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合集下载

寺庙、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寺庙、古建筑彩绘形式风格

古建筑寺庙彩绘形式风格彩绘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可分为三个等级。

和玺彩绘是等级最高的彩画。

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框框住,并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和玺彩画是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

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

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

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

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

根据不同内容,和玺彩画分为“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等不同种类。

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而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

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

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分析引言北京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之一。

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北京故宫凝聚了数百年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其建筑风格和艺术特色具有独特性。

本文将对北京故宫古建筑的艺术特色进行详细分析。

1. 建筑风格1.1 宏伟雄壮的整体氛围北京故宫以其巨大规模和雄伟壮丽的建筑形式而闻名于世。

庞大的红墙、黄瓦琉璃屋顶以及檐口上华丽精致的装饰物让人产生一种庄重肃穆感。

1.2 古代皇家建筑标志性元素北京故宫融合了明、清两个时期的建筑风格。

其中包括传统汉族民居、佛教寺庙等各种元素,并融合成了新的皇家欣赏和使用空间。

2. 艺术特色2.1 精雕细琢的建筑装饰北京故宫的建筑装饰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精美的细节而著称。

檐口、门楼、砖刻、彩画等处处可见考究的构造和巧妙的装饰,展示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技艺。

2.2 寓意深远的色彩运用传统建筑颜色主要以红黄为主导,这些色彩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寓意吧对繁荣和吉祥的追求。

此外,故宫内外墙面上不同颜色所呈现出来的层次感是其它地方难以复制与替代。

3. 文化内涵3.1 反映了中国古代皇家文化北京故宫承载着中国古代皇家文化的精髓,从布局到建筑元素无一不体现了皇帝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阶层等级分明、礼仪严谨等特点。

3.2 史料文物珍藏故宫也是一个重要的文物保护和研究机构,收藏了大量中国古代文物。

这些珍贵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是对古代工艺、艺术技巧和审美追求的体现。

结论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代表,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装饰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通过对其艺术特色进行分析,我们更能够欣赏到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领域中所展现出来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征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摘要:中国古建筑是我们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有着自己源远流长的独立发展的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特别是中国古建筑在外观上对色彩的运用,自由灵活、变幻无穷,独具匠心,别具一格,其精湛的建筑施色技术、特有的艺术视觉、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工匠对色彩艺术独特的审美眼光,彰显了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在世界建筑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施色技术一、中国古建筑在色彩选取上,将差异的取色融入等级的悬殊中将色彩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主要装饰手段,是由中国古建筑多是木结构体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最初的在木材表面施加油漆作为防腐措施,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到后来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在增加美观的同时,达到与实用、坚固相结合,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人们对建筑色彩的广泛运用,色彩的选取也被赋予了多种内涵,渐次成为了等级制度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一)宫廷建筑色彩浓烈中国建筑的萌芽可追溯到原始初民的洞穴,当时的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到了春秋时期,人们不仅在建筑柱头,护栏,梁上墙上有彩绘,并已使用朱红、青、淡绿、黄灰、白、黑等色。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把颜色涂在建筑上,但后来,统治者把依附于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成了等级和身份的象征,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汉代,发展了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五色代表方位更加具体。

青绿色象征青龙,代表东方,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象征白虎,代表西方,黑象征玄武,表北方,黄象征龙,表示中央。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的说明对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的说明对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的说明对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具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特色。

这种特殊的色彩给人以古典、古雅的感受,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

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多为红色、黄色、绿色和蓝色。

这些颜色被大量应用在古代建筑的屋顶、梁、孔、石窗户、窗板等部分中,以彰显极高的艺术美感。

首先,红色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的色彩,它主要是为了以红色淡色打造家园的温馨柔美,也希望有温暖与安全感。

此外,黄色、绿色和蓝色也常用于中国古代建筑中,其中黄色代表博爱与和平,可以使建筑物看起来更加美好而温柔;绿色调的建筑会给人一种清沉的冷静;蓝色具有追求完美与理性之美的寓意,淡雅而沉稳,象征着祥和与安宁。

另外,中国古代建筑中“五彩”也相当常见,即红、橙、黄、绿、蓝五色,五色象征着“天地人”,成为传统建筑上的绝佳装饰,被大量运用在两横、四柱的九宫格、亭子、檐口等中,给它们以一种神秘而优美的气氛。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颇为丰富,它们往往伴随着深奥的文化内涵,除了具有美观性,也体现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色彩不仅拓宽图案的视觉范围,也能突出建筑物引人注目的艺术精髓。

可以说,中国古建筑的色彩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而且也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它们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文化精髓,令世界瞩目。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色彩艺术摘要建筑被称之为凝固的音乐,建筑是艺术与理性的组合,不仅仅是形体空间的塑造,更是一个包含了色彩、形体等元素的巨型雕塑。

