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教学设计教学建议
手拉手(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范围仍然适用,并能根据所学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进行小数加、减、乘的混合运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编写说明
本节课主要学习小数的加、减、乘混合运算。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乘法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科书中,围绕学生为希望小学献爱心的情境提出了不同水平的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淘气的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原来学过的整数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在用不同方法解决笑笑的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情境体会小数混合运算中的运算律的作用。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一共要花多少元?
这个问题的探讨是让学生体验整数的运算顺序和运算律在小数范围仍然适用。关于运算律,教科书选取的是分配律,这是因为分配律在乘法运算律中的难度较大,结合解决问题学生也可以获得基于现实背景下的理解。
·笑笑要给希望小学5名同学分别买l本练习本和1本《数学家的故事》,一共要花多少元?
让学生体会运算律的作用,比如,可以进行简便计算,鼓励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教学建议
·淘气要给希望小学3名同学分别买1本练习本和1个铅笔盒,—共要花多少元?
建议教师课堂上直接呈现教科书的情境图和问题,并放手学生独立解答。学生会出现分步与综合的不同列式,结合分步列式每步的意义,教师可以提出“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算式每步的意义,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类似“2.8×3+6.1×3”的混合算式,两步乘法可以同时进行。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解读智慧老人的话,想一想:整数中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律?刚才的计算过程中有没有用到运算律?在不断反思中,明晰运算律在小数运算中的应用。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及反思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精品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章“图形的密铺”中的“手拉手”一节。详细内容包括:探索平面图形密铺的特点和条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手拉手图形的密铺方法,理解密铺与图形面积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手拉手图形的特点,掌握手拉手图形的密铺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密铺与图形面积的关系,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手拉手图形的密铺方法,理解密铺与图形面积的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手拉手图形的特点,能够运用手拉手图形进行密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手拉手教具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手拉手图形卡片、剪刀、直尺、彩笔。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手拉手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探索手拉手图形的特点(10分钟)
3. 教学密铺方法(15分钟)
a. 教师示范手拉手图形的密铺方法。
b.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掌握密铺方法。
c. 学生独立操作,巩固密铺方法。
4. 例题讲解(15分钟)
a. 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
b. 教师讲解解题思路,演示解题过程。
c. 学生独立解题,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
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改正错误。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拓展延伸。
六、板书设计
1. 板书手拉手
2. 内容:
a. 手拉手图形的特点
b. 手拉手图形的密铺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八册P44~45内容。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手拉手”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在不小数乘法里同样适用,培养学生比较、类推的能力。
3、使学生能把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类推到小数乘法中,并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地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震后全国人民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支援四川灾后重建,今年的5.12是汶川地震的纪念日,我们学校将开展一次帮助灾区小朋友“手拉手”活动。(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生成新知。
1、师:在活动中,淘气遇到了一点问题,你们能帮助他解决吗?
(课件出示主题图)
2、认真观察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练习本每本2.8元,铅笔盒6.1元一个,《数学家的故事》每本7.2元,赠送给3名同学,每人一本2.8元的练习本和一个6.1
元的铅笔盒。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问题: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师:你会列式吗?
生:我列的是分步算式,2.8x3.6 ,6.1x3,再把两个结果相加。
我列的是综合算式2.8x3+6.1x3。
我的算式是(2.8+6.1)x3
3、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元钱?
生:把2.8看成3,把6.1看成6,3乘3得9,3乘6得18,9+18 =27,精确的结果和27差不多。
教师总结:小数估算的方法与整数估算的方法相似,也可以采用四舍五入法。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法和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呈现了两个小朋友为希望小学的同学提供帮助的情景,在学生理解了情境中的故事后,可以让学生独立列式,然后组织交流。学生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列出综合算式。在讨论综合算式的计算时,应让学生体会到,小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那么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四那么混合运算与整数的四那么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并能灵活的进行简便运算。
【三】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同学们,问大家一个简单的问题:我们做数学题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啊?
生:正确
师:那么在正确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做到什么呢?
生:快
师:很好,我们做数学题时要正确、还要速度、而且要简便,今天我们就看谁做题不但正确而且简便啊!
