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表界面论文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特性与应用摘要:纳米材料在结构、光电和化学性质等方面的诱人特征,引起物理学家、材料学家和化学家的浓厚爱好。
80年代初期纳米材料这一概念形成以后,世界各国对这种材料给予极大关注。
它所具有的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使人们意识到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纳米材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它在化工、催化、涂料等领域也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并显示出它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纳米材料特性应用1. 纳米发展简史1959年,着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理查德。
费曼预言,人类可以用小的机器制作更小的机器,最后实现根据人类意愿逐个排列原子、制造产品,这是关于纳米科技最早的梦想。
1991年,美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碳纳米管,并发现其质量仅为同体积钢的1/6,强度却是钢的10倍,因此称之为超级纤维.这一纳米材料的发现标志人类对材料性能的发掘达到了新的高度。
1999年,纳米产品的年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2.什么是纳米材料纳米(nm)是长度单位,1纳米是10-9米(十亿分之一米),对宏观物质来说,纳米是一个很小的单位,不如,人的头发丝的直径一般为7000-8000nm,人体红细胞的直径一般为3000-5000nm,一般病毒的直径也在几十至几百纳米大小,金属的晶粒尺寸一般在微米量级;对于微观物质如原子、分子等以前用埃来表示,1埃相当于1个氢原子的直径,1纳米是10埃。
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应该包括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材料的特征尺寸在1-100nm之间,二是材料此时具有区别常规尺寸材料的一些特殊物理化学特性。
3. 纳米材料的特性广义地说,纳米材料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至少有一维处在纳米尺度范围(1-100nm)或由他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3.1表面与界面效应这是指纳米晶体粒表面原子数与总原子数之比随粒径变小而急剧增大后所引起的性质上的变化。
例如粒子直径为10纳米时,微粒包含400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40%;粒子直径为1纳米时,微粒包含有30个原子,表面原子占99%。
材料的论文
材料的论文
材料的论文可以涉及到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的各种主题。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材料论文主题:
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介绍材料的合成方法和表征技术,包括化学合成方法、物理合成方法和结构分析技术等。
2. 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材料的力学行为,包括强度、韧性、刚度和疲劳等性能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3. 材料的电子性能:研究材料的电学性质,包括导电性、绝缘性、磁性和超导性等性能的测量与分析。
4. 材料的光学性能:研究材料的光学性质,包括透明性、折射率、吸收率和发光性等性能的测量与分析。
5. 材料的热学性能:研究材料的热学行为,包括热导率、热膨胀系数和热容等性能参数的测量与分析。
6. 材料的化学反应与催化性能:研究材料在化学反应和催化过程中的性能,包括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的研究。
7.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能:研究材料的表面与界面行为,包括界面化学反应、表面能和吸附性能等性能的研究。
8. 材料的复合与复合材料:研究材料的复合过程和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包括纳米复合材料、聚合物复合材料和金属复合
材料等。
9. 材料在能源领域的应用:研究材料在能源产生、存储和转换等方面的应用,包括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储能材料等。
10. 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包括生物材料的设计与制备、组织工程和药物传递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只是一些可能的材料论文主题,具体的研究方向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来确定。
QT700-10材料研究的论文
QT700-10材料研究国林钊,杨华(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061)摘要:本文以全废钢增碳的方式获得球墨铸铁。
通过适当的合金化处理、热处理及生产工艺改进,在常规条件下,实现QT700-10。
试验探讨了Cu、Sn、Al的合金化作用,以及不同的热处理规范对球铁组织的影响,铸件当量壁厚为30~40mm。
结果显示:Cu、Sn复合可以有效的强化基体、抑制牛眼状铁素体形成,Al可以带来基体组织的细化,并认为Al应当属于类球化元素而非反球化元素;部分奥氏体化后进行高温回火,铁素体形貌由碎块状转变为针索状,塑韧性提高。
最终得到的组织为细小圆整的石墨球,分布于细层片珠光体加均匀分散的细碎状铁素体组成的混合基体之上,符合预期。
拉伸试验数据显示,材料综合性能优良,伸长率最高可以达到12%,抗拉强度则稳定在700MPa 以上。
关键词:废钢增碳;合金化;部分奥氏体化Study on High Strength and High Toughness DuctileIron(QT700-10)GUO Lin-zhao , YANG Hua(Key Laboratory of Liquid Structure and Heredity of Materials, Ministry of Education, ShandongUniversity, Ji'nan 250061, China)Abstract:This paper depends on the recarburization of full scrap steel to produce ductile iron. Searching for proper alloying treatment, heat treatment and casting process improvements, to adjust the strength and the ductility of the ductile iron, and realize the brand requirements of QT700-10. The work focuses on the influence exerted by the alloying of Cu、Sn、Al and different thermal