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安塞腰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41页)
作者简介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年毕业于 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 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 学奖,《安塞腰鼓》 是该集中的一篇。
他写陕北,追“土”(即民族化 和地方色彩):有诗意的土,有灵性 的土,向“信天游”靠拢。这就抓 住了陕北的“魂”,也显出了他散 文的“精气神儿”!
好一个安塞腰鼓!
分工朗读,深入文本。
(1)朗读指导
1—4段沉稳期待,中速不乏力量; 5—27段语速较快,语调高昂激越,表现腰鼓表演 的欢快、火爆、热烈的特点; 28—30段读出悠远寂静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2)朗读安排
1—4段和28—30段由一人读; 9—11段和25—27段由3人分别读,前1人的声音 还没落,后面1人赶紧跟进; 13段,17段,22段,24段由男生一起读,其他的 全班一起读。
字词学习
tóng tián kàng huì
fù jī
瞳仁 恬静 亢奋 晦暗 束缚 羁绊
sè rǒng
jùn
hàn páng bó fú
闭塞 冗杂 严峻 震撼 磅礴 辐射
miǎo
chè
tàn
jiá
渺远 大彻大悟 叹为观止 戛然而止
多音字
sāi 塞车
sài 安塞腰鼓 塞
sè 闭塞
xuán 旋转 旋
统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
3 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字词,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 腰鼓的恢宏气势。(重点)
2.体会长短句式交错使用的节奏、韵律美,学习多种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难点)
3.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和文 明,感受生命的壮美。(素养)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
课文详解丨八下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3 安塞腰鼓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
文章以“安塞腰鼓”为题,直接但不直白,简洁却不简单,凸显了文章的整体风格——自然、朴实。
二、作者简介刘成章,1937年生,当代诗人、散文家,陕西省延安市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其代表作《羊想云彩》获得首届鲁迅文学奖。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蓬勃:繁荣,旺盛。
文中作动词。
亢kàng奋:极度兴奋。
瞳tóng仁:眼珠。
恬tián静:安静。
晦huì暗:昏暗。
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羁jī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蓦mò然:突然,猛然。
冗rǒng杂:繁杂。
震zhèn撼hàn:震动,摇撼。
元气淋lín漓lí: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战栗:颤抖,发抖。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jiá然而止:声音突然中止。
搏击:奋力斗争和冲击。
大彻大悟:完全领悟,完全明白了。
磅礴:形容词,(气势)盛大。
烧灼zhuó:动词。
烧,烫。
灼,火烧、火烫。
渺远:遥远。
渺,渺茫,因遥远而模糊不清。
惊心动魄pò:神魂震惊。
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场面,歌颂了生命之奔腾的力量,让人感受到黄土高原所蕴含的壮阔以及当地人民豪放的气概和精神。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写表演前宁静的氛围,为后面描写安塞腰鼓的表演蓄势。
第二部分(第5-27段):描绘安塞腰鼓壮阔的表演。
第三部分(第28-30段):鼓声戛然而止,世界寂静,意境深远,余音袅袅。
四、思考探究1.“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四次,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这句话是文章的抒情线索。
2025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精讲课件:第一单元3 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重复多次,有什么作用?
