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教案11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教案7篇

《曹刿论战》教案7篇

•••••••••••••••••《曹刿论战》教案7篇《曹刿论战》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材分析】《曹刿论战》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篇目。

它通过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3、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4、学习曹刿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理清行文思路。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曹刿的战略、战术和民本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布置】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指导朗读,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

〖教学步骤〗一、简介《左传》和长勺之战1、关于《左传》,在书下注释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做如下补充介绍:《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2、长勺之战背景简介:公元前682年,齐国国君公孙无知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争夺君位。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但最后却是公子小白取得了君位,他就是后来的齐桓公。

齐桓公对鲁庄公怀恨在心,即位后便两次发兵攻鲁,本文所记述的便是齐鲁两国间的第二次战争──长勺之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掌握字音。

刿(guì)鄙(bǐ)孚(fú)间(jiàn)夫(fú)靡(mǐ)2、同学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

教师可依照以下几个梯度指导朗读:⑴读准字音;⑵掌握节奏;⑶注意语调。

节奏举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认识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战前必须作好政治准备。

2、要善于把握有利时机。

3.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古今义不同的实词及“夫”的用法和判断句式。

2.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

3、背诵全文主。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战争,其中有许多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

像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的官渡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东晋谢安、谢石、谢玄等人使北方前秦苻坚统率的百万大军感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淝水之战,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思考,而发生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之间的长勺之战尤其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称赞。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长勺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今天我们学习《曹刿论战》这篇课文就是谈论长勺之战的。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理解在长勺之战中,弱小的鲁国为什么能战胜强大的齐国,曹刿的战略思想是什么,它对我们有哪些启发。

二、解题①《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②课文谈论的是古代战争故事。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章节中,我们将学习《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刿的智慧和他对战争的理解,也能从中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智慧的重要性。

1.2 教学目标通过阅读《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曹刿的智慧和对战争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在春秋时期,齐国和鲁国进行了一场战争。

鲁国的大臣曹刿劝说鲁国君主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战争策略。

2.2 故事情节曹刿通过分析齐国和鲁国的实力对比,以及鲁庄公的错误判断,劝说鲁庄公不要轻易出兵。

曹刿还提出了自己的战争策略,即利用地形和时机,以少胜多。

第三章:分析曹刿的智慧3.1 曹刿的洞察力通过分析曹刿对战争形势的判断,使学生了解到曹刿的洞察力。

3.2 曹刿的策略通过分析曹刿的战争策略,使学生了解到曹刿的智慧和对战争的理解。

第四章:战争与智慧4.1 战争的残酷通过阅读《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到战争的残酷性。

4.2 智慧的重要性通过分析曹刿的智慧,使学生认识到在战争中,智慧比武力更为重要。

5.1 课程回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回顾《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以及曹刿的智慧和对战争的理解。

5.2 课程感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战争的残酷和智慧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人生感悟。

第六章:深入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6.1 曹刿的战略原则分析曹刿提出的“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战略原则,让学生了解其在战争中的实用性。

探讨曹刿如何通过观察敌军的动态,判断敌军的强弱和意图。

6.2 战略实施讨论曹刿是如何将战略原则具体实施的,包括如何选择战场、利用地形和调动军队。

分析曹刿在战争中的决断力和执行力,以及这些品质如何帮助他取得胜利。

第七章:战争中的心理战术7.1 曹刿的心理战术研究曹刿如何在战争中运用心理战术,如如何通过言语和行动影响敌军士气。

讨论曹刿如何利用敌军的心理弱点,如恐惧、骄傲和犹豫,来取得战争优势。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

《曹刿论战》教案集合六篇《曹刿论战》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认读生字,能准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二)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会翻译课文。

(三)能够把握__的主要观点,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引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2.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了解__大意。

导入新课:司马迁在《刺客列传》中记叙过曹刿的故事。

曹刿即曹沫。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

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

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授,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出示文言,教师讲述故事大意)曹刿,不但勇力过人,而且智慧亦有过人之处。