cycle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ductile ir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Cu、Sn、Al all can refine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ductile iron , stabilize and promote the pearlite in the eutectoid transformation, suppress the formation of bull's eye ferrite,and Al should be regarded as spheroidizing element. After the partial austenitizing treatment, when the tempering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400°C to 600°C, the ferrite morphology will be changed from nubble to needle. The final microstructure we earn shows a matrix of dark fine layer pearlite plus bright etching nubble or needle shaped and uniform distributed ferrite with graphite nodules dispersed in it, fulfilling our expectations. And, the tensile test shows that the comprehensive mechanical property is quite well, the test strength is more than 700MPa, and the highest elongation can reach is 12%.Key words: recarburization of scrap steel; the alloying; partial austenitizing1 引言球铁因其高的性价比、强度重量比,在工程领域一直有很广泛的应用,它的出现被学者们视为作者简介:国林钊,男,研究生,E-mail:*********************。
表面与界面问题论文
表面与界面问题论文在工程上一般地将固相和气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表面,把固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界面。
表面和界面都被认为是一极薄层,其成分、结构、性能都有别于内部基体材料,所以通常采用热力学上的自由能、熵、焓等的函数或理论来描述和解释表面和界面中的问题。
表面与界面问题的研究在材料加工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关系到材料在使用时的机械、光、电、磁及热力学等方面的性能。
表面与界面问题的研究结果,能为材料的合成与加工提供新的或改进的方法,从而导致新材料的产生或材料优异性能的开发。
合成与加工的进步也导致加工企业生产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30]。
一、表面问题:研究表面首先涉及的是表面的分析所使用的方法和仪器,在文献[3]中主要介绍了XPS和AES分析表面的机理和作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PS能无损地测定表面组分和电子价态,所以XPS广泛地用作表面分析技术、数据处理和线形分析、价带谱、半导体、高聚物、薄膜。
俄歇电子能谱(AES)----由电子束和固体表面相互作用产生的AES,广泛地应用于近表面区的元素和化学分析。
对观察到的跃迁进行分析时,常可测得在分析区域中元素的原子环境AEs是在近表面区例如直至1u左右,最广泛地用于深度剖析的方法、定量分析、深度剖析、小面积分析。
单一的XPS数据对表面化学或组分的变化不是充分灵敏的,所以常采用组合XPS—AES共同分析材料表面的结构和性能。
还可以直接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横断面上沿层深的组织变化进行观察。
文献[6]还介绍了利用声发射技术对渗硼层脆性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
在所给的论文中表面研究的应用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表面结构表面的结构与内部有许多差异,它存在台阶、扭折、空位、吸附原子、位错露头、及原子偏析等等缺陷。
它们对于固体材料的表面状态和表面形成过程都有影响。
如文献[2],介绍了用XPS研究了注入银离子的BiSrCaCuO玻璃的表面结构.银离子注入改变了铋系玻璃的表面结构,引起的增强扩散效应加剧了晶化过程中的质点迁移,使样品中各元素的化学环境较原始玻璃有更明显的变化,因而影响铋系玻璃表面的晶相形成和晶体生长。
玻璃材料论文
玻璃材料论文
玻璃,作为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等领域。
它的透明性和耐腐蚀性使其成为了许多设计师和工程师的首选材料。
本文将从玻璃材料的特性、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玻璃材料具有优异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
它能够让光线透过并散射,使得室内光线明亮柔和,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
同时,玻璃还具有良好的耐候性和化学稳定性,不易受到大气、水和化学物质的侵蚀,因此在室外环境中也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其次,玻璃材料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建筑领域,玻璃常被用作窗户、门、隔断等,其透明性能能够为室内空间增添光线和视觉效果。
在家具和工艺品领域,玻璃也常被用来制作桌面、装饰品等,为产品赋予现代感和时尚感。
此外,玻璃还被广泛应用于光伏、光学器件等高科技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再者,玻璃材料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节能、环保和功能多样化方面。
随着人们对建筑节能环保的需求不断提高,玻璃材料的研发也朝着高性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例如,近年来涌现出了具有隔热、自洁、智能调光等功能的新型玻璃产品,满足了人们对建筑材料功能化的需求。
总的来说,玻璃材料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相信玻璃材料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希望本文的论述能够对玻璃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所启发,推动玻璃材料行业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表面与界面
材料的表面和界面性质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研究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材料的表面是指材料与外界相接触的部分,而界面则是指材料内部不同相或不同材料之间的接触面。
