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部分判断纠错第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必修)-精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考点一遍过考点6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含解析

考点66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复原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实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缘由:生态系统具有肯定的自我调整实力。

3.调整基础:负反馈调整。

4.特点:调整实力有肯定的限度。

5.两种类型的比较项目反抗力稳定性复原力稳定性区分实质保持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复原自身结构与功能相对稳定核心反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复原原状影响因素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养分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强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养分结构越简洁,复原力稳定性越强二者联系①相反关系:反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复原力稳定性弱,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系统中的两种迥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6.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1)限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当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整实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考向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基础的分析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反抗力稳定性提高B.污染的湖泊,鱼类大量死亡,腐生细菌增多,进一步加重污染,这种调整是负反馈调整C.城市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整实力,反抗力稳定性低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高【参考答案】C解题技巧生态系统调整中正反馈和负反馈的比较比较项目正反馈调整负反馈调整调整方式加速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改变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改变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改变结果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实例分析2.如图所示为不同生态系统在相同的环境条件改变下,甲和乙两个生物群落所表现出来的反应。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生物群落的生物多样性高于乙生物群落的B.甲和乙群落所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同,生物种类完全不同C.不同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整维持着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甲所在的生态系统反抗力稳定性弱,则其复原力稳定性肯定强【答案】C考向二运用曲线模型理解反抗力稳定性和复原力稳定性的关系3.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一般状况下,b可代表复原力稳定性B.一般状况下,自我调整实力与a曲线相像C.反抗力稳定性与养分结构呈正相关D.全部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参考答案】D【试题解析】选项A,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复原力稳定性越弱;选项B,一般状况下,养分结构越困难,自我调整实力越大,与a曲线相像;选项C,养分结构越困难,反抗力稳定性越大,二者呈正相关;选项D,北极苔原生态系统,养分结构简洁,反抗力稳定性弱,复原力稳定性也弱,不符合这一模型。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减弱[解析]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多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A正确;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B正确;某营养级生物种类增加时,不一定能增大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增加的生物种类属于入侵物种,则会破坏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此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则自我调节能力减弱,D 正确.2.(2019·吉林普通高中摸底)为了调查废水污染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在距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B.土壤污染物浓度越高,动物类群数的丰富度越小C.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中仍存在土壤动物,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抵抗力稳定性D.水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和个体总数[解析]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常用取样器取样法.3.(2019·南通高二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B.增加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C.抵抗力稳定性越低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高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的能力就越小[解析]该诗句描述的是草原被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应为恢复力稳定性,A错误;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越小,B正确;某些环境恶劣的生态系统如北极冻原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都较低,C 错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物种类及营养结构有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大,D错误.4.(2019·江苏徐州一中高二下期中考试)下列措施中能提高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是( B )A.减少该生态系统内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增加该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C.使该生态系统内生产者和消费者在数量上保持平衡D.减少该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类[解析]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又取决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类群的种类数,生物类群的种类数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二、非选择题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的密度长期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邻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所示:(1)甲昆虫是_植__食性昆虫,乙昆虫是_肉__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_捕食__关系.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_具有抗药性__,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没有抗药性__.(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_相对稳定__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_抵抗力__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_自我调节__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预测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_负__反馈调节会_逐渐恢复__,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恢复力__稳定性.[解析](1)由题图信息可知,乙昆虫的密度随甲昆虫的密度波动,所以甲昆虫是植食性昆虫,乙昆虫是肉食性昆虫,甲、乙两种昆虫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施放化学杀虫剂后,甲昆虫密度上升的原因是其具有抗药性,乙昆虫密度下降的原因是其没有抗药性.(2)施药前,该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施药后生态系统受到破坏,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3)施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昆虫密度和森林光合作用产物量通过负反馈调节逐渐恢复,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

高考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考点五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人教版必修3

高考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考点五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人教版必修3

