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合集下载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战略研究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战略研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特征。在这些定位内容 中,空间定位是灵
魂 ,产业 定 位 是基 础 ,功 能定 位 是核 心 。 在 我 国近年 来 一些 新 区的定 位 中 ,还特 别
二、新区的产业选择
新 区产 业 选 择 对 于 新 区 的持 续 、快
表 1 主 要新 区战 略定位
新区名称 战略定位
依托京津冀 、服务环渤海 、辐射 “ 三北”、面向东北亚 ,努力建设成为我 国北方对 滨海新区 外开放的门户 、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 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 流 中心 ,逐步 成为 经济 繁荣 、社 会 和谐 、环境 优美 的宜 居生 态型新 城 区 。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 ,中国内陆重要 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 两 江新 区 基地 ,长江 上游 地 区金 融 中心 和创 新 中心 ,内陆地 区对外 开 放 的重要 门户 ,科 学 业 发展 的示 范窗 口。 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 区和生态 田园新城 ,引领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 西 咸新 区 地建 设 的 国家级 新 区 ,彰 显秦 汉 文 明 、推 动 国际文 化 交流 的 历史 文化 基 地 ,统筹 高 科技 资 源的新 兴产 业集 聚 区 ,城 乡统筹 发展 的一体 化建设 示 范 区。 天府新区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 兰州新区 甘肃层面 :新 区将成为传统优势产业和现代化服务业的扩展区 ,沟通全省的重要交 通 枢纽 和物流 中心 ,实 现全 省跨越 式 发展 的重 要经 济增 长极 。 南沙新区 国际智慧海滨城市、粤港澳全面合作的国家级新区、珠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的新枢纽。
【 图分 类号 】F 9 。 中 2 11 近 年来 ,我 国城 市新 区呈 快速 发展 的 区 自 身优 势和劣势 、 遇与挑战深入分析 的 机 势 头 ,除 滨海 新 区 、两江 新 区 、西咸 新 区 基础上 , 通过 确定新区在区域当中的位置及

雄安新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雄安新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雄安新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雄安新区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雄安新区作为我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优化空间布局的重要举措,将成为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发展的典范。

在雄安新区社会实践活动中,我充分体验到了这里的发展前景和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雄安新区的建设和发展,也对以后的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

以下是我在雄安新区社会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二、实践内容我所参与的雄安新区社会实践活动主要包括参观雄安新区的规划展览馆、参观雄安新区的建设项目、与当地居民交流等。

1.参观雄安新区规划展览馆雄安新区规划展览馆是一个集展览、教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馆,通过模型、图片、文字等形式展示了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

在展览馆中,我深入了解了雄安新区的整体规划、重点项目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

展览馆展示了雄安新区的六个发展方向,包括发展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创新型企业,打造宜居优美的生活环境,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

通过参观规划展览馆,我深刻体会到了雄安新区的未来潜力和发展方向。

2.参观雄安新区的建设项目在实践活动中,我参观了雄安新区的一些重要建设项目,包括新区的高铁站、标志性建筑等。

这些建设项目的规模和设计都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展示了雄安新区的新颖和先进。

3.与当地居民交流在实践活动中,我还有幸与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对雄安新区的期待和建设情况。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雄安新区的发展进程和社会变化。

同时,我也了解到了一些当地居民在雄安新区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三、心得体会通过参与雄安新区的社会实践,我得到了很多启示和思考。

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心得体会。

1.城市规划的重要性雄安新区的规划和建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城市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环节。

只有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我们应该注重城市的功能布局,合理规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活条件。

基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浅析新城新区建设

基于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浅析新城新区建设

中国社会发展背景下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思考摘要:今年来,国家相继批准设立了重庆两江新区、广州南沙新区、兰州兰白新区等一批国家级新区。

而地方省、市、县等各级政府规划建设的各级各类新城新区更是琳琅满目。

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新区新城现象的原因,并以西安为例,简要的分析了新区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

关键词:形成新区必要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城市的发展壮大更是日新月异,曾经的砖瓦平房被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取代,曾经的街巷里坊被四通八达的高架立交取代,曾经无人问津的郊区被规划成高楼林立的居住小区。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作为城镇化重要阵地之一的城市,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交通压力节节攀升,环境问题日益显著。

城市以旧城为中心不断向四周辐射,”摊大饼”和对于旧城的大拆大建一度成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手段。

然而,以单核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手段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交通出行距离的增加,拆建造成的社会矛盾,热岛效应的影响面的扩大,古城风貌面目全非以及旧城记忆的丢失等等。

在这样的局面下,依托于旧城形成新城和新区的发展模式,将城市核心由单核变为多核的发展理念就成了新的选择。

在建设新城新区的探索中,自浦东区在我国大都市上海崛起并成为我国新区在各种理念上成功的案例后,我国的新区建设迅速争夺,各新区功能齐全,完全具备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现代化、高科技、生态文明、以人为本、多功能等成为了各新区发展的关键词。

1.城市新区与新城现象的必要性探索城市新区与新城的出现,打破了原有的城市结构,成为城市的一个个副中心,使城市由原来的单核体系变为多核体系,这样的现象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

1.1经济原因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日趋成熟,生产力被大大解放了,新的生产力促成了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

经济结构的转型已经成为了不可逆的走势,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从低技术含量转向高技术含量,从旧的产业中脱胎产生新的产业,尤其是信息化使得原有的经营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浅谈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浅谈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

浅谈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浅谈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浅谈新区开发建设的几点对策和建议“十一五”期间,市城市规划坚持“以邕江为轴线,西建东扩,完善江北,提升江南,重点向南”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建设新区,再造一个新的发展战略。

这是发展中一个突破性的转折点,必将带动江南区、区、及整个江南乃至的全方位开放与全方位发展,托起城市经济起飞的新希望。

新区规划范围175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范围18平方公里,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城市中心区,更是一个融入自然的生态城市典范。

几年来,区、开区等“近水楼台”的城区和重点产业园区更是抓住了发展的有利时机,扬鞭策马、砥砺前行,新区开发建设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但是客观的讲,目前我们的工作距离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目标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项目融资难度大,用地指标不足,征地拆迁难,项目推进难等问题不同程度影响了新区开发建设的进度和力度。

下面,我个人就从区新区开发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粗略的谈谈当前新区开发几点看法。

