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标准2012.10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学段(1~2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学段(3~4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学段(5~6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69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完整版)(最新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12(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颁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北师大出版社出版北京悠缘华夏文化传播公司代理发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式颁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由北师大出版社独家出版,同时配套出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与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丛书。
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及教学和评价建议。
2001年,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新一轮改革正式启动。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教育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
目前,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修订后的基础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正式颁布,并交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
书名印张定价书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5.259.00978-7-303-13317-8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11.518.00978-7-303-13324-6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711.50978-7-303-13336-9义务教育俄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5.759.60978-7-303-13328-4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年版)1.753.60978-7-303-13320-8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24.00978-7-303-13315-4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1.753.60978-7-303-13327-7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8.514.00978-7-303-13310-9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47.00978-7-303-13314-7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4.257.50978-7-303-13313-0书名印张定价书号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4 7.00 978-7-303-13305-5义务教育初中科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5.75 9.60 978-7-303-13335-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3.25 6.00 978-7-303-13326-0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2.25 4.50 978-7-303-13319-2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3.25 6.00 978-7-303-13334-5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4 7.00 978-7-303-13318-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2.5 4.80 978-7-303-13316-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2.5 4.80 978-7-303-13332-1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4.257.50978-7-303-13307-9•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丛书由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指导,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组织,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修订组编写,丛书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新世纪十年我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全面解读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从实验稿的研制、实验,到实验稿的修订全过程所坚持的改革理念,取得的显著成就。
2012年10月12日新课标培训讲座.ppt
仿听力录音谈论图中 物品,教材提示关键 句型Do you have ...? Yes, I do.
修订后的2c让学生谈论对话中的 人物,然后呈现完整的口语范例2d供 学生模仿输出。
示范对话再现了单元目标句型Do you have ...?在真实语境中的使用, 还包括第三人称句型Ben has it. 为学 生总结本单元语言结构提供了更多输 入。
关于七年级上、下册的修订
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在教பைடு நூலகம்编排方面的变化 二、在教材内容方面的变化 三、在教材特色方面的变化 四、在教材其他方面的变化
一、在教材编排方面的变化
(一)适当减少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难度推进 更加合理
在起始阶段,适当降低难度,让学生较好的完成从小 学到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
•
修订前七年级上、下
册语篇主要围绕学生的日 常生活,呈现了真实有趣 的中西方校园文化。修订 后的教材在语篇题材的选 择上更加贴近我国中学生 的学习生活、兴趣爱好和 心理特征。
例如:七上第九单元介绍
了中国学生于梅的一天生 活安排
3. 增强思想性和人文性
无论是保留的篇章还是新增的阅读文章,修订后的教 材在语篇的思想性和人文性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力求帮 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12)及解读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2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9一、总目标. 9二、学段目标. 10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16第一学段(1~3年级). 16一、数与代数. 16二、图形与几何. 18三、统计与概率. 19四、综合与实践. 20第二学段(4~6年级). 20一、数与代数. 20二、图形与几何. 23三、统计与概率. 25四、综合与实践. 26第三学段(7~9年级). 26一、数与代数. 26二、图形与几何. 31三、统计与概率. 40四、综合与实践. 42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43一、教学建议. 43二、评价建议. 54三、教材编写建议. 62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70附录. 75附录1 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 75附录2 内容标准及实施建议中的实例. 78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更加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不仅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基础,而且在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特别是20世纪中叶以来,数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稿)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2二、课程基本理念. 3三、课程设计思路. 4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7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11水平一(1~2年级)一、运动参与. 11二、运动技能. 11三、身体健康. 1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17 水平二(3~4年级)一、运动参与. 20二、运动技能. 20三、身体健康. 24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27 水平三(5~6年级)一、运动参与. 30 二、运动技能. 30三、身体健康. 35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38水平四(7~9年级)一、运动参与. 42二、运动技能. 43三、身体健康. 47四、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50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52一、教学建议. 52二、评价建议. 55三、教材编写建议. 60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63附录. 67附录1 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的建议 67附录2 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案例 69 附录3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价参考用表. 73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2012语文课程标准
2012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我国发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也是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全面调整。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不仅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2012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2012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目标。
它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这意味着语文教学将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其次,2012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方法。
它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任务型教学,注重多元评价。
这些要求都意味着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再次,2012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学的内容。
它要求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教学,要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要注重当代文化的引进,要注重多元文化的融合。
这些要求都意味着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最后,2012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使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它促使学生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它促使教育部门改变了传统的教育观念,注重了教育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和效益性。
综上所述,2012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重要改革,是对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一次全面调整。
它不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希望广大教师和学生能够深刻领会2012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配合实施,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2012年课程标准-八年级上2
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酒精灯, 1个
试管, 1个
试管夹,1个
铁架台(带两个夹子+一个铁圈) 1个
石棉网, 1个
烧杯,1个
石钠,
海波,
酒精,
2012年课程标准:附录1:学生必做的实验说明-八年级上
实验名称
器材(缺的)
数量
操作性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表测量时间
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酒精灯,
酒精,
试管,试管ຫໍສະໝຸດ ,铁架台(带两个夹子+一个铁圈)
石棉网,
烧杯,
石钠,海波
测量性
