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理申对早期Alzheimer病患者血清BDNF浓度的影响

合集下载

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链接

阿尔茨海默病知识链接

护理措施
4.针对睡眠障碍
针对睡眠障碍应先评估患者的睡眠状态,积极治疗患者影响睡眠的 不适症状。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控制病房的温度,湿度,光线及 声音,减少外界环境对患者感官的刺激。
5. 针对排便障碍
针对排便障碍应根据病情,注意观察其排便习惯,训练其定时上厕 所排泄。注意观察患者排便情况,对3天以上未排大便者,按医嘱 给服缓泻剂。
(2)评估老年人有无AD发病的可能因素: ①遗传因素:早发家族性AD ②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减少,影响记忆和认知功能; ③免疫系统机能障碍; ④慢性病毒感染; ⑤铝的蓄积; ⑥高龄; ⑦文化程度低等。
AD临床表现
第第第 则
三二一 根
期期期 据
,,, 病
极混遗 情
度乱忘 演
痴期期 变
呆,, ,
期中早 一
护理措施3——智能康复训练
(1)记忆训练:鼓励老人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 帮助其认识目前生活中的人和事,以恢复记忆 并减少错误判断;鼓励老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 的社交活动,通过动作、语言、声音、图像等 信息刺激,提高记忆力。对于记忆障碍严重者, 通过编写日常生活活动安排表、制定作息计划、 挂放日历等,帮助记忆。对容易忘记的事或经
【护理评价】
经过预防、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老人的 认知能力有所提高,并能最大限度地保持 社交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 有所提高。
主题:关注痴呆,刻不容缓!
9月21世界老年 性痴呆病宣传 日!
让我们对老人多一份责任和关爱!
参考文献
[1]李梦秋,张文武,陈涛,阿尔兹海默病药物治疗临床证据评价【J】中国 现代神经疾病杂志.2014,14(3):192-197
未受教育文盲组17分,教育年限≤6年组20分,教育年限 > 6年组24分,低于分界值的认为有认知功能缺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

天津医药2023年11月第51卷第11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的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及验证马萌雪1,马萍2,徐清斌2△,张世昌2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HF)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方法纳入1061例AMI患者,分为模型构建的训练集(786例)和模型验证的测试集(275例)。

利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构建AMI患者发生HF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

结果利用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出年龄、心率(HR)、ST段偏移、N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纤维蛋白原(Fib)、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共7个变量建立模型。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的回归方程为Logit(P)=0.718×ST段偏移+0.042×年龄+0.037×HR+0.000294×NT-proBNP+ 0.040×Hcy+0.220×Fib-5.617×LVEF-5.781。

预测模型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46(95%CI:0.817~ 0.875),敏感度为78.50%,特异度为76.60%。

校准曲线显示训练集患者HF的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基本相符。

利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AUC为0.848(95%CI:0.801~0.896),敏感度76.40%,特异度78.00%。

结论AMI患者发生HF与ST段偏移、年龄、入院HR、NT-proBNP、Hcy、Fib、LVEF有关,利用以上变量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有助于早期识别此类患者。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危险因素;预测;列线图;敏感性与特异性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30055Construction and verification of risk prediction model for acute myocardialinfarction with heart failureMA Mengxue1,MA Ping2,XU Qingbin2△,ZHANG Shichang21Department of Geriatrics and Special Needs,2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Yinchuan750000,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factors affecting of heart failure(HF)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and use the selected indicators to construct a risk prediction model.Methods A total of1061AMI patients were included,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model-constructed training set(786cases)and the test set(275cases).Lasso regression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build a predictive model for HF occurrence in AMI patients,and a Nomogram diagram was drawn.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curve and calibration curve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discrimination and calibration of the model.Results Lasso regression and multipl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select7variables to establish the model,including age,heart rate(HR),ST segment deviation,N-telencephalic natriuretic peptide precursor(NT-proBNP),homocysteine(Hcy),fibrinogen(Fib)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The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constructing predictive model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Logit(P)=0.718×ST segment 作者单位:1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脑血管病医院老年与特需医学科(邮编750000),2心血管内科作者简介:马萌雪(1995),女,硕士,住院医师,主要从事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

