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差异问题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文化差异问题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飞速发展,在课堂中适当的导入相关的文化内容,早已成为大多数对外汉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文化因素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同时,学生的文化差异性问题也日渐清晰。
这使语言教师们进一步认识到,必须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汉外文化差异,才可能使学生在相对完全的意义上学好一门语言。
一.文化及其差异1.文化的概念说起“文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定义,一种形象。
到目前为止竟然已经有多达200多种的定义。
学术界公认的意见认为,被称为人类学之父的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是第一个在文化定义上具有重大影响的人。
泰勒对文化所下的定义是经典性的,他在《原始文化》“关于文化的科学”一章中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显然,这个定义将文化解释为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物的总称,包括物质技术、社会规范和观念精神。
从此,泰勒的文化定义成为文化定义现象的起源,后人对这个定义褒贬不一,同时亦不断地提出新的观点。
2.文化存在差异学术界普遍认为,不同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等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
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标准等都存在着差异,我们称之为“文化差异”。
正如我们到不同地方旅行,会发现不同地方的人们在行为、态度、衣着、语言和饮食等方面上各有差异,这就是文化的差异。
文化差异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间,也存在于不同种族,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间。
所以我们说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对外汉语课堂上有来自于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汉语学习者,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各自带有自己的文化特征。
如何帮助他们了解并掌握本族文化与汉文化间的异同,是对外汉语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文化差异的存在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积极意义既然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就需要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考虑到其重要性,扬长避短。
中日文化中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关键词 :中国; 日 本;文化;交际;言 语 ;非言 语;差异
中日两国作 为东亚的近 邻 ,在文化方面有好 多共 同点 ,比如 外 。比如学生 曾经抱 怨 : “ 如果我试穿 了几件而不买 ,服务员就
都属于汉字文化 圈 ,都遵从 中国的儒教礼仪 。都信奉 “ 神 ”等 , 是时时产生误会 、碰撞 ,原 因自然是对对方的文化 、缺乏 了解 。
析 中日文化的差异。 一来自会冷眼相待 ”。而在 日本 ,在和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 ,非常注重 如果一个人在店里挑 了很多衣服试穿都不满意 ,店员会礼貌地鞠 间 ,希望您下次再来 。 谢谢 您” !不过这只是表面的意思 ,其实 店 员真正 的意思是 :你 这个 人 ,真没有教养 ,也不先搞清 自己需
L v nn( 2 0 0 5)把 影片 分 为以下 几个 主题 :广泛 的人 类 问
题 ,如爱情或亲情等 ;人生 哲学 ;宗教和伦理问题 ;历史 问题 ;
社会问题等。每一个 主题选 一部影片进行阐释。在同一主题 的影 能 的活动包括学 生介 绍影片的时代背景和演员信息 ,为影片配音 片里 .则要根据语言难 易、清 晰度 。画面声音质量 ,字幕选择或 等 :培养数理逻辑智能 的活动 包括 为片段 排序 。根据片段推测影 技术问题等进行综合权衡 。最终确定影片 。
4 设计课 堂活动
影视 作 品题材 的丰富 性尤其 适合 教师设 计多样 的教 学活动 【 2 ] G a r d n e r ,H . L y n n ,A . . 英语 电影 赏析 【 M ] . 北京: 外语研究与
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 的开发 。课 堂活动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 中最 教学 出版社, 2 0 0 5 关键的一个环 节,教师可 以参照R o i S e T a n n e r ( 2 0 0 1 ) 的 “ 智 [ 3 ] 黄迎. 英语 影视教 学中影视 作品的选择与加 工 … .山 东教 能—— 语言技能对应表 ”,并 根据 学生智能特点 、水平 、差异 以 育学院学报, 2 0 0 4( 4) 及影片 内容 因材施教 ,设计 出适合 学生智能现状和发展空 间的形 [ 4 ] 钟建玲. 多元智能理论与英语影视 教学整合初探 … . 牡丹江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差异及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一、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人类交际分为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人类交际不可分割的整体。
所谓语言交际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语言交际的行为,人类每天都在进行语言交际;而非语言交际行为包括语言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际参与者都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或意义,一旦这些刺激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交际意义。
语言交际对人类来说是必不可少的,非语言交际同样也具有重要作用。
萨莫瓦(samova)则更为肯定地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是通过语言行为表达的,其他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
不仅在社交活动中如此,课堂上的教学过程也是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结合完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通过实验得出:课堂上信息的总效果等于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
由此可见,在人类交际行为中,只有把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完整的交际体系。
二非语言交际的分类非语言交际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不同国家、民族对非语言行为的社会规范区别很大,甚至表示的意义正好相反。
