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课6.5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5国家司法机关课件
课堂小结 看图片·说说人民检察院如何行使职权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
通过行政诉讼监督活动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保护个人和组织的合法权益
各人级民人 检民察检院察行院使的检工察作权人,员对,刑必事须犯忠罪实行于为事代实表真国相家,提忠起实公于诉法,律保,护忠公实民于合社法会权主益义,事维业护,司人全法心公民全正法意为院人的民服性务质。 及组成
人民法院通过行使审判权,解决行政争议(公安机关未及时履行保护小李人身权和财产权的法定职责),维护社会秩序,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
②③
D.
④二者相互监督是错的,是检察机关监督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人民法院对公民权利提供有效救济和保障,捍卫社会公平正义。
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及组织体系有哪些?
区人民检察院向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看教材P92·思考在上述案例中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职权?
②二者都是我国的司法机关
人民法院行使了审理民事案件的职权。
人民法院的性质及组织体系有哪些?
看教材P92·思考在上述案例中人民法院行使了什么职权?
煤矿公司迟迟不履行向谢某支付 工伤保险待遇的义务,谢某该煤 矿公司诉讼至法院(民事纠纷)
第六课 我国国家机构
国家司法机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课件
看教材P92·思考小方的爸爸能否向人民法院起诉
小方的爸爸与小汽 车厂家的纠纷属于 消费者权益争议
双方协商不成
消费者协会和 工商部门多次 调解无效
按照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可以向人民 法院提起诉讼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向人民法院起诉是解 决民事纠纷的最后途径。这是最正规、最权威、最 有效的一种手段,也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人教版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第5课时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例6、例7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例6、例7前面学习的都是商一位数,也就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本课时出现前两位够除的情况,计算方法和前面一样,只是商的位数多了,需要注意的是商的书写位置。
具体计算的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
这里两个例题包括一般情况和商末尾有0的情况。
最后让学生对除数是两位数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进行比较,进一步掌握笔算除法的算理。
教学目标1.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弄清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
2.让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3.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方面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1.教学过程通过学生自主探索以及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逐步加深认识,让学生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智力活动中自觉构建新知识。
2.学生在老师的不断引领下,从被动接受学习变为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自己想办法解决,并能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完成;让学生亲自体会学知识的过程。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谜语导入法:课前准备几则关于金鱼的谜语,上课时,先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出示关于金鱼的题目。
例如:①身披鳞甲色红黄,不做善羹不做汤,四海虽大非吾愿,半缸清水过时光。
(金鱼)②凸眼睛,阔嘴巴,尾巴要比身体大,碧绿水槽衬着它,好象一朵大红花。
(金鱼)待学生猜出金鱼的谜语后,可转入一道关于金鱼的计算题,例如:红金鱼的条数是黑金鱼的37倍,红金鱼有148条。
黑金鱼有多少条?学生笔算,说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教师强调注意以下几点:①要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或前三位;②商的书写位置;③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品析:通过谜语激发学习兴趣,通过相近知识的复习,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迁移带领学生顺利进入课题中。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5 国家司法机关》教学设计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6.5 国家司法机关》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五课《6.5 国家司法机关》是学生在掌握了法律的涵义、法律的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国家司法机关的相关知识。
教材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四个方面介绍了国家司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和作用,旨在让学生了解国家司法机关,认识国家司法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法律基础知识,对法律的涵义、作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等有了初步了解。
但是,对于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职责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深入了解国家司法机关的职责和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职责和作用。
2.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学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法制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职责和作用。
2.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体会到国家司法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的重要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了解国家司法机关的职责和作用。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国家司法机关的认识和看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教学法:精选典型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中掌握国家司法机关的相关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进行查阅和讲解。
2.准备典型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
3.制作课件,以便进行直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国家司法机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国家司法机关有什么了解?国家司法机关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起到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介绍国家司法机关的组成、职责和作用,让学生了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各自的职责和作用。
6.5宇宙航行说课稿
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
衡水二中 高一二级部 物理组 说课人:张懂玉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宇宙航行》选自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五节,主 要介绍了万有引力的实践性成就和万有引力理论使人 类实现“飞天”梦想。 人造卫星是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应用的一个 实例,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见证,体现了知识的力量, 是学生学习了解现代科技知识的一个极好素材。教材 不但介绍了人造卫星中一些基本理论,更是在其中渗 透了很多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的物理方法。因此,本节 课是“万有引力定律”中的重点内容,是学生进一步 学习研究天体物理问题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设计特点
以上是本节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点: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广泛利用 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 中,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猜测,探索研究,体验与科学家牛 顿原始研究人造卫星发射原理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引 起情感共鸣,积极主动学习。
新课教学
思 考
三、卫星的运行规律 (思维拓展)
1.卫星在不同高度的轨道、绕地球运转的 运行速度怎么求呢? 2.卫星运行速度与发射速度是一回事么?