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质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材料的性能和行为,还对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材料的表面性质对其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材料的表面能影响其与其他材料的粘附性能,直接影响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此外,材料的表面性质还会影响其光学、电子、热学等性能,因此对材料表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材料的界面性质对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多相复合材料中不同相之间的界面性质直接影响材料的强度、韧性和断裂行为。
在材料的界面处往往会出现应力集中、裂纹扩展等现象,因此对材料界面的研究对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质还对材料的加工、成型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材料的表面处理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表面的化学成分、形貌和结构来改善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在材料的界面设计中,可以通过界面改性、界面结构设计等手段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从而拓展材料的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质对材料的性能和应用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对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材料科学的不断发展,对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研究也将不断深入,为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提供重要支撑。
希望通过对材料表面与界面的研究,能够开发出更加性能优越的新型材料,推动材料科学领域的发展。
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
华东理工大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佥属基复合材料》镌程论丈2013.6班级复材101学号10103638 温乐斐开课学院材料学院任课教师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文题目:戎淡全属基复合材料界而特盍、形成原理及控制方法怡文要求:疫下列题a中迪挣一题作为课他临丈题于以*题・全為晟复合材料界面特点•形成廉理和控制方法。
・阐述一科液态比制羞工艺及讨论工艺条件对全寓晟复合材料性能的彩响。
・长纤维增强全為墓复合材料设计中主要彩响因索和鮮决方法(举例说朗丿。
二•课程论丈形比要求兜整的课程论丈要有題目,摘要,正丈和参考丈欷5个部分级成。
正丈字救不少于1500字。
X.课穩论丈格此要求■A4缄.单面肘印。
■页而设逍:左.右.下边距为2.5厘卷,上边.距为2.8厘耒。
■正丈用宋体小4号,字间距设逍为“标准”,段隊设.更为=• 25得行距”。
正丈中所冇非汉字均用Times New Roman体。
表名伐.于表的正上方,用宋体小五号粗体,图的大小不超过8X8crn,图名位于图的正下方,用家体小五号粗体。
■数学公扎用斜体,须有编号。
若有多考丈故,其格扎为“参考文故”居中,用黑体小4号,菁录的彖应荷仝国求标准(参見《华东理工大学学圾》人切•兜成对间■6月19日中午门:00的交至冬逬学习委员后送校和平極303玄。
教师评语:教师签字:年月目发淡全属基复合材料界面特点・形成原理及控制方法摘要全属基复合材坍都要在基体合全竦点附近的需温下制备,在制备过程中纤维・晶须、鞭粒等增强体与基体将发生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和界面反应,形成各种结构的界面。
界面结构和性能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起着决岌性作用。
滦入研死和拿握界面反应和界面影响性能的规律,有效地桂制界面的结构和性能,是获得需性能全厲基复合材料的矢健。
本丈简单讨论一下金厲基复合材料的界面反应、界面对性能的影响以及技制界面反应和优化界面结构的有效涂径等问題。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室内设计毕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第一章室内设计的含义和基本观点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此,人们设计制造的室内环境,必定会直接关系到室内生活、生产活动的质量,关系到人们的安全、健康、效率、舒适等等。
室内环境的制造,应该把保障安全和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室内设计的首要前提。
人们对于室内环境除了有使用安排、冷暖光照等物质功能方面的要求之外,还常有与建筑物的类型、性格相适应的室内环境氛围、风格文脉等精神能方面的要求。
由于人们长时间半生活活动于室内,因此室内设计,或称室内环境设计,相对地是环境设计系列中和人们关系最为紧密的环节。
室内设计的总体,包括风格,从宏观来看,往往能从一个侧面反映相应时期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特征。
随着社会的历代的室内设计,总是具有的印记,犹如一部无字的史书。
这里由于室内设计从设计构思、施工工艺、装饰材料到内部设施,必须和社会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状况联系在一起;在室内空间组织、平面布局和装饰处理等方面,从总体说来,也还和当时的思想、美学观点、社会、民俗民风等紧密相关。
从微观的、个别的作品来看,室内设计水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又都与设计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艺术素养等联系在一起。
至于各个单项设计最终实施后成果的品位,又和该项工程具体的施工技术、用材质量、设施配置情况,以及与建设者的协调关系紧密相关,即设计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最关键的环节和前提,但最终成果的质量有赖于:设计-施工-用材-与业主关系的整体协调。
室内设计的含义室内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所处环境和相应标准,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和建筑美学原理,制造功能合理、舒适优美、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使用价值,满足相应的功能要求,同时也反映了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因素。
上述含义中,明确地把“制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的目的,即以人为本,一切围绕为人的生活生产活动制造美好的室内环境。
材料类容易中的SCI期刊