第13段 第17段 第22段 第24段
①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②间隔反复,强调安塞腰鼓的“好”,表达赞美之情。 ③回环往复,层层递进,使感情表达渐进,越来越浓烈。 ④自然分层,使结构清晰。 ⑤作为议论抒情句,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本文句式丰富多样,请结合具体语句品析其表达效果。
背景链接
出处 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背景
20世纪80年代,人到中年的刘成章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 脑际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着高原 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意图 面对祖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怦然心动。于是,
他用安塞腰鼓这个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 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
踢打、蹬踹、跺地、跳跃、旋转、空翻为主要舞蹈动作,通过表演者 的舞姿和击鼓技巧来体现美。
1947年至1949年,由安塞腰鼓改编的“胜利腰鼓”被解放军带到 了大江南北;1986年,安塞腰鼓在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比赛上夺得 最高奖项;1990年,安塞腰鼓敲进了首都北京,在第十一届亚运会上 大放异彩;1997年和1999年,安塞腰鼓分别参加了香港回归、国庆50 周年庆典等重大活动。
• 声音突然中止。
(戛然而止 )
整体感知
结合教材P17的旁批,梳理文章结构,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 阶段、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
学习任务单
表演前(第1-4段)
①_安__静___的腰鼓(静)
铺
安
(第5-13段)宏伟的场面
垫
塞 腰
表演中(第5-27段) (第14-17段)②_雄__壮__的___声__响_ ④_激__昂___的腰鼓(动)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3《安塞腰鼓》知识梳理及思维导图
八年级语文下册《安塞腰鼓》——刘成章一、内容简介:《安塞腰鼓》是刘成章写作的散文,最早出自1986年10月3日的《人民日报》[1-2] ,并被收录在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教材第3课[2-4] 。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另外一点也颇有意味:它是人、鼓合一的,没有一种乐器能够像它这样要求人和乐器的结合必须达到这样的高度。
人的表演和乐器的“表演”完整地糅合在一起,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所以成功的表演是人借鼓势、鼓借人威、酣畅淋漓,精、气、神无阻无碍,一脉贯通。
散文《安塞腰鼓》正是抓住了“安塞腰鼓”的这一特点。
二、作者简介: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协会员,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
1937年出生,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他在中学时代就开始了文学创作,高中写诗,然后又转写词,后写了戏剧,再写散文。
曾任该系助教、延安歌舞剧团编剧、《文学家》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部副主任、陕西省出版总社副社长。
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一级作家。
主要成就首届鲁迅文学奖《羊想云彩》,陕西省双五文学奖特别奖等。
代表作品《羊想云彩》《安塞腰鼓》等。
三、学习方法:腰鼓属于鼓的一种。
鼓作为乐器,学习是此类文章要从:鼓、鼓与自然的结合、鼓与人的结合为角度来观察、学习。
四、思维导图:本篇课文的思维导图共计五条主线:由节奏的魅力开始到现实而结束。
有点到线,由线及面。
五、原文及标注:《安塞腰鼓》—刘成章原文:(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2)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3)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4)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5)但是:(6)看!——(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 课件(共43张PPT)
字词检查
蓦然: 突然,猛然。 冗杂: 繁杂。 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 声音突然中止。 渺远: 遥远。 大彻大悟: 彻底觉悟或醒悟。 元气淋漓: 文中指生命力充沛、强盛。 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整体感知
1.按安塞腰鼓表演的时间顺序,文章可以分成几个部分?试概 括。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围绕这 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整体感知
6.找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 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课文第12自然段)
整体感知
7.本文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试举例说明这样的写法对 表现文章的思想感情所起的作用。
为下文写腰鼓表演蓄势。
精读细研 3、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
(壮阔 豪放 火烈) 4、在第二部分中有一句话重复多次,请找出来,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用了间接反复,形成了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
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 层坚硬的外壳,而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歌颂了承载这一生命的黄土地
整体感知
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 界的辉煌文明。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作者 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歌颂什么?“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 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 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 有希望的。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2023年春八下语文第03课 安塞腰鼓 知识总结及习题(含答案)
第03课安塞腰鼓知识点01 文题解读安塞腰鼓是陕北传统民间舞蹈,起源于春秋以前,表演时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表现力极强,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题目直接交代了文章描写的对象,又是文章行文的线索。
知识点02 作者作品刘成章(1937—)当代诗人、散文家。
陕西西安人。
他的散文多以黄土高原为背景,具有浓郁的黄土高原特色。
代表作有散文集《黄土情》《羊想云彩》,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知识拓展】相关背景本文选自1986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略有改动。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回闪着安塞腰鼓那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回旋着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而祖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景象,令他怦然心动。
这些景象随即转化成刘成章日日在感悟的“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既“安塞腰鼓”。
因此他写下此文,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理解。
知识点03 字词积累1.字音:咝.(sī)晦.暗(huì)困倦.(juàn)瞳.仁(tóng)捶.(chuí)戛.然(jiá)烧灼.(zhuó)亢.奋(kàng)羁.绊(jī)恬.静(tián)冗.杂(rǒng)束缚.(fù)淋.漓(lín)骤.雨(zhòu)磅礴..(páng bó)2.词义:瞳仁:瞳孔。
恬静:安静,宁静。
亢奋:极度兴奋。
晦暗:昏暗。
文中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
羁绊:缠住不能脱身,束缚。
羁,约束。
闭塞:堵塞。
蓦然:指突然,猛然。
冗杂:繁杂。
严峻:严厉、严肃,严重。
烧灼:指高温炙烫。
文中比喻安塞腰鼓强烈地感染着观众。
磅礴:形容气势盛大,广大无边。
淋漓:形容畅快、酣畅。
3《安塞腰鼓》 课件(共21张PPT)
二、明写作意图
作者写安塞腰鼓,仅仅是要赞 美安塞腰鼓吗?