将各种卫星绕地球运动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提供卫星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则:
v2 4 2 2 G m m r m r, 2 2 r r T Mm
新课教学
二、宇宙速度(精心研究 合理推
导)
?
将卫星绕地球的运动近似成匀速圆周运动,计算发 射人造卫星的速度?
(方法一)万有引力提供物体作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代入数据得:v = 7.9km/s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看图找关系》说课稿 (3)一. 教材分析《看图找关系》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知识、求比值的方法、正反比例的意义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正反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找出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但是,部分学生对于正反比例的概念和应用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能够灵活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数学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引出正反比例的概念。
2.新课导入:讲解正反比例的定义和判断方法,让学生通过举例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正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正反比例的本质区别,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课堂练习:布置适量的课堂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正反比例知识的掌握。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正反比例的核心概念。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利息问题》教案一. 教材分析《利息问题》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以及了解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乘除法等运算已经熟练掌握。
但是,对于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利息的概念,知道利息是由本金、利率和时间决定的。
2.让学生掌握计算利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利息的概念,计算利息的方法。
2.难点: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运用利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探究利息的计算方法。
2.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利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个存款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存款一段时间后,银行会支付给我们多少钱?从而引出利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利息公式进行计算。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利息与本金、利率、时间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些关于利息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利息计算方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苏教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5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
圆周长公式的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已知一个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过程,体会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2.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直径、半径之间的关系,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探索已知圆的周长,求这个圆的直径或半径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熟练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流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d=4分米 r=5厘米学生独立计算后交流。
第一小题怎么算的?应用了什么公式?第二小题呢?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板书算式和公式。
2.谈话引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能计算圆的周长。
如果我们知道圆的周长是多少,应用周长公式能解决实际问题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圆周长公式的应用)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例6.(1)课件出示例6的场景图,全班交流:怎样能准确测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又不会损伤到花坛里的花草呢?(先测量出花坛的周长,再算出花坛的直径)(2)课件出示测量的结果:花坛的周长是251.2米。
(3)师:知道了这个花坛的周长,怎样算出这个花坛的直径呢?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让计算方法不同的同学到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做法,大家进行交流第一种方法:根据C=πd,可以列方程解答第二种方法:根据C=πd,可知d=C÷π,利用算术法进行计算。
2.试一试:出示摩天轮图片世界上最大的摩天轮,周长大约是502.4米,它的半径是多少米?师:可以用方程解吗?算术法呢?请同学们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全班交流,最后板书:C=2πr r=C=÷π÷2三、实践应用,加深理解1.求出下面各圆的直径或半径。
(1)已知C=12.56米,求d=?(2)已知C=15.7厘米,求r=?2.(出示一棵树图)用一根绳子绕这棵树的树干,量得10圈额绳长是12.56米。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主要是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练习题,旨在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法则掌握不牢固,导致计算错误。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提高学生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掌握程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2.难点:在实际计算中,正确运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发现和总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PPT,展示相关例题和练习题。
