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原因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 废行省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 明朝宰相胡惟庸谋反(直接原因) ④根本原因:宰相权力过重妨碍皇权高度集中 (2)措施:裁撤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3)影响: ①自秦以来的宰相制度被废除 ②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 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 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 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 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南书房 参与机要事务
军国大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
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一)康熙设南书房 1.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制上,皇权 受限制 2.影响: ①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 议、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二)雍正设军机处
材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 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 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密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
通判
按察司
军机处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设置的变化及其特点
①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从处 理宫廷和朝廷的事务发展为只处理朝廷事务。 ②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 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 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③三省六部制下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 到宋代二府三司三权完全分开,互相制衡,说明了相权 的分割。 ④从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到明代废丞相,这是皇帝集权 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 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分权):
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宋代二府三司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分权)
秦汉郡县制;宋代三方面收权;元代行省;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4.改革选官用官制度,选拔官吏的权力逐渐收归中央: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5.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3.特点: (1)简、速、密 (2)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3)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4)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5)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4.影响: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君主专制加强(达到顶峰) ③巩固中央集权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 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 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 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一)一个核心:皇权至上 (二)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两大基础 1.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
(四)影响:
1.积极方面: (1)政治上: ①有利于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汉至元
中央集权制发展
明 清
中央集权制顶峰及衰落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落的时代特征。
如何理解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⑴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权力强化、大兴文 字狱、实行八股取士等,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维持统治 了,君主专权的强化势必走向反面,更加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⑵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虽 未发展到触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 基础上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⑶文化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市民文学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 生,这是封建制度的衰落在文化上的反映。 ⑷对外关系上,从明中叶后,西方侵略者不断侵扰中国,中国实 行消极的闭关政策,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⑸赋税制度上,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表明了农民对封建 依附关系的减弱,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⑹从农民起义的口号看,“均田免粮”的提出,表明农民起义已 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明朝中央体制
皇帝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内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全国 军队
材料一:严嵩,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嘉 靖皇帝曾把所有朝政事务都由严嵩所管理。后来反严嵩最激烈 的杨继盛,上书控诉罪状,诸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 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材料二: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他屹立于大明帝国的权 力之颠,左右大明政局达十年之久。他的口头禅“我非相,乃 摄(摄政)也”。在万历皇帝支持下进行了全方位而又卓有成 效的改革,营造了明朝后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1、演变过程: 秦朝
汉至元 皇权不断加强
明清
专制主义 2、特点: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3、评价: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封建社会前期(积极影响为主) 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影响为主)
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上:
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
秦始皇皇权至上;董仲舒神化皇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2: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 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 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思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
2.内阁的出现 (1)出现的原因: 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 (2)内阁的发展历程 ①明太祖时,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机构 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③明宣宗以后,拥有“票拟”权 ④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 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 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 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 上实行了新的举措。 ⑵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 个方面。 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 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 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⑷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
秦代御史大夫;宋代通判;明代按察使司
二、经济上:加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三、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宋元理 学“存天理灭人欲”;明清八股取士;清代文字 狱
冲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因素 政治上:列强入侵;军阀割据;维新改良;民主革命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民族资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西方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此封建社会晚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 制 立宪、民主共和
此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 发展 路
此
儒家思想专制 此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的民主思想
单元小结
古 早期阶段 代 (夏商周) 中 国 政 治 专制主义 制 中央集权 阶段 度
2.消极方面: (1)政治上: 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暴政和决 策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2)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 (3)思想上:独尊一家,后期的八股取士和文 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结论:明清时期的绝对君主专制极大地妨碍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 于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中央官制的演变 地方官制的发展
西周 秦 汉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选官用官
世官制 军功爵
监察
御史大夫
郡国并行,推恩令 察举制 藩镇割据
唐
宋 元 明 清
魏晋: 九品中 行、军、财政收权 二府三司 正制 中书省,宣政院 行省制度 隋唐之 后:科 废丞相,权分六 废行省,设三司 举制 部;设内阁
