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教案:孔乙己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2.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对孔乙己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
2.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孔乙己是谁?他有什么特点?2. 孔乙己在酒店里的遭遇是什么?3.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三、讨论分析(15分钟)1. 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 孔乙己的社会地位如何?他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什么?3. 孔乙己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哪些问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思考。
二、深入分析(15分钟)1. 孔乙己的形象是否具有典型性?为什么?2. 孔乙己的形象对其他人物有哪些影响?3. 孔乙己的形象如何体现小说的主题思想?三、批判性思维训练(15分钟)学生针对孔乙己的形象,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
四、教学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如何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学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孔乙己人物形象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把握程度。
3. 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情况。
教案:孔乙己(续)教学目标:1. 理解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和情节内容。
2. 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及其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1. 小说《孔乙己》的主题思想。
2. 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难点:1. 理解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对孔乙己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
教学准备:1. 教材《孔乙己》。
《孔乙己》教案:美学价值与审美体验的感悟
《孔乙己》教案:美学价值与审美体验的感悟《孔乙己》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文学作品,它以朴实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内涵,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
如何领悟这种艺术价值和文学价值,如何通过审美体验来感悟,《孔乙己》教案的准备和实施过程是至关重要的。
一、教案设计要点1.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老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喜好和价值观,将这些特点纳入教案设计的范围之内,让学生在欣赏这部作品的同时,找到与自己相关的感受和思考点。
2.分类讲解文学元素《孔乙己》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包括了诸如人物塑造、情节设置、语言运用等方面的文学元素,老师应该通过分类讲解,把每个元素一一剖析,让学生对其内在的美学价值有更深刻的认识。
3.体验式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比如放映影片、组织演讲、创作表演等形式,在实践中体验艺术,让学生在身体与心灵的共鸣中感受《孔乙己》所表达的美感和情感。
二、审美体验的感悟1.深入了解文章人物塑造孔乙己是中国文学中一位典型的怀才不遇的文人,他身负文化底蕴却无法找到自己所处的位置。
作品通过对孔乙己的塑造,表达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思考。
孔乙己的形象彰显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这种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压抑以及人性的无奈。
2.理解文学情节的设计《孔乙己》情节的设定非常简单,但也因为很朴实无华,却有着深深的含义。
作品将孔乙己描绘成了一名喜欢饮酒酗病、贪恋名利的文人。
情节的渲染,将刻画了一个平凡人的生命所包含的种种人生境遇。
这样的情节设计,对读者所呈现的不仅是瞬间的生命片段,更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命运与人生。
3.理解语言的艺术表达《孔乙己》中的语言表达非常朴实、自然,然而正是这种自然又凝练的语言,让文章从语言层面上升华了蕴含其中的情感。
通过这种简洁却有力的语言表达,作品深化了作者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对人性的深刻探索,表达了对王家卫“情深意浓”选段的深刻理解和沉思。
三、感悟与体会在《孔乙己》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会领悟文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
《孔乙己》教学心得
《孔乙己》教学心得《孔乙己》教学心得1在这堂课上,同学们通过对文章整体的分析,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尝到了自己探索发现所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可是这一切都还停留在浅层次的赏析上,每个人都只是发现孔乙己身上的某一个或者某两个特点,在这点来说这个人物形象学生心中还是独立的,或者说是被割裂的,于是我要想办法让学生从不完整的碎片印象过渡到整体的人物形象,试从前面分析的基础上,用一句话给孔乙己的形象做个高度的概括。
例如:孔乙己是一个潦倒、不幸的读书人。
(叶圣陶)我出示一些名家对孔乙己的评价,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这个人物,为我转向难点的分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还只是孤立的来看孔乙己个人的悲剧,那么这堂课就没有实质的意义。
因为我们都知道鲁迅所要指向的是整个不合理的'社会,可是怎么把孔乙己的悲剧跟社会联系起来呢?毕竟他本身的性格实在是太突出了,这么一个好吃懒做、迂腐不堪、又鄙视劳动的人实在很难有好的结局。
于是我让学生带着三个问题再读文本,做到有的放矢,回归了文本。
通过读书和教师的引导,学生把关注的角度转向了孔乙己身边的人,我趁热打铁,再次出示灯片,看看文本里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社会。
这种由浅入深,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分析小说人物性格发掘小说主题中经常运用并发扬光大。
《孔乙己》教学心得2孔乙己教学反思《孔乙己》是鲁迅先生自己最喜欢的一篇小说,也是多年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一篇传统课文。
全文仅3000多字,可是从以乐境写悲哀的精巧构思到12岁小伙计的独特视角,从精巧含蓄的社会环境描写到看似矛盾的结尾处理,可圈可点处俯拾即是,为读者留下了许多值得探究的课题,回味无穷。
然而,文章虽精美,却难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因为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
这种情况下,教师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说篇幅不长,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要完成对本文人物、主题、写作技巧的全面的、理性的分析恐怕仍是不切实际的。
