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治理研究讲义

合集下载

行政管理学讲义-第一章

行政管理学讲义-第一章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行政管理学的学科性质与研究对象

一、行政管理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行政的词源

行政管理是行政管理学中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在日常用语中,“行政"这个词,有着很广泛的含义。

“行政"一词在中国古书中最早见于《左传》,在此书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记载.因此从词源上看,“行政”一词是指执行政策和政令的意思.在国外,英文中的“行政”一词是“administration",它来源于古希腊语。亚里士多德最早把国家权力分为讨论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其中行政就是指推行和执行政务的意思.

(二)行政概念的三种涵义

现代行政管理学所讲的“行政"概念,确切地说,来源于西方的学术传统。从西方的学术传统来看,“行政”大致有以下几种解释:

第一,与立法、司法相对应的“行政”。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过研究和探讨。在近代,从英国的洛克开始,就着手对国家权力进行划分,提出政府要实行分权制。在他所著的《政府论》中,他首次将政府(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法国的孟德斯鸠进一步提出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的思想,即政治学上著名的“三权分立”或称“分权制衡”原则.

【例】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对国家的议事、行政、审判活动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马基雅维里

【答疑编号0120001】

答案:B

第二,与政治相对应的“行政"。现代行政学的产生与政治学的发展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严格意义上说,真正的行政学首先是由美国的政治学家提出来的,如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古德诺等人。他们主张研究行政学的起点是把行政与政治分离开来。按照他们的说法,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现,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或者说,政治是政策的制定,行政是政策的执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国家意志的执行或政策的执行就是行政.

公共管理学原理讲义

公共管理学原理讲义

2.2 公共组织的结构
• 2.2.1 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
•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 分的等级数。
• 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 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 部门的数目。
•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 织内成反比关系。
• 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尖形结 构
• 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大——扁形结 构
3.2.2 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措 施
▪ 1.政府职能的优化 ▪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 3.分权 ▪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 ▪ 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 ▪ 6.机构的重组
3.2.3 治理的新模式
▪ 休斯 ▪ 哈伯德 ▪ 费利耶——四种模式:
• 第四,公共管理学涉及大量的公 共行政学没有涉及的其他主题。
• 第五,公共管理学既是实证的又 是规范的。
• 第六,公共管理学更具现实性。
1.3.4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和 方法
• 1.研究途径
• 不同的研究途径或方法
• 2.研究方法
• (1)系统分析 • (2)比较分析 • (3)实验分析 • (4)案例分析
2.3 公共组织的过程和行为
• 2.3.1 组织权力及其运作
• 1.权力的来源
• 权力是一个组织中的个人或部门影响他 人以达到预期结果的能力。
• 权力的来源可分为纵向权力来源与横向 权力来源。

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时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讲义+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2

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时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讲义+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2

课时2 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学业要求核心素养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能够运用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作用分

析问题。

3.能熟练掌握科学的宏观调控及其经济手

段。

1.政治认同: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政府科学的宏观调控。

2.科学精神: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

与市场的关系,科学分析国家经济政策方针。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机制来合理配置资源。市场经济要求必须要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但市场调节也有弊端,为此,必须发挥政府的经济职能,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以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科学规划。

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提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提示:①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通过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政治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提示:通过制定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通过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通过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通过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通过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4版政治学概论(适用版)完整版讲义

2024版政治学概论(适用版)完整版讲义
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政府、 政党、政治团体、政治行为、政治 制度、政治文化等。
权力、权威与合法性
01
02
03
权力
权力是指影响他人行为的 能力或潜力,是政治学的 核心概念之一。
权威
权威是指被社会成员广泛 认可的、具有合法性的权 力。
合法性
合法性是指政治统治或政 治权力获得社会成员自愿 服从的能力,是政治稳定 的基础。
维。
04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挑 战
国际法基本原则和规则体系
1 2
国际法基本原则 包括国家主权平等、不干涉内政、和平解决国际 争端等。
国际法规则体系 涵盖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各个领 域,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规则体系。
3
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
国际法与国内法在适用上相互联系,但又存在区 别。国内法是国家内部法律,而国际法则是调整 国家间关系的法律。
政治学概论(适用2024版)完 整版讲义
contents
目录
•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 政治体系结构与功能 • 政治参与和社会监督 • 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挑战 • 政治变革与发展趋势 • 总结回顾与拓展思考
01
政治学基本概念与理论
政治学定义及研究对象
政治学的定义
政治学是一门研究政治现象、政治 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