一、区新区开发建设现状区是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新区开发建设的区域当中。

随着北部湾开放开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市积极抢占开放开发的制高点,大力推进“一号工程”新区的开发建设。

这对区来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近年来,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带领全城区广大干部群众,面对城区经济发展基础薄弱,发展条件相对不足的现实,紧紧抓住市实施“向南扩展,建设新区”战略给城区带来牵引和幅射作用的良机,进一步步理清思路,深入实施“一港两江三区三带”的发展战略,弘扬“团结奋进、实干图强”的精神,以新区建设促进城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实现了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经济指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全城区财政收入的增长率达62.72%,位居全市首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和4亿元,增长率分别达57.3%和34.6%,增速位居全市第一。

其中新区范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和财政收入占全城区比重达85%;为全城区经济社会平稳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城市新区大型居住区规划的几点思考——以苏州东沙湖西居住区概念规划为例

城市新区大型居住区规划的几点思考——以苏州东沙湖西居住区概念规划为例
城 市 角度 出发 ,城 市 的任何一 个区域都 必须 与城 市
411 ..变化 的沿 街 空 间 规 划 在 现 代 大 道 与 钟 南 街 交 汇 处 , 建筑 退 后 形 成 公 共
主 要 由 1 层 板 式 住 宅 围 合 , 建 筑 排 列 成 连 续 蜿 蜒 的 曲线 开 8 式 ,以形成流 动变 化的空 间形态 。公建前 广场周 边 由1 8
广场 ,同时星堂街 至西 河段 、星华街 至 东河段 建筑 以板 式
高 层 为 主 , 空 间 较 为 紧 密 ,西 河 至 东 河 段 建 筑 以 点 式 为
2 层点 式公建 围合 ,开 敞通透 的广场 空 间面 向城市 ,资 知 5 最 大限度 的共享 ,成 为城 市空间系统 的一个重要 节点 。 6城市角度 的文脉延续思路一 . 体现苏州地方文化
周 边 配 套 差
313 “ .. 城市项链 ”的功 能布局结 构 为将居住 区主 要公共 设施 与周边地 区相 整合 ,规划 提
出了 “ 城市项链 ”的功 能布局 结构,具体 为 : 在 居住 区 中央 形成一 条贯 穿东西 的城市 公共 绿带—— 邻 里公 园 ,将 邻里 中心 、中小学 、商 业设施 、休 闲节 点等 公 共设施 依次布 置在 邻里 公园两 侧 ,与规划 区东 西两个 城
规划的几点思考
以苏 州东沙湖西居住 区概念规划为例
■ 严铮
近 年 来在 各 个 城 市 新 区 ,大 型 居住 区 的开 发 方兴 未
艾。 本文就 以 《 苏州东 沙湖西 居住 区概 念规划 》为例 ,针
对城市新 区中规划面积超过 1 O 公顷的大型居 住区的规划 设 O 计 提出一些浅薄 的看法。 1项 目概况 . 苏 州东 沙湖西 居住 区位于 苏州工 业园 区内 ,距 园 区中

对建设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思考

对建设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思考

对建设雄安新区未来之城的思考【摘要】雄安新区作为中国新一代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未来城市规划的重要使命。

本文首先介绍了雄安新区的定位和意义,探讨了其建设背景以及未来发展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未来之城应该具备的特点,如推动科技创新、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加强产业发展和提升民生福祉。

最后总结指出,雄安新区的成功建设对我国未来城市规划和发展至关重要,必须抓住机遇,积极落实各项建设任务,使雄安新区成为未来之城的典范。

这些举措不仅将推动雄安新区的蓬勃发展,也将为全国城市建设提供宝贵经验。

雄安新区所展现的城市未来形态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城市发展朝着智慧、绿色、现代、创新、和谐的方向迈进。

【关键词】雄安新区、未来之城、建设、发展、科技创新、智慧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城市、产业发展、经济转型、民生福祉、和谐社会、城市规划、重要意义、机遇、建设任务、典范。

1. 引言1.1 雄安新区定位和意义雄安新区作为国家重点规划的新城区,位于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交界处,其定位和意义非常重要。

雄安新区被定位为首都副中心,将承担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任务,缓解北京城市人口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

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将引领未来城市发展新模式,探索城市治理和社会管理新机制,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试验区。

雄安新区还将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支点,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升整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雄安新区的定位和意义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更是为了构建未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城市与乡村、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1.2 雄安新区建设的背景雄安新区位于河北省境内,距离北京约100公里,是我国政府提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雄安新区建设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17年4月,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旨在缓解北京市人口过剩和非首都功能过度集中的问题,推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向周边地区疏解。

城市建设考察心得体会

城市建设考察心得体会

城市建设考察心得体会通过城市建设考察,读城市的建设更有信心,从考察活动中受益匪浅。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城市建设考察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城市建设考察心得体会篇1根据市委领导的指示,3月3日至7日,市委办组成的考察组一行5人赴##杭州、衢州和萧山,就两市一区的城市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考察。

所到市(区)对我们这次考察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配合,分别召开了3场专题座谈会,并安排我们现场参观了城市新区、开发园区和部分城建重点项目。

虽然这次考察活动时间短暂,情况了解不够全面深入,但一路所见所闻,让我们感触很深。

一、总体感受这次##之行,我们的直观印象是,##的城市化进程势头迅猛,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城市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特别是环杭州湾地区城市圈已基本形成,城市集群正在崛起,城乡一体化的格局逐渐显现。

一是城市化的理念新、起点高、思路活。

杭州市提出了“##省省会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的城市定位,并按照“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的发展战略,构筑“一主三副、双轴六组团、六条生态带”的城市框架,城市规划的外延大大超出了以往的城市概念,着力从3个层次推进城市化:一个层次抓主动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地区的分工与合作,共同构建长三角城市群;一个层次是以高速快捷的城市路网为依托,以产业为连接,着手打造环杭州湾城市带;一个层次抓中心城镇建设,集中力量发展13个中心城镇,通过撤乡并镇,有效扩张乡镇行政区划,推动其向5-10万人的小城市方向发展。