所以色彩在一所建筑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

在古代的建筑创造中就非常重视色彩这一元素在建筑中的重要影响。

尤其是宫殿建筑中的色彩,表达和传递了一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

皇家与庶民的不同在宫殿建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而南北建筑也是有差别的我认为分两方面。

一是由于自然环境不同,南方四季几乎是常绿的,不需要复杂的装饰和绚丽的色彩,他们更需要的清幽的环境,利用周围的景色衬托出独特的建筑色彩。

二是因为人文环境的不同,北方人豪爽相对南方人来说,南方人比较清高、典雅。

这两个原因就形成了南北方建筑的不同。

关键词色彩表现等级制度象征差异中图分类号: TU115建筑视觉形态的基本要素是形、光、色。

这三者按一定规则可综合构成千变万化的建筑形态。

中国传统建筑运用不同的空间形式和色彩创造出不同功能的建筑环境,并且使建筑环境变得更加多姿多彩,最大限度地发挥建筑环境的审美功能。

然而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不仅仅是用来表现形体、给人视觉感染力的。

它更多的是代表了一种封建的等级制度,从另一个方面来衬托皇家贵族的极高统治力,不容许皇家贵族一下的平民百姓使用一类的色彩,严格的等级制度不论在建筑的形体中还是色彩中都有严格的把守。

一、建筑中的色彩表现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人要看得见世界必须有光,有了光,人们不但看到了物质世界的形,还能看到它们的色彩。

色彩是又色相、明度、纯度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的。

我们也是通过这三个基本要素来描述和分析传统建筑色彩的。

色彩具有表情并能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的反应,说明了色彩可以表达意义并对人产生影响,这就是色彩的表现性。

例如红色会使人联想到火、鲜血、太阳,因此人们见到红色,会感到有暖意;绿色使人想到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与草原,会使人感到春到人间,大地充满生机。

形体是具有各种表情的,色彩也具有引起人们各种感情的作用,因此传统文化中很多地方巧妙地利用色彩的感情效果。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之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之美:中国古代建筑讲究整体布局,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庭院设计,都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使得整体效果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

2. 造型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台榭、楼阁、宫殿、园林等多种形式。

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都强调飞檐翘角的曲线美和稳重大气的整体美。

3. 雕刻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雕刻技艺精湛,形式多样。

无论是木雕、石雕还是砖雕,都注重细节处理,刻画生动逼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雕刻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草鱼虫等自然元素,又有人物故事等文化元素,展示了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4. 色彩之美: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色彩搭配,善于运用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使得建筑外观显得五彩斑斓,极具艺术美感。

在色彩的运用上,不仅考虑到审美效果,还具有象征意义和情感表达的功能。

5. 装饰之美: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手法多样,采用壁画、彩绘、挂件等多种形式进行装饰。

装饰内容丰富多样,既有传统的吉祥图案和寓意象征,又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族风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和悠久历史。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之美表现在布局、造型、雕刻、色彩和装饰等多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技艺和卓越成就,也为世界建筑艺术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特色和魅力。

通过精妙的绘画和构图技巧,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传递了深远的历史和人文价值。

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装饰建筑本身,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社会和宇宙的认识与追求。

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十分讲究,并且有着独特的意义。

古代中国人认为,色彩与五行相合,代表着不同的意义和寓意。

例如,红色代表火,象征着生命的力量和繁荣;黄色代表土地,寓意着丰收和富饶;蓝色代表水,象征着清新和浩渺等。

通过巧妙地运用这些颜色,中国古建筑融合了对自然和生命力的理解,创造出了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

古建筑的色彩艺术也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延伸和表现。

中国古代绘画注重意境的表达,重视色彩的运用和变化。

古建筑的色彩艺术正是在这样的艺术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将绘画和建筑完美结合起来。

古建筑常常以壁画和彩绘的方式来表现,这些画作既可以表现自然景物,也可以表达人物故事,甚至可以展现抽象的艺术形式。

通过丰富的色彩和绘画技法,古建筑色彩艺术为观者带来了极致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体验。

古代中国人还注重通过色彩来表达建筑的功能和宗教信仰。

比如,在寺庙建筑中,黄色常常被用作主色调,寓意着神圣和庄严;在官方建筑中,红色通常被用作主色调,寓意着权力和祝福。

通过巧妙地运用不同的色彩,古建筑成功地传递了建筑的目的和宗教信仰,使得人们在欣赏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意义和价值。

除了色彩的运用,古建筑的色彩艺术还体现在建筑元素的整体协调上。

中国古建筑注重建筑元素的统一和谐,追求整体的美感。

在色彩艺术方面,古建筑通常采用对比鲜明的主次色彩,以突出建筑的重要部分,并通过细腻的绘画技法进行补充和修饰。

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更是为了增强建筑的层次感和视觉效果,以及突出建筑的结构和比例。

总体来说,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色彩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资料]古建彩画的结构及特点