(二)诵读活动1.教师范读课文。

活动策略:朗读时语速稍慢些,突出句子内的停顿,最大限度地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2.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诵读要求与策略: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其他学生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读文正音1.学生端坐,师生齐声朗读。

2.请学生认读下列词语。

曹刿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望其旗靡(四)读文欣赏1.请学生自读第1段,结合注释,翻译句子,了解大意。

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学生为一组,互相听、译。

要能准确、清晰地读文;能指出对方朗读、翻译中的失误与不足。

2.明确段中重要词语的解释。

齐师伐我:伐,征伐、攻打。

史称“春秋无义战”,这是对统治者而言的,追究这场战争的起因,鲁庄公也是不光彩的;但当齐国大军压境,就鲁国人民而言,奋起抵抗,反侵略的爱国意义就非常清楚了。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本节课将通过讲解《曹刿论战》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和智慧,学习曹刿的忠诚和爱国精神。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目标了解《曹刿论战》的背景和内容;掌握文中关键语句和词汇的意思。

1.2.2 能力目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

1.2.3 情感目标学习曹刿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课文讲解2.1 课文概述《曹刿论战》出自《左传》,讲述了曹刿在齐魏战争中的一段对话。

鲁庄公请教曹刿如何打胜仗,曹刿给出了著名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的观点,并分析了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

2.2 词语解释兵者:指战争;之:表示所属关系;国之大事:国家的重要事务;死生之地:决定生死的地方;存亡之道:国家存亡的方法和途径。

2.3 句子解析“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这句话意为:战争是国家的大事,是决定生死存亡的关键,不能不认真研究。

第三章: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3.1 地形曹刿提到:“地形者,兵之助也。

”地形对战争有重要的影响,有利于的一方可以凭借地形战胜敌人。

3.2 人心曹刿说:“人心者,胜负之端也。

”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人心的向背,得到民众支持的一方更容易取得胜利。

3.3 将军曹刿认为:“将军者,兵之统帅也。

”将军的才能和智慧对战争的胜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4 法令曹刿说:“法令者,兵之纪也。

”严明的法纪可以确保军队的秩序和战斗力。

3.5 百姓曹刿提到:“百姓者,兵之源也。

”百姓的支持和参与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第四章:案例分析4.1 曹刿论战案例分析曹刿在齐魏战争中的表现,如何运用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取得胜利。

4.2 其他历史战争案例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历史战争案例,分析战争胜负的原因。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战争胜负的五个因素以及曹刿的论战智慧。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通用10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刿的战略。

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过程和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得。

(2)让学生谈谈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领会作品的艺术魅力,强化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曹刿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本文记述战争详略得当的特点。

2、难点理解曹刿有关战争问题的论述。

教学设想采用诵读法,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语感和理解能力。

在文言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诵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语感,又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对于其中的一些名句警语,也可以通过诵读加以积累理解。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本文是短篇精品,内容丰富。

字词句方面,根据学生已经学过的基础文言和课文注解,大致能理解。

因此能以一得引多得的自学辅导设计进行教学,使学生认识精品,喜欢精品,在理解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联系实际,有所启发。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圈点批注、朗读、讨论、质疑、课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动起来。

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你肯定了解了不少的知识,你知道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有哪些吗?(全班交流)你知道以少胜多的战争有哪些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近古战场,了解这场以少胜多的"齐鲁长勺之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走近作品《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曹刿论战》教学设计(通用10篇)《曹刿论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左传》。

2、掌握“伐、勺、靡、弗、帛、狱、轼”等7个字和“之、其”的用法。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现象,初步学会省略句的分析及翻译。

5、学习围绕中心剪裁,突出重点,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6、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战机,就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教学重点1、分析曹刿的战略思想——①战前政治准备——取信于民;②战略防御原则——详察敌情,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2、理解文句,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寓论于叙的写法。