材料类容易中的SCI期刊以下是一些材料类容易发表SCI期刊的推荐,这些期刊对于材料科学研究具有广泛影响力,且相对容易发表论文的特点:1. Advanced Materials(影响因子:27.398):是一本领先的材料科学期刊,涵盖了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到复杂功能材料的全范围。
该期刊崇尚高度原创性和创新性,同时也鼓励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
2. Materials Horizons(影响因子:14.356):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侧重材料领域的前沿研究。
该期刊强调以材料的应用为导向,独特的发表标准使其成为投稿者的热门选择。
3.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影响因子:11.301):同样是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该期刊专注于功能材料的合成、性能表征以及能源相关研究。
它非常受欢迎,因为将材料科学与能源研究相结合。
4.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影响因子:8.456):出版由美国化学学会(ACS)主办。
该期刊涵盖了材料科学、界面科学和工程学等多个领域。
这本期刊还鼓励跨学科研究,特别关注材料应用性能和界面表征。
5. Nanoscale(影响因子:7.367):由英国皇家化学学会出版,旨在报告各种纳米材料的合成、表征和应用。
该期刊接收了大量关于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研究的高质量论文。
6.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影响因子:3.442):该期刊主要关注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研究,涵盖了材料合成、处理、性能表征和应用。
这本期刊发表论文的标准相对较低,因此对初级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7.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影响因子:6.245):这本期刊侧重于材料科学和工程学中基础和应用研究。
它发表了大量的关于材料合成、性能表征和应用的高质量论文。
光催化混凝土综述(表面与界面)-田浩
光催化混凝土综述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光催化的发展历史,材料表面和界面,光催化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实例。
并且简单总结了光催化混凝土存在的一些未解决问题。
关键字:光催化混凝土界面剂氮氧化物1.光催化应用的发展历史1972年,Fujishima[1]和Honda在《Natur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n-型半导体TiO2电极上发现光催化分解水的文章,继而首次提出将TiO2作为光催化剂的构想,揭开了多相光催化的序幕。
1976年加拿大科学家Carey[2]首次报道了利用TiO2/UV的光催化分解多氯联苯的研究,这是在光催化降解水中污染物方面的开拓性工作,开辟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纳米光催化剂已广泛地应用于建筑外墙材料和内部装饰材料以及卫浴材料中。
1996年,日本首先提出将TiO2作为一种空气净化催化剂,随后几年里市场上就有了大量用于室内或者室外的空气净化产品。
2002年在日本东京由Kawasaki重工有限公司生产的Folium光催化剂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公路、隧道、高速公路隔音板、收费站等。
同年意大利米兰用光催化剂和水泥混合浆料涂覆一条7000m的马路,长期使用后测定路面上光催化剂对氮氧化物的催化氧化效率仍然可达到20%以上。
2003 年,日本国内所销售的光催化建筑材料占整个光催化市场60%的份额[3]。
世界上其他国家也相应的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2.材料表面和界面任何材料都有与外界接触表面或与其他材料区分的界面,材料的表界面在材料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材料的表面与其内部本体,无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化学组成上都有明显的差别,这是因为材料内部原子受到周围原子的相互作用是相同的,而处在材料表面的原子所受到的力场却是不平衡的,因此产生了表面能。
对于不同组分构成的复合材料,组分与组分之间可形成界面,某一组也可能富集在材料的表面上。
即使是单组分的材料,由于内部存在的缺陷(如位错等)或者晶态的不同形成晶界,也可能在内部产生界面。
有关材料成型方面的论文
有关材料成型方面的论文材料成型是现代制造业的重要支柱,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材料成型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材料成型方面的论文篇1试论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领域对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材料成型技术决定了材料的产品质量与生产规模,本文通过对现阶段铸造、锻造、焊接等几种常用材料成型技术现状进行分析,展望材料成型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材料成型技术;现状;发展趋势现代工业产品质量的好坏已经不仅仅取决于材料自身的属性,更取决于能否利用合适的材料成型技术来充分发挥材料的特点。
材料成型技术影响着材料产品的质量、性能、用途等各个方面,也影响着现代工业发展。
一、我国材料成型技术的现状(一)铸造技术现状铸造技术主要用于金属材料,它是通过将金属熔炼成液体注入到铸型中,经过凝固、清理后得到预先设计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的铸件的材料成型工艺。
铸造按照不同方式分类有众多的种类,比如按铸型分类有砂型铸造和金属型铸造;按金属液的浇注工艺可以分为重力铸造和压力铸造等。
总之,铸造现代材料制造工业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工艺。
现代铸造主要是快速成型技术,是指通过CAD模型直接驱动,计算机控制加热喷头根据截面轮廓信息做平面运动和高度方向运动,丝材由供丝机送至喷头加热融化后涂覆在工作台上,精确地由点到面,由面到体积的堆积成零件。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成型方法已经有十余种,比如立体平版印刷法,逐层轮廓成型法,光掩模法融化堆积法和选择性激光烧结法等[1]。
我国材料铸造成型工艺技术水平远远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具体体现在:铸件的质量差,工艺水平较低,加工余量过多;大型铸件的厚大断面存在宏观偏析、晶粒粗大等问题;铸件裂纹问题较多;浇注系统设计存在卷气、夹杂等缺陷,使铸件的出品率和合格率较低;能源和原材料利用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等众多方面。
(二)电焊技术现状电焊也是材料成型中经常用到的技术之一,它主要应用于材料的连接、造型、封闭等方面。
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问题研究