区域政治学第1讲_1_

区域政治学第1讲_1_
15
区域与“区域学”
齐鲁文化、巴楚文化、三秦文化、岭南 文化 、丝路文化、河套文化,等;
16
区域与“区域学”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幽燕之地,自古号多豪杰,名于图 史者往往皆是。”
17
区域与“区域学”
区域内涵的丰富性
跨学科研究是区域问题研究的一个
基本方面 • 区域地理学和区域科学
多学科讨论 。
32
区域政治的研究方法
“区域政治”研究需要明确一个方法论原
则(比较)。
• 差异是个多方面的概念,包括地理、人文、政
治、经济和社会等内容。 • 差距则反映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 主要反映在经济方面。 • 地理上的、人文方面的和社会某些方面在不同 地区之间存在的是差异,而不是差距。 • 地区差异具有合理性;地区差距是消极的。
2
区域与“区域学”
区域(region)是区域政治学研究的起点。
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概念。 区域最早是一个地理学的概念,随后被经 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普遍应用, 但各学科对区域的内涵界定存在差异。 • 地理学的区域概念 地理学是最早提出区域概念的学科,主要 是把区域定义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域单元 。 海洋区、陆地区、高原区、平原区、丘陵 区,等。
19
区域与“区域学”
• 政治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 区域的国家体制、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制度、 法律法规、政府及公共管理体制与管理过程等, 是人地关系的最深层次的表现,是人地关系的 高级形式。 政治地域研究(Political regions) 县、省、国家、国家集团化地域、地缘政治地 域、地缘战略地域等不同层次、不同种类的政 治地域单位为对象。 对不同政治地域内或不同政治地域间的政治现 象给与地理学的解释。

公共经济学讲义 第十讲 地方公共经济

公共经济学讲义 第十讲 地方公共经济

图9-2 最优俱乐部规模的确定
2、蒂博特模型
• 蒂博特模型以著名的“用脚投票“理论 来论证了地方公共产品的有效供应。 • 蒂博特模型的理论内容主要有两个。 一是边际成本为零推动了各地方政府在 地方公共产品供应上的相互竞争。 二是以自由迁徙为前提的“用脚投票”。
• 麦圭尔对居民迁移的原因和停止迁移的 条件作了更为详细的分析。 • 麦圭尔认为居民迁徙的原因在于寻找公 共产品提供水平与税收之间的差异。
三、地方公共收入
• 地方政府为了提供公共产品必然要筹集资金, 这就是地方政府的收入问题。
• 征税是地方政府筹集公共产品成本的基本收入 来源。 •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地方税收并不能完全与为 提供公共产品而花费的支出相抵,地方政府还 不得不通过借贷、收费和接受补助等方式来解 决收入问题。
地方政府收税的“四不原则”
• 2、地方政府与分配职能 收入分配有两层含义, 一是个人之间所得再分配, 二是一国各地区之间的财富再分配。
个人所得分配的三个特点
• 个人所得分配的外部性 个人所得分配的外部性要求收入分配的公平只 能是一种全国性目标。
• 个人所得分配的规模性 个人所得分配的规模性是指收入分配政策中的 规模经济。
两个必要条件
• 第一,以居民通过投票来显示其真实的 公共产品需求为前提; • 第二,以地区内中等收入水平的居民为 中位投票人,也即是他们的需求代表全 体居民的平均需求。

行政执法培训讲义幻灯片PPT

行政执法培训讲义幻灯片PPT

行政许可的设定主体
法律 行政法规 国务院决定 地方性法规 省级政府规章
行政许可的评价制度
制定机关——定期评价 实施机关——适时评价
授权停止许可制度
背景: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过程中,国家认定的一些 行政许可制度,有些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设定的,有 的已经严重不能适应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如果 不停止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所以,鉴于各地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情况也不一致,为给地方行政审 批制度改革创造宽松的法律环境,行政许可法规定了 此项制度,但是它的行使主体只能是省、自治区直辖 市人民政府。
——行政执法的依据:宪法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规范性文件。
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 意见
目的: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部分地区和领域矛盾增加,
必须提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意识能力,防止“以权压 法”“以言代法”的现象发生。
《意见》在规范行政执法方面的 新规定
委托应遵守的规则
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主体只限于行政机关,不能是 其他组织和个人;
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是法律法规和规章; 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
行为负责监督,并对该后果承担责任; 受委托机关不能将行政许可实施权再转委托给其他组
织或者个人; 委托机关应当将受委托行政机关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
行政许可的特征