材料三: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 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材料一、二说明有什么共同之处?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内阁的性质: 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 是位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职 责 任 免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 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 化的产物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5)影响
①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 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不受制约的皇权,必然走向腐化,激化 了社会矛盾,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 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 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2.职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 初 沿 袭 元 朝 制 度
皇帝
皇 帝 中书省 宰相权力扩大 (宰相)
中央
集 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
布 政 司
都 按 指 察 行中书省 挥 司 司
(监察)
(行、财政) (军政)
一、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明中央集权的加强:废行省、设三司 1.三司名称与职能: 布政使司:行政 都指挥司:军政 按察司:监察 2.作用: (1)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宰相权利扩大
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
性质: 明内阁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选举)的产物。 地位: 明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英内阁是国家的权力重心。 权力和权力来源: 明内阁无决策权,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 信任。 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君主不干涉 内阁,更不能任意撤换内阁。
对谁负责: 明朝内阁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 英国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对议会而 不是对君主负责,要执行的是议会的法律而非君 主的意志; 作用: 中国的内阁制促使封建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 逐步衰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皇
帝
内阁 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 臣会议
请思考: 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 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皇帝
集 权
皇 帝 中书省 (宰相)
君主专制进 一步加强
中央
集 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
布 政 司
都 按 指 察 行中书省 挥 司 司
(监察)
(行、财政) (军政)
材料1:洪武十三年之后,朱元璋曾经作了一首诗“百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五丈犹拥被”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 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 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 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二)明君主专制的加强——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废除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 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 要亲自去探视。 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 了宋朝,宰相大臣就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 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仪”须“众 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 至于大臣们都准备有特别的护膝。
南书房 参与机要事务
军国大事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清初仿照明朝制度
二、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走向顶峰: (一)康熙设南书房 1.背景: 议政王大臣会议凌驾于内阁制上,皇权 受限制 2.影响: ①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 议、南书房三足鼎立 ②三者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二)雍正设军机处
材料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 太和门外,直(连日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始 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 (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原因是什么? 1.原因: 直接原因:为用兵西北,防止泄密 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三省六部制
通判
按察司
军机处
中国古代中央机构设置的变化及其特点
①唐的三省六部制代替秦的三公九卿制,中央机构从处 理宫廷和朝廷的事务发展为只处理朝廷事务。 ②三公九卿制中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相对独 立的决策权、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六部制中三省长官 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③三省六部制下行政权、财权、军权并没有完全分开, 到宋代二府三司三权完全分开,互相制衡,说明了相权 的分割。 ④从宋代宰相权力的削弱到明代废丞相,这是皇帝集权 发展的必然趋势。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皇帝已经完全抛开政府,霸占了 整个国家,专制主义发展到了顶峰。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分权):
秦三公九卿;汉中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宋代二府三司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分权)
秦汉郡县制;宋代三方面收权;元代行省;明代废行省设三司
4.改革选官用官制度,选拔官吏的权力逐渐收归中央: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5.加强对官员的控制和监督
3.特点: (1)简、速、密 (2)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3)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4)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5)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4.影响: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君主专制加强(达到顶峰) ③巩固中央集权
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
• 军机处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 处实际上只是皇帝的一个亲信秘书班子,军国大 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负责 往下传达,连建议的权力也没有。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评价
(一)一个核心:皇权至上 (二)两大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三)两大基础 1.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以法治国的思想
(四)影响:
1.积极方面: (1)政治上: ①有利于封建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②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2)经济上: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 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 会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上:形成
(早期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皇帝制度 中央三公九卿 地方郡县制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设军机处
汉至元
中央集权制发展
明 清
中央集权制顶峰及衰落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落的时代特征。
如何理解明清封建制度的衰落
⑴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君主权力强化、大兴文 字狱、实行八股取士等,表明依靠正常的统治措施已难维持统治 了,君主专权的强化势必走向反面,更加证明了封建制度的腐朽。 ⑵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虽 未发展到触及封建统治的地步,但代表了新的生产方式,从经济 基础上表明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⑶文化上,反映商品经济发展的市民文学和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 生,这是封建制度的衰落在文化上的反映。 ⑷对外关系上,从明中叶后,西方侵略者不断侵扰中国,中国实 行消极的闭关政策,这也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⑸赋税制度上,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实行,表明了农民对封建 依附关系的减弱,也有利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⑹从农民起义的口号看,“均田免粮”的提出,表明农民起义已 触及到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康熙御笔 清代皇帝的批红
明朝中央体制
皇帝
厂卫 五军都督府
内阁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全国 军队
材料一:严嵩,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嘉 靖皇帝曾把所有朝政事务都由严嵩所管理。后来反严嵩最激烈 的杨继盛,上书控诉罪状,诸如:“无丞相名,而有丞相权, 天下知有嵩,不知有陛下。”
材料二:张居正,明万历初年内阁首辅。他屹立于大明帝国的权 力之颠,左右大明政局达十年之久。他的口头禅“我非相,乃 摄(摄政)也”。在万历皇帝支持下进行了全方位而又卓有成 效的改革,营造了明朝后期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1、演变过程: 秦朝
汉至元 皇权不断加强
明清
专制主义 2、特点: 中央集权 不断发展
3、评价:
地方权力收归中央
封建社会前期(积极影响为主) 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影响为主)
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政治上:
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
秦始皇皇权至上;董仲舒神化皇权;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材料2:据统计,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 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 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不可一日无辅臣”。 思考: 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为此明太祖又采取了什么办法呢?
