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自测资料之第七章 课程(含答案)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
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第一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简答题)[范文]201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第七章综合练习(论述题)1.举例说明当代世界各国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答:第一,重视学前教育。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普遍把幼儿教育纳入学制体系甚至有人提出把“学前教育”概念改为“前初等教育”。
英国、朝鲜、瑞士等国把小学前的一二年幼儿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的组成部分,加强它与初等教育的衔接。
幼儿教育发展规模扩大,美国在1975年5岁儿童入园率就超过了85%,法国在1980年3岁儿童入园率已达到90%。
可见,重视幼儿教育,将其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加强与初等教育的衔接,扩大其规模,已成为普遍趋势。
许多国家积极为智力超常儿童的发展创造条件,在学制上作出一些弹性规定,如允许提前入学、允许跳级、设立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等。
第二,小学入学年龄提前,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在学制改革中,许多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有所提前。
如法国实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一体化”,儿童5岁开始接受小学教育;英国儿童5岁进入第一级学校。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民群众教育要求的不断增强,使义务教育年限呈不断延长乏势。
如英国义务教育年限为11年,法国为10年,德国为12年,美国为10年。
第三,高等教育多级化,学校类型多样化。
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大多数国家形成了三级层次:初级层次为学习2—3年的专科教育,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法国称短期技术大学,德国称高等专科学校。
中级层次为学习4—5年的本科教育,主要是综合大学和文、理、工、商、医等学院。
高级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级,各学习2—3年。
此后还有“博士后教育”。
随着教育自身的发展,尤其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传播,当代的学校类型也日益多样化,多数国家不仅有国立、公立学校,还有私立学校;除了全日制普通学校,还有各种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夜大学、自学考试助学班等多种类型。
初中数学课程与教学第07章 “统计与概率”的学与教(自测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 统计与概率一、选择题1.在统计中,样本的方差可以近似地反映总体的( )A.平均状态B.波动大小C.分布规律D.最大值和最小值2.在方差计算公式])20()20()20[(10121022212-++-+-=x x x s 中,数字10和20分别表示( )A.数据的个数和方差B.平均数和数据的个数C.数据的个数和平均数D.数据组的方差和平均数3.将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值都减去同一个常数,那么下列结论成立的是( )A.平均数不变B.方差和标准差都不变C.方差改变D.方差不变但标准差改变 二、填空题1.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称为 .2. 数据98,100,101,102,99的样本标准差是. 3. 为了估计鱼塘里有多少条鱼,我们从鱼塘里捕上100条鱼做上标记,然后放回鱼塘里去,待带标记的鱼完全混合于鱼群后,再捕第二次样品鱼200条,其中带标记的鱼有25条,试估计鱼塘里约有鱼 条.三、名词解释1. 随机现象2. SOLO 分类法四、简答题1. 7-9年级“统计与概率”教学要注意哪几个方面?2. 请简述7-9年级“统计与概率”学习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方法.五、论述题:请谈谈学生对概率统计的认知发展的阶段.六、案例分析:以下是一节“频率与概率”课的教学,请根据该案例回答后面的问题.【教学案例:频率与概率】第一板块:试验猜想扑克牌的红桃A 、红桃2和方块A 、方块2,把红桃A 、红桃2作为一组,把方块A 、方块2作为另一组,从每组牌中各摸出一张每组拿出准备的,称为一次试验。
1.一次试验中两张牌的牌面数字之和可能是哪些值?2.每人做30次试验,依次记录每次摸得的牌面数字,根据试验结果填写下面表格:3.根据上表,制作频数分布直方图。
4.你认为哪种情况的频率最大?5.八个小组组成一个大组,分别汇总其中两小组、三小组、……、八小组的试验数据,相应得出60次、90次、120次、……、240次时两张牌的牌面数字和等于3的频率,填写下表,并绘制相应的折线图。
教育学自测资料之第七章 课程(含答案)
第七章课程一、填空:1、课程的基本范畴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等各个方面内容.2、研究课程目标可以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入手.3、从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上看,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4、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的、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_等.5、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活动课、综合课.6、课程的基本结构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7、活动课程的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部分.8、课程设计的理论,经常会全面地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各个范畴.9、根据可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程设计大致分为宏观课程设计、中观课程设计、微观课程设计三个层次.10、一般认为,课程设计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五种1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12、历史上三种不同的课程观分别是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其中课程是经验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13、课程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和编制两个方面,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14、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的是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15、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科书三个部分.16、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即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17、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于实践的教育家.二、名词解释: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组织安排的.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具体课程领域的目标为中介作用于课程的.(√)2、在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传统中,课程基本结构经常表现出相同的存在方式(×)3、完整的课程论应当能够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4、课程目标必须与教育目标一致(√)5、在实践中,教学与课程是两回事(×)6、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7、目前小学开设的活动课是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8宏观的课程设计应当解决课程的基本理念问题(√)9、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和学校将会在课程设计中担任主要角色(×)10、课程总是以特定的教学为基础(×)11、教学是指教什么的问题(×)12、小学课程中,语文、数学是主科,其余是副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13、课程论中关于课程的设计,是人们对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14实质教育学派强调课程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15、一定的能力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基础(×)四、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番号填在括号里)1、从目前而言,(B)的观点更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A、课程的知识B、课程的经验C、课程是活动2、我国课程的现代化是从引进西方课程开始的,(C)以知识为主导的思想理论对我国的课程实践影响最大.A、形式教育派B、科学主义学派C、实质教育派3、从培养兴趣出发论证分科课程的合理性的代表人是(A).A、赫尔巴特B、斯宾塞C、泰勒4、将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极其体验纳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作为课程的必要条件是(B)观点.A、知识本位B、经验本位和经验法C、结构本位5、(B)是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最常用的模式.A、实验法B、主观法和经验法C、活动分析法6、在众多的课程模式中,(C)是最为著名的模式.A、发现模式B、杜威模式C、泰勒模式D、接受模式7、我国的教学大纲最根本的任务是(D)A、教学时间、顺序的安排B、规划课程的不同内容、教学方法C、明确教学的目标、方向D、说明课程所包括的知识体系8、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C).A、课程的内容B、教师教的方法C、学生学的学习方式D、教学目标9、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A)课程为主.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以上都不是10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A)正式成立A、1986B、1987C、1989D、199011、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C).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教学大纲D、教科书12、关于课程内容的不同主张,最集中地决定于对(C)的认识.A、课程目标B、课程计划C、课程本质D、课程结构13、适用于一定阶段具体课程的目标属于(B)目标.