当我决定此生以写作为业的时候,我就立誓,要
长时间地写陕北,要把陕北那令人感动的地方统统展 示在世人面前。而在写《安塞腰鼓》之前,我已接连 写了好几篇颇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不但使陕北骄 傲地在新时期美的视野中踏出一方天地,而且都贯穿 着一条红线,那就是讴歌改革开放。那个时期,我满 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给我个人和 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了热情。
安
塞
腰
鼓
安塞腰鼓
品味 探究
品语言特色
01
明写作意图
品语言特色 悟民俗价值
02
添加目录标题
刘成章是把散文当“诗歌”来写的,他 的《安塞腰鼓》简直就是一首意蕴优美的散 文诗。
刘锡庆《我读刘成章》
一、品语言特色
修忘情了,没命了!
改句 一捶起来就没命了!
原句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刘成章《关于<安塞腰鼓>》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 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除了黄土高原,哪里还有这么厚这 么厚的土层啊!
这是对黄土高原的深情礼赞。黄土 高原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土壤,也是 她风雨变迁的见证。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 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 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好一个安塞腰鼓!(13)
好一个安塞腰鼓!(17)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22)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24)
反复(间隔反复) 突出表现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 同时加强了散文的诗意美,使散文有形式的回环美和 音乐的节奏美。
第3课《安塞腰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
桃花鼓声安塞 刘成章
①安塞离延安只有四十公里。安塞有个真武洞,那洞很神秘,藏着 无数故事。春天的安塞,满山桃花,老辈人说,每年三月从洞那头吹进 去的桃花瓣,直到六月才能从这边飘出来。这个浪漫的故事,使我很是 着迷。读初中时,我班上有个同学是安塞人,他告诉我,从延安西川流 来的那条河,就源自安塞。所以那时候,我常常望着滚滚而来的西川河 水,充满遐想。
(10)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都在这舞姿和鼓点中……奔突! fúshè( 辐射 )!翻飞!升华!
(11)当它jiá rán ér zhǐ( 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 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12)耳畔是一声miǎo yuǎn( 渺远 )的鸡啼。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无灯的暗夜最具原始之美,它隔断了世间的冗.杂.,只剩下茫茫天
【答案】C 【解析】“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此处望文生义。
3.陕西有刚健雄浑的安塞腰鼓,也有古拙有趣的延川剪纸。下面这 段关于延川剪纸的介绍中,画线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41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表演后 戛然而止(28-30):寂静的腰鼓 寂静反衬热烈
二、再次朗读课文,感知特点
(
)的安塞腰鼓
三、找出文中高度概括安塞腰鼓特点的词语。
壮阔、豪放、火烈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朗读、品味
听读以下文段,体会文中传递出的壮阔、豪放、火 烈的感觉。
但是:
看!——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 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 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 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冗杂 rŏng
羁绊 jī
烧灼 zhuó
闭塞 sè
磅礴 páng bó
挣脱 zhèng
戛然而止 jiá
一、自由朗读课文,理清脉络
表演前 蓄势待发(1-4):安静的腰鼓 静态铺垫力量
5-13:宏伟的场面
表演中 火烈表演(5-27):
14-17:雄壮的鼓声 18-22:击鼓的后生
23-27:绚丽的舞姿
安塞腰鼓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安塞腰鼓的气势与力 量。 2.用心品读,赏析铿锵有力、富有节奏感的 语言,体会并理解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 表达效果。 3.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猜一猜这是什么字?