[资料]古建彩画的结构及特点

古建彩画的布局及特征一、彩画布局古老的梁架,玉白的石坛,赤红的门窗和金黄的琉璃瓦。

雕梁画栋这句成语足以证明中国古代建筑雕饰彩画的发达和辉煌。

中国古建筑上色彩之分配,是非常慎重的。

檐下阴影掩映部分,主要色彩多为“冷色”,如青蓝碧绿,略加金点。

柱、门客和墙壁则以丹赤为主色,与檐下的冷色的彩画正相反格调,与白色的台基相映衬,给红墙黄瓦一个间断。

古建彩画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建筑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以独特的风格和固有的制作技术及其富丽堂粕的装饰艺术效果,仍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我国建筑艺术的精华而载入史册。

1、彩画特征作用:油漆彩画涂在木料上本来为的是避风日雨雪的侵蚀。

随着历代帝王腐朽,颜色工料随着讲究,为中国古建筑上一种重要装饰。

分类:殿式和苏式。

殿式:是程式化象征的画题,如龙、凤、锦、旋子、西蕃莲、西蕃草、夔花等。

这些都用在最庄严的宫殿上。

苏式:以写实的笔法和画题为主,自然现象如山水、花卉、葡萄、莲花、牡丹、桃子、佛手等;器皿如鼎、砚、书、画等;动物如仙鹤、蛤蟆、蝙蝠、鹿、蝶等;字如福寿等。

殿式的分类:和玺彩画和旋子彩画和玺的分类:金龙和玺、龙凤和玺、金琢墨和玺、楞草和玺、连草和玺等。

它以图案来分类。

旋子的分类: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伍墨等,它以色彩来分类。

2、彩画分配枋心:将梁枋大略分为等分的三段,中段称枋心。

枋心合梁枋彩画的中心,但只占全长三分之一。

箍头:箍头是梁枋左右两段的外极端,“箍”在枋的两“头”称箍头。

藻头:箍头与枋心之间为藻头。

箍头与藻头一边的总和占全长三分之一。

藻头虽在两头,但两头共和的总面积比枋心要大,所以藻头的图案与色彩不可轻蔑。

盒子:如梁枋太长,可在箍头与藻头之间做盒子,图案内容以龙、凤、吉祥草为主。

包袱:在苏式彩画里有时檩子、垫板、檐枋三部的枋心联成一个大的半圆形,里面的彩画也成为一个整个的布局,称包袱又称搭袱子。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独特的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特点。

色彩作为建筑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是为了表达人们对生活、宇宙、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理解和信念。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入手,探讨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颜色主要以黄、红、绿、蓝、白、黑等基本颜色为主,这些颜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

黄色被视为中华民族的颜色,代表着皇族的尊贵和崇高,因此在古代建筑中常常用黄色作为主色调。

红色象征着热情、祥和和幸福,常常被用于饰物和宫殿的装饰之中。

绿色则代表着生机、和谐和清新,常常被用于园林和寺庙的建筑中。

蓝色代表着清洁、深邃和宁静,常常被用于水体和佛塔的装饰中。

白色代表着纯洁、高贵和庄重,常常被用于宫殿和墓园的装饰中。

黑色则象征着神秘、权威和稳重,常常被用于城墙和城门的涂装中。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还受到当时的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影响。

在封建社会中,建筑的色彩往往反映了统治者的品味和偏好,黄色常被皇宫和帝王陵墓所采用,以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在宗教信仰方面,佛教寺庙常采用青、黄、红等颜色,以表现出佛教的神圣和敬畏。

而在民间建筑中,则更注重色彩的亲和和舒适,多采用明快而温暖的红色和绿色,以增加生活的色彩和乐趣。

再次,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也经历了不同的阶段性变化。

在唐宋时期,建筑的色彩更趋向于灰、黑、白等中性色调,以表现出唐宋文化的庄严和内敛。

而明清时期,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红、黄、绿等明快的颜色被广泛运用于宫殿、寺庙和园林的建筑之中,以彰显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富丽。

到了近现代,随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建筑的色彩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和国际化的趋势,不再局限于传统色彩的运用,而是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创新。

梳理一下本文的重点,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是建筑本身的表现形式,更是民族文化和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古建筑的风格与特点装饰装修2021-11-25 19:03:34 阅读35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国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建筑上创造了丰富的内容和多彩的形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其根本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单体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木构架体系是中国古建筑的根本特点。

作为木构架单体建筑大致可分为下、中、上三个局部。

所谓下部就是台基局部,包括直接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基座四周的栏杆和可供上下的台阶。

一般房屋用单层台基,隆重的殿堂那么用二层或三层台基。

承托木构建筑的基座,大都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座壁外观根据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统一的要求,常加工成平整笔直的光滑外表、带壁柱的外表或须弥座形式。

