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2)

合集下载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编结艺术》【创新教案】

【新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美术上册《编结艺术》【创新教案】

《编结艺术》创新教案教材分析:结合编结艺术赏析,讲授编结艺术的起源,及其蕴含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编结作品所传达的吉祥寓意。

联系生活,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实用结与装饰结的特征与作用。

结合演示制作合作完成具有创新设计的中国结饰品。

结合生活实际用中国结作品来装饰美化生活,将编结艺术融入生活。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编结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编结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掌握编结的方法和步骤,体验编结的乐趣。

2、技能目标:欣赏编结作品,了解编结艺术的主要特征。

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协调统一配合学习编结艺术中的基本结的方法并尝试制作中国结饰品。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结作品中蕴含的民间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编结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热爱。

培养乐观互助的学习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悠久历史,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结编制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编结作品若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索相关材料,搜集编结艺术作品、生活照片、装饰珠子、生活中需要装饰的物品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视频《制作中国结》教师通过视频展开的关于编结的艺术,将带领学生从一根绳子走进编结艺术。

2、引出课题:《编结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中国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民间编结艺术世界,同时让学生了解编结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两个特点,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课堂发展1、编结的发展史。

中国人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

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

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

“结”是事物的开始,有始就有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九年级美术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教学设计新人教版教材分析:结合编结艺术赏析,讲授编结艺术的起源,及其蕴含的民间文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编结作品所传达的吉祥寓意。

联系生活,通过模拟实践使学生掌握实用结与装饰结的特征与作用。

结合演示制作合作完成具有创新设计的中国结饰品。

结合生活实际用中国结作品来装饰美化生活,将编结艺术融入生活。

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编结的发展历史,感受传统编结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其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的审美体验。

掌握编结的方法和步骤,体验编结的乐趣。

2、技能目标:欣赏编结作品,了解编结艺术的主要特征。

通过教师演示讲解,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协调统一配合学习编结艺术中的基本结的方法并尝试制作中国结饰品。

3、情感目标:感受中国结作品中蕴含的民间文化,激发学生对民间编结艺术的学习兴趣和热爱。

培养乐观互助的学习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悠久历史,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结编制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编结作品若干等。

学生准备:课前搜索相关材料,搜集编结艺术作品、生活照片、装饰珠子、生活中需要装饰的物品等。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视频《制作中国结》教师通过视频展开的关于编结的艺术,将带领学生从一根绳子走进编结艺术。

2、引出课题:《编结艺术》。

(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中国结,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民间编结艺术世界,同时让学生了解编结艺术的实用性与装饰性两个特点,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二、课堂发展1、编结的发展史。

中国人很久以前便学会了打结。

而且“结”也一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到了清代,绳结发展至非常高妙的水准,式样既多,名称也巧,简直就把这种优美的装饰品当成艺术品一般来讲究。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

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

《第二单元 第2课 编结艺术》学历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编结艺术》学历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编结艺术》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次学习主题为“初中美术课程《编结艺术》”。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掌握编结艺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材料及操作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编结实践。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审美水平,传承中华传统手工艺。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结艺术的历史渊源、基本原理和常用材料;掌握基本编结技法,如平结、凤尾结等;能够独立完成一件简单的编结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编结艺术的魅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手工艺,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编结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水平。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践操作能力及与同学交流的情况。

2. 作品质量:评价学生完成的编结作品的质量、创意及技巧掌握程度。

3. 学习态度:评价学生对编结艺术的学习态度、兴趣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程度。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编结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了解其历史渊源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理论知识学习:讲解编结艺术的基本原理、常用材料及操作方法,让学生了解编结艺术的基础知识。

3. 实践操作: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4. 交流分享: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编结心得,分享作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编结艺术的魅力和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通过小测试或实际操作,检测学生对编结技法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项简单的编结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实践,巩固所学知识。

3. 作业评价:教师批改作业,评价学生完成情况及技巧掌握程度。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本次课程中的表现,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次课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编结艺术 教学设计

编结艺术 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2课编结艺术教材分析:《编结艺术》是人教版美术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的内容,本课的设计以欣赏编结艺术为切入点,让学生欣赏和感受中国结的独特艺术魅力,通过平结和双结的制作方法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结的编织方法,并学会创作简单的中国结。

设计思路:通过欣赏一些编结作品,提高学生对编结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不同的编结作品所表达的吉祥寓意,通过举例说明实用结和装饰结的区别,结合演示制作具有创新的中国结作品,用中国结作品来美化生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结的源流,感受编结的艺术魅力,了解其特征及文化内涵,提高审美情趣,掌握编结的材料及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一些编结艺术作品及生活中编结的一些实际应用,了解其艺术特征。

通过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动手学习编结的基本结法,并尝试制作简单的中国结饰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基本结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魅力,激发学生对编结艺术的热爱。

了解编结的寓意,学会懂得关爱他人,学会感恩与奉献。

教学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表现形式,掌握平结、吉祥结的编结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创新制作中国结作品。

