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民俗

合集下载

中外民俗概要

中外民俗概要

中外民俗概要
民俗是指在不同地域和民族中代代相传、世世相传的风俗、习俗和
传统文化。

中外民俗因地域、历史、宗教等因素而各具特色。

同时,
中外民俗也有着一些共同之处,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情
感和态度,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的民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

中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俗贯穿其中,丰富多彩。

比如,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重要的节日,人们有辞旧迎新、年夜饭、贴春联、走亲访友、放鞭炮等一系列习俗。

端午节是为了纪
念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放杠等活动。

中秋节则是
家人团聚的时刻,赏月、赏桂花、吃月饼是人们共同的习俗。

除了节
日习俗,中国的婚俗、丧葬习俗也是独具特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礼
仪文化。

而在西方国家,民俗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

比如,英国的圣诞
节是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互赠礼物、搭圣诞树、吃火鸡等。

美国的感恩节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准备丰盛的晚餐,感恩自然和他人的帮助。

希腊的复活节有丰富多彩的庆祝仪式,人们
会举行宗教仪式、包彩蛋、嬉戏玩耍。

意大利的婚礼习俗也是别具一格,新郎会在婚礼上唱歌,新娘则会接收挑战等。

中外民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展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传承着人
类的智慧和情感,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通过了解和学习中外民俗,我
们能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通之处,增进民族之间的相互
了解和尊重,推动文化交流与传承。

让我们共同保护和传承中外民俗,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繁荣作出贡献。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民在长时间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中形成的一种习俗和传统习惯。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外民俗的时间节点不同。

在中国,最重要的民俗活动是春节,它是中国农历的除夕夜,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而在西方国家,像圣诞节、复活节等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民俗活动。

这些民俗活动与基督教的宗教信仰有关,是西方国家人民庆祝基督教圣诞和复活等宗教节日的重要方式。

中外婚礼习俗有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比较隆重,有很多讲究和仪式,如过大礼、拜堂和酒宴等。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比较简洁,以朋友和亲人的祝福为主。

西方国家的新人通常会在婚礼上举行婚纱照拍摄、婚礼游行和新娘扔捧花等有趣的传统仪式。

中外葬礼习俗也存在差异。

在中国,葬礼通常有很多仪式和程序,如抬灵、烧纸、拜祭等。

中国人还有祭祀祖先的传统,要在公祭、祭台和祠堂等场所进行。

而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比较庄重,主要以告别仪式为主,并且会有护林人、礼仪者以及丧葬车队等的参与。

中外餐桌礼仪也有很大的差异。

在中国,餐桌礼仪尤为重要,人们在吃饭前要洗手、开席前要敬茶和问好、吃饭时要用筷子、不大声喧哗等。

而在西方国家,餐桌礼仪相对简单,但也有一些基本礼貌,如不大声喧哗、不过网球和拿勺子等。

中外的传统服饰也有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主要有汉服、唐装、旗装等,这些服饰在不同的场合都有不同的穿着要求。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通常穿着西式服饰,而在一些特殊场合也会选择正装和礼服。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体现在时间节点、婚礼习俗、葬礼习俗、餐桌礼仪和传统服饰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传统和社会风俗的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民俗习惯,中外人民在传统节日和重要场合上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尊重。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传统习俗和风俗。

它们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发展。

中外民俗之间的异同是极具比较性和学术研究的价值的,通过对比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从而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而在西方国家,也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传统。

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家里会摆放圣诞树,挂上彩灯,还有圣诞老人送礼物给孩子的习俗。

西方国家也有着不同于中国的婚礼习俗,包括婚纱、结婚誓言、婚礼宴会等等。

在中外民俗的异同中,首先是节日习俗的差异。

中西方各自有着不同的节日文化传统,中国有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而西方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这些节日在日期、活动内容和庆祝方式上都有着显著的区别。

其次是生活礼仪的不同。

中西方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着不同的礼仪和习惯,比如中国人注重尊敬长辈和传统礼仪,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空间和自由。

最后是婚丧嫁娶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婚丧嫁娶习俗也各有特色,中国人有着丰富的传统婚丧习俗,而西方人更加注重个人的意愿和宗教仪式。

中外民俗之间也有着一些共同点。

儿童之间的游戏和玩具,在不同文化中都有着类似的形式和内容。

在饮食方面,中西方的民俗都有着丰富多彩的食品文化和饮食习俗。

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的传统也是中外民俗的共同之处。

中外民俗的异同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通过学习和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增进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同时也能够找到更好的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方式,促进世界的多元发展。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关注并研究中外民俗的异同,为文化交流和共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和风尚。

虽然各国和地区的民俗因历史、地理、文化等多种因素而有所不同,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

关于节日的庆祝方式。

无论是中外,节日庆祝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人们通常会把家里打扫一新,贴上红色对联和春联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人们还会燃放烟花爆竹、穿上新衣服、拜访亲友、吃团圆饭等来庆祝春节。

在西方国家,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打扮圣诞树、挂上彩灯,家家户户都会送礼物给亲朋好友,还有各种圣诞音乐和舞蹈表演。

关于婚礼习俗的不同。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婚礼习俗繁多。

在婚礼前,新娘会接受准备丰富的嫁妆,新郎要到新娘家庙宇拜神求取平安。

婚礼当天,要进行传统的接亲仪式、敬酒等等。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会有花童、伴郎伴娘等角色参与,新娘会穿上婚纱,交换婚戒并举行宣誓仪式。