《孔乙己》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孔乙己》说课稿+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摘要:
一、作品简介
二、教学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过程
五、教学反思
正文:
一、作品简介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创作的一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这个悲剧人物的描绘,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以轻松幽默的笔调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学习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反映社会现象的手法。
3.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反思自身的精神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1.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及其在社会背景下的悲剧命运。
2.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手法揭示社会现象的艺术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背
景。
2.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3.分析讨论:分组讨论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及其悲剧命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4.写作手法:讲解鲁迅先生运用讽刺手法的过程,让学生学习并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关爱他人,是否关注社会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分析孔乙己这个人物,让学生了解到了社会的冷漠和人性的扭曲。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孔乙己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
但在写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出对讽刺手法的掌握不足。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评价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理解孔乙己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孔乙己”这个人物,引导学生思考。
(2)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细节描写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文章,可以从性格特点、命运等方面进行阐述。
3. 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作文。
《孔乙己》教案:文化认同与个体命运的探索
《孔乙己》教案:文化认同与个体命运的探索教学内容:《孔乙己》鲁迅的小说教学目标:通过探索小说中人物及其命运,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认同与个体命运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及自我认同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此前学过的文化认同的概念或相关课文,为本节课的讨论做铺垫。
二、学生阅读小说的“初体验”让学生读一遍小说,了解故事情节。
课后请学生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件或句子写下来。
三、小组讨论分组后,让学生在组内比较每位小组成员写下来的事件或句子的异同,并从小说中选出一位男主角,找出他在小说中所经历的文化冲突以及个人命运的变迁,理解主人公心并探讨文化认同与个体命运之间的联系。
四、整合小组成果每个小组可以派代表介绍本组的讨论结果,不同组之间可以就不同主角的文化认同和个体命运的关系进行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五、课程拓展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拓展课程,探讨中国人的文化认同与各个历史时期中个人命运的关系。
六、突出文化认同教师应该注意突出文化认同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并给学生提供相关的信息和实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认同,并将其应用到文章中。
七、学生自我认同除了文化认同,教师还可以教导学生如何学会自我认同,通过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或其他自我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展现自我,同时了解本身文化背景的重要性。
八、总结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提出疑问,并通过课堂现场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回答,进行反思。
教学评价:该教案通过文化认同与个体命运的探讨,尝试让学生学会跨文化交流并实现自我认同,达到了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实现教学目标的效果。
同时,该教案设计的小组讨论、课程分析、主题拓展等环节,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和自由性的学习体验,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
《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孔乙己》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3、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主要是文中安排几处笑的巧妙之处)4、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重点】1、多种描写方法综合运用来塑造人物的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1、体会作品精巧含蓄的构思。
2、由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由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切入所讨论的问题;课堂多放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深入的方式来完成课堂内容。
2、课时:1课时。
【教学材料】学生自导自演的课本剧《孔乙己》片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学生讨论“窃”、“偷”二字的意义的区别导入。
(大家认为“窃”和“偷”这两个字有什么不一样呢?……但有一个人却认为“窃”不是“偷”,他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性格异常的人物。
)二、看自己班同学表演的“孔乙己”(附学生课前的表演录相)1、看完后对同学的表演进行评价。
2、指出你认为同学表演中不足之处。
三、分析人物1、分析主要人物孔乙己:⑴孔乙己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此步的目的是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及分析人物)2、短衣帮:⑴短衣帮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在此过程中教师深入引导,抓住笑来分析)。
(此步目的是学习体会文章的巧妙构思)3、掌柜的:(据时间来定,如时间不足,可先不讨论。
)⑴掌柜的扮演者谈感受。
⑵其他同学批评指正(教师深入引导并整理)。
四、讨论主题分两步:1、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学生讨论。
孔乙己初中教案