须弥座是由佛座演变来的,形体复杂而华美,多用于宫殿、坛庙等高级建筑上。

基座四周的栏杆最初为木制,后来才成为石造的。

它是由望柱、寻杖、撮项〔瘿项〕、云拱、盆唇、大华板、束腰、地霞、小华板、地栿等构成。

望柱的断面有方、圆、八角、多瓣〔瓜楞〕等形式;柱头有莲、狮、卷云、盘龙等式样。

栏杆既是一种保护性设施,也是构成建筑艺术形象不可缺少的组成局部。

一般地说,房屋下部的台基各部尺寸大小,是受屋顶出檐深度和檐柱径等制约的,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

供上下的踏道,常见用阶梯形踏道、斜坡道和蹉三种:蹉即是在斜坡道上用砖石露棱侧砌而成的一种防滑作用较好的特殊斜坡道。

但不管使用哪种踏道也必须与整个建筑的功能、结构和艺术要保持协调一致。

木构建筑的中部,即指柱、梁局部。

它是木构建筑的核心局部,由柱、梁、枋、檩、椽和斗拱等根本构件组成的框架结构体系,连同木构屋顶统称为“大木构架〞。

中国木构架体系有多种结构形式,其中主要的有两大类:一是“叠梁式〞构架体系,一是“穿斗式〞构架体系。

“穿斗式〞构架体系,是由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穿假设干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

穿斗架的大小和形式,视穿枋多少而定。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故宫建筑的色彩特色

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

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就尤为典型。

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

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和红色的屋身。

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

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

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

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

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

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

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

在紫禁城建筑上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

在蓝天下用一色的黄琉璃瓦顶,用青绿色的彩画和大红的宫墙、柱子与门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蓝与黄、绿与红、白与灰黑之间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宫殿建筑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研究中国古建筑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吸引了无数人的。

其中,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

本文将围绕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展开研究,探寻这一艺术形式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特点等。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是指在明朝早期,官方所推崇的一种建筑彩画风格。

这一时期的建筑彩画有着浓厚的历史背景,既受中原文化影响,又吸收了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的发展历程贯穿了明朝整个兴盛时期,是明朝建筑彩画艺术的黄金时期。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善于运用红、黄、绿等高纯度色彩,注重色彩的对比与衬托,营造出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

如在紫禁城的宫殿建筑中,黄色的琉璃瓦与红色的墙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权威。

图案丰富,寓意深远。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通常以祥云、莲花、龙凤等图案为主,这些图案既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色,又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寓意着吉祥、安定与繁荣。

彩画中的图案还常常蕴含着深层次的含义,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等图案象征着皇家的权威与吉祥。

工艺精湛,富丽堂皇。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以精湛的技艺和富丽堂皇的视觉效果而著称。

画师们在绘制彩画时,注重细节处理,使每一幅作品都犹如一件艺术品般细腻精湛。

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还常常采用贴金、嵌玉等奢华工艺,进一步提升了其艺术价值。

在此,我们再次重申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这一主题,其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

通过对明早期官式建筑彩画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古建筑文化,并为现代建筑及环境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

清代官式建筑油漆彩画技艺,作为一种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形式,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技艺的传承面临着诸多挑战。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文章

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丰富、鲜明与寓意深远中国古代建筑以其独特的色彩美学和深刻的寓意成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这些色彩不仅使建筑本身显得华丽、庄重,而且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象征意义。

首先,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选择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红色被视为吉祥、喜庆的颜色,常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

黄色则是大地和太阳的象征,具有尊严和崇高的内涵,因此在皇家建筑中被广泛使用。

青绿色则寓意着长久和平,以及草木的旺盛,常用于园林民居等建筑。

这些颜色的选择不仅使建筑外观更加鲜明,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其次,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运用受到严格的封建礼制和儒家思想的约束。

自唐代起,黄色成为皇室的专用颜色,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其他阶级和等级的建筑在色彩使用上则有着产格的限制,如《明史舆服志》中对于官员房屋色彩的详细规定。

这种色彩使用的规定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于秩序和和谐的追求。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还常常与建筑的功能和位置相呼应。

例如,言殿群外的围墙-般采用红色,象征着中央政权。

而言殿的屋项则采用黄色琉璃瓦,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这种色彩的运用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也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象征意义。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装饰还常常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

这些建筑不仅在色彩选择上独具匠心,而且在色彩装饰上也极富创意和美感。

无论是绘画图案的装饰还是雕刻艺术的点缀,都使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总之,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不仅具有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这些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使建筑本身更加美观和庄重,也增强了建筑的功能性和象征意义。

同时,这些色彩还与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使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引人入胜。

这些色彩的选择和运用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和色彩运用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

浅析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美化建筑本身,更是表达了中国古代人对自然、人文和宇宙的理解和追求。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对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进行浅析。

首先,在中国古建筑中,色彩的运用是以五行学说为指导的。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和土,这五种元素被认为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

在古代建筑中,色彩被分为五种,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和土。

例如,黄色代表金,与土地相关,常见于皇宫,象征着皇权的威严和庄重;绿色代表木,寓意生命和生长,常用于园林中,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生机。

这种以五行为基础的色彩运用,使得中国古建筑在色彩的选择和搭配上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度。