当代政府与政治(讲义)

当代政府与政治(讲义)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

第一节复习要点

一、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一)政府的界定

广义政府是指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等所有国家机构的总称。狭义政府是指国家行政机关。

我国宪法规定,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国家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省、直辖市的人民政府决定乡镇的建制和区域划分。国家在必要时设立特别行政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实行总理负责制。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对上一级国家行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是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的国家行政机关,都服从国务院。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是最高审判机关。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检察机关。

(二)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

1.国务院组成人员: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2.任期:5年,总理、副总理、国务院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

3.国务院行政机构包括: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组成部门管理的国家行政机构(各部、各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务院直属机构(具有独立行政管理职能,但行政首长不属于国务院组成人员,但可列席国务院全体会议,如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量监督总局、环保总局、民航总局、广电总局、新闻出版署、体育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安全生产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局、宗教事务局等)、国务院办事机构(不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如国台办、新闻办、法制办、侨办、港澳办、研究室等)、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绿化委员会、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

行政法培训讲义

行政法培训讲义
1. 一般许可:从事直接涉及公共利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 、经济宏观调控、生态环境保护)或个人重大利益(人身 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特殊活动
2. 特许:有限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公共资源的配置或特定 行业的市场准入
3. 认可:特定职业行业资格、资质的确定 4. 核准:特定设备、设施、产品、物品的检验、检测、检疫 5. 登记:企业或其他组织的设立(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齐
A. 合法行政
B. 合理行政
C. 程序正当
D. 诚实守信
A
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
一、行政主体: 1. 权:独立拥有行政职权 2. 名:能够以自己的名义独立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3. 责:能够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二、行政主体的范围
(一)行政机关: 1. 中央行政机关: 国务院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组成部门(部、委员会、行、署) 国务院直属机构
下列选项中不能提起行政复议的行为是( )
A. 某市公安车管部门发布了排气量1升以下的汽车 不予上牌照的规定,并据此对吴某汽车不予上牌 照的行为
B
行政复议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 政行为侵害其合法权益,依法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 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 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对原具体行政行为进行重新 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及其制度。
特征: 1、程序性 2、行政性 3、职权性 4、监督性 5、救济性

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讲义(PPT32张)

公共行政的价值追求讲义(PPT32张)

二、公平
公平是社会的稳定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 重要。公平是一个被各国学者反复讨论而没有什么结论,而且愈 讨论含义愈模糊的概念。其实,在阶级社会中,在贫者贫、富者富 的现实社会中,阶级的不平等和财富不平等已经成为最大的不公 平。我们是在这个阶级对立、资源分配不公平的前提下讨论公 平。实现真正的公平只能是在消灭阶级、消灭差别的共产主义 社会。 因此,这里所说的公平只是相对的公平,是在保证公民基 本权利方面讲的公平,是在承认差别条件下讲的公平。那种认为 公平就是没有差别观点,是平均主义。我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 平等、公平简单地理解为平均主义,并且将平均主义制度化,其结 果是社会虽然稳定,但是普遍贫穷,社会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发展 动力,只得靠由上到下地开展各种各样的运动来营造推动社会发 展动力。平均主义是我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之一,中国古代历 次农民起义都是打出平均主义的旗号,今天我们也要警惕它死灰 复燃。
第三,要实现公平,必须与特权做斗争。
被绳之以法的那些贪官污吏们,很少有几个老婆孩子不 利用特权也成为阶下囚的。至于在市场活动当中,利用特权 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有些人利用特权在冠冕堂皇的“左” 口号下将平民的财产化为已有,又在创新的“右”口号下将 国有资产送给新的权贵,而将那些创造财产的主体排斥在外, 使政府还必须承担起维持他们基本生活条件的责任。 市场经济承认收入差别,但是,这种差别是付出不同劳动和 资本的结果,而不是靠特权和强权巧取豪夺的。对那些没有 靠山经过个人艰苦奋斗起家的企业家应该予以保护,而对那 些只是靠特权或权钱交易将国有资产运作到自己手中者,应 该予以清理。这些情况,政府必须予以规范。性别歧视是不 公平,特权也是不公平。地位不平等就不可能机会均等。 公平是社会的稳定机制,但是公平是为了发展,发展就 必须讲效率。但是,如果发展造成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的社会 两极分化,就会发生社会动乱,破坏稳定,结果却出现毁灭性的 社会灾难,反而使社会全面倒退,还奢谈什么发展。许多发展 中国家走过这样发展的艰辛的路程,我们万万不能重蹈覆辙。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讲义