因为非语言交际的涵盖范围广,故分类方法也较多。
一般粗略分为以下四类:(一)体态行为(体态语)。
体态行为(体态语)指人的身体各部位的行为动作,表现为说话时的身姿、手势、表情等。
在交际过程中,无声的体态行为和有声的言语行为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正如《礼记》里说: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二)时空行为。
时空行为指交际者在交际中如何运用空间和时间的范畴,包括体距行为(体距语)和时间行为(交际中的时间处理)。
(三)外表行为。
外表行为包括服装(质料、款式、颜色等)、体型(身材、体重、身高、肤色、脸型等)、头发(疏密、式样、颜色等)、化妆(淡妆、浓妆、指甲、假发等)、气味(香水、体味等)、饰品(眼镜、首饰、别针等)等各种要素。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中日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是非常明显的。
下面将从礼貌、沟通方式、社交行为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礼貌方面。
在中文文化中,尊重长辈和上级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我们常常使用敬语来表达对长辈或上司的尊重和敬意。
而在日本文化中,尊重他人同样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与长辈或上司交流时,日本人通常会使用敬语来表达尊敬。
日本人注重礼节,重视细节,比如在交谈时他们会经常鞠躬以示对对方的尊重。
沟通方式。
中文文化中,我们通常直接明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强调直接性和简洁性。
而在日本文化中,他们更注重间接性和含蓄性。
日本人常常使用暗示、隐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思,而不直接明了地说出来。
这也是为了避免冲突和尴尬的局面,因为日本文化中认为直接表达意见会给人带来困扰。
社交行为。
中国文化中,人们在社交场合中通常比较热情和开朗,喜欢大声交谈,互相拥抱、握手等行为。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通常比较保守和内敛,不太喜欢过于亲密的身体接触,更喜欢以微笑和鞠躬等方式来表达友好和礼貌。
还有一些其他文化差异。
在礼品交换方面,中国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礼品的价值和质量,通常会送一些贵重的礼物来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和感激。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更注重礼物的包装和外观,认为这是对对方的尊重和细节的体现。
在中日文化差异中,礼貌、沟通方式和社交行为是比较明显的。
中文文化中是比较直接和热情的,而日本文化中是比较间接和保守的。
通过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我们能够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误解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题报告
中日语言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中日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增强和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趋密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中日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语音语调、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明显,因此在跨文化交流中容易出现误解和沟通障碍。
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准确传授汉语知识,充分考虑中日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和应对措施,具体目的如下:1.了解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2.探究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包括语言表达、文化背景等方面;3.分析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如何充分考虑中日文化差异,提高教学质量;4.提出针对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和建议,为培养优秀的汉语学习者和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法和实地观察法相结合的方法,具体如下: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书籍、期刊、网络文献等,搜集和整理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及对外汉语教学的相关资料;2.调查问卷法:设计针对中日汉语学习者的调查问卷,了解其在汉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中的体验和问题;3.实地观察法:通过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汉语教师对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和在教学中的应对情况。
四、预期成果1.明确中日语言文化差异的主要特点和表现形式;2.深入探究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和应对策略;3.总结中日语言文化差异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和问题,提出应对方法和建议;4.为培养优秀的汉语学习者和跨文化交际人才提供有益参考。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文化交流心得:中日文化差异及其应对措施。
一、沟通时的礼仪差异在中日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
在交流中,出现一些礼仪上的失误就可能导致对方的不满或者误解。
中日两国在礼仪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说在称呼方面。
在日本,不同级别的人之间称呼有着明确的区别,像是“先生”、“女士”、“小姐”等等,同时,在正式场合中,会用“敬称”来表示尊敬。
而在中国,称呼比较灵活,常用的比如“先生”、“女士”、“大哥”、“小姐”等等。
在交流时,若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出现称呼上的误解。
除了称呼方面,各种仪式也是需要注意的。
比如说在日本,可以通过鞠躬来表示尊重。
而在中国,鞠躬不是普遍的做法,一般会通过握手来表示。
在交流时,若不确定对方的偏好,可以选择不具有明显文化色彩的方式来表达尊敬。
二、言语和表达方式的差异除了礼仪外,中日两国的言语和表达方式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在口语中,中日两国的语法和用词有很大的不同,这可能会造成交流时的困惑。
另外,在交流中,很多时候需要通过暗示或者间接表达来传达信息。
这可能会因为对方文化背景的不同而产生误解,导致无法正常沟通。
比如在日本,人们经常采用间接表达来传达自己的意思,他们通常会使用铺垫句和客套话。
而在中国,人们缺乏这种表达方式,更加直接。