孔乙己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小说《孔乙己》的基本情节,掌握生僻字词,了解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精神,理解作者关心社会、关注民生的写作态度。
教学重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理解作品主题。
教学难点:品味小说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简介作者鲁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创作年代及其社会意义。
2. 提问:请大家谈谈对孔乙己这个人物的初步印象。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标记生僻字词。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生僻字词。
三、合作探讨1. 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a. 外貌特征:衣着破旧、满口白牙、穷困潦倒。
b. 性格特点:善良、诚实、自尊心强、迂腐固执。
c. 社会地位:受压迫、受歧视、无助。
2. 探讨作品主题:通过对孔乙己的刻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哪些问题?四、品味语言1. 让学生反复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2. 分析作品中的讽刺手法,如对比、夸张、描写等。
五、拓展延伸1. 讨论:孔乙己这个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如何看待类似现象?2. 布置作业: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作文。
六、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乙己的形象特点和作品主题。
2. 强调阅读名著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经典文学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品味语言等环节,使学生对《孔乙己》这篇课文有了较深入的理解。
在分析孔乙己形象时,学生能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体现了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部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弱势群体关注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形象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5 总结要点: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视频资料:可以播放相关的小说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4 讨论话题: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
《孔乙己》教案以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能够解读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运用批判性思维,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情怀,理解作品揭示的社会现象。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关注弱势群体。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抵制不良风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3)解读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和文学价值。
2. 教学难点:(1)孔乙己性格特点的深入分析。
(2)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把握。
(3)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迅先生及其作品《孔乙己》,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孔乙己的形象。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探讨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重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社会背景以及鲁迅先生的讽刺手法。
5.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相关案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所揭示的社会现象。
6.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同情心。
7.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 谈谈你对鲁迅先生讽刺手法的理解。
3.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回顾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
2. 教学方法:反思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探讨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是否有待改进的地方。
3. 学生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式的认可度。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
孔乙己教案设计及反思(精选11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重点:1.理解本文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本文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语文教案《孔乙己》
语文教案《孔乙己》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程,吸引学生的注
意力,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本文将通过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
法和教学评估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编写一份有效的语文教案,以
《孔乙己》这篇经典作品为例。
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孔乙己》这篇小说
的背景、主题、人物性格等元素,为学生解读文章提供必要的信息。
可以通过简短的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主动思考小说中的情
节发展和人物形象。
另外,可以结合现实生活或其他相关文学作品,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涵。
其次,在教学方法方面,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
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接受度。
比如,可以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
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更深入地理解作品;或者设
计一些游戏、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最后,在教学评估方面,我们需要设计一些符合教学目标的评估活动,以检验学生对《孔乙己》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
选择题、填空题、或者写作题来考察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并给