2.内阁的出现 (1)出现的原因: 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 (2)内阁的发展历程 ①明太祖时,设立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机构 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参与机密事务决策 ③明宣宗以后,拥有“票拟”权 ④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
• 这样从中央各部到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都直接 听从皇帝的指挥。至此,不仅内阁形同虚设,议 政王大臣会议也名存实亡,皇权得以大大加强。
• 这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达到顶峰。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⑴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 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 上实行了新的举措。 ⑵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 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 个方面。 ⑶程度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 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 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 ⑷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 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
秦代御史大夫;宋代通判;明代按察使司
二、经济上:加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三、思想上: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宋元理 学“存天理灭人欲”;明清八股取士;清代文字 狱
冲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因素 政治上:列强入侵;军阀割据;维新改良;民主革命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民族资
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中国
时期 政治 经济 思想
西方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此封建社会晚期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君主 制 立宪、民主共和
此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道 发展 路
此
儒家思想专制 此
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的民主思想
单元小结
古 早期阶段 代 (夏商周) 中 国 政 治 专制主义 制 中央集权 阶段 度
2.消极方面: (1)政治上: 造成皇帝个人专断,随意性,易出现暴政和决 策失误; 造成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败之风盛行; (2)经济上: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初步发展 (3)思想上:独尊一家,后期的八股取士和文 字狱,钳制了人们的思想
结论:明清时期的绝对君主专制极大地妨碍了中 国社会的进步,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 于西方国家
中国古代主要政治制度的演变
朝代 中央官制的演变 地方官制的发展
西周 秦 汉 三公九卿制 中外朝制度 分封制 郡县制
选官用官
世官制 军功爵
监察
御史大夫
郡国并行,推恩令 察举制 藩镇割据
唐
宋 元 明 清
魏晋: 九品中 行、军、财政收权 二府三司 正制 中书省,宣政院 行省制度 隋唐之 后:科 废丞相,权分六 废行省,设三司 举制 部;设内阁
材料三: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 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
材料一、二说明有什么共同之处?材料三说明了什么?
(3)内阁的性质: 不是法定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 是位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4)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宰相 权力来源 宰相制度赋予
职 责 任 免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内阁首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直接由皇帝 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强 化的产物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5)影响
①保证了君主对全国有效的统治,进一步巩 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②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 权起到制约作用。 不受制约的皇权,必然走向腐化,激化 了社会矛盾,抑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 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 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 赞画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2.职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跪受笔录、传达诏令)
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 初 沿 袭 元 朝 制 度
皇帝
皇 帝 中书省 宰相权力扩大 (宰相)
中央
集 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
布 政 司
都 按 指 察 行中书省 挥 司 司
(监察)
(行、财政) (军政)
一、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
(一)明中央集权的加强:废行省、设三司 1.三司名称与职能: 布政使司:行政 都指挥司:军政 按察司:监察 2.作用: (1)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 (2)宰相权利扩大
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区别
性质: 明内阁制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英国的内阁制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选举)的产物。 地位: 明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 英内阁是国家的权力重心。 权力和权力来源: 明内阁无决策权,内阁大学士的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与 信任。 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制下的最高行政机构,君主不干涉 内阁,更不能任意撤换内阁。
对谁负责: 明朝内阁对皇帝负责,直接听命于皇帝; 英国内阁是独立于国王之外的机构,对议会而 不是对君主负责,要执行的是议会的法律而非君 主的意志; 作用: 中国的内阁制促使封建专制制度在强化的同时 逐步衰落,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 英国的内阁制促进了英国的现代化进程。
皇
帝
内阁 日常事务
议政王大 臣会议
请思考: 两汉、隋唐和明清时期的官员 上朝礼仪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皇帝
集 权
皇 帝 中书省 (宰相)
君主专制进 一步加强
中央
集 权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地方
布 政 司
都 按 指 察 行中书省 挥 司 司
(监察)
(行、财政) (军政)
材料1:洪武十三年之后,朱元璋曾经作了一首诗“百 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 日高五丈犹拥被”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 政事。后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 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 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废除丞 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皇权极大加强。
(二)明君主专制的加强——废宰相、设内阁 1.宰相制度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