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C、第三层次14、影响相当深远,最为传统的课程观是(A)A、课程是知识B、课程是经验C、课程是活动五、多项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有(ABD)A、崇尚个性B、提倡广泛的课程C、重视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地位D、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2、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ABC).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意志领域3、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主要类型包括(BCD)A、经验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综合课程4、课程的结构包括(BCD).A、课程内容B、课程计划C、课程标准D、教科书5、下列哪些国家的课程结构是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CD).A、美国B、英国C、日本D、法国六、简答题1、历史上有哪几种重要的课程观?历史上有三种重要的课程观;①课程是知识;②课程是经验;③课程是活动.2、课程计划的重要作用是什么?①课程计划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②它在课程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纵向结构中最宏观的安排,又是展现课程的横向结构.3、试述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决定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关系: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③分科与综合的关系;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4、从人文与科学这一基本关系上谈谈我国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①课程改革应有自己的特点,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②当前课程改革应进行两个方面的“基本建设”,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两个方面的任务,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于教育和课程提出的要求,是课程必须完成的使命.5、课程实施应注意哪几个问题?①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②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③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七、问答题1、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什么弊端?如何改革?2、联系教育实际,谈谈怎样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①知识和能力之间始终存在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没有任何知识能够完全凭借“灌输”而为学生所掌握,知识都是个体通过一定能力的活动所得到的结果.因此,一定的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反之,也不存在完全不依赖与任何知识的能力,无知就无从谈起能力的发展.因此,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②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二者在存在方式上分属于不同范畴.在发展上,彼此的独立性就更加明显,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③教学中应处理好这一关系,使课程能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为达到此任务,必须建立不同的学习方式,课程应给予学生各种积极开放的机会,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八、实例分析()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教材的发行和选用搞地方保护主义,用行政干预甚至不正当的手段强行推销,不进行严格的编、审分开,自编自审现象严重.①请联系实际谈谈这些做法的危害性?②解决这些问题你觉得应采取哪些方法?⑴危害性:①只顾经济利益,必定会严重降低教材的质量.②把教材等同于一般商品,有利就干,无利就不干,编写、审查、出版、发行抱成一团,会偏离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定的初衷,离开了统一性的基础.③国家教育经费极为紧缺,中小学教材建设、改革和发展急需财力支持,真正进行教材编写的机构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下就会没有收益.⑵措施:①加强统一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多样化.②对教材编写者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与认定.③对中小学教材实行专卖,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教育部门与教材研究、编写、审查部门与出版、印刷、发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利益分割.④加强教材改革的机制、队伍建设,沿法制化轨道前进.。
教育学原理——课程选择题及答案(第7章)
教育学原理——课程选择题及答案(第7章)1、目前在我国高中及部分小学、初中所开设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就其主要性质而言是一种()。
A.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2、课程的一般结构是( )。
A.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D.知识-经验-活动3、国家对某一学科的教学内容及进度作出规定的指导性文件称为( )A.教学计划B.课程计划C.教科书D.课程标准4、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B.怀特海C.布鲁纳D.克伯屈5、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B.能力C.直接经验D.间接经验6、于1967年提出目标游离评价模式的是()A.斯塔克B.斯塔佛尔比姆C. 斯克里文D. 普洛沃斯7、布鲁纳指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据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A.存在主义课程论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C.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D.后现代主义课程论8、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A.亚里士多德B.桑代克C.赫尔巴特D.夸美纽斯9、我国中小学课程(教学)计划的最基本部分是( )A.课程设置B.课时分配C.学科顺序D.学周安排10、学校课程改革中主要是改革 ( )A.课程设计 B.课程制订 C.教材编制 D.课程设置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基础教育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三者都是12、“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
”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A.后现代主义课程论B.经验主义课程论C.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D.存在主义课程论13、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A.奈勒B.多尔C.杜威D.巴格莱14、突破了学科界限,体现某类知识体系之间内在联系的课程是()A.综合课程B.选修课程 C.活动课程D.学科课程15、学科课程又称()A.综合课程B.分科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16、指出“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卷第七章(参考答案)
2011年北京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试卷(第七章)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六艺”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2、“教学做中合属于(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3、最早提出综合课程主张的人是( )A 、杜威B 、杰克逊C 、卢梭D 、怀特海4、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人是( )A 、杜威B 、杰克逊C 、卢梭D 、怀特海5、打破传统学科的知识领域,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构成一门学科的课程是(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6、构成学生非正式学习的各种要素指(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7、义务教育过程中,小学阶段应以( )为主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8、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应以( )A 、学科课程B 、活动课程C 、综合课程D 、隐性课程9、最流行的课程设计模式,以知识为中心的设计模式指( )A 、学科中心课程设计模式B 、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C 、教材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D 、活动为中心的课程设计模式10、实施过程中具有强制性的课程指( )A 、学校课程B 、地方课程C 、国家课程D 、校本课程二、 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1. 狭义的课程指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2. 课程按存在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3. 活动课程思想最早追溯到卢俊;4. 综合课程分为融合课程、广域课程和核心课程;高中课程结构包括学习领域、科目和模块三个层次;三、 判断说明题(每题5分,共15分)1.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为融合课程;答:错误。
(1)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程称为广域课程(2)把有内在联系的学科的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2、课程设计中为增加选修课体现了课程设计的个性化。
第七章教育学模拟自测题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学活动是学校进⾏全⾯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2.B[解析]由于教学是学校进⾏教育的基本途径,所以教学在学校的教育系统中处于中⼼地位。
3.C[解析]智⼒⼀般是指⼈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
思维⼒是核⼼。