慢性心力衰竭规范化诊疗新进展答案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内科学心血管病学目录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 (1)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 (3)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5)四、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 (7)五、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 (9)六、心力衰竭合并非心脑血管疾病的管理 (11)七、心力衰竭常见合并症的临床管理 (14)八、慢性心力衰竭人群运动处方的制定及实施 (16)九、晚期心力衰竭的机械循环支持治疗 (17)十、心衰患者容量管理策略 (19)十一、冠心病伴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 (21)十二、正性肌力药物在晚期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23)十三、心力衰竭的实验室诊断 (25)十四、心脏超声基础 (27)十五、急性右心衰竭的规范化治疗 (29)一、慢性心力衰竭疾病概述1.在心衰的分期中,哪一期患者表现为有心衰风险因素但无症状和体征?()A.A期B.B期C.C期D.D期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A2.基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心衰分为哪几个类型?()A.急性心衰、慢性心衰B.左心衰、右心衰、全心衰C.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D.收缩性心衰、舒张性心衰E.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中度降低的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参考答案:C3.以下属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II级的是()A.休息时也有症状B.活动明显受限C.活动轻度受限D.活动不受限E.不能下床并需静脉给药支持参考答案:C4.我国心衰的主要病因是()A.高血压和冠心病B.瓣膜病C.扩张性心肌病D.内分泌代谢性疾病E.肺部疾病参考答案:A5.慢性心衰的治疗目标是()A.预防住院B.改善临床状态C.降低死亡率D.提高生活质量和功能能力E.以上都是参考答案:E二、心力衰竭管理指南解读——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1.对心衰“易损期”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指心衰住院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内B.发生心血管死亡或心衰再住院的风险较低C.推荐住院期间临床稳定后或出院前尽早启动GDMTD.出院前应该仔细评估容量负荷状态,优化减容治疗方案E.推荐在患者出院后 1-2 周内进行早期随访参考答案:B2.以下哪项措施不是心力衰竭A期患者一级预防的推荐?()A.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B.高血压患者,推荐积极降压治疗C.定期使用利尿剂D.2型糖尿病,推荐SGLT2iE.高心衰风险T2D患者使用沙格列汀参考答案:C3.以下哪个药物在HFrEF、HFmrEF、HFpEF治疗中均得到I类推荐A.SGLT2iB.β受体阻滞剂C.MRAD.ACEi/ARB/ARNIE.维立西呱参考答案:A4.对于HFrEF药物管理建议,不是I类推荐的是()A.维立西呱B.ACEI/ARB/ARNIC.MRAD.β受体阻滞E.SGLT2i参考答案:A5.以下对射血分数改善的心力衰竭管理错误的是()A.维持药物治疗B.可以停用改善疾病预后“新四联”药物C.定期随访D.继续生活方式管理E.避免大量饮水,过度输液、酗酒参考答案:B三、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进展1.关于SGLT2i在HFrEF人群中开展的大型3期临床研究,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研究目的均为探索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SGLT2i对射血分数降低性HF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B.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主要终点均达成C.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均纳入了LVEF小于40%的心衰人群D.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均合并糖尿病E.EMPEROR-Reduced研究及DAPA-HF研究的研究对象包括不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参考答案:D2.以下对VICTORIA研究和对维立西呱相关推荐错误的是()A.研究纳入近期发生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射血分数低于45%的患者B.研究证明维立西呱可降低高风险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和首次因心衰住院发生风险C.推荐近期发生过心衰加重事件、NYHA II - IV级,LVEF<45% 的心衰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尽早加用维立西呱(IIa)D.低血压不是维立西呱的禁忌症E.妊娠期妇女是禁忌参考答案:D3.关于ARNi在HFrEF中的应用,描述错误的是()A.对于症状性 NYHA Il-Ill 级的 HFrEF 患者,建议使用 ARNi以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1A类推荐B.ARNi有ARB和脑啡肽酶抑制剂的作用,后者可升高利钠肽、缓激肽和肾上腺髓质素及其他内源性血管活性肽的水平。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白细胞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血清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BDNF)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抑郁症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BDNF和IL-6的生物学功能1.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P物质(BDNF)BDNF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神经系统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它对神经元的生存、生长和突触可塑性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BDNF不仅仅只在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它还可以通过血液-脑屏障和内分泌系统,影响全身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2. 白细胞介素-6(IL-6)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在免疫和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能够调节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合成其他细胞因子。

IL-6还参与调节神经元的生长和突触可塑性,对神经系统有一定的影响。

二、BDNF和IL-6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变化1. BDNF水平的变化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水平常常下调。

这种下调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一些临床研究还发现,抑郁症患者在接受抗抑郁治疗后,其血清BDNF水平会有所提高。

BDNF可能成为抑郁症发生和疾病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生物标志物。

2. IL-6水平的变化与BDNF相反,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IL-6水平常常升高。

这种升高可能与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相关。

一些研究还发现,IL-6的水平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IL-6可能与抑郁症的发展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