重庆市万州分水中学高考生物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复习考点五 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新人教版必修31. 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表现(1)由下面的图示可得出生态系统在结构上相对稳定。

(2)生物群落的能量输入与输出相对平衡,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相对平衡,可得出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相对稳定。

2. 比较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区别实质保持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 恢复自身结构功能相对稳定核心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大,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越小,营养结构越简单,恢复力稳定性越高联系①一般呈相反关系,抵抗力稳定性强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差,反之亦然;②二者是同时存在于同一生态系统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作用力,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如图所示:易错警示 对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和总稳定性的关系混淆不清(1)图中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

(2)y 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偏离的大小可以作为抵抗力稳定性的定量指标,偏离大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弱;反之,抵抗力稳定性强。

(3) x 可以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x 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反之,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4)TS 表示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围成的面积,可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这一面积越大,则说明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弱。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恢复力稳定性D.热带雨林营养结构复杂,其恢复力稳定性弱答案 B解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4.如图所示,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A中所示的成分外,还应该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汇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汇总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代谢类型组成内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地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阳光、热能、空气、水分、无机盐等/ /生产者自养型绿色植物、光合细菌和蓝藻、化能合成细菌,如铁细菌、硝化细菌将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等引入生物群落,被生物所利用。

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异养型(1)绝大多数动物(2)寄生生物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

最活跃的成分(非必需)分解者异养型(1)腐生细菌和真菌(2)腐食动物和蚯蚓、蜣螂等将动植物遗体、动物的排遗物分解为无机物。

物盾循环中的关键成分3.相互关系:4.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食物链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链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

组成食物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食物链分析:食物链草鼠蛇鹰成分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四营养级(3)食物网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特点:一种生物可同时占有多个营养级。

(4)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5)食物链(网)中生物数量变动的分析方法①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数量都会减少。

②“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其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 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项正确,C项错误;七星瓢虫捕 食蚜虫,二者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相对平衡,B项正确;人体甲状腺激素 分泌的调节也属于负反馈调节,D项错误。
【变式训练】 1.下列对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平衡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平衡的能力 答案:D 解析: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其组成成分、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 的收支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
第3章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01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索 引
02 合作探究 释疑解惑
自主预习 新知导学
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征 (1)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 (2)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 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3)收支平衡。
2.右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图解,下列对此图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一般情况下,b可代表恢复力稳定性 B.一般情况下,自我调节能力与a曲线相似 C.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通常呈正相关 D.所有生态系统都符合这一数学模型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恢复力稳定性越低,与b曲 线相似,A项正确;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 越强,与a曲线相似,B项正确;通常,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二 者呈正相关,C项正确;极地冰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 恢复力稳定性也低,不符合这一模型,D项错误。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四川南江中学高三模拟)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B.生态系统中的负反馈调节只存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C.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其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D.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高于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2.(2024·济南历城第二中学高三检测)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能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需要利用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技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恢复生态学主要是利用了生物群落演替理论,强调自我调节能力与生物的适应性C.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生态系统恢复稳定后,群落的物种组成保持动态平衡3.(2024·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模拟)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最普遍的调节机制,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干旱时,植物体内脱落酸含量增加,导致叶片气孔大量关闭,不属于反馈调节B.“先增先减者为被捕食者”这一种群数量动态变化与两种群间的反馈调节有关C.“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系统,与反馈调节无关D.反馈调节可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4.研究者设计了一个养猪场废水处理系统,具体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氧化塘中的植物、动物、细菌等全部生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氧化塘后部种植挺水植物,通过竞争有机物从而抑制藻类生长C.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废水流入厌氧池前,加水稀释处理可以防止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5.(2024·武汉高三模拟)如图为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遗体 遗体 遗体 枯枝败叶 (起点) 未固定 ……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太阳能 生产者 (植物) 初级消费者 (植食动物) 次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三级消费者 (肉食动物) 分解者(细菌、 真菌等微生物)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逐个击破】1. 生态系统(1)概念:由 生物群落 与它的 无机环境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 全部生物 及其 无机环境 。