4.A[解析]孔⼦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
5.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6.B[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家,强调“在做中学”,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从现有的经验出发,不断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前进和发展。
7.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详述和汇总。
8.B[解析]循序渐进原则要求学习要按步骤,分阶段进⾏,⽽不能陵节⽽施。
9.C[解析]学⽣已经学过这些知识,因此是练习法。
10.C[解析]学⽣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了⼀定的仪器。
因此是实验法。
11.C[解析]启发式教学是⼀种教学原则,是教学中应该遵循的教育指导思想。
12.B[解析]授⼈以渔,就是要教会学⽣学习的⽅法,发展学⽣的能⼒。
最终使学⽣做到⾃主学习。
13.B[解析]现代教学技术可以丰富教学的形态,能够辅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
14.A[解析]理论联系实际要求两者相联系⽽不是割裂。
15.D[解析]思孟学派在孔⼦学⼀思⼀⾏统⼀过程的基础上提出的。
16.B[解析]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知识,多是间接性的。
是⼈类长期以来形成的知识。
17.B[解析]赫尔巴特⾸先把⼼理学做为教育学的基础,解释了教育过程中的很多概念。
18.C[解析]学⽣学习的内部动⼒是学习动机。
19.D[解析]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个阶段,这些阶段构成了教学过程的结构。
20.B[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环节。
21.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22.A[解析]“学不躐等”要求在教学中贯彻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辅导资料第七章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行为原因进行解释 与推测的
过程是(A)
A、归因 B、印象(认知者以自己过去经验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 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C、自我认知(主我对客我的认知与评价) D、态度(个体对人、对事、对周围世界所持有的一种具有持久性与一致性的反 应倾向)
与群体中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方间变化的现象)
B、服从(在外界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行为,以符合外界要求的现象)
C、暗示
D、模仿(在无外在控制条件下与他人行
为相同的行为方式)
6、看到别人穿时装,自己也去买来穿上,属于(C) A、服从 B、从众 C、模仿 D、暗示 7、三个和尚没水吃的现象是(B) A、社会促进 B、社会抑制 C、社会进步 D、社会退步 二、多项选择题 1、个体具有社会化的可能性主要是因为(A,B,C,D) A、有生物遗传素质的基础 B、有超越本能的学习能力 C、有较长的依赖生活期 D、有掌握语言的潜在能力 2、大众传媒有(A,B,C,D) A、报纸 B、电视 C、广播 D、互联网 3、印象具有以下特点(B,C,D) A、直接性 B、间接性 C、稳固性 D、综合性 4、态度改变的方法有(A,B,C,D) A、劝导宣传法 B、群体影响法 C、活动参与法 D、角色扮演法 5、利他行为具有以下特征(ABCD) A、以利他为目的 B、自愿的 C、不期望回报 D、会有一定的付出或损失 6、以下属于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是(AB) A、给老人让座 B、帮助同学补习功课 C、抢救落水儿童 D、与持枪歹徒搏斗 7、战争、恐怖活动属于 C A、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B、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C、手段性侵犯行为 D、目的性侵犯行为 8、影响个体从众的因素主要有 ABCD A、群体个数 B、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吸引力 C、成员在群体中的地位 D、人的心 理特点 E、群体的性别比例 9、群体决策的缺点有 DE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七章 课程
拉尔夫·泰勒(Ralph W. Tyler)是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课程理 论专家、评价理论专家。他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 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1949年泰勒出版《课程与教学的 基本原理》,提出以目标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 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设计的模式。(泰勒原理)
✿校本课程的特点。
(1)以学校为开发场所; (2)以教师为开发主体; (3)旨在满足学生个性需求; (4)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补充。
✿校本课程的价值追求。
(1)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六)预设课程与生成课程
1.预设课程 预设课程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在课程实施之前经过 精心设计的课程。 2.生成课程※(重点内容、辨析题、单选题) 生成课程是指课程内容未经预先设定,而是在教学过程中 产生的非预期结果。与预成性课程相比,生成性课程具有 一定的偶发性。
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博比特,他使用“活动分析法”对人 的经验与职业做出系统分析,并具体列举了 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 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博比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完美的 成人生活做准备,所以,课程开发得先弄懂完美的成人生活包含有哪些经验领域 (活动领域)是必须要掌握的,于是,博比特通过对整个人类经验领域进行了审 视与分析,得出儿童在成人之前必须得学会的十大经验领域:语言活动、健康活 动、公民活动、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博比特把课程开发的 这个阶段称为“人类经验的分析”。
品,特别是那些学生已经学到,并未公开体现为有意识的学习状 态的经验或体验。 ◆隐性课程是指“未预期的”学习结果,不管这个结果是“有意的 或无意的”。 ◆隐性课程是指隐藏在正式课程内外的课程。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社会和文化体系)中, 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观念、规范或态度。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C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D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A4.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A5. 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B7.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B8. 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B.课的任务决定的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B9. 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 xxB. xxC. xxxxD. xxD10.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B11. 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C1 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D.教学策略A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A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B1 5.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
教育学-中学部分-第七章 教学(参考答案)
第七章教学一、选择题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进行实际操作,以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方法称为()。
A.实验法 B.参观法 C.练习法 D.探究—研讨法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或现象发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称之为()。
A.练习法 B.实习作业法 C.实验法 D.谈话法4.启发式教学是()。
A.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B.一种教学形式C.教学的指导思想 D.教学的组织形式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B.杜威 C.昆体良 D.儒家思孟学派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8.“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的()原则。
A.启发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10.“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11.“道而弗牵,强而弗达”出自()。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中庸》12.孔子强调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反映了____________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13.()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A.教学 B.德育 C.心理 D.智力14.()是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最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制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D.道尔顿制15.()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基本方法。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2017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七章练习题答案辅导课程:考研集训营来源:中公考研发布时间:2016-12-08 17:33:46[摘要]距离2017研究生入学考试仅剩15天的时间,同学们需要在此阶段多做练习题,下面是中公考研为同学们整理的教育学原理第七章练习题答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17考研奋进群:517560474冲刺阶段,同学们需要多做模拟题,下面是教育学原理第七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查看题目》》》教育学原理第七章练习题)第七章课程一、选择题1、B2、A解析:课程的结构是指课程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D4、C5、C6、C 7、B解析:结构中心主义课程论也可称作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8、C 9、A 10、D 11、C 12、B解析:这一论点正是来自经验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杜威。
