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老的思考
中国五老说观后感1500字
中国五老说观后感1500字中国五老是指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康生、吴冷西五位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重要人物。
他们在文化大革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历史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看了关于五老的相关纪录片之后,我有了一些感悟和思考。
首先,五老之间呈现出的群体心态值得深思。
在纪录片中,五老的行动往往是集体行动,在他们的政治操作中,团结和集体行动被强调。
这种集体行动的特点在文化大革命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论是红卫兵的运动还是批林批孔运动,都强调了群体权威和群众力量。
然而,正是这种群体心态导致了当时对个体权利的忽视和侵犯。
个人的思想和意见往往被置于集体和领导的利益之下,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不利的。
其次,五老的行动充满了矛盾和复杂性。
他们一方面代表了文化大革命的浪潮和精神,另一方面却也对人民和社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伤害。
江青和其他四位老同志在文化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的行动却往往是不负责任的和妄自尊大的。
他们煽动了人民的情绪和激情,却没有考虑到这种煽动和激情可能导致的后果。
因此,在评价他们时,我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他们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再次,五老的故事提醒我们要警惕权力的滥用和个人崇拜的危险。
在文化大革命中,五老们的权力得到了巨大的扩张,他们通过掌握媒体和宣传工具,控制了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他们也成为了个人崇拜的对象,人们盲目地相信和追随他们。
然而,正是这种权力的滥用和个人崇拜,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混乱和灾难。
因此,我们要保持对权力的警惕,避免重复类似的错误。
最后,五老的故事也提醒我们要保持历史的客观和公正。
在文化大革命后,五老们被定为“反革命黑帮”并受到了审判和打击。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是否真的承担了应有的责任和罪行仍有争议。
历史是复杂的,人们的行为和动机也是复杂的。
我们应该尽可能客观和全面地审视历史,不偏袒任何一方,避免重复历史的错误。
总之,观看关于中国五老的纪录片让我对文化大革命和中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老有所养的思考
老有所养的思考老有所养,是一个关乎社会发展与民生福祉的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老有所养不仅是对老年人权益的保障,更是对社会文明与道德的表达。
首先,老有所养意味着老年人享受到基本的物质保障。
老年人离退休后,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生活困难成为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
因此,政府、社会各界应当建立健全的养老保险体系,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不受担忧。
其次,老有所养也需要关注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容易患病,因此应当提供完善的医疗服务。
同时,精神健康也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应当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关怀,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拥有有意义的晚年生活。
再次,老有所养也意味着老年人享受到社会尊重与关爱。
老年人是社会的财富,他们经历过风风雨雨,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
我们应当尊重老年人的权威,并给予他们应有的尊严和关爱。
社会各个层面应当注重老年人的意见和需求,制定相关政策,让老年人在社会中得到平等对待。
最后,老有所养还需要强调家庭的责任。
家庭是老年人最温暖的港湾,也是老有所养的最基本保障。
子女应当尽早规划自己的生活,为老年时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让父母担忧。
同时,子女也应该经常陪伴父母,关注他们的生活状况,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
只有家庭和谐、互助共赢,老年人才能真正有所依靠和养老。
综上所述,老有所养是一个事关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问题。
政府、社会各界、家庭都需要共同努力,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关注身心健康、给予社会尊重与关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让老年人安度晚年、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对老的认知作文
对老的认知作文
时光转瞬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无非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者是帮着干点家务,除了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什么了。
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
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挥霍的买许多贵重的东西从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常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么少,冷不冷?”这时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
”心里还不住的埋怨奶奶太罗里吧嗦!往往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茧子来了。
归根结底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