2.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和 食物链和食物网(营养结构) 。

3.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如 水、空气、无机盐 等;能量:如 阳光、热能 。

(2)生产者: 自养 (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 绿色植物 ,还包括光合细菌(如蓝细菌)、化能合成菌(如 硝化细菌 )。

(3)消费者: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捕食性 动物 、寄生生物(如 菟丝子、蛔虫、肠道中的大肠杆菌、结核杆菌、病毒 )。

(4)分解者:能将 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属于 异养 (自养/异养)生物。

主要是腐生性 细菌 、 真菌 及动物。

4.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 捕食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 食物链 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 食物网 。

5. 能量流动的含义: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输入 、 传递 、 转化 和 散失 的过程。

6. 能量的传递:7.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 化学元素 ,不断地在 生物群落 和 无机环境 之间循环流动的过程。

(2)范围: 生物圈 。

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 。

(3)特点: 全球性 、 循环流动、反复利用 。

高二生物精讲与精练考点专题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二生物精讲与精练考点专题3-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师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3.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考点精讲】1.生态平衡: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特点: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

收支平衡:植物制造的可供其他生物利用的有机物的量,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负反馈调节。

负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

3.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一般两者成反比。

图中:y表示受到干扰时偏离正常范围的大小,偏离的越大,抵抗力稳定性越弱;x表示恢复到原状所需的时间,x越大,表示恢复力稳定性越小;TS表示生态系统总稳定性,TS面积越大,表示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低。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2)对人类利用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输入。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于观察生态缸宜小不宜大,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一定的空间生态缸的采光应用较强的散射光防止水温过高导致水生植物死亡【例题分析】【例题1】我国生物多样性较低的西部沙漠地区生长着一种叶退化的药用植物锁阳,该植物依附在另一种植物小果白刺的根部生长,从其根部获取营养物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锁阳与小果白刺的种间关系为捕食B. 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恢复力稳定性较高C. 种植小果白刺等沙生植物固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锁阳因长期干旱定向产生了适应环境的突变,并被保留下来【答案】C【解析】A、锁阳叶退化,从小果白刺的根部获取营养物质,故二者为寄生关系,A错误;B、西北沙漠的生物多样性较低,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由于环境恶劣,恢复力稳定性也较低,B错误;C、沙生植物可以防风固沙,维持生态平衡,属于间接价值,C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D错误。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2023新教材高中生物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对点训练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选择题知识点一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型一生态平衡]1.下列不是生态平衡特征的是( )A.动植物在种类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B.物质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处于相对稳定状态C.系统中生产、消费和分解过程处于相对平衡状态D.动植物数量十分丰富答案 D2.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和相对的平衡C.生态平衡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无限的,自然因素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答案 D解析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外来干扰超出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D错误。

[题型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负反馈调节]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A.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C.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能力D.生态系统维持和恢复自身的各种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答案 C4.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B.正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负反馈是生态系统对抗破坏或干扰的机制D.生态系统稳定性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维持生态平衡的能力答案 B解析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错误。

5.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B.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C.负反馈调节是指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答案 A解析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生物群落内部,也存在于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A 错误。

6.某池塘中,早期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水蚤大量繁殖,藻类减少,接着又引起水蚤减少。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_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三)一、选择题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无机环境[答案] A[解析] 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B、D仅仅指生态系统的成分,选项C为生态系统的功能。

2.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答案] D[解析] 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最可能用于描述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A.一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B.二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C.分解者,腐生生物D.生产者,异养生物[答案] C[解析] 一级消费者是草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是肉食性动物,是异养型生物;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

分解者都是营腐生生活的生物。

4.如果一个生态系统有4种生物,并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内分别测得这4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答案] D[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食物链营养级的确定方法。