其次,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表现在其讲究色彩的统一和谐。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色彩的搭配是非常注重整体效果和和谐统一的。

建筑的屋顶、门窗、斗栱等部分都会采用相同或相似的色彩,使得整座建筑显得统一而和谐。

此外,中国古建筑追求的是“重阳轻阴”的原则,即建筑的顶部颜色较浅,而底部颜色较深。

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宇宙阴阳平衡的追求,还能给人以稳重庄重的感觉。

最后,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还体现在其注重色彩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色彩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与四时变化、五行相生相克、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念密切相关。

比如,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常用于宫殿和庙宇等场所;黄色象征着皇权和尊贵,是皇家建筑常用的颜色;黑色则代表神秘和威严,常见于寺庙和古塔。

这些色彩的运用使得建筑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色彩在中国古建筑中不仅仅是表面的装饰,更是构成建筑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和智慧。

综上所述,中国古建筑的色彩艺术特征体现在色彩的五行学说、统一和谐的搭配以及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运用上。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

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1.古代建筑:古代建筑的色彩以大地色系为主,主要以黄、灰、赤、白等简朴的色彩为主。

这些颜色在古代建筑中被广泛使用,既是因为这些颜色在自然界中较为常见,也是因为古代人们赋予了这些颜色一定的象征意义。

黄色一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色彩,它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着帝王权威和荣耀。

灰色则代表着平凡和朴实,是古代建筑中多用的颜色之一、赤色代表着祥瑞和喜庆,常用于门楼等建筑的柱子、门框等部分。

白色则代表纯洁和高雅,常用于别墅或宫殿等庄重的建筑中。

2.唐代建筑:唐代建筑的色彩风格相对明亮和华丽,以浓艳的红、绿、黄和黑色等为主。

红色被认为是唐代建筑的主色彩,代表繁荣和热情。

绿色则是指代生机和自然,常用于建筑的装饰部分,如窗棂、栏杆等。

黄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颜色之一,在唐代建筑中也得到了广泛运用。

而黑色则被用于唐代建筑的细部装饰,如屋脊、门楼等。

唐代建筑的色彩丰富多样,同时也注重了颜色的对比和搭配,给人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

3.宋代建筑:宋代建筑色彩以素雅和清淡为主。

宋代建筑注重整体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追求色彩的统一和协调。

以白色、青色、黛色和金黄色为主,给人一种简洁、明净和清爽的感觉。

白色代表纯洁和高雅,是宋代建筑中常用的颜色之一、黛色则代表着含蓄和神秘,常用于宋代建筑物的屋脊、门楼等细部装饰。

青色则是表示深邃和稳重的颜色,常用于凉亭、卷棚等建筑的屋顶。

金黄色被认为是一种吉祥和富贵的颜色,因此也被广泛用于宫殿和寺庙等重要建筑中。

4.明清时期建筑:明清时期的建筑色彩相对较为丰富和繁杂。

在明代,建筑的色彩以宫廷建筑为主,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

黄色代表君主的权威和尊贵,而红色则是代表喜庆和繁荣。

在清代,由于外来的满族文化的影响,建筑色彩逐渐出现了改变。

黄色逐渐被红色所代替,红色成为清代建筑的标志色彩。

此外,清代建筑中还出现了紫色的运用,紫色代表着尊贵和富贵。

综上所述,我国历代建筑的色彩特点丰富多样。

中国古建筑色彩

中国古建筑色彩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陈七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42603017摘要: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人们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建筑的色彩却研究得比较少。

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固然重要,但树赖皮,人赖衣,建筑也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

本文从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典型建筑颜色特色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色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发展历程紫禁城建筑色彩成因一、中国古建筑特色发展历程。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

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

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

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

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

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探究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

探究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

探究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永乐宫三清殿是中国著名的古建筑,其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

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三清殿是道教寺庙,所以壁画中绝大部分都是与道教有关的主题。

这些主题包括了道教神仙、神话传说、道教教义等内容。

而在这些壁画中,色彩的运用往往是极为鲜艳而富有张力的。

因为道教认为色彩是具有生命力和活力的,所以三清殿壁画中的色彩多为鲜艳、明亮并富有活力的。

整体上来看,三清殿壁画中的色彩表现是热烈、明亮和富有活力的。

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具有浓厚的古代中国风格。

三清殿壁画的题材主要是道教相关内容,大部分描绘了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仙和神兽。

这些壁画中的色彩多以中国传统颜色为主,如红、黄、绿、蓝等。

而这些颜色在古代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含义和象征。

比如红色象征喜庆、幸福,黄色象征财富、权力,绿色象征生机、健康,蓝色象征清澈、宁静等。

三清殿壁画中的色彩表现凸显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具有强烈的历史和民俗色彩。

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三清殿壁画中,色彩的运用颇具技巧和创意。

其中不乏对光影、透视、色块、色彩对比等传统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

通过对比和调和不同色彩的对比,使整个壁画色彩丰富多样,充满动感和节奏感。

这些色彩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壁画的层次和深度,同时也使整个壁画更具有生命力和表现力。

