建议:
(1)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和科研文章,通过对比不同资料中的信息,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品质的因素。
(2) 观看视频资料,从多角度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如菌种的选择、发酵条件的控制等,加深对腐乳制作工艺的理解。
(3) 在实地考察前,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提纲,明确考察目的和问题,以便在参观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记录。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腐乳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特点⎩⎨⎧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2)发酵原理①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 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高二生物人教版选修一教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阅读教材P6)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多种,包括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二、乳腐制作的实验设计(阅读教材P7~8)1.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2.资料分析(1)资料1:适合毛霉生长的温度是15~18_℃,传统制作中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资料2:①加盐的方法:将豆腐块分层摆放,每一层都要加盐且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在接近瓶口处的盐最厚。

②加盐的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资料3: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无论是酒或其他成分,都具有调味和防腐杀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作用。

三、操作提示(阅读教材P8)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腐乳制作中加入的盐太少,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加入的太多,则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腐乳制作中加入的酒过多,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加入的过少,可能会导致豆腐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1)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并用沸水消毒。

(2)将豆腐块装瓶时动作要迅速,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且装瓶时要通过酒精灯火焰。

3.通过探究发现,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共研探究]1.毛霉同果酒、果醋的制作一样,腐乳的制作也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另外还有青霉、曲霉、酵母等微生物。

如图是毛霉的菌丝体及其孢子,回答相关问题:(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和假根是细胞膜突起形成的结构。

(2)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4)适宜温度偏低(15~18 ℃ ),小于25 ℃,不能耐夏季高温。

(5)生殖方式:以孢子生殖为主。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特点⎩⎨⎧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2)发酵原理①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 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一、教材分析在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基础上,本课题介绍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

课题的讲授思路依然是从腐乳制作原理、实验设计流程以及结果分析评价,在整个流程中集中体现出的是“控制材料用量”和“防止杂菌污染”。

本节在整个课题中前后呼应,保证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专题从传统发酵工艺逐渐过渡到多种多样的腐乳制作方法,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2)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课题背景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品——腐乳。

正如介绍中所说,腐乳是一种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因其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本身又便于保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那么,与之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果酒果醋相比,腐乳的制作又借助了哪些微生物?各地生产的腐乳为什么又有不同的口味?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就会了解。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毛霉的相关知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A.豆腐的发酵与哪些微生物有关?B.毛霉的细胞类型、繁殖方式、新陈代谢类型?课堂知识点小结:(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生物选修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新人教版)

生物选修一课题2腐乳的制作(新人教版)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导学诱思】1.经过微生物的发酵,豆腐中的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和,脂肪被分解成和,因而更利于消化吸收。

思考:(1)豆腐变为腐乳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有机物种类有何变化?(2)腐乳的主要成份是什么?你所吃的食物主要成份相同吗?试举几例。

2.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思考:毛霉与豆腐之间什么关系?腐生毛霉的代谢类型是什么?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4.制作腐乳用的豆腐含水量一般控制在70%,若含水量过高,则不易成形。

5.随层数的加高加盐量要,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的厚一些,为什么?有效防止杂菌污染6.腐乳装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该过程灭菌的原理是什么?【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2.配制卤汤时,一般将酒精含量控制在12%左右,过高过低都不行,为什么?3、腐乳外面的“皮”是怎样形成的?对人体有害吗?作用是什么?“皮”是前期发酵时在豆腐表面上生长的菌丝(匍匐菌丝),它能形成腐乳的“体”,使腐乳成形,对人体无害。

【典例解析】例1.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解析:四种生物全为真核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为异养型,不同的是酵母菌的异化作用类型是兼性厌氧型,而其它三项全为需氧型。

答案:B例2.葡萄糖在毛霉细胞质内分解至丙酮酸的过程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线粒体中进行的无氧呼吸 B.需在有氧条件下进行C.不产生CO2 D.反应速度不受温度影响解析: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成两分子丙酮酸和少量[H]及少量的能量,这一阶段也是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因此不需氧的参与。

答案:C例3.下面对发酵过程中灭菌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防止杂菌污染B、消灭杂菌C、培养基和发酵设备都必须灭菌D、灭菌必须在接种前解析:灭菌是微生物发酵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教版生物选修1:1.2 腐乳的制作 教案1