如果我们不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可能在沟通中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三、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日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这也是导致交流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日本,强调个体之间的互动,强调集体意识和责任感,而在中国,更多的是关注个人的自由和权利。
在交流中,需要注意这些价值观的差异,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
另外,在思维方式上也有所不同。
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细节,逐步递进。
在中国,则更加注重总体思路和大方向。
我们在交流时,可以尝试为对方考虑,避免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强加给对方。
四、应对措施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提高交流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要尊重对方的文化背景。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中日之间的交往明显增加,中日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频繁。
然而,中日两国文化差异很大,这使得中日之间的交流难免出现误解和冲突。
为了更好地促进中日的跨文化交际,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礼仪、信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礼仪方面:中日两国礼仪习惯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日本人比较注重礼仪,他们一般在见面、问候、送礼等场合下,都有比较严格的礼仪要求。
而中国人则在礼仪方面略显随意,在一些场合下,亦可以不拘束地自由表达自己。
比如在聚会上,日本人一般会在酒前献上祈福之词,并谈论相关的文化话题,而中国人则在人际交往中更多的侧重于自由和亲密感。
信仰方面:中日两国的宗教信仰也有很大的差异。
日本人普遍信奉佛教和神道教,强调大自然、天神等与自然界和人自身的关系;而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则以儒教、道教和佛教为主,强调“仁、义、礼、智、信”等人文精神。
就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往往也会在一些举止、语言中展示自己的信仰,而中国人在交往上不太提及自己的信仰。
价值观方面:中日两国的价值观也存在一些差异。
比如,在工作上,日本人强调集体利益,较为注重领导者的决策和执行力,同时也比较支持长时间的加班和勤劳。
而中国人则更强调个人创造力和自由度,在工作上更注重沟通和合作,同时也更倾向于平衡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思维方式方面:中日两国的思维方式也有一定的差异。
日本人讲究细节和细致,极为注重规范和制度,思考问题较为保守和谨慎,平时也比较保守。
而中国人则在思维方式上耐不住性,更为灵活、自由,并以突破常规、开拓思路为主要特点。
综上,中日两国在礼仪、信仰、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必须认识到这些差异,这才有可能促进中日之间的和谐合作。
作为交流的双方,应当尊重和理解对方文化的不同和特点,学习彼此之间的信仰和知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建立互相信任、平等和共赢的合作关系。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中日文化与语言差异
保 留着大量 的吴 音 , 也就 是 日语 所说 的音 读 。由于 日语 中存在着不少汉字词 汇 , 以 日本 留学生在 学习汉语 时 , 所 也会和其他 国家 的留学 生一样 , 或多或少 受母 语 的影响 , 虽然 同样使用汉字 , 在学习汉语方面提供 了方便 的同时 ,
也 会 由 于汉 语 词 汇和 日语 汉 字 不尽 相 同 , 易 引 起 误 会 , 极
如 “ 这个词在汉 语 中是 “ 亲” 意思 , 娘” 母 的 而在 日语 中却
中 日两 国是一 衣带水 的友 好邻 邦 , 国交往 的历史 两 源远流长 。早在 隋、 唐时期 , 日本 就曾派 出数量众 多 的使 者、 官员 和留学生 , 中国来 学习文 学 、 到 历史 、 学和科技 哲 等 。因此 , 中国的古 代文 化对 日本 的影 响相 当深远 。语 言是文化 的载体 和反 映 , 要让 留学生学好 汉语 , 要让他 就
21 00年第 5期 总第 11 9 期
黑 龙 江 对 外 经 贸
HL oeg c nmi ea o s& Ta e JF rin E o o cR l n i t rd
No. 2 0 5, 01
S fa o 1 1 e lN . 9 i
[ 经贸实务 ]
对 外汉语教学 中应注 意 的中 H文化 与语 言差异
和关 系 , 引导 留学生 跨越 这些 产生 偏误 的 障碍 , 学好 汉
语 , 而真正了解 中国文化 , 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 从 成
一
喝的汤 。在 同义词 的搭配上 , 日本学生也 常常犯错误 , 例
如 ,发表 ” “ 这个词在 日语中有揭示结果 的意思 , 生就常 学
、
汉 语 词 汇 和 日语 汉 字 词 汇 的 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常见和重要。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十分显著。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中日两国的价值观、礼仪、沟通方式、时间观念等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中日两国在价值观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和人际关系,重视家庭、尊重长辈和传统。
而日本文化则注重个人主义和组织纪律,强调礼仪和规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需要注意尊重对方的个人空间和隐私,不要过分干涉他人的私生活;而日本人则需要尊重中国人的家庭和传统,避免触碰敏感的话题。
在商务交流中,中国人更加看重人际关系,建立信任和友谊;而日本人更注重礼仪和仪式感,重视正式的商务礼仪。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价值观差异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关键。
在礼仪和社交方面,中国和日本也存在着诸多差异。
中方重视礼尚征征,讲究场合和情境,重视面子和礼貌;而日本方面更加注重礼节和规范,强调宾主分明和尊重他人。
在日本,人们参加社交活动时会非常注重穿着和仪表,过程中还需要遵守一系列礼仪规矩。
而在中国,虽然也重视外表和礼貌,但对于礼仪规矩要求相对宽松。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需要更加注意身体语言和表达方式,避免给日本人造成不适;而日本人则需要尊重中国人的传统和文化,学会放宽一些礼仪要求。
在沟通方式上,中日两国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中通常更加直率和开放,重视表达个人情感和真实性;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含蓄和委婉,避免直接表达个人观点和情感。
在商务交流中,中国人常常会直接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期待,强调实效和结果;而日本人更加注重过程和细节,习惯通过微笑和姿态表达自己的意愿。