13、B 14、A 15、B 16、A 17、A 18、A 19、D解析:这是一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它强调的是人的体验。
20、D 21、C 22、A 23、B 24、B 25、D 26、B 27、B解析:多元文化、知识经济及民主政治都是新课改的背景,但它们是一种宏观背景,只有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其微观层面的背景。
28、D 29、B 30、C 31、A32、B二、简答题1、答:影响课程变革的因素多种多样,其中主要有:(1)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政治因素影响课程目标的厘定;第二,政治因素影响课程变革的内容选择;第三,政治因素制约着课程的编制过程。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对课程变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第一,经济领域劳动力素质提高的要求制约课程目标;第二,经济的地区差异性制约课程变革:第三,市场经济与课程变革:课程价值取向的变化、课程目标综合性、课程结构的优化。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与课程变革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第一,文化模式与课程变革,文化模式通常是指民族各部分文化内容之间彼此交错联系而形成的一种系统的文化结构。
教育学原理,章节测试 第七章
第七章教育过程与方法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过程四阶段说”的是()A.分析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B.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C.综合一联想一系统一方法D.明了一联想一系统一综合【解析】B 教育过程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以分为四步: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2.下列属于布鲁纳教学过程三阶段说的是()A.情境一活动一反馈B.假设一验证一总结C.预备一互动一应用D.动机一探研一结论【解析】B 教育过程的阶段理论。
布鲁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发现”或探索的过程。
教学过程一般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1)教师为学生提供材料,学生提出有关假设;(2)对获得的概念进行验证;(3)要求学生对获得概念的策略进行分析总结。
3.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B.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C.教学环境与教学活动之间的矛盾D.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时间之间的矛盾【解析】B 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活动的培养目标与学生发展实际之间的矛盾。
4.孔子、老子等人倡导并践行的“无言之教”属于典型的()A.反诘法B.谈话法C.陶冶法D.实践法【解析】C 陶冶的方法自古有之。
孔子、老子等人都曾倡导并践行过所谓的“无言之教”。
5.曾以讲演法为中心建立其教育学体系的古罗马教育家是()A.昆体良B.苏格拉底C.亚里士多德D.毕达哥拉斯【解析】A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曾以讲演法为中心建立其教育学体系。
6.提出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思维五阶段说”的教育家是()A.谢夫特B.杜威C.布鲁纳D.罗杰斯【解析】B 杜威认为教育过程可分为情境、疑问、假设、推断、验证五阶段。
7.孔子“扣其两端”的方法是指()A.谈话法B.讲授法C.陶冶法D.实践法【解析】A 谈话法是一种古老的教育方法。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倡导“扣其两端”的方法,让学生注意事物的正反两面,从事物的矛盾中求得正确答案。
8.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洛扎洛夫创立的著名教学法是()A.奖励教学法B.谈话教学法C.实践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解析】D 在现代教育史上,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格・洛扎洛夫创立的“暗示教学法”以及最近我国学者在语文教学中探讨的“情境教学法”也都基本上属于“陶治”的教育方法。
教育学资料自测(共10章 含答案)
教育学资料自测绪论一、填空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简言之其研究对象就是教育.2、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中国的《学记》;最早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首创班级授课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3、把伦理学和心理学引入教育学而被认为是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学著作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他的“三中心”教育模式,即:教师、书本和课堂,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比较深远的影响.4、以美国教育家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教育学派,发表了《学校与社会》等著作,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模式.5、教育学发展的“源”在教育实践,但当某一教育理论形成以后,就成为影响以后教育思想发展的“流”,成为现成的思想体系,反过来指导教育实践的发展.6、教育学产生于教育经验,所以教育经验是教育学的“源”7、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应算中国的《学记》,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当推古罗马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16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在进行科学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独立”学科8、17世纪,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632年写成的《大教学论》,一般被认为是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9、19世纪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发表了著名的《普通教育学》,成为后世传统教育的根基.10、20世纪,美国的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与传统相对的教育理论,成为新教育理论的代表.11、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指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12、我国自清末从日本引起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基本上属于“传统教育”的范畴.13、马列主义教育原理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14、我国第一个用马列主义观点来阐述教育理论原理的人是杨贤江,著作是《新教育大纲》,被称为无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家.15、新中国成立后,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在我国有着广泛的影响.16、教育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17、学习教育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的原则.二、选择题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C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2、首创班级授课制是A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昆体良3、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B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培根《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4、教育学发展过程存在着“源”与“流”的关系问题,“源”是指A,“流”是指B.A、教育实践B、教育理论5、我国当代教育学发展的总趋势是CA、现代教育B、传统教育C、多样化6、建国后对我国教育界产生深远影响的的《教育学》作者是BA、克鲁普斯卡娅B、凯洛夫C、加里林D、杨贤江7、主张教育应以儿童、经验、活动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派”的主要代表是CA、赞可夫B、皮亚杰C、杜威D、赫尔巴特三、判断题1、最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教育学著作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赫尔巴特在伦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基础上建立起教育方法论,形成了“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3、夸美纽斯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的教学模式,对近代世界各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4、教育学是在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互动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5、“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是世界近代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论争,对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的发展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6、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7、教育学是研究人的各种属性极其规律的科学×8、研究怎样上课,怎样培养优秀人才的科学叫教育学×9、教育学未成为独立学科前常常同哲学、政治、伦理、宗教等思想混杂在一起√10、夸美纽斯在对科学的分类时,首次把教育学列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1、德国的哲学家康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首次讲授教育学,使教育学成为一门课程首次开设√.12、我国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它的开设是与师范学校的设立同时进行的√13、教育学不是记问之学,而是使人聪明的之学√14、科学和艺术是教育这枚硬币的两面,缺谁都构不成教育:因此,教育是艺术的科学.