解答流程如下:综上分析可知,D项正确。

5.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溞下降D.乌鱼上升[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关系。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必修3·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物系统的稳定性:由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迁入、迁出及其它变化使生态系统总是在发展变化的,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我们就把:生态系统所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稳态(稳定性)的维持存在着反馈。

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这些变化反过来又会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称为反馈。

反馈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种(如图所示)。

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或者说是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稳定状态时而具有的一种“自稳”能力。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不仅具有一定的结构,而且执行一定的功能。

其中,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完善的营养结构是保障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畅通运行的结构基础;而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能使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典型的食物链关系,推动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

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它的结构与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系统内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虽有波动,但总是大体相同的,表现为生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比例保持相对稳定。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1、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填空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知识点填空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与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及其。

3.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①海洋生态系统②草原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农田生态系统⑤果园生态系统⑥冻原生态系统⑦淡水生态系统⑧人工林生态系统⑨荒漠生态系统⑩城市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食物链彼此连接成的复杂。

②形成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植物,也可能被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是和的渠道。

合作探究:1.如图为某陆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图中猫头鹰共占有第几营养级?(3)写出图中未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

2.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有关问题:(1)若所有水鸟迁徙到别处,则短时间内大鱼数目、水藻数目以及淡水虾数目将如何变化?(2)淡水虾与小鱼之间、大鱼与小鱼之间分别属于什么种间关系?答案一、生态系统的范围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

3.类型将序号所示生态系统的类型进行归类:自然生态系统①②③⑥⑦⑨人工生态系统④⑤⑧⑩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连线)提示:①—c②—a③—d④—b2.食物链和食物网(2)食物网①概念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关系。

②形成的原因a.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

b.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高考生物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梳理汇总(新教材学生版)

第3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P48问题探讨: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

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简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

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蘭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

(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帶来哪些变化?(2)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P49思考·讨论: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1)分析上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与其他同学画出的食物链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食物链是否需要修改,共同完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上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行归类。

(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4)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样吗?(5)参照一般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下图),尝试画出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

3.P51旁栏思考: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想一想,这是为什么?4.P52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研究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某苹果园里生活着多种昆虫,害虫主要有卷叶蛾、蚧虫、蚜虫和食心虫等;害虫的天敌(即天敌昆虫)为草蛉、异色瓢虫、螳螂等;既非害虫又非害虫天敌的中性昆虫有蚊、蝇、蚂蚁等。

在果园中种草,天敌昆虫的种类和数量都有增加。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卷叶蛾、蚧虫、蚜虫等植食性动物是初级消费者。

( )(2)卷叶蛾→螳螂→黄雀构成一条食物链,其中螳螂位于第二营养级。

( )(3)中性昆虫在果园生态系统中是多余的。

()(4)种草后,果园中的食物网更复杂,有助于果园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

( )2.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形成食物网。

以下有关食物网的说法正确的是()A.每种动物可以吃多种植物B.每种生物都被多种生物捕食C.每种生物都只位于一条食物链上D.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3.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栽培了多种植物。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构造1.概念:在肯定的空间内,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2.生态系统的构造——组成成分: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主要是绿色植物,但菟丝子等不是生产者。

消费者:通过自身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有助于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主要是动物,但秃鹫、蚯蚓等属于分解者。

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残骸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

硝化细菌属于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根原来源。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纽带。

3、生态系统的构造——养分构造(1)食物链(捕食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起点是生产者,为第一养分级;终点是最高养分级。

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

③养分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养分级级别-1。

(2) 食物网①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食物链彼此相互穿插连接成的简单养分构造。

②形成缘由:生态系统中,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而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③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养分级,某一个养分级也会有不同的消费者。

(3)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作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淌的渠道。

(4) 简单的食物网是使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一般认为,食物网越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力量越强。