西方的婚礼普遍会有盛大的婚宴和跳一段新婚舞。

然后,关于葬礼习俗的异同。

在中国,葬礼是一种庄重的仪式,包括丧家要穿素衣、举行告别仪式、丧礼期间家属不吃肉食等。

而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会有举行追思会,邀请亲友来参加,分享关于故逝者的回忆和故事。

西方葬礼中也有与中国相似的丧礼期间家属不吃肉食的习俗。

关于饮食习俗的差异。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型的和谐统一。

风味丰富多样,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而西方国家的饮食习惯以主食、肉类和蔬菜为主,口味相对简单。

西方国家普遍饮酒,而中国则很少有人饮酒。

中外民俗在庆祝方式、婚礼习俗、葬礼习俗和饮食习俗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这些异同不仅反映了各自的历史文化和习惯,也丰富了世界的多样性。

通过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人们可以增进交流和友谊,促进文化交流和国际合作。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第一章民俗概述一、民俗的定义及分类什么是民俗?它包括哪些内容?这是我们研究和了解中外民俗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民俗的定义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现象。

从民俗与人类的关系上看,民俗是人类的伴生物,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展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

从民俗与文化的关系看,民俗是文化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民间文化。

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ld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英国学者汤姆斯(w.J.Thorns)1846年创用的,他将萨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风俗、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民间是指民众中间。

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广大中、下层民众,对应于官方。

风俗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模式,它是一个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

(二)民俗的分类民俗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宝库,它的内容在不断的变化或扩展着。

但是,民俗亦有它自身独特的类型和构架。

按民俗的内容划分,我们将民俗划分为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这是通常民俗学的分类方法。

经济民俗,指人们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形成的民俗。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等等。

社会民俗,指人们在特定条件下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的惯制,它所关涉的是从个人到家庭、家族、乡里、民族、国家乃至国际社会在结合、交往过程中使用并传承的集体行为方式。

主要包括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等等。

信仰民俗,指在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有关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

主要包括民间信仰、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等等。

由宗教信仰派生出来的信仰民俗已经融人日常生活的迷信与俗信,民俗研究则有兼顾的使命,加上宗教旅游有着广阔的客源市场,故本书把道教和世界三大宗教内容列人。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名词解释:1:垂花门:也称“垂花二门”。

中国旧式住宅的二门。

门上建有像屋顶那样的盖,四角作短柱下垂,柱顶饰镂花彩绘。

2:人生礼仪:人生仪礼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嫁礼和丧葬礼。

人生礼仪又称生命礼仪,国际上称作”通过礼仪”。

它是一种世俗仪式。

3:满汉全席:是我国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巨型宴席。

既有宫廷菜肴之特色,又有地方风味之精华;突出满族菜点特殊风味,烧烤、火锅、涮锅几乎不可缺少的菜点,同时又展示了汉族烹调的特色,扒、炸、炒、熘、烧等兼备,实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满汉全席原是官场中举办宴会时满人和汉人合坐的一种全席。

满汉全席上菜一般起码一百零八种,分三天吃完。

满汉全席菜式有咸有甜,有荤有素,取材广泛,用料精细,山珍海味无所不包。

4:岁时节日:一年之中的某个相对阶段或特定的日子,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形成了具有纪念意义或民俗意义的社会性活动,并由此所传承下来的各种民俗事项。

5:四合院:汉、满等族的传统民居。

流行于北京等地。

一种四面是屋子、中间是院子的住宅建筑形式。

有大小之分。

大四合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院落;小四合院只有一个院落。

正房多为长辈居住,厢房为晚辈居住或用作书房、餐室,耳房多为仓库、厨房,外院多为佣人居住。

6:服役婚: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时期的一种婚俗。

男子在婚前或婚后住在妻方劳动一段时间,作为代价偿还妻方劳动力的损失,换娶妻子到本氏族或本家族中来。

服役的期限各地不一,通常为3~7年,长者达10余年;也有的服役到婚后生育子女,方可携妻返家。

7:物质民俗:主要是指人类在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并进行斗争的过程中,所产生的风俗习惯。

它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具体表现就是生产、贸易、饮食、居住、行旅、服饰等文化传承。

8:那达慕大会:是中国蒙古族人民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传统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形式。

"那达慕"是蒙古语的译音,不但译为"娱乐、游戏",还可以以表示丰收的喜悦之情。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和场合中所遵循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日习俗:中外节日习俗的差异很大。

中国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重要节日,其习俗包括贴春联、踩墓、赛龙舟、赏月等;而西方国家有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万圣节等,其习俗主要包括送礼物、装饰圣诞树、狂欢行会等。

虽然节日习俗不同,但都表达了人们对于节日的重视和庆祝。

2. 婚俗习惯:在中国,结婚是人生中的大事,有着许多的仪式和习俗。

新娘要穿红色婚纱,有嫁妆、下嫁酒等过程;而西方婚礼主要包括举行婚礼仪式、交换婚礼戒指、举行宴会等。

中国有“三替九礼”等多样化的婚礼形式,而西方国家多是传统的宗教婚礼。

3. 膳食习俗:中外人们的饮食习俗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注重饮食的热量和营养搭配,有“四菜一汤”的概念,较为注重米饭或面食作为主食;而西方国家的饮食更偏向于肉类,以肉类、蔬菜、面包为主食。

中国人在餐桌礼仪上更加注重尊重长辈,而西方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与舒适。

4. 社交礼仪:中外社交礼仪也有很大的不同。

中国人注重面子和尊重,重视礼貌和仪态;而西方社交礼仪较为随意,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在交往方式上,中国人注重长辈和上级的尊重,而西方人更加注重平等和个人权利。

5. 服饰文化:中外人们的服饰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中国传统服饰多以汉服、唐装等为代表,注重色彩和纹饰的讲究;而西方国家的服饰更加注重个性和时尚。