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虽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永远不变老的日记
永远不变老的日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永远不变老的日记日记第一天:今天我决定开始写一份特殊的日记,这是一份关于永远不变老的日记。
我一直觉得岁月流逝,青春逝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命运,但是如果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永葆青春,我绝对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这种方法。
我决定记录下这个变老不是唯一选择的旅程。
尝试了一些保持年轻的方法,像是运动、保养品、良好的作息习惯。
虽然效果不明显,但是至少保持身体健康对我来说已经足够重要了。
我开始注意到周围的人都在变老,他们的皱纹逐渐增多,头发逐渐变白,而我似乎依然保持着年轻的外表,这种感觉真是奇妙。
我意识到,保持年轻不仅仅是外在的事物,内心的态度也至关重要。
要保持年轻,关键是要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我保持着对生活的热情,对未来的憧憬,这种心态让我感觉自己永远都不会变老。
每天都有新的目标,新的挑战,这让我的生活充满了活力。
我开始思考,永远不变老到底是一种福还是一种诅咒。
在我周围的人一个个变老,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依然年轻,看着他们渐渐苍老,我开始感到孤独。
永远不变老意味着与世隔绝,意味着看着所有人都离开你而你依然孑然一身。
这种孤独感让我开始怀疑,我究竟是不是真的想要永远不变老。
今天,我遇到一个年轻的男孩,他对我的外表感到惊讶,问我为什么看起来如此年轻。
我告诉他我的秘密,他听完后露出了羡慕的表情,他说如果他也可以永远保持年轻就好了。
我感到疲惫,我开始思考,永远不变老是不是真的是我所想要的。
也许,老去是一种自然的过程,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今天,我决定放下对永远不变老的追求,我开始接受变老这个事实。
我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不适,头发逐渐变白,皱纹也逐渐增多。
虽然我不再是那个永远年轻的我,但是我接受了这种变化,也接受了生命的局限。
变老是自然的事情,也让人学会珍惜每一天,尽情享受生活。
今天是我最后一次写这份关于永远不变老的日记。
我已经接受了变老这个事实,我开始珍惜每一个时刻,每一个岁月。
关于对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
关于对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关于对农村老人精神文化生活问题的思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在政府、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农村老人的物质供养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为吃穿发愁,但是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却往往被忽视。
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在2000年和2006年分别进行了的两次全国性调查均显示,很多农村老人常常觉得孤独,他们在家庭中无法得到应有的精神慰籍。
同时由于农村的文化事业和社区服务体系发展比较落后,他们也无法享受各种文化活动带来的乐趣。
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的低下,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一、目前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从目前状况来看,虽然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得到了社会的关注,部分家庭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已经取得了很明显的效果,但是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仍然很低,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
(一)农村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单调农村老年人的闲暇时间比较多,再加上农村的人际交往比较密切,因此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
但是事实却恰恰相反,农村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内容非常单调。
具体表现如下:(1)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内容非常单调,空闲时间基本上是以聊天为主的,他们不像城市老人那样有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可以消遣,有些生活在农村的老人甚至都没有条件看电视,每天过着天黑就睡觉的日子。
(2)农村老年人参加活动不积极。
由于农村老年人受教育的程度普遍比较低,对于层次比较高的活动,他们的参与率非常低,除了唱歌跳舞会有少部分人参加外,其他项目基本上没有人参加。
(二)农村老人的精神慰藉缺失随着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发展迅速,出现了很多新生事物,年轻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比较强,能很好地掌握这些新生事物。
但是农村老年人文化程度低,学习能力差,对新生事物关心非常少,因此老人和年轻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的非常多,他们通常都是年初就出去打工了,年末才回家。
《当你老了》读书心得
《当你老了》读书心得
《当你老了》是一本由著名作家鲁迅所写的散文集,其中包含了他对生活、人性、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思考和观察。
这本书让我深受启发,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更加明白了生命的短暂和宝贵。
鲁迅在书中多次提及老年人的境遇和生活,他用深刻的文字描绘了老年人的孤独、无助和对生活的无奈。
这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去的一天,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因此,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时光,珍惜身边的人和事,不要让时间白白流逝。
另外,书中还涉及到了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和反思。