【二】复习旧知识:
出示课件一,让学生读题快速的完成。
每组各做一题,同桌交流整数的简便运算方法:
〔1〕42+29+58+71
〔2〕125398
〔3〕274+734
〔4〕2516
师:同桌互相交流你用到的是什么简便方法,并回忆我们前面学过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字母表示。
【三】进行新课:
师:刚才同学们做题都很快啊,而且用到了以前学过的简便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小数,那么小数的计算过程中,我们能不能用简便方法呢?〔打出第二张图片〕
第三单元《手拉手》大单元(教学设计))人音版音乐一年级下册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手拉手》
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
内容简介:
《手拉手》选自人音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是本单元的内在理念,让团结、友爱、合作扎根在学生心中。内容涵盖了四首音乐作品,包含两首创作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数鸭子》;一首抒情歌曲《雁群飞》和一首民间打击乐合奏《鸭子拌嘴》。
作品联系:
本单元围绕“手拉手”这一主题,选编了两首表现同学、朋友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共同奋斗的作品:《让我们手拉手》和《雁群飞》,通过两首不同风格、速度的作品,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的关系。从人与动物,孩童、老爷爷与小鸭子和谐相处出发,选取了一首朗朗上口,具有童真童趣的歌曲:《数鸭子》。最后《鸭子拌嘴》从动物之间交往出发,描绘了鸭子出门游玩到拌嘴最后回家的故事。从知
识关联上看,单元内四首作品都为42、4
4
,节拍规整,便于统一教学。
教学价值:
艺术教育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通过《让我们手拉手》、《雁群飞》、《鸭子拌嘴》和《数鸭子》四首音乐作品的学习,触发学生向真向善的心,提升学生对友爱的理解。在不同速度的音乐作品中,继续感受音的
长短变化;在创设情景与表演中,巩固音乐知识的理解,继续加深对空拍和“1 2 3 5 6”音高的感知;在聆听体验中,丰富民族打击乐器知识,拓宽欣赏视野,从而提高民族自信心。
二、
三、
审美感知:感知四首音乐作品中不同的音乐形象与歌曲表达内容,在聆听歌唱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传达的“手拉手”的人文形象。培养用音乐传达生活中事物的认知和能力。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学设
计
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合作研究。)
生3:我用小数乘法算了一下,12.8乘以3再加上7.2乘以3。
一共是47.4元。
师:非常好!你用小数乘法算出了答案。那么,你们知道小数
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吗?
板书运算定律,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
三、个性化拓展,巩固提高
1、请同学们根据情境设计自己的问题,并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加减
法解答。
2、请同学们自己设计一道小数乘法的运算练题,交给同桌
完成,并相互检查、讨论。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研究效果。在个性化拓展环节,让学生自主设计问题和练题,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初中《手拉手》音乐教案
教案:《手拉手》音乐教学
年级:初中
学科:音乐
课时:2课时
教材:《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学习歌曲《手拉手》,感受团结友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2. 使学生能够用正确的姿势和呼吸方法唱歌,提高他们的歌唱技巧。
3.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主题,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 学会歌曲《手拉手》。
2.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
1. 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2. 理解歌曲的主题。
教学准备:
1. 录音机、音响设备。
2. 乐谱。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握手,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2. 引导学生谈论团结友爱的意义,导入本课主题。
二、学习歌曲《手拉手》(15分钟)
1. 教师播放歌曲《手拉手》,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情感。
2. 教师教唱歌曲,讲解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 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和音准问题。
三、分组练习(10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2. 组长带领组员进行歌曲练习,注意团结协作。
3.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团结友爱的意义。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歌曲《手拉手》(5分钟)
1. 教师播放歌曲《手拉手》,让学生跟唱。
2. 针对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巩固复习。
二、歌曲欣赏(10分钟)
1. 教师播放其他关于团结友爱的歌曲,如《团结就是力量》。
2. 学生欣赏歌曲,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小组活动(15分钟)
1. 学生分组,每组选一名组长。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教案
一、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手拉手》是按照《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几何图形等知识。此教材突出了情景思维、探究思维和启发式教学,并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学习本教材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数字0 ~ 100之间的数和数的位置关系;
2. 掌握数0 ~ 100之间的加减法运算;
3. 能分辨常见的几何图形,并掌握这些图形的特点;
4.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 加法、减法口诀的学习和运用;
2. 数组排列图案的规律探究;
3. 分辨各种几何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在生活中寻找与数学所学知识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在自然情境中来探究数学规律,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实际运用水平。
2. 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启示和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探究数学规律,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的思考过程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进而形成一定的探究精神。
3. 讨论式教学法:让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从而从互动中激发出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
1. 数的认识(5课时)
a. 数字0~9的认识:在课前准备好0~9个数字卡片,在学生面前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让学生喊出数字并写在黑板上,巩固数字
0~9的认识。