人教版生物选修1:1.2 腐乳的制作  教案1

腐乳的制作【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重难点】1.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2.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腐乳的制作原理请大家阅读书本相关内容及投影,回答以下问题:1.豆腐长白毛是什么原因?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3.豆腐长的毛是什么生物?4.你认为毛霉的细胞结构有什么特点?5.毛霉的繁殖方式是什么?6.毛霉中起作用的酶有哪些?7.毛霉的相关知识。

(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它的菌丝可分为直立菌丝和匍匐菌丝。

繁殖方式为孢子生殖,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

应用于腐乳等发酵工艺。

(2)毛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在豆腐的发酵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传统腐乳的生产中,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质量。

(4)优良菌种的选择:不产生毒素;生长繁殖快,且抗杂菌力强;生长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的限制;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等酶系;使产品气味正常良好。

小结:豆腐乳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发酵食品,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与醇类作用生成酯,形成细腻、鲜香等豆腐乳特色。

发酵的温度为15~18℃。

了解了王致和制作腐乳的过程,你能说出腐儒制作的流程图吗?8.腐乳制作的流程图二、腐乳制作的实验设计1.设备及用品瓦罐或有盖玻璃瓶、保温容器、小刀、摇床、250ml 三角瓶、超净台及接种设备、灭菌锅。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以制作腐乳为例,认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要素。

3.依据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供给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试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剖析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二、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达成腐乳的制作难点 :实践中探索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三、教课方案思路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经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指引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进而睁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课,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此中波及到的各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要修业生经过看课本总结出来。

认识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联合课本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而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议论沟通,找出最完美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行。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予适合的提示,如控制好资料的用量、防备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以后,同学们互相沟通自己的制作成就,进行结果的剖析和评论,并对课题进行延长和有关链接的教课,借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忱以及对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认识。

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达成。

四、教课实行的程序学习阶教师的组织和指引段拿一瓶腐乳过来,先问同学们引能否喜爱吃腐乳,让同学们品入课尝,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办感人题民创建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1.你能解说豆腐上为何能长腐出白毛吗?乳制 2. 为何一般的豆腐经过多种作的微生物的作用后,变为了我们爱原理吃的腐乳了呢?3. 用豆腐做腐乳,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当称作什么?要想保证毛霉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理论上能够分为几种?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三个资料,同学们联合所给的流程图和资料,设计学教课生活企图动经过学课题背生进景,激发行分学生对劳析、感人民的讨敬意,引论、发学生学交习制作兴流。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详细教案设计附课堂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详细教案设计附课堂练习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生物选修 1 [人教版]课题2腐乳的制作★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b5E2RGbCAP(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 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plEanqFDPw〖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DXDiTa9E3d2 •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 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C,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RTCrpUDGiT〖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 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岀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5PCzVD7HxA〖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人教版-生物-高二-选修一教案:专题一-课题2__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高二-选修一教案:专题一-课题2__腐乳的制作 含答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

1 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1。

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2.2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进行新课介绍腐乳意想不到的功效及课题背景:见课件(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实例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讲解:酿制腐乳现在大多已应用纯菌种接种于豆腐坯上,由于在敞开的自然条件下培养,外界的微生物难免侵入,加上配料中也带有微生物,所以腐乳酿造微生物种类十分复杂.包括四大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但毛霉占主要地位.答案:C.1。

2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气味正常良好思考探究:1。

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2。

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高二生物人教选修1教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Word含答案

高二生物人教选修1教学案:专题1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Word含答案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阅读教材P6)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多种,包括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二、乳腐制作的实验设计(阅读教材P7~8)1.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示意图2.资料分析(1)资料1:适合毛霉生长的温度是15~18_℃,传统制作中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2)资料2:①加盐的方法:将豆腐块分层摆放,每一层都要加盐且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在接近瓶口处的盐最厚。

②加盐的目的: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3)资料3:卤汤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无论是酒或其他成分,都具有调味和防腐杀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的作用。

三、操作提示(阅读教材P8)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腐乳制作中加入的盐太少,则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加入的太多,则会影响腐乳的口味。

(2)腐乳制作中加入的酒过多,则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加入的过少,可能会导致豆腐腐败。

2.防止杂菌污染的方法(1)玻璃瓶要洗刷干净并用沸水消毒。

(2)将豆腐块装瓶时动作要迅速,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且装瓶时要通过酒精灯火焰。