鲁迅以犀利的笔触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让我深感社会的种种不公和不合理。
这让我明白到,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社会责任,应该努力改变和影响身边的环境,为社会的进步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的来说,读完《当你老了》让我对生活和社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
人性的启示录。
我相信,通过这本书的启发,我会更加珍惜眼前的时光,更加积极地改变自己和身边的环境。
关于敬老爱老的美文
关于敬老爱老的美文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敬老爱老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敬老爱老的意义,并分享一些感人的故事,以期唤起人们对于敬老爱老的关注和思考。
首先,敬老爱老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的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育父母,报答恩情”的观念。
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家庭和谐的基石。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忽视了对长辈的关心和照顾。
然而,只有通过敬老爱老的行为,才能将这一美德代代相传,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其次,敬老爱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可以从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来衡量,更可以从对老年人的关爱和尊重来评判。
一个社会是否具有人文关怀,可以从对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中得到体现。
只有让老年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接下来,我想分享一个感人的故事。
这是关于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的故事。
这位老人名叫李爷爷,他是一个退休教师。
虽然年事已高,但他依然每天坚持去附近的小学义务教书。
他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为孩子们传授知识,培养他们的品德。
李爷爷不仅教会了孩子们知识,更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敬老爱老的真谛,也成为了孩子们心目中的榜样。
最后,我想谈谈如何实践敬老爱老。
首先,我们可以从家庭做起,尊敬父母和长辈,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健康。
我们可以多陪伴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温暖和关怀。
其次,我们可以参与社区的敬老爱老活动,为老年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我们可以组织义工团队,定期探访养老院,陪伴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敬老爱老的理念,唤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敬老爱老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敬老爱老的行动中,让我们的社会更加温暖和谐。
通过敬老爱老,我们不仅可以传承中华文化,推动社会进步,还可以为老年人带去温暖和关怀。
老了还要学的句子
老了还要学的句子老了还要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即使年纪大了,我们依然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下面是10个关于老了还要学的句子,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年纪再大,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活力,增加对生活的热爱。
2. 学习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还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年轻的心态。
年纪再大,只要保持学习的热情,我们就永远都不会变老。
3. 老了还要学,是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抵御衰老的影响。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锻炼大脑,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的速度。
4.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与时俱进,了解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我们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被时代淘汰。
5. 老了还要学,是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心健康。
学习可以刺激大脑,增加脑细胞的连接,提高思维能力,预防老年痴呆等疾病。
6. 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拓宽视野,增加人生的乐趣。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拥有更广阔的人生。
7. 老了还要学,是因为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增加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学习可以让我们变得更有自信。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增加自信心,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9. 老了还要学,是因为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人生经验。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文化,拥有更丰富的人生。