项目名称: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问题研究首席科学家:起止年限:依托部门:一、关键科学问题与研究容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1)表界面纳米结构与能量转化和存储的构效关系与调控原理。
(2)能量转换存储器件中纳米结构材料的可控制备。
(3)光电转换储能器件制备和使用过程中的原位、实时表征原理与方法。
(4)影响储能纳米结构动力学稳定性的关键因素。
(5)光伏器件中表界面能级的匹配与界面电荷分离性能的优化。
围绕以上关键科学问题,“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的表界面问题研究”以纳米结构材料在能源器件应用过程中的表界面为切入点,研究高性能能源器件的共性问题。
研究容包括三个密切相关的部分,首先,结合理论计算,通过设计并可控制备纳米功能材料,采用化学修饰、纳微复合结构等手段得到高效稳定的纳米结构材料。
其次,采用先进的纳米材料表征和测试技术,原位表征先进能源器件中纳米材料表界面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载流子在表界面上的输运、存储和反应特性,阐明影响纳米材料稳定性的关键因素,由此解决纳米结构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热力学稳定性与动力学活性兼顾这一关键科学问题。
第三,通过对纳米材料在先进能源器件应用中表界面问题的研究,实现高光电转化效率量子点光伏器件和高能量密度锂电池。
项目的研究重点为:(1)表界面纳米结构与能量转化和存储的构效关系与调控原理先进能源器件的高性能主要源于其对纳米结构材料的使用,随着材料维度的降低和特征尺度的减小,纳米结构的量子效应、尺寸效应、表界面效应等一系列物理效应变得显著,它们是提高能源器件性能的关键所在。
我们将结合纳米结构材料本身的结构与特性,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相结合,研究纳米结构材料中的物理、化学变化规律,特别是表界面结构在能源器件工作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索器件光电转换与能量存储的微观过程与机制。
在深入分析和模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表界面纳米结构与能量转化和存储的构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能源器件工作原理提出调控和优化器件性能的原理。
材料的学术论文范文
材料的学术论文范文材料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日新月异,也迅速改变和刷新着人们对艺术的看法。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材料的学术论文范文,谢谢你的阅读。
材料的学术论文范文篇一纳米材料在陶瓷中的应用纳米科学是一门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集于一体的新兴科学,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纳米材料在陶瓷应用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它的发展可能给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医药等学科的研究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主要综述了纳米材料在陶瓷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纳米材料;陶瓷;应用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提出纳米晶体材料的概念以来,世界各国科技界和产业界对纳米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引起广泛关注。
到90年代,国际上掀起了纳米材料制备和研究的高潮。
纳米微晶随其尺寸的减小,显示出与体材料截然不同的特异性质,如各种量子效应、非定域量子相干效应、量子涨落和混沌、多体关联效应和非定域线性光学效应等。
正是由于纳米材料这种独特的效应,从而使得纳米材料具有一系列优异的功能特性。
纳米材料在陶瓷方面的应用已成为陶瓷行业关注的热点。
1 应用方式纳米材料在陶瓷方面的应用方式,根据材料使用性能的要求,可采用两类方法。
一种是制备陶瓷复合材料,另一种是将纳米材料以一定方式加入釉中。
纳米陶瓷复合材料是指在陶瓷中加入纳米级第二相颗粒从而提高其性能的材料。
制备纳米陶瓷复合材料的目标是把纳米级颗粒均匀分散到微米陶瓷基体中,并使其进入基体晶体内部,形成/ 晶内型0结构。
Bowen指出:能生产出等轴的、窄粒子分布的、分散的、不团聚的、化学结构均匀的陶瓷亚微米粒子,是非常有用的。
例如,由这些细陶瓷粒子固化的坯体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烧结,化学合成陶瓷的进展已有人评述。
当材料其它性能符合要求,可仅对陶瓷的表面进行加工,此时,可将纳米材料加入釉中。
加入时,可经干法混合制成熔块,以熔块形式加入到釉中,也可将所有纳米材料配成悬浊液,代替部分水加入到釉中制成釉浆。
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TiN离子镀膜工艺研究---优秀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可复制黏贴
硕士学位论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TiN离子镀膜工艺研究 STUDY OF TiN FILM DEPOSITED BY ARC ION PLATING ON THE SURFACE OF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REINFORCED WITH CARBON FIBERS马志鹏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6月国内图书分类号:TG174.444国际图书分类号:621.785工学硕士学位论文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TiN离子镀膜工艺研究硕士研究生:马志鹏导师:孙东立 教授申 请 学 位:工学硕士学科、专业:材料学所在单位: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答辩日期:2006年6月授予学位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Classified Index: TG174.444U.D.C.: 621.785Dissertation for the Master’s Degree in EngineeringSTUDY OF TiN FILM DEPOSITED BY ARC ION PLATING ON THE SURFACE OF ALUMINUM MATRIX COMPOSITES REINFORCED WITH CARBON FIBERSCandidate:Ma ZhipengSupervisor:Prof. Sun DongliAcademic Degree Applied for:Master of Engineering Specialty:Materials ScienceAffiliation: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and EngineeringDate of Defence:June, 2006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哈尔滨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本文采用多弧离子镀技术在碳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表面制备TiN 膜,通过对影响镀膜过程的重要因素:负偏压、氮气流量、弧电流、沉积时间等的研究,得出其对镀膜厚度和性能影响的规律,实验证明,靶电流55A、负偏压200V、氮气流量350ml/min、沉积时间60min时TiN薄膜具有最佳的综合性能。