2、古汉语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解题,了解《左传》。

2、疏通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和“之、其”的用法,以及理解句子成分的省略现象。

教学过程1、题解。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注释,使学生了解《左传》的有关知识和“长勺之战”的发生背景。

本文是以曹刿对战争的议论贯穿全文的。

2、让学生听课文录音,然后正音辨字(1)正音(出示幻灯片)(2)辨字(出示幻灯片)3、讲读课文的第一、二段。

(1)第一段写备战,可分三层开头三句为第一层。

开门见山点出了战争的时间、性质、鲁庄公的态度和曹刿的反应。

接着三句为第二层。

这里插入乡人与曹刿的问答,表现了曹刿卓越的见识,果敢的行为。

接着,由学生集体朗读第一段并概括段意:曹刿论述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2)第二段写作战,可分三层。

第一层(“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说明在鲁国方面,打的是防御战。

第二层(“公将鼓之。

……齐师败绩。

”)以上说明曹刿选择反攻的有利时机。

第三层(“公将驰之……遂逐齐师。

”)这里写曹刿选择追击的有利时机。

接着由学生集体朗读第二段并概括段意:曹刿协助鲁庄公指挥鲁军战胜齐军的经过。

这一段写长勺之战的经过。

通过“鼓”、“驰”两件事,两个“未可”、“可矣”,就生动地刻画出鲁庄公急躁冒进的情态和曹刿的从容不迫。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领悟取信于民,把握有利的战机,就能以弱胜强的道理。

《曹刿论战》教案11

《曹刿论战》教案11

《曹刿论战》教案11教学目的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

教学设想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段文章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记下了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著名论述以及曹刿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史实,描写了曹刿的军事才智和作战指挥才能。

其记事有详有略,内容重点突出;先言战斗进程概况,后明战斗进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显明。

本文在内容、写作方面的这些特点,教学中要讲清楚。

逐句逐段讲解课文。

在懂得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加强诵读练习。

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解决字音、句读。

2.训练诵读能力。

3.了解曹刿关于什么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

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

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会对之有个了解。

现在,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①念一遍。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刿(guì)间(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辙(zhé)轼(shì)竭(jié)靡(mǐ)四、学生朗读课文。

先提出朗读要求:1.字音准确。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在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左传》中的其他故事,对春秋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内容,理解曹刿的智谋和胆识,以及他对于国家战争策略的独特见解。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地背诵曹刿论战的部分内容,了解曹刿的生平背景和论战的经过。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分析曹刿的论战策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曹刿论战,学生能够认识到智慧与勇气在国家战争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曹刿的生平介绍介绍曹刿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家庭、学识和品行等方面。

让学生了解曹刿的才智和为人。

2.2 曹刿论战的起因讲述鲁国与齐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曹刿为何要参与论战。

让学生明白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意义。

2.3 曹刿论战的过程详细描述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以及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

让学生了解曹刿的论战观点和智慧。

第三章:故事解析3.1 曹刿的论战策略分析分析曹刿提出的战争策略,包括“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

让学生理解曹刿的战争观念和战术运用。

3.2 曹刿论战中的辩证法探讨曹刿论战中所体现的辩证法思想,如“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让学生掌握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四章:故事影响4.1 曹刿论战的历史意义阐述曹刿论战在春秋时期的历史地位,以及对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影响。

让学生了解曹刿论战的价值和意义。

4.2 曹刿论战对现代战争的启示分析曹刿论战对现代战争策略的启示,如战略战术的灵活运用等。

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战争策略在现代战争中的借鉴作用。

5.2 课后拓展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曹刿论战的其他方面,如战争背景、人物关系等。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春秋时期的历史文化。

第六章:曹刿论战中的战略思想6.1 曹刿的战略视野分析曹刿在论战中的战略视野,如何从宏观的角度审视战争,以及他对于战争形势的准确把握。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的智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目标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背景及意义。