10. 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加有价值。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了还要学,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无论我们的年纪有多大,都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渴望,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丰富自己的生活,保持年轻的心态,抵御衰老的影响,与时俱进,保持身心健康,拓宽视野,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增加自信心,丰富人生经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所以,无论年纪有多大,我们都应该坚持学习,不断追求进步。
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思考与建议
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问题之一,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健全,相关服务功能也在不断提升,但终归无法解决老年人群体精神文化生活中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却被一些不法商家加以利用,通过为老年提供集聚场所、开展养生讲座,施以亲情关爱、群体活动、赠送礼品等手段,使参与的老人受这种群聚气氛的感染,身心愉悦乐此不疲,进而引导老人购买他们的各类产品。
参与这些活动的老人多数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精神生活空虚,喜欢这种群聚活动;二是受病痛困扰,四处求医无法缓解;三是科学保健常识获取渠道封闭,养生讲师的鼓动让他们身心愉悦。
因此对于家属反对、政府部门的整治,反而让他们产生对抗和不满心理,在部门执法过程中,经常性地出现袒护营销者、谩骂执法人员的现象,在前期取缔行家高潜能健康器会议营销过程中,甚至出现集体到执法部门请愿,要求恢复会议营销,指责政府部门的行为侵害了老年人的利益。
由此可见,对于老年保健养生的科学引导,还需疏堵结合,仅有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即便嵊泗县内没有了会议营销还有各类保健品行业的各类推销,还有各类媒介各种手段的营销,唯有通过满足老年人对于科学保健、健康生活的需求,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生活的平台,才可能从根源上保护他们的利益,实现社会稳定。
实施理由:
本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已经把“提升老年人健康服务”和“改善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列为重点工作内容,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要“启动健康嵊泗建设”,而老年人对非法会议营销的需求却会成为这项工作的败笔与嘲讽。
另一方面,健康中国的提出也对健康保健意识予以逐步强化,“大健康”环境下保健产业崛起是大趋势,因此作为老龄化问题突出的现实环境下,引导老年人的科学保健、科学消费工作势在必行。
让离退休同志老有所乐的几点思考
让离退休同志老有所乐的几点思考尊老、敬老、爱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这美德不光是对家庭来说的,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也应该时刻把离退休老同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间,有责任让他们度过愉快的桑榆时光。
这是因为,离退休同志曾经为企业打下了江山,好比是这个企业的父母,我们今天大好的工作、学习、经营环境,有他们智慧和汗水的浓缩。
所以,在保证老有所养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做到让离退休同志老有所乐。
一、剔除“人走茶凉”劣根,升温与老同志情感,心里时刻装着他们有一句老话叫“人走茶凉”,说的是人一旦离开工作岗位之后,就不受大家欢迎了,再也没有了在位时的风光。
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也确有一部分人带着有色眼镜看人,有用时前呼后拥,没有用时甚至连一句话也懒得说。
存有这种思想和做法的人患的是一种短视症,岂不知人人都有老的时候。
人们常说“当官常想无权时,在位常想退休时”,受生命规律的制约,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在工作岗位上,总有一天会离开现有的岗位,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那么,现在在岗位上的人,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一兵,都应该往长远想一想,不久的将来,你也一样会加入退休队伍的行列,如果那个时候你也遭遇了“人走茶凉”,你心里是什么滋味呢?尤其是现在当权的企业领导者,更应该多想一想已经离退休的老同志,因为自己也有不在位的那一天,要多做一些换位思考。
在思想上剔除“人走茶凉”劣根。
要做到敬老、爱老、管老,第一就是要修好思想功课。
思维决定行动,只有在思想深处播下重视离退休老同志工作的种子,才能在安排工作时让退管工作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经常想起老同志,经常到老同志的家中看一看,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把组织的温暖及时送到离退休老同志的家中。
升温与老同志的情感。
不要认为离退休老同志已经离开了工作岗位,正是夕阳西下的时候,基本没有多大用处,对他们管也行,不管也行,甚至把他们当成企业的累赘和负担。
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虽然他们对企业已基本不再有什么贡献,但他们为企业打下了江山,积累了财富和经验,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相关思考
关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的相关思考摘要: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在当前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大部分劳动力都从农村转移到了城市,进而农村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而这也得到了社会群众们广泛关注。
许多农村的留守老人无法安度晚年,不能老有所养,而这违背了当前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主核心。
下面将针对当前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进行全面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找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为留守老人的晚年时光提供全面的保障。