2.练习题:准备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加减乘除,那么在进行分数运算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进行分数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和法则。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例题,如:(1)计算:(3/4)×(2/5)+(1/2)×(3/4)(2)计算:(1/3)÷(2/5)-(1/2)×(1/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例题,让学生发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法则。
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5 极地地区 课程教学设计
《极地地区》一课的教学设计—基于核心素养下提高课堂效率【教材依据】《极地地区》一课选自2017年经教育部审定的、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地理,位于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五节,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相当重要。
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该课以地理核心素养和新课程理念为理论依据,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年级学生通过一年半的的地理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向学生展示南北俩极地区的风光幻灯片和自然环境图片,创设“光头强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把教材中“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框题转化为光头强极地求学前的准备、与秦大河的情景对话,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在愉快的学习中掌握知识。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方面:能在地图上读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能说出各自的海陆分布特点。
能说出两极地区特殊性的主要表现及两地自然环境特殊的形成原因;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②过程与方法方面: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的意识。
④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方面:积极发挥多媒体教室的作用,通过图片的展示,视频的播放,创设历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3、教学重点与难点:①教学重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②教学难点: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5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6.5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苏教版1、知识导入大家好,我是今天的数学课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的第6.5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比如我们去商场购物时,不断地看到打折信息,比如,某衣服原价为288元,打八折后的价格是多少?这时我们就需要用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这个知识点来解决这类问题。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来认真学习和解决这类问题。
2、知识点解析如果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我们就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这个百分之几。
比如,如果已知a是b的百分之c,我们就用如下的百分数形式表示:$a=\\frac{b}{100}\\times c$这里a表示的是百分之c,b就是那个“其他”,我们不知道的数,c则是已知的百分数,比如20%,30%等等。
以打折为例,比如某衣服原价为288元,打八折后的价格多少? 由题意可知,原价为288元,打折后的折扣率为百分之80,那么我们可以用如下的公式来计算折扣后的价格:折扣后价格=原价×百分之8=288×80%=230.4元这样我们就算出了打折后某衣服的实际价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3、例题练习例题:ABCD四个年级的学生比例是4∶5∶3∶2,若每个年级都有40个学生,则C年级学生人数为多少?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到,四个年级的比例是4∶5∶3∶2,等价于每个年级的学生数为4×k∶5×k∶3×k∶2×k。
由题意知,四个年级的总学生人数为:Sum=4k+5k+3k+2k=14k若每个年级都有40个学生,所以C年级有3×k×40个学生,我们就可以得到C年级学生人数为:$C=3k×40=\\frac{3}{14}×560≈151.4$所以C年级学生实际人数为151个。
6.5角与角的度量 公开课用
D ∠1 A
2
C
1 E
∠α
∠2
∠DAB
∠B
∠ABC
BCE ACB BAC ∠BAD认识平角 NhomakorabeaB
O
A
如果一个角的终边旋转到 与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 角叫做平角。
认识周角
B O A (
)
当终边旋转到与始边重合 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1、先任意画出一个角,再用量角器量一量. 2、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度、分、秒之间的互化(1)
例1:用度、分、秒表示 48.32
1 1 ( ) 60
解: 0.32 60 0.32 19.2,
0.2 60 0.2 12,
48.32 48 1912.
1 1 ( ) 60
基本程序:先把不足1度的化成分, 再把不足1分的化成秒
1 1 ( ) 60
计算时按度、分、秒分别进行、 再逐级进位和逐级退位, 退、进位按六十进制换算.
1、把下列角度化成度分秒的形式: (1) 121.38°
3 (2) (10 4 )°
2、把下列角度化成度的形式:
(1) 50°40′30″;
(2) 118°20′42″;
谈一谈: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1. 角的两种定义;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2. 角的三种表示方法; 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3. 角的度量单位及单位互化。 取名时,要慎重,顶点夹在正当中.
换算时,要牢记,六十进位早知晓.