萧山市提出了把城市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题,确立了以工业化支撑城市化,以城市化提升工业化,以提升工业化与加快城市化整体推进萧山现代化的工作思路,把“实力萧山、活力萧山、魅力萧山”作为推进城市化的总体目标,着手实施由强市型向都市型转变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在江南新城的规划建设中起步高、手笔大,确立了建设“杭州浦东”的目标定位。

衢州市提出越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越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观点,并立足自身条件,大胆提出借力发展的思路,一手抓接轨上海、一手抓山海协作,通过开展“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活动,积极开展城市招商,加快了外来资本参与城市的开发和建设,有效地解决由于区位造成的制约因素。

现代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现代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分析与探讨

现代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分析与探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和现代化进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开始将新区规划和建设纳入到了城市发展规划当中,现阶段,我国城市发展开始从“扩大城市面积”转向了“提升城建质量”,城市化建设也逐渐升级。

当前,在进行城市新区的规划和策划时,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将错位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等作为优先发展战略方针。

然而在实际进行城市新区开发和发展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城市对于新区规划存在认识误区以及规划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

本文基于此,对现代城市进行新区规划的基本要求做了介绍,分析了现代城市进行新区规划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要素,以期为相关工作者给提供指导和帮助。

关键词:现代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要素;要求一、现代陈俄国是新区规划的基本要求1.1构建具有综合配套功能的新区对于城市新区来说,其在规划和建设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保障其在建设完成后独立运营。

由于城市新区是在原城市规模的基础上进行建设的,且新区的现代化水平较之于原城市普遍较高,当城市的财政无法给予新区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时,新区必须要保证自身的经济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

因此,确保新区内部具有综合多样的配套功能区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新区内部必须配备全面的综合生活配套机构和设施,诸如零售部门、CBD区、居民生活住宅区、教育机构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等。

通过构建这些基础生活设施,首先能够实现老城区居民生活资源紧张的情况,切实保障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其次,在当前我国城市农民工数量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城市公共资源紧张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在新区建设过程中构建完善的综合配套功能区,能够实现城市新增人口有效吸收,为城市新移民提供生活、工作、教育以及医疗的场所;第三,通过构建综合配套功能区,能够为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确保新区的经济发展不依赖老城区。

新城开发的研究回顾、反思与新思路

新城开发的研究回顾、反思与新思路

新城开发的研究回顾、反思与新思路【摘要】新城开发是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开发资金问题是相关研究的焦点与核心。

在解决这一核心难题时,我们的一贯思路是借鉴发达国家的开发经验。

然而这种思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从新城开发的研究主线出发,回顾总结了自“田园城市”以来新城开发的两类研究重点,并指出了我国新城开发相关研究中的不足。

文章最后从新城开发的核心难点出发对新城模式进行了一系列反思,明确指出资金难题的根源所在。

并针对此大胆的提出新城开发的新思路。

【关键词】新城开发;新城模式;融资;先城后市;先市后城1、引言中国作为正在崛起中的发展中人口大国,其城市化进程尤其的受到了世界范围的关注。

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 e. stiglitz)教授曾经预言:美国的高科技和中国的城市化,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主题。

如今看来一点都不假。

中国当下正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发展阶段,新区建设与新城开发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范围内铺展开来。

“新城”在我国成为一个很热的事物,不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中大量引入新城,甚至连一些中小城市也提出了要建新城。

具粗略统计,全国各级地方政府规划建设的新城数量可能数以百计甚至千计[1]。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下,新城开发势在必行。

然而,新城开发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往往具有较高市场风险与较低的投资回报。

其开发的成败与效益关乎人民的福祉。

因此关于新城开发的研究便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立足于新城开发的模式,就历来的新城开发实践与相关研究作总结与反思,并针对以往新城开发模式所共有的模式弊端,提出新城开发与研究的新思路。

2、新城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回顾仿似但凡新城开发的研究,都需要向霍华德(ebenezer howard)先生致敬,此处也不例外。

19世纪末,英国的霍华德先生针对伦敦地区的社会问题,在其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tomorrow:a peaceful path to real reform,1898)中首次提出了“田园城市”的思想,以解决工业革命后的城市社会“病态”问题。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摘要]国家级城市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先行先试上承载着探索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使命。

各新区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布局方面,抢占产业制高点和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普遍采用的模式。

新区空间结构布局的思路,应明确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采取“多中心、组团式”模式,并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的距离,配套设置与主导产业相应的功能区,通过产业规划和城市功能空间规划实现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新区建设应成立综合规划与协调机构,采取统分结合管理体制,并倾向于高层政府权力集中。

国家级城市新区应突出城市新区发展建设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城市新区;战略定位;功能布局;产业选择;体制机制创新The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districts in ChinaJIANG Ming, LEI Zhong-min, QU Hui-q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level urban districts, a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is also a great mission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for co-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nd tentative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strategy on urban district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national urban districts is put forward. By studying the selection and layout modes of the new leading industry, we find that reach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industry,an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s are the widely used models. We set up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of the leadingindustry by discussing the ideas of the new city space structure layout,clearing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taking“multi-centered,group development”mode, keeping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central city to achiev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industry planning and urban function space planning. We suggest that in constructing a new urban district,we should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organism, a un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high power concentrated government by summariz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city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we also suggest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e value concept of outstanding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reform the urban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system,strengthe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innovative mode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 words:new urban districts;strategic positioning;function layout; industry selection; 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国家城市新区定位有所差异,但其功能已超越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统筹城乡、民生等诸多改革领域。

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探讨

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探讨

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探讨城市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复杂性的过程,在城市化进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新区规划与开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人口流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的因素,并与周边城市相协调,实现全面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规划考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社会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城市新区规划应该具有长远眼光和可操作性。

新区规划应该与整体城市发展战略相衔接,明确发展目标和定位,科学规划用地结构和功能布局,合理配置资源和公共服务设施。

规划制定者还应积极引导和吸引相关产业和人才进入新区,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

同时,规划应具备可操作性,采用分步实施的方式,分阶段完成各项建设任务,逐步完善新区功能和配套设施。

其次,土地利用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重要环节。

土地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资源,新区规划应做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浪费和不当占用。

规划制定者应科学确定用地总量和用地结构,优化土地利用方式,提高用地的效益和绩效。

同时,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规划还应合理设置绿地、湿地和水域,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实现生态与经济的良性互动。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新区规划应充分考虑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和布局,合理规划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公共设施的建设,为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同时,规划应注意提前布局和规划配套设施,如学校、医院、市场等,满足新区居民的日常需求。