2. 掌握曹刿的战争策略,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交战,鲁国大将军曹刿请教鲁国君主有关战争策略的问题,曹刿分析了战争的各种因素,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2.2 故事经过曹刿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战争中的兵力、地形、指挥官等因素,指出战争中应以智取胜。

2.3 故事结果鲁国君主接受了曹刿的建议,最终在战争中取得了胜利。

第三章:战争策略分析3.1 曹刿的战争观曹刿认为,战争胜利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和敌人,以便在战争中发挥优势。

3.2 地形分析曹刿指出,地形对战争的影响至关重要。

选择有利地形,可以增加自己的战斗力,减少敌人的战斗力。

3.3 兵力分析曹刿强调,兵力是战争胜利的基础。

要根据自己的兵力情况,合理分配,避免盲目进攻。

第四章:战争策略应用4.1 分析现实问题让学生结合实际问题,运用曹刿的战争策略进行分析。

4.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曹刿战争策略的应用实例,互相学习。

4.3 总结发言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曹刿战争策略的经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知识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曹刿战争策略的主要观点。

5.2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曹刿战争策略,课后思考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5.3 课程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战争策略的书籍,拓宽知识面。

第六章:案例分析6.1 曹刿论战案例分析《曹刿论战》中的具体案例,如曹刿如何根据地形、兵力等因素制定战争策略。

6.2 学生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曹刿的策略如何帮助鲁国取得胜利。

6.3 分享心得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心得,总结曹刿战争策略在案例中的应用。

第七章:战争策略演练7.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曹刿与鲁国君主的角色,进行战争策略演练。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

曹刿论战教案及教学设计(3篇)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精选3篇)导语:《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以下是本人整理的曹刿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XXX论战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曹刿论战》选自XXX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属于散文作品。

该文记的是齐鲁长勺之战,齐强鲁弱,结果鲁国大获全胜,成为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XXX对战前、战中、战后都作了很好的论述,指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设计理念】1、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

2、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体现学生研究的主体性。

3、体现学生研究方式的转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方式。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文的研究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欣赏作品内容,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3、初步培养学生感受、相识、欣赏和评判的本领。

【教学重点】1、诵读课文,相识课文内容。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字的古今义。

3、掌握阅读文言文的一般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研究,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认读法(解说:目的是培养语感,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2、品读法(解说:学生能读中有品,品中有悟)3、探究法(解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互助合作的惯)4、归纳法(解说:进修需要方法,方法源于归纳,归纳益于拓展)【教学手段】课件、多媒体【教学步骤】1、创设情境,导入课文学生列举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引入课题,参照课文注解①简介《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期间左XXX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储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二、诵读课文(一)认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和停顿。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通过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习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 分析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2. 引导学生从曹刿的论点中提炼出启示,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曹刿论战》。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3. 讲解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释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曹刿的论点,并提炼出启示。

5. 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总结曹刿的论点和启示。

6.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曹刿的忠诚、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延伸: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组扮演曹刿、鲁庄公等角色,模拟论战场景,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运用曹刿的论点,培养学生的辩论能力和逻辑思维。

七、课后作业:2. 鼓励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古代战争策略和军事术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八、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角色扮演和辩论赛,评价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提升。

2. 通过对课后作业的批改,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每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十、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址,深入了解古代战争和历史背景,增强学生的实感体验。

2023年《曹刿论战》教案15篇

2023年《曹刿论战》教案15篇

2023年《曹刿论战》教案15篇《曹刿论战》教案1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曹刿论战》,它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篇课文。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新大纲对文言文的学习阅读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基本内容,背诵一定量的文言文。

2、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了解古代社会,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二、课文的特点及在教材中的地位《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精彩段落,简明完整地记录了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

这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赞扬了曹刿热爱祖国,关心国事的精神及其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