1. 生物标志物的诊断意义BDNF和IL-6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抑郁症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评估。

通过监测这两种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发展和治疗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BDNF与慢性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BDNF与慢性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BDNF与慢性应激的相关性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所面对的应激也越来越多,其中慢性应激已成为诱发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最为重要的因素,造成如海马神经元的死亡,树突萎缩,棘突消失,神经细胞再生减少等不可逆损伤;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作为一种神经保护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无论是对神经细胞存活、分化还是突触可塑性上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慢性应激与BDNF的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本文就BDNF在慢性应激中的作用的可能机制做一综述。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慢性应激;机制1.慢性应激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应激,“应激”一词是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学家Hans Selye于1936年首次提出,指的是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及社会、心理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全身性非特异性适应反应。

那么短期的适宜的应激可以促进我们应对应激,但长期重复的应激往往给人们带来各种伤害,而尤为突出的就是影响人们的学习与记忆,引起情绪紊乱,甚至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

慢性应激引起这些改变最主要机制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的改变,引起糖皮质激素(GC)明显增加。

长期升高的GC对边缘系统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甚至是神经细胞突触可塑性造成明显影响,尤其是海马;包括海马神经细胞棘突的消失,树突的萎缩,神经细胞死亡,长时程增强(LTP)的损伤以及神经细胞再生的减少。

2.BDNF的结构与功能。

BDNF是一种小分子分泌蛋白,其分泌主要受突触前后的神经元活动及相关调节途径所影响。

BDNF主要通过酪氨酸激酶B受体(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和p75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 neurotrophin receptor,p75NTR)而发挥作用。

BNDF基因被翻译成两种形式:一种是BDNF前体蛋白(ProBDNF),另外一种是在前体蛋白基础上水解而成小的成熟型BDNF(mBDNF);其中ProBDNF主要通过 p75NTR介导细胞凋亡,而mBDNF主要通过TrkB通路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抑郁症治疗后血清5-HT、BDNF与NPY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共3篇

抑郁症治疗后血清5-HT、BDNF与NPY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共3篇

抑郁症治疗后血清5-HT、BDNF与NPY 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共3篇抑郁症治疗后血清5-HT、BDNF与NPY水平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1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快乐感以及自我否定等症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抑郁症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

其中,血清5-HT、BDNF 与NPY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治疗效果的相关性备受关注。

5-HT,即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与人体情绪和行为调节密切相关。

许多抗抑郁药物都是通过抑制5-HT再摄取来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

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血清5-HT水平往往较低,并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上升。

研究发现,血清5-HT水平的恢复与抗抑郁症药物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

治疗后血清5-HT水平的增加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减少复发率。

BDNF,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种重要的神经生长因子,与神经元的生长、分化和修复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BDNF水平的下降与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抑郁症患者治疗后血清BDNF水平的恢复可以促进神经元的生长和修复,改善神经系统功能,进而提高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NPY,即神经肽Y,是一种重要的神经肽,与人体食欲、神经调节和情绪调节密切相关。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清NPY水平往往较低,并随着治疗的进行而逐渐上升。

治疗后血清NPY水平的恢复可以减轻抑郁症患者的情绪和认知症状,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心理和生理健康。

综上所述,血清5-HT、BDNF与NPY水平的变化与抑郁症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是显著的。

治疗期间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应当继续深入研究这些指标与抑郁症治疗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完善抑郁症治疗的方法和策略综合以上述三个指标的变化与抑郁症治疗的相关性,可以得出结论:5-HT、BDNF和NPY水平的变化可以作为评估抑郁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112系统精讲 精神障碍 第八节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112系统精讲 精神障碍 第八节 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

112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八节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112系统精讲-精神障碍-第八节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护理1.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症状是a.情感淡漠b.命名困难c.记忆障碍d.呼吸规律发生改变e.犯罪行为高亢【答案】:c【解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核心症状存有记忆障碍、智能障碍和人格发生改变。

2.以下哪项药物无法提升阿尔茨海默病病人的心智功能a.多奈哌齐(安理申)b.艾斯能c.石杉碱甲(哈伯因)d.二氢麦角碱e.劳拉西泮【答案】:e【解析】:劳拉西泮属抗焦虑药,其余选项属促智药,可以提升或减缓患者心智功能的复苏。

3.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主要为a.性格发生改变b.记忆减退c.情绪胆怯易怒d.幻觉e.无知【答案】:b【解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早期症状最突出的有记忆障碍(近记忆障碍明显)以及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变差、计算力下降。