中国人在特殊场合如婚礼、节日等经常会穿着传统的礼服,而西方人在正式场合更多选择西装和礼服。

中外民俗存在明显的异同。

中国更加注重传统、尊重和维护家庭、长辈、祖先等价值观念;而西方注重个人自由、平等、公正的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中外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越来越频繁,民俗差异也逐渐在减少,但不同国家的传统民俗仍然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了世界的文化多样性。

中外民俗

中外民俗

填空:1佛教的三大节日分别是:(佛诞节,涅槃节,成道节。

)2伊斯兰教禁忌十分繁复,(先知穆罕默德)是不可描绘,不能形象化的因此伊斯兰教特别反对偶像崇拜。

3中国境内太古民族有三系之分,即(江汉民族,河洛民族,海岱民族。

)4“中华民族”一词是有历史悠久的(“中华”)一词和近代以来由西方传入之“民族”一词相互结合而成的。

5梁启超,杨度和(章太炎)等人,是较早使用“中华民族”一词的先驱。

6(藏族)以糍粑,牛羊肉为主食,爱饮青稞酒,喜食酥油茶。

7(波乐帽)是英国绅士的象征。

8信天主教的法国人忌讳的数字是(13).。

9德国慕尼黑啤酒节在每年9,10月相交的两周举行,又称(十月节)。

10食用(橄榄)是地中海饮食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西班牙人也不例外。

11.朝鲜民族的主食以大米为主,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打糕)和(冷面)12(“宋干节”)又称“泼水节”,阳历4月13日-15日。

这是泰国最隆重的节日单选1简单地说民俗是广大民众所创造和传统的(文化现象)2民俗旅游资源是发展民俗旅游的(前提和基础)3佛教把经典分为“经”“律”“论”三大类。

又称(三藏)4印度礼教仪中的(恒河沐浴),已不仅是印度教徒人生中的最大幸福,也是非印度教徒心向往之的幸事,成为印度社会的一大民俗。

5萨满教产生于(原始社会)6汉族的节日很多,主要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元宵节,中秋节等。

过(春节),是汉族人千百年来的传统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

7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南部,大部分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有(芙蓉国)之称。

8自古以来,服饰尚白,有“白衣民族”称谓的民族是(朝鲜民族)9(赫哲族)的主要节日有鹿神节,乌日贡节。

10节日主要有火把节,拜本主会,密枝节,跳歌节等的是(彝族)11在英国可以称为“国菜”的要算是(烤牛肉加约克郡补丁)12法国人极为反感的颜色是(墨绿色)13德意志民族是古代中的(日耳曼)一些部落经过长期融合形成的。

14意大利人常饮一种的红葡萄酒名叫(维诺)15俄罗斯人最喜欢的数字是(7)16今天的西班牙人应该属于欧洲的(罗马人种)17希腊人认为能将人带入地狱的动物是(猫)20日本有一种以醋调味的饭中加入鱼虾类,海苔,青菜等的料理,他的做法,形状,味道等,在日本全国各地均不相同,这种料理是(寿司)21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笑容也被人耻笑。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比较,包括节日习俗、婚嫁习俗、饮食习俗等。

接下来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详细比较中外民俗的异同。

一、节日习俗1. 中国节日习俗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贴春联、放爆竹、包饺子等。

元宵节则是中国的灯节,家家户户都会点灯笼庆祝。

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端午节会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则是团圆的日子,家人会一起赏月吃月饼。

西方也有许多传统节日,比如圣诞节、复活节、感恩节等。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人们会装饰圣诞树,送礼物,举行派对。

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去教堂参加宗教活动,家人会一起吃复活节大餐。

感恩节是美国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聚在一起感恩并分享丰盛的晚餐。

从节日习俗来看,中西方的节日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节日强调家庭团圆和祭祖敬神,而西方则更多强调庆祝和享受。

二、婚嫁习俗中国的婚嫁习俗非常丰富多彩,不同地区的习俗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中国传统婚礼是非常隆重的,需要经过一系列的仪式。

比如订婚仪式、过大礼、喜宴等。

而在婚礼上,新郎要接新娘出门,新娘要磕头行拜,还要敬茶给长辈等。

2. 西方婚嫁习俗西方的婚礼也是非常隆重的,一般包括求婚、订婚、婚礼等环节。

在婚礼上,新郎要在教堂等地方等待新娘的到来,新娘会穿着婚纱和新郎进行交换戒指等一系列仪式。

中国和西方的婚嫁习俗存在一些显著差异。

中国传统婚礼强调家族和亲友的祝福,注重仪式的庄重和长久,而西方则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浪漫。