√四、问答1、什么是教育学?师范生为什么要学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在师范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基础学科和必修学科之一.学了教育学能使师范生掌握教育基本理论,指导教育实践;能使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提高鉴别能力;能使师范生巩固专业思想,献身教育事业.2、学习教育学必须注意哪几个方面?学习教育学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二是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三是坚持学习与研究相结合,四是注意教育学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3、有人认为不学教育学照样能教好学生,你认为对吗?请你谈谈理由.这种看法是不对的,至今在教师和学生中仍然有某些影响.因为,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和掌握教育的技能和技巧,是教师和师范生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曾然,作为一个优秀教师师德是灵魂;但要具备全面的完整的师德修养,掌握较渊博的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也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教育理论的学习来说,不仅可以提高做好教育工作的自觉性,而且能增强识别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是非的鉴别力.特别在今天,各种教育思想纷至沓来,如果没有正确的教育思想作指导,就可能坠入云里雾中,不知所从.为此,我们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好教育学这们课程.第一章教育一、名词解释1、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2、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二、填空1、在教育史上关于教育的起源主要有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三种不同的主张.2、社会发展从古至今经历里五种生产关系,因而也就有五种不同的教育,它们分别是原始社会教育、奴隶社会教育、封建社会教育、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除此而外,还可以用生产力标准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相应的,也可以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发展阶段.3、教育的功能有社会发展功能和人的发展功能两个大方面,前者主要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后者主要是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推动作用,其中,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我国的教育现代化,应该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地位,以“三个面向”为重点,抓住推进素质教育这个中心环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开拓思想、实践能力和崇高理想的一代新人而努力奋斗.5、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一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教育,二是决定于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启蒙作用;小学教育具有一般教育的特点外,还有它自身独具的基本特征,它是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6、小学阶段的教育对人的一生发展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一是在身体素质方面的启蒙作用,二是在学习知识方面的启蒙作用,三是在思想品德方面的启蒙作用.三、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⑴)⑴生产劳动⑵模仿⑶语言⑷动物本能2、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的观点,是(⑵)的基本主张.⑴心理起源说⑵劳动起源说⑶生物起源说3、(⑶)已经出现学校和教师⑴封建社会⑵资本主义社会⑶奴隶社会4、把教育划分为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两个阶段,其划分依据是以(⑵)为标准的.⑴生产关系⑵生产力5、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指的是(⑴)⑴生产性⑵科学性⑶全民性6、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于(⑶)颁布的.⑴1986年⑵1999年⑶2006年7、小学教育的基本特征指的是(⑵)⑴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创新性⑵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四、判断1、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法国教育家孟禄.(×)2、奴隶社会已经出现了学校和教师.(√)3、教育的人的发展功能,这是教育的本质特点之一.(×)4、现代教育是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大工业生产水平下的教育.(√)5、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指的是广义的教育,是就学校教育而言的.(×)6、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属于普通基础教育.(√)7、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它是强制的和免费的.(√)8、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由于它是依据国家法律而实施的基础教育,因而它具有强制性.(√)五、问答1、历史上有哪几种教育起源观?谈谈你的看法.历史上有三种教育起源观.⑴生物起源观.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认为教育在人类社会产生之前即已存在,教育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活动,动物界就有教育活动.此种观点混淆了动物的本能活动与人类社会教育活动的界限.⑵心理起源说.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在原始社会中尚有独立的教育活动,教育起源于对成年的“无意识的模仿”.曾然,模仿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不单是模仿,人类的模仿与动物的本能活动的区别还在于它的意识性和目的性.⑶劳动起源说.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的,认为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教育为人类社会特有,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等.2、教育的本质特点是什么?怎样正确理解教育的概念?教育的本质特点是教育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亦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反作用.也就是说,教育能促进社会生产,巩固经济基础;教育可以成为社会政治斗争的手段,影响民主法制建设;教育能够保存、传递以至创造人类文化;教育还可以起到保护环境、控制人口的作用,等等.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即学校教育,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在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3、试阐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现代教育是资本主义革命时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出现之后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与科技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更新其内容和形式.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如下:⑴生产性.主要体现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①主要表现在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使现代科技与现代生产相结合,以促进生产与科技双向发展.②从个体发展来说,使劳动者把学习现代科技理论与从事现代化生产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从片面发展走向全面发展;从社会发展来说,就是使教育事业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使生产加速发展,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⑵民主性.体现在世俗化、普及性及平等性上.①教育走向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享受和利用.②教育逐渐向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方向发展.③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教育管理.⑶科学性.从内容到手段都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越来越向科学化的方向发展.①科学的教育内容和方法.②拥有现代科技手段,教育信息网络化.③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互相结合.⑷创新性.①为了使教育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改革特别探索新模式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在世界各国掀起高潮.②教育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教育不断逼近理想目标.③对现代人的素质结构设计,成为教育研究中的热门话题.(5)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6)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4、略述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小学教育属于普通基础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基础.从个人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为其身心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接受中等教育提供了条件.从一个国家来看,只有小学教育普及和提高了,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才能逐级普及和提高.