教学方法:欣赏、讲解、演示和动手相结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结实物、录像图片,以及实物投影仪等电教设备。

学生准备:剪刀、打火机、镊子、丝线若干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一、中国结作品欣赏1.出示中国结实物,让学生欣赏,板书课题。

2.播放中国结图片3.你对中国结有哪些了解呢?你在哪里看到过中国结呢?它们表达的寓意是什么?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

二、中国结历史、寓意、特点1.结的历史发展及含义:中国结由于历史久远,其历史贯穿人类史始终,“结”在中国,象征力量、和谐,充满温暖的人际关系。

“结”还与“吉”谐音,绳与结产生的艺术,在中国人的心中有着吉祥、祈福、立志、辟邪等特殊的含义。

故被称为中国结。

2.中国结的特点:每个中国结从头到尾都是由一根丝线编结而成的,每个结都蕴含着一定的寓意。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编结艺术》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2课《编结艺术》

《编结艺术》开场语: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编结艺术》(板书:编结艺术)。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七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编结艺术》属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美术,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了解编结的相关知识,掌握编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作一个编结饰品。

提高学生的动手表达和创作能力。

二、说学情初中九年级的学生面对学业压力,对制作类型的手工美术课有较大的兴趣。

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学生心理,教学中多运用实物教具、学生自主体验等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视觉认识。

活跃学生的视觉思维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对编结艺术的兴趣,同时感受编结艺术带给生活的美好体验,体会创作的乐趣。

三、说教学目标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再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我想达到的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编结艺术的相关知识,掌握编结的基本制作方法并创作一个编结饰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讲解、演示、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民间工艺的魅力,激发对编结艺术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难点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结的内在涵义,掌握编结艺术中基本结的编结方法。

教学难点:制作一个完整的中国结作品。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课前的准备必不可少,因此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我的教学,同时采用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活跃美术课堂氛围。

在学法上,将自主学习与实践探究相结合,引导学生在做中玩,玩中学,学中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六、说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是具有主动性的人,所教授的知识需要引起学生的注意,符合他们的需要,从而才能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发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初三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编结艺术教案

初三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编结艺术教案

人教版初中美术教案分享第二单元情趣浓郁能工巧匠第二课编结艺术一、课题编结艺术二、课时1课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编结艺术作品,并通过学习体验编结,了解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3、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2、难点:能够正确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四、教学准备老师:多媒体课件,编结工具(编绳、剪刀)学生:编结工具(编绳、剪刀)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互动法。

做游戏: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请大家用手里的绳子,10秒之类打一个结。

时间到,学生展示,老师小结:男同学都喜欢打个死结,女同学打蝴蝶结。

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个中国结照片。

提问:同学们,认识这是什么吗?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见过它呢?学生回答+老师小结:中国结,过年过节的时候,在商场里、家里门上、手机链...老师导语:其实这个中国结,也是一种绳结,只不过比同学们10秒打的绳结工艺更加复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体验《编结艺术》,了解编结艺术的特征与文化内涵,学习亲手编制一个中国结。

(二)新课教学1、导入,绳结的含义和演变老师导语:绳结是绳子和结构成的艺术。

绳子是材质,结是工艺。

两者分别都有特殊含义,绳代表正直,结是“吉”的谐音绳结在中国有祈福、吉祥、立志的寓意。

新媒体课件展示一组绳结演变的照片。

老师讲授:我们从这一组绳结的演变,来看看绳结材质的多样。

兵马俑的发髻是一个用自己头发梳成绳再编制的发结,这个结叫“立志结”,壮士立志保家卫国。

中间是一副砖画,对象是三位神话人物--西王母、伏羲和女娲,传说伏羲和女娲下半身是蛇,它们盘在一起为“同心结”。

最后看看一组发饰--发簪,用彩色的线编制成了装饰用的结。

2、绳结的作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不同作用的绳结。

学生讨论+老师小结:实用功能:编制渔网-捕鱼,登山结-登山的时候保护安全装饰功能:中国结挂饰-挂在家里烘托氛围3、扩展思维提问:同学们,大家回忆一下,平时见过的中国结还有哪些?你最喜欢哪款,为什么?学生讨论+老师小结:扇子的扇坠装饰、车上的挂件、书包上的挂件、衣服上的装饰挂件,喜欢颜色搭配合理、造型经典又新颖的。

《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第2课编结艺术》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美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编结艺术》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编结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起源;2. 掌握简单的编结基本技巧;3. 尝试完成一件编结艺术作品,培养审美和动手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节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编结艺术的基础知识和技巧。

具体作业内容如下:1. 理论学习: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学习编结艺术的定义、分类和起源。

重点介绍编结材料的选择与搭配,以及不同编结方法的特点和适用场合。

2. 技巧练习: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练习编结的基本手法,如平结、编织等。

教师将演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3. 创作实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自行设计并完成一件编结艺术作品。