此文在新教材中编入第六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从编者意图来看,显然出于以下几点考虑:1、通过此文去引导学生关注古代历史上的经典战例,从而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本课精当剪裁,短小精悍,和第二课《陈涉世家》,第三课《出事表》相比,放在第一课有利于学生循序渐进的认识和吸收积淀古代文化。

2、教材单独组元,意在指导学生单元集中比较,比较中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今词义既有发展变化,又有继承、联系的特点。

3、教材注意到第六册的特殊地位,作为开篇,它是对前面五册的总结,又是对前面文言文知识基础的升华与发展。

对今后高中阶段语文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班作为毕业班中的普通班,语文基础相对比较差,特别体现在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因此对曹刿这个人物形象及其意义的把握应循序渐进,有浅入深,适当取舍。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此文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借助工具书用自学的能力及圈点批注的方法掌握文言词语、句式。

2、把握人物对话,探究人物思想观点。

3、从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教学重点是目标1、2。

课文2、3段对于表达中心来说是__的难点。

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叶圣陶语)。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曹刿论战》教案设计(通用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曹刿论战》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曹刿论战》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1、本文记录曹刿对战争的论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战略上把握时机,这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详略得当,语言简练,充分体现了《左传》的特点。

2、课标对初中阶段的古诗文教学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使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文章内容,理解词句的含义,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等,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

这在本单元的字词掌握有一定难度。

第二是让学生体会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中的深厚文化底蕴。

本文是一篇很好的素材。

学生学习经验分析:九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古诗文阅卷基础,但分类总结积累文言知识的意识还比较弱。

从历史的角度和现代观念理解评价文章方面易流于表面。

教学重点:1、理清行文思路,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赏析文中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与用法。

2、理解曹刿对战争的论述。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正确地翻译课文。

2、了解本文剪裁得当的叙事特点。

二、能力目标:1、理解课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分析认识曹刿、鲁庄公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情感目标:学习曹刿“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秀品质和卓越的军事才华。

教法:情境创设法示范朗读法讲解点拨法学法:圈点勾画法诵读法交流探究法预习设计:1、查阅读资料,了解《左传》;2、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一、导入在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战争可谓何其的多呀?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砝码一定决定于军事实力的强大吗?你知道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吗?(若学生答出本文,则请说出了解的具体情况)检查预习,介绍《左传》。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

《曹刿论战》教案《曹刿论战》教案模板8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曹刿论战》教案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曹刿论战》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积累掌握重要文言文词句和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⑵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练读中,在学生合作探究中学习本文运用人物对话推动事件发展,通过语言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感受本文语言的精练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教学方法】1、诵读法。

2、品读法、演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三国时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也许是人心所向吧?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是有这么一场战役比这几场还要早,曾受到毛泽东同志的称赞的战争,也许同学们已经知道了,那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个究竟吧!请看课文《曹刿论战》。

2、解题:《左传》: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3、背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一些坏事,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

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

齐桓公起兵迎击。

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曹刿论战》的故事梗概和人物形象。

1.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1.3学习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1.4领悟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感受曹刿忠诚、勇敢的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2培养热爱文言文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1.2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

2.教学难点2.1理解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2.2深入分析曹刿的心理活动和形象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1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和故事梗概。

1.2学生分享对曹刿的了解和认识。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2.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理解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的含义。

3.合作探究3.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精讲点拨4.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式进行讲解。

4.2教师分析曹刿的智慧和勇敢精神,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实践应用5.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仿写练习。

5.2教师选取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6.2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四、课后作业1.巩固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熟读课文。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等环节,让学生深入理解了《曹刿论战》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参与度高,表现出较强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