•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有几千年的历史。鼓的声音 激越雄壮,最早被华夏祖先用在战场上鼓舞士气。 • 随着人类从蛮荒走向文明,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民 族歌舞、赛船舞狮、喜庆集会等都离不开鼓。 • 鼓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腰鼓、大鼓、铜鼓、花盘鼓等等。
改写: 急促的鼓点像骤雨一样; 飞扬的流苏像旋风一样; 蹦跳的脚步像乱蛙一样; 闪射的瞳仁像火花一样; 强健的风姿像斗虎一样。
安塞腰鼓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安塞腰鼓课文原文及知识点《安塞腰鼓》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戏曲剧目之一,是陕北地区特有的节日民间舞蹈。
剧本内容独具特色,舞蹈形式独特,以腰鼓为主要乐器,结合唱念做打的表演方式,展现了陕北人热情奔放、朴实真挚的民间风情。
以下是《安塞腰鼓》课文的原文及相关知识点解析。
《安塞腰鼓》课文原文:高天原以北,宜川雪山巅。
蓬壶山下泾水流,望峰不觉挥银蓝。
遥见秦军了无声,犹闻子规啼好耐人寻。
桃李芬芳射阳历,隐隐陵谷喧鼓音。
高原野见千骑黄,冯唐易与赵韩亲,捧心承歌德馨香炳。
怀云轻拂野塞翁,未辞府印初长鸣,塞北草秀雪山青。
新城学旧曲,还如初见李将军。
知识点解析:1. 高天原以北,宜川雪山巅。
高天原以北指的是陕北地区,宜川指的是陕西省宜川县,雪山指的是陕北地区的巍巍雪山。
2. 蓬壶山下泾水流,望峰不觉挥银蓝。
蓬壶山下泾水流,描述的是陕北地区蓬壶山下的泾水流动之景,望峰指的是远观陕北的高山,挥银蓝形容山脉在远处仿若银蓝色。
3. 遥见秦军了无声,犹闻子规啼好耐人寻。
秦军指的是秦朝的军队,了无声表示秦军已经不存在了,犹闻子规啼形容子规的叫声依然在耳边回荡。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 桃李芬芳射阳历,隐隐陵谷喧鼓音。
桃李芬芳射阳历,指的是桃花、李花绽放的美景,隐隐陵谷喧鼓音形容人们在陵谷中已经能听见鼓乐的声音。
5. 高原野见千骑黄,冯唐易与赵韩亲,捧心承歌德馨香炳。
高原野见千骑黄,形容陕北高原上的黄种人们的骑兵队伍,冯唐、赵韩指的是两军的将领,捧心承歌德馨香炳形容他们对故乡的热爱和对战友的忠诚。
6. 怀云轻拂野塞翁,未辞府印初长鸣,塞北草秀雪山青。
怀云轻拂野塞翁,描述的是坐怀不乱的云彩轻轻拂过陕北边塞的老人,未辞府印初长鸣形容他成为了朝廷的官员,但初心依旧,仍然心系边塞,塞北草秀雪山青形容陕北的大地草木茂盛,雪山苍翠。
7. 新城学旧曲,还如初见李将军。
新城学旧曲指的是新城的人们学习古老的曲调,还如初见李将军形容他们对李将军的景仰之情。
第3课《安塞腰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文体知识——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以抒发主观情感为出发点,以空灵飘逸见 长,着力点在准确表达感情的语言的运用上,往往借助 写景状物来抒发主观情感。文中的景或物是作者抒情的 依托,作者往往将所要抒发的情感具象化,运用比兴、 象征、拟人等手法,或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托物言 志,有所寄托,以达到抒情的目的。
它先 后在第11届亚运会开幕式、香 港回归 庆典等大型活动中表演,1996年,安塞县被 国家文化 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陕西省的安塞县素有“鼓之乡” 的美称,安塞腰鼓场面宏大,动作奔放, 节奏铿锵,人鼓合一,气势磅礴,是陕北 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也是陕北人精神 风貌的象征。1996年,安塞县被国 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
你们知道中国的 “腰鼓之乡”是哪 里吗?
陕北的安塞
你们知道这 是什么鼓吗?