作业布置: 作业本6.5和达标6.5
的分合并,再化成度
度、分、秒之间的互化及角的和差计算
5257) 解: 180 (45 17 1 1 ( ) 180 97 74
高中数学 6.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第二课时) 大纲人教版必修
高中数学 6.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第二课时)大纲人教版必修●教学目标(一)教学知识点1.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2.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或解法).(二)能力训练要求通过例题及练习进一步掌握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定理和推论,并能应用这些性质解决有关问题.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学生的化归(或转化)的数学思想.2.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3.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学重点1.掌握一些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和解法.2.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主要方法是将不等式中的绝对值符号化去.它运用学过的含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x|>a(a>0)⇔x>a或x<-a;|x|<a(a>0) ⇔-a<x<a.而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可以利用定理|a|-|b|≤|a+b|≤|a|+|b|,还可以利用两边同时平方的方法等,如|x|>|y|⇔x2>y2.●教学难点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在解它或证它时,关键是运用转化思想,依照基本方法步骤化简,要特别注意保证变形过程中的等价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即通过例题讲解,强化学生训练,加深学生对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具准备幻灯片一张记作§6.5.2 AⅠ.课题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性质定理及其推论的简单应用.(学生回顾叙述,教师板书定理及其推论内容,即:(1)|a |-|b |≤|a +b |≤|a |+|b |;(2)|a 1+a 2+a 3|≤|a 1|+|a 2|+|a 3|;(3)|a |-|b |≤|a -b |≤|a |+|b |.今天,我们进一步巩固掌握上述性质,并能应用这些性质完成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或解法),提高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Ⅱ.讲授新课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例1]已知|x -a |<a 2ε,0<|y -b |<a2ε,0<y <A,求证|xy -ab |<ε. 分析: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结论左边如何“拼凑”出(x -a )与(y -b ),再运用和差的绝对值与绝对值的和差间的关系.即创设利用已知条件或已知定理的机会.证明:|xy -ab |=|xy -ya +ya -ab |=|y (x -a )+a (y -b )|≤|y |·|x -a |+|a |·|y -b |<a ·A2ε+|a |·a 2ε=ε, 即|xy -ab |<ε.[师生共析]本题是为将来学习极限证明作的准备.本题在证明过程中运用了凑的技巧,望注意体会.在今后的学习过程当中,要习惯用“拼凑”的方法,要很好掌握.[例2]已知|a |<1,|b |<1,求证:|abb a ++1|<1. 分析:初看此题,无法下手,因为题目中含有绝对值符号,不妨运用平方法先去掉绝对值符号,再加以证明,即运用“|x |<a (a >0)⇔x 2<a 2”,尝试分析法证明.证明:1)1()(1122<++⇔<++ab b a ab b a ⇔a 2+2ab +b 2<1+2ab +a 2b 2⇔1-a 2-b 2+a 2b 2>0⇔(1-a 2)(1-b 2)>0由|a |<1,|b |<1,可知a 2<1,b 2<1,显然(1-a 2)(1-b 2)>0.即|abb a ++1|<1成立. [师生共析]用分析法证不等式,有时变形的每一步都是充要条件,这实际是先寻找原不等式成立的必要条件,再证明不等式.[例3]设a ,b ∈R ,且a ≠b ,求证: |2211b a +-+|<|a -b |.分析:本题既含绝对值又含根式,直接入手证明比较困难,考虑运用分析法;本题含有根式,考虑其根式的特殊性(有理化因式的灵活应用),也可采用放缩法证明.证法一:欲证|2211b a +-+|<|a -b |成立,只需证明(2211b a +-+)2<(a -b )2, 即:1+a 2-2)1)(1(22b a ++ +1+b 2<a 2-2ab +b 2∴1+ab <)1)(1(22b a ++.只需证:(1+ab )2<(1+a 2)(1+b 2)即:1+2ab +a 2b 2<1+a 2+b 2+a 2b 2即:a 2+b 2>2ab .∵a ,b ∈R 且a ≠b ,显然a 2+b 2>2ab 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证法二:| 2211b a +-+| =|222211b a b a +++-|b a b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222211 (注意:a ,b ∈R 且a ≠b )故|2211b a +-+|<|a -b |.[师生共析]有关含有绝对值不等式的证明,常用分析法,因为这样可在命题的转化过程中,“脱去”绝对值符号,为运算及推理创造了条件.对于证法二,本题用了放缩法,其证明过程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并且在上述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两次放缩,即(1)21a + >|a |,ba b a b b +<+++⇒>+11111222;(2)若a ≠b ,则|a |+|b |>|a +b |ba b a +<+⇒11. [例4]已知sin α+sin β=1,求证:|cos α+cos β|≤3.分析:本题直接证明困难,考虑运用反证法.