在此背景下,中国人需要更加注意言辞和措辞,避免过于直接和坦率;而日本人则需要学会尊重他人的真实感受和表达方式,不要过于保守和拘谨。
中日两国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中日两个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礼仪在中日两国的礼仪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在中国,晚辈需要在长辈面前低头致意或者鞠躬,这被视为尊重长辈和表达自己的谦逊;而在日本,鞠躬也是一种表示尊重的方式,但是他们将鞠躬分为多种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表示方式,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场合。
此外,在用餐时,日本人有非常详细的餐桌礼仪,需要注意用筷子的方式、吃柿子的时间、把鱼鳞盖在碗旁等等,而中国的比较随意,没有那么多具体的规定。
二、态度在中日两国文化中,对待事情和表现个人态度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日本,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感受,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意,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而在中国,往往更加直接开放,经常通过大声说话或者表现强烈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此外,在日本,追求完美和细节的执着精神非常强烈,而中国则更加注重实用和现实效果。
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日两国文化的一大不同点。
在日本,时间被视为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注重规律、高效的时间安排和管理,不会让别人等待,更常常会提前到会议地点。
而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活和弹性。
比如,约定下午两点,实际上可能会到三点钟才开始,而且等待也是很正常和普遍的。
四、思维方式在中日两国的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比如,在日本,大多数人都遵循着明确的一套目标分析、情感考虑、决策制定的思考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而在中国,很多人则更加习惯于依靠自身的直觉、经验和自信来决策,对于自己的直觉有比较强烈的信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仅仅是从宏观层面上来比较中日文化的不同点,实际上每个人的文化认知和主观经验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习惯和规则,认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方可获得最佳的合作效果。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
而中日文化之间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突出,因为中日两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导致了在日常生活、礼仪习俗、沟通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多差异。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方面,中日两国在饮食习惯、生活习惯、时间观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在饮食习惯上,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进餐,而日本人则使用筷子和汤勺进行用餐,中国菜以米饭为主食,配以各种菜肴和汤羹,而日本则以寿司、刺身和拉面等为主食。
在生活习惯方面,中国人注重家庭生活和人际关系,在节假日和重要节日时,家庭成员通常会聚在一起共进晚餐,而日本人注重个人空间和独立性,重视个人的隐私和时间。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人可以接受一定的迟到和拖延,而日本人非常重视时间观念,非常守时。
这些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沟通不畅。
在礼仪习俗方面,中日两国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人在与人交流时通常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态度,会用较为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而日本人则讲究含蓄和委婉,在交流中常常通过言外之意来表达自己的意图。
在面对问题或矛盾时,中国人通常会比较直接地表达不满或者抗议,而日本人通常会采取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避免直接冲突。
中日两国在礼节和尊重方面也有不同。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在见面时打招呼,并会握手、拥抱或者轻拍对方的肩膀以示尊重,而在日本,通常会用鞠躬的方式来表示尊重和礼仪。
这些差异会对跨文化交际产生较大的影响,容易引起误解和不适。
在沟通方式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比较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语言比较丰富和直接,很少掺杂含蓄和婉转的表达方式。
而在日本,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含蓄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喜欢使用比喻和隐喻的方式来进行沟通。
在谈话时的交流方式也有差异,中国人在交谈时会比较活泼和热情,倾向于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丰富表达情感,而日本人则更加注重文雅和克制,在交谈时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表情,保持冷静和稳重。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中出现文化差异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中日两国在文化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就中日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首先,在礼仪方面,中日两国有不少差异。
中日两国的问候方式就不同。
中国人通常用“你好”来问候,而日本人用“你好吗?”甚至是更加热情的“こんにちは!”来问候。
此外,在餐饮礼仪方面,日本人强调用公筷,而中国人则注重个人用筷,这也是中日两国在餐饮礼仪上的明显差异。
其次,在家庭观念上,中日两国也有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家庭是至高无上的,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尊重和支持。
而在日本,“家庭观念”比“个人观念”更为重要。
家庭成员之间的随意互动往往不被认可,更重要的是维持家庭和谐。
再次,在礼物送礼方面,中日两国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在中国,礼物不必太讲究,只要有心意就可以了。
但在日本,礼物的包装十分重要,形式和礼品的价值比实用性更具有意义。