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的艺术水准,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永乐宫三清殿壁画的色彩表现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色彩表现既具有宗教色彩,又具有浓厚的古代中国风格,同时还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些色彩表现不仅展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魅力和独特性,同时也具有强烈的审美和观赏价值。

永乐宫三清殿的壁画不愧为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其色彩表现更是其独特魅力的生动体现。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意义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意义

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与意义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瑰宝,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典范之一。

它的建筑色彩不仅美丽绚丽,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故宫建筑的整体色彩构成和每个部分的意义来探讨其建筑色彩与意义。

一、整体色彩构成故宫建筑的整体色彩构成主要以黄、红、蓝为主,充满了宫廷的庄严、华丽和尊贵。

黄色是故宫建筑的主色调,代表着皇位的尊严和权力。

而红色一方面象征着吉祥和喜庆,另一方面也展示了王权的权威和荣耀。

蓝色则被用作故宫建筑屋顶的颜色,它代表着天空和天神。

综合起来,这三种颜色构成了故宫建筑鲜明的色彩特点,使整体建筑更加庄重而华美。

二、建筑色彩的意义1.黄色:黄色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神圣的颜色,黄色的屋顶是为皇家所独享的特权。

黄色还意味着富有和华丽,体现了当时封建贵族对自身高贵地位的强烈表达,表明皇帝的威严与统治。

同时,黄色还象征着土地的丰收和稳定,寓意着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2.红色: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视为吉祥和幸运的象征。

故宫中的红色搭配金黄色的屋顶,使建筑显得威严而瑰丽。

红色还代表祝福和喜庆,因此,故宫建筑使用红色,旨在给人一种庄重而喜庆、充满祝福的感觉。

红色还有一种“避邪”的意义,保护皇宫及其居民免受邪气侵扰。

3.蓝色:蓝色是故宫建筑屋顶的主要颜色,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追求与天空融为一体的意向。

蓝色代表了宫廷的高贵和尊贵,也象征着天空和天神。

此外,蓝色在中国文化中还有平静、安宁之意,为故宫带来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总之,故宫建筑丰富多彩的色彩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传达皇权的权威和荣耀,并体现了人们对皇帝尊严的崇拜和景观的追求。

同时,色彩也带有祝福和保护的意义,增添了故宫建筑的神秘与庄重。

这些建筑色彩与意义的综合,使得故宫成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

总结:故宫建筑的建筑色彩构成主要包括黄色、红色和蓝色,展示了皇权的尊贵、权威和荣耀。

黄色象征着富有和华丽,红色代表吉祥和喜庆,蓝色体现了与天空融为一体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发布时间:2010年09月07日来源:不详作者:陈七凌679人关注打印转发投稿中国古建筑色彩艺术特色陈七凌摘要:我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在结构布局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人们从建筑类型、材料、结构、布局等对古建筑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于建筑的色彩却研究得比较少。

建筑的材料、结构、布局固然重要,但树赖皮,人赖衣,建筑也有赖于色彩的装饰才愈发的显出其特色。

本文从古建筑的色彩发展历程、典型建筑颜色特色以及成因几方面来表述我国古建筑的艺术特色,在欣赏的同时也为后世的建筑色彩提供借鉴。

关键词|:古建筑发展历程紫禁城建筑色彩成因一、中国古建筑特色发展历程。

中国原始建筑为“茅茨土阶”,很少人工装饰,其色彩多为草、木、土建筑材料的本色,原始而质朴。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及人们审美意识的增强,在建筑上使用红土、白土、蚌壳灰等涂料来装饰和防护,后来又出现石绿、朱砂、赭石等颜料。

起初人们多是依据色彩喜好、图腾象征、风水等。

把红、白、黑、黄颜色涂在建筑上。

由于阶段的产生,统治者把建筑物上的色彩赋予了阶级内容,在礼记中规定:“楹。

天子丹诸侯黝,大夫苍,土。

”这些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明显地反映在建筑的等级与色彩上。

殷商时期的宫殿,柱子多用红色,墙为白色,宫殿的“堂”和前檐多用色彩斑谰的“锦绣被堂”帷幔、壁衣之类的织绣、绘品装饰,使得统治者的建筑高贵、豪华而富丽堂皇。

周代还规定青、红、黄、白、黑为正色。

宫殿、柱墙、台基多涂以红色。

这种以红为高贵色彩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

从战国时代出土的瓦当图案看,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用于东、西、南、北各方,可以推测,当时在建筑上使用黑、白、红、黄代表不同方位。