证明:假设|cos α+cos β|>3成立,则:两边同时平方得:cos 2α+cos 2β+2cos α·cos β >3 ①由已知得:sin 2α+sin 2β+2sin αsin β=1 ②由①+②得:2+2cos (α-β)>4∴cos (α-β)>1,这与cos (α-β)≤1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原不等式成立.[师生共析]对直接证明较困难的题目,若运用反证法,则相当于增加了一个“条件”(即假设),因而降低了对命题推理的难度.本例中当增加的“条件”|cos α+cos β|>3(即假设后)结合已知条件sin α+sin β=1及正、余弦之间的关系式,使证题思路豁然开朗.Ⅲ.课堂练习[打出幻灯片§6.5.2 A,根据学生情况及特点,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练习,选出有代表性的学生答案(让学生最好写在幻灯片上),教师利用幻灯仪作概括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附习题和答案:1.求证:(1)|x +1|+|x -1|≥2;(2)|x +2|+|x +1|+|x -1|+|x -2|≥6;(3)2|x +2|+|x +1|≥1(当且仅当x =-2时,“=”号成立).证明:(1)|x +1|+|x -1|≥|(x +1)-(x -1)|=2.(2)|x +1|+|x -1|≥|(x +1)-(x -1)|=2.当且仅当(x +1)(x -1)≤0,即-1≤x ≤1时“=”成立;又|x +2|+|x -2|≥|(x +2)-(x -2)|=4,当且仅当(x +2)(x -2)≤0,即-2≤x ≤2时“=”号成立.∴|x +2|+|x +1|+|x -1|+|x -2|≥6,当且仅当⎩⎨⎧≤≤-≤≤-2211x x 即-1≤x ≤1时“=”号成立.(3)|x +2|+|x +1|≥|(x +2)-(x +1)|=1,当且仅当(x +2)(x +1)≤0,即-2≤x ≤-1时“=”号成立;又|x +2|≥0,当且仅当x =-2时,“=”号成立,∴2|x +2|+|x +1|≥1,当x =-2时,“=”号成立.2.已知f (x )=21x +,当|a |≠|b |时,求证:(1)|a +b |<|f (a )+f (b )|;(2)|a -b |>|f (a )-f (b )|.证明:(1)| a +b |≤|a |+|b |<2211b a +++=|f (a )+f (b )|.(2)由(1)得:|a +b |<2211b a +++,∴|a -b |=ba b a b a b a +-=+-2222 )()(1111)1()1(112222222222b f a f b a b a b a b a b a -=+-+=++++-+=+++->3.求证:a b a 22-≥|a |-|b |(a ≠b )证明:当|a |≤|b |时,即|a |-|b |≤0,而a b a 22-≥0,显然有: a b a 22-≥|a |-|b |;当|a |>|b |时,又a ≠0,从而|a |>0,有 |a b |<1⇒-|ab |>-1⇒-a b 2≥-|b | ∵(|b |≥0) ∴a b a 22-≥a b a 22-=|a |-a b 2≥|a |-|b |.综上所述有:a b a 22-≥|a |-|b |(a ≠b ).4.若|x |<1,|y |<1,|z |<1,求证: |zxyz xy xyz z y x ++++++1|<1. 证明:所证不等式⇔|x +y +z +xyz |<|1+xy +yz +zx | ⇔(x +y +z +xyz )2<(1+xy +yz +zx )2 ⇔(xyz +xy +yz +zx +x +y +z +1)(xyz -xy -yz -zx +x +y +z -1)<0 ⇔[(x +1)(y +1)(z +1)]·[(x -1)(y -1)(z -1)]<0⇔ (x 2-1)(y 2-1)(z 2-1)<0由于|x |<1,|y |<1,|z |<1从而x 2<1,y 2<1,z 2<1,于是(x 2-1)(y 2-1)(z 2-1)<0成立,所以原不等式成立.5.已知a ,b ∈R ,求证:b ba ab a ba +++≤+++111.证明:原不等式⇔|a +b |(1+|a |)(1+|b |)≤|a |(1+|a +b |)(1+|b |)+|b |(1+|a +b |)(1+|a |)⇔|a +b |(1+|b |)+|a +b |·|a |(1+|b |)≤|a |(1+|b |)+|a |·(1+|b |)·|a +b |+|b |(1+|a |)+|b |·|a +b |(1+|a |)⇔|a +b |+|a +b |·|b |≤|a |+2|ab |+|b |+|b |·|a +b |+|ab |·|a +b |⇔|a +b |≤|a |+|b |+2|ab |+|ab |·|a +b |.由于|a +b |≤|a |+|b |成立,显然最后一个不等式成立,从而原不等式成立.以上证明是最基本的方法,但过程繁琐冗长,利用放大技巧证明要简捷得多,证明如下: ∵|a +b |≤|a |+|b |⇒|a |+|b |-|a +b |≥0,.111:.11111)(1)(1b ba aba ba bba ab a b b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即 Ⅳ.课时小结本节是在绝对值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关于和差的绝对值与绝对值的和差的性质(即定理及其推论1,推论2),进一步学习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及其证明方法.其学习重点是定理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是定理的证明及应用.解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关键是要掌握将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等价地转化为不含绝对值的不等式,其转化方法主要有定义法、公式法、平方法.证明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定理及其推论和有关性质以及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Ⅴ.课后作业(一)课本P 22习题6.5 4、5(二)1.复习回顾本章基本内容.2.对本章各部分内容进行总结.●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6.5《练习五》说课稿 (1)一. 教材分析《练习五》是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六章《分数的乘除法》的一个练习单元。