锌空气电池中氧反应电催化剂的表界面调控研究
锌空气电池中氧反应电催化剂的表界面调控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和环境保护压力的加大,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转换与存储技术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重点。
锌空气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高能量密度电池,因其理论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成本较低等优点,被认为是有望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电池的候选者之一。
然而,锌空气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氧反应电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是制约其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对锌空气电池中氧反应电催化剂的表界面调控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锌空气电池中氧反应电催化剂的表界面调控策略,以提高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我们将综述锌空气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氧反应电催化剂的重要性;我们将详细介绍表界面调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催化剂的形貌控制、表面修饰、界面工程等;接着,我们将分析不同表界面调控策略对氧反应电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我们将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为锌空气电池的性能优化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其在能源存储和转换领域的应用发展。
二、锌空气电池基本原理与氧反应电催化剂锌空气电池,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能源储存和转换装置,其基本原理主要涉及到锌的氧化反应和氧气的还原反应。
在放电过程中,锌作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锌离子和电子,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正极,同时锌离子进入电解质溶液中。
正极则发生氧气的还原反应,氧气从空气中进入正极,接受电子并与电解质中的离子发生反应生成水或氢氧根离子。
氧反应电催化剂在锌空气电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催化剂能够降低氧气还原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进而提升电池的整体性能。
理想的氧反应电催化剂应具备高活性、高稳定性、低成本和良好的导电性等特点。
目前,研究者们广泛探索了各类催化剂材料,包括贵金属催化剂、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基材料等,以寻求最佳的氧反应电催化性能。
表界面调控是提高氧反应电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
“材料表面与界面”课程思政教学初步探索
堂上通过 PPT 向学生展示我国 在 航 天 领 域 的 成 就,增
强民族自信,增进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通过 向 学 生
生认真操作,仔 细 观 察 实 验 现 象,如 实 记 录 实 验 结 果,
介绍中外界面科学的研究成果,培养学生的国际 视 野,
以培养“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
引导学生树立 正 确 的 世 界 观、人 生 观、价 值 观,培 养 学
德育培养
思考
可持续发展观
图 1 思政内容融入课程实验模式示意图
课程实验 是 材 料 表 面 与 界 面 课 程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对学生的实 践 创 新 能 力 及 思 政 素 质 的 培 养 尤 为 重
知识掌握
预习报告
实验报告
思政感悟
3 科技前沿和课程思政的融合
材料 表 面 与 界 面 是 一 门 应 用 型 学 科,因 此 科 研 成
生对实验课的思政感悟,引入“诚信意识和科学精神”,
展为主线,将表 面 化 学 原 本 相 对 独 立 的 知 识 点 合 理 串
实验考核环节,通 过 批 阅 预 习 报 告 和 实 验 报 告 以 及 学
从而实现知识传授和德育培养双重目标。
2
.1 实验准备环节中的思政教育
在实验准备环节中,教师要求学生提前预 习 实 验,
实验准备
理吸附和化学吸 附 的 区 别,同 时 具 体 分 析 固 气 吸 附 关
融合
课程实验 1
课程实验 2
指导
科学精神
创新思维
系曲线,再继续扩展到应用领域,学习催化材料的吸 附
行为以及孔结 构 的 分 析 技 术 方 习
思政主题引入
价值引领
暨南大学自学考试论文申请流程说明
暨南大学自学考试论文申请流程说明请仔细阅读并按照以下步骤完成论文申请:必须使用谷歌浏览器登录,否则会出问题。
1、论文申请登录入口进入暨南大学教育学院门户网站,自学考试导航栏,点击“论文申请”,如下图。
进入论文申请页面,填写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信息核对清楚之后点击“确认申请”。
如下图:2、网上填完毕业论文登记表点击“确认申请”后,进入如下毕业论文登记表填写页面,填写以下圈红的信息。
注意:①若考试未通过科目,成绩一栏中填“0”,未参加考试的选考课程填“0”;②若为免考科目,成绩一栏填“60”,未参加考试的选考课程填“0”;③联系电话必须填写11位手机号码;如因本人原因(如成绩填写错误,不符合申报条件仍然申报等)导致论文申报的任何问题,责任自负。
填写完毕后核实信息,若无误点击“本人确认无误并提交”,即可进入下一步。
如下图:点击“确认”进入预约时间界面(预约即可,无需现场确认!!!!)点击“提交”,进入下一步:3、打印申请论文登记表预约成功后,点击“确认”,进入打印申请论文登记表界面。
(该表自行保存即可,无需前往现场确认!!!!!)4、查询申请结果学员在暨南大学教育学院提交证明材料后,可再次进入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官网,点击自学考试菜单下登录,进入系统查询论文申请审核结果,操作流程如下。
流程操作:进入门户网站------自学考试-------登录。
1.进入门户地址:,点击“登录”按钮。
2.进入登录页面,输入身份证号、准考证号、验证码后点击“登录”,如下图所示。
3.登录后,点击下图中“论文报考查询”。