关键词: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自改革开放一直到目前为止,我国社会经济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都到城市外出打工,所以农村家庭结构从核心化转变为空心化,出现了许多农村留守老人,而这也是当前国家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
虽然当前对农村留守老人的数量没做一个具体的统计,但是在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只有不断增加。
而留守老人的生活现状并不是个人问题这么简单,同时还影响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所以需要加强重视程度,保证可以采取有效的策略,使留守老人可以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
1.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概述分析1.1农村留守老人群体概念根据之前对全国进城务工人员调查可以发现,其数量已经超过了2.7亿人口,每年都在以五百万人的速度不断提升。
在人口普查中发现,我国农村六十五岁以上的老年人当前已经超过了两亿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四点二,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老龄型国家的判断标准,进城务工作为城市建设与群众们生活的关键,但是因为受到了城乡二元结构以及经济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缺少社会保障、工作比较低,所以家庭比较贫穷,在进城工作后,父母依然留在农村,所以衍生出了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的群体[1]。
当前将这一农村人口迁移所引发出来的特殊现象构成的老人群体称之为是农村留守老人群体。
1.2农村留守老人群体的实质农村老人留守现象是当前农村人口结构老龄化与农村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关于空巢独居老人养老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空巢独居老人养老所面临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空巢独居老人养老所面临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非常担忧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和安全问题。
首先,是老年人的社会关系,由于年事已高,他们
往往只能孤独地生活,难以接触外界,无人可以陪伴,感觉孤独和与世隔绝。
其次,老年人缺乏及时的医疗服务,很多空巢独居老人每天活动都十
分有限,更别说去看医生,很容易发生意外和疾病,一旦发生突发的状况,就难以得到及时的救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有力的政策和措施。
首先,充分发
挥社区的作用,让老年人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环境中,活动和沟通,得
到更多的关注,增加他们的社会联系,改变他们的孤独。
其次,要改进医
疗保障,加强对空巢老人的医疗服务,例如定期体检、长期治疗和护理等,时刻关注老年人的状况,以减轻他们的痛苦。
最后,还要加强社会的救助,建立更多的社会救助项目,让老人有更好的生活保障。
丹说养老观后感
丹说养老观后感《养老》是一部关于晚年怎样幸福地生活的话题,让人明白了晚年生活的最重要的原则:随时变通,珍惜当下,提倡自立自强。
看完这部影片,我有许多感受和思考。
一、中华民族传统做孝、有孝心,关怀老人是重中之重。
对中国老年人来说,在晚年时期依然能得到孩子的孝道,充满爱的关怀,生活的幸福是永远的感动。
观影之余,我获得的感悟是:一家人要真正做到孝老亲,不为纷争缠身,担负起孝道的使命,尊重老人的观点,关注老人的关节,以及和老人坦诚相处,及时表达思念和爱护,让老人没有孤单感。
二、自强不息,珍惜当下。
老有所养,非常重要。
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活得有活力、有斗志、有品位,才能让自己拥有有质量的生活,即使要养老也要自立自强,勇敢面对挑战,不但能让自己有趣、有满足感,也可以表达对社会贡献的信念。
三、坚持改变,随时变通。
晚年的我们要始终珍惜身边的时光,积极进取,让自己保持积极的心态,以此来唤起对生活的热爱,持之以恒。
不要眼睛盯着心愿不动,要跟上时代步伐,让自己变得更好,唤醒自己潜伏的潜力,把握住一切机会及时变通,积极改变生活。
四、要珍惜友谊,关爱他人。
虽然我们可能晚年无家可归,但却仍可以找到朋友和友谊,朝夕相对,关心互助,这可以扩大我们的世界,给我们带来幸福的心情,同时也可以唤起大家的关爱,让别人了解他们的状况,不要他们感到孤独,唤起大家的深切关注,让他们有家人般的温暖。
五、生活要乐观积极,回馈社会。
晚年生活与平时不同,更要操守和积极,追求更多的兴趣爱好,做一个乐观积极的模范,积极分享智慧和经验,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老人的沉稳、智慧与责任心,回馈社会,让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挽护老有所养。
总的来说,这部影片让我深刻的体会到,养老不只是某些特定的利益,更多的是要拥有养老的胸怀,让自己获得到更加充实的晚年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思考一、概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家庭逐渐成为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现象,而“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成为一大社会问题。
解决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不仅能够缩小城乡差距,还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在“空巢”家庭中,尤其是在农村地区,这一现象更为突出。
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在社会养老的范畴内显得尤为严峻。
解决这类人的养老问题,对于保障农村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首先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进行概述,包括“空巢”家庭的定义以及养老保障的主要内容。
我们将探讨农村“空巢”老人在养老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与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以期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