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探究性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2011课程标准(2012.10.14)
《标准(2011年版)》中的二级目标
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 能用简单的英语互致问候,交换有关个人、家庭和朋友的简 单信息,并能就日常生活话题作简短叙述。能在图片的帮助下 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 或小短剧,演唱简单的英语歌谣。能根据图片、词语或例句的 提示,写出简短的描述。 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 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
《标准(2011年版)》 总体特点
凸显德育修养
强调能力本位 落实调控减负 体现内容创新
删去了原实验稿中涉及高中的内容(六~九级), 保留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二级到初中五级)的内容。
突出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特性, 强调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增加了小学词汇和语法教学的明确范围,
便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目标。 对实验中比较集中的“任务”型语言教学和“教学评 价”等内容做了重点调整,案例和评析更加详实,在 实际教学中的可操性更强。
语言知识
语 音
词 汇
语 法 功 能 话 题
-15-
分级标准
语言技能 语言知识 学习策略 文化意识
情感态度
《课标(2011版)》附录部分的变化
1.增加了操作性比较强的课堂教学实例和评价方法与案例; 2.重新修订了总词汇表; 3.调整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法知识项目。
《标准(2011年版)》
课程 目标
•
• 课程总目标
课程分级目标
• 课程分级标准
《标准(实验版)》课程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 综合语 言运用能力。 《标准(2011年版)》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形成
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 提高综合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
语文课程标准(2012修订版)(说明:其中删去的内容,用括号、蓝色黑体字表示;增加或改动的内容,用红色楷体字表示。
)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沟通的工具。
2012年发布的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为了更好地贯彻新课程标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做好教学工作。
首先,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育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仅仅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我们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其次,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语文不仅仅是一种学科知识,更是一种实际运用的能力。
我们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
再次,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文化传承和创新精神培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我们要注重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修养。
最后,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爱心,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之,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其中的精神实质,切实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情感态度,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012年新课程标准
2011年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一)史前时期●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知道黄帝、炎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二)夏商周时期●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知道夏、商、周三代的更替,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秦汉时期●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知道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知道秦朝的灭亡和西汉的建立。
●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了解东汉的建立,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知道司马迁和《史记》;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知道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初步了解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理解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五)隋唐时期●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
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
2012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
这一标准的实施,旨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运用语言进行思维活动、交流和创新。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即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基本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在这一基本任务的指导下,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各种文本,并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还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语文教学的内容包括语言文字知识、文学欣赏、修辞修词、作文表达等方面的内容。
语文教学的方法要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标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生要根据这一标准,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努力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
总的来说,2012版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国的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一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的语文教育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要认真学习这一标准,不断改进语文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我国的语文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修订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学段(1~2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学段(3~4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学段(5~6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学段(7~9年级)......................................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教学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12版信息技术课程标准(10分)
基础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2版)占10分一、课程目标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对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在熟悉并利用技术条件和环境的基础上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究技术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信息素养在课程目标的不同维度均有体现。
其中,在知识与技能......维度,强调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以及常用工具、手段、技术的基本操作与应用.....................................;在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通过具体操作或应用过程,在实际体验中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强调理解信息技术的技术思想,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具体过程中,形成积极的技术观和价值观,对信息道德、信息伦理、信息文化产生感悟与内化,养成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和改善生活的意识和态度,积极、负责、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持续提升的过程,在不同学段,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内容各不相同,在信息素养的培养水平上各有侧重。
其中,小学阶段侧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应用,强调对信息技术和信息文化的体验和感悟,以基础入门为标志,以感悟.......................................信息文化为目标;初中阶段侧重对信息技术基本特征的总结能力的培养,注重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意识和方法的熏陶,关注与信息素养相关的认知能力、判断能力、想象能力、批.......................................判能力的培养,以迁移应用为标志,以顺应信息文化为目标;高中阶段强调领域应用,以.......................................多样化的应用技术领域的能力训练为主,既可以强调学生在不同领域方向上的个性化能力.......................................塑造,又可以强调某特定领域对........................................其后续发展的重要支持作用,即以个性化能力培养为标志,以内化信息文化为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课标: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空间与图形 实践与综合应用
修改后:数与代数 统计与概率
图形与几何 综合与实践
关于10个核心概念的分析
——原课标也称为“关键词”
原课标:数感 符号感 空间观念 (6个) 统计观念 应用意识 推理能力
修改后:数感 符号意识 运算能力 (10个) 模型思想 空间观念 几何直观 推理能力 数据分析观念 应用意识
符号“操作”
其二,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 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这一要求的核心是 基于运算和推理的符号“操作”意识。这涉 及到的类型较多,如对具体问题的符号表示 、变量替换、关系转换、等价推演、模型抽 象及模型解决等等
符号表达与符号思考
其三,使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 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这又引出了两个 除符号理解和操作之外的要求,即符号的表 达与思考。 概括起来,符号意识的要求就具体体现于符 号理解、符号操作、符号表达、符号思考四 个维度。
把握变化 深化改革
对新标准的思考
东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张长平
课程标准与教学的关系——教育目标的
层级性及教学内容的规定性
教 育 目 标 的 层 级 性
一级 教育目的 二级 课程目标 课 程 标 准
内容标准 教 材 教学内容
三级 教学目标
教 学 内 容 的 规 定 性
课程标准的价值取向、基本理念、 目标要求及内容标准应该对教师的 教学产生重要影响,并成为教师课 堂教学的基本依据。 搞好课堂教学应该深入学习、研 究数学课程标准
在标准中,使用了一些词,表述与上述 术语同等水平的要求程度。这些词与上述术 语之间的关系如下:
(1)了解,同类词:知道,初步认识; (2)理解,同类词:认识,会; (3)掌握,同类词:能。 (4)运用,同类词:证明。 (5)经历,同类词:感受、尝试。 (6)
2011年版课标的主要特征
一是坚持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育人 理念 二是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重视双基,从双基到四基; 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渗透教育;充分反映中国传 统文化和现代成就 三是突出以学生学习为核心,突出了对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的培养,加强了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对教学行为的指 导 四是新课程理念既立足中国国情又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
核心概念有何意义?