此外,还应考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优化公共交通网络和道路网,提供多元化的交通方式选择。

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新区规划与建设的核心目标。

规划制定者应注重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吸引引导发展产业和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新区规划还应积极引入创新创业和科技研发机构,促进城市的创新驱动发展。

同时,规划制定者应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生问题,为新区居民提供良好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业务,缩小城乡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成效与问题

国家级新区开发建设的成效与问题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和城市转型,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成为一种重要的发展模式。

自1984年起,中国政府先后设立了多个国家级新区,如深圳特区、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

这些新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新区的设立为当地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新区通常集中了大量的资源,如政策、资金、人才等,这为当地企业提供了发展的基础条件。

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家级新区成为了实施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和高新技术企业,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

深圳特区之初依靠外资和出口导向型经济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先行者和窗口。

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也促进了城市转型和功能升级。

新区往往是城市发展的前沿阵地,具有更大的规划空间和更灵活的政策环境。

通过引进先进的产业和技术,新区能够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转型和升级。

天津滨海新区通过引进跨国公司和高科技企业,推动了当地产业从传统制造业向高新技术和服务业的转型。

同样,浦东新区在上海城市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带动作用,从一个农田变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国际金融和商贸中心。

国家级新区的开发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新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需要关注。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一些新区存在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

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一些新区的环境质量出现了下降,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健康风险。

一些新区的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

这些新区在开始阶段可能吸引了大量的资源和投资,但由于缺乏核心优势和创新能力,发展难以为继。

一些新区只重复了传统的发展模式,缺乏独特的创新和竞争优势,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无效竞争。

新区的规划和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新区的规划不够科学和系统,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考和协调,导致了不同领域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协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家级新区需要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实践。

