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沙门氏菌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良因素刺激的猪群,甚少发病,即使发病, 亦多呈散发性,反之,则疾病常成为地方流行 性。

发病诱因:下列因素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环境污 秽、潮湿,栅舍拥挤,粪便堆积;饲料和饮水供 应不良;长途运输中气候恶劣、疲劳和饥饿、内
寄生虫和病毒感染。
三、临床症状

1、急性败血型:

断乳到4月龄猪发病。仔猪发病初期多为 急性,体温升至 41 ℃ 以上,食欲不振,精 神萎靡,喜藏于垫草内,寒颤,鼻、眼有粘 性分泌物,初便秘,后腹泻,排出淡黄色恶 臭的稀粪,但有时不见腹泻。在鼻端、耳、 颈、腹部及四肢内侧皮肤上出现紫斑,此时 病猪迅速消瘦,行走不稳,呼吸困难,衰竭 而死亡。病程 3 - 5 天,死亡居多。

6、抵抗力:沙门氏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 强,在干燥的环境中经 4 个月不死,在粪便、 土壤中可存活 10 个月,在浸于 10 % - 19 % 氯化钠中的腌肉内存活 75 天。但在 60 ℃ 高 温时, 20 分钟可迅速杀死。一般消毒药常用 消毒浓度均可很快杀死
二、流 行 病 学
七、防 制 1、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 饲料和饮水的清洁卫生等。 2、在常发地区和猪场,对仔猪坚持接 种猪副伤寒弱毒冻干苗,用于1月龄以 上哺乳或断断乳仔猪,口服或注射均 可。(在用苗前3天和用苗后7天应停 止使用抗菌素) 3、发病猪尽早治疗。同圈猪群采用饲 料中中饲喂抗菌素预防,对慢性病猪 应及早淘汰。


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猪在多 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成年牛多于夏季放牧时
发生,马多发生于春(2~3月)、秋(9~11月)两季, 育成期羔羊常于夏季和早秋发病,孕羊则主要
在晚冬、早春季节发生流产。
流行病学

流行形式:一般呈散发性或地方流行性。有些
动物还可表现为流行性。饲养管理较好而又无

有。

4、血清型:本菌血清型相当复杂。沙门氏菌属分为 5个亚属,亚属下为血清型,共有2020血清型。兽医
上重要的沙门氏菌血清型几乎都在亚属I中。我国发
现的血清型约近200 个。。主要有猪霍乱沙门氏菌、 猪伤寒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及肠炎沙门氏菌 等。是革兰氏阴性杆菌。

5、毒素: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 尤其是肠炎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 门氏菌。
一、病 原:沙门氏菌属

1、名称和形态特性:沙门氏菌属是一大属血清学
相关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3umX0.4-0.6um,无芽
孢和荚膜,大部分有鞭毛。

2、培养特性: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及 兼性厌氧,培养适温37℃,ph值7.4-7.6。 3、体内分布:正常健康动物肠道、胆囊、肠系膜 淋巴结内都有。败血性动物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内都
直 肠 和 结 肠 糠 麸 样 溃 疡
仔猪副伤寒结肠出血,甜膜坏死、脱落
六、诊 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只能做 出初步诊断,确诊需从病畜(禽)的血液、内脏
器官、粪便,或流产胎儿胃内容物、肝、脾取
材,做沙门氏菌的分离和鉴定。
诊 断
近年来,单克隆抗体技术已用来进行本病的快 速诊断。
病理变化

1、急性败血型 :全身淋巴结肿大,呈弥漫出血、周
边出血或出血斑;心内外膜、喉头、肾、膀胱粘膜、肠
浆膜均散在出血斑,与猪瘟极相似;所不同的是脾脏肿
大,紫红色,散在小坏死灶,呈橡皮样的暗紫色 (“橡皮脾”);;皮肤可见大的出血斑,盲、结肠严 重出血,肝淤血,散见坏死点。,肺水肿、充血;肾 出血;卡他性胃炎及肠黏膜充血和出血。




1、抗生素,如氯霉素每千克体重 30 - 50 毫克,每 天 l 次,症状消失时,再以减半用量继续 3 - 5 天; 土霉素每千克体重内服 30 - 50 毫克,每天 2 次,连 用 5 - 7 天。 2、呋喃唑酮,每天每千克体重 30 - 40 毫克, 分 2 次内服,连用 5 天。 3、碘胺甲基异恶唑(新诺明 SMZ )与甲氧苄胺嘧啶 ( TMP )混合,每千克体重 20 一 25 毫克内服,每 天 1 次,连用 3 天。 4、磺胺甲氧嘧啶与抗菌增效剂( TMP ) 5 : 1 混合, 每千克体重用 25 - 30 毫克内服,每天 2 次,连 用 3 天。 5、痢菌净,每千克体重用 2 . 5 毫克内服,每 天 1 一 2 次。 6、中药可用大蒜、黄连、黄柏,均有一定疗效。
公共卫生