腰鼓
1996年,安塞县 被国家文化部命名 为“中国腰鼓之 乡”。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 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 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
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 陶 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
背景链接
20世纪80年代中期,正是中华民族改革开 放“高歌猛进”和“阵痛”的关键时期,整个民 族情绪处于“沸腾”的状态。一个民族的希望, 在于她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她的义无反顾一往无 前,在于她的坚忍不拔和百折不挠,这是一个民 族的正气、浩气和骨气,也就是一个民族的气节 和气魄。《安塞腰鼓》写于1986年,它是一曲 陕北人生命、活力的火烈颂歌,是一首黄土高原 沉实、厚重内蕴的诗性礼赞。
➢第三部分(28-30):写表演后安塞腰鼓戛然而止的 寂静。
整体感知——第一部分
1.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 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3 安塞腰鼓 基础知识训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3 安塞腰鼓基础知识训练安塞腰鼓,是陕西省宝鸡市安塞区的一种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形式,也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安塞腰鼓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嘉靖年间。
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安塞腰鼓的基础知识。
1. 安塞腰鼓的起源和发展:安塞腰鼓起源于陕北,具有农村民间的生活气息和原始乐趣。
在长期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安塞腰鼓吸收了陕西其他地区的鼓乐艺术元素,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 安塞腰鼓的表演形式:安塞腰鼓表演通常由数十人组成的团队完成。
表演者身着华丽的民族服装,手持镇鼓、腰鼓等乐器,以及扇子、手绢等道具。
通过击打鼓、舞动身体、扇子等动作,配合歌唱、吟诵等表演形式,展示节奏感强烈、富有活力的舞蹈和歌曲。
3. 安塞腰鼓的音乐特点:安塞腰鼓的音乐特点鲜明,节奏明快、激情四溢,充满了浓厚的陕西民间音乐风格。
在演奏中,腰鼓与锣、铃等乐器的配合相互呼应,形成了丰富多样的音乐层次。
4. 安塞腰鼓的舞蹈特色:安塞腰鼓表演中的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有高擎、奔跑、旋转等激烈的动作,也有轻盈、柔美的舞步。
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紧密结合,既显示了表演者的技巧和身体的力量,又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情感的表达。
5. 安塞腰鼓的艺术价值:安塞腰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既体现了陕西地方文化的特点,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的生活形态和审美标准。
同时,安塞腰鼓还是民众娱乐、庆祝节日和社交交往的重要场合,具有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的来说,安塞腰鼓以其特有的音乐节奏和舞蹈表演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和生命力。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也是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珍惜和传承。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原创1:第3课 安塞腰鼓
整体感知
1、本文主体画面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各是什么?
时间:像高粱一样火红的秋天;地点:厚实、大气的黄土高原; 人物:一群热情、充满力量的茂腾腾的后生;事件:腰鼓表演。 2.找出文中明确提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句子
“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 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3.安塞腰鼓具有什么特点? 安塞腰鼓是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流露,它伟大、雄浑、激 昂、粗犷。
第二板块 阅读探究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一群茂腾腾的后生”,作者用这几个字组成短句作为文章的首段 有什么作用?
突出后生茂腾腾的形象,将他们的形象鲜明地推出舞台,具 有吸引人、震撼人的力量。
2.文章一开始写腰鼓表演前的“静”,用了哪些景物进行衬托? 高粱地、风吹高粱叶子、呆呆的腰鼓。
走进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 市人。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 中文系。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 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 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知
1、知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 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用文中的内容。
安塞腰鼓 ---刘成章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从中领悟中华 儿女的英武精神。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感受“安塞腰鼓”所 宣泄的生命力量。
安塞腰鼓基本简介
“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其是延安 地区的安塞腰鼓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等地最为盛行, 是陕西民间舞蹈中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安塞腰鼓起源于榆 林横山,在明代后期,由于灾荒与农民起义,安塞已经人烟稀少, 现在的安塞人由榆林横山迁过来,也把横山的腰鼓带到了安塞。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导语】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的“绝活儿”,它的粗犷、雄浑、动力十足的风格正与当地自然环境、地理风貌、民风民情等浑然一体、不可分离。
下面是整理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帮助!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安塞腰鼓》课文原文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粱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但是,看!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好一个安塞腰鼓!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
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黄土高原哪,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生活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地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
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16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再读体悟情感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课后作业
1.本文语言激情澎湃,情感丰沛恢弘,慷慨激昂十分适合朗 读,请大家课后配乐朗诵本文上传至班级群内,与大家分 享。 2.课后阅读刘成章的相关作品,,感受他独特的作品风格 以及文化内涵。(推荐《黄土写意》《望秦俑》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再现生命律动
•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 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 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 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 奇伟磅礴的能量!
安塞腰鼓
初步解读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三个连续的词语回答。)
壮阔
豪放
火烈
好一个安塞腰鼓!
再现生命律动
•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再现生命律动
•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 • 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 • 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 • 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 • 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人,成了 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
资料链接
• 那个时期我满脑子都是改革开放,因为天地的巨大变化 给我个人和国家都带来了希望,我对改革开放充满热情。 ——刘成章《安塞鼓声二十年》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 (共54张PPT))
安塞腰鼓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词语 回答。)
(壮阔 豪放 火烈)
在第二部分中有一句话重复多次,请找出来, 并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用了间接反复,使语言有一种鼓的韵律,形成了 回环往复的气势,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推动情节和 情绪向高潮发展。
⑶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潇潇!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 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这些排比句使文章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 语句铿锵,能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这篇文章作者歌颂了什么?