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和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练习,第二部分是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概念,以及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分数乘法和除法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计算法则,但对于复杂的分数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巩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正确进行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分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引出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2.新课讲解:讲解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3.练习:学生进行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4.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运用分数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进行指导和讲解。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分数乘法和除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法: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2.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不为0),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练习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来进行。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5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丨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6.5 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丨苏教版前言本次教学的内容是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章的第五节课,“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的学生,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数学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应对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
教学目标1.了解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2.能够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完成相应的计算题;3.能够提高思考能力,灵活运用进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让他们能够理解和适用进位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1.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点: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方法;2.提问:如果我们要计算 300 + 70,该怎么做?二、新知1.呈现一个三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式:253 + 36;2.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引导他们理解进位的含义和方法;3.讲解:当计算 253 + 36 时,应该先计算个位上的数,即 3 + 6 = 9,再计算十位上的数,即 5 + 3 = 8,最后计算百位上的数,即 2。
因为个位和十位的和超过了 10,需要进位到百位上。
百位十位个位253+362894.让学生尝试自己完成以下计算题:437 + 64,748 + 25;三、巩固1.让学生口算一下:135 + 62,241 + 87;2.出一些巩固练习让学生课后完成,并在下节课进行检查。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可以运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需要进行各种计算,这些计算都需要运用到数学知识和思维。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使用数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结束语本次教学主要讲授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进位)”这一知识点,通过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三位数加两、三位数的进位方法。
【精品】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5 乘除混合运算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乘除混合的应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乘除混合的应用”,课本71页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注重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画图,形象直观的帮助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能够正确的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题意能正确进行乘除混合运算。
难点: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铺垫引入1、比一比(说一说怎样算?)56÷7×2= 8×2÷4= 28÷7×3=9×4÷6= 56÷8×6= 3×8÷4=2、问题引入观察上面的算式题你有什么发现?(乘除混合运算)3、揭示课题:乘除混合的应用二、探究建模(一)、教学例81、阅读与理解(1) 同桌合作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意,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3个碗18元,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2)出示画图,帮助理解题意。