4.近年来alzheimer病的新宠神经影像学检查方法就是a.ctb.mric.petd.specte.eeg【答案】:b【解析】:mri较ct能更早地发现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皮质改变,目前是临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5.aizkeimers病临床表现不包含a.痴呆为部分性的b.人格改变为典型症状c.起病隐渐,进行性发展d.以记忆障碍为早期症状e.中晚期的患者,脑ct检查可以存有弥漫性下降【答案】:a【解析】:部分性的智能障碍/痴呆多见于血管性痴呆患者,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智能衰退是全面的,涉及患者智能的各个维度,如分析能力、言语能力、理解能力、执行能力等。

6.患者男性,60岁,对其他事情也没兴趣。

常忘掉和客户约会的时间,已熟识的工作流程,近日也常忘掉,他常自导观点,以填补忘掉的事情。

情绪易怒、易激动,与病前判若两人。

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此病最先发生的症状就是a.记忆障碍b.老年健忘c.人格障碍d.语言障碍e.定向力障碍【答案】:a【解析】:该患者表现出的症状是记忆障碍(具体表现为近记忆下降,近事遗忘,虚构),人格改变。

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进行性认知和记忆功能丧失的疾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正在加快。

有文献报道,我国“九五”期间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老年性痴呆65岁及以上年龄患病率北方地区为6.9%,南方地区为3.9%,总体水平介于世界各国中等水平之间。

由于此病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记忆功能、语言功能、视空间功能、社会生活能力、个人生活自理能力和情感人格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因此,WHO已将老年痴呆症定为21世纪五大重点疾病之一。

寻找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药物,成为世界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

以往,抗AD药物主要以抑制胆碱酯酶、改善症状、改善脑内微循环及脑代谢等角度治疗。

现在,国际研究热点集中在减少引起AD的致病物质Aβ(β-amyloid, β淀粉样肽)入手,通过抑制Aβ产生、聚集,甚至制造针对Aβ的抗体等手段来对抗其对大脑的损伤。

现将各类药物的新进展综述如下:1. 胆碱酯酶抑制剂。

现用于临床的胆碱酯酶抑制剂有他克林、多奈哌齐(安理申)和加兰他敏等。

此类药物对痴呆症早期以及改善认知功能障碍有效,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及作用短暂等缺点,尤其是他克林对肝脏损伤严重,我国临床已不再使用此药。

目前,安理申仍是临床用于治疗AD的一线用药。

诺华公司开发的利斯的明(rivastigmine)是一种氨基甲酸类脑选择性胆碱酯酶抑制剂,属于该类药的第二代产品,商品名艾斯能,该药不经肝脏及P450代谢,对轻、中度早老性痴呆症耐受性较好,同时具有抑制脑内的丁酰胆碱酯酶作用。

在欧洲、美国等45个国家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随机多中心双盲研究中获得较高的评价。

加兰他敏也是该类药物的第二代产品,临床用于改善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总体功能。

该药于2000年7月被欧盟批准后在英国、爱尔兰首先上市,现已在25个国家上市。

1999年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 2000年已在我国主要城市重点医院抗痴呆药品中崭露头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本 数 量有关 。


在脑 梗死治 疗过 程 中 , 大脑半 球皮 质或 大脑半球 对
前 部病 变 , 大脑 半 球 大 脑 前 、 中动 脉 供 血 区 损 伤 的 患 者, 尤应 注意抑 郁 的筛查 , 以尽早发 现 , 尽早治 疗 , 进 促
患者 康复 。
参 考 文 献
[ 3 Sakti S Ro isnR B rhe e LDe rsindsr 1 trse E, bno G, etir n M, t . peso i — a o
d r 0lwig p tro ic lto a o a e t d l e e e sfl o n oseircrua in sc mp rd wih mide c r—
ba atr hrcsJ . ri 1 9 ,1 :7 -8 . rl reyi etE1 B a 9 8 11 3 53 7 n n, ・ [ 3 梁翠萍, 2 吕佩源 .脑 卒 中后 抑郁研究进 展[ 刀.中国康复 ,0 7, 20
Re e ,1 9 4 3 2 7 2 9 v MEd 9 7, 8( ): 1 - 2 .
[ 3 R bno 5 o isnRG,Lpe R,Ra e 1. oya n i dnl isyJ oK,ta Tw -erl gt ia o u
su y o os- to od ds r r : c mp rs n o c t- n e t d fp tsr ke mo io des o a io fa u eo s t
pes na dl inlct n[] ] an 1 8 19( ) 5 75 7 rsi n 5o oa o J. ̄ i,9 6,0 4 :3'3 . o e i r -
[ 3 E l grP 7 si e J,P risn KtS a G. n akn h maY S Empt yadsc l - o ah n oi - 。 a e mo o a fco s nrcv r rm to e[ ]. retOpnNe - d nl atr eo eyfo srk J Curn e w i
因此bdnf上调至少部分是ache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除代偿修复机制外也可引起其他神经保护机制如p淀粉样蛋白ab和异常的高磷酸化tau蛋白积聚是ad神经细胞死亡凋亡的主要发病机制目前证实bdnf通过促进生长抑素的表达而促使ap降解主要是增加皮层神经元脑啡肽活性促进ap的降解