总之,小学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为培养各级人才奠定基础,为儿童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教育是儿童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在这个阶段,儿童将发生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由随意游戏活动向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转化;二是由个体和松散的群体活动向有组织、有规律的集体活动转化;三是由口头言语向书面言语转化.这些转化可以使儿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拓宽认识范围,从而对于促进全面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由此可见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能力的发展和身体素质的增强,都在小学教育阶段正式起步.因此,小学教育在人的一生发展中起重要的启蒙作用.5、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梅森在《自然科学史》中提到一份古埃及手稿草纸书,其中写道:“要用心学习书写,这会使你摆脱一切艰苦劳动,成为一位有名望的官员.”(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在官府).(3)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中国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西欧教会学校把“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作为主要内容,而在世俗封建主的学校中以“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作为主要内容.(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六、实例分析一小学生到了五年级,学习成绩仍很差,望子成龙的家长得知升学无望后,便动员孩子退学做生意,孩子十分乐意.孩子的老师得知此事后,心想:孩子极其家长都不愿学了,何必留他呢?留下反倒影响升学率.于是,同意孩子退学,请问他们的做法对吗?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教育属于义务教育,带有法律规定性和强制性,适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无权自愿放弃;家长、老师有责任帮助其接受义务教育,而不能采取这种不负责任的做法;尤其是教师,怕孩子影响升学率而同意其退学,更是错误的.因为小学是基础教育,具有基础性和强制性,故应从“应试教育”向提高公民素质教育转轨.第二章学校一、概念解释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二、填空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一般简称学制.现代学制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分支学制.3、中国教育史上第一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我国第一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是《奏定学堂章程》,通常称为“癸卯学制”.1922年,中华民国借鉴西方国家学制基础上制定的一个较为成熟的现代学校系统,是“壬戌学制”,该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在于设置目的不同,调节手段不同,与政府关系不同,产出不同.5、学校文化从其形式来看,可以分为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三类,前者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其次是指人或人际关系所构成的一种文化,后者是指学校物质环境学校中的一种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6、学校管理中有两种沟通形式:正式沟通、非正式沟通.7、我国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思想品德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三、选择1、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⑵)①中国②欧洲2、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教育制度称为(⑶)①壬子癸丑学制②壬寅学制③癸卯学制3、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⑴)①学校制度文化②学校精神文化③学校物质文化4、同级机构间的交流、协商属于(⑴)①正式沟通②非正式沟通5、聘任教师职务应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为(⑶)①一年②半年③三年四、判断1、现代小学的发展比大学和中学要晚得多.(√)2、我国现代学校极其制度是从西方引进的.(√)3、癸卯学制首次规定的中小学六三三分段,现在仍被广泛采用.(×)4、学校仪式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5、学校领导必须以主要精力和时间抓好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五、问答1、一所学校应具备怎样的基本条件?怎样理解学校的公益性?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他基本教学设施;有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有按规定标准配置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学校公益性具体表现为: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②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③还涉及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2、什么是学校文化?学校的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学校文化是指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一所学校的制度文化是在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该学校特色的鲜明表现.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3、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哪些方面?国家对小学的管理和监督包括:①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②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管理制度.③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④教师人事管理制度.4、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①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②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③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④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5、为什么说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可从社会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来说明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①如果儿童的社会交往是在不健康的思想影响下形成的,则会对儿童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由于儿童身心各方面都尚未成熟,同什么人来往,参加何种群体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同时这种交往由于彼此年龄相仿,又有共同的语言和兴趣,感情纽带较牢固,一般不易摆脱,对其成长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的社会交往,既不应一概否定,又不能任其自由存在和发展,而应当有意识地指导儿童正确择友和发展朋友交往.②由于社会环境本身的复杂性,一个儿童在社会生活中不仅会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因此,为了保护儿童的健康发展,就应当在大力宣传先进道德的同时优化社会环境,消除一切没落道德的残余,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③社会文化对儿童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能改变、净化、和鼓舞人的灵魂,也能损害、压抑和毒化人的灵魂,对成长中的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在发挥社会文化的教育作用的同时,社会应当干预儿童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综上所述,为了是教育保持一致性,整个社会都要负起教育的责任,全社会都要关心教育,才能实现教育的培养目标,保证儿童的健康发展.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如何互相配合呢?①学校与家长应当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建立互相沟通、互相理解和互相配合的紧密联系,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协调好学校与家庭两方面的教育力量.学校对家庭的指导并不单纯是提要求、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尤其应注意与成绩不良学生家长的联系.②学校应主动了解、研究社会,把与社会教育的互相配合和支持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学校应定期开会讨论、研究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问题,并有专人与校外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保持联系.学校可邀请校外教育组织的领导和教育工作者参加学校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校外的社会教育组织也应有专人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了解学生在校内的表现,向学校汇报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第三章学生一、名词解释。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 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课程标)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纲准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iffll、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第七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C )。
A、启发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D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 )。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地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 D)。