人类发病往往是因吃了病畜和带菌动物的未经 充分加热消毒的乳肉蛋产品而发生食物中毒。 潜伏期约7一24小时,间或可延长至数日。菌 数愈多、毒力愈强,则症状出现愈早。突然发 病,体温升高,伴有头痛、寒战、恶心、呕吐、 腹痛和严重的腹泻。 为了防止本病从畜禽传染给人,病畜禽应严格 执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屠宰检验,特别是急宰 病畜禽的检验和处理。肉类一定要充分煮熟家 庭和食堂保存的食物注意防止鼠类窃食,以免 被其排泄物污染。

2、下痢型(慢性和亚急性):临床多见的类
型。主要发生于3月龄左右的仔猪,。病猪主要 症状是下痢,粪便呈粥状或水样,灰白、黄绿、 黄褐、灰绿或污黑色,恶臭,有时混有血液。严 重时肛门失禁,在吃食、躺卧、起立或行走时都 可出现拉稀,使尾部及整个后躯粘污,有时便秘 与下痢交替进行,有的病猪还发生肺炎、咳嗽和 呼吸加快,体温稍高或正常,后期食欲废绝,喜 喝污水。有的病猪皮肤上出现湿疹样变化,由于 长时间持续下痢,病猪日渐消瘦、衰弱,被毛粗 乱无光,行走摇晃,最后衰竭而死,病程多在半 个月以上,有的甚至长达 2 个月。不死的病猪生 长发育停滞,成为“僵猪”。

防 制

在禽类,防制本病必须严格贯彻消毒、隔离、
检疫、药物预防等一系列综合性防制措施;在有 病鸡群,应定期反复用凝集试验进行检疫,将 阳性鸡及可疑鸡全部剔出淘汰,使鸡群净化。
治 疗

可选用经药敏试验有效的抗生素,如土霉素、 氯霉素氟本尼考、氧氟沙星等,并辅以对症治 疗。磺胺类 ,如呼泻静、添加能等药物也有疗 效,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

易感动物: 沙门氏菌属中的许多类型对人、 家畜和家禽以及其他动物均有致病性。各种 年龄的畜禽均可感染,但幼年畜禽较成年者
易感。在猪,本病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的仔
猪,以1一4月龄者发生较多。在牛,以出生
30一40天以后的犊牛最易感。感染的孕畜多
数发生流产。

传染源:病畜和带菌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流行病学
沙门氏菌病
(Salmonellosis)
又名副伤寒(paratyphoid),是由沙门氏
菌引起的2-4月龄仔猪发生的传染病,其 中以急性败血症,或慢性坏死性肠炎、 顽固性下痢为特征,常引起断乳仔猪大 批死亡,如继发或伴发其他疾病或治疗 不及时,死亡率增高。 许多血清型沙门氏菌,可使人感染和发 生食物中毒。
肝脏有小坏死点
肝 散 在 小 坏 死 点

2、慢性病例:身体消瘦,有纤维素性坏死性肠
炎。在盲肠、结肠、回肠末段、粘膜剥离的糠麸
样附着物。肠系膜淋巴结呈索状肿大,切面灰 白色或干酷样坏死。脾脏肿大,多数病例肝脏 可见灰白色或灰黄色针尖、针头至粟粒大的坏 死灶 。 有时 并 发感 染 还出 现 肺炎 、 咳嗽 等症 状 。

传播途径:

1.它们可由粪便、尿、乳汁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 和羊水排出病菌,污染水源和饲料等,经消化道感 染健畜。 2.交配或人工授精可发生感染。 3.子宫内感染也有可能。 4、有人认为鼠类可传播本病。 5、临诊上健康的畜禽的带菌现象 (特别是鼠伤寒沙 门氏菌)相当普遍。病菌可潜藏于消化道、淋巴组 织和胆囊内。当外界不良因素使动物抵抗力降低时, 病菌可变为活动化而发生4.内源感染,病菌连续通 过若干易感家畜,毒力增强而扩大传染。
鉴别诊断

仔猪副伤寒与猪瘟很相似,有时难以区别, 两者不同之处是:猪瘟不论大小猪只均可发 生,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后则不再发生; 而副伤寒只发生于 1 - 4 月龄仔猪,往往通过 实质器官可分离到沙门氏菌。在症状及病理 变化中,猪瘟全身充血和出血较明显,全身 淋巴结边缘出血似大理石样,肾、膀胱有出 血点,脾脏有出血性梗塞,慢性猪瘟有钮扣 状溃疡;而副伤寒则淋巴结成索状肿大,脾 肿大似橡皮样,大肠肠壁增厚,出现大小不 一的弥慢性溃疡。在发病后,仔猪副伤寒及 时应用抗生素及磺胺治疗,能达到治愈目的; 猪瘟则无法用抗生素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