二、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淌1. 能量流淌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 ⎪⎩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 能量流淌的过程:第一养分级的能量流淌:消费者的能量流淌输入 转化 传递 散失3.能量流淌的特点:(1)生态系统的能量单向流淌——由于捕食关系不能逆转,能量只能从第一养分级流向其次养分级。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考点梳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一种单向流动,从太阳能到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再到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机物中的化学能会转化为热能,但热能无法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每个营养级只能保留一小部分能量,大部分能量都会在转化和散失过程中损失。

因此,能量流动的效率很低,生态系统需要不断地输入太阳能来维持能量流动的持续性。

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不变的能力。

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来源:生态系统内部的负反馈机制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负反馈机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自我调节的机制,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群落会通过自身的调整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如,当猎食者数量增加时,猎物数量会减少,从而使猎食者数量下降,生态系统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态系统内部有多种生物和多种生境,这种多样性可以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为当某一种生物或生境受到外部干扰时,其他生物或生境可以弥补其损失,从而使整个生态系统不至于崩溃。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1)抗扰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时的抵抗能力。

2)恢复能力: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所需要的时间和代价。

3)弹性:生态系统在遭受外部干扰后,能够快速恢复到原来状态的能力。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结构1.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存在于一定的空间内。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2.类型生态系统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两类。

3.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将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消费者通过自身新陈代谢,将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随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结构随堂演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生态系统的结构1.判断正误.(1)森林中的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等生物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 )(3)要使一个生态系统长期存在,除了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外,至少必须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 )(4)“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一条由三个营养级所构成的食物链.( )(5)在食物网中,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 )(6)分解者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7)食物网比食物链更为复杂,所以更容易受到破坏.( )解析:(1)题中概括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构成的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所以是一个生态系统.(2)异养型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能是分解者.(3)一个生态系统要稳定存在,在生物成分中必须具备生产者和分解者.(4)食物链的起点必须是生产者,终点必须是顶级消费者.(5)食物网中的生物有的不具有直接的营养关系,有的具有竞争关系.(6)食物链是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所以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构成.(7)如果某条食物链上某种生物减少,其在食物链上的位置可能被其他生物取代,所以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答案:(1)√(2)×(3)×(4)×(5)×(6)×(7)×2.(2019年长春模拟)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解析:有些细菌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某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属于消费者;有些动物是分解者,如蚯蚓;消费者和分解者都属于异养型生物,消费者是异养型生物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而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答案:A3.(2019年福建质检)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就越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解析: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可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也可能处于不同的营养级上.在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型不一定越大,如一棵大树上有很多昆虫.自养生物一定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答案:C4.如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在该食物网中,H处于三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变化解析:A项中,在这个食物网中,从生产者到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不重复的食物链有①A→B→H;②A→C→D→H;③A→C→F→G→H;④A→E→D→H;⑤A→E→F→G→H,共五条,表述正确.B项中,在该食物网的五条食物链中,H分别处于第三(链①中)、第四(链②、④中)和第五(链③、⑤中)营养级,表述也正确.C项中,先要清楚种群的年龄组成与种群增长率之间的关系.若B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而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表述不正确.D项中,在该食物网中,若C种群的数量下降,则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其他生物(B或E)来弥补,通过食物网中生物的这种相互补偿、相互制约的自动调节机制,生态系统可维持平衡状态,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能保持相对的稳定,表述正确.答案:C5.(2019年湖南衡阳检测)如图为某食物网简图,其中苔类和物种C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B.物种C和苔类之间无竞争关系C.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则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D.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解析: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分别是白杨树→B→I,白杨树→C→A,白杨树→C→D→A,白杨树→G→D→A,白杨树→G→A,苔类→E→A,苔类→F→A,A错误;物种C和苔类均生活于白杨树中层的树枝表面,两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若物种E突然大量减少,物种A还可以以物种C、D、F、G为食,因此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可能无明显变化,C正确;该食物链简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构成生态系统,D错误.答案:C6.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2)图中有__________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蛇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光、CO2、H2O、N2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据营养级.(3)细菌多数属于分解者,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蛇在此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5)初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为小型肉食性动物.答案:(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五(5)螳螂温馨提示:为了巩固和提升所学内容,请完成课时作业14。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其起点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最高营养级动物(第一营养级: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2、生态系统的功能:xx,xx和xx3、生态系统总能量来源:生产者固定(同化)太阳能的总量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营养级≥2)能量来源:上一营养级能量去处:呼吸作用、未利用、分解者分解作用、传给下一营养级特别注意:蜣螂吃大象的粪便,蜣螂并未利用大象同化的能量;在生态农业中,沼渣用来肥田,农作物也并未利用其中的能量,只是利用其中的无机盐(即肥)。