三、饮食习俗中国的饮食习俗非常丰富多彩,各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特色菜肴。

比如北方人喜欢面食,南方人则更喜欢米饭,川菜很辣,粤菜则比较清淡。

中国人也注重餐桌礼仪,比如不大声喧哗,不挑食,不剔骨等。

西方的饮食也是多样化的,比如意大利的披萨、法国的面包和奶酪、英国的炸鱼薯条等。

而在用餐礼仪上,西餐比较注重用餐工具的使用和餐具的摆放,比如用叉子吃面条,刀叉的使用顺序等。

中外民俗第1讲

中外民俗第1讲
维系功能,指民俗统一群体的行为与思想,使社会生活保持
稳定,使群体内所以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这种维系功 能有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 调节功能是指通过民俗活动中的娱乐、宣泄、补偿等方式, 使人类生活和心理本能得到调剂的功能。
12
四、民俗研究或民俗资料搜集查,分参与 式和调查式两种。整个田野作业的过 程,一般包括选择调查题目—制定调 查计划—收集资料——确定调查对 象—整理资料——解释资料等阶段。
15
原著导读
原著:《中外民俗概论》张世满主编,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2年8月版。 导读内容:第一章 民俗概论。本章系统介 绍民俗的定义与分类、民俗的特征与功能及 民俗学的调查研究方法。
16
推荐阅读书目
《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中国民俗与民俗学》,张紫晨著,浙江人民出版 社,1985。
指通过口语约定俗成、集体传承的信息交流 系统。包括民俗语言与民间文学。
5
二、民俗的基本特征
集体性 (民俗的本质特征):指民俗集体创造、集 体传承 。
传承性与扩布性。传承性指民俗文化在时间上传衍的 连续性,即历时的纵向延续性(不少于三代);扩布 性指民俗在空间伸展上的蔓延性,也是指民俗文化的 横向传播过程(高位向低位扩布)。
《民俗学原理》,乌丙安著,辽宁教育出版社, 2001。 《世界民俗学》,[美]邓迪斯著,陈建宪译,上海 文艺出版社,1990。
17
相关网站
中国民俗网:
民间文化青年论坛: http://
18
10
三、民俗的社会功能(功能)
功 能
教化 功能 规范 功能 维系 功能 调节 功能
11
教化功能,指民俗在人类个体的社会化文化过程中所起的教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概论知识点总结民俗文化是指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深受人们喜爱并流传久远的生活方式、节庆习俗、信仰观念等民间文化现象的总称,是一种以集体主体性和传统性为基本特征的文化形式。

它是民族的历史文化的传统、积累和延续,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深厚社会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的文化形态。

本文将从中外民俗的概念、形态、特征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总结。

一、中外民俗的概念1. 中国民俗的概念中国民俗,是指反映中国古代和现代农民的日常生活,以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的一种文化现象。

尤其在中国古代,由于没有正规的宗教文化,因此民俗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们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之中的许多传统性习俗和风俗,就是中国独特的民俗文化。

在中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信仰有着各自独特的民俗文化体现,如婚嫁习俗、宗教信仰、节庆活动等。

2. 外国民俗的概念外国民俗是指世界各国的习俗和风俗,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着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

外国民俗主要反映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方面的文化风貌。

二、中外民俗的形态1. 中国民俗的形态中国民俗文化主要包括民俗节庆、民俗婚丧嫁娶、民俗信仰等几种形态。

其中,民俗节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庆繁多,涵盖了宗教、历史、文学、艺术、劳动等方方面面。

在节庆活动中,人们会举行祭祀、守岁、舞龙、舞狮等活动,活跃了中国的文化生活。

此外,中国的婚嫁习俗也是一大特色,婚礼中的礼仪和习俗往往深受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2. 外国民俗的形态不同国家的民俗文化形态也各具特色,如西方国家的圣诞节、复活节等传统节庆活动;印度的喀拉拉邦水灯节、秘鲁的因卡帝大节等,这些民俗形态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风采。

三、中外民俗的特征1. 中国民俗的特征中国民俗文化以其充分的民族特色,历史积淀和多样性而著称。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

中外民俗知识点总结民俗是指人们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传统风俗、习俗和民间传统文化。

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载体,是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外民俗博大精深,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节日、婚嫁、丧葬、饮食、服饰、住房、交通、信仰等方面的习俗。

以下是对中外民俗知识点的总结。

一、节日习俗1.中国传统节日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是新年的开始。

春节期间的习俗包括贴春联、走亲访友、吃年夜饭、放鞭炮、看舞龙舞狮等活动。

清明节:清明节是扫墓和悼念祖先的节日,人们会到坟墓前祭扫,还有踏青的习俗。

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还有挂艾草和插艾草的习俗。

中秋节:中秋节是团圆的节日,人们会赏月、吃月饼、赏桂花,中秋节还有赏月、赏菊、吃柚子等习俗。

2.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圣诞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搭建圣诞树、装饰房屋、送礼物、合家欢聚等。

复活节:复活节是基督教的重要节日,人们会参加宗教仪式、举办彩蛋狩猎活动、制作复活节面包等活动。

二、婚嫁习俗1.中国传统婚礼习俗过门酒:过门酒是新郎新娘参加婚礼的第一道程序,新郎和新娘要依次向家人敬酒,借此表示敬重和祝福。

还礼:新娘到新郎家后,新郎家要给新娘家送还礼,以示对新娘家的敬意。

敬茶:敬茶是新婚夫妻向亲友敬献茶水的过程,在这个环节中,新婚夫妻表达对亲友的感激和尊敬。

2.西方传统婚礼习俗婚纱礼服:在西方,新娘通常会穿着白色的婚纱,而新郎会穿着西装。

结婚誓词:在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要互相宣誓忠实、永恒的爱意,并互相戴上戒指。

蜜月度假:新婚夫妻会选择一个浪漫的地方度过蜜月期,共同度过甜蜜的时光。

三、丧葬习俗1.中国传统丧葬习俗守孝:在中国传统丧葬仪式上,家属会进行守孝,表示对逝者的哀悼和尊重。

扫墓祭祖:清明节时,人们会扫墓祭祖,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2.西方传统丧葬习俗葬礼仪式:在西方,丧葬通常会有葬礼仪式,包括追思会、祈祷仪式等。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民俗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特有的、包括各种习俗、传统和文化元素的社会现象。

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节日习俗1.春节:中外民俗最具代表性的节日习俗之一就是春节。