1. 简要介绍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的背景和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寻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生活条件。
这一人口流动趋势导致农村留守老人,特别是空巢老人的数量急剧增加。
空巢老人,指的是那些因子女长期外出工作、学习或定居,而独自留守在农村的老人。
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养老问题。
针对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共同努力,通过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社会关爱、推动家庭支持等措施,为农村空巢老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温馨的养老环境。
2. 阐述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从现实意义来看,研究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有助于解决当前农村养老面临的困境。
随着农村青壮年人口的大量外流,农村空巢老人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面临着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医疗保障等多方面的困难。
《当你老了》读后感
《当你老了》读后感
《当你老了》是一本让人深思的书籍,它讲述了一个老人和他的孙子之间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传达了关于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意义的深刻思考。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故事中的老人在回忆起自己年轻时的往事时,感慨万分,他意识到自己已经老了,时间不会等待任何人。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也让我开始思考自己的生命和时间的意义。
通过这本书,我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追求功名利禄,而在于珍惜当下,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应该学会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时间过得很快,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正如书中所说:“当你老了,回忆起过去,你会后悔当初没有更多地去珍惜。
”
另外,这本书也让我明白了家庭的重要性。
在故事中,老人和孙子之间的亲情让人感动,他们彼此依偎在一起,共同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这让我意识到,家庭是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撑,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家人在身边,我们就能够勇敢面对。
总的来说,这本书让我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我明白了时间的珍贵和家庭的重要性。
我会珍惜每一个瞬间,珍惜身边的人和事,让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希望每个人都能读这本书,从中获得启发和感悟,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加美好。
5本衰老和死亡的书,带你思考生命的意义
5本衰老和死亡的书,带你思考生命的意义摘要:一、导语:引入主题,说明阅读衰老和死亡相关书籍的意义二、书籍一:《老化》——探讨老化过程及其影响1.老化现象的定义和特征2.老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三、书籍二:《死亡哲学》——思考死亡的本质和意义1.死亡观念的演变2.死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四、书籍三:《生命的尊严》——探讨生命尊严与生活质量1.生命尊严的内涵和价值2.提高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五、书籍四:《临终关怀》——关注临终者的心理需求和照顾1.临终关怀的重要性2.如何关爱临终者及其家属六、书籍五:《生命的意义》——总结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1.生命意义的多元解读2.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价值和意义七、结语:强调阅读这些书籍对个人成长和生命观念的影响,鼓励读者深入思考生命的意义正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衰老和死亡的问题。
这些问题往往令人感到恐惧和困惑,但正是这种恐惧和困惑驱使我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
以下是五本关于衰老和死亡的书籍,帮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重要课题。
首先,美国生物学家乔治·哈利在他的著作《老化》中,详细阐述了老化过程的机制及其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书中指出,老化不仅仅是一种生理现象,更是一种心理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了解老化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衰老,调整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哲学家庄子在其著作《死亡哲学》中,引导我们思考死亡的本质和意义。
庄子认为,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人类应顺应自然,接受生死轮回。
这种观念有助于我们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在《生命的尊严》一书中,作者探讨了生命尊严与生活质量的关系。
书中强调,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和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是实现生命尊严的关键。
通过关注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生命的价值,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此外,在《临终关怀》这本书中,作者关注了临终者的心理需求和照顾。