此时建筑的粱架上还出现了彩画,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多彩。

汉代的宫殿与官署建筑也多用红色。

有大量的“丹楹”、“朱阙”、“丹墀”文字记载。

汉代除民间一般砖造泥木房的室内比较朴素外,宫殿楼台极为富丽堂皇。

天花一般为青绿色调,栋梁为黄、红、金、蓝色调,柱、墙为红色或大红色。

盛唐时,佛教影响巨大,竞相攀比华贵之风盛行。

色彩比以前更豪华,不但用大红、绿青、黄褐及各层晕染的间色,金银玉器是必用材料。

绿色、青色琉璃瓦流行,深青泛红的绀色琉璃瓦开始使用。

从汉至唐代,建筑木结构外露部分一律用涂朱红,墙面用百粉,采取赤红与白色组合方式,红白衬托,鲜艳悦目,简洁明快的色感是其特点。

自汉以后红色在等级上退居黄色之后,还利用青、红、白、黑、黄色彩的组合与对比,出现“彤轩紫柱”、“丹墀缥壁”、“绿柱朱榱”众多变化的建筑色彩组合。

在构成建筑彩画的图案上规定:“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彩谓之绣”的理论定义。

自魏晋南北朝以后,屋顶上琉璃瓦的出现和使用,黄色成为至高无尚的地位。

隋唐的宫殿、庙宇、官邸多用红柱、白墙、梁架施以彩画,屋顶为灰瓦、黑瓦与彩色琉璃瓦,还出现了“剪边”屋顶,丰富了屋顶的色彩变化。

宋代喜欢清淡高雅,重点表现品位,建筑彩作和室内装饰色调追求稳而单纯,是受宋代儒家和禅宗哲理思想影响。

这时期,往往将构件进行雕饰,色彩是青绿彩画,朱金装修,白石台基,红墙黄瓦综合运用。

宋元以后的宫殿使用白石台基,红墙、红柱、门窗,黄、绿色琉璃瓦屋顶、屋檐下施以“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等彩画手段,加强了建筑物阴影中色彩冷暖的对比,这作法一直影响明清。

明清时代建筑色彩等级更加严格、分明,琉璃瓦以黄色最高,绿色次之,还有蓝、紫、黑、白各色,用途各异。

这些多彩的琉璃瓦构成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柔美曲线,与丰富多姿的屋脊、兽吻,构成中国古建最突出最优美的特点。

中国古代民居白墙、灰瓦、绿色和栗色的梁架与自然环境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这种对比更显民居的自然、质朴、秀丽、雅淡的格调。

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白色台基,红墙黄瓦与蓝天,绿树交相呼应,形成强烈的原色对比。

暖色的建筑与檐下冷色的彩画组成色彩冷暖的对比,构成富丽堂皇的色彩格调。

其中紫禁城建筑的色彩运用尤其典型。

二、紫禁城建筑的色彩特色紫禁城建筑采用金黄色的琉璃瓦屋顶,屋顶下是绿色调的彩画装饰,屋檐以下是成排的红色立柱和红色门窗,整座宫殿坐落在白色的石料台基之上,台下是深灰色的铺砖地面。

在色彩上,紫禁城的总体色彩效果就是鲜明和强烈。

需要说明的是紫禁城的建筑为什么会用大片的黄色屋顶和红色的屋身。

黄色是五色之一,《易经》上说“天玄而地黄”,在古代阴阳五行的学说中,将五色与五方和五行相配,土居中,故黄色为中央正色。

黄色袍服成了皇帝的专用服装,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带兵在外,诸将乘机拥他为帝,把黄袍加在他的身上,成了北宋的第一任皇帝,黄色与皇帝联系在一起了。

红色也是主色之一,人类认识红色很早,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生活的山洞里发现有用红色染的贝壳和兽牙,判断为人类最早的装饰物。

这说明人类把它当作是表现美好的色彩了。

红色给人以希望和满足,使人产生美感,所以民间才会将红也当作是喜庆的颜色;明朝规定,凡专送皇帝的奏章必须为红色,称为红本;清朝也有相似的制度,凡经皇帝批定的本章统由内阁用朱书批发,也称为红本。

由此看来,紫禁城根据封建社会的礼制把黄色与红色作为建筑的主要色彩就是必然的了。

紫禁城色彩布局科学。

皇帝对宫殿建筑的要求自然是整体气魄要大,建筑要华丽,要尽量体现出封建帝王的权势和威严。

为了达到这种要求,除了在建筑群的规划布局,空间的组合变化,建筑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以外,在建筑色彩上应用了对比的手法。

在色彩学中,对比是指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

所谓补色是指凡二种色光混合叠成为白光,二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为灰黑色,这两种色光或者颜色即称为互补色,例如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

把两种冷暖色或者互补色放在一起可以起到相互衬托的作用,使它们显得更加鲜明、活跃,效果更为醒目而突出,而且还因为人视觉本身的调节作用,使两种对比色得到中和与平衡。

在紫禁城建筑上就是广泛地应用了这种对比的规律。

在蓝天下用一色的黄琉璃瓦顶,用青绿色的彩画和大红的宫墙、柱子与门窗,用白色的石基座和深色的地面,形成了蓝与黄、绿与红、白与灰黑之间的强烈对比,造成了宫殿建筑极其鲜明和富丽堂皇的总体色彩效果。