1 ・ 8
中国 实 用 神 经 疾病 杂 志 2 0 0 8年 1 1月 第 1 卷 第 1 期 1 1
C ieeJun l f rc cl ro sDsae v 2 0 , l1 . hn s o ra at a Nev u iess oP i No . 0 8 Vo, 1
位 有额 叶 、 基底节 及颞 叶 , 左 而且病 灶近 额极者 发 生率 高[ ] a is ] 究 表 明 , S 与 左 、 半 球 无 关 。 4 。D vd E 研 PD 右 E l g r等[ 则 认 为 脑 卒 中的部 位与 P D 无 关 。 由 si e n 7 ] S 此可 见 P D 与 脑 损伤 部 位 间 的关 系迄 今 为止 尚无 完 S 全一 致 的观点 。本 研究 结 果 显 示 , 脑半 球 前 部 及 皮 大 层病 灶受 损更 可能 导致 抑郁 , 示 P D 发生 与脑 内病 提 S 灶部 位有 关 , 与有关 报道 一致 [ ] 8 。原 因可能 与 NE神 经元 和 5HT能神 经 元 位 于脑 干 , 发 出轴 突 经 过 丘 一 其 脑下 部 、 底 核 、 绕胼 胝 体 和 放 射 冠 , 基 环 然后 由后 向前 达深 层皮 质并 逐渐 分 支 , 端 终 止 于皮 层 。前 部 病 灶 末 和皮 层损 伤对 这 种纤 维 破 坏 性更 大[ , 大脑 皮 质 负 g且 ] 责 大脑较 高级 神经 活动 , 各脑 叶与 情感反 应有 关 , 故前 部及 皮层 病灶 较后 部和 皮层下 病灶 卒 中者更 容易 发生 抑郁 。 左 右侧病 灶 相 比差异 无rsin[ ] Am sc i r , 9 6 , 4 i d l do std pes h y o J. JP yha y 19 1 3 t
( 0 1 81 4 . 1 ):23 - 2 4.
[ 3 D vd h lsJ, n G,Ka u K,ta P s-to ed- 6 a isP yl Dan Y i l pE e 1. otsrk e o - ・
2 ( ): 2 5 . 2 1 5 - 3
[ ] 冯 海霞 , 3 石秀 娥 , 兴 武 .脑 卒 中 后 抑 郁 的研 究 进 展 [] 王 J .中 国 康 复 理 论 与实 践 ,0 6 1 (1 ;3 -3. 2 0 ,2 1 ) 9 19 3
[ ] R bno G. uo sc i r o sq ecso to e J . n 4 o isnR rpyha i cne un e fsrk E ] An u Ne tc
本研 究结 果还 显 示 , 同 的动 脉 供 血 区 抑郁 的发 不 生 率不 同 , 脑半球 大脑 前 、 大 中动 脉 供 血 区损 伤 , 可 更 能 导致 抑郁 。大脑 中动 脉 与大 脑 后 动 脉相 比 , 者 更 前 易患 抑郁 障碍 。大 脑 中动脉供 血 区包括 大脑 半球 背外 侧面 的额 叶 、 叶 、 叶 、 颞 顶 岛叶 、 内囊 膝部 、 尾状 核 和豆 状核 , 脑 中动脉损 伤 更 易 损 伤神 经 递 质 大脑 皮 质 下 大 环路 , 响与 抑郁相 关 的 5 HT 和 NE神经 递质 所 致 。 影 一 大脑 前动 脉供 血 区包 括 大脑 半 球 内侧 前 3 4皮 质 、 / 额 极、 内囊前 肢 、 尾状 核 、 核 前 部 、 白球 外 侧 核 , 持 壳 苍 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