此外,在送礼的时候,不要用包装纸包装两次。
如果用两次包装礼物,这被认为是一种冷漠和不重视礼物的表现。
最后,在工作场所上,中日两国也有差异。
在中国,关键人物往往可以用红包等礼物来推进业务关系,也可以使用个人人脉和关系来解决问题。
而在日本,公司和职业道德比个人关系更重要。
因此,日本人工作时更加注重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没有所谓的“关系”可言。
综上所述,中日两国在文化方面的差异是有一定的。
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需要更加注重文化差异,并尊重对方方面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作为交际者,我们需要采取更积极和恰当的方式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跨文化交流。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作者:郑曦来源:《科教导刊》2016年第25期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仅仅有语言的交流,也有非语言行为的交际。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固有观念、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
不了解跨文化交际中对方的文化习惯及行为模式所表达的特殊含义,将会很容易招致误解,阻碍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本文从目光语、手势语、身势语三种非语言行为对比分析了中日两国人民的非语言行为的异同点,探讨两国非语言行为下的文化差异,以促进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理解。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跨文化交际中日商务0 引言众所周知,语言交际与非语言交际是人的交际的两种主要方式,而非语言交际方式在跨文化交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有着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文化,也形成了自己国家、地区与民族的固有观念、思维模式与行为模式。
不同文化的人对于同一内容的非语言表达的具体方式是不尽相同的,并且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即使是相同的行为或动作,其所表示的意义也大相径庭。
因此,了解交际双方的文化差异,透析交际对象的非语言行为的深刻涵义对于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大有裨益。
1 非语言行为与文化差异今年来,随着国内外对非语言行为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与之相关的近副语言学、身势学、近体学等新兴学科。
美国著名的学者Samovar对于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内涵及所应包括的内容进行过精辟的论述。
在他的论述里,非言语行为不仅仅是行为动作,它包括言语行为之外的一切由人类及周边环境所产生的信息,这些信息对于信息发出者和接受者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根据Samovar的研究,非语言行为主要可以被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身体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信息,包括手势、身势、面部表情、目光、体触及副语言等,另一类是与环境相关的非语言信息,包括时间、空间和人际距离等。
在跨文化交际时,对非语言行为尤其是由身体行为传递的非语言信息的正确解读将会对推进异文化的顺利交流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中日社交礼仪文化与跨文化语言教学
中日社交礼仪文化与跨文化语言教学
中日社交礼仪文化与跨文化语言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在现代社会中,中日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因此了解中日社交礼仪文化变得尤为重要。
同时,在跨文化语言教学中,了解中日社交礼仪文化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中日社交礼仪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比如,在中日两国的商业活动中,礼仪方面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人在商业活动中注重关系,而日本人则注重礼节。
在日本,商业活动中的礼节包括礼貌、谦虚和尊重,而在中国则包括热情、交际和灵活性。
这些差异必须得到深入了解,才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其次,中日社交礼仪文化对于跨文化语言教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教授中日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必须了解中日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以便能够更好地教授学生如何在跨文化环境中进行有效的沟通。
比如,学生们需要了解在不同的场合下应该采取何种礼节,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等等。
总之,了解中日社交礼仪文化和跨文化语言教学密切相关。
只有了解了中日社交礼仪文化的差异,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
这对于促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1 -。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是在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其中涉及到的文化差异对于有效的沟通至关重要。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文化大国,其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被充分重视。
本文将从语言、礼仪和价值观等方面分析中日文化差异,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进行沟通。
从语言方面来看,中日两国的语言差异十分明显。
中文是一种表意丰富、词汇繁多的语言,而日语则强调礼貌用语和敬语的运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中日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语言特点,尊重对方的语言习惯,避免因语言误解导致的沟通障碍。
在日本文化中,对长辈和上级要使用敬语,表示尊重和礼貌,而在中国文化中,对长辈则更加注重对方的称呼和身份的称谓。
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于语言的使用和表达方式需要更加谨慎和注意。
礼仪方面是中日文化差异的重要表现。
在日本文化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商务活动中的名片交换、鞠躬礼仪等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而在中国文化中,虽然也有着礼仪的要求,但在一些场合中可能更注重亲切和自然的表达。
对于中日双方来说,了解对方的礼仪习惯对于跨文化交际至关重要。