中东亚地区的中国、韩国和越南等国庆祝春节,而西方的欧美国家则庆祝新年。

在中国,过春节会贴春联、看春晚、包饺子、放鞭炮等,而外国人一般会举办派对、观看烟火表演。

2.复活节:复活节是西方的重要节日,在包括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广泛庆祝。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复活节彩蛋寻找游戏、包装巧克力蛋等活动。

3.万圣节: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如美国和英国。

人们会在万圣节前夜穿上化妆服装,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

二、婚礼习俗1.中国婚礼:中国传统的婚礼习俗非常多样,根据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习俗,婚礼可以包括拜堂、过朝喜、合卺酒、接亲等仪式。

2.西方婚礼:西方国家的婚礼习俗也有很多特点,例如新娘会穿上白色的婚纱,新郎会穿上西装,双方父母和亲友会见证婚礼,并进行宴会和舞会。

1.中国葬礼:中国葬礼通常包括告别仪式、除服仪式、祭祀仪式、下葬仪式等。

在中国,人们会祭祀逝者,焚香烧纸,以示对逝者的思念。

2.西方葬礼:西方国家的葬礼习俗相对简洁,通常包括告别仪式,亲友会向逝者献花和致以哀悼的话语。

四、饮食习俗1.中国饮食:中国饮食习俗讲究色、香、味、形的搭配,尤其对食物的烹饪技艺要求较高。

中国人喜欢吃米饭、面食、炒菜等,并有“鱼肉之列,蔬菜为王”的习俗。

2.西方饮食:西方国家的饮食习俗相对多样化,各国各地区有各自的特色菜肴。

意大利有披萨、面食等,法国有奶酪和葡萄酒等。

五、服饰习俗1.中国服饰: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悠久的历史,如汉服、唐装等。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现代中国人更多地穿着西式服装。

2.西方服饰:西方国家的服饰风格多样,不同国家、不同场合有不同的着装要求。

正式场合男士需要穿上西装,女士需要穿上裙装。

中外民俗在春节、节日习俗、婚礼习俗、葬礼习俗、饮食习俗和服饰习俗等方面有很多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可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比较,比如婚庆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等。

婚庆习俗方面,中外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中国,婚礼通常非常庄重隆重,注重仪式和家族的团聚。

新郎在红盖头的护送下,迎娶新娘进入新房。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更为浪漫和个性化。

新郎新娘通常会在教堂或户外举行婚礼仪式,接受牧师的祝福,并在婚礼结束后进行宴会和舞会。

节日庆祝方面,中外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并进行烟花爆竹、舞龙舞狮等庆祝活动。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并举行圣诞晚餐和参加各种庆祝活动。

饮食习惯方面,中外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通常注重饮食的色、香、味,讲究食物的切割和烹调技巧。

中餐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通常是米饭或面食,副食多为蔬菜、肉类和豆制品。

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食物的口感和风味,西餐以肉类和面包为主,配以蔬菜和沙拉。

在服饰习俗、礼仪规范、文化活动等方面,中外也存在一些异同。

比如在服饰方面,中国人通常穿着华丽的传统服装,如旗袍、唐装等。

而西方人则更多地穿着便捷、舒适的现代服装。

在礼仪方面,中国礼仪非常繁复和讲究,如行拜礼时要注意三拜九叩等。

而西方礼仪相对简单,通常采取握手和拥抱等方式。

在文化活动方面,中国有丰富多彩的戏曲、舞蹈和各种民间艺术活动。

而西方则更注重音乐、戏剧和绘画等艺术形式。

中外民俗在婚庆习俗、节日庆祝、饮食习惯、服饰习俗、礼仪规范、文化活动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异同。

这些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和发展历史,也展示了各自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长期以来形成和遵守的社会习俗和传统。

它们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生活方式。

中外民俗在表达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民俗以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为重要内容,如春节、中秋节、清明节等。

这些节日通常伴随着特定的仪式、节庆活动和民俗游戏。

与此不同,西方国家的民俗更加多样,包括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等。

这些节日常涉及礼物交换、游行、舞蹈等庆祝活动,而且与基督教和宗教信仰紧密相关。

中外民俗在寓意和象征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民俗活动往往与对家庭、亲情和团圆的思念有关。

春节代表新年的开始,家人团聚,共度佳节。

清明节则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代表对祖先的尊重和怀念。

相比之下,西方的民俗更注重对神圣和宗教的崇敬。

圣诞节象征着耶稣降临人间,复活节代表着耶稣的复活,万圣节则是纪念亡灵和魔鬼的节日。

中外民俗在食物和饮食习惯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民有着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如饺子、汤圆、年糕等都是传统节日必不可少的食品。

这些食物往往寓意着团圆和繁荣。

而在西方,圣诞布丁、巧克力和烤火鸡等食品也是节日必备的。

这些食品与节日的文化内涵紧密相连。

中外民俗在庆祝方式和节庆活动上也有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民俗庆祝活动常伴随着舞龙舞狮、烟花爆竹、灯笼展览等民俗表演。

这些活动色彩丰富、热闹非凡,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欢乐和喜庆的氛围。

西方的节庆活动则更多以扮演角色和进行社交互动为主。

在万圣节,孩子们会穿上各种服装,进行“不给糖就捣蛋”的游戏。

圣诞节则有“圣诞老人”分发礼物给孩子们的习俗。

中外民俗在表达形式、寓意和象征意义、食物和饮食习惯、庆祝方式和节庆活动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地理、宗教和文化等因素所决定的。

了解和尊重中外民俗的差异,有助于增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促进世界各国文化的多样发展。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的习俗和传统。