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在语文教学中,《孔乙己》这篇作品不仅可以作为一篇文学经典进行教学,更是一个促使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情感和智慧的载体。
只有通过精心设计的教案,合理运
用多种教学方法,科学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指导和帮助。
愿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教学激情,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学习小说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方法。
2、能力目标:(1)认识孔乙己的形象。
(2)了解本文精练且含义深刻的语言。
3、情感与价值观: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从而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教学设想】:1、学习课文之前,可让学生自我介绍相关鲁迅的思想状况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从而达到复习旧知识的效果。
2、本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神态和动作刻画人物的小说写作方法。
3、本文的教学难点:由于生活年代的不同,学生对主人公当时的生活背景不够了解,所以本文以引导学生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中国文学史上有许多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人许多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所创作的,如狂人、祥林嫂等,其中之一就是孔乙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孔乙己》这篇小说。
二、文体与作者:1、文体:四大文学样式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描写。
(2)小说的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3)小说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2、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品: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
3、时代背景:本文写于1918年冬,这篇小说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文小说,是又一篇反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文(与《范进中举》一样)。
也是鲁迅先生最得意的作品。
三、孔乙己的个人资料:1、姓名:来自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有姓无名,社会地位低下。
2、年龄:五十岁上下——穷苦潦倒的大半生。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
《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下面是我收集的《孔乙己》教学反思9篇(孔乙己教案和反思),供大家参阅。
《孔乙己》教学反思1《孔乙己》是鲁迅的名篇,也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作品之一。
鲁迅的作品,学生理解起来有许多困难,如果不让学生真正走进《孔乙己》,而是硬塞给学生许多分析与讲解,那样的做法显然有悖于阅读的真正意义。
理解小说,先要走进小说所反映的社会中去。
咸亨酒店是人物活动的场所,所有的故事都从这里上演。
这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出场的、未出场的,从这里可见证那个社会,影射那个社会。
在第一课时的学习中,我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咸亨酒店。
接着我让学生在文本中找典型的环境描写的语句,字斟句酌,揣摩研究:这是一个怎样的社会?学生开始活动,谈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一个丑恶的社会,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做官的为富不仁,可以任意宰割社会上的弱小生灵,以致让孔乙己一步步走入坟墓。
一个虚伪的社会,一个十二的孩子就把潺水当作寻常事。
一个冷漠的社会,人人都可以嘲笑孔乙己,甚至连没有社会地位的短衣帮都可以这么做,笑声的背后是无情的现实。
一个病态的社会,短衣帮连坐的资格也没有,同样被人们看不起,但他们却以嘲笑孔乙己换得片刻的心里轻松……在学生谈了自己的认识后,我进行了及时的小结:一个小小的咸亨酒店,折射出社会的全貌,我们通过咸亨酒店这个小舞台,了解了二十世纪初中国社会这个大舞台,文章取材虽小,文章的立意却不小,这就是小说中所谓的通过典型的环境来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课时以感受人物为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一、爬不上去又不愿甘居底层的另类二、四体不勤,好喝成性的懒汉。
五十多岁的一个高大男子,就是替别人做做小工也足以活下去了,但孔乙己自命清高,怎么能做一些体力活呢?甚而至于胡子不剃,衣服不洗,惰性酒性已深入孔乙己的骨髓,但他不以为耻,总拿“读书人的事”来掩盖,可悲可叹!三、心地善良也做不了好人的可怜人。
孔乙己总算是个心地特善良的好人,守信用,不赊账,但他偷也偷不好,经常被逮,他根本不是做流氓痞子的料,所以这个社会最终接纳不了他。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运用的“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通过“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的性格与形象。
教学步骤:
1.集体忆读有关手的文学作品,并出示细节的定义作用及相关注意事项。
2.请同学们再读《孔乙己》,找找文中有哪些“与手有关的细节”。
3.分组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分析其作用。
把写到手的相关内容加以解读,可以
适当加入想象用具体的文笔描写出来,配图画。
老师板书,剖析人物。
4.造成孔乙己如此性格命运,难道真是这只“手”之罪吗?还有哪些无形的手将孔
乙己推向死亡之路呢?挖掘主题。
出示“有形的手”“无形的手”的探究。
本文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是小说中主人公的外号。
文中通过“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和命运。
通过对“与手相关”的细节描写的学习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小说中的情节结构和写作手法,有助于深入理解小说的艺术价值。
通过以上教案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分析人物性格和形象的方法,同时可以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和艺术价值。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案
初中课文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讨论、问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有所了解。
然后简介《孔乙己》这篇课文的内容和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的把握。
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以下问题:(1)孔乙己是一个怎样的人?(2)作者为什么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来反映旧社会的黑暗?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课堂讲解。
讲解重点包括:(1)孔乙己的人物形象。