4.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

曹刿论战教案教案一:《曹刿论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曹刿论战》,使学生了解古代智慧和谋略的重要性;2. 培养学生运用智慧和谋略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智慧和谋略;2. 学生分析曹刿和其他人物的对话及言辞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学生理解《曹刿论战》中的智慧和谋略;2. 学生分析曹刿和其他人物的对话及言辞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1. 《曹刿论战》的文本;2. 学生阅读材料的复印件。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曹刿论战》的背景,并与学生讨论智慧和谋略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阅读《曹刿论战》的文本,并回答以下问题:1. 故事中的曹刿是如何展示智慧和谋略的?2. 曹刿与其他人物的对话中有什么特点?3. 曹刿的智慧和谋略对战争的结果有何影响?Step 3: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 如果你是曹刿,你会如何应对之前的失败?2. 你认为智慧和谋略在现代社会中还有什么应用?Step 4:小结(10分钟)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智慧和谋略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案二:《曹刿论战》扩展活动设计活动一:智慧谋略游戏(2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设计一个智慧谋略游戏规则,在游戏中运用智慧和谋略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依次进行游戏,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二:智慧谋略演绎(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文学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智慧谋略演绎,根据故事设定和角色扮演解决问题。

每个小组进行表演,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三:智慧谋略辩论(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选取一个辩题,进行智慧谋略辩论。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正方辩论和反方辩论,其他小组进行观察和评价。

活动四:智慧谋略报告(25分钟)学生个人或小组选择一个与智慧和谋略相关的话题,在课堂上进行报告。

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经典

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经典

语文《曹刿论战》教案范文经典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曹刿论战》。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逻辑结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2)领悟到勤学好问、谦虚谨慎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论证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论证方法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曹刿论战》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式和论证方法。

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论证方法。

5. 练习运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曹刿论战》。

2. 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议论文。

3. 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曹刿论战》的历史背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论证方法的理解程度。

3. 测验成绩:定期进行测验,评估学生在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效。

七、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设定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八、教学准备:1. 课文解读:提前准备课文解读资料,包括古文翻译、论证方法解析等。

2. 教学道具:准备相关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辅助教学。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直观展示课文内容、论证方法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的 1.懂得文中实词“师、将、鄙、克、竭、盈、靡”等的意思,虚词“之、以”等的用法。

2.了解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论述及其指挥作战的才智。

教学设想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中有很可值得学习的东西。

这段文章是《左传》中的一段名文,记述了春秋时期齐鲁长勺之战,记下了曹刿关于战争取胜的著名论述以及曹刿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史实,描写了曹刿的军事才智和作战指挥才能。

其记事有详有略,内容重点突出;先言战斗进程概况,后明战斗进程何以如此,文章主旨显明。

本文在内容、写作方面的这些特点,教学中要讲清楚。

逐句逐段讲解课文。

在懂得句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加强诵读练习。

用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 1.解决字音、句读。

2.训练诵读能力。

3.了解曹刿关于什么是战争胜利的保证这个问题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左传》中的一段著名文章《曹刿论战》。

这段文章,毛主席在他的重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书中曾全文引介,并作了精辟的评析。

这段文章很值得我们一学。

《左传》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编年体”,即按年代顺序记事)。

这是一部非常珍贵的史书,当中保存了我国春秋时期许多重要的史料。

这部书特别长于记述战争,本篇记述的是春秋时期齐国鲁国在长勺进行的一次战争。

这次战争,弱小的鲁国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其原因是什么,其奥妙何在,本篇作了简洁而生动的记述,学完后大家会对之有个了解。

现在,请一位同学把“阅读指导”和注解①念一遍。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正音。

刿(guì)间(jiàn)弗(fú)徧(biàn)帛(bó)孚(fú)辙(zhé)轼(shì)竭(jié)靡(mǐ)四、学生朗读课文。

先提出朗读要求:1.字音准确。

2.句读正确。

叫一名同学朗读第一段,再让全班同学齐读第二、三段,读毕酌情讲评。

五、讲解课文。

第一段 1.全班同学齐读。

齐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一段主要写什么?”齐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以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情况。