尽管中外民俗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许多差异。

下面将从节日、婚礼、葬礼和饮食方面讨论中外民俗的异同。

节日方面。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和中秋节。

这些节日都与农业文化和传统神话有关,家人会相聚一堂,共同庆祝。

而在西方,在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节日里,家人也会相聚并举行特殊活动。

但不同的是,西方国家的节日更加商业化,人们会互赠礼物和装饰房屋,从而增加了庆祝的氛围。

而中国的节日更注重满足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和亲情。

婚礼方面。

中国传统婚礼非常庄重和繁琐,通常包括订婚、过大礼、婚礼仪式等一系列传统仪式。

而在西方国家,结婚更加简单,通常只包括宣誓、交换戒指和举行婚宴等简单仪式。

中西方在婚礼筹备上也存在区别。

在中国,喜酒被视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新人需要邀请亲朋好友到婚宴上享用菜肴,并赠送红包以示祝福。

而在西方,通常由新娘家的父母承担婚礼费用。

葬礼方面。

中国传统葬礼注重尊重和纪念逝者,通常包括守灵、告别仪式和埋葬等环节。

在守灵期间,家人和朋友会给予悼念者慰问和解脱痛苦的话语。

而在西方国家,丧葬礼节较简单,通常只有追思会和火化或埋葬。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选择在逝者的骨灰放在骨灰盒中,放在坟墓里。

而在西方,人们通常会选择将骨灰撒向大海或将其带回家中保存。

饮食方面。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注重烹饪技巧和食物清淡的口味。

中国人常常通过与家人和朋友共进餐来表达感情和团圆之情。

而在西方国家,饮食更加多样化,人们喜欢尝试不同的食物和口味。

中西方的饮食习惯也存在差异。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进餐,而西方人则使用刀、叉和勺子。

在食物选择上,中国人更加注重平衡饮食和吃素,而西方人更加注重快餐和热狗等方便食品。

中外民俗在节日、婚礼、葬礼和饮食方面存在相似之处,也有许多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各国家或地区的地理、文化和历史等因素。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外民俗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互相交流和理解各国文化。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宗教信仰、节日庆祝、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等。

宗教信仰是中外民俗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主要的宗教信仰。

佛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倡善行、慈悲心和无私奉献;道教强调齐天下、为天下人服务,追求永生不死;儒家思想倡导仁、义、礼、智、信等美德,强调社会和谐与个人道德修养。

而在西方,基督教是主要的宗教信仰,强调个体与上帝的关系,强调爱与奉献,生命的意义在于服侍上帝和他人。

节日庆祝是中外民俗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进行一系列的庆祝活动,如祭祀祖先、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等等。

除了春节外,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也是人们非常重视的节日。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人们会互赠礼物、装饰圣诞树、参加家庭聚会等。

除了圣诞节外,复活节、感恩节等也是西方人们重视的节日。

婚礼习俗是中外民俗的又一个异同点。

在中国,婚礼通常包括订婚、婚礼仪式和婚礼宴会。

传统的中国婚礼通常非常庄重,有许多仪式和习俗,如过堂、拜堂、拜天地、敬茶等。

而在西方,婚礼一般包括婚礼仪式、婚宴和舞会。

西方人喜欢在教堂举行婚礼仪式,新娘会穿上华丽的婚纱,而新郎则穿着西服。

葬礼仪式也是中外民俗的一个显著差异。

在中国,葬礼通常有三种方式:土葬、火葬和海葬。

传统的中国葬礼通常非常庄重,包括很多仪式和习俗,如上香、焚纸钱、白事期间的禁忌等。

而在西方,葬礼通常是火葬,人们会在墓地或纪念公园安葬骨灰,然后举行追思会,亲友们会聚集在一起,回忆逝者。

中外民俗在宗教信仰、节日庆祝、婚礼习俗、葬礼仪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异同。

这些差异不仅反映了中外文化的差异,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的不同。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民俗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友好合作。

中外民俗文化异同

中外民俗文化异同

中外民俗文化异同民俗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历史和地域特征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民俗文化方面有着各自的独特性。

下面我将从节日、婚礼和葬礼三个方面来比较中外民俗文化的异同。

首先,从节日方面来看,中外民俗文化有很多异同。

中国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在中国有几千年的历史,对于中国人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各种仪式和活动,如家人团聚、祭祀祖先、赏月等。

而在西方国家,有像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等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进行礼物交换、庆祝宗教仪式和参加集体聚餐等活动。

可以看出,虽然中外的节日活动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方式。

其次,从婚礼方面来看,中外民俗文化也存在一些异同。

在中国,婚礼被视为人生的重要仪式,有着多种传统仪式和习俗。

比如传统的结婚习俗中有三书六礼、拜堂敬茶等环节,这些仪式既体现了对长辈的尊重,也彰显了婚礼的庄重和神圣。

而在西方国家,婚礼通常也是庄重而正式的仪式,但习俗和仪式的形式略有不同。

比如,在西方婚礼中经常有和高跟鞋挤奶、捧花扔等搞笑的环节,这种形式更加活泼和欢快。

这些婚礼的差异体现了中外文化对于婚姻和家庭的不同看待。

最后,从葬礼方面来看,中外民俗文化也存在一些异同。

在中国,葬礼被视为生命的结束和重生的开始,有着丰富的葬礼仪式和习俗。

比如在葬礼期间要进行告别仪式、火化仪式和祭祀仪式等。

而在西方国家,葬礼通常更加简洁和庄重,主要包括遗体处理和追思仪式。

在宗教信仰上,中国人通常信奉佛教或道教,葬礼中常常有祭祀和超度的仪式。

而在西方国家,基督教徒的葬礼通常会有牧师主持仪式,以弥撒和祷告来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祈祷。