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者简介:岳伟,男,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㊁区域经济等㊂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以贵阳贵安新区为例岳㊀伟(贵州民族大学,贵州贵阳550025)摘㊀要:所谓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就是既要解决中心城市大城市病,产业发展超出城市配套,住房教育医疗交通超负荷运转;同时又要改变新区鬼城产业发展落后城市配套的现状,聚人气聚财气聚城市功能要素㊂要科学回答 融什么㊁怎么融 ,即统筹基础设施建设㊁做好体制顶层设计㊁推动产业产城融合;坚持质量变革㊁效率变革㊁动力变革㊂关键词: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 三大变革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2.0040㊀引言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根据国家发展战略方向而设立的国家级重大发展功能综合先行区,现共有19个国家级新区,除舟山群岛新区,其余新区均紧邻省会级中心城市,利于发挥省会级中心城市的经济要素辐射溢出效应㊂西部新区发展乏力无不因为所邻中心城市实力不足,缺乏产业的支撑,如何高质量发展国家级新区破解发展难题,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的模式正应运而生㊂融合发展就是既要解决中心城市大城市病,即:产业发展超出城市配套,住房教育医疗交通超负荷运转;同时又要改变新区鬼城产业发展落后于城市配套现状,聚人气聚财气聚城市功能要素,合理配置和整合两城资源,实现1+1>2的放大效应㊂以贵阳贵安为例,贵阳,虽有8034平方千米行政面积,但以山地㊁丘陵为主,坝地较少,仅912平方千米,缺少产业发展的承载空间;贵安新区具有贵州作为山地省难得的发展大都市所需的大片平地区域优势,但缺少人气㊁商气㊂融合发展,对于贵阳市,有利于拓展其发展空间㊁提高贵阳城市形象,把贵阳的龙头舞起来,在区域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对于贵安新区,依靠中心城市的发展溢出效应,夯实产业化,加速城市化进程㊂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要回答 融什么㊁怎么融 的问题,对此,本文以贵阳贵安为例,基于 三大变革 ,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愿景可从三个方面推进㊂1㊀融合发展着力点1.1㊀坚持质量变革,统筹中心城区国家级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敢于大手笔高档次适度超前谋划深入调查研究,实施 走出去引进来 的发展战略,边干边总结,总结他区和本区发展的成功经验,及时汲取他地教训,纠正本地发展偏差,注重高质量变革,科学合理做好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功能划分的工作㊂高规格规划,高水平建设,把中心城市规模效应发挥好,把国家级新区的国家级文章做好,实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所需要的交通㊁水利㊁环保㊁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得以保证,使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教育医疗㊁社保养老㊁文化体育等社会发展事业同城化㊁一体化㊁均等化㊁无差别化发展,吸引新区聚人气财气,甚至适当超前规划更能把新区高质量发展成为生态良好㊁环境优美㊁人文和谐宜居宜业的现代化都市新区㊂贵阳㊁贵安科学规划,结合两地实际,谋划构建 多中心㊁组团式㊁网络化㊁集约型 的 大贵阳都市圈 ,推动两地区域间的功能整合和升级,打造黔中城市群核心区㊂要把贵阳贵安放在同一张蓝图中高起点适度超前谋划,发挥云岩区㊁南明区㊁花溪区㊁观山湖区㊁清镇市等重点区域经济动力溢出效应,结合各自优势,科学合理规划,确保贵阳贵安各个功能区各具特色㊁协同作战㊁同城发展㊂贵阳贵安融合发展,除了各自交通路网完善推进,更为关键的是加强两地交通市政互联互通工程,加快推动城市干道㊁轨道交通㊁有轨电车互联互通㊂交通路网互联互通是贵阳㊁贵安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设施保证,包括 四高四铁四轨九干线 立体综合交通网,用 八横十二纵 撑起贵阳贵安市政交通互联互通骨架路网㊂两地互联互通的关键是轨道交通S1号线的开工建设,该线西连贵州第二高铁站贵安站,途经贵安生态新城㊁金竹生态新城腹地,东抵贵阳主城区,打造贵阳贵安零拥堵互联互通交通融合㊁人城空间融合㊁心理融合还需要公交地铁一卡通,贵安新区范围内户籍㊁医保㊁机动车牌照与贵阳同城化㊁一体化融合,贵阳贵安要切实做好公共服务配套优㊃01㊃质化㊁均衡化㊁同等化,鼓励发动主体融合,运用多元主体,把贵阳优质教育资源溢出到贵安兴办分校,打造两地教育融合发展共同体㊂贵阳贵安融合发展的 六网会战 不只局限于 铁公基 的传统基建,还应包括新基建,全面铺开两地供水㊁供气㊁供电㊁地下管网㊁信息技术互联网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突出质量变革,高起点规划统筹,高品质特色彰显,形成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宜居宜业生态精致的现代化都市,学习苏州 小桥流水,白墙黑瓦 城市影像,贵阳贵安融合下的贵安新区努力实现国家战略目标,打造 绿水㊁青山㊁红瓦㊁白墙 海绵田园城市,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㊂1.2㊀坚持效率变革,做好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体制政策顶层设置新区开发成败的关键需要中央㊁省级㊁地方三级联动,但中央的支持更多是允许地方政府先行先试,不可能单独对某一区域在资金项目等方面特殊照顾,所以省级政府㊁新区管委会如何运用中央赋予其战略实验发展红利,不负中央重托,是一个很需要智慧的工作㊂一般设立新区都较为远离主城区,发展基础可以说一张白纸,实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实现区融合发展是两地优势互补㊁共建共享高质量发展资源实现新区成功开发的可行性选择路径㊂融什么,怎么融呢?关键做到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交通互联互通㊁产业相互配套㊁环保联防联治㊁公共服务设施共用共享,推动以产兴城㊁以城促产㊁产城融合㊂而实现这一切,必须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坚持效率变革,提高推动工作的执行力㊁战斗力,坚决杜绝懒政㊁怠政㊁推诿扯皮等不良政治风气,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㊂贵安新区采用的行政运行体制借鉴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模式,只设 新区+乡镇 两个层级,省去县级行政,两级扁平化管理,推行大部门制和雇员制,为贵阳市整体接管贵安新区在行政设置上提供了实际意义的管理模式,但为了降低贵阳接管贵安两地融合的阻力,贵安新区党工委㊁管委会主要负责人正厅级职级需保持不变,正厅级干部由省委任命,副厅级干部由贵阳市会商省委组织部任命,同时贵阳市委书记兼任新区党工委主任㊁市长兼任新区管委会主任,特别是贵阳市委书记同时又是省委常委,这种政治安排能够保证两地融合发展中行政效率的提高㊂利用好两地党政联席会议机制,两地具体职能部门做好交接融合工作㊁加快职能划转,贵安新区党工委㊁管委会作为省委㊁省政府派出机构,利用所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实现贵阳生产要素有效流向贵安,壮大贵安新区经济活力和实力,其他职能顺利划转贵阳市统一管理㊂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为避免统计重复计算,GDP可计入贵阳市,做大贵阳经济总量,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㊂贵阳贵安基于效率变革的体制政策顶层设置,不能局限于政府层面,更应该形成社会㊁企业㊁民众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融合机制,直面社会热点㊁企业痛点和个人难点动态变革㊁科学管理㊁高效施政㊂1.3㊀坚持动力变革,推进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形成具有本地优势的产业集群贵阳贵安两地最大的优势就是生态,贵阳贵安融合发展必须始终基于这一最大实际出发考虑问题;贵阳贵安两地最大的短板就是实体经济发展不足,但又不能饥不择食㊂高污染㊁高能耗㊁高排放三高企业坚决不能引进,必须坚持动力变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始终以新技术㊁新材料㊁新能源三新产业为引进方向,走出一条有别于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这不仅是贵阳贵安两地更是整个贵州省最大的政治㊂贵安贵阳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要有紧迫感㊁要有决心㊁要有定力㊁更要有信心㊂贵阳贵安发展的大数据㊁大健康㊁大旅游等新兴产业可以说是最能发挥其气候凉爽㊁风景优美㊁地质结构稳定㊁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贵阳贵安产业融合就是要你中有我㊁我中有你,产业发展㊁要素配置要统一规划㊁协同作战,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竞争为迸发活力提高合作的基础,合作为实现1+1>2效应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对于贵安新区必须更加强调产城融合,以产兴城㊁以城聚产㊁产城联动,始终把产业发展做强做大㊂实体经济作为贵安新区开发成败的 牛鼻子 工程,营造 融合必谈实体经济㊁发展必谈实体经济㊁干事创业必谈实体经济 的浓厚氛围,在贵阳贵安神奇的大地形成最能发挥两地比较优势的提升中国志气㊁彰显贵州骨气㊁夯实贵阳贵安底气的产业集群㊂对于贵阳贵安产业融合㊁产城融合㊁发展实体经济有如下几点建议:先行探索贵阳贵安 飞地经济 模式,即贵阳研发贵安生产㊁贵阳办公贵安加工㊁贵阳市场贵安制造㊁贵阳总部贵安基地的新型实体经济产业园区㊂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利用政府有形之手积极推动贵阳六城区㊁清镇市和四个国家级开发区在贵安新区设立各区贵安园区,充分利用好新区各项优惠政策,为实体经济企业做好服务;坚决避免贵阳各区之间㊁贵阳贵安之间行业同质㊁恶性竞争,做好统一规划,积极分工合作,实现错位发展,如观山湖区经开区贵安新区均有汽车制造,贵阳贵安同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发展集聚区等,这难免存在竞争,竞争是发展的动力,但恶性竞争特别同一区域的重复建设对地方经济建设伤害巨大,贵阳布局的优势产业企业,贵安新区为贵阳做好上下游配套企业生产,延长生产链,同理,贵安新区布局的优势产业企业,贵阳为之做好配套服务,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楼宇经济,包括人力外包㊁财务外包㊁大数据云计算应用等,实现两地产业融合;抓 二八定律 关键少数,结合本地区产业规划,注重引进诸如美的㊁正威㊁浪潮㊁新希望㊁㊃11㊃华大基因㊁赛峰㊁特斯拉㊁梅里亚等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没有条件的,可以培育贵阳本地的老干妈㊁满帮等成为大型巨头公司,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带动作用,一个企业一个园区,一个园区一个行业,实现贵阳贵安 一品一业㊁百业富贵 ,补齐实体经济发展的短板;充分利用大型集团的行业带动力,不仅一个重要企业带动形成一个行业一个产业,更重要要延伸发展相近行业产业,比如利用华为云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发展大数据技术支持㊁华为技术培训基地,服务器㊁华为智能手机生产等实体经济㊂2㊀结语与展望中心城市国家级新区融合发展是实现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提高和国家级新区成功开发的积极可行的选择路径,以贵阳贵安为例,必须坚持质量㊁效率㊁动力三大变革,从基础设施㊁机制设置㊁产业互动上融合发展㊂参考文献[1]贾若祥.促进国家级新区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J].中国发展观察,2016,(17).[2]薄文广,安虎森.我国区域发展思路的演进与未来展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3).[3]汪东,王陈伟,侯敏,等.国家级新区主要指标比较及其发展对策[J].开发研究,2017,(01).云南多民族葫芦笙传说与中华文化认同李㊀丹(云南商务信息工程学校,云南昆明650000)摘㊀要:云南作为葫芦笙的主要流传地,其葫芦笙文化为多个民族共创㊁共享㊁共传,尤其是在起源传说方面,葫芦笙起源有着多样化的叙事,各个民族之间,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㊂这种文化既促进了民族成员内部的凝聚力,也外化成为不同民族之间交往的纽带,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部分㊂关键词:葫芦笙;起源叙事;多样性;共享;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图分类号:F2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doi:10.19311/ki.1672-3198.2023.12.0050㊀引言葫芦笙是我国西南地区特有的文化现象, 葫芦笙主要流行于云南,广西㊁四川㊁贵州部分地区亦有流传㊂使用葫芦笙的民族有彝㊁佤㊁怒㊁纳西㊁傈僳㊁哈尼㊁普米 ㊂云南地区是葫芦笙的主要流传地,从澜沧的拉祜族到佤族,怒江的傈僳族到大理㊁楚雄地区的彝族,都是葫芦笙文化的持有者㊂在云南的这些民族地区,葫芦笙是必不可少的乐器,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民族中,表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㊂如在楚雄的彝族地区,葫芦笙主要用在节日㊁祭祀和婚嫁;而在临沧的拉祜族地区,葫芦笙是婚丧嫁娶都离不开的乐器㊂各地的葫芦笙起源叙事不尽相同,如彝族史诗‘梅葛“中是这样叙述的: 竹子长大了,葫芦长好了,竹子砍成节,葫芦挖成洞,竹片作舌头,放进竹节里,竹节安在葫芦上,公配母来母配子,5个竹节各有音㊂葫芦配竹节,做成葫芦笙㊂ 布朗族的传说是这样的:以前有一个眼睛失明的寡母,她独自抚养大了5个儿子后,儿子们各自外出谋生㊂老人非常想念儿子们㊂5个孩子想到了一个办法,他们用竹子做了5根长短不一的管子并安装在葫芦上,做成了葫芦笙㊂因为葫芦笙的管子粗细和长短都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又因为是5个兄弟一起做的,就代表了不同的寓意㊂从葫芦笙的制作技艺到葫芦笙乐再到葫芦笙舞蹈,各地的葫芦笙文化相互交融,在云南地区形成了以葫芦笙器乐为核心的文化交融场,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㊂1㊀葫芦笙起源叙事的多样性葫芦笙起源有着多样化的叙事,各个民族之间,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特点㊂葫芦神话是中华神话中稳定的神话叙事㊂许多民族共享这一神话,这也是中华文化认同的一个表现,也是各民族多元文化交流㊁交融互借后的结果㊂葫芦笙和葫芦的密切关系,可从葫芦神话到葫芦笙传说之间的流变中看出,如 葫芦崇拜 ㊂葫芦是葫芦笙的重要构成部分,葫芦文化在我国的各族中都有分布,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葫芦神话㊂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有葫芦神话的母题㊂汉族有 女娲作笙簧 的传说,袁珂认为 笙之所以叫 笙 ,据说是为了人类的繁衍滋生,其义同 生 ㊂而古代笙用葫芦(匏)制作,其事又和伏羲女娲入葫芦避洪水,后来结为夫妻,繁衍滋生人类的古神话传说有关 ㊂女娲伏羲神话也流传在许多少数民族中,如苗族认为伏羲㊁女娲是他们的先祖,彝族也有类似的说法: 彝族不仅把葫芦作为祖先崇拜的实体,还把葫芦看作彝㊁汉㊁苗㊁傣各族的共同始祖㊂在这里(云南楚雄彝州南华县属哀牢山区摩㊃21㊃。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新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为了有效地推进新区建设,我们需要思考一些新问题,以下是一些建设新区所需的新思考:1.环境保护问题:新区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特别是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通过引入可持续发展战略,采用环保材料,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以及开发可再生能源等措施,来确保新区的环保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社会服务设施:新区的建设需要考虑到社会服务设施的建设,比如公共图书馆、儿童托管中心、医疗保健机构、教育设施等。