b. 数字10~19的认识: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字10~19的规律,然后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表格,帮助学生巩固数字10~19的认识。
《手拉手》教学设计
《手拉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学习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感受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
2、通过聆听、演唱、对比等方式,引导学生分辨乐曲的旋律特点、情感、结构,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水平。
3、有感情地演唱《手拉手》,了解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唱准大附点节奏和切分音。了解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及歌曲创作背景。
教学重点:准确且有感情地演唱《手拉手》。
教学难点:分辨旋律行进特点、情感及其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奥运期间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它们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词曲之间寄予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憧憬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上节课我们学习的《我和你》以优美柔和的旋律,含蓄地表达了中国人对百年奥林匹克梦圆的欣喜之情,更向世人传递着一种声音:地球村永远是一家。有一首歌曲,与《我和你》的含蓄婉约风格不同,请听——(播放视频)
二、学习歌曲
1、歌曲介绍——这首歌既唱响了“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又将奥林匹克精神演绎的淋漓尽致。它是历届奥运会传唱最广的主题曲,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认为它是最成功的奥运会主题曲,你们知道这首歌的名字吗?(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Hand in hand》。)
2、再次聆听歌曲,感受演唱形式。(领唱、合唱)
3、学生边划拍边随琴唱谱,感受歌曲节奏特点,找出跟唱过程中不大容易掌握的节奏和音符。(大附点节奏和切分音)
4、完整视唱曲谱,边唱边用手指画旋律线,感受旋律实行特点。
领唱部分:同音反复为主,前半句上行级进,后半句下行级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5《手拉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5《手拉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手拉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乘法概念和计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对乘法的意义理解不深,计算准确率有待提高。此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
内乘法的计算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勇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表内乘法
的计算方法。
2.难点:对乘法意义的深入理解和计算准确率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
采用“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乘法的意义,通过团队合作,提高计算准确率。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计算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如果每组有3个小朋友,现在有12个小朋友,我们可以分成几组?”引发学生对乘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乘法的意义,解释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法。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棒代表苹果,通过重复加法的方式,计算出3
一年级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一年级手拉手好朋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友谊。
2. 培养学生主动与人交往、团结友爱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
1. 朋友的意义:认识朋友,理解朋友对我们的重要性。
2. 与人交往:学习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交朋友。
3. 团结友爱:学习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互相鼓励。
4. 合作分享:学习与人合作完成任务、分享快乐与困难。
5. 培养团队精神:通过团队游戏,感受团队的力量。
三、教学方法:
1. 故事导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朋友的重要性。
2. 游戏互动:设计各种与人交往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与人相处。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成为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四、教学准备:
1. 故事素材:收集有关友谊的故事。
2. 游戏道具:准备适合团队游戏的道具。
3. 小组讨论题:提前准备与人交往相关的话题。
4. 角色扮演场景:设定不同的角色扮演场景。
五、教学评价:
1. 学生能够主动与人交往,表现出团结友爱的态度。
3. 学生能够理解朋友的重要性,学会珍惜友谊。
4. 学生能够通过反思,提高自己与人相处的能力。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讲述一个关于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朋友的重要性。
2. 学习交往技巧:教授学生如何主动与人打招呼、介绍自己、交朋友。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成为好朋友,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 角色扮演:设置不同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真实场景,提高交往能力。
初中音乐《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手拉手》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之博爱篇。这首歌曲是1988年第24届汉城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歌。《手拉手》让我们感受到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歌中所颂扬的友爱,平等,自由和人们手拉手的勇敢拼搏精神,正是奥运的宗旨所在。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奥运精神有更深层次的认识,感受人类追求大同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导入,观察比较,多媒体音响与钢琴伴奏相结合等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进教学进程,完成教学任务。
三.知识与技能:能有表情地演唱《手拉手》这首歌曲,能区分不同的演唱形式(领唱,合唱)并体会各种演唱形式所起的效果以及作用,体验歌曲旋律进行中以级进与同音反复为主和以跳进为主的特点。【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有表情地,准确完整地学唱《手拉手》。
难点:体验不同的演唱形式所达到的效果,简单分析歌曲的旋律进行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钢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我和你》
师:大家暑假都看了奥运会吧?