3.通过探究发现,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等因素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共研探究]1.毛霉同果酒、果醋的制作一样,腐乳的制作也离不开微生物的作用,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另外还有青霉、曲霉、酵母等微生物。

如图是毛霉的菌丝体及其孢子,回答相关问题:(1)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菌丝和假根是细胞膜突起形成的结构。

(2)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3)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

(4)适宜温度偏低(15~18 ℃ ),小于25 ℃,不能耐夏季高温。

(5)生殖方式:以孢子生殖为主。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习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学习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学习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学法指导】一、基础知识:腐乳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P6相关内容)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 、 、 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2.毛霉是一种 ,分布广泛,常见于 、 、 、 上,具有发达的 。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 ,产生的 可将脂肪分解为 和 。

在多种微生物的 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设计(阅读课本P7相关内容)(一)(二)毛霉的生长:1.欲使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约 后,毛霉开始生长, 天后,菌丝生长旺盛, 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

2.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 的条件下,将优良的 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加盐腌制: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 。

腌制时间约为 。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

(四)配制卤汤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 、 、 。

卤汤是由 和各种 配制而成。

第 1 页 共 2 页【使用时间】 第 1 周 第 2 课时 【编辑】李玲珍 【审核】韦学超 【主题】 第一章 第二节 腐乳的制作 2012.01.062.卤汤中酒可以选用,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3.香辛料可以 ,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阅读课本P8相关内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⑴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盐的浓度过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A.淀粉酶、蛋白酶B.淀粉酶、脂肪酶C.蛋白酶、果胶酶D.蛋白酶、脂肪酶解析:选D 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

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起主要作用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 ℃,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 ℃,用水浸泡豆腐C.温度为15~18 ℃,保持一定的湿度D.温度为25 ℃,保持一定的湿度解析:选C 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左右;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

4.腐乳制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是( )A.适量的盐 B.12%左右的酒C.香辛料 D.以上全部解析:选D 腌制时的盐、卤汤中的酒及香辛料中的成分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调节口味的作用。

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解析:选D 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也可析出水分,有利于腐乳成形;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但不能灭菌;在腐乳制作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因未经质量鉴定,不宜直接食用。

核心要点一| 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机理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腐乳的过程主要是豆腐所含的蛋白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制作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1)前期发酵①主要变化: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②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及甘油和脂肪酸等。

(2)后期发酵①实质:主要是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②作用:通过腌制并加入各种辅料(红曲、酒糟等),使蛋白酶缓慢作用,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名师点拨] 传统腐乳制作与现代腐乳生产的区别3.用盐腌制的目的(1)调味:适宜的食盐能给腐乳以必要的口味。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

(3)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能够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使毛霉不能生长,而其产生的蛋白酶却仍能发挥作用。

[题组冲关]1.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________生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

卤汤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发酵过程中加盐腌制,不仅可以调制风味,而且能够抑制杂菌等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腐乳制作后期加入卤汤,卤汤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或香味)。

答案:(1)毛霉小分子肽氨基酸脂肪酶甘油脂肪酸(2)微生物(3)风味2.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切成豆腐块,放置在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几天后发现豆腐块表面已长满毛霉,然后就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控制每层的盐用量保证均衡。

3 d后取出,加入配制的卤汤,控制酒精含量为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的差别,发现腐乳咸味不均匀,表面还长了一层黄色的某种微生物,难以下咽。

(1)请你帮他们改正制作过程中的四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毛霉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腐乳制作过程中对各种实验条件的控制。

因为越靠近瓶口的地方越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加盐时,不应该每层盐含量均衡,应该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加盐腌制的时间应为8 d 左右,而不是3 d,腌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的腌制效果。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30%的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

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腐乳表面长了黄色的某种微生物,很明显是由于加盐过少而被杂菌污染引起的。

答案:(1)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 d左右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酒精浓度太高,应该为12%左右(2)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核心要点二| 影响发酵的因素及控制1.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水的含量:豆腐的含水量应为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2)盐的用量: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

(3)酒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就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会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4)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会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

(5)温度:严格控制在15~18 ℃。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

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6)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发酵不充分,如蛋白质未完全水解,这样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就会变硬;时间过长,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形,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2.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豆腐块分层放置,分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3)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3.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制作的依据: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质地细腻、无杂质。

(3)总结不同因素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可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分析,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题组冲关]3.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