《公共政策学》串讲讲义

第一章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

本章重点: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学的概念体系

典型例题:从无数项具体的个别的政策和众多的政策群、政策链中,抽象出所有的政策的共同本质和属性,属于公共政策层次中的()

A.政策主体系统

B.政策过程

C.政策一般

D.政策系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学的研究对象,属于本章重点知识。另外,在这一章中,涉及到公共政策学的几个概念及相关的提出者,需要对每个人物的主要学术贡献及观点扎实掌握住,这是历年考试的重要考点。

第二章公共政策与政策主具

本章重点:本章重点:公共政策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本质的定义及其内涵,政策工具的定义及其内涵;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政策工具的分类。

本章难点:公共政策、政策本质、政策功能、政策工具等基本概念,掌握公共政策、政策工具的类型划分典型例题:当代中国的行政决策的形式主要有()

A.行政法规

B.基本法律

C.人大决定

D.行政措施、决定和命令

E.部门规章

【答案】ADE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属于本章重点知识。从历年考试的情况来看,关于公共政策的类型划分知识点是每年必考,因此特别提醒大家注意。

第三章政策系统与公共决策体制

本章重点:公共决策体制,公共政策主体与主体系统

本章难点:政府能力、治理能力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典型例题:保证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减少决策失误,避免政策执行中发生变形的政策支持系统的子系统是()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咨询系统

C.政策评估系统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讲义【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讲义【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当代中国政治制度(1-4章)

第一章绪论

考纲要求

第一节政治制度和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一、政治制度的含义(概念3要素:谁——为了什么——做什么)

政治+制度

政治:管理众人之事

制度:规范、法度

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其统治而采取的统治方式、统治方法的总和,具体包括国家政权性质、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以及为了保证国家机器运转、维护公民权利和义务、维持社会政治实体活动等而制定的一系列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

狭义:政治统治的性质和政治统治的形式,即国体和政体的统一。

政治制度的4个特点(简答-多选)

历史性:政治制度是产生的?后来是如何进一步发展的?

稳定性:经济基础的稳定性

强制性:武装力量、监狱、强制机关

合法性:权力来源于根本大法--宪法

二、政治制度与经济、文化制度

1、经济制度:根本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制度

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政治制度,就有什么样的国家意识形态、文化教育制度。

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

2、思想文化制度:包括意识形态和文化教育方针

思想文化意识对政治制度起着导向作用

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三、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党的十五大提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纲领: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分3个要素分层次把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

财政分权教学讲义

财政分权教学讲义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探
04

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
资源配置效应
财政分权通过赋予地方政府更多 财权和事权,使其能够更灵活地 配置资源,满足当地居民多样化
需求,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制度创新效应
财政分权鼓励地方政府进行制度创 新,如优化税收政策、改善公共服 务等,以吸引资本和劳动力流入, 推动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特点
财政分权的核心在于地方政府有一定的自主权,包括税收立法权、独立的税收征管权和一定的 地方财政支出责任。其特点主要有:分税制、转移支付制度、地方税体系、地方公债制度等。
财政分权理论依据
公共品理论
公共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需要政府提供。财政分权理论认为,由于地方政府更了 解本地居民对公共品的需求和偏好,因此由地方政府提供公共品比中央政府更有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支持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推 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加大财政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完 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欠发达地 区的支持力度,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 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医 疗、社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力度,提 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生版)

选择性历史讲义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学生版)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标解读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建造和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

2.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古代历代基层组织形态和基层社会治理状况,从史料实证角度认识封建社会基