若论文申请结果显示“总站审核通过”,则论文申请成功,请等待论文指导教师安排通知发出后,再次在此登录进入此页面查询论文指导老师联系方式,并在规定时间前与指导老师联系。
不同键合剂与RDX表界面作用_李江存
摘要 :研究了多羟 基 醇 类 (LBA-22、 LBA-201)、海 因 /三 嗪 类 (CBA)、中 性 聚 合 物 类 (NPBA)和 取 代 酰 胺 类 (LTAIC)键合剂与 RDX的表界面作用 , 并在 RDX-CMDB推进剂中考 察了这 些键合 剂的作 用效果 。 采 用接触 角法 和 Wilhelmy吊板法测定键合剂与 RDX的表界面特性参数 , 利用调和平均方程计算粘附功 。 结果表明 CBA与 RDX 间的接触角为 35.2°, 粘附功为 135.01 mN/m。 红外光谱中 RDX(— NO2 )基团的吸收峰红移 22 cm-1至 1510 cm-1, 且吸收带展宽 。 RDX经键合剂表面改性后 , 推进剂高温 最大抗张强度从空白样的 1.02 MPa提高到 2.01 MPa, 低温 延伸率提高 140%。 各键合剂与 RDX间的表界面 性能数据与推进剂力学性能改善情况基本一致 。
收稿日期 :2008-12-04;修回日期 :2009-02-26 作者简介 :李江存 (1980 -), 女 , 讲师 , 主要从事材料化学研究 。 e-mail:jiangcunli@
大多数与 RDX形成溶剂化物的化合物分子中均 含有羟基 、酰胺基 、胺基 、腈基等极性基团 [ 13] 。 本实验 选 择多 羟基 醇 类 (LBA-22、LBA-201)、海 因 /三 嗪 类 (CBA)、中性聚 合物类 (NPBA)和取代 酰胺类 (LTAIC)键合剂 , 采用接触角法和 Wilhelmy吊板法 [ 14] 测定 键合剂与 RDX的表界面特性参数 , 利用调和平均方程 计算粘 附功 。 与 红外光 谱相 结合 , 对 不同 键合剂 与 RDX表界面作用进行了评价 , 并在推进剂中考察了这 些键合剂的作用效果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具工业的发展现状模具是机械的、电子、通讯、家电等工业产品的基础工艺设备。
作为基础工业,模具的质量、精度、寿命对其他工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被称为“工业之母”,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不容置疑的关键作用。
近十几年来,随着我们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各种工业基础的模具行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只有促进模具工业的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工业设备。
现在,我国的模具制造技术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
主要表现在模具使用寿命与国外有很大的差距,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模具材料、热处理以及表面处理技术上的落后,使用进口材料科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但是价格昂贵。
所以研究和开发新材料、发展新工艺、新的热处理技术和表面处理技术,充分发挥现有模具材料的潜力是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在我国未来十年模具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中,提高模具寿命,发展优质模具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模具常见失效形式及模具的润滑模具的种类繁多,各种模具的工作条件差异很大,所以影响模具寿命的因素也很多。
综合而言,可以大致划分为如下一些基本的失效形式:断裂与疲劳、塑性变形、磨损、咬合、冷热变形疲劳等几种。
模具断裂与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是模具使用时的超载、材料的脆化、表面形成微裂纹以及模具设计不当造成的;塑性变形失效主要是由于模具的强度不够或者热处理工艺不合适,未能充分发挥模具材料的强韧性造成的,同时对热作模具钢而言,红硬性不够高也能造成模具塑性变形失效的一个原因;冷热疲劳失效是由于模具表面承受反复的冷热循环应力,在表面产生细小的微裂纹,然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模具失效,这种情况可以通过表面强化技术和表面处理工艺加以改善;磨损失效时由于工件和模具表面发生摩擦,模具表面产生沟痕、剥落等损坏,最终影响模具的成型精度和工件表面质量而发生的失效,磨损失效与模具表面硬度、摩擦系数、耐磨性、表面的粗糙度等有关;咬合失效是由于在高摩擦力的作用下,润滑剂形成的薄膜破裂,使模具表面与工件表面直接发生接触,由于局部产生的高温使俩金属发生熔合、冷焊,而擦伤表面,形成魔力磨损最终损坏模具。
提高和改善抗咬合和磨损能力的有效手段就是表面强化处理。
对于冲裁模具和拉伸模具,工作时模具表面承受很大摩擦力,其主要的失效形式是过量磨损。
多数冲压模和拉伸模在工作时都需要润滑。
一般的润滑方法主要三种:(1)使用低粘度润滑油或合成润滑油;(2)在普通润滑油中添加润滑剂;(3)在摩擦副零件表面上形成固体润滑材料,其中包括电解渗硫和辉光放电渗硫以及沉积MoS2等。
采取适当的润滑方法可以减小金属变形过程中材料与模具间的摩擦系数,降低摩擦力从而降低冲压设备的设备吨位,减小模具磨损,保护模具的刃口与型腔表面,以及防止冲压件表面擦伤、划痕等,有效延长寿命,提高冲压件的质量。
当然减少磨损的措施很多,如选用合适的冲压材料,以及对材料进行适当的预处理;设计合理的冲压和拉伸模,根据模具的工作特点对其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是减少磨损、保护模具、提高产品质量的有效措施,在试驾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用于模具的表面处理方法很多,但是各有特点和利弊,因此,为了提高模具寿命,选择合适、经济、有效的模具表面处理方法是很有意义的研究内容。
模具制造表面工程技术的进展表面工程是一门范围广阔的学科,它是现状技术与传统表面技术相结合而繁衍、发展起来的,包括表面改性、涂层、薄膜三大技术,它可以形成不同硬度和层厚的配合,大大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表面工程是当前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中表现较为活跃、发展较为迅速的分支,它逐渐成为主导21世纪的关键技术和支撑所有部门的重要领域。
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很迅速,如多层结构薄膜、梯度材料及符合材料等技术在表面工程技术中得到了发展和应用。
电刷镀+等离子喷镀、离子氮化+激光表面改性、复合PVD镀膜、化学热处理、含添加剂的油润滑等。
表面工程技术在模具加工和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模具材料的不足。
表面工程技术应用于模具表面,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提高模具表面硬度、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能,大幅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2)提高模具表面抗擦伤和脱模能力,提高模具的生产效率;3)用普通合金钢经过表面处理后性能达到高合金模具材料和硬质合金的性能指标,可以大幅度降低模具材料的成本,简化模具制造加工工艺和热处理工艺,降低生产成本;4)用于模具的修复。