首先,《标准》将这些核心概念放在课程内 容设计栏目下提出,是想表明,这些概念不 是设计者超乎于数学课程内容之上外加的, 而是实实在在蕴涵于具体的课程内容之中的 。从这一意义上看,核心概念往往是一类课 程内容的核心或主线,它有利于我们体会内 容的本质,把握课程内容的线索,抓住教学 中的关键。
人人都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 育 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 的发展
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关于“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与过去的提法相比: 出发点不变(人人、不同的人); 有更深的意义和更广的内涵; 落脚点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内容; 体现了更强的时代精神和要求(公 平的、优质的、均衡的、和谐的、可持 续发展的教育)。
原课标: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 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 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 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 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 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 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 ……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 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 素养 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需要什么 样的数学教学? 树立正确的数学教学观
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原课标:“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 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 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 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 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 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 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2.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
学段划分保持不变 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 保持不变,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 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 对课程内容中的若干核心概念作适当调 整,对其意义作更明确的阐释
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及水平: 《标准》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 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 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 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这些词的基本含 义如下。 了解:从具体事例中知道或举例说明对象的 有关特征;根据对象的特征,从具体情境中 辨认或者举例说明对象。 理解:描述对象的特征和由来,阐述此对象 与相关对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第二,这些核心概念都是数学课程的目标 点,也应该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仅以“ 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部分的目标设定来 看,《标准》就提出了:“建立数感、符号意 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 ”;“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 “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增强应 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体验解决问题方 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这些目标表述 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核心概念。
二、课标修订最关注的是什么?
此次课标修订特别关注三个方面要 求: 时代发展的要求 数学学科的要求 课堂教学的要求
注意体现时代发展 对数学课程的如下要求: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人才培养模式变化 要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 养 要以课程为载体实实在在推进素质教育 要体现教育的均衡、公平,要为所有学 生提供良好的教育 要体现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特性:普及 性、基础性、发展性
如何使课程目标 体现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
基于上述要求思考如何对课程目标做 修改,使数学课程目标能更好地适应 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
应注意处理好几个基本关系:
注意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处理好数学 课程内容及教学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如: 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 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 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 生活化情境化与知识系统性 此外,还有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合情 推理与演绎推理等的关系。
第四,从这10个名词的指称来看,它们体现 的都是学习主体——学生的特征,涉及的是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应该建立和培养的关于数 学的感悟、观念、意识、思想、能力等,因 此,可以认为,它们是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中最应培养的数学素养,是促进学 生发展的重要方面。
所以,把握好这些核心概念无论对于教 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极为重要的。
掌握:在理解的基础上,把对象用于新的情 境。 运用:综合使用已掌握的对象,选择或创造 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经历: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感性 认识。 体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主动认识或验 证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经验。 探索: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参与特定的数学活 动,理解或提出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 ,发现对象的特征及其与相关对象的区别和 联系,获得一定的理性认识。
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原课标:
数学课程 数学学习 评价 数学课程 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
数学 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 课程内容 学习评价
修改后:
关于数学观
——如何认识数学
原课标: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 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新课标: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核心概念之一:数感
——存在数感吗?
修订后《标准》关于数感的提法
《标准》的提法是:“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 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 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 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 系。”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
原来,对数感内涵的认识较多强调其直觉、 感知、潜意识、经验等方面,在教学中常常 感到“虚” ,找不到教学支点。 将数感表述为“感悟”不仅使这一概念有了 较为明晰的界定,也使得这一概念有了更实 在的意义,有利于一线教师的理解和把握。 它揭示了这一概念的两重属性:既有“感” ,如感知,又有“悟”,如悟性、领悟。感 悟是既通过肢体又通过大脑,因此,既有感 知的成分又有思维的成分
原课标:“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 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 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 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 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 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等活动过程。
三、数学课程标准有哪些新变化?
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
1.关于基本理念 2.关于设计思路 3.关于课程目标 4.关于课程内容 5.关于课程实施
1.关于基本理念的修改 (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 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