层组织的任务。

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代社会救济和优抚政策,认识到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

时空线索

知识点1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战国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的开始

秦朝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汉朝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隋唐

隋建立后,重新核定户籍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微点拨】

1.中国古代户籍登记由秦汉时期以血缘出身分类登记为主演变为元明清时期以职业分类为主。清朝实行固定丁银后,户籍管理逐渐松弛。摊丁入亩后,户籍编审名存实亡。

2.“黄籍”,西晋重建户籍,以黄纸登记户主姓名、年龄、家庭情况、装订成册,称为“黄籍”。

3.“土断”,东晋对南方土著居民仍然以黄籍进行登记,对从北方南渡而来侨居的州、郡、县人口以“白籍”登记,不征收赋役。东晋后期和南朝,政府为增加赋役,不时将侨居糊口编入所居郡县户籍,称作“土断”,使白籍人口土著化,承担赋役。

4.“大索貌阅”,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薄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防诈老讹小逃避租役。一旦查出户口不实者,里正、党长流配远方,同时,还鼓励百姓互相检举,告发不实之户。

依法行政的内涵与意义-课件讲义

依法行政的内涵与意义-课件讲义

1.

依法行政是对行政机关及其活动提出的要求,而不是对处于被管理者地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及其活动提出的要求,否则,就会发生法治的错位。依法行政的构成,从其字面意义来看,涉及到行政要素、法律要素、行政与法律的关系要素以及保障因素四个方面。

(1)行政要素

行政是一定的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为实现国家职能而进行的公共管理活动及其过程。它具有如下特征:主体的特定性、事务和目的的公益性、活动的整体性与能动性、过程性、法定性、裁量性。

(2)法律要素

即行政所依之法。对法的理解,一般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人们权利、义务或权力,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社会规范。从法理上来说,行政所依之法,应当是“良法”,具体来说,一是人民意志的反映,即法要体现人民意志,体现公意。二是内容科学,合乎理性。从法律形式来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法律解释以及规章、国际条约等。

(3)行政与法律的关系要素

总的来说,就是法规范行政,所谓规范,是指支配、驾驭的意思。它是一个中性词,既包括正面的鼓励和引导,也包括告诫和限制。其目的是双重的,一方面,是防止行政权力的行使者滥用行政权力从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另一方面,则是使行政权能有效运作,使行政活动发挥效能为人民服务。法对行政的规范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权限规范、组织规范、行为规范、裁判规范等。

2.

3.理解依法行政需要深刻认识依法行政的本质

(2)在法治理念上

必须从以法治民、治事向依法治官、治权转变。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核心是依法治官而非治民,依法治权而非治事,依法规范和制约行政权。我们必须摒弃法律仅仅是用来治民、治事的工具主义意识,确立法律首先是用来治官、治权的法治主义意识,在此前提下通过地方和部门的依法治理,让法律真正贴近百姓,使法律成为百姓信赖的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中国政治地理讲义

中国政治地理讲义

中国政治地理讲义

中国政治地理是研究中国政治行为和政府组织与地理空间之间关系的学科。它主要涉及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的划分与权力分配、行政区划、选举制度、政治经济关系、地方政治与中央政治的互动等等。

中国政治地理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行政区划:中国的行政区划是根据地理位置、历史条件、民族等因素来划分的。从国家的层面上,中国分为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这些行政区的划分

与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2. 地方政治与中央政治的互动:中国是一个多级政府的国家,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和协调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中国政治地理研究了地方政府在地方经济发展、资源配置、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以及中央政府在地方政府权力控制和资源调配方面的手段和策略。

3. 地理因素对政治行为的影响:地理因素对中国政治行为的影响是中国政治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地理因素如自然资源的分布、气候条件、交通网络等都会对政府决策和人民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4. 政治经济关系:中国政治地理也关注政治与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国的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经济发展、资源分配等也会影响政府政策和权力结构。