作品可以结合自己的创意和喜好,使用不同材料和编结方法进行创作。

三、作业要求在完成本节课程作业时,学生需注意以下几点:1. 认真听讲:在理论学习阶段,学生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编结艺术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练习到位:在技巧练习阶段,学生应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练习,确保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创意表达:在创作实践阶段,学生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力,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作品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和实用性。

4. 安全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造成伤害。

四、作业评价本节课程的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掌握程度:评价学生对编结艺术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2. 技巧熟练度:评价学生操作编结工具的熟练程度以及操作的正确性。

3. 作品创意性:评价学生作品的创意和独特性。

4. 作品完成度:评价学生作品的完成度和质量。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包括:1. 对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巧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3. 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学习,分享编结经验和技巧;4. 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第2课 编结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 编结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

第2课编结艺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知道编结是织物装饰的一种手工艺方法。

2.熟悉编结制作的基本工具、基本结构和基本织物组织形式。

3.了解编结艺术在装饰、服装和家居等方面的应用。

教学重点
1.掌握编结制作的基本工具和基本结构。

2.熟悉编结的基本织物组织形式。

教学难点
1.熟练掌握编结技艺。

2.了解编结在多个领域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引入:教师介绍编结艺术的概念,为学生打开思路,引起学生兴趣。

2.知识点讲解:
–编结的基本工具:织执、编勾、编梭等。

–编结的基本结构:抓结、编结、密结等。

–编结的基本织物组织形式:平织、提花等。

3.实践操作:学生手持编结工具进行编结操作,教师现场指导操作流程,亲自示范编结技巧。

4.综合运用: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制作编结小物品,如手机挂件、手链等。

可以发挥个人创意和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互相分享和欣赏优秀作品。

5.拓展延伸:介绍编结在现实生活、工艺美术、服装设计等领域的应用,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将所学创新运用到实际生活和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

课堂效果
经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学生掌握了编结制作的基本工具、基本结构和基本织物组织形式,能够进行基本的编结实践操作,了解编结艺术在装饰、服装和家居等方面的应用,并能够进行创新、拓展和延伸,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意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结艺术》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回盘长结的编织、整理和造型;
2、通过学生的反复练习,在头脑中形成盘长结的结构模型,形成空间立体思维能力,智慧大脑;同时灵巧双手,实现观察、思维和双手实现的协调;
3、磨练学生勇敢、坚韧的学习品质,培养乐学、互助的学习精神;
4、引导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有意义的中国结作品创作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徒手编织两回盘长结
教学难点
徒手编织两回盘长结
课前准备
1、上课用品发放(中国结编织绳等)
2、成绩评价表发放
3、笔记等准备工作检查
4、教师用品:编结绳、剪刀等
教具准备
1、大型中国结实物
2、实物投影展台
3、电脑及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自动播放中国结作品)
(课堂以PPT课件为引导)
复习提问(引入):
1、盘长结编结原理、方法(学生回答,投影文字巩固)
2、两回盘长结编结步骤(学生回答,投影编结次序图注释)
新课:两回盘长结的编织、整理和造型
(PPT引导编结,统计完成者,优秀学生协助,逐一步骤过关)
1、两回盘长结的编织
1) 右绳完成上方抛绳圈2圈(认清上方两组根);
2) 左绳做左方第一绳圈,外包相交;
3) 右绳做右方第一绳圈,穿入相交;
4) 左绳做左方第二绳圈,外包相交;
5) 右绳做右方第二绳圈,穿入相交;
6) 抽上方2组根(2根绳同时抽),换手;
7) 从中心耳翼开始,观察、整理成一根一圈一根一圈(根固定,圈可拉,圈转向自己);
8) 左下留耳翼后,先在结上面依次穿过2个绳圈,穿过中心耳翼至结反面,再依次穿过2个绳圈返回,实现从下向上一穿一包一穿一包;
9) 全部放开,观察下方第二绳圈应在位置(2并列绳子中),将食指伸进结中,分开并列绳子,先在结上面穿过下层相交绳,实现一上一下的网格结构;再从相应的耳翼穿至结反面,同样将食指伸进结中,分开并列绳子,穿过下层相交绳,实现一上一下的网格结构。

(检查完成情况,困难者除提供帮助外,可借给另色编好的中国结进行下一步学习)
2、两回盘长结的整理和造型
1) 收紧:一边扶绳结,一边抽耳翼根(两根同时),分多次收紧所有耳根;
2) 整理:从中间结开始分左右循序向末端整理耳翼和结;
3) 造型:
a.中心耳翼取食指长度,两边六耳翼取拇指中间关节长度
b.中心耳翼取食指长度,两边2个中心耳翼取约2厘米长,其余4耳翼收进
c. 中心耳翼取约6厘米,两边2个中心耳翼取约2厘米,其余4耳翼取约1厘米。

3、中国结作品创作准备
1) 欲表达的含义
2) 创作思路
3) 盘长结及配件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