在不同场合中要尊重对方的礼仪规范,同时也要在沟通中展现出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使双方能够进行良好的交流。
价值观方面也是中日文化差异明显的表现之一。
在日本文化中,强调团队合作和集体利益,而在中国文化中则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和个体价值。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导致误解和冲突,因此双方需要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念,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
在沟通中要尝试理解对方的想法和价值观,避免因为文化差异而产生摩擦。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的交流和沟通。
中日文化差异
是常常讨论的一个话题,以下是对中日文化差异的一些分析。
第一,对待权威的态度。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普遍尊敬权威,重视长辈的意见和决策。
而在日本文化中,也非常尊敬长辈和权威,但更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重视团队精神。
第二,礼貌和谦虚的表达方式。
中文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正式的礼节用语和尊
称对待他人,注重面子和尊重。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也非常注重礼节,但更注重谦虚和
自己的主动退让。
沟通和表达方式。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喜欢直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方式,喜欢使用暗示和隐喻来传递信息。
第四,时间和计划的观念。
在中文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的观念相对较为灵活,更注重
人情关系和灵活的时间安排。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非常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计划性,注
重守时和提前计划。
第五,饮食文化。
中文文化中,人们注重团餐和家庭聚餐,更注重食物的味道和调料
的使用。
而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注重个人的饮食习惯和品味,更注重食物的原味和清淡口味。
总结而言,中日文化差异体现在对待权威的态度、礼貌和谦虚的表达方式、沟通和表
达方式、时间和计划的观念以及饮食文化等方面。
了解和尊重对方的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
际的关键,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对方交流和合作。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或国家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现象。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的重要文化代表,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日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习俗等,这导致了两国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文化差异。
本文将从礼仪、沟通方式、价值观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在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所带来的影响。
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中日两国间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礼仪习惯。
在日本,人们在见面和道别时通常会鞠躬,而在中国,人们在见面时会握手,并在道别时握手或者拥抱。
这种不同的礼仪习惯可能会在交流过程中造成误解和困惑。
在用餐时,日本人一般会使用筷子,而中国人则会使用筷子和勺子,同时中国人在用餐时会将碗端到嘴边,而日本人则倾斜碗身。
这些不同的礼仪习惯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引起双方的注意和尊重,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
在实际交流中,双方应该尊重对方的习惯和文化,试图理解并适应对方的礼仪规范,以促进良好的交流和合作。
沟通方式也是中日文化差异的重要体现。
在日本文化中,人们普遍以含蓄、谦虚和避讳为主,喜欢通过暗示和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而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更加直率,喜欢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这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可能导致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矛盾。
在语言表达方面,中文和日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用词上,中国人习惯于使用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而日本人则更倾向于使用间接、委婉的语言形式。
在跨文化交际中,双方需要互相尊重对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尽量避免语言上的冲突和误解。
中日文化差异也体现在价值观上。
在中日两国的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有着很大的差异。
在家庭观念上,中国人强调家庭的重要性,注重家庭的和谐与团聚;而日本人则更注重个人的独立和自我价值。
这种不同的价值观念可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引发不同的态度和行为,甚至导致理解上的障碍。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的分析。
首先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入手,比较了中日两国在历史、宗教、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别。
其次分析了语言和交际风格上的差异,如礼貌用语的不同、沟通方式的差异等。
接着探讨了价值观念和礼仪的差异,揭示了中日文化中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准则。
最后从沟通方式和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的差异展开讨论。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建议,如增加文化互动和交流。
最后指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希望通过更深入的研究来促进中日文化之间的理解和交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中日文化差异、社会文化背景、语言、交际风格、价值观念、礼仪、沟通方式、传统习俗、现代生活、重要性、建议、未来研究。
1. 引言1.1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复杂的主题。