这些设施将有助于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水平。

3.信息技术基础设施: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区的建设需要高效、可靠、安全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比如卫星通信、5G网络、智能交通系统等,这些技术将有助于新区的信息化建设,促进城市管理的智能化和现代化。

4.交通网络:新区建设过程中,交通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需要建设一套现代化、高效、绿色的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公共汽车、自行车道等,为居民出行提供更加舒适、安全、快捷的交通方式。

综上所述,新区的建设需要我们综合考虑新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建设目标。

只有在新问题的思考下,我们才能够在新区建设中不断提高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为居民提供更优质、更美好的生活环境。

5.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新区建设需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重要地位,包括水、电、气、路、桥、堤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居民的生活和工作所需的基础设施能够完善地覆盖。

此外,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需要贯彻绿色、可持续的理念,建设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

6.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新区建设需要配套高效的产业结构,此举可以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人才进入新区建设。

给当地人民带来就业机会,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财政收入,这将有助于新区的繁荣和发展。

7.风险防范问题:任何城市建设都面临风险,在新区建设中也是如此,因此,如何建立新区的风险防范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近年来,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区建设成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新区建设深入推进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深入思考。

本文将对新区建设深入推进需要思考的新问题进行探讨。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新区建设必然伴随着土地的开发和建设,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如何在城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一个良好的平衡点,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新区建设需要满足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的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平衡,为人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且加大环保力度,确保新区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资源高效利用和节约新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包括土地、能源、水资源等。

如何高效利用和节约资源,是新区建设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新区建设过程中需要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布局,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的节约使用,推动绿色发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制定科学的资源利用政策,加强资源的监管和管理,推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和节约。