A、讲授法B、实验法C、参观法D、演示法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B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B )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8.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备课B、布置作业C、课外辅导D、上课9.( C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自我评价法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1.(D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现场教学B、分级授课C、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1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 )。
第七章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选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C ) 。
A、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 、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2. 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D )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3. 《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 ) 。
A、启发性原则 B 、循序渐进原则 C 、直观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4. 《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 ) 。
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5. 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地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 D) 。
A、讲授法B、实验法 C 、参观法D、演示法6.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B )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7. 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B ) 。
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8.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备课B、布置作业C、课外辅导D、上课9.(C )主要以笔试进行,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成绩评定。
A、观察法B、调查法C、测验法D、自我评价法10. 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B ) 。
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 C 、分组教学D、道尔顿制11. (D )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位教师在同一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A、现场教学B、分级授课 C 、分组教学D、复式教学12. 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A ) 。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章节自测7
一、单选题题目1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 教书育人B. 传授知识C. 学会做人D. 增强技能E. 学会认知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教书育人题目2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
A. 演示法B. 读书指导法C. 讨论法D. 讲授法E. 谈话法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讲授法题目3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A. 复式教学B. 个别教学C. 现场教学D. 小组教学E. 班级授课制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班级授课制题目4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属于我国当前推崇的教学新理念中的()新理念。
A. 对话教学B. 有效教学C. 反思性教学D. 体验教学E. 实践教学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有效教学题目5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属于()新理念。
A. 对话教学B. 实践教学C. 有效教学D. 反思性教学E. 体验教学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正确答案是:体验教学标记题目信息文本二、多选题题目6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 谈话法B. 讨论法C. 读书指导法D. 参观法E. 讲授法反馈你的回答不正确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题目7未回答满分1.00标记题目题干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七章教学(上)
教育学试题,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七章教学(上)以下资讯由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整理而出“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实战习题:第七章教学(上)”,希望每个考生都能认真复习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多做一些试题,取得好成绩。
更多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等方面的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站!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
重要地位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教育学基础:第7章课后答案
第七章课堂教学聲七拿课空枚学枚內术讯解弃数学是种尊巫学生理11想紙能力. 寧巫7生白由总出・把学生看作是翌工思占和厅动的宅体・在与救师的交往和对话叩.发加个怀的円城洒能、闪冶个体的ifisn格・« 甸一个学生都达到自己显佳发展水半的活动.2•妆学理沦'放学理沦是教ff学的一个朮烫分支. 它毗是一门理沦科性,也范一门凶用科孚;它说要研克救学的现◎、何也・拥w找字竹股规f札也噢硏呢乙用和遵祜规律弊决敦学实际问88的方法ffittftl技术.3•课宏戯学设汁:对取学设il概念界宜的不14. (U救学设计(fliin实际hrtJi为敦学活幼制定it图的过斤湖过教学设汁・敬师可以对救学活动的0本过程有个於体的把畀.«4«« 学悄境的需汲和扶学对空的持点确従合理的教学II标.实施可行的评价方荣.从而保证欽学活动的嗽利圧行4敦学嫩昭,枚学乱略足为了达虫讀学II的完城教学任务. 而衣对教学洛曲消晰认识的¥础上和孜学涪功进行询“和控制的•热列执行谨阻四.简告彪1 •请演淒・3代°的飾理急的趋势参号祥案戏点I从电心转秘的列皮石肖代救学恢的变革I赴休现为以下六大4J W:(1)从«iW师向亜段学生转麦:(2)从乳视如识传授向叭规能力堵冷转变:(3)从向试视学比转变* (4> 从用视认知向币郴发展H变:⑸从咆视仙!K向匝祝过用暮变;(6)从币出劭承向不觇创新牠变.2.前还肖代二出教学理论滾i*堆其亦木匸张.诃学取向的数学理论:淅干苏恪拉底和柏拉图的知识⑷逍醴丽传纯•这种理论的堆本上«ft= (1)知识一道憶本位的R的规:《2〉知识投受的教学过程^ (3) X口木位的敦学内容:<4>话育呈示为主的教学方法.行为「义教学珅论:以第佥邪i的料序教淨珂论杉响眾人.其评论的基欢卜张为】(1)W 期行为结果的供学忡标.(2> MfWPM教学if柠/ <3>程&妆学的方法认知教7理论:提出认刚教学理论的址关国铁rr心理•?家命鲁纳w奧苏伯尔零・梵中龙响较大的足布m纳的认知绍构敦学理论. 娱国论的殺木上张/ ⑴理丙交膩的枚学n标.(2)动机一給构一JT列一泯化此則・(3)学科划讲结构・<4)发现教学方法.ffttfft学歼论,关I51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学就足这一iftitt的代表・K集水丄张丿芯(1)教寻目标.瑕好的教巾・冃标应i幺是梵分发挥作用的人、白我处展的人和形成(I我丈現的人72) 11怖导姓教学过程<3).6义学习与;匸折导性学习.(4)帅生关系的晶战.3 •向述教小殳计的蜒本用序•并比牧和分析ftVi2计“种模式的待点.参考答案翌Au朝学设计杵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規划,决策的过程・找基木程序包括:(D*定数学的険Will如,分析教:爭任务•尽可能用可现蔡和可测G1的行为麦化来作为教学结興的折标.(2)确定学生的屈点状态电括他们陳右的知识水半,孩能种第习动机,状玄專.(3)分析学7从乜点状态过麼到终点状恋应玄滋的知识人能或应形成的态戍。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课程
一、填空:
1、课程的基本范畴包括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等各个方面内容.
2、研究课程目标可以从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入手.
3、从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上看,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三个部分.
4、课程的内容包括课程的设计、课程的目的、课程的评价以及课程的实施_等.
5、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类型主要包括学科课、活动课、综合课.
6、课程的基本结构有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7、活动课程的结构上至少应包括主题、任务、评价标准三部分.
8、课程设计的理论,经常会全面地涉及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评价等各个范畴.
9、根据可承担的任务和产生的结果,可以将课程设计大致分为宏观课程设计、中观课程设计、微观课程设计三个层次.
10、一般认为,课程设计的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五种
11、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2、历史上三种不同的课程观分别是课程是知识、课程是经验、课程是活动.其中课程是经验更加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13、课程论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和编制两个方面,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_哲学和心理学两个方面.
14、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全部课程问题就是内容问题,课程设计是关于内容的组织安排,课程目的是决定内容的依据,课程评价是判断内容产生的结果,课程实施是内容的逐步实现.