中日两国在社会文化背景、语言和交际风格、价值观念和礼仪、沟通方式、传统习俗和现代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也会影响到双方在商务、政治、教育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并尊重中日文化差异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价值体系,才能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建立起真正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借助文化差异,也可以为双方的交流带来新的视角和启发,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对于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我们需要持续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交流合作提供更加明晰和有效的指导。
只有不断加强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理解,才能更好地推动中日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In terms of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there are several notabl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 cultures that can impact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Firstly, one key difference lies i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systems of the two countries.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of centralized imperial rule, with a strong emphasis on Confucian values such as respect for authority and hierarchy. In contrast, Japan has a history of feudalism followed by the MeijiRestoration, which led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ountry and the adoption of Western values and systems.2.2 语言和交际风格的差异中日两国在语言和交际风格上的差异是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第5期总第170期林区教学T each i ng of F orestry R eg i onN o .52011G eneral N o .170中日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与对外汉语教学乔红伟(黑龙江科技学院利民校区,哈尔滨150027)摘 要:人们进行交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语言交际虽然是非常重要的一种交际方式,但它始终伴随着表情、手势、姿态等各种非语言交际方式。
非语言交际方式与语言交际一样,与本民族的文化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的是语言文化的教学,而忽略了非语言文化的教学,这不但使语言不能真正服务于交际,甚至有时成为交际的障碍。
尽管日本和中国在文字、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相似相通之处,但在非语言交际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甚至完全不同。
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汉语,不仅要注重语言方面教学,更要注重非语言交际方面的教学,这样才能使复杂的跨文化交际变得得心应手。
关键词:非语言交际;手势表情;交际作用中图分类号:H 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6714(2011)05-0091-02收稿日期:2011-03-13作者简介:乔红伟(1968-),女,黑龙江肇源人,从事语言文学研究。
体态、视线、表情等非语言交际行为经常伴随着语言交际行动出现,在交际、特别是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不同环境、不同文化中所形成的中日两国人民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有着很多的不同。
因此,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日本人和我们从面孔上没有什么区别,都属于亚洲人,但从行为、举止、服饰甚至眼神中,我们可以判断其国籍,这就是非语言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的结果。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光要进行语言交际行为的指导,对非语言交际行为的差异,也应该进行必要的指导。
在日本,见面的一般礼节是相互鞠躬,在日常寒暄中,日本人经常使用点头、鞠躬等顾及自己和对方距离的 非接触行为 ,而握手则仅限于特定的场合,这取决于会面的性质,而且,在日本,一般情况下,如果女性不主动与对方握手的话,对方最好不要与女性行握手的礼节,否则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行为。
另外,在打电话的过程中或挂电话的时候,日本人常常对着听筒鞠躬,因此有人把日本称作是 爱鞠躬的民族 ,因为鞠躬可以与他人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从而避免与之产生身体上的接触。
而中国人在见到老朋友或与人初次见面时,常用的礼节形式是握手这一 接触行为 ,这也是大多数国家常用的一种礼节形式。
甚至用手拍、敲对方的肩部、手臂的动作来表示与对方的亲密关系。
而这种拍、敲的动作对于日本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更没有在公众场合下 接吻 拥抱 的习惯。
而在我国人们常常可以看到孩子挽着父母的手臂或女性朋友之间互相牵着手逛街的情景,它可以说是一种骨肉亲情和友谊的象征。
而在日本却是被看成没教养甚至是同性恋。
另外,两国人对 接触行为 的反应也不同,在见面过程中,如果发生了 无意识的接触行为 ,中国人会表现得很平静,而日本人则会马上说 对不起 ,来向对方表示歉意,这也是日本人不喜欢 接触行为 的很好的例证。
在交际中,手是活动范围最广、活动幅度最大的身体部位,是非语言交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中日手势的差别,尽量避免使用让人费解和产生误解的手势。
比如数字一到十的手势,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日本也有类似的手势,但含义却有不同,一到五的手势表达与中国基本相同,但是日本从六到十的手势用一只手就无法表达了,通常是用两只手一起来完成的。
如果不了解这些,用中国的手势向日本人表达数字,对方就不会理解,甚至会产生误解。
如六的手势在日本是打电话的意思,八的手势是打枪的意思,九的手势是小偷、扒手的意思;手向上,大拇指和食指做成 O 型手势,在中国表示 OK 或 0 的意思,而在日本却可以代表 钱 的意思;竖起大拇指,在中国表示赞扬他人之意,而在日本则表示 父亲 、 丈夫 或 男性 的意思;竖起小拇指,在中国表示瞧不起他人、蔑视对方的意思,而在日本则表示 女性 、 女朋友 、 情人 的意思;食指伸直,将其在头一侧的太阳穴处划圈儿的手势,汉语表示 动动脑子想一想 ,而在日本则表示精神上有毛病、发疯的意思。