(2)课文中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作者通过孔乙己这个人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6. 总结全文本节课通过学习《孔乙己》,使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文学地位和作品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懂得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人物评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悟
一、教材分析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呐喊》小说集中的名篇,为我们描述了晚清末年一位贫困潦倒、自命清高、迂腐不堪、命运悲惨而又心地善良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先生通过深刻、形象的描述,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读书人,以此来揭示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并通过孔乙己的不幸遭遇来反映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
二、设计理念
通过有感情、个性化的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感悟小说的主题,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结构。
3.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4.深刻理解小说主题。
5.学习鲁迅先生刻画人物的方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正确理解和把握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鲁迅先生在他的作品中为我们塑造了大量的典型人物,如闰土、杨二嫂、祥林嫂等等,但是鲁迅先生最喜欢的却是这位可怜又可笑可悲又可叹的孔乙己。
一位知名的日本作家也曾称赞孔乙己是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今天,我们就走进《孔乙己》这部小说,去感受这位不朽的人物典型。
(二)明确学习目标(大屏幕展示)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听读,并勾画重点字、词、句。
2.大屏幕出示本课重点字词,指明学生认读、理解。
3.学生自由诵读全文,明确小说发生的时间、地点、出场人物。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
4.大屏幕出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入文本,熟悉内容。
(1)孔乙己的特殊身份。
(2)孔乙己的社会地位。
(3)孔乙己的结局。
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及时提示,使学生重点理解孔乙己的特殊身份,来感悟当时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体会人物思想、性格。
(四)精读课文,梳理小说结构
1.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中的孔乙己的几个生活片段。
2.学生积极回答,教师补充归纳。
(1)孔乙己在咸亨酒店被人取笑。
(2)孔乙己为偷书辩解。
(3)孔乙己名字的由来和生活经历。
(4)众人讥笑孔乙己捞不到半个秀才。
(5)孔乙己教小伙计写字。
(6)孔乙己给孩子分吃茴香豆。
(7)孔乙己被打折腿。
(8)孔乙己最后一次到酒店喝酒。
3.学生朗读有关孔乙己的生活片段,加深对小说情节和人物的理解。
(五)研读课文,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1.四人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理解孔乙己的思想和性格。
2.小组代表发言,师生补充明确人物形象,最后教师板书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3.师生共同探究孔乙己性格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深刻走入人物。
(六)揣摩关键语句,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学生在读全文的同时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对人物进行个性刻画的。
2.学生小组研讨,教师点拨、归纳。
(1)外貌描写。
(2)语言描写。
(3)动作描写。
3.学生寻找小说中具体的语句,体会个别词语的特殊表达效果,感受作者刻画人物的技巧。
(七)讨论归纳小说的主题
1.学生小组自由讨论、交流。
2.教师提示、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小说中众人的哄笑,体会小说的悲剧效果。
3.学生交流意见,师生归纳总结:这篇小说描述了孔乙己的悲惨生活,塑造了封建末年深受科举制度毒害的读书人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状态。
(八)课堂总结回顾小说情节内容
教师利用大屏幕展示孔乙己的悲惨画面,鼓励学生抛弃陈旧的思想和观念,做一个全新的、与时俱进的人。
(九)布置作业
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完成一篇描写人物的片段。
六、教学感悟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适当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深化了学生的情感活动,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教学效果令人欣喜。
尤其是在分析、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时,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文本,直观地感受到了孔乙己是一个贫困潦倒、自命清高、好吃懒做、追求功名、遭人耻笑而又迂腐不堪的旧社会知识分子形象。
他身上的种种恶习,让人可悲可叹,也是导致他最终悲惨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
能够把握住人物的这些性格特点,其实学生已经很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更可贵的是,在这一环节中,有些学生能够放飞思维,深刻地走入人物的内心世界,积极地挖掘孔乙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亮点。
如有学生认为孔乙己作为一位封建时代的读书人他不但心地善良,能够把自己盘子中有限的几颗茴香豆分给孩子们吃,对待孩子们和蔼亲切,而且在他身上还有许多亮点是值得人赞叹的。
比如他生活贫困潦倒,社会地位低下,无人关心,受人嘲笑,但他面对众人的耻笑与责难,却能面带微笑,坦然地应付自如。
这可不是一般人所能具有的开阔胸怀,也不是任何人所能具备的过硬的心理素质。
所以,学生做出这样的评价:孔乙己生活潇洒,品行中有很坚强的忍耐能力。
还有的学生从孔乙己对自己理想追求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分析得出,孔乙己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艰难,但他却顽强、执著地追求着内心深处那渴望却不可及的理想,哪怕为之付出自己的青春,不断受到别人的嘲讽,甚至付出自己的一生,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对理想的追求,无怨无悔地实践着自己的人生信念,难道这样的人不值得我们赞叹吗?
看到自己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评价文本中的人物,能够努力去寻找、挖掘人物自身的积极向上的精神品质,我欣慰无比。
此时,我和学生收获到的已经不仅仅是文本所提供给我们的抽象的目标任务了,而更多的是与我们的生活联系更加密切的种种意想不到惊喜了。
所以,借助本课的教学体验,我想说:读书,是一种乐趣,一
种享受。
读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开阔视野;能让我们游离出现实的烦恼和羁绊,忘却诸多的纠缠和烦扰;能让我们的身心得以滋补调养,获取心灵的依托和安慰……读书,其实就是在读书中之人,就是我们用心灵与另一个人、另一个时代沟通、交流、感悟的整个过程。
孔乙己真不愧为最完美的艺术典型!
(责编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