书中建议,我们应该关注临终者的心理状况,给予他们温暖和关爱,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感受到人性的关怀。
关于“老有所为”工作与实践的思考
针对老年群体 的管理水半 的重要 内容 ; 是
进 一 步 提 高 社 会 和 谐 与 科 学 发 展 能 力 的 重要手段 ; 是推 动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文 明
样 , 国老 年文化 建设也 明确 了“ 中 老有 所
为 ” 目标 要 求 , 涵 了老 年 人 才 资源 不 的 蕴
丰 富的经验 、 知识 、 技能, 并且大 多都有着
一
定 的特 长 , 中也 不 乏 高 技 能 人 才 。如 其
大庆 油 田电力集 团的退休 技术干 部 中就
1 引言 .
恰 相 反 , 才 紧 缺 的矛 盾 日渐 突 出 , 别 人 特
宵 中 级 职 称 人 员 2 4名 、 高 级 职 称 人 员 9 17名 , 休 的 10 2 退 30多名 工 人 中 具 有 中级
和 企业 奉献光和热 , 是一项有 利于社会文 明进步 、 利于社 会和谐 、 有 有利于 企业发 展 的光彩事业 、 民心 事业 。
3制 约“ 有所 为 ’ . 老 , 与 实践 的 因素 工作 当 前 在 “ 有 所 为 ” 作 与 实 践 中 还 老 工 存 在 一 些 不 利 的 因 素 。 年 人 所 在 的 社 区 老 和 企 业 对 “ 有 所 为 ” 作 与 实 践 缺 乏 正 老 工 确 的 认 识 , 目前 还 仅 仅 是 一 种 倡 导 和 口 号 , 少 具 体 的计 划 和 行 动 。 缺
与 实 践 , 得 工 作 有 E标 、 理 有 方 向 、 使 l 管 落
实有效果。 使广大老年人在 良好 的文化活
景 氛 里 能 树 自信 关于 “ 老有 所 为 ” 作 与实践 的思 考 动 的 背成就和自我围, , 够与社立会主义、努 力 工 实践 、 建 立起 核心
对老有所养的思考
对老有所养的思考
老有所养是指为了关爱和养老,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照顾、关怀和支持。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社会责任: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们应该承担起照顾老年人的责任。
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过贡献,现在是我们回报他们的时候了。
老有所养不仅是尊重老年人的权益,也是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的履行。
2. 尊重尊严:老年人同样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应该被尊重和对待。
老有所养可以提供给他们一个有尊严的生活环境,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并给予他们自主决策的权利。
通过老有所养,我们可以保护老年人的尊严,并确保他们的权益得到保障。
3. 社会交流和参与:老有所养不仅仅是提供基本的生活照顾,更是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社交和参与的平台。
这可以促进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减少孤独感和抑郁情绪,同时也能够让他们继续参与社会活动,充实自己的生活。
4. 财务支持:老年人普遍面临财务困难,无法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
提供老有所养可以为他们提供财务支持,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保健。
5. 创造就业机会: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老有所养也为社会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
这不仅能够减少失业率,也能够提升社会的经济发展。
总之,老有所养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关心和解决。
通过给予老年人基本生活和精神上的支持,我们能够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有意义。
结合思维模式相关知识托老现象的思考
结合思维模式相关知识托老现象的思考
目前普遍存在的养老模式无非有三种:一:在自家养老。
子女能顾得上的就多去照顾一下,顾不上的只有老两口自己照顾自己或请保姆。
第二:在子女家养老。
第三:去养老院。
这三种模式都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自己家养老,没有什么大病还好,只是孤单的问题。
一旦生病需要照顾的时候问题就会接踵而至。
甚至有报道说,有的老人去世多日竟未被发现。
对于丧偶的老人,不仅面临生病无人知晓的问题更需克服的是极度孤单的问题。
其次,在子女家养老,由于子女、老人生活观念的不同,和谐成为很大的问题,会间接导致社会不稳定的因素增加。
而且,由于住房的紧张,老少几代人长期挤住在一处房子里也显然不现实。
再次,到养老院养老,也是问题多多。
1、观念问题。
许多老人甚至年轻人都有一个观念:没人养的老人才进养老院。
2、入住养老院的老人大多都是疾病缠身、需要特殊护理的人。
而养老院并非医院,力所不及,难免护理不周,老人的生存质量因此大打折扣。
3、由于入住养老院的很多老人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难以承
受很高的收费,所以许多养老院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
难以管理、成本高、经营困难使得有些想以开养老院赚钱的人放弃了打算。
这样一来,养老院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
那么,这些问题有没有更好些的办法解决呢?无论如何,妥善养老是政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老的思考pps: Zou1935手动换页
人生步入老年,该是可遇不可求的福气。
这个福,是自然自在的衰老过程和形式,所谓仁者之寿。
当你郑重其事,以至孜孜以求地关注起长寿的时候,十有八九为时已晚。
长寿,被向往;养生,被推崇;百岁,被期望。
一生被名利所折磨、奔波的人们,又开始忙于琢磨如何长寿。
于是,又开始折腾起自身来了!
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谈巷议,道听途说,于是,高人全出来了!
专家说,学者说,医生说,禅师说……
讲动的,讲靜的,讲吃素的,讲喝水的,讲拍手的,讲泡脚的,讲打坐的,讲打拳的,讲游泳的,讲爬山的,讲戒酒的,讲戒烟的……
听来听去,仿佛越活越不会活了?
试问一下,这些说教者,他们自己长寿吗?谁做过这些人的寿命统计,养生名家,营养医师,茶道禅师、太极高手、瑜伽教练,运动健将… 恐怕他们自身实践和理论也未必统一。
长寿的条件,天好,地好,水好,人也好,如此奢侈,能自主吗?长寿的要素,遗传、习惯、性格、心态,如此复杂,能优选吗?
物质的享有,无穷无尽。
精神的享受,五花八门。
灵魂的安稳,飘渺无依。
暴敛天物,大自然的报复多么迅速惊心。
安居乐业,似乎到了跟前,忽地又走远了!
听天由命的老话不合时宜啦。
那么如今,长寿秘诀何在?