另外,在交际中也有其固定的手势,比如五指并拢,小拇指侧朝下,形成 刀 状,做劈砍动作,是表示接受别人馈赠时的感谢;某人在生气时,会将双手放到鬓角两侧并竖起食指来表示;招呼别人时,会将手掌朝下从前方朝自己一方来回摆动几次;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则表示 我 的意思;用右拳贴近左手掌,不断地旋转作出 研磨 东西的动作,表示 阿谀奉承 拍马屁 谋私利 的意思;紧握拳头表示愤怒或下决心;用两手食指相互拍打表示 吵架 的意思;将手握拳并将其放到鼻子上,表示傲慢、自负、轻视别人的意思等。
此外,敲食指这个动作,我们通常用在饭店服务员为客人倒酒的时候,客人向服务员表示感谢的意思,而在日本人看来很不可思议,因为在日本,与他人的关系出现了紧张的局面,越说可能情况会越恶化,甚至可能会吵起来的时候,91或者不知道 该怎么办 的时候,迷茫迷惑的时候,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使用这一动作。
因此,如果过于频繁地使用,不仅会使得与他人的关系恶化,还可能会被误会成自己是 没有能力的人,没有自信的人 ,所以使用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
眼睛对于日本人来说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部位。
正如日语中有 目上 和 目下 这对词语一样,在日本,如果以目光注视比自己地位高或年长的人则被认为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日本人会本能地避免一直注视对方。
通常日本人在面对面交谈时,往往是默默地低着头或者视线游移不定、漠然注视前方。
比如在开会的时候,日本人常常会抱着胳膊或低着头或闭着眼睛,这并不表示日本人对会议内容不感兴趣或不同意对方的见解,而是表示他在认真听取对方的谈话。
还比如在日本的电影或电视剧中,我们很少会看到两个人面对面对视交谈,或坐着边看风景边吃饭交谈。
总之,日本民族是一个对他人眼神非常敏感的民族,他们认为对视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因此对采取回避视线的行为方式,可以说它与语言上的委婉表达风格是一致的。
日本人将抑制情感的流露看做是一种传统美德,所以他们面部表情的表露比起西方人就显得平淡、含蓄了很多。
他们往往用保持表面的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很少将否定的表情示于他人,或是用微笑来掩盖情感的流露。
日本人的微笑如同行礼一样从小就受到教育,无论多么不愉快的场合都要尽量表现出最和蔼可亲的笑脸。
所以有很多人 永远不能理解的就是日本人的微笑 。
无论内心多么不平静,脸上都要表现出笑容,这被日本人认为是一种社交的行为规则和义务。
相反,日本人厌恶的情感表露也不很明显,甚至可以说非常克制。
抑制厌恶的情感表露是为了维持个人的体面,这种体面的维持已经成为一种规则,渗透入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中。
由于日本人的愤怒、不满、悲痛、恐怖的情感表现过于抑制,所以通常个人情感很难被人理解。
日本人的这种掩藏真实情感的倾向,源于日本传统的 和 的精神。
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的岛国,国民内部的联系比较紧密,他们总是尽量避免与同伴之间的摩擦,在情感的表露上采取克制的方式。
在目前的对外汉语教学中,一般比较注重语言方面的基本功,而非语言交际方面的知识讲授不够,所以学生进入社会后,尤其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面临具体文化差异往往不知所措。
这些文化差异其实就是 时间 、 空间 、 沟通方法 等方面的差异,更是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误解或走向歧义,主要还是主观地认为对方和自己是按照同样感觉生存的,就会按照自己的民族文化作出一些行为或姿势,结果招致意想不到的失败。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应有相应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配合,否则就难以达到有效的交际交流目的。
要全面理解非语言交际行为在交际交流中的意义和功能,也必须结合言语行为,否则就是不太科学的。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准确运用言语交际手段能力的同时,还应注重对非语言交际手段应用能力的培养。
重视语言交际规则和非语言交际规则的教学平衡,注意适时传授非语言交际的文化知识。
在教学中将非语言交际行为纳入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可将中日语言交际行为的不同作为话题,让学生去搜集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然后进行总结和归纳。
我们可以看出,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是结合进行的,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非语言交际大致上起到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交际信息发生矛盾冲突时,交际的人们更趋向于相信非语言交际。
因此,非语言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核心应该是通过学习让学生有目的地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特征,结合语言的学习,努力排除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偏见对交际的影响,正确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人际关系,建立良好的相互尊重、平等交往的跨文化交际策略。
而在国际交流中那种认为 只要语言学好了,其余的都可以按常识顺利地发展 的观点是很危险的。
因为人类除了使用有声语言和文字之外,还广泛地使用着 非语言 这种无声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且这种语言在交际生活中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如果不能够正确地理解它,就可能产生误会,从而影响交际活动的正常进行。
另外,各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思维方式、风俗习惯,因此用自己的观点考虑别国的行为是行不通的。
应该客观地审视其行动,即非语言行为。
尤其在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非语言行为的误解引起的摩擦,甚至比语言误解引起的摩擦更为引人注目。
因此,除了重视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认识到这种语言之外的、无声的语言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也是今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项新课题。
参考文献:[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王秀文.日本语言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3]李庆祥.中日非语言交际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4]施晖.中日两国语言行动的比较研究[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2).[5]张汉英.非语言表现与日本民俗文化[J].日本学刊,2000,(3).[6]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责任编辑:钱晓玲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