15、课程的基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科书三个部分.
16、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五种,即主观法、经验法、客观法、活动分析法、实验法.
17、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付诸于实践的教育家.
二、名词解释:
课程:就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地组织安排的.
课程设计: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
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也称课程标准,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课程的总体目标是以具体课程领域的目标为中介作用于课程的.(√)
2、在不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传统中,课程基本结构经常表现出相同的存在方式(×)
3、完整的课程论应当能够兼顾理论性和应用性(√)
4、课程目标必须与教育目标一致(√)
5、在实践中,教学与课程是两回事(×)
6、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不同课程的具体结构赖以建立的依据(√)
7、目前小学开设的活动课是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
8宏观的课程设计应当解决课程的基本理念问题(√)
9、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地方和学校将会在课程设计中担任主要角色(×)
10、课程总是以特定的教学为基础(×)
11、教学是指教什么的问题(×)
12、小学课程中,语文、数学是主科,其余是副科,学习过程中应该区别对待(×)
13、课程论中关于课程的设计,是人们对课程的最根本的认识(×)
14实质教育学派强调课程以传授科学知识为主(√)
15、一定的能力是知识形成和提高的基础(×)
四、单项选择题(把正确的番号填在括号里)
1、从目前而言,(B)的观点更符合我国小学课程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A、课程的知识
B、课程的经验
C、课程是活动
2、我国课程的现代化是从引进西方课程开始的,(C)以知识为主导的思想理论对我国的课程实践影响最大.
A、形式教育派
B、科学主义学派
C、实质教育派
3、从培养兴趣出发论证分科课程的合理性的代表人是(A).
A、赫尔巴特
B、斯宾塞
C、泰勒
4、将学生尤其是学生的学习活动极其体验纳入课程内容之中,并且作为课程的必要条件是(B)观点.
A、知识本位
B、经验本位和经验法
C、结构本位
5、(B)是人们进行课程设计最常用的模式.
A、实验法
B、主观法和经验法
C、活动分析法
6、在众多的课程模式中,(C)是最为著名的模式.
A、发现模式
B、杜威模式
C、泰勒模式
D、接受模式
7、我国的教学大纲最根本的任务是(D)
A、教学时间、顺序的安排
B、规划课程的不同内容、教学方法
C、明确教学的目标、方向
D、说明课程所包括的知识体系
8、决定课程不同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最基础的是(C).
A、课程的内容
B、教师教的方法
C、学生学的学习方式
D、教学目标
9、长期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是以(A)课程为主.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以上都不是
10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于(A)正式成立A、1986B、1987C、1989D、1990
11、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C).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12、关于课程内容的不同主张,最集中地决定于对(C)的认识.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本质
D、课程结构
13、适用于一定阶段具体课程的目标属于(B)目标.A、第一层次B、第二层次C、第三层次
14、影响相当深远,最为传统的课程观是(A)
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五、多项选择题(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1、人文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有(ABD)
A、崇尚个性
B、提倡广泛的课程
C、重视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中的地位
D、重视受教育者的需要
2、完整的课程目标应当包括(ABC).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动作技能领域
D、意志领域
3、我国小学阶段课程的主要类型包括(BCD)
A、经验课程
B、学科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4、课程的结构包括(BCD).
A、课程内容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教科书
5、下列哪些国家的课程结构是以统一要求为特点的存在方式(CD).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法国
六、简答题
1、历史上有哪几种重要的课程观?
历史上有三种重要的课程观;①课程是知识;②课程是经验;③课程是活动.
2、课程计划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①课程计划对学校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作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编制等.②它在课程结构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它既是纵向结构中最宏观的安排,又是展现课程的横向结构.
3、试述决定课程的几个基本关系?
决定课程有四个方面的关系: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②知识与能力的关系;③分科与综合的关系;④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关系.
4、从人文与科学这一基本关系上谈谈我国课程改革应注意的问题.
①课程改革应有自己的特点,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倡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②当前课程改革应进行两个方面的“基本建设”,在课程中同时加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这两个方面的任务,都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对于教育和课程提出的要求,是课程必须完成的使命.
5、课程实施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①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②面向全体学生,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打好基础;③保证不同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6、科学主义课程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七、问答题
1、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什么弊端?如何改革?
2、联系教育实际,谈谈怎样理解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①知识和能力之间始终存在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没有任何知识能够完全凭借“灌输”而为学生所掌握,知识都是个体通过一定能力的活动所得到的结果.因此,一定的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
反之,也不存在完全不依赖与任何知识的能力,无知就无从谈起能力的发展.因此,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的基础.②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二者在存在方式上分属于不同范畴.在发展上,彼此的独立性就更加明显,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③教学中应处理好这一关系,使课程能将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结合起来.为达到此任务,必须建立不同的学习方式,课程应给予学生各种积极开放的机会,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八、实例分析()
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教材的发行和选用搞地方保护主义,用行政干预甚至不正当的手段强行推销,不进行严格的编、审分开,自编自审现象严重.①请联系实际谈谈这些做法的危害性?
②解决这些问题你觉得应采取哪些方法?
⑴危害性:①只顾经济利益,必定会严重降低教材的质量.②把教材等同于一般商品,有利就干,无利就不干,编写、审查、出版、发行抱成一团,会偏离国家中小学教材编定的初衷,离开了统一性的基础.③国家教育经费极为紧缺,中小学教材建设、改革和发展急需财力支持,真正进行教材编写的机构在这种地方保护主义下就会没有收益.⑵措施:①加强统一性的基础,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多样化.
②对教材编写者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与认定.③对中小学教材实行专卖,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和教育部门与教材研究、编写、审查部门与出
版、印刷、发行部门之间进行合理的利益分割.④加强教材改革的机制、队伍建设,沿法制化轨道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