4、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10%~20%5、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①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②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6、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差11、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12、生态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1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1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如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15、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易地保护(动物园)首页<<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15.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恢复力稳定性也高( )16.沼渣、沼液可肥田,使能量流向农作物,避免了能量的浪费( )17.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不同层次( )18.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 )19.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 )20.生态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21.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 )2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2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24.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的能量( )25.粪便量是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2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27.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28.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9. 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30. 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是分解者。

()31. 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投入的有机饵料、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32. 人工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33. 第一营养级能量为a,呼吸消耗的能量为b,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为C,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a-b)(10%~20%)。

()34.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35.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36.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37.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38.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39.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40.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1.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42. 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43.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4. 生产者全是绿色植物。

()45.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46.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47.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48.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变强。

()49.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50. 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51.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52.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53.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54. 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55. 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5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7.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58.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59. 对任何一个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而不依赖于系统外的供应,但能量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不循环的,必须从系统外获得。

()60. 生物多样性有着三个方面的价值。

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际意义以及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61. 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做到禁止开发和利用,如禁止森林砍伐,保护森林;保护海洋生物,必须禁止乱捕乱捞。

()62. 在一条食物链中,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推算,前一营养级比后一营养级含量一定多的指标是“能量”,而“数量”可能出现反例。

()63. 对于捕食链来说,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分解者一定不占营养级,无机成分也一定不占营养级()64.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消费者不一定是动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

()65. 生殖隔离一定导致形成新物种,不同物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66. 热带雨林→温带落叶林→北方针叶林→北极苔原,动物多样性依次减少,动物数量易变性依次加大,冬眠动物数量依次增加。

()67. 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等于生物同化量与分解者分解量之和()68. 生产者吸收的太阳能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69. 新物种产生一定存在进化,进化一定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

()班级姓名答案1.细菌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2.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有动物、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 √ )3.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 )4.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 )5.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越强( × )6.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总能量是指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 )7.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 )8.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 )9.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 )10.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属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 )11.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 )1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 )1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 )14.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自我调节能力呈正相关( √ )24.动物同化的能量等于摄入的能量( ×)25.粪便量是本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2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传递( √)27.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28.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29. 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需要不断补充。

(√)30. 生态系统中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的是分解者。

(×)提示: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也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

31. 输入某一生态系统的能量可能是太阳能,也可能是现成有机物中的能量,如人工鱼塘投入的有机饵料、工厂排出的有机废物。

(√)32. 人工农业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提示: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而不是传递效率。

33. 第一营养级能量为a,呼吸消耗的能量为b,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为C,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

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a-b)(10%~20%)。

(×)提示:第二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是a(10%~20%)。

34.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其他生物。

(×)提示:也可能来自无机环境。

35.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36.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37. 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38. 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

(√)39. 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40.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41. 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42. 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43. 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44. 生产者全是绿色植物。

(×)45.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中都有细菌。

(√)46. 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只有一种种间关系。

(×)47.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48. 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变强。

(×)49. 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50. 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51.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52. 食物链与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53. 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54. 在捕食食物链中,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占据最高营养级的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

(√)55. 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的复杂营养关系就是食物网。

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及食物网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稳定性越高。

56.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57.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也就越强。

(×)解析:一个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即种类及数量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弱。

58. 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理措施。

(×)解析: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再生和能量的多级利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项合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