三、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新区建设一方面需要满足人们对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也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机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新区建设中,如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保障人民基本权益,是一项重要任务。

此外,也需要加强社会治理,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治能力和参与度,构建和谐、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因此,在新区建设中,需要注重人居环境和社会治理建设,通过合理的政策和措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城市新区

城市新区

(一)城市新区开发1.城市新区开发的原则城市新区开发是指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现有建成区以外的一定地段,进行集中成片、综合配套的开发建设活动。

新区开发是随着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为了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生产二、生活需要,逐步实现城市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而进行的开发建设活动,它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规划法》第23条规定,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建必须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统一规划的要求:要把新区开发纳入城市规划的整体中综合考虑和布署,这是搞好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合理布局要求:在实施城市规划管理中。

城市各项建设的选址、定点须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保持生态平衡,保证城市各项功能、各项建设之间关系的协调和集会效益。

因地制宜原则要求: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和安排建设项目,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顾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和保持地方特色,利用地势和地貌塑造城市风格。

综合开发和配套建设原则要求:新区开发要在制定的合理、可行、系统的配套方案的基础上,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与主体建筑同步建设,提升城市环境与承载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法》第26条规定,新区开发应当合理利用城市现有设施。

这一规定要求:进行新区选址、安排大中型工业项目时,应当尽量依托现有市区或现有中小城镇进行建设,并充分考虑利用城市现有设施的可能性。

2.城市新区开发的目的和内容(1)城市新区开发的目的:一是解决城市建成区因历史原因或发展过快而形成的布局混乱、人口密度过高、交通负荷过重等弊端;二是为了比较完整地保护古城的完整风貌,在建城区外围进行集中成片的开发建设,以达到疏散和降低旧区人口密度、调整和缓解旧区压力、完善和改善旧区环境等。

(2)城市新区开发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

它是在城市建成区之外的特定地区,通过提供优惠政策,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以达到吸收中外投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进行横向经济联合的目的。

有关城市发展中新区规划的思考

有关城市发展中新区规划的思考

有关城市发展中新区规划的思考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城市化的速度大为提升,面对来势汹汹的城市发展浪潮,旧城区的城市用地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要想发展就必须开辟新的土地,划归新的区域,新区规划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旨在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现状,思考城市发展与新区规划之间的关系,探讨新区规划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城市发展;新区规划;开发建设近几年,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快,城市发展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新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首要任务,它不仅代表了城市未来发展的方向,还决定着城市发展的空间是否足够,当一个城市的发展达到饱和状态时,新区的建设就变得迫在眉睫,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环境破坏、圈地占地等,新区规划必须借鉴先前城市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争取少走弯路、错路,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一、城市新区规划的相关问题1.新区规划与老城区的衔接问题新区规划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与老城区的衔接问题,在进行新区规划的同时必须考虑到老城区的利益,否则会造成新区建成后,老城区没落甚至成为“死城”,即失去活力与发展的前景。

新区规划的目的是缓解老城区所面临的各种压力,改善老城区的环境,同时为老城区的发展打造新的空间,因此,新区在规划时,应当协调好与老城区的关系,做好与老城区的衔接工作。

2.新区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新区规划必定会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影响,首先,新区规划必须修建新的道路,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城市的交通压力,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新区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促进新区的发展;其次,新区的规划是建立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之上的,新区规划好之后,对于新区的水、电、气、暖等相关基础设施都应提上日程。

总而言之,新区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应相互协调,不断向前发展。

3.新区规划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和建设的主要方向,新区规划的根本目的也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老城区的发展和建设都已经达到或接近饱和程度,导致城市发展缓慢、环境污染严重,而新区的建设正好缓解了城市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比如新区建成后,有一大部分人从老城区迁移到新区,缓解了新区人口过多的压力,同时也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挤的矛盾,此外,新区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的内容,增强了城市发展的活力,这些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于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探究

关于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探究

关于城市新区建设发展的思考与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为满足城市建设的需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部署,一批矗立于现有城市建成区以外的城市新区展现在人们面前。

新城区的建设合理配置了城市资源,壮大了城市母体,提高了城市品位。

为了确保城市新区建设沿着健康、和谐、可持续的的轨道快步前进,我们必须强化管理模式、规划布局、融资渠道、环境保护、文化特色等方面的思考与探究,使城市新区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城市新区开拓发展基本要素思考与探究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许多城市的老城区都面临着人居交通环境拥挤、污染严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面积狭小、拆迁开发成本高等客观问题。

在塑造城市新形象,合理配置城市资源,促进城市功能科学化的大背景下,城市新区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加快建设适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城市新区,我们有必要在管理模式、规划布局、融资渠道、环境保护、文化特色等方面有创新性的思考与探究。

一、城市新区的管理模式管理是人类最古老的实践活动,管理模式是管理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形成的管理规则体系。

城市新区的管理模式涉及到与城市新区开发建设有关的组织、管理、经济、技术等多个层面,对于组织机构的确立、管理任务的划分和工作流程的设定具有关键性的意义。

作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城市新区的管理模式理应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城市新区管理经验,主动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直接干预经济的旧的管理思想,由政府主导型管理逐步向政企合一行管理或企业主导型管理转化。

在管理机构设置上遵循“小机构,大服务”的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用与新区经济状态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协调城市新区发展中的各种关系,切实提高管理效率。

二、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城市新区的规划布局是一项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的工作,规划布局做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新区总体功能能否有效发挥,关系到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能否协调发展。

在新区调研报告

在新区调研报告

在新区调研报告
《新区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兴城市和新区的建设也成为了政府的重点项目。

为了更好地了解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我作为一名市政规划师,前往某新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发现该新区在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速公路、高铁站、购物中心等大型基础设施已经建成,并且交通便利、配套设施完善。

同时,新区还重视环境保护,建设了多个公园和绿地,使得居民有了更好的休闲和娱乐空间。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新区的居民配套服务还不够完善,部分区域存在医疗资源短缺、教育资源不足等情况,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投入,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次,新区的产业发展还不够多元化,主要以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主,需要引入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制造业,提升新区的产业发展水平。

在调研报告中,我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新区的投资,提升居民配套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基本需求。

其次,应积极引导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鼓励更多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推动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