1、歌颂了生命中奔腾的力量。这中力量,由西北汉 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歌颂黄土地上的阳刚之美。 3、歌颂了承载生命的黄土地。 4、歌颂了黄土地上生活的人。
R·八年级语文下册
新课导入
安塞腰鼓,那火一样热烈的舞蹈,在我国大西 北黄土高原上享有“天下第一鼓”的美称。在这样 激越的舞蹈面前,我们谁都会觉得它美、好、精彩。 可是真要我们用文字去描述这舞蹈,却又会觉得很 难很难,会感到言语的匮乏。那么,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今天的这篇课文——《安塞腰鼓》,欣赏刘 成章作家的精彩文笔吧!
整体要读得激越、昂扬、饱满、 第二部分 迸发、快而有节奏感,刚健有力。
第三部分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要读出若有所思的情绪,稍慢,
轻声。因为这一部分描写的是腰鼓表
演突然结束时状元成才人路 们的心理感受,大脑
仍在回想刚才火烈的表演,心灵仍沉
状元成才路
浸在表演的激情之中,还没有回过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时间:3月7日8日9日总课时:8+3=11节
第3课安塞腰鼓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
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排比、反复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恢弘的气势,理解其中包含的情感和深意。
2.、品析关键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的节奏美、诗意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对高原生命的热烈赞颂,对民族精魂的礼赞,感受生命的律动和力量,从而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2、写作背景3、读准字音
二、新课导入我国大西北黄土高原上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安塞腰鼓》,去欣赏作家刘成章的精彩文笔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大意。
按照时间顺序将文章分为三部分,并说说每部分应怎样朗读。
第一部分(1~4):鼓响前。
(安静)
第二部分(5~27):腰鼓表演。
(激昂)
第三部分(28~30):鼓声止。
(寂静)
2、.第二部分是从哪四个方面来描写腰鼓表演的美的?这四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请找出来。
(1)5~13段:宏伟的场面。
(2)14~17段:雄壮的响声。
(3)18~22段:击鼓的后生。
(4)23~27段:奇丽的舞姿。
分水岭:好一个安塞腰鼓!
四、再读课文,文本探究
1.“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一句中“那么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
“那么一股劲”是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了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
2.、“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的那么强大的力量?
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
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
3.“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江南流水更多地是表现柔媚的风格,而安塞腰鼓需要承载原始、粗犷的生命力量的“厚土”。
4.“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为什么听到这样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反衬寂静。
5.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但是,“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
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五、把握文章主旨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本文的主旨。
(1)歌颂生命中奔腾的力量。
这股力量,由西北汉子热情奔放的腰鼓表现出来。
(2)表现要冲破阻碍、束缚的强烈渴望。
贫瘠的黄土地、困倦的生活,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物质上、精神上受到太多的压抑、羁绊。
安塞腰鼓,表现了挣脱、冲破、撞开这一切因袭重负的力量。
(3)歌颂阳刚之美。
“一群”“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的“茂腾腾的后生”,他们“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表现了一种独特的美。
(4)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遗落了一切冗杂”,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而不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不必苍白憔悴。
六、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安塞腰鼓》是一篇描述西北黄土高原壮阔、豪放、火烈的安塞腰鼓舞蹈表演的,以求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语言急促、铿锵、昂扬,感情强烈,内容与形式珠联璧合,实现了完美统一。
因此,任何一个教师在教学本课时,都不会忽略诵读法。
然而,绝大部分教师都是先指导学生朗读方法,告诉学生哪段该怎么读,哪部分又该怎么读,然后再让学生朗诵课文。
之后再另外安排时间让学生单独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
这样安排,一方面学生是在教师指导下被动地朗诵课文,另一方面把朗诵课文与品味语言割裂开来,显得有些不够完美。
所以,本教案大胆创新,让学生们自己通过揣摩语言特点,确定朗读方法,制定集体朗读方案,然后再反复诵读,之后二次感悟语言、感悟文意。
走的是“揣摩语言——确定朗读方法(朗读)——感悟语言”的循环路线。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实现了近乎完全的独立,自主学习的责任和兴趣被调动开来,为了制定朗读方法,他们就必须自主揣摩语言,就必须自主多方查找资料,多方请教和交流,以便了解本文语言多用短句以及排比、反复等修辞句的艺术效果,也就必须多次反复试读。
因此,学生在这一活动中,不仅收获了朗诵的快乐,而且理解了本文的语言特色,可谓一箭双雕。
课堂教学不只是营造了热闹的气氛,更能让人见到耳目一新的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