5. 地方政府与社会稳定:地方政治的研究还关注地方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能力和效率对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来说,中国政治地理是一个研究中国政治与地理空间之间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中国政府的组织结构、地方政府的权力分配、行政区划、政治经济关系、地方政府与中央政治的互动等方面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党中央及时肯定了农民自发组织设立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2年新宪法明确规定了村民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确立了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
❖ 这就为我国实行村民自治提供了宪法依据,各地依照宪法规 定,进行建立村民委员会的试点。
组成:村民会议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的村民组成。 召集: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 权力:村民会议可以制定和修改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
约,并报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备案。
❖ 村民自治的组织:村民代表会议
组成:村民代表由村民按每五户至十五户推选一人,或 者由各村民小组推选若干人。村民代表的任期与村民委 员会的任期相同。村民代表可以连选连任。
民会议讨论决定;所需费用和资金由村民自己筹集;村 民一起动手,共同兴办,村民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
村民自治概述
❖ 村民自治的宪法依据
《宪法》111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 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 众性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 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 员会同基层政权的相互关系由法律规定。”
他事项。
村民自治的发展历程
❖ 创始阶段
1980—1986年
❖ 发展创新和完备阶段
1986—1997年
❖ 全面推进和深入发展阶段
1997—2004年
❖ 无税费时代
2005年至今
创始阶段 1980-1986
❖ 背景:改革开放
全国范围的改革开放,在农村确定了以包产到户为主的 家庭联产承包联产责任制。
召集:村民会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
村民自治概述
❖ 《村委会组织法》第二十四条 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 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
(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
产生:由全村公民选举产生。 组成: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 职责: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
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 和提出建议。 任期:每届任期三年,届满应当及时举行换届选举。村 委会成员可以连选连任。
村民自治概述
❖ 村民自治的组织:村民会议
村民自治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村民委员会的组成和职责 ❖第三章 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第四章 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 ❖第五章 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 ❖第六章 附 则
村民自治概述
史上“最牛”公章
❖ 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 刻制的“公章”而闻名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 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 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 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以将其合 并起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
创始阶段 19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86
❖ 《乡镇论坛》主编米有录寻访,最早的村委会产生于宜山县 (今为宜州市)屏南乡的合寨村(1984年前为合寨大队)。
❖ 1980年2月,在合寨大队所属的果作自然村,为了治安防盗 和自我管理,生产队队长韦焕能提出建立村民委员会。他和 邻近的5个生产队队长一道通知农民开会,每户一人,选举 村委会。韦焕能当选为村主任。
这项制度不仅打破了集体经济对农村经济的束缚,而且 人们的思想也开始解放出来。
自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生产合作社被虚置, 农村开始出现秩序失调,公益事业无人关心等问题,迫 切需要一个新兴的村民组织。
在这种状况下村委会应运而生,拉开了农村村民自治的 帷幕。
创始阶段 1980-1986
❖ 村民委员会产生
❖ 背景:圭叶村是国家重点的贫困村。每年镇财政给 村上划拨办公费5000元,偶尔村里也会得到一些扶 贫赠款,除此之外村里无其他收入。但是多年来, 这些为数不多的公款怎么用,用在哪儿却常常引起 村民们的不满和质疑。
村民自治概述
❖ 村民自治的组织:村民委员会
性质: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 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 村民自治的组织形式——村民委员会,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 一些地方基层组织体系处于瘫痪状态,农村社会面临公共产 品供给的短缺问题时,农民自发成立的一种组织形式。
❖ 当时,人民公社的部分权力开始从农村退出,社会治安、公 共设施、社会福利、土地管理、水利管理等社会职能无人问 津。
❖ 人民公社旧的管理体制的解体造成乡村社会的“权力真空”, 它呼唤新的群众性基层自治组织的出现。
❖ 1980年7月14日,他同85户村民一道制定了一份村规民约、 封山公约。实现了村务的民主管理和村民的自我教育。后来 又修建两座小桥,开辟了一条机耕路,安装了电视转播器, 从而开始实现了村民的自我服务。
❖ 这样,果作村民委员会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村民委员会 诞生了,村民自治由此发端。
创始阶段 1980-1986
第07讲 村民自治
村民自治概述
❖ 村民自治的概念
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 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村民组织起来,依法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
村民自治概述
自我教育:通过开展村民自治活动使村民受到各种教育 自我服务:服务项目根据村民需要确定,重大项目由村
村民自治概述
❖ 村民自治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是关于农村村民自治的法律。 ❖1987年11月24日经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 会议审议通过并公布,1988年6月1日起试行。 ❖1998年11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自 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已由我国第十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 2010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