综上所述,中外民俗文化在节日、婚礼和葬礼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

中外民俗文化的差异,一方面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历史、宗教和地域特点,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生命、家庭和社会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第章-课件 (二)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第章-课件 (二)

《空乘实用中外民俗》第章-课件 (二)
- 本章主要内容
- 民俗的概念
- 中外民俗的差异
- 空乘工作中的民俗应用
- 民俗的概念
民俗是指某一民族或地区特有的习俗、风俗、节日等文化现象的总称。

它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信仰
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 中外民俗的差异
中外民俗具有很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节日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美
国的感恩节等。

- 礼仪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也不同,如中国人在拜访长
辈时要行三鞠躬礼,而西方人则习惯握手问候。

- 饮食习惯不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饮食习惯也有很大的差异,
如中国人喜欢吃米饭和面食,而西方人则习惯吃面包和肉类等。

- 空乘工作中的民俗应用
空乘作为服务行业的从业者,需要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民俗习惯,
以便更好地为乘客提供服务。

具体应用包括:
- 节日服务:在重要节日时,可以为乘客提供相应的祝福和礼物。

- 礼仪服务:在接待乘客时,需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礼仪规范,进行相应的礼仪表现。

- 饮食服务:在提供餐食服务时,需要考虑乘客的饮食习惯和文
化背景,提供符合其口味和习惯的餐食。

总之,了解中外民俗的差异对于空乘工作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乘客提供服务,提高乘客的满意度。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

试述中外民俗的异同中外民俗的异同是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文化和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民俗习俗。

下面将从节日、婚礼、葬礼和饮食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外民俗的异同。

中外节日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节日的起源、意义和庆祝活动上。

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人们会贴对联、燃放鞭炮、走亲访友、吃团圆饭等。

而在西方,圣诞节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它纪念耶稣的诞生。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举行教堂活动和聚餐。

中秋节和万圣节等也是中国和西方国家共同拥有的传统节日。

中外婚礼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结婚习俗、仪式和婚礼庆祝活动上。

中国传统婚礼注重家族和社会的参与,婚礼过程繁琐。

婚礼前,要进行过门礼、交换嫁妆等仪式;婚礼当天,要举行迎亲、拜堂、敬茶等仪式;婚礼后还有回门、送亲等环节。

而在西方,婚礼通常简单而浪漫。

新娘穿着白色婚纱,新郎戴着礼服。

婚礼仪式包括宣誓、交换戒指和亲吻等。

婚礼庆祝活动通常有舞会、晚宴和喜酒。

中外葬礼的异同主要体现在葬礼习俗、仪式和祭祀活动上。

中国传统葬礼注重尊重和扫墓祭祀。

葬礼前,要进行告别仪式、火化等;葬礼当天,亲友要陪同灵车前行,进行祈福和纪念仪式。

葬礼后,还要进行祭祀活动,常常有祭扫祖先墓地的习俗。

而在西方,葬礼通常以纪念逝者为主。

葬礼仪式包括祈祷、致辞和演讲等。

逝者的遗体通常会被火化或埋葬,而祭祀活动相对较少。

中外饮食文化的异同主要体现在饮食习俗、餐桌礼仪和饮食禁忌上。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讲究色、香、味、形的搭配。

中国人还注重餐桌礼仪,如遵守筷子用法和坐姿规范等。

中国人有一些饮食禁忌,如忌讳吃狗肉和鸽子肉等。

而在西方,饮食文化较为多样化。

西方人喜欢吃肉、面包和蔬菜等,餐桌礼仪相对简单。

西方国家也有饮食禁忌,如红肉和海鲜过敏者需要避免食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传统文化对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简略说来,它作为社会整合的精神遗产、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道德建构的再生资源和生活观念的导向因素,对现代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道德文化生活和贯穿三者之中的生活观念有着极大的价值。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整合价值
对一个国家或民族来说,社会成员之间的结合和凝聚是其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前提,借以凝聚的力量,既有经济利益的聚合力,又有种族血缘的亲和力,还有政治政权的控制力,但最根本的还是传统文化所产生的文化整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整合力量对现代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巨大的思想统摄性,传统文化可以超越地域、阶级、党派、种族、时间的界限,以文化为纽带,以思想为桥梁,产生巨大的而又无形的文化整合力量。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中国”、“大一统”、“兼容天下”、“爱国主义”等观念,构成了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主要内容。

正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中国人的共识,形成了民族文化认同感,传统文化成为人们共同意识和自觉奉行的原则,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由此出发产生出思维、行为的趋同性、和谐性和一致性。

传统文化这种整合力,增强了中国人的本根意识,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的和自豪感。

传统文化正是通过人们心理上的认同、感情上的拥戴、行为上的遵守,如同一只无形之手将人们联系起来,形成“同心同德”的社会整合力量,将整个民族的感情、意志凝聚成为一个牢固的整体。

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文化的发展。

(二)传统文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现代经济之树成长的土壤,蕴含着促进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因素与动力。

古有“洪范五福先言富,大学十章半理财”之说,甚至有人把传统作为调节社会资源的第三种手段。

总结起来,这些潜在的动力因素包括:
(l)由“忠”引申出来的爱国精神,社会成员愿意为国家牺牲个人的利益,有利于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实施宏观的经济政策;有助于理顺中央与地方关系,体现全局性、利益统一性,减少外在经济现象,促进国民经济整体发展。

(2)以“孝”为核心的家庭关系,家庭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起着凝聚和传承作用,家庭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保持高储蓄率,家庭成员勤劳、互爱互助。

这些为经济增长准备了必要的资金、人才和劳动力等要素。

?
(3)在忠孝的基础上,集体主义成为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从而有利于形成具有目标同一性的团队意识和企业精神。