模具材料是模具工业的基础,但即使是新型模具材料仍难以满足模具的较高综合性能的要求,采用表面工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模具材料的不足。
可用于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十分广泛,既包括传统的表面淬火技术、热扩渗技术、堆焊技术和电镀硬铬技术,又包括近20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激光表面强化技术、物理气相沉积技术、化学气相沉积技术、离子注入技术、热喷涂技术、热喷焊技术、复合电镀技术、复合电刷镀技术和化学镀技术等。
而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的进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模具制造的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
在此仅介绍稀土表面工程技术和纳米表面工程技术。
1、稀土表面工程技术表面工程技术中加入稀土元素通常采用化学热处理、喷涂喷焊、气相沉积、激光涂覆、电沉积等方法。
(1)稀土元素对化学热处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显著的催渗作用,大大优化工艺过程;加入少量稀土化合物,渗层深度可以明显增加,改善渗层组织和性能。
从而提高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性、抗高温氧化性的抗冲击磨损性。
(2)利用热喷涂和喷焊技术,将稀土元素加入涂层,可取得良好的组织与性能,使模型腔表面具有更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3)物理气相沉积膜层性能的优劣和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大小密切相关,稀土元素的加入有利于改善膜与基体的结合强度,膜层表面致密度明显增大。
同时,加入稀土元素可以使膜层耐磨性能也得到明显改善,例如应用于模具表现的超硬TiN膜(加入稀土元素),使模具型腔表面呈现出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提高了模具的使用寿命。
(4)含稀土化合物的涂覆层,可大幅度提高模具金属材料表面对激光辐照能量的吸收率,对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以及推广激光表面工程技术都有重要意义。
稀土涂覆层经激光处理后,组织和性能发生明显改善,涂覆层的硬度和耐磨性显著提高,耐磨性是45钢调质的5~6倍。
对加入CeO 2的热喷涂层进行激光重溶,研究发现合金化层的显微组织明显改变,晶粒得到细化。
激光重熔加入稀土后的喷焊合金,稀土化合物质点在其中弥散强化,降低晶界能量,提高晶界的抗腐蚀性能,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性也大大增强,有的文献报道稀土元素提高了耐磨性达1~4倍。
另外,有研究发现,加入混合稀土化合物的效果优于单一稀土化合物。
(5)把稀土元素加入镀层可采用电刷镀、电镀等电沉积方法。
稀土甘氮酸配合物的加入使镀层防氧钝化寿命明显提高;稀土元素有催化还原SO 2的作用,可以抑制Ni-Cu-P/MoS 2电刷镀镀层中MoS 2的氧化,明显改善了镀层的减摩性能,提高了抗腐蚀的能力,使模具型腔表面的耐磨寿命延长近5倍。
2、纳米表面工程技术纳米表面工程是以纳米材料和其它低维非平衡材料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加工技术、加工手段,对固体表面进行强化、改性、超精细加工,或赋予表面新功能的系统工程。
纳米表面工程技术是极具应用前景和市场潜力的。
(1)制作纳米复合镀层。
在传统的电镀液中加入零维或一维纳米质点粉体材料可形成纳米复合镀层。
用于模具的Cr-DNP纳米复合镀层,可使模具寿命延长、精度持久不变,长时间使用镀层光滑无裂纹。
纳米材料还可用于耐高温的耐磨复合镀层。
如将n-ZrO 2纳米粉体材料加入Ni-W-B非晶态复合镀层,可提高镀层在550-850℃的高温抗氧化性能使镀层的耐蚀性提高2~3倍,耐磨性和硬度也都明显提高。
采用C o-DNP纳米复合镀层,在500℃以上,与Ni基、Cr基Co基复合镀层相比,工件表面的高温耐磨性能大为提高。
在传统的电刷镀溶液中,加入纳米粉体材料,也可制备出性能优异的纳米复合镀层。
(2)制作纳米结构涂层。
热喷涂技术是制作纳米结构涂层的一种极有竞争力的方法。
与其它技术相比,它有许多优越性:工艺简单、涂层和基体选择范围广,涂层厚度变化范围大、沉积速率快,以及容易形成复合涂层等等。
与传统热喷涂涂层相比,纳米结构涂层在强度、韧性、抗蚀、耐磨、热障、抗热疲劳等方面都有显著改善,且一种涂层可同时具有上述多种性能现代材料表面改性目的和意义材料表面改性是指不改变材料整体(基体)特性,仅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物理、化学特性的表面处理手段,材料表面改性也可以称为材料表面强化处理。
现代材料表面改性目的:是把材料表面与基体看作为一个统一的系统进行设计与改性,以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改变材料近表面层的形态、化学成份和组织结构,赋予新的复合性能,以新型的功能,实现新的工程应用。
因此,现代材料表面改性一是可以使材料表面获得更好的表面特性,有效地延长零件使用寿命;二是可以用性能较差的合金钢代替优质合金钢,以节省优质合金钢材料;三是可以研制出新颖材料。
这种多功能综合化,用于提高材料表面性能的各种现代表面改性技术统称为现代表面改性技术。
现代表面改性技术适用于金属及其合金、陶瓷、玻璃、聚合物及半导体材料等多种现代材料。
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是一门由多种学科发展而来的技术组合,其发展经历了很长,很复杂的过程。
传统的表面改性技术,如表面热处理、表面渗碳等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上世纪50年代高分子涂装技术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由古老的刷涂、空气喷涂发展为静电喷涂、流化床涂装、电泳涂装及静电涂装。
60年代以来,传统的淬火已由火焰加热发展为高频加热。
后来,激光器与电子束装置的应用,出现了激光束、电子束的淬火技术。
电镀是一门古老的表面改性技术,相当长时间,电镀只能镀覆纯金属模,目前已能镀覆多种合金,也可以在表面上镀陶瓷和金刚石粉末,以增加表面的抗磨性。
70年代以来,化学镀有了很大的发展,它已成为一个有效的镀覆手段。
近30年来,热喷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内外形成了一种热喷涂技术热,使它在多种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发展出多种类型的热喷涂技术。
激光束、电子束成功地应用于现代材料表面改性,出现了如激光表面涂敷、激光表面合金化、激光表面淬火、电子束表面淬火、表面镀膜等等多种现代材料表面改性技术。
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使镀膜技术迅速由最初的热蒸汽镀膜发展为一系列的现代表面镀膜技术,使镀膜温度大大降低,膜层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进。
离子注入成功地应用于材料表面改性,可得到过饱和固溶体、非晶态和某些化合物层,有效地增加了材料表面的硬度,提高了耐磨性、抗疲劳性及抗腐蚀性,大大地延长了零件的使用寿命。
上世纪90年代,全方位离子注入(等离子体浸泡式离子注入)克服了一般离子注入直射性限制,成功地用于复杂形状零件批量表面强化处理,使离子注入工业应用有了美好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