最后,新区应注重生态环保,加强对环保设施和绿色产业的建设,使得新区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城市。

总的来说,新区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够根据调研报告的建议,加大对新区的支持和扶持,共同推动新区更好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作者:姜铭雷仲敏曲卉青来源:《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3期[摘要]国家级城市新区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体现,在统筹发展和先行先试上承载着探索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使命。

各新区在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布局方面,抢占产业制高点和以产业集群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是普遍采用的模式。

新区空间结构布局的思路,应明确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采取“多中心、组团式”模式,并与中心城区保持一定的距离,配套设置与主导产业相应的功能区,通过产业规划和城市功能空间规划实现产业的集聚化发展。

新区建设应成立综合规划与协调机构,采取统分结合管理体制,并倾向于高层政府权力集中。

国家级城市新区应突出城市新区发展建设核心价值理念,提高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市新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区域间的合作发展,积极探索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城市新区;战略定位;功能布局;产业选择;体制机制创新[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4)03-0005-05The refle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 districts in ChinaJIANG Ming, LEI Zhong-min, QU Hui-q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Qingdao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Qingdao 266061, China)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state-level urban districts, as an important national strategy, is also a great mission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for co-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and tentative explor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national strategy on urban districts, the strategic positioning of national urban districts is put forward. By studying the selection and layout modes of the new leading industry, we find that reaching the commanding heights of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dustry clusters are the widely used models. We set up corresponding functions of the leading industry by discussing the ideas of the new city space structure layout, clearing the main development direction,taking“multi-centered, group development”mode, keeping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central city to achieve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industry planning and urban function space planning. We suggest that in constructing a new urban district, we should establish an integrated coordination organism, a unif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a high power concentrated government by summarizing the framework of the new city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we also suggest that we should establish the core value concept of outstanding new district development,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 district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reform the urban new district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regional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actively explore the innovative modes of land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Key words:new urban districts; strategic positioning; function layout; industry selection;the innovation of system and mechanism国家城市新区定位有所差异,但其功能已超越单一的经济体制改革,拓展到政治、文化、统筹城乡、民生等诸多改革领域。

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努力探索不同主题的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已成为国家城市新区发展建设的重要历史任务。

一、国家城市新区战略浅析(一)国家城市新区战略提出的背景国家城市新区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改革开放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承载先行先试的重要职责。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2个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从而撬动了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

近年来,为适应国家全方位开放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国家批准设立城市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覆盖区域更加广泛。

2010年以来,国家陆续批准设立了两江新区、舟山群岛新区、南沙新区、兰州新区、西咸新区、贵安新区以及西海岸新区、金普新区等8个新区。

目前,全国已经有国家级城市新区10个,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内陆渐次推进的特点。

(二)国家级新区的基本内涵国家级新区的基本内涵实质上是某些特殊管理权限的下放,其吸引力来源于突破自身行政级别限制的管理权限所带来的利好点和优惠政策。

一般情况下,国家级新区对经济增长与产业转型升级的拉动作用比较明显,有利于刺激区域经济增长,在提高区域地位、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完善战略布局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国家级新区都是平衡区域城市发展的增长极。

另外,国家级新区获批就意味着在税收、土地、对外贸易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具有更多国家政策的支持,这样新区将形成“磁场效应”,促进招商引资、推动体制改革,为区域发展带来更多机会。

(三)城市新区的战略定位新区战略定位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空间定位、产业定位和功能定位。

在这些定位内容中,空间定位是灵魂,产业定位是基础,功能定位是核心。

在我国近年来一些城市新区的战略定位看,大都十分强调新区在区域中的核心地位,强调新区的优势特色,强调产业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强调承接国家发展战略,强调体制创新和对外开放的特性,表现出特色鲜明,体现国家定位,具有可复制示范意义的普遍特征。

二、城市新区主导产业发展选择(一)城市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选择优势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新区均具有多方面的比较优势:国家级新区一般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全球或区域总部的集聚地,是全球或区域的金融中心,拥有高度发达的服务业,是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基地,是信息、通讯和交通枢纽,以满足各种发展资源在全球和区域网络中的时空配置。

表1反映了2012年部分城市新区主要经济指标。

表1 部分城市新区主要经济指标比较(2012年)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面积(平方公里) 2270 1210.41 1200 1440 803 806 2096人口(万人) 248 504.73 297.1 114.0 240 10 171GDP(亿元) 7205.17 5929.91 1476.22 851.95 813.56 116 2090.72经济密度(亿元/平方公里) 3.17 4.9 1.23 0.59 1.01 0.14 0.99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 14416.8 9225.64 2649.13 223.63 2014.88 4902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4453.3 1454.98 1237.57 600.81 191.4 250 1050.7(规模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 731.8 550.30 144.19(前三季度) 85.56 44.78 2.4 1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1015.4 1349.73 678.18 290.54 130.36 334获批的国家级城市新区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将作为周边城市群的桥头堡,能够很快发挥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作用,具备了在较高起点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础条件。

获批国家级新区以后,对外开放的程度将明显加深,形成开放、开发的新格局,如表2所示。

表2 部分新区开放指标比较(2012年)滨海新区浦东新区两江新区舟山新区南沙新区西海岸新区进出口总额(亿美元) 812.38 2398.93 213.41 153.56 137.98 217.44外商投资到位资金(亿美元) 98.07 48.30 31.80 1.83 9.14 13.4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数量(个) 120 308 113 26 88在目前已获批的十大国家级新区中,有六个新区具有港口优势,其中重庆为国家级首个内陆港,支撑了中西部地区的对外贸易。

各新区港口在吞吐量上都是全国前几位,代表了国家对外贸易水平(见表3)。

表3 国家级新区港口2013年1-11月规模以上货物、集装箱吞吐量港口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数值(亿吨)全国排序数值(亿吨)全国排序数值(万标箱)全国排序上海港 6.26 2 3.46 2 3095.17 1宁波-舟山港 7.49 1 3.54 1 1598.96 3广州港 4.17 4 1.02 10 1390.89 5青岛港 4.13 6 2.86 3 1437.82 4天津港 4.62 3 2.45 4 1196.84 6重庆港 1.23 — 0.04 ———(二)城市新区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十大国家级新区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其中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步降低,第二产业占主体地位,但随着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正趋于合理化,如表4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