3个——18元 8个——?元 2、分析与解答(1) 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算先什么?(一个碗的价钱)再算什么?(8个碗多少钱?)(2) 解决问题,3个碗用了18元,一个碗的价钱就用总的价钱除以购买的数量(总价÷数量=单价),得出一个碗的价钱再乘8,就是8个碗需要的价钱。
18元?元(3)小组合作探究计算方法分步计算综合算式18÷3=6(元) 18÷3×86×8=48(元) =6×8=48(元)3、回顾与反思(1)对不对?买8个碗48元,解答正确吗?(2)检验结果:买8个碗是48元,一个碗就是48÷8=6,一个碗是6元,3个碗就是18元,符合题目条件,解答正确,不要忘记答!(二)想一想:18元可以买3个碗,30元可以买几个同样的碗?1、小组合作,读题理解题意。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图形中的规律6.5图形中的规律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2图形中的规律6.5图形中的规律课程
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图形中的规律,学习利用图形中的规律进行数学推理和解决问题。
2.能够找出图形中的规律并运用到不同的数学问题中,提高数学思维能
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自主发现并应用图形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步骤
1.导入新知
老师向学生介绍图形中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
我们看到的斑马线和音乐谱,在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
2.基础巩固
学生通过书本上P68-69的练习,巩固图形的分类和辨别能力,并激发他们的
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信心。
3.引导学生
教师通过展示图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规律,让学生亲手绘制图形,并在练习
中逐渐发现图形中的规律。
4.举例说明
教师通过P70的例题,结合学生编排的图形中的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运用规
律的方法和思路。
5.课堂练习
在课堂上教师组织练习,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P71-72的习题,巩固在
上面的教学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动手操作,逐渐拓宽视野和思路,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P71-72中的题目,以及自主编出3道图形中的规律题目。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课前的导入和基础巩固,引导学生自己探究图形中的规律,并
在实际的例题和练习中进行运用,不断拓宽视野和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因为学生的疑问不够,所以教师更要让学生自由发掘和思考,从而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对形容词如tall, short, strong, old, young, heavy, big, long, small, funny等都已学习了。
但是,对形容词的比较级还不会,也就是当两件物品或人相比较时,需要用到形容词的比较级。
形容词的比较级构成方法是:形容词的原形基础上加er,或辅音字母加y结尾的,把Y改成i再加er; 或重读单音节单词要先双重最后一个字母然后再加er。
教学目标1. 能够听、说、读、写形容词的比较级形式:heavier, longer, thinner, bigger和smaller.2.能够灵活准确地运用以上形容词比较级描述人物和动物的特征差异。
3.能够完成Let’s play 部分的活动并在活动中用相应的语言正确表达。
能够理解Story time中的故事(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握比较级的用法及句型。
2、使学生知道形容词比较级变化的一般规律。
3、使学生能在一定的情境中自觉运用所学新知识。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观察能力,知道要关爱身边的人,爱父母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五、说教法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我除了采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外,同时采用了现代教学技术,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教学重点:1、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heavier,longer,thinner,bigger,smaller。
2、在情景中使用对话中的句子,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当的替换句中的单词。
3、听、说、读、写单词:heavier,longer,thinner,bigger,smaller。
二、教学难点:1、形容词的比较级的变化形式:heavy词尾变i再加er;thin和big双写最后一个字母后再加er。
2、能够理解并朗读story time中的故事。
教具准备录音机,单词卡片,一个气球,一段橡皮筋和一组胖瘦对比明显的人物的图片2.教材的地位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形容词的比较级,让学生能说一些简单的含有比较级的句子。
本课时教材是在学习了形容词以后,进一步来学习的形容词的比较级。
作业的设计上,我尽量从各层次学生实际出发,布置了形式各异的作业供学生选择,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功感。