2.词语、句子。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十年”:鲁庄公十年,即公元前684年。

“师”:军队。

“伐”:兴兵攻打。

“我”:指鲁国。

相传《左传》的作者是鲁国的左丘明,所以其书用鲁君的年号记事,称鲁国为“我”。

“公”:鲁庄公。

“将”:打算,准备。

“战”:作战,迎战。

“请见”:请求拜见庄公。

“其”:他的。

“乡人”:同一个乡的人;“乡”:古代的地方行政单位,相传周制以一万二千五百户为乡。

“肉食者”:吃肉的人,指有权位的贵族。

“谋”:筹划,考虑。

“之”:代抵御齐师之事。

“间”(jiàn):参与。

“焉”:兼词,于此。

“鄙”:鄙陋,指目光短浅。

“未”:不。

“远谋”:深远谋划。

“乃入见”:于是入朝拜见庄公;“乃”:于是。

“问:‘何①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②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①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③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④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⑤以一战。

战则请②从。

’”“何以战”:依靠什么去打仗;①“以”:拿,依靠。

“衣食所安”:衣食这类用来安生的东西;“所”,这里指用来安定生活的东西;‘安’:安定。

“弗”:不。

“专”:专有独占。

“必以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必”:一定;②“以”:把。

“对”:应答,对答,一般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或晚辈对长辈。

“小惠未徧”:这些微小的恩惠没有遍施及一般人(国君的这些赏赐只有国君左右的人才能得到);“未”:没有;“徧”:同“遍”。

①“从”:听从。

“牺牲玉帛”:祭祀用物;“牺牲”:供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玉器,珪璧之类;“帛”,丝织品。

“加”:超越,这里指谎报,虚报。

“必以信”:一定用诚实不欺的态度对待神灵;③“以”:用;“信”:诚实,不欺。

“孚”:诚信感人。

“福”:降福,保佑。

“狱”:诉讼案件。

“虽”:虽然。

“察”:考核,明察。

“必以情”:一定依照实情处理;④“以”:按,依照;“情”情况,实情。

“忠之属也”: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一类的表现;“忠”:忠诚;“属”种类。

“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这点打一仗;⑤“以”:凭借;“以”后省略“之”。

“战则请从”:如果迎战,那就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则”,就;②“从”,跟随。

3.内容提问一: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作答)讲解:第一段主要是通过曹刿和庄公的对话,写曹刿对应具备什么条件才能保证战争胜利这个问题的看法。

提问二:曹刿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他否定了鲁庄公的什么看法?讲解:曹刿认为要得到“民”(庶民百姓)的支持才能保证战争胜利。

在鲁庄公作出第一个回答后,曹刿就提到了“民”的支持,“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当鲁庄公说到办案子一定合情合理时,曹刿便明确肯定道:“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在曹刿看来,办案合情合理,符合百姓愿望,如此处理政事,能够得到百姓支持,具备这个条件,就有了战胜敌人的保证,因此他明确断言:“可以一战。

”曹刿否定了鲁庄公的两个看法:一是他能得到左右朝臣的支持以取胜,一是他能得到神灵的保佑以取胜。

要注意,曹刿否定鲁庄公的第二个看法是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小诚信不能使神真正信任,神不会保佑的,并不是说神的保佑没有用,他不是在否定神的保佑。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整理第一段中重点实词的意义,虚词“以”的不同用法。

3.思考:①第二、三段各写什么?②这篇文章写出曹刿的什么特点?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了解曹刿指挥作战的军事才智。

2.总结实词、虚词。

教学过程一、检查背诵作业。

二、讲解课文。

第二段 1.全班同学齐读第二段。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第二段写什么?”读毕提问一二名同学。

2.词语、句子。

“公与①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②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③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④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①“之”,代曹刿。