(4)强调刚健自强。

《象传》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种自立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利于激励和鼓舞社会成员发展经济、脱贫致富、自我奋斗、积极进取,不断开拓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5)强调“厚德载物”。

《周易大传》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种宽厚为怀、虚怀若谷、宽容大量的气度休现在今天,就是一方面善于竞争,另一方面善于联合,广纳博采、放眼世界、关心大局、以大局为重。

中国传统文化不仅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一种精神上的推动力,而且提供某种“制动力”,使中国经济不致脱离常轨,保证社会各方面协调运转。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市场游戏
规则没有完全建立,导致经济生活中的种种负面现象,如某些企业唯利是图,某些个人为谋利不择手段,影响市场经济正常运行。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这些行为有种“纠偏矫正”功能,它的一些经济道德资源让参与经济活动的土体有了主观的自主的软约束,警戒人们不致失去控制,从而保证市场经济健康、稳定、有序地运行。

(三)中国传统文化是塑造公民现代人格的精神资源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典型的“德性文化”,其最有继承价值的部分就是传统道德。

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为社会主义新道德体系的建构提供资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原料和营养。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阐发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传统道德从最切近的孝锑之道引发出处理不同社会关系的伦理道德,由近及远富有感召力;还以人类普遍感受性为基础,坚持“推己及人”(《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由己及人,容易引起人的共鸣;由小及大,由家及国及天下,层层推进。

古人曰: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孝道一直是中国社会最重要的伦理规范,是一切伦理原则的起点和核心,“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论语·泰伯》),以孝为开端加以推广放大,阐发出孝敬父母、赡养老人、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忠贞专一、长幼之间友爱恭让、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和睦相处、重视家庭、工作认真上进、遵纪守法、爱国等等优良传统。

我们今天开展公民道德建设,要想使各项道德规范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就要效法中国传统道德的“阐发之道”。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一种大伦理观,其“天人合一”思想为建立现代的生态伦理、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料。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建立在深厚的伦理道德基础之上的。

它的内容包括:把“仁爱”之心扩展到自然万物,对自然友善,尊崇自然,泛爱众生;认为人与自然万物同类,“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张载《西铭》);节俭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做到不违时,“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礼记。

祭文》),“山林泽梁,以时禁发”(《礼记》),这样才能得到自然的赐予和恩惠,达到天人协调,“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梁惠王上》)这些思想与生态伦理学原则息息相通,对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树立环保意识、政府确立经济及社会发展战略有一定参考价值。

正是由于传统道德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思想,75位诺贝尔获得者才齐集巴黎发表声明: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总之,我们要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要建设与现代经济生活、物质生活相适应的现代精神生活,就要汲取统道德文化的资源,补充现代人的精神养料。

(四)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观念的引导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考验,己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生活之中。

现代中国人要走向现代生活,心须具备现代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至少有三点对树立健康文明的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一是积极的入世精神;二是务实的实用理性精神;三是乐感文化精神。

所谓“入世精神”,就是关心社会现实的人生态度。

积极的入世精神,是以儒道法三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点,它有利于树立积极的生活观念。

?
所谓实用理性精神,是一种普遍现实的生活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从产生开始就是一种以伦理思想为核心的实用理性文化。

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学就是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要的、使用兼具、内外无二、本末一贯的“实学”。

孔子“不语乱、力、乱、神”((论语·述而)))、“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论语·述而))),其所学、所思、所论、所教都与社会实际生活有紧密联系。

后儒们秉承着这一精神,无论是在行为方式或者是思想观念上,都体现出强烈的实践理性特质,“经世致用”的实践理性或实用理性一直是儒学固有的内在品质。

正是在有着这种内在精神的儒学的熏陶下,数千年来,中国人形成了勤劳实干、践履笃实、不尚空谈、朴实坦诚、
反对虚妄的务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才能“在一切实际事务中……远胜过其他东方民族。


所谓“乐感文化精神”是指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

积极的入世态度和务实精神都是为了追求和保持今世的幸福与快乐。

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持中”的思想运用到现代生活中就是一门高深的生活艺术,或说生活技巧,有利于树立一种辩证、开朗、乐观、健康的生活心态。

“贵和持中”的思想是最具有东方色彩和充满生活智慧的理论。

它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上,“和”就成为了一种调和社会矛盾使之达到中和状态的深刻哲理。

“和”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对立基础上的统一,多样性基础上的同一性,故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之言。

如何才能达到“和”?中庸方能。

中庸就是不走极端,而是“凡事叩其两端取其中”,无过亦无不及,这是圣人才能达到的境界。

所以中庸不是折衷主义,不是简单的静态的承受,而是一种理想状态和在动态过程中对程度分寸的把握和选择,充满了辩证法的光芒。

在复杂矛盾的现代生活中,在时间、空间与心态的交汇中要保持健康良好的心态,凡事不强求,讲求适度,力求理性自觉、主体意识去缓解人们因价值观念剧烈变革而产生的不适感和焦躁不安的情绪;以知足常乐、恬静自然去化解人们的迷失感、疲于奔命和不满足感;以传统的深沉感情去抚平人们的逆反心理、怀旧情绪。

乐感文化是人们精神的“制衡器”和“减压阀’,,给现代生活以一定的启示意义。

另外,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着其他对树立现代生活观念有借鉴价值的因素:如传统的俭朴、未雨绸缪、居安思危、量入为出等思想对现代消费观具有一定意义,其它如中国人独特的艺术审美观、重意境美与自然美、重精神享受等意识对树立现代闲暇观有可取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