你问问山村的老农吧?他们不懂养生,只求谋生;不懂健身,只爱劳动;不懂休闲,只求安眠;不懂营养,不懂健身,但腰腿灵便;不懂旅游,但门外就是大自然……
你问问百岁老人吧?他(她)们大概连半套养生也讲不出来。
讲出来的,也未必符合“标准”!他(她)们反倒有爱喝酒的、常抽烟的、吃肥肉的、从不体检的、很少洗澡的……而且,多是历经艰难,不辍辛劳,一生素衣粗食的人。
哪个活法长寿?正像幸福是个自我感觉,难有统一的客观标准,或许也是个各得其所的、因人而异的自我感觉吧。
别人的活法儿,只能欣赏不能照搬,跟风的模仿,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千篇一律的健康指标,误人不浅!
老年体征的退行性变化,应该视为正常,何必当做病变?天天测血压、量体重,形成负担,为此食寝不安,反生大患。
抗衰老?衰老岂能抗,天下哪有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
真善美。
第一是真,有真才有善与美。
素面朝天是自信的美;薄施粉黛,是自尊的美。
敬畏生命。
现代医学科技的发达,给与人类防治疾病和减缓痛苦的外力,有病就治,有药就吃。
过度的治疗,得到的是无尊严无意义的生命。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
一个“孝”字,真是对晚辈严酷的考验。
人生苦短。
一个短,没有两个短。
半百是短,百岁还是短。
人生的来去,不过是幸运和遗憾的往复,不外是美好和烦恼的转换。
过去的,感恩; 未来的,祈祷。
其实,能属于可以自主的东西很有限。
请你想想:我们的先辈们,包括古往今来的多少了不起的人物,他们看过电视吗?用上手机吗?玩过微信吗?今天的我们是多么幸运,偷着乐吧!
世间的美好多着呢,谁能享有完全?未来的精彩多着呢,谁能享有永远……
老年之福,不再是占有、贪婪;这个福,也不由你主观的设计、策划。
老来之福,在于随遇而安,及时行乐。
一切的一切,恰到好处,缺了不可,过了便错。
生命是质量与数量的统一。
质量第一,数量并不是生命的唯一追求。
长寿的前提,是能自理,是不麻烦、少麻烦他人。
不然,则如孔子所言:长寿多辱了。
“辱”就是失去了尊严。
如果,老来还可以给予他人(包括儿女)帮助,那已经不属于我们的责任,而是“老有所为”的自我需要的乐事了。
比如,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优雅地老去,那是文化的境界;体面地老去,那是物化的支撑。
二者的内涵太讲究了。
我想,还是心平气和从容地老去吧。
一、没有去过但又非常想去看看的地方,一定要趁早去,别犹豫。
原因很简单,不是由于山高水长,而是自己力不从心的腿脚,将很快绊住自己。
二、该抓紧办的事情,不论大小,一定不拖沓,抓紧办。
趁着我们还能“心血来潮”,有点“想起一出是一出”的激情,办了也就办了。
没办,大都也就办不成了。
三、深藏心中的故事,不论酸甜苦辣一定要讲出来。
千万别等到你心中想讲可嘴巴却不听使唤的时候,因为那一天可能会来得很快。
四、觉得应该记下来的事,一定要记录下来。
别老说自己不会写东西,因为文字不过是语言的物化,一般规律是:说话本身就是有声的文章。
五、对青春时代曾一往情深但未结良缘的梦中人,一定要有表白,不论哪种形式。
哪怕只一句话也好。
六、身体器官该省的地方,一定要匀乎着使用。
特别是胳膊腿有过硬伤的,要学会“省着用”,省着用就是在延长健康的保质期。
七、以快乐为标准的随心所欲。
但心气不可太高,欲望不要过强,要将随心所欲与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结合起来。
八、既要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更要主观为别人、客观为自己。
因为在未来的日子里,主观的比重将不可避免地越来越小,最后连吃喝拉撒都要由人客观地来摆布了。
我讲这些话绝不是消极,而是积极。
因为,就这点时间。
虽为老骥,仍志在千里,但伏枥远望,总要大江东去,金乌西坠。
何况还有许多无法预测的状况会不期而至,而这些状况多是冲减我们幸福指数的。
所以,就这点时间。
要让心中少点遗憾,多点满足,就是美丽人生。
趁现在还有这点时间,抓紧哟,我可爱的兄弟姐妹们!!!
图文取自网络2046-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