生:看了!……
师:第29届北京奥运会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次奥运会上中国体育健儿用他们的汗水创造了金牌总数世界排名第一的辉煌历史。(教师边讲边慢慢走向钢琴)在奥运会期间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奥运歌曲,它们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词曲之间寄予了人们对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憧憬以及对世界和平的美好愿望。而最终被定为北京奥运
会主题歌的是在开幕式上由刘欢,莎拉布莱曼演唱的这首歌曲---话刚落音,《我和你》的优美旋律回荡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弹奏完毕),大家能说出这首歌的名字吗?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公开课《手拉手》教学设计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数学教材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识》第三节《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详细内容包括:探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以及两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技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三角板、四边形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四边形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实物,引导学生关注几何图形,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细节:展示红领巾、窗户、桌子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 新课导入: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周长和
面积的计算方法。
细节:利用三角板和四边形板,让学生动手测量并计算周长和
面积。
3. 例题讲解:讲解三角形和四边形周长、面积计算的例题,引导
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细节:讲解例题,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解答,并解释计算过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细节: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给予反馈。
5.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周长和面积的
《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
教案名称:《手拉手好朋友》教案教学设计
适用年级:大班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体验到和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2. 发展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教学重点:
1. 幼儿能积极参与手拉手好朋友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2. 幼儿能够主动关心同伴,学会分享。
教学难点:
1. 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遵守规则,协调动作。
2. 幼儿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二、教学内容
活动准备:
1. 手拉手好朋友游戏材料。
2. 音乐CD《手拉手好朋友》。
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规则和玩法。
2. 游戏时间:幼儿进行手拉手好朋友游戏,体验合作乐趣。
3. 音乐活动:播放音乐CD《手拉手好朋友》,幼儿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4. 分享交流: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感受和体验。
三、教学评价
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意识。
2. 关注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节奏感和协调能力。
3. 倾听幼儿在分享交流中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情感需求。
四、教学延伸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意义,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类似的游戏,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和关心他人的习惯。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手拉手好朋友游戏的场景,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主进行游戏。
五、教学反思
教师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查找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提供改进的方向。
六、教学准备
1. 手拉手好朋友游戏材料:手拉环、小道具等。
2. 教学PPT:包含游戏规则、玩法示例等。
幼师模拟手拉手教案
幼师模拟手拉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手拉手是一种互相帮助、合作的方式。
2.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播放器及音乐
2. 幼儿园教室或室外场地
3. 手拉手游戏道具(如绳子、彩带等)
三、教学步骤
1. 热身活动
在音乐的伴奏下,让幼儿自由活动,放松身体,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
2. 引导讨论
老师向幼儿介绍手拉手游戏,并引导幼儿讨论手拉手的意义和好处,让他们明白手拉手是一种合作和互助的方式。
3. 模拟手拉手
老师示范手拉手的正确姿势和动作,然后让幼儿两两搭桥手拉手,进行模拟练习。
4. 小组合作
将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手拉手一起走路,要求他们保持平衡和步伐一致,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5. 手拉手游戏
老师带领幼儿进行一些手拉手游戏,如“绳子传递”、“彩
带编织”等,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手拉手的乐趣和意义。
6. 总结
老师和幼儿一起总结手拉手游戏的过程,让幼儿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收获,强调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手拉手教案的实施,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增强了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同时,手拉手游戏也锻炼了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团队合作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初中手拉手教案
初中手拉手教案
年级学科:初中语文
教材内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手拉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珍惜友谊,学会与同学、朋友相互关爱、支持和帮助,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
教学重点:
1. 课文朗读与生字词掌握。
2.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难点:
1. 课文中所涉及的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精神的内涵。
2. 如何将课文中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手拉手》的背景和主题。
2. 学生齐读课文标题,引导思考:手拉手象征着什么?
二、自主学习(10分钟)
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书写。
2. 学生查找生字词的含义,教师巡回指导。
三、合作学习(15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展现的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精神的具体事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实践(10分钟)
1. 教师设计情景剧,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亲身感受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学生表演,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理念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堂小结(5分钟)
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的精神。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表示要将课文中的理念付诸实践。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拉手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阅读歌词,理解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起、承、转、合”的结构形式。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与发扬“友谊、团结、参与、和平、竞争”的奥运精神。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扳书课题,播放《手拉手》歌曲。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歌词,读准字音。 2.熟读歌词
三、合作学习
1.这首奥运会会歌的主题是什么?(友谊、团结、参与、和平、竞争)
2.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四、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和体会奥运精神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2.指名读,评价。
五、了解诗的结构
1.本首诗很好地把握了“起、承、转、合”的四段式结构。
起(首节)承(二节)转(三节)合(尾节)
2.自读理解。
六、学唱歌曲,体会语言特点。
七、总结:同学们,“友谊、团结”是奥运精神的体现,也是手拉手的真正含义。
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