1.Preparation(1) Let’s chant.Shorter, shorter, make yourself shorter.Taller, taller, make yourself taller.Older, older , make yourself older.Younger, younger, make yourself younger.Stronger, stronger, make yourself stronger.(2) Ask and answerT: How tall are you ?S: I’m 160 cm tall.T: I’m 166 cm. I’m 6cm taller than you. (You’re 6cm shorter than me)(3)让学生模仿刚才的对话,使用句型:How tall/ heavy/ old are you? I’m …I’m …(比较级) than you. 在小组内调查某名学生的身高、体重、年龄等,然后请几组学生汇报调查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说唱自编歌谣复习巩固A课所学单词,让学生加深印象并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做铺垫。
2.Presentation(1)教师拿出一个气球,请一名学生上台吹气球:“Please make it bigger.”教师带领全班学生跟随该学生吹气球的节奏喊:“Bigger! Bigger! Bigger!”教师领读并板书该单词,让两排学生轮流拼读单词。
(注意bigger需要双写字母g,再加er, big--bigger )教师接着说:“Look at the balloon, it is bigger.”并领读该句子,自编chant,和学生一起说唱:bigger, bigger, bigger, the balloon is bigger。
然后教师拿着已经吹大的气球,一点一点放出空气,带领学生说:“Smaller! Smaller! Smaller!”教师板书并领读该单词,让两排学生轮流拼读单词。
教师指着气球说:“Look at the balloon, it is smaller now.”并领读该句子,自编chant,和学生一起说唱:smaller, smaller, smaller, the balloon is smaller。
(2)教师拿出一段橡皮筋,一边拉长,一边领学生说:“Longer! Longer! Longer! 接着慢慢放松橡皮筋说:“Shorter! Shorter! Shorter!”然后板书并领读这两个单词,让两排学生分别拼读这两个单词。
自编chant,和学生一起说唱:Longer, longer, longer, it is longer. Shorter, shorter, shorter, it is shorter.(3)教师问:“Who is strong in our class?”学生会说:“A is strong .No,...is stronger! No,...is stronger than...”教师请出其中一名学生,说:“You’re strong. How many books can you carry?”然后让他伸开双臂抱书本,教师一本一本往上加时说:“Heavier! Heavier! Heavier!”教师板书heavier并领读该词,请学生再次确认从heavy到heavier的词尾变化。
(先把y变为i,再加er.)自编chant,和学生一起说唱:heavier,heavier, heavier, the books are heavier.(4)教师出示一组胖瘦强烈对比的图片说:“Look! She is heavy! She wants to be thinner. So she does exercises everyday and eats less meat. She is thin after three months. She keeps doing exercises. She is thinner after another three months.”然后板书并领读thinner.(强调thinner要先双写字母n,再加er.)让两排学生分别拼读这个单词。
自编chant,和学生一起说唱:thinner, thinner, thinner, she is thinner. (5)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单词和句子。
然后教师找几位学生当小老师领读单词和句子。
(6)让学生四人一组在小组内读单词,采用兵教兵的形式。
然后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较贴近的情景,利用学生平时爱玩的气球和橡皮筋做教具,使语言内容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每个学生都参与口语活动,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Practice(1)猜单词游戏。
让两名学生上台,一人出示卡片,让大家做动作,另外一名学生说单词。
(2)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动物玩具,四人一组用所学单词来讨论。
(3)让学生分组进行单词拼读竞赛。
(4)Make a new chant:bigger, bigger, bigger, the balloon is bigger。
smaller, smaller, smaller, the balloon is smaller。
Longer, longer, longer, it is longer.Shorter, shorter, shorter, it is shorter.heavier,heavier, heavier, the books are heavier.thinner, thinner, thinner, she is thinner.设计意图:通过游戏和拼读竞赛,巩固所学新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同时训练学生的快速反应能力,通过说唱自编歌谣,加深学生对所学新单词的印象,用以巩固所学新知。
4.Production(1)教师先与一名学生做示范,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用身体部位和学过的动物来练习,鼓励他们说出更有创意的句子,比如:My eyes are bigger than yours. Your neck is longer than mine. An elephant is heavier than a tiger,等。
(2)利用教室内的物品或者学生自带的文具,相互比较,利用本堂课所学的新单词和新句子练习,拓展知识,形成能力。
然后找几组学生在班上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借助自己的身体部位,以及随地可取的物品,两人一组对本课所学的生词加以巩固和应用,培养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
5..ProgressStory time学生默读对话后回答:“Who is an excellent goalkeeper? Why?教师鼓励学生说出不理解的句子,大家一起讨论,扫除阅读障碍。
教师放该部分录音,学生跟读。
学生六人一组,练习对话.(2)小结:让学生总结形容词比较级的变化规则,教师再补充说明。
(4)让学生做活动手册本部分的配套练习。
Homework:让学生听录音跟读所学内容,把四会单词会背会拼。
板书设计Unit 1 Part B Let’s learnbigger His tail is longer./…smaller His head is small./…longerheavierthinner。