紫禁城色彩不仅有整体的规划,也非常重视细部处理。

人们观赏建筑,既要远看有总体效果,也要近观有细部处理。

大片的对比颜色放在一起固然鲜明突出,但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细致处理,效果也是有限的,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处理在这方面十分注意,它既有大面积的经营,又有细部的推敲。

宁寿宫皇极殿是清朝乾隆皇帝准备在退位后当太上皇时使用的一座大殿,所以装饰很豪华,从屋顶到基座都有色彩作装饰。

皇极殿屋顶下的檐部是青绿色调的斗栱和额枋,下面是大红色的立柱和门窗。

在这里,檐下阴暗的蓝绿色彩画和明亮的红柱红门窗形成了色彩明暗的对比,这是总体效果;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在檐下多攒斗之间的垫板是红色的,两条额枋之间的垫板也是红色的;在下面的檐柱和金柱上又挂着四块蓝色的楹联。

这就是说,在蓝绿色调的檐下彩画中间有红色的色带和色块,在红色的柱子门窗部分也有蓝色的色条,两种对比的主要颜色都向对方渗透,虽然只是很小部分,不会破环整体色调的效果,但却起到一个中和、平衡的作用,在紫禁城的其他许多建筑上都可以见到这种红颜色向着绿彩画中渗透的现象。

还有一种调和冷暖色调对比的办法,就是运用黑色与白色。

物体对自然光全吸收成为黑色,全反射则为白色,黑色具有收缩性,白色具有放射性,它们可以和任何冷暖色彩放在一起非但不显得唐突而且还可以为其他色彩增辉,所以经常在绘画中和服装上被采用。

我国古代工匠在建筑上也采用了这种永远沉默的、绝对虚无的黑色。

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中的倦勤斋,檐下梁枋是青绿色调为主的彩画,它们和大红柱子与门窗形成了强烈的甚至是使人感到有点生硬的对比。

紫禁城宁寿宫花园中的倦勤斋在这里,除了用绿色的窗格和在梁上彩画的枋心里用了红色的花色以起到相互渗透和调和作用以外,还特别用了黑色。

梁上彩画的两端用的是黑色墨线,在檐廊顶头用了黑色的门框。

这门框在红柱子中虽然显得比较突出,但它却和上面的梁枋取得了协调,在色调强烈对比的两部分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建造紫禁城的古代匠师们,应用了色彩对人们生理和心理所起的作用,创造出各种不同的色彩环境,成功地获得了宫殿建筑所追求的建筑艺术紫禁城权清宫宁寿宫花园红柱子紫禁城文华殿后面的文渊阁三、中国古建筑色彩分析中国古代的匠师在建筑装饰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

这个特点是和中国建筑的木结构体系分不开的。

因为木料不能经久,所以,中国建筑很早就采用在木材上涂漆和桐油的办法,以保护木质和加固木构件用榫卯结合的关接,同时增加美观,达到实用、坚固与美观相结合。

以后又用丹红装饰柱子、梁架或在斗拱梁、枋等处绘制彩画。

经过长期的实践,中国建筑在运用色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在北方的宫殿、官衙建筑中,很善于运用鲜明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房屋的主体部分、也即经常可以照到阳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别是用朱红色;房檐下的阴影部分,则用蓝绿相配的冷色。

这样就更强调了阳光的温暖和阴影的阴凉,形成一种悦目的对比。

朱红色门窗部分和蓝、绿色的檐下部分往往还加上金线和金点,蓝、绿之间也间以少数红点,使得建筑上的彩画图案显得更加活泼,增强了装饰效果。

一些重要的纪念性建筑,如北京的故宫、天坛等再加上黄色、绿色或蓝色的琉璃瓦,下面并衬以一层乃至好几层雪白的汉白玉台基和栏杆,在华北平原秋高气爽、万里无云的蔚蓝天空下,它的色彩效果是无比动人的。

当然这种色彩风格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与北方的自然环境有关。

因为在平坦广阔的华北平原地区,冬季景色的色彩是很单调严酷的。

在那样的自然环境中,这种鲜明的色彩就为建筑物带来活泼和生趣。

基于相同原因,在山明水秀、四季常青的南方,建筑的色彩一方面为封建社会的建筑等级制度所局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南方终年青绿、四季花开,为了使建筑的色彩与南方的自然环境相调和,它使用的色彩就比较淡雅,多用白墙、灰瓦和栗、黑、墨绿等色的梁柱,形成秀丽淡雅的格调。

这种色调在比较炎热的南方的夏天里使人产生一种清凉感,不像强烈的颜色容易令人烦躁。

由此可见,我国古建筑的色彩发展与其历史和文化和自然是分不开的,是历史、文化与自然的统一。

参考文献:《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中国古建筑的特点》《雍容华贵——紫禁城建筑的色彩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