“于”:在。

“将”:欲,打算。

“鼓”:击鼓,古代作战击鼓以发起进攻。

②“之”:助词。

“可”:能,可以。

“三鼓”:三次击鼓,即三次进攻未能奏效。

“矣”:语气词,表示肯定。

“败绩”:军队溃败。

“驰”:驱车进击。

③④“之”:代齐师。

“其”:代齐师。

“辙”:车轮的行迹。

“轼”:车箱前扶手横木,这里意为扶轼。

“遂”:于是。

“逐”:追击。

3.内容提问:第二段写什么?(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作答)讲解:第二段写长勺之战的战斗经过,写曹刿是如何指挥鲁军打败齐军的。

第三段 1.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前提出要求:思考回答“这段主要写什么?” 2.词语、句子。

“既克,公问其①故。

对曰:①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②故克之。

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③故逐之。

”“既克”:在战胜齐军之后;“既”,已经;“克”,战胜。

“其”:代战胜齐军。

①“故”:原因,缘故。

“夫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①②“夫”(fǘ),语气词,置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使士气振作起来;“作”,兴起,这里是使动用法。

“再而衰”: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减下来;“再”,第二次。

“竭”:尽,没有了。

“彼竭我盈”:齐军的士气没有了,我军的士气正旺盛;“彼”,代齐军;“盈”,充满。

②③“故”:因此。

“测”:猜测。

“伏”:伏兵。

“靡”:倒下。

3.内容。

提问:这段主要写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讲解:这段主要写曹刿谈这次战胜齐军的原因何在。

全文内容提问:这篇文章写出曹刿的什么特点?(提问两三名同学)讲解:通过这篇文章,我们可能看到曹刿算得上是古代的一位军事人才。

他具有卓越的军事识见和高超的作战指挥才能。

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他非常重视战前要有可靠的政治准备。

他认为,“民从”,得到庶民百姓的拥护、支持,这才是战争取胜的重要保证,“民从”,具备了这个条件,“可以一战”,否则,不可以战。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这些人识见鄙陋,就包括考虑不到这点。

二、他指挥作战谋虑周密,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他深知军队士气在战争中的作用(“夫战,勇气也”),他慎重初战,善于选择有利的时机发起反攻(“彼竭我盈,故克之”),他知彼知已,既不畏强敌,又步步谨慎,终于战胜齐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毛主席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曾写道:“春秋时候,鲁与齐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实词总结(从略)虚词总结以①拿:依靠。

“何以战?”②把:“必以分人。

”③用:“必以信。

”④按照。

“必以情。

”⑤凭借。

“可以一战。

”之①代词。

“肉食者谋之”(代事);“公与之乘”(代人);“故克之(代齐军)。

②的。

“小大之狱。

”③助词,无义。

“公将鼓之。

”省略句式:“(曹刿)乃入(朝)见(庄公)”(省略主语、宾语);“民弗从(之)也”(省略宾语);“必以(之)分人”、“可以(之)一战”(省略介宾结构的宾语);“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省略谓语、主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季,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

和他同乡的人对他说道:“有权位的人自会谋划这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回答道:“有权位的识见鄙陋,不能深谋远虑。

”曹刿于是入朝拜见庄公。

曹刿问庄公:“您靠什么去和齐打仗呢?”庄公说:“衣食这类使人安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这些东西分给臣下。

”曹刿应答道:“这些微小的恩惠没有遍施于众,庶民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牺牲玉帛,我不敢虚报,一定如实告神。

”曹刿应答道:“这些小信用不能让神深受感动,神不会降福于您。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一一细察,但是我一定合情合理处理。

”曹刿应答道:“这是尽心尽意处理政事的表现,凭借这点可以和齐军打一仗。

如果迎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道去御敌。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交战。

一开始,鲁庄公想要击鼓发起攻击。

曹刿说:“不行。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未能奏效。

这时曹刿说:“可以击鼓了。

”齐军大败溃退。

鲁庄公想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行。

”他走下战车,察看了齐军的车辙,登上战车,凭